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古诗词

时间:2024-05-24 15:45:00 古诗词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古诗词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古诗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1

  一、教学过程描述

  老师在同学读通诗句的基础上引领小朋友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师:从小学一年到现在俺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俺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 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俺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假如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师: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和句的意思?

  生:俺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师: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生:俺不理解蚕桑。

  师:谁理解了?

  生:蚕子、桑叶、蚕桑树…..

  师:刚才俺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

  师点拨: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

  师: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

  生:清闲、悠闲、空闲、休闲、闲暇……

  师: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

  生:清闲的意思是没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这儿最合适

  空闲的意思是人们没有事情做,很无聊……

  师: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俺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齐读第二句诗。

  2、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生:雨如烟是什么意思?

  师:刚才俺们知道子规的意思是杜鹃鸟,读读第二行诗,你知道杜鹃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吗?

  生:杜鹃鸟在雨中鸣叫

  师:雨下得怎么样?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拟人手法说说吗?

  生: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

  蒙蒙细雨一直下着,让天空蒙蒙胧胧,像童话中的仙境。

  那雨丝很细,细得像牛毛、花针、银丝,俺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层轻纱。

  雨丝轻得像烟雾在俺眼前萦绕……

  3、师:简单疏通诗意后,俺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现在让俺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师:在第一行诗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绿遍山原的“遍”

  师引导:绿遍山原就像什么?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

  师: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谁还能用上比喻的手法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此刻的山原已经变成了绿色的海洋,像绿墨水打翻了似的;

  这绿色仿佛是山原的绿衣裳,让山原充溢生机;

  山原绿得仿佛是被绿油漆染过似的……

  师: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绿色?

  生:到处都是绿色,深绿浅绿,耀眼的绿,灰暗的绿;或浓或淡的新绿……

  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溢了生机。

  师: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

  (放音乐自身写,再交流)

  师评:随着你的描述,俺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俺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溢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4、师: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溢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俺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

  生:他们很快乐。

  师:为什么快乐?

  生:为秋天的丰收,为过上好日子而快乐。

  师:对,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神往着幸福的生活。春天,他们不只播下的是种子,还有希望!他们春天播种希望,秋天丰收硕果,累,但快乐地享受生活。

  5、师: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溢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在小朋友们的朗朗书声中,本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考虑题

  同学的个性化见解越来越多,各有千秋,但有时同学说得宽泛,甚至还会游离于文本以外,时效性的语文课堂不能为了“尊重”同学的“自主”性,不顾课文的思路,不顾全局,东说一句西说一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在关注个体差别,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怎样对同学的价值取向,创意阅读进行正确引导与评价,重视同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导向。

  四、分析与研究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应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是同学、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个性化阅读教学第一就是同学自主阅读,自读自悟,只有读懂文本,读通文本才干有所感悟和考虑。同学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让同学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只有在课堂上给足时间让同学阅读课文,同学与文本的对话及自主阅读才干够体现。因此,俺们的课堂重在给足同学读书的时间,同学在读的过程中悟得越多,积累的效果就会越好。

  教师还应成为同学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权威,并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让同学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在充溢人情味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交流。

  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同学的独特体验:同学是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使解读课文各有千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同学对文本的理解,不要刻意寻求“统一答案”“规范答案”,为同学个性化阅读创设空间,促进同学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这堂课中,从这一个“闲”字的理解,就充沛体现了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同学的尊重,同学对文本的解读也非常深入,理解、感受深刻,老师没有用规范化的解读去规范同学的阅读和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可是,在同学说得宽泛,甚至游离于文本以外时,俺们不能为了“尊重”同学的“自主”性,不顾课文的思路,不顾全局,东说一句西说一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在关注个体差别,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还要对同学的价值取向,创意阅读进行正确引导与评价,重视同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导向。

  1、交流感悟体验要以同学的读书与考虑为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同学只是粗粗地读了一遍课文,句子都尚未读通,教师就花很多时间让同学说感悟,这样做且不说收不到教学实效,还把浮躁的风气带到读书活动中。因此,应让同学在充沛读与思的基础上说感悟说体验。例如:在对“绿遍”的理解上,老师首先让同学仔细品读第一行,在同学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同学用上比喻的手法,说说绿得像什么?有哪些绿色?在充沛想象、充沛说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写下这时优美的画卷,进而将自身的感受带到读书中展现出来。就这样,读书、感悟层层推进。

  2、交流感悟体验要有层次感,要突出重点:

  读课文时,同学的思维活动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情感活动有一个入境入情到动情抒情的发展过程。多读课文不是傻读课文,而是让阅读层层推进,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和质量。读中说感悟与体验的要求也随之步步提高。如在品读诗句的一开始,从教师与同学的对话中,俺们不难看出,老师在学习中提出的要求具有很明确的层次感,在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的情况下,抓住关键字词品读诗句,了解诗意,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所感悟,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3、说感悟说体验还要选择重点,忌泛忌滥。课文的重点往往是全文的精华所在,是深入阅读的切入口。它可以是一个片段,也可以是课文中的关键性词句,即所谓的“文眼”“点睛之笔”。对课文的重点,首先要细细地读,读出课文的情味;继而细细地思,思它在全文中的地位、作用,与整体的有机联系,体会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例如,这堂课中,教师抓住“遍”,引导同学展开想象,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手法,将同学头脑中的画面再现,既体会了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又进行了语言训练,一举两得。

  4、为课堂教学的生成而预设:

  生成是一种教学方式。“生成”强调的是教师、同学、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同学在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俺主体的建构。“生成”者,当然首先是同学,同时也是教师与文本,三者通过对话,一起进入一个新境界。

  同学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动态性与整体性,教师在课前是很难完全预设的。正如钟启泉说的那样:“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生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例如在这堂课中,老师引导同学通过组词理解了“闲”的意思,让同学明白了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接着由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诗,让同学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同学的回答是:(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神往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在此基础上,老师顺学而导,说:对,在春天,他们不只播下的是种子,还有希望!他们春天播种希望,秋天丰收硕果,累,但快乐地享受生活。

  同学在原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获得了新的自俺体验,进入一个新境界,使课堂真正成为了极富生命力的课堂。

  五、感悟

  阅读教学中,只有在关注同学个体差别,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对同学的价值取向,创意阅读进行正确引导与评价,重视同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导向,才干使语文课堂成为真正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才干让同学在阅读活动中真真正正地健康地生长起来。

小学语文古诗词2

  【小学一年级】

  上册:《画》高鼎《画鸡》唐寅,《静夜思》李白,《悯农》李绅

  《画》(清)高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

  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敕勒歌》北朝民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上册:《小儿垂钓》胡令能,《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学四年级】

  上册:《题西林壁》苏轼,《游山西村》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过故人庄》孟浩然,《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下册:《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乡村四月》翁卷,《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渔歌子》张致和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无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小学五年级】

  上册:《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张籍,《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下册:《凉州词》王之涣,《牧童》吕岩,《舟过安仁》杨万里,《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辛弃疾,《浪淘沙》刘禹锡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小学六年级】

  上册:《一字诗》陈沆,《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杜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天净沙秋》白朴,《逢入京使》岑参,《马诗》李贺

  《一字诗》(清)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下册:《明日歌》钱鹤滩,《元日》王安石,《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七步诗》(三国魏)曹植,《鸟鸣涧》王维,《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江畔独步寻花》杜甫,《石灰吟》于谦,《竹石》郑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已亥杂诗》龚自珍,《浣溪沙》苏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明日歌》(清)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小学语文古诗词3

  3月10日,我参加了古诗词教学的听课以及培训活动,

  听了四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感触颇深,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每一位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古诗词课,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堂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让我们受益匪浅。高老师执教《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让我印象最深刻。高老师用学生最熟悉的《静夜思》导入,再通过简介作者、写作背景等 ,让学生来整体感知词,使学生对词有更深的理解,更能体会词的意境。学生结合注释,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学中高老师融入学生最熟悉的节日中秋,让学生融入具体的场景中,更能体会出词人当时的心情。每个问题都设置得相当好,让整个课堂很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以及词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老师的风采以及培训,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通过此次学习,对我在以后的古诗词教学有了一定思路,在以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是否懂了句子的意思,而没有让学生深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要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就得借助一些相关资料,如诗人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通过这些介绍,学生才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吟唱教学法也是一种很有趣的教学方法,这不仅要求老师要具备诗词底蕴,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对古诗词感兴趣,在快乐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小学语文古诗词4

  一年级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

  二年级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年级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逾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五年级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小学语文古诗词5

  一年级上册

  一去二三里 登鹳雀楼 静夜思

  北宋邵雍 唐王之涣 唐 李白

  一去二三里, 白日依山尽, 床前明月光,

  烟村四五家。 黄河入海流。 疑是地上霜。

  亭台六七座, 欲穷千里目, 举头望明月,

  八九十枝花。 更上一层楼。 低头思故乡。

  画 夜宿山寺 梅花

  唐 王维 唐李白 宋 王安石

  远看山有色, 危楼高百尺, 墙角数枝梅,

  近听水无声。 手可摘星辰。 凌寒独自开。

  春去花还在, 不敢高声语, 遥知不是雪,

  人来鸟不惊。 恐惊天上人。 为有暗香来。

  一年级 下册

  春晓 咏柳 悯农

  唐孟浩然 唐贺知章 唐 李绅

  春眠不觉晓, 碧玉妆成一树高, 锄禾日当午,

  处处闻啼鸟。 万条垂下绿丝绦。 汗滴禾下土。

  夜来风雨声, 不知细叶谁裁出, 谁知盘中餐,

  花落知多少。 二月春风似剪刀。 粒粒皆辛苦。

  绝句 春游湖 小池

  唐杜甫 宋 徐俯 宋 杨万里

  迟日江山丽, 双飞燕子几时回? 泉眼无声惜细流,

  春风花草香。 夹岸桃花蘸水开。 树阴照水爱晴柔。

  泥融飞燕子,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荷才露尖尖角,

  沙暖睡鸳鸯。 小舟撑出柳阴来。 早有蜻蜓立上头。

  早发白帝城 宿新市徐公店

  唐李白 宋 杨万里

  朝辞白帝彩云间, 篱落疏疏一径深,

  千里江陵一日还。 树头花落未成荫。

  两岸猿声啼不住, 儿童急走追黄蝶,

  轻舟已过万重山。 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年级上册

  游子吟 望庐山瀑布

  唐 孟郊 唐 李白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日照香炉生紫烟,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遥看瀑布挂前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长歌行(节选) 绝句 寻隐者不遇

  汉乐府民歌 唐 杜甫 唐 贾岛

  百川东到海, 两个黄鹂鸣翠柳, 松下问童子,

  何时复西归。 一行白鹭上青天。 言师采药去。

  少壮不努力, 窗含西岭千秋雪, 只在此山中,

  老大徒伤悲。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云深不知处。

  山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回乡偶书

  唐杜牧 唐 刘长卿 唐 贺知章

  远上寒山石径斜, 日暮苍山远, 少小离家老大回,

  白云深处有人家。 天寒白屋贫。 乡音无改鬓毛衰。

  停车坐爱枫林晚, 柴门闻犬吠, 儿童相见不相识,

  霜叶红于二月花。 风雪夜归人。 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年级 下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杂诗 竹石

  唐 李白 唐王维 清 郑燮

  故人西辞黄鹤楼, 君自故乡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烟花三月下扬州。 应知故乡事。 立根原在破岩中。

  孤帆远影碧空尽, 来日绮窗前, 千磨万击还坚劲,

  唯见长江天际流。 寒梅著花未? 任尔东西南北风。

  赠花卿 小儿垂钓 花 影

  唐杜甫 唐胡令能 宋 苏轼

  锦城丝管日纷纷, 蓬头稚子学垂纶, 重重叠叠上瑶台,

  半入江风半入云。 侧坐莓苔草映身。 几度呼童扫不开。

  此曲只应天上有, 路人借问遥招手, 刚被太阳收拾去,

  人间能得几回闻? 怕得鱼惊不应人。 却教明月送将来。

  赋得古原草送别

  采莲曲 唐 白居易

  唐王昌龄 离离原上草,

  荷叶罗裙一色裁, 一岁一枯荣。

  芙蓉向脸两边开。 野火烧不尽,

  乱入池中看不见, 春风吹又生。

  闻歌始觉有人来。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三年级上册

  所见 鹿柴 敕勒歌

  清袁牧 唐 王维 北朝民歌

  牧童骑黄牛, 空山不见人, 敕勒川,阴山下。

  歌声振林樾。 但闻人语响。 天似穹庐,

  意欲捕鸣蝉, 返景入深林, 笼盖四野。

  忽然闭口立。 复照青苔上。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舟夜书所见 乐游原

  清査慎行 唐李商隐

  月黑见渔灯, 向晚意不适,

  孤光一点萤。 驱车登古原。

  微微风簇浪, 夕阳无限好,

  散作满河星。 只是近黄昏。

  蜂 望天门山 赠刘景文

  唐 罗隐 唐李白 宋 苏轼

  不论平地与山尖, 天门中断楚江开, 荷尽已无擎雨盖,

  无限风光尽被占。 碧水东流至此回。 菊残犹有傲霜枝。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为谁辛苦为谁甜? 孤帆一片日边来。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年级下册

  村居 江畔独步寻花 春 日

  清高鼎 唐杜甫 宋 朱熹

  草长莺飞二月天, 黄四娘家花满蹊, 胜日寻芳泗水滨,

  拂堤杨柳醉春烟。 千朵万朵压枝低。 无边光景一时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留连戏蝶时时舞, 等闲识得东风面,

  忙趁东风放纸鸢。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万紫千红总是春。

  大林寺桃花 峨眉山月歌 宿建德江

  唐白居易 唐 李白 唐 孟浩然

  人间四月芳菲尽, 峨眉山月半轮秋, 移舟泊烟渚,

  山寺桃花始盛开。 影入平羌江水流。 日暮客愁新。

  长恨春归无觅处, 夜发清溪向三峡, 野旷天低树,

  不知转入此中来。 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清月近人。

  牧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唐吕岩 宋 杨万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笛弄晚风三四声。 风光不与四时同。

  归来饱饭黄昏后, 接天莲叶无穷碧,

  不脱蓑衣卧明月。 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年级上册

  四时田园杂兴 初秋行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宋范成大 宋杨万里 唐 王维

  昼出耘田夜绩麻, 落日无情最有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

  村庄儿女各当家。 偏催万树暮蝉鸣。 每逢佳节倍思亲。

  童孙未解供耕织, 听来咫尺无寻处, 遥知兄弟登高处,

  也傍桑阴学种瓜。 寻到旁边不作声。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洞庭 子夜吴歌

  唐刘禹锡 唐 李白

  湖光秋月两相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遥望洞庭山水翠,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别董大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元 日

  唐高适 宋 苏轼 宋 王安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水光潋滟晴方好, 爆竹声中一岁除,

  北风吹雁雪纷纷。 山色空濛雨亦奇。 春风送暖入屠苏。

  莫愁前路无知己, 欲把西湖比西子, 千门万户曈曈日,

  天下谁人不识君? 淡妆浓抹总相宜。 总把新桃换旧符。

  四年级 下册

  游园不值 泊船瓜洲 清 明

  宋叶绍翁 宋王安石 唐 杜牧

  应怜屐齿印苍苔, 京口瓜洲一水间, 清明时节雨纷纷,

  小扣柴扉久不开。 钟山只隔数重山。 路上行人欲断魂。

  春色满园关不住, 春风又绿江南岸, 借问酒家何处有,

  一枝红杏出墙来。 明月何时照我还。 牧童遥指杏花村。

  送元二使安西 浪淘沙 墨 梅

  唐王维 唐刘禹锡 元 王冕

  渭城朝雨浥轻尘, 九曲黄河万里沙, 我家洗砚池边树,

  客舍青青柳色新。 浪淘风簸自天涯。 朵朵花开淡墨痕。

  劝君更尽一杯酒, 如今直上银河去, 不要人夸好颜色,

  西出阳关无故人。 同到牵牛织女家。 只留清气满乾坤。

  题西林壁 枫桥夜泊

  宋苏轼 唐 张继

  横看成岭侧成峰, 月落乌啼霜满天,

  远近高低各不同。 江枫渔火对愁眠。

  不识庐山真面目, 姑苏城外寒山寺,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年级上册

  十五夜望月 石灰吟 秋 思

  唐 王建 明于谦 唐 张籍

  中庭地白树栖鸦, 千锤万凿出深山, 洛阳城里见秋风,

  冷露无声湿桂花。 烈火焚烧若等闲。 欲作家书意万重。

  今夜月明人尽望, 粉身碎骨全不怕, 复恐匆匆说不尽,

  不知秋思落谁家。 要留清白在人间。 行人临发又开封。

  观书有感 寄扬州韩绰判官 客中作

  宋朱熹 唐杜牧 唐 李白

  半亩方塘一鉴开, 青山隐隐水迢迢, 兰陵美酒郁金香,

  天光云影共徘徊。 秋尽江南草未凋。 玉碗盛来琥珀光。

  问渠哪得清如许? 二十四桥明月夜,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为有源头活水来。 玉人何处教吹箫? 不知何处是他乡。

  登幽州台歌 终南望余雪

  唐陈子昂 唐 祖咏

  前不见古人, 终南阴岭秀,

  后不见来者。 积雪浮云端。

  念天地之悠悠, 林表明霁色,

  独怆然而涕下。 城中增暮寒。

  五年级 下册

  江南春 江畔独步寻花 渔歌子

  唐杜牧 唐 杜甫 唐 张志和

  千里莺啼绿映红, 黄师塔前江水东, 西塞山前白鹭飞,

  水村山郭酒旗风。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流水鳜鱼肥。

  南朝四百八十寺, 桃花一簇开无主, 青箬笠,绿蓑衣,

  多少楼台烟雨中。 可爱深红爱浅红? 斜风细雨不须归。

  寒食 约客 书湖阴先生壁

  唐韩翃 宋 赵师秀 宋 王安石

  春城无处不飞花, 黄梅时节家家雨, 茅檐长扫静无苔,

  寒食东风御柳斜。 青草池塘处处蛙。 花木成畦手自栽。

  日暮汉宫传蜡烛, 有约不来过夜半, 一水护田将绿绕,

  轻烟散入五侯家。 闲敲棋子落灯花。 两山排闼送青来。

  滁州西涧 四时田园杂兴

  唐韦应物 宋 范成大

  独怜幽草涧边生, 梅子金黄杏子肥,

  上有黄鹂深树鸣。 麦花雪白菜花稀

  春潮带雨晚来急, 日长篱落无人过,

  野渡无人舟自横。 唯有蜻蜓蛱蝶飞。

  六年级上册

  舟过安仁 碛中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杨万里 唐岑参 宋 陆游

  一叶渔船两小童, 走马西来欲到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

  收篙停棹坐船中。 辞家见月两回圆。 五千仞岳上摩天。

  怪生无雨都张伞, 今夜不知何处宿, 遗民泪尽胡尘里,

  不是遮头是使风。 平沙万里绝人烟。 南望王师又一年。

  暮江吟 凉州词 江村即事

  唐白居易 唐王翰 司空曙

  一道残阳铺水中, 葡萄美酒夜光杯, 钓罢归来不系船

  半江瑟瑟半江红。 欲饮琵琶马上催。 江村月落正堪眠。

  可怜九月初三夜, 醉卧沙场君莫笑, 纵然一夜风吹去,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只在芦花浅水边。

  已亥杂诗 题画兰

  清龚自珍 清 郑燮

  九州生气恃风雷, 身在千山顶上头,

  万马齐喑究可哀。 突岩深缝妙香稠。

  我劝天公重抖擞, 非无脚下浮云闹,

  不拘一格降人才。 来不相知去不留。

  六年级 下册

  题临安邸 出塞 乡村四月

  宋林升 唐王昌龄 宋 翁卷

  山外青山楼外楼, 秦时明月汉时关, 绿遍山原白满川,

  西湖歌舞几时休。 万里长征人未还。 子规声里雨如烟。

  暖风熏得游人醉, 但使龙城飞将在, 乡村四月闲人少,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不教胡马度阴山。 才了蚕桑又插田。

  观猎 惠崇《春江晚景》

  唐王维 宋 苏轼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竹外桃花三两枝,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春江水暖鸭先知。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蒌蒿满地芦芽短,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正是河豚欲上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唐杜甫 宋 陆游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古人学问无遗力,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少壮工夫老始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纸上得来终觉浅,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知此事要躬行。

  西江月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台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小学语文古诗词6

  一、利用绘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画。在诵读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简笔画勾勒出古诗的情景,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古诗意思,便于诵读和记忆。如寇准的《华山》,引导学生诵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一句,简笔画勾出―― 一座高高耸立在群山之中的华山;诵读“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时,一边在华山之上添画太阳,一边在华山山腰画上朵朵白云。简单明快的线条,留给学生直观形象的记忆,学生读起来一定有滋有味。

  又如骆宾王的《鹅》一诗,图画背景是一个两边长满绿树的小池塘,一只雪白的鹅正在水面上弯着长脖子朝天空叫,水下是清晰可见的红色脚掌有节奏地划动着,“绿”“白”“红”色彩艳丽,煞是好看。

  像这样的古诗教学还有《江南》《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等,教师在作画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对字词、诗句的感知,同时因为动脑又动手,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背诵起来,大脑中不由便出现了这样的画面,避免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学生也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诵读”,层层递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古诗的领悟力。

  二、借助故事

  低年级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而在古诗中,有许多是诗人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如果在教学时加以改编成一个富有情趣的故事,那么学生在会读的基础上,一定能理解古诗背后的道理。如在诵读《游子吟》一诗时,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天,孟郊要出远门,夜已很深,母亲还在油灯下为儿子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衣裳,衣裳千针万线,缝得密密的,生怕儿子回来太晚,衣服穿破没人补。第二天,孟郊上路了,他看到路边的小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心想:母亲的恩情不就像这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通过一边讲故事,一边诵读古诗,学生会觉得生动有趣。借助讲故事进行诵读的古诗还有《华山》《悯农》《静夜思》等等。

  三、再现情景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接抒情。吟咏这些古诗,可以给人以情的`感染、美的陶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如教学《悯农》一诗时,我给学生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种、插秧,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无需过多解释,学生便能深深地体会到农民劳动时的艰 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然后又播放几个生活小镜头:一个学生将吃不完的饭菜随手扔到垃圾桶里;几个学生在田间放风筝,踩坏禾苗……看到生活中鲜活的小镜头,有的学生低下头露羞愧,有的学生愤怒。我说:看了这些情景,你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学生对浪费者也是对自己最深刻的教育。将生活情景带进课堂,学生的印象无疑是深刻的。无需太多时间,学生既能很快熟记古诗,又能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

  四、问题引领

  不管懂不懂,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文,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紧接着采用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来快速地理解。如教学《小儿垂钓》时,我们引导学生用读诗文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反复诵读。问:“蓬头稚子”干什么?答:蓬头稚子“学垂纶”。问:“谁”侧坐莓苔草映身?答:“蓬头稚子”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时谁“遥招手”?谁“怕得鱼惊不应人”?再如《登鹳雀楼》,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学生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又想到了什么?学生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联系古诗的上下文并结合图,让学生熟读自悟一些内容。在熟读的基础上质疑问难,学生能很快掌握古诗大意,从而快速记忆。

  五、趣味读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因为古诗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读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是在读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配乐读,或加手势表演读,或范读领读,或齐读默读,或个别朗读背诵,或提问征答等。

  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义和感情,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经常听学生读古诗如小和尚念经,咿咿呀呀,拿腔拖调。其实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朗读古诗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 / ”,重音用“ .”,延长用“-”等。比如音乐教材中有一首歌《春晓》,旋律优美,便于吟唱。学完这首歌,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将别的古诗也拿来唱,唱得不亦乐乎,增添趣味,加深对古诗的记忆。

  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研究

  (一)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是学习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如果教学理念陈旧,走旧时代的老路,那么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人才便成为空谈。因此,要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首先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人文教育精神,注重学习情感体验与诗词中的人文精神及内在文学价值解析,强调学习收获而弱化考试成绩。同时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保持与时俱进的先进教学理念,根据课标要求、社会要求及学生发展需要,培养兼具个性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内动力的源泉之一,学生只有在兴趣的推动下,才会主动参与到古诗词学习中来。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喜欢动画内容,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心理特点,打造趣味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望洞庭》一诗,教师可以从播放皓月下的洞庭美景,再设问“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一千二百年前的洞庭美景?”以此引起学生好奇,再让学生通过诗文学习,自己绘一幅古洞庭的想象图。通过这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改变学生以往对诗词学习枯燥、刻板的印象,提高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提高学生对意境的把握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准确把握意境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诗词,感受作者情感。意境把握是古诗词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代为分析,学生缺乏往往缺乏对诗词意境的自我解读。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诗词意境及内涵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的引导下反复诵读,也可以播放相关视频画面,帮助学生酝酿情绪,展开想象,感悟诗词的内在意境。在意境分析时不应过于细腻,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体会,教师只要保证在大方向一致即可,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重视诗词背景介绍

  小学所学诗词往往短小精悍,虽然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在缺少写作背景介绍的情况下,学生很难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例如,在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单从字面意思读者难以理解作者为何“喜欲狂”,如果在通读诗文前介绍杜甫生平、抱负及时代背景,学生便不难理解作者为何如此激动,文章背后的蕴含的爱国情怀也一览无便知。诗词背景是诗词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在指导学生了解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及诗人经历之后再学习古诗词,往往如水到渠成般自然。

小学语文古诗词7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小学语文古诗词8

  把古诗改写成散文,能增强学生对古诗的感受能力,深化对古诗的理解。把古诗改写成一篇散文,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所以更是能培养学生的习作技能。

  本课的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并不陌生,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又不一样。为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除了让学生体会其诗意和内容外,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诗中描述的孩子们的童年生活的有趣。

  有人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极力去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用自己最喜欢的表达手法,改编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运用自己的经验,大胆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出了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为了拓宽学生的习作素材,我还设计了两个不同的题目1、你还有更好的改编材料吗?你也可以把你更喜欢的一首古诗改编成一个故事。

  辛弃疾长期在外做官,在他的身上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你能想象到吗?请你写一个辛弃疾的故事。让学生在多个题目中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畅所欲言,写出了不少有创意、新颖的作品。

  学生习作:

  舟过安仁

  一天,天气好极了,诗人杨万里在回湖南的途中发现一件有趣的事。

  那天诗人杨万里坐船回湖南。突然,看见了两小童坐在船上,没有划船,竹蒿也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这两个小孩真奇怪呀?过了一会儿,诗人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诗人嘎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小学语文古诗词9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诗今译】

  两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

  【名句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一首如画的诗作。全诗一句一景,由四幅独立的`景色描写构成。前两句以黄鹂和白鹭对举,描述初春景象。在翠柳和蓝天的衬托下,黄鹂婉转的鸣声和白鹭轻盈的身影,显得如此和谐而优美;句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后两句写积雪不化的远山和乘风待发的江船,仍然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万里”赋予这些景色以宏大的气势,它显示了身居斗室的诗人壮阔的胸怀,也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信心,因为那顺江而下、穿三峡、过襄阳的万里东吴之途,也正是诗人日夜向往的回乡之路。

  【注词释义】

  绝句:古诗体裁中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鸣:叫,啼叫。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岭背积雪常年不化。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泊:停船靠岸。

  东吴: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古代属于吴国。

小学语文古诗词10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12.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7.感情朗读。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10.感情朗读。

  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找寻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用你认为可行的办法去记忆。

  3.学生练写。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 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小学语文古诗词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1、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诗情。

  2、突破方法:

  充分朗读,讨论。

  【教学准备】

  1、了解三位作者生平。

  2、收集思乡的古诗。

  【教学程序】

  一、学习《泊船瓜州》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生回忆,师总结: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⑵ 揭示课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2、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3、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⑴ 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⑵ 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⑶ 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4、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⑴ 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⑵ 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⑶ 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⑷ 同桌互读,练说。

  ⑸ 指数名学生说。

  ⑹ 小结:

  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⑺ 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⑻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⑼ 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⑽ 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⑾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⑿ 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5、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⑴ 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⑵ 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⑶ 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⑷ 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⑸ 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⑺ 感情朗读。

  6、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⑴ 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⑵ 练习背诵。

  二、学习《秋思》《长相思》

  1、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2、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⑴ 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⑵ 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⑶ 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⑷ 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⑸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3、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⑴ 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⑵ 指名答。

  ⑶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⑷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⑸ 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⑹ 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⑺ 小组内交流:

  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⑻ 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⑼ 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⑽ 感情朗读。

  ⑾ 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⑿ 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⒀ 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4、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同伴互评】

  设计者将三首古诗融为一体,第一首古诗精讲,第二首略讲,第三首古词就基本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循序渐进。在诗文学习中,教师较好地抓住了以诗情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拘泥于以诗讲诗,同时又注意了三首古诗的一贯性,让学生体会到,乡思的表达也各有不同的特点。如果在最后一部分加上一个三诗的对比,相信对表达方式的感悟,学生会有更深的理解。

小学语文古诗词12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词汇编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一)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学语文古诗词13

  一年级上册

  江南、画(王维)

  一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咏鹅(骆宾王)、悯农二首·其二(李绅)、古朗月行(节选)(李白)、风(李峤)

  一年级下册

  静夜思(李白)、人之初(王应麟)、池上(白居易)、小池(杨万里)

  一年级下册(日积月累)

  春晓(孟浩然)、赠汪伦(李白)、寻隐者不遇(贾岛)、画鸡(唐寅)

  二年级上册

  登鹳雀楼(王之涣)、望庐山瀑布(李白)、夜宿山寺(李白)、敕勒歌(佚名)

  二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梅花(王安石)、小儿垂钓(胡令能)、江雪(柳宗元)

  二年级下册

  村居(高鼎)、咏柳(贺知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绝句(杜甫)

  二年级下册(日积月累)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悯农二首·其一(李绅)、舟夜书所见(查慎行)

  三年级上册

  山行(杜牧)、赠刘景文(苏轼)、夜书所见(叶绍翁)、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望洞庭(刘禹锡)、司马光

  三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所见(袁枚)、早发白帝城(李白)、采莲曲(王昌龄)

  三年级下册

  绝句(杜甫)、惠崇春江晚景(苏轼)、三衢道中(曾几)、守株待兔、元日(王安石)、清明(杜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三年级下册(日积月累)

  忆江南(白居易)、滁州西涧(韦应物)、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四年级上册

  暮江吟(白居易)、题西林壁(苏轼)、雪梅(卢钺)、精卫填海、出塞(王昌龄)、凉州词(王翰)、夏日绝句(李清照)、王戎不取道旁李

  四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鹿柴(王维)、嫦娥(李商隐)、别董大(高适)

  四年级下册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塞下曲(卢纶)、墨梅(王冕)、囊萤夜读、铁杵成针(祝穆)

  四年级下(日积月累)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江畔独步寻花(杜甫)、蜂(罗隐)、独坐敬亭山(李白)

  五年级上册

  示儿(陆游)、题临安邸(林升)、己亥杂诗(龚自珍)、少年中国说(节选)(梁启超)、山居秋暝(王维)、枫桥夜泊(张继)、长相思(纳兰性德)、古人谈读书

  五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蝉(虞世南)、乞巧(林杰)、渔歌子(张志和)、观书有感·其一(朱熹)、观书有感·其二(朱熹)

  五年级下册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稚子弄冰(杨万里)、村晚(雷震)、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自相矛盾、杨氏之子(刘义庆)

  五年级下册(日积月累)

  游子吟(孟郊)、鸟鸣涧(王维)、凉州词二首·其一(王之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乡村四月(翁卷)

  六年级上册

  宿建德江(孟浩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七律·长征(毛泽东)、浪淘沙·其一(刘禹锡)、江南春(杜牧)、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苏轼)

  六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过故人庄(孟浩然)、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春日(朱熹)、回乡偶书(贺知章)

  六年级下册

  寒食(韩翃)、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王建)、马诗(李贺)、石灰吟(于谦)、竹石(郑燮)、学弈、两小儿辩日(列御寇)

  六年级下册(日积月累)

  长歌行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采薇(节选)、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春夜喜雨(杜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江上渔者(范仲淹)、泊船瓜洲(王安石)、游园不值(叶绍翁)、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小学语文古诗词14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古诗今译】

  白头发已经长到了三千丈长,因为忧愁才有这样长。不知镜子中的我啊,从哪里来的满头秋霜。

  【名句赏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内心深长的愁绪。前两句出语天真,白发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长,在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如此夸张的描写,却把作者内心的愁苦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后两句水到渠成,用“不知”两字写出一种惊奇和叹惜,年华逝去的感慨得到深刻的抒发。“秋霜”两字用语自然,但却发人深思。如果不是仙才,根本作不出这样的诗!

  【注词释义】

  秋浦:在今安徽贵池西南,那里有秋浦河。

  缘:因为。

  个:这样的意思。

  秋霜:形容头发像秋霜一样的。

小学语文古诗词15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古诗今译】

  成群的鸟儿高飞无踪影,一片云儿独自飘去悠然。和我终日相对却看不够的,只有闲静的朋友敬亭山。

  【名句赏析】

  首小诗是李白在政坛上遭到打击以后,第二次漫游安徽宣城时所作。前两句写眼前景,借“高飞”的`“众鸟”和“独去”的“孤云”,创造出一个孤寂清幽的意境,寄托了诗人超脱现实、追求心灵平静的愿望。后两句将山人格化,说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真正的知己,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世态炎凉的厌恶之情,在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诗句里得到了含蓄的表达。

  【注词释义】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山上旧有敬亭。

  闲:悠闲。

  两不厌:诗人把山拟人化了,觉得自己与敬亭山互相看不够。厌,满足,厌倦。

【小学语文古诗词】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古诗词05-21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05-10

小学语文经典古诗词(精选85首)06-15

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03-26

高中语文古诗词10-25

高三语文古诗词11-13

小学古诗词05-17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1-27

语文小升初必背古诗词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