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清明节黑板报内容

时间:2021-02-22 18:12:01 黑板报 我要投稿

2017清明节黑板报内容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2017清明节黑板报内容,欢迎参考~

2017清明节黑板报内容

  2017清明节黑板报【一】

  2017清明节黑板报【二】

  2017清明节黑板报【三】

  2017清明节黑板报内容:

  清明节习俗之一:挂纸

  「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再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的孤坟,而受到破坏。墓纸分为白色、红色、黄色的古仔纸以及五色纸(红黄蓝白黑)两类,现在则多用五色纸,其用意是表示子孙已祭拜过

  清明节习俗之二:培墓

  民间清明节扫墓可分成两种仪式,即「挂纸」及「培墓」。

  「培墓」也就是「扫墓」,又叫墓祭、祭扫或上坟,就是修墓与祭拜。

  一般俗信,祖先的坟墓和后代子孙的兴衰有很大的关连。

  因此,富有的人家年年「培墓」,而一般的人家除了吉凶葬的前三年要「培墓」外,其它则视情况而定。

  「培墓」的时间多利用清明节前夕,将坟上的杂草清除,并加以培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体模糊不清,则必须用银硃重新加以描写,使其焕然一新。

  祖坟整修完毕后,开始祭拜。祭拜时,在墓前供奉牲礼(三牲或五牲)、刈金、寿金、烛等,或十二道菜蔬(如:韭菜、鱿鱼、春乾、甜菜、甜芋、肉脯、蒿菜、莲子、枣子、竹笋、猪肠、苜头)和粿类及刈金、银纸、往生钱、烛等。

  若是新坟,则必须供奉五牲(如:猪头、鸡、鸭蛋、麵粿、红龟粿),祭品摆好后,点香向后土(坟墓的守护神)祭拜,妇人要在新坟前哭号,礼拜完毕,先烧刈金、寿金给后土,再烧银纸等给祖灵,纸钱烧完后,在纸灰上洒酒(称为奠酒),最后鸣炮礼成。

  在收供品离开前,要将鸡蛋、鸭蛋在墓碑上打碎,将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或「蝉蜕」,表示新陈代谢。

  从前,还有将红龟粿、麵粿分给当地的小孩子吃的习俗,称为「揖墓粿」(又称乞墓粿、印墓粿),象征「祖德流芳」。

  民间有习俗若是家有长子,如:娶媳妇、添丁生子或置产等,一定要培墓,往昔在培墓时都要点「姓氏灯」,在祭拜之前于墓前燃烛祭祀后,不要熄火,将它小心的放在灯罩内,沿途不可使其熄灭,一到家里,立刻把灯放在祖先的灵桌前,相传这种小灯,具有「添丁发财」的含义,如果在回家途中一路不熄,则表示子孙繁茂的吉祥征兆。

  现在一般的扫墓方式已经较以前简化,大都以鲜花水果为祭品,上香鞠躬,礼节简单隆重。

  清明节习俗之三:踏青(起源于唐代)

  踏青也叫行青、探春、寻春、郊游。

  清明节正当早春三月,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为了不辜负这良辰美景,于是大家带著野餐,车水马龙,拥向郊外,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清明节日,妇女穿新鞋(踏青鞋),出行到郊外,称为「踏青」,因为古时的妇女平日不可随便出游,趁此机会到郊外领略一下大自然的景色。

  清明节习俗之四:荡秋千(鞦韆)

  秋千以前叫做「鞦韆」,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

  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为了取得食物,常要攀籐上树,这就是秋千的雏形。

  秋千最初叫做千秋,是春秋时期北方的山戎所创,据说是齐桓公北征山戎时,把千秋带入中原,开始时只有一条绳子,用手抓住绳子荡来荡去,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千秋。

  到了汉武帝时,因千秋在汉语包含有人虽死去但永垂不朽的意思,为了避讳,所以把千秋改为秋千。

  到唐代,荡秋千已经十分普遍,并且成为寒食节及清明节的一项重要的活动,甚至被唐玄宗称为「半仙之戏」。正因为在清明时节到处有人在玩秋千,所以便有人将它称之为「鞦韆节」。

  清明节的习俗之五:斗鸡

  斗鸡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到唐朝时,十分盛行,不仅在民间设有斗鸡场,让群鸡相互攻斗,就连皇上也喜欢玩斗鸡。

  据说唐明皇十分喜爱斗鸡,曾经不惜重金,在宫廷中设置一个豪华的鸡坊,还派人专门养鸡,作为斗鸡之用,可见唐代宫廷中斗鸡风气之盛。至宋朝之后,斗鸡的风俗才逐渐式微。

  清明节的习俗之六:插柳

  俗谚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

  民间在清明节有插戴柳枝的'习俗。在祭墓踏青时,人们往往还折几支柳枝带回家,插在门楣上或用柳枝编成柳帽戴在头上,似乎说明了柳枝具有避邪的功用。

  因为清明是中国的三大鬼节之一,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迫害,再加上正值柳枝发芽的时节,于是人们纷纷戴柳条以避邪了。

  清明节的习俗之七:赐火

  古人四季用不同的木材钻木取火,春天取榆,称柳之火;夏天取枣,称杏之火;秋天取柞,称楢之火;冬天取槐,称檀之火。

  也就是说,换季之时,新取的火叫做「新火」,前一季节的火就叫做「旧火」。

  因为寒食节全国禁火寒食,把所有的火种都熄灭了,所以到了清明要重新钻木取火。

  唐代皇帝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赐火仪式,把新火赐给群臣,以示对大臣的宠爱,据说每年参加钻火的人很多,谁若能先钻得火,把火种献给皇帝,就可以得到皇帝的赏赐。

  清明节的习俗之八:拔河

  拔河发明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叫做「牵钩」。

  主要使用的设备是一条粗麻绳,两头还分有许多小麻绳,在古代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视哪一方先把另一方拔过中线(代表河流)就算是胜利。

  拔河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最初是在军队中盛行,后来才流行于民间。

  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此以后,清明拔河遂成习俗。

【2017清明节黑板报内容】相关文章:

关于清明节黑板报内容图片11-29

关于五四黑板报内容04-29

关于安全黑板报内容03-02

关于文明黑板报内容04-01

感恩的黑板报内容03-01

感恩母亲黑板报内容02-26

年糕新年黑板报内容02-11

春节黑板报简单内容01-12

过春节黑板报内容01-09

文明同行黑板报内容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