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22-12-03 16:04:09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子课题《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黑龙江省海伦市东方红小学;《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黑龙江省海伦市东方红小学;一、课题的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如今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学校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子课题《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黑龙江省海伦市东方红小学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黑龙江省海伦市东方红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某学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敬仰科学家,35%的学生敬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1.5%的学生表示敬仰自己的父母,而敬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达到2.9%,几乎是崇拜父母的两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

  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

  如今的少年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在众多长辈的呵护下,他们已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是“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业要求期望甚高。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孩子人格发展不平衡。很多孩子面对父母的养

  育之恩表现冷漠;孝敬之情在心目中淡化,只知受宠,不知感恩。

  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

  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里,一些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道德观发生了扭曲。他们自私、骄横、冷漠、不善于合作。使得未成年人,也受到了他们的负面影响,缺乏“感恩”的意识。

  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

  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得学校教育始终未能摆脱考试的圈子。教育看分数、教师压力大,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感恩的教育。20xx年“六.一”学校组织庆祝会,学生带上凳子到操场观看。班主任为了调查学生的感恩现状,有意不拿凳子到操场。从开始到结束,两个多小时一直站在学生旁边,结果没有任何班的学生主动为老师让座。

  孩子们这种感恩情怀的缺失让我们意识到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切,学生才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才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报答周围的人和社会。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主体人格的构建。

  思想是人的灵魂,如何拯救这“将要垮掉的一代”?良方在哪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

  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我们提出了《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1.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就是知恩、报恩、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

  2.感恩教育:感恩教育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学会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激父母养育了我们;学会感激老师,感激老师为我们导航,感激老师培育我们。从感激父母老师开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再引导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三、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教育心理学也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主要局限于有机的生理方面。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青少年本人,对健康的关心也都集中在学生身体发育方面的一些生理指标上,至于学生的心理方面是否健康,往往为大家所忽略。近年来,有关中小学心理障碍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也就渐为人们所关注。因此我校把“感恩教育”定为核心课题进行研究,其目的为:

  1.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

  2.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他人。

  3.懂得孝敬父母以及长辈是为人之本。

  4.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心中充满爱心,学习更有动力,生活更有意义.

  5.寻求实施感恩教育最佳途径和方法。

  6.通过一些具体的感恩教育的开展,培植感恩文化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2

  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份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剐钱、野宿不归家 。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知道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据我们对全校1093名小学生家庭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有60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学生有28人;父母因违法犯罪被劳改、劳教的家庭学生有6人;母亲被拐卖或失踪的家庭学生有6人;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学生有3人;共计103人,占全校小学生9.1%。其中,学习差的有33人,表现差的有13人。再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学生就有41人,占单亲家庭学生的40%。看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卢梭说: 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为此,特提出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课题。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3

  一、课题的提出

  家训又称庭训、庭诰、家诫、家范等,是父家祖辈诫示子孙后代用以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言行准则,是父权与族权的重要表达形式。

  在历史中,家训因其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存在;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家训背后发现其闪光点,虽历经时间的磨砺但并不褪色。家训因其在道德方面起的独特的作用,在时代的变迁中保持着其生命力。现代经济社会的急速发展,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然而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化和道德的发展。在我们今天探讨传统家训中科学的教育理念时候,对于精神文化或者是道德教育来说,应该也是时代的追问。

  为此,我们本着新道德教育观生活化、体验性的道德教育理念,提出“我国古代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

  通过分析家训产生的原因、形式和内容,借鉴家训中的优良教育理念对于我国现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传统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对于创立具有新时代精神的中国家庭教育内容,发挥其伦理教化与维护社会稳定等功能,古为今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传统家训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对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的灌输和培养有借鉴意义。家训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一)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身示范的作用。

  家庭环境是人们最早的最直接的生活环境。人的社会化一般是从家庭环境中开始的,人的自我意识首先是在家庭环境中萌发和形成的。可以说,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都有特别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境教”。

  今天对于各个年龄的孩童,我们有数不清的教材。我们似乎没有必要自己花时间为孩童写一些“家训”。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每一篇“训”,每一句能保留下来的言语,都是作“训”的人的反映。在为子孙作“训”的时候,应该是把自身的人格魅力贯穿其中的。像曾国藩的《诫子书》实际上已经是这位文正公的遗言了,把自己一生为人向、兄弟子孙垂范,这才是我们应该加以发扬的。做好自己,为子孙做模范,比任何教材和教育手段都要有效。

  (二)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家庭教育训儿有道。

  传统教训中的“孝亲敬长,睦亲齐家”在今天仍有时代意义。“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作为对《周易》开篇的重要的解释,讲述了万物应该有其运行的自然秩序。历代君王都践行儒家的“以孝治天下”的信条,儿子在家不能随便和父母、长辈顶嘴,在社会上更不能随便越位不尊敬上司。现在小家庭单位的出现代替了原来的家族式的大家庭,在道德、传统权威的教育上有不可避免的缺失。现今,因为独生子女问题,父母祖辈普遍过分溺爱孩子,父母只从经济上满足孩子的生活需要,忽略对他(她)的做人教育;过于宠爱,不懂艰苦,不能遭受挫折,个人意识过强,自我中心强烈。

  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父母,父母的作用无可替代。父母从生活细节上入手遵循循序渐进式教育,从小就教育孩子立志高远、勤奋学习,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才能有明确的目标和奋斗的动力,这在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

  (三)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养成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生活习惯。

  “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一个人生活中奉行节俭,则其物质欲望就少,精神生活会变得充实。一味追求生活上的奢侈享受,经济条件不容许时,有可能会做出违法的事情或者造成心理畸形。正因为此,宋代家训作者将节俭视为做人的美德。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基于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素质教育思想及新课程理念,从以下三点加以呈现:

  (1)回归学生道德生成的基本规律;

  (2)回归学生的生命本质;

  (3)回归为学生学会做人而奠基。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家训产生的原因;

  (2)家训的内容和形式;

  (3)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了解我国古代家训文化的深刻内涵,探讨古代家训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认识家训文化对现代家庭德育的特殊作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让学生从庸俗走向高尚,从知识学习走向精神教化。

  (三)探讨现代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体系。

  六、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

  2.行动研究法;

  3.案例研究法。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做好课题组成员分工,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搜集相关的参考资料,为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开展方案设计,进行专题讨论、调查,通过开展“古代家训”的征文与演讲比赛,利用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亲情节日举办主题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家训文化。

  第三阶段:深化研究阶段。举办阶段性成果展示会和交流总结会等,扩大课题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课题组成员对各类材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总结,撰写研究论文,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存入我校教育科研档案,同时评选和表彰优秀教师和学生,并将研究的成果材料报送上级,申请专家组进行结题鉴定。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4

  一、课题研究缘由

  幼儿游戏中接触最多,也最乐意接触的就是小伙伴,在进入大班后,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社会性发展在不断增强。各种因素的影响,孩子们的能力、素质都是有差距的。很多时候就可以让同伴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有时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老师一一说教或帮助完成,孩子们当时可能不一定明白或有疑惑也会假装了解,而如果由同伴进行教育交流,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方法可能更接近于幼儿的理解。所以如何激发同伴间的教育是值得我去挖掘研究的。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寻求到适宜的教育对策让幼儿能在同伴的相互影响中快乐学习。

  二、概念的界定

  1.幼小衔接: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就是幼小衔接。

  2.同伴影响:

  同伴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教育行为,有时也把同伴教育称为同龄群体教育。在我们的教学活动存在许多的个体差异,因此同伴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不少。很多时候教师一一说教的方式孩子并不一定全然接受,而同伴间相互分享信息知识,相互传递思想情感,效果更好。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会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一种教育方式。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现状:

  目前,国外的相关研究比较深入,涉及内容较广,国内的研究相对来说,调查和描述性居多,深入、直接、系统的.分析较少。而且, 不少教师、家长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与影响因素等缺乏了解,影响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教育培养。然而,同伴关系在幼儿的自身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价值:

  (1)培养幼儿主动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2)幼儿体会同伴间互动互助克服困难的愉悦心里。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

  1、目标:

  (1)通过研究,挖掘发现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同伴教育契机,增强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的观察、总结能力不断提升,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3)整理归纳数据,总结经验,促使我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交往能力。

  2、内容:

  (1)通过观察了解同伴间关系情况,调查总结孩子们之间缺少同伴影响的因素。

  在大班孩子进行游戏时注意观察记录他们之间的交流,分析其中可能出现的同伴影响,鼓励幼儿及时沟通学习。

  (2)通过调查将同伴关系分为几类:受欢迎型,被拒绝型和被忽略型。

  受欢迎型往往是一些性格外向活泼,语言交往能力较好的幼儿,被拒绝型的幼儿可能是班上一些淘气的孩子,平时爱捣乱不怎么听话,而被忽略型的孩子往往比较内向不主动。

  (3)与个别特殊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主动与同伴交往,脱离被拒绝与被忽略的状态。

  关注各类幼儿的特点,有意让被忽视型与被拒绝型的幼儿多多接触受欢迎型的幼儿,潜移默化中接受同伴影响。

  (4)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创造同伴教育的机会,鼓励引导幼儿从同伴身上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将同伴教育贯穿于孩子的活动中,首先让孩子们认识到各自的优缺点,再逐步转化为常态化的同伴影响,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5)通过游戏了解幼儿在同伴交流中的困难,与幼儿谈论,想出解决办法。

  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幼儿游戏中的小状况,与幼儿共同发现问题,切实体会同伴影响的作用及乐趣。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1、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

  (1)确定为课题内容及研究对象为大班幼儿,研究成员为大四班陈金老师。

  (2)围绕课题内容,收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

  (3)申报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11月)

  (1)在各班开展相关调查活动并及时记录为最后的总结报告收集资料。

  (2)记录总结幼儿游戏中的实践与观察。

  (3)总结经验,撰写相关课题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2月)

  (1)整理、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相关课题论文。

  (2)展示研究成果

  2、方法:

  (1)文献法:为研究实践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并借鉴运用到孩子们的交往中。

  (2)观察法:通过多种观察形式,记录幼儿活动中的同伴交往情况,记录调查结果。

  (3)谈话法:交流讨论幼儿间的知识经验,让幼儿相互了解同伴间的知识差异。

  (4)调查法:调查各班幼儿的同伴关系在游戏中的效率,鼓励幼儿多主动交流。

  (5)行动研究法:在实践研究中鼓励幼儿多向同伴请教学习。

  (6)经验总结法: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做好调查记录,及时整理总结。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发表论文:发表相关同伴影响的论文。

  (2)案例集:实践活动中幼儿同伴影响的案例展示。

  (3)结题报告:幼小衔接教育中同伴影响的研究。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5

  一、养成教育内涵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过程。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形成的。所以,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二、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高职学生在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500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高职学生存在着比较多的养成教育弱点,如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比较散漫等。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学生中的不少人在中小学阶段没能较好地接受系统扎实的文化学习和基本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教育,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应变能力不强,对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抵抗能力差,法制观念、公德意识比较淡薄等;但最主要的突出问题如下:

  1.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较差

  目前的高职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们的长期溺爱,形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然而一些家长却很少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使得相当部分学生的依赖性强,独立自理能力差,有的连洗衣服、整理内务卫生等这些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

  2.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从现状看,高职学生进校时分数不高,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因此学生入学后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意识,表现出学习纪律涣散,学习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不够。

  3.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比较突出,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

  学生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的迁就和宠爱,引起了学生心理的个性畸形发展,导致学生难以融入到集体生活,妒忌心理较强,经常因自身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怨人怨天,容易产生矛盾纠纷,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

  4.从生活细节看高职学生道德养成

  在高职校园这个文明的殿堂,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时有发生。高职院校卫生设施普遍比较完善,但在校园内总能看到学生乱扔东西、随地吐痰的身影。洗衣服时水龙头可以一开一个小时、便后不冲水的现象随处可见,学校体育设施被个别学生人为损坏等,迟到了不喊报告。"

  三、实施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措施

  1.养成教育一定要从关键期抓起

  一般来说,新生入学期间,应当采用严格的.纪律约束,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我国有句古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而养成教育“之计”就在于新生入学的阶段,抓住了关键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总之,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新生的特点,利用新生优势,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务必把握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紧、抓好、抓细、抓实、抓早。

  2.建立全员育人制度

  全体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都应对学生的教育负责,养成教育应该是一个所有教职员工都有责任参与其中的一项工程,而不仅仅是专门的学生管理部门和辅导员所做的工作。如果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注重自己日常一言一行的言传身教,并持之以恒,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学生在校园内的所有活动都可能对其学业和人格的形成造成影响,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也是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的责任。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职学院应当放手发动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充分锻炼能力,展现个性。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高职学院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因此如何让枯燥、空乏的思想道德教育回归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魅力,并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值得高职教育工作者思考。如果我们不让学生接触社会,就会闭门造车,培养出社会不需要的废材。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5.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是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

  高职教育,由于创建时间短,许多制度尚不健全,制定切合于高职院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并使之具备特色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是当务之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使认识转化为行动的有效保证。高职院校有关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规章制度的制定还要把握好有利时机,针对具体问题,重点在于落到实处。

  总之,“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做小事开始,通过点滴积累,聚沙成塔,完成人生的道德追求,养成良好的文明举止,使今天的高职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自学、自律、自立、自强能力的新型大学生。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6

  一、课题研究的类型目的和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指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基础,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及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兴趣是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因素,因此,关注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生数学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理论也成争鸣之势。但是鉴于地域性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其具体针对性尚有欠缺之处。找到一套适合我地区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及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自行探索。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行动研究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探索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规律及可行的数学学习科学方法,同时揭示学生兴趣对数学学习方法形成激发作用,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文献研究、调查法、个案跟踪法和试验法。首先在专家的指导下对现行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进行甄别和梳理工作,针对现行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手段的弱点加以分析,重建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理论,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然后由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共同实践和研讨,三位一体合作对实验学校的教学实践进行共建和交流,及时调整研究过程中的偏差,记录成功的经验。通过两个学年的行动研究,及期末和期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评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及兴趣状况调查报告行式形成研究中期成果,并提出指导意见向广大教师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20xx年7月~20xx年12月1.

  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相应资料,开展小学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经验交流和讨论,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对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理论进行重新建构,并着手调查研究。

  2.实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通过经验交流对共建学校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进行教学实践,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作外部参照。实验班的教学主要以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教学为主,对照班用常规教学法进行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理论。

  第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教学手段,实验教师在专家、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并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期终对第二阶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得出最终结论。

  3、结题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12月整理各种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邀请教育领导部门和兄弟学校有关教研人员进行评测、推广和借鉴。

  预期成果:形成《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及兴趣培养研究报告》并结题;参与实验者各自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7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从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媒体介绍的大量案例中不难看出,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学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烦恼与困惑等是中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中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教师性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并且学生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教师良好的素质特征,不仅时时感染和教育着学生,而且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1、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看,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发展学生个体的全面素质,二是发展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素质教育的学科教育面对的是学生全体,故而把心理品质教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其实质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品质。

  2、从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看,自从提出素质教育以来,很多地方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实施途径的探索。有的从课程结构入手,有的从教学管理入手,有的从教育评价入手,有的则从教师素质入手等。但人们渐渐发现,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尝试,素质教育必须进课堂才能落实。同样,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也必须进课堂才能真正得到落实。那种把心理教育游离于课堂这个教育阵地地以外的方式既不实际,也不实惠。

  3、从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趋势看,“矫治与发展并举”是心理教育的必由之路。以着眼少数有问题和适应有困难的学生,注重补救性行为的“矫治性”工作,虽是辅导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对正常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心理潜能的发挥的“发展性”工作却不能忽视。美国学校辅导主任协会在所制订的“中学辅导主任的工作”中就明确指出:“发挥性的指导是指导工作的组成部分,这个指导是努力对学生成长的有计划的积极的干预,从而推动学生多方面个人的、社会的、情感的、生活的、道德的、认识的、审美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并促进这些方面综合统一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中。”这就是说,我们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学科教育中去实施,其实质就是要面向全体,注重“发展“,走“矫治与发展并举”的道路。其目标体系是:把矫治学生偏差行为和消除心理问题作为短期目标;把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观、自主性、学习能力和社交适应力等作为中期目标:而把促进学生自我完善,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4、就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客观实际而言,学生许多心理问题都源于学习问题,尤其是学习心理问题。有的学者指出:学生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却没考虑到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才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心理又反过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直接把心理品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其目的就是要把心理品质教育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直接挂钩,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从人们对心理教育的认识上看,人们通常把心理教育看作是少数心理学工作者的事,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心理教育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分内之事。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明文规定,“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6、从培训师资的角度看,在学科教育中实施心理品质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迫使所有学科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修养和心理教育水平。教师负载着传递人类文化知识和培养下—代的崇高使命,由此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否则,不仅影响自身发展,更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

  7、从教育本身的内涵看,学校教育绝非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协和系统。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是对事物属性及其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素质的含义有多种,现在多指人在某一方面的心理修养或各方面心理修养的综合表现。这就是说,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心理过程。所以,我们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学科教育的常规课堂中,是有其级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从当前的国内外情况来看,目前普遍的误解是心理健康教育以人为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人为本,更多的是为了把学生转化成符合教学的学生,而很多教学行为本身又存在着各种各样违背以人为本的事实。长期以来,很多研究往往只停留在对某类问题学生的研究上,还没弄清学生到底有没有问题,是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与教师的素质有什么关系,就把一些学生归为另类,对他们另眼相看,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矫正措施,这本身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阻碍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开展教师素质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有与时俱进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全面、健康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本课题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课题界定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发展心理入手,运用心理学理论,采取各种适当的方法,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提高适应和生存能力,并针对我们发现的小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行为,进行引导、转化和调治,以达到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个性心理全面、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如何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面对的课题。怎样在小学生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研究和探索的主要目标。“教师素质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探索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易于被小学生接受并为小学生所喜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途径。研究本课题的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和国家法律、国家的有关教育政策以及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的有关规定进行探索和研究的。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分为主体工程和辅助工程两部分:主体工程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发展”,辅助工程的价值取向着眼于“矫治”,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主体工程包括:

  1、课堂心理环境的营造研究。学科教育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特有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心理交流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课堂教学中对师生心理产生实际影响的学习生活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有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心理环境,也有消极、冷漠、沉闷的心理环境。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实施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条件。科学家们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积极性高涨时,可以发挥80%—90%的才能,反之只发挥20%。因此,只有营造协调、融洽的心理气氛,才能激起相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2、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实施心理品质教育的策略研究。每个学科都或多或少地含有心理品质的因子,但如果一开始就在所有学科中全面展开,这显然既不实际,也不科学。语文学科本身就是“语言性”、“工具性”、“文学性”、“人文性”等的包容体,换句话说,语文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反应,本身就是人性的张扬及个性心理品质的折射。所以,我们决定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探索学科(所有学科)教育实施心理品质教育的方法、策略、途径等。具体说,就是重点放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研究,其他学科参照研究。当实验取得一定实效后,再逐步辐射和规范其他学科。这样,既能为其他学科摸索出一条可资借鉴的前路,又解决了师资培上的难题。

  3、.学科教育实施心理品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可谓异彩纷呈。但正如美国教育家埃根等人在其所著《教师的策略》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合于所有教学情景的'模式或结构,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有不同的教学的策略相适应,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由于我们在学科教育的常规课堂教学中纳入了心理品质教育这一特定因素,故而必须重新构建一种能把学科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4、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水平的提高研究。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我们的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上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要实施心理品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然是很艰难的。为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水平的教师。其基本思路是由少数骨干带动某一学科(语文)教师,再由某一学科(语文)教师带动其他学科教师,从而产生一种油浸纸巾的效果,即“点———片———面”的培训模式。

  辅助工程主要包括:

  5、心理活动课研究。心理活动课与常规活动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相同点是都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行为的活动尝试中去感悟与体验。所不同的是,常规活动课的内容及范畴要广些,而心理活动课则把目标集中指向心理规律的探索和心理品质的提高这一点上。关于心理活动课的研究,兄弟学校已经总结了不少成功经验,我们在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本校、本地区的新路子。

  6、校园心育环境的建设研究。我们说的校园心育环境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广播”、“心理咨询导报”等侧重于心理矫治和补救工作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五、实验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

  1、文献研究法:从多方位、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同一课题的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等方法,调查“隔代教育”下的生对自主需求、追求的心理现状和潜能发展的可能性,总结筛选有利于该课题研究的经验、方法,为构建课题研究提供经验性原型和基础。

  3、实验研究法:从该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假设出发,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成功地操纵自变量,科学地观察因变量,开展课题实验,检验理论构想,丰富课题研究模式。

  4、行动研究法:一切为了行动,为了行动的一切。课题研究价值的取向取决于学生群体的行为方式和结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心理旨在激发追求自主的意念,自主意念的激发又旨在学生行动的催化。行动结果是检测课题绩效的主谈话法、咨询法、建立心理档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9~20xx.12)组织有关成员学习理论,参加培训;设计方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做好各项测试,申报立项。

  2、实验阶段:(20xx.1~20xx.9) 进行课题方案的论证。制定阶段实施计划。围绕计划全面展开实验研究。举办阶段报告会。

  3、总结阶段(20xx.9~20xx.12)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实验报告,举办结题报告会。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8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堂提问是老问题,从有教学开始,我们就开始用嘴,无论是最古老的教学模式,还是最现代的课堂,教师的嘴无一不成为课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许这是老调,国内外就这一问题已取得相当的成绩,但,老调新弹的原因,是我们以一线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教师嘴上的这一问,以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从我们的高度来解决我们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校工作的需要

  朝阳七校新教师多,教师教学能力正在不断地进步当中,与学生一样,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头几年,往往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进步最快的几年,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时机,在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发展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我们的新教师更快更好地进步起来。同时,我们的老教师虽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育观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也在不停地考验着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功底,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师培训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长起来,我们的教师如何进步得更快,我们很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恰逢十一五课题立项期间,结合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工作,为教师发展搭建一个舞台,让教师的课堂精彩起来,也就会让学生的生命精彩起来,同样的,学校才有可能精彩起来。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语言,无论是任何辅助工作,都是在教师语言的基本上进行的,而教师语言中,最重中之重的,应该是这一“问”,引入教学内容需要问,激发学生思考需要问,引发学生情感需要问,唤起学生共鸣也需要问,甚至在教学评价中也会用到问,有时是提问,有时是设问,有时是追问,等等等等,因此,从问入手,是打开优质课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成长的一把扶梯,我们选择精彩一问,选择更精彩的课堂。

  2、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从理论角度: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从教学实践角度: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从广义上讲,是研究教师课堂中的“问”怎样更精彩,更有效。

  从一个一线操作者的角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积累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2、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爱答,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更有效,它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3、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这个问题达到了什么效果,可以怎样改进能更精彩更有效。4、创造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如果要激发学生兴趣,我应该怎么问,如果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我该怎样问等等。5、精彩一问的分类研究:如何提问,如何追问,如何反问等。6、精彩一问的辅助研究:配合精彩一问教师在语气、表情、体态等方面应起到什么样的辅助效果。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积累法:积累在听课、讲课、研究课的过程中发现的精彩一问,让教师们首先能够分辨精彩一问,激发教师研究精彩一问的热情和信心。2、个案分析法:反复推敲名师的示范课及课题组教师自己的研讨课,研究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研究为什么这样问好?能不能更好?

  3、文献资料法:查找阅读相关文献,并把研究者的积累编辑成册,边积累边研究,为研究提供材料,为积累提高层次。

  4、行动研究法:将积累和研究中的精彩一问应用到课堂,反思所应用的问题和方法,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一问。

  5、比较研究法:将同一时期不同教师的课做比较,寻找差距与不足,及同一教师不同时期的课做比较,证明研究的有效性,让教师更有动力和信心。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9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而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是家长的希望,是社会未来人口的组成部分,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利益,也影响社会未来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竞争力,因此,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润滑剂,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逐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在对幼儿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已取得可观的成绩。但是对幼儿开展有意识地礼仪教育方面却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很多的外国人对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持否定态度,可以看出,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分析其现状原因,主要有三: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幼儿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成了幼儿园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2、家庭教育中对礼仪教育方面相对薄弱。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部分农村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也严重影响了幼儿礼仪修养的提高。

  3、教育过程中对于礼仪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是存在。

  (二)我园的实际情况分析

  我园有幼儿400多人,其中留守子女也有不少,幼儿在家由公婆看护,多数幼儿文明礼仪的教育方面受到家庭影响,缺乏文明礼仪的修养,面临这种情况,我园觉得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二、课题界定

  文明礼仪:简单地说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乘车让座是文明礼仪,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礼仪,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礼仪。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我国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

  1、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文明礼仪知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2、通过评选“文明小组”、“文明小天使”,树立榜样,强化幼儿的文明礼仪知识,自觉遵守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礼仪,通过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影响其家人(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4、通过培养幼儿礼仪、道德品格,大力提升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课题研究目标

  1、整合《纲要》五大领域中有关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以幼儿发展为本,初步探索我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幼儿礼仪养成体系,提高幼儿文明礼仪的实效性。

  2、文明礼仪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仪常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友好的待人方式,热情的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尊、自爱的个性品质和文明习惯。

  3、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把孩子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做实、做好。

  4、通过对幼儿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一是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文明素质,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学风、园风;二是提升我园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幼儿园围绕《纲要》制定课题教材,开展各年龄段幼儿礼仪教育的组织和指导方法。

  2、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展教师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研究。

  3、围绕和谐家庭社区建设,开展如何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

  六、研究措施与方法

  年级制定教育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文明礼仪行为常规教育,并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次,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和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文明用语,礼仪示范动作,使每一位幼儿都认识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的内容和教育意识,各成员有活动记录,使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最终形成自觉地,比较牢固的良好行为习惯。

  1、创设文明礼仪良好环境氛围。

  2、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根据每月主题每周有计划地组织一节专门的文明礼仪活动,采用丰富的教育教学形式,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使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规范化。

  3、规范训练文明礼仪评比竞赛活动。

  每周开展“文明小天使”评比活动,通过以幼儿主体的相互监督和自我教育保证幼儿的文明礼仪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提高。

  4、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通过家园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

  七、研究对象

  招安镇中心幼儿园所有幼儿。

  八、课题研究过程

  (一)理论学习阶段:(20xx。1——20xx。3)

  搜索、梳理、相关礼节,了解实施现状,学习有关的理论,明确方向。

  (二)前期准备阶段(20xx。3——20xx。5)

  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三)具体实施阶段(20xx。5——20xx。5)

  1、撰写开题论证报告,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开展课题观摩活动。

  3、做好个案资料和游戏集等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三)总结结题阶段(20xx。6)

  1、撰写课题结题论文。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九、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个案、随笔、研究论文等课题研究资料。

  十、最终成果

  1、结题报告。

  2、成果集。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0

  研究生管理工作是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高校研究生管理难度较大,管理制度不灵活、执行难等现象普遍存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员的能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中。

  作者:1.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2.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我国研究生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要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效果和培养质量,必须首先要深刻剖析当前我国研究生管理现状,牢牢抓住现阶段研究生特点和本质,逐渐探索出一条全面、多维度、有重点的研究生管理工作思路。

  一、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现状

  1、管理难度大

  当代研究生生源普遍多样化,结构组成复杂且年龄跨度大,致使研究生管理工作相对较难。此外,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意愿不强烈,缺乏凝聚力,给研究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2、制度不灵活

  不同学科在学科属性、知识结构、研究领域、培养年限、培养目标等方面各有针对性,然而在制定重大决策前,缺乏充分的调研和论证,较少听取广大教师和研究生的意见和建议,导致管理制度及决策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在对研究生的实际管理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ll]。

  3、制度执行难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规定,各高校也相应出台了各种规章制度,对研究生的学位授予及日常管理进行规定和约束。然而在实际执行层面,有些规定形同虚设。由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导致研究生管理制度执行较难l2l。

  二、创新研究生管理的工作思路

  2.1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搭建信息化平台

  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然途径。目前我国已有不少高校使用了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中,各层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如学院研究生部、校研究生院等部门对掌握研究生各项基本信息、成绩一目了然。借助信息化这一平台,可以从招生录取、日常管理、教学培养、社会实践、学位授予、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对研究生进行监督和管理,不仅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2.2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研究生管理者在整个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维系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和谐关系的纽带。一名合格的研究生管理者,首先要热爱研究生工作,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品德素养。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和各项政策,并着力培养研究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一代优秀青年。其次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明确工作职责。研究生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锲而不舍的进取心,敢于不断挑战和迎接新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最后要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应定期开展研究生管理人员讲座、培训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专业人才,使研究生管理者通过学习逐渐积累专业知识、明确岗位责任、提高工作能力,并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断运用到实际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研究生管理者应当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努力为研究生的学业生涯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H。此外,高校相关人事部门也应从人才选拔、任用、考核、评估、薪酬水平、奖惩措施等方面入手,不断吸纳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强专业能力的研究生管理人才。

  2.3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学业期间有着重要的育人责任。一方面,研究生导师在学术上对研究生给予指导,传道授业、答疑解惑,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相关文献查找与阅读、开题报告到论文中期考核及论文毕业答辩等环节,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学术造诣都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及学业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生活中,研究生导师的为人处世,行为举止都对研究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研究生导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并以“立德树人”工程为契机,增进与研究生的沟通和交流,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塑造研究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品格。研究生导师、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及研究生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间相互协调配合,保证各部分功能的最大发挥,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完成。

  2.4完善研究生教育考核评估机制

  定期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进行评估考核,对于全面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各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不同类型硕士研究生之间评估体系的区分度不高,针对招生质量、研究生管理与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导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位论文质量、学位授予、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缺乏严格把关。应建立健全一整套有针对意义的评估体系,并定期开展评估考核工作。评估考核过程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评估结果细分为几个等级并及时向各培养单位反馈。针对不同考核结果采取不同的整顿或改进措施,待下一次评估时,要针对上一次评估中有待改进的环节重点考核。应建立相应的网站,将评估方案、各培养单位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全部公示在网站上,接收全社会的监督。

  2.5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中

  研究生课程较分散,集中管理难度较大。研究生管理者应克服困难,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借助研究生会、社团、党团活动的力量,发挥学生干部尤其是学生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积极带头作用。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研究生日常管理中,包括入学迎新教育、奖助学金评选、社团活动、校风建设、寝室文化评比、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

  研究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研究生管理工作者任务艰巨而繁重。应当认真分析当前工作目标,端正工作态度,理清工作思路,不断思考,积极探索出一条科学、长效的研究生管理路径,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1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队伍不断扩大,我县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为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因此,开展对我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对营造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提高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实验研究的背景

  东至县地处皖南山区,北临长江,南接江西,面积为3256平方公里,人口为53.5万人,辖15个乡镇、248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地形分布为"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是庄园"。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365所,其中:幼儿园5所(含民办2所)小学318所,初中32所,普通高中8所(含民办2所),职业高中2所。现有在校生88784人,其中:在校(园)幼儿4509人,小学生42514人,初中生25052人,普高生13401人,职高生3308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至县外出务工队伍在不断扩大,我县每年外出务工人数已超过全县总人数的28%,约占15万人,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乡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东至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课题于20xx年4月着手准备,并向省教育厅、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省教育厅教科研1号文件于11月22日批准立项,根据省课题实验研究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本课题予以开题。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对我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全县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公平教育,推进全县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为县国家,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的对象:全县初、小学(含学前班、幼儿园)的留守儿童。

  2、研究的问题:调查研究全县初中、小学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生活自理、课堂学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从中归纳分析出带有共性的问题,认真解剖分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提供事实依据。

  3、研究的对策:一是调查总结各校现正实施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对此提出切合实际且科学合理的建议,在实践中不断加以验证和完善。二是借鉴外地成功教育的经验,结合本县实际,就我县留守儿童教育对策问题,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为国家和教育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四、课题实验的目标与要求

  本课题实验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是:扎扎实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找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东至山区县留守儿童教育实际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方法,切切实实地为全县教育的再次腾飞做出应有的努力。要实现这个总体目标与要求,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责任落实。

  在县教育局、关工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课题组由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县教研室主任汪名杰同志全面负责;陈相元同志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工作。问卷调查工作,由陈相元同志负责,课题组全员参与。实地调研座谈工作,分三个小组进行:汪名杰(小组负责)、黄晓东、王清华;陈相元(小组负责)、程赛华、汪孔悦、袁延清;廖立平(小组负责)、鲍岚、梁东胜。座谈会类型及学校: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社区家长代表等三种类型,学校覆盖县城与农村的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数据统计、文字处理等工作:由鲍岚、廖立平同志负责。调查座谈等资料收集归档工作,由程赛华同志负责。重点研究学校:由王清华、汪孔悦、梁东胜、袁延清等同志负责。阶段成果汇总工作:由黄晓东同志负责。终结性研究报告:由汪名杰同志负责。成果鉴定准备与协调等工作,由陈相元同志负责。

  2、明确课题实验开展的'三个阶段。

  一是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成立课题组,酝酿、论证、起草、修改和制订课题研究计划与方案,积极向省申报立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将实验研究的任务落实到每个课题组成员;在全县广泛宣传,让实验的目的、意义、作用深入人心,为课题实验的全面铺开做好舆论、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二是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是实验的全面开展阶段,也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阶段,主要任务是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并及时总结成果。

  三是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课题组召开总结会,总结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向省教育厅申报验收结题;同时向县人大、政协、国家、关工委、教育局呈递总结性报告。

  3、采取措施,分步实施。

  在准备阶段,收集并借鉴其他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经验,并与县督导室、县关工委合作,收集掌握东至县留守儿童的基本资料。

  在实施阶段,主要蚕区以下科研手段:

  ①调查法:深入学校、农户、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听取教师、学生、家长或代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

  ②分析归纳法:发放调查表,征求留守儿童教育对策,集思广益,从中分析、筛选并归纳出有推广价值的对策与措施;

  ③个案研究法:通过对留守儿童典型个案教育的跟踪剖析与研究,从中探索总结留守儿童教育的普通规律和方法;

  ④借助多媒体手段,快速处理有关数据与信息。

  4、筹集经费,确保研究工作开展。

  课题组自筹经费,保证本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与按期结题。

  五、课题预期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有:

  ①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②典型个案教育叙事;

  ③专题教育教学论文;

  ④终结性调查研究报告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2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学生的普遍状况来说,其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抓养成教育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进一步探索,使之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3.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调查并详细分析影响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的教育对策。

  3.通过研究,找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找到科学的'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很多,本项目旨在充分发挥课题组成员的主题意识,本照“点滴皆是教育,细节蕴含成功”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深入研究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

  1.充分利用“班级实名制”的优势,借助“U”型小组导学员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何为“U”型小组导学员模式?“U”指的是全班学生以六七人为一组,采用“U”型的方式围住在一起,“U”的开口指向讲台,整个班级四十几个学生最后分成了六七个组。原本老师面对的是四十几个学生个体,而现在面对的是六七个团队,教育对象由个体转变为团队,既有利于任课教师驾驭课堂,又为学生创设了小组合作的机会,同时有利于加强小组间的竞争。一句话:单兵作战的局面被小团队互相配合作战所代替,个体学习的局面转变成了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合作,又创设了竞争的机会。

  “导”指的是“U”型小组中的导学员。每个小组中设立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导学员一职,主要职责是实行“兵教兵”的策略。每组设定导学员2-3名,每名导学员负责帮助1-2名学习能力稍微差一点同学,通过互助、督促、指导等手段,帮助能力差一点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在班级中喊响了“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口号。“1+1、n+1”多元化的帮扶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还 “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强化落实我校特色“扬三弃一”品行修养卡,发挥“敬、竞、净、静”星级评价的作用,形成星级评价体系,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扬三弃一”品行修养提示卡,为学生量身定制特色“名片”。运用哲学的扬弃理论,也给学生们制作了“个人名片”,即扬三弃一品行修养提示卡。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与不足,逐步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扬三弃一”品行修养提示卡是一张学生信息卡,教师可以根据卡片上的内容,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优缺点等方面的信息。此卡还是一张评价反馈卡,注重了过程评价与即时评价。卡中“扬一”与“扬二”注重学生特长的培养。学生分别从“六美”行为习惯、兴趣特长(球类、体育技巧类、才艺类)找出自己的特长填写。平时,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少年宫活动,使他们的特长充分发展,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境界。“扬三”与“弃一”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扬三”定为动态即时评价,即:每周根据学生的“敬、竞、静、净”四方面的表现进行评比,表现突出的由班主任在此栏中印上所获得相应的“星”标志。学期末根据所获“星”的数量评出品行优秀的学生。“弃一”是学生填写自己的缺点。学期末由同学、教师进行表决,认为已改掉则在期末班主任评语中予以体现。每学期末我们都将此卡装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袋中,作为学生成长评价的重要依据。这一做法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品行情况,有利于实践“德高尚,方有大成”的管理理念。

  3.发挥我校“彩绘人生”乡村少年宫的作用,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场所,强化学生动手实践习惯的养成。

  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教育局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共计投资22万余元,成立了“靓彩乐园,彩绘少年”少年宫。少年宫共设“剪纸欢乐坊”、“巧手工作间”、“纸浆工艺吧”、“我舞我秀室”、“棋林益智苑”、“四驱车乐园”、“百变魔方站”、“风雅书法屋”、“泼墨画中画”等活动场所,且一楼主题文化为“科技探索”,二楼的主题文化为“艺术欣赏”,整座楼将成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艺术情操欣赏的专用场所,成为放飞孩子梦想的大舞台。

  每周二与周五下午的大课间时间,将成为学生们的活动时间,配合着室外的轮滑、篮球、乒乓球、足球等活动,全方位打造学生综合素质的30多个活动项目,让每个孩子都可自主选择所喜爱的项目进行活动,“人人有活动项目、人人有活动场所、人人有技能展示、人人有成果积累”成为“彩绘少年”少年宫培养的目标。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好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广泛收集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调查报告,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把学生的行为,要求放在第一位,不良的行为得到及时矫治。

  2.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班级学生若干个个案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为今后课题研究提供针对性的事实依据。

  3.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实施对象之间或个案与个案之间的比较,找出适合我校实际工作的方法,加以指导以后的工作。

  4.文献资料研究法

  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养成教育的资料,然后再进行整理、分析,从中筛选出有用的资料学习,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与人员的具体分工:

  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建立课题研究组织,组内成员学习、商讨,落实人员分工,明确责任。了解学生已有的行为习惯,制定针对性研究方案和计划。研究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的收集、设计问卷调查表等。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0月)

  ①前期分析阶段:通过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的观察分析,撰写”崮山中学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样本分析”,对各个年级学生此阶段的行为习惯的现状作分析总结,为今后的对策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

  ②实施阶段:

  A、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良好习惯的教育,搜集典型课例和活动录像等资料。

  B、按照不同阶段研究方案,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形成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步骤,并探索学生行为习惯提高的方法和策略。

  C、实施期间定期召开座谈会,适时听取班干部和各个学科教师对本阶段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反馈,并根据反馈及时做出相应改进与调整。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9月)

  1.完成各项有关测试,进行认真对照和分析。

  2.课题组总结、整理规范研究资料和经验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规律。

  3.完成研究报告,举行结题会。

  人员的具体分工:

  负责人:苗延亮(负责课题工作的总体规划)

  组长:刘亚琳 (负责课题信息的汇总和传递,并撰写各种课题文件,确保课题的各项工作能够按计划完成)

  实施者:周建等8名教师。(负责课题工作的具体实施,确保课题研究的效果,需要在实施过程中积累研究资料,并撰写各种研究成果)

  六、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1、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分析报告、典型案例、阶段性报告等

  (2)科学合理的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2、最终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探索“U”型小组、“彩绘人生”乡村少年宫、“扬三弃一”品行修养卡、“敬、竞、净、静”星级评价等模式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作用和具体实施措施。

  (2)提高家长、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3、成果形式:

  (1)形成本课题的"工作报告"。

  (2)本课题的研究论文、研究个案、随笔、叙述故事、主题活动、等汇编。

  七、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课题组负责人苗延亮,是学校校长,他对教育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经验,亲自主持并参与研究,他把教育科研视为“学校由平庸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他对该项目给予极大地支持。

  2.参与课题组成员中有经验丰富、多年从事教学研究的中层领导,有专业素质高、勇于开拓创新的青年教师,还有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很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的班主任,为课题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取得上级科研部门的关心与帮助,确保实验顺利实施。

  4.学校保证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各项条件,并承担课题的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

  综上所述,本校课题组进行的课题研究的条件是具备的,预计通过本校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届时将会圆满地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工作。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3

  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生存技能为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那么,中等职业教育中专业课教学活动就担负着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重任。在计算机专业中,photoshop作为一门专业课,是目前最为出名的平面设计软件,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其很强的实用性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

  在多年从事该平面设计软件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始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希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photoshop进行平面设计这个技能,作为就业生存的一技之长。

  (二)研究的意义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尤其适用于操作类课程的教学活动,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意义:

  一是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率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photoshop课程的学习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是有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业photoshop课程教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xx字):

  近年来,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目前国内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截止到20xx年11月,使用关键字“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百度网页搜索中可以检索到大约1,570,000个相关记录,但大多数研究缺乏理论性、系统性,理论深度不够。

  我国著名教育技术学者何克抗教授提出了“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环境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的郭芳提出了“创设学习情景一呈现任务一讲解演示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完成任务—总结评价”的教学顺序。北京高级教师郭善渡在《信息技术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中得出:“任务驱动”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综上关于“任务驱动”教学的`各种研究,可以总结出“任务驱动”教学的几点共同之处:

  ①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中任务情境的创设和小组的协作学习;

  ②新的知识点隐含在一个或若干个创建的任务情境中;③学习活动以创建的任务为中心展开教学;④任务需要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指向;

  ⑤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和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4

  时间:XX年9月5日

  立项号

  XXxkt—xxyw418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负责人

  刘娜

  所在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因此提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这一课题教学研究。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并行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块面。《课标》中是这样阐述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见其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综合展示台”。它是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的桥梁;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是学生从书本走向自然的桥梁;它是学生从理性认识走向实践能力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语文走向其他学科的桥梁

  学习方式:这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学习方式不仅仅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更主要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

  1、开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活动项目,作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载体,达到在实践中学用语文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沟通方面探索一些成功的经验。12

  2、摸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3、教师在研究中得到培训和提高。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开展综合性学习现状及学生实际做调查。通过问卷、采访、座谈、情景观察,召开研讨会等方法,了解不同学段、不同形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做法和成效。

  行动研究法:结合综合性学习主题,开展研究。

  教育实验法:根据课题的内容,确定的主题开展活动。

  案例研究法:对主题开展中的案例做研究。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完成各阶段的报告、论文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研究。

  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8月

  1、制定课题方案,确定研究具体工作。

  2、资料收集、学习。

  3、启动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年9月—12月

  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做有心人,不仅要有计划有总结,还要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进展情况。XX年12月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成果。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中期总结汇报阶段):XX年1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年2月—4月

  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写出课题论文。观摩活动。

  第五阶段(结题阶段):XX年5月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结题报告并上传博客。

  2、申请结题,上交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预期的研究成果:

  成果主件:结题报告

  成果附件: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研究课例 、研究论文、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5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20xx年3月至20xx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2、专著:《扣开未来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电子出版物:《求精中学优秀网络课件选》(若干辑)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20xx年2月至20xx年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20xx年2月——5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20xx年6月——20xx年8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20xx年6月——8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轮(20xx年9月——20xx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20xx年9月——20xx年8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

  第四轮(20xx年9月——20xx年12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将本课题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在信息技术、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四个方面开展研究,逐步互相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立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3、20xx年12月——20xx年1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根据成果奖励优秀参研人员。

  九、本课题组成员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教育研究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6-09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06-28

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2篇06-20

实验研究开题报告11-23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6-26

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6-03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1-16

研究生开题报告07-01

研究生开题报告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