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5年高考预测语文作文题目(4)
高考作文预测题目一:良好环境助成功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戏剧除外)
2000多年前,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诸人依劣者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获尊胜。”是说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己功德更低的人,那你就会退步;如果你亲近与自己佛学水准差不多的人,就会停滞不前;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己修行功德更高的人,就会得到更大的进步。材料二:马云说:成功需要找对平台。无论你才华横溢,还是草根布衣,你只有把自己放对了地方,你才会有正念正见正语正行。
良好环境助成功
友,即朋友。他分益友和损友。与益友相依,自然会有所进步。与损友相依,自然会百害无利。两千余年前,《亲友书》上便有明确记载。然而广义地看着句话,发现其中别有洞天。益友只是成功的环境中的一部分,而一旦混入损友,其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由此可见,环境决定人的命运。可好的环境是什么呢?正如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的那样: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己修行功德更高的人,就会得到更大的进步。好的环境,就是结交益友的平台,即把自己放对的地方。
良好环境需良师益友共同打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明代的宋濂在当初也是“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在“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的先达身边,“俯身倾耳以请”。韩愈《师说》中虽未直说,但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来了。一位良师益友,不仅能教你知识,开拓视野,更能提升你的道德修养素质,使你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积累足够的地位与力量。因此说,交往什么人的问题,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问题。解决得好,就为自己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解决的不好,就使自己逐步陷入了泥沼,与之俱黑。良好的成长环境,需要自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来打造。
良好环境需人人向上氛围烘托。入幽兰之屋与入鲍鱼之肆,感觉截然不同。幽兰的馨香与芬芳,就是周围人们积极上进、永不言败和勇往直前的信念,从而激励你拼搏。鲍鱼之肆的腥臭,就是周围沉沦者散发的放弃、破罐破摔和放纵自己的堕落,从而拖累你也滑入万丈深渊。亚圣的母亲之所以三次迁居,就是因为她希望儿子能在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氛围烘托下学习成长,孟子最终成为大学问家和亚圣;陶渊明之所以隐居,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自己能在轻松闲适的氛围中清白地生活,最后成为一代田园诗人;如今,莘莘学子拼命学习,就是为了高考能考出好成绩,而囊萤映雪,寒窗苦读,就是为了图考上一个好大学,在良好氛围中学习与成长,最后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由此可见,环境氛围对人的烘托是多么的重要啊!
良好的环境是人生成长的沃土。人的成长遇到了良好的环境,是一件只值得庆幸的事情,它是青少年茁壮成长的沃土。如果你珍惜成长过程中,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对你充满正能量的影响,应该心存感激。如果是方面,那就应当远离是是非非的陷阱,最起码应该保持“出淤泥而不染”。但是,有些时候,事情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生活优裕的李某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这种家庭环境,烘托了他的骄纵跋扈的性格。李某某因犯错误进入劳教所,那里的环境使他深受狱友的恶劣影响,养成了恶劣的品质,所以最后才锒铛入狱,断送美好青春年华。所以说,珍惜啊,青少年,沃土可以长成鲜花,也可以培养恶竹。关键是看我们自己是如何把握的。
因此说,好的环境,要有良师益友来支撑,要有积极向上的氛围来烘托,还要靠自己的努力来维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长的好环境吧,去攀登成功的顶峰。
【修改与点评】
1.作者在深入解读材料基础上,挖掘中心,拟出一个恰当精准的题目:“良好环境助成功”。
2.开头引用材料,引出中心;中间三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今事例,分层次论述;结尾语言简洁,但表达深刻:总结上文,照应开头,深化中心,受到言简意赅效果。
依诤心自明
龙树菩萨曾言:“依尊胜者获尊胜”,马云也说:“只有把自己放对了地方,你才会有正念正见正语正行。”而我的观点是与这二位的大同小异,那便是: 依诤心自明。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不断地与好人,与诤友交往,方可使自己心底纯洁善良,内心如一汪明静的秋水。
与诤友交往,可内心明净。与好朋友交往,如同一汪清水,虽淡泊无味,但却是至真至纯,清澈明亮。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他在享受内心清明的同时,也不断地告诫身边的六人,不要为尘世物欲所迷惑,心向自然,清净如水。于是,他们以琴会友,以酒会友,以诗会友,好不快哉!即使身居喧嚣的闹市,也心存明净。反观现实社会,有的人交上了酒肉朋友,为金钱、名利地位而攀比,而利禄而奔波。有的竟然沆瀣一气,有的竟然狼狈为奸,有的行贿受贿,还有的杀人越货,为人不齿。结交这样的朋友有什么用!只能是败坏名声,被世俗所拖累。事实告诉我们:麻生蓬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朋友是影响自己最打大的人。只有那些内心纯净善良的人,才是我们可以依托的对象。
与诤友交往,可成就事业。何谓诤友呢?诤友就是能够直言规劝的朋友。当初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三位同学,亲如兄弟,他们在创办之初时可谓苦心经营,而正当三人踌躇满志,干的红红火火的时候,却不曾想,俞敏洪的老婆和丈母娘等亲戚,在公司发展问题上,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导致其他两位老总无法开展工作和正确决策。员工们不知听从谁的是好。谁又敢反驳呢?两位老总向俞敏洪讲述了实情,俞敏洪颇为愤怒,随后将二人等直系亲属一律请出公司。新东方的公司又焕发了青春和活力,老总们都露出了笑脸。政有所处,员工们极力遵守,新东方的事业开始了蒸蒸日上。事实证明,结识诤友,可以使人看清现实,剔除针刺般的障碍,使人和心志以及事业,在前行中一同明了。
依于诤友,可以安国兴邦。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明君圣主。他能够听得进去魏征的逆耳忠言,魏征也敢于忠言直谏,不怕杀头。魏征忠心耿耿辅佐地唐太宗数十年,使唐朝成为世界的强国和中心。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玩鹰的兴趣正浓,见到魏征来了,竟然吓得连忙把鹰塞进袖袍,待魏征走后,鹰已经在袖子里闷死了。魏征的“诤”可以见一斑。唐太宗对魏征是又怕又爱,二人共同励精图治,打造了举世闻名的“贞观之治”。魏征去世后,李世民泪流满面,悲伤地说:“魏征离世,我少了一面明镜啊!”可以见得,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是亦君亦臣,亦师亦友,君臣间的关系足以可以影响到了治国的大业。依于诤友,可以安国兴邦。
亲爱的朋友,多交一些诤友吧!他们可以使你的心境更加明净纯洁,品行端正,追求沧桑正道。请谨记:依诤心自明。
【修改与点评】
1.题目“依诤心自明”十分切题。从材料中挖掘提炼,就地取材,浓缩拟题,精明之举。
2.从内容看,三个下列分论点是层层递进而又深入,由小到大,由个人到集体,再到国家。材料事例运用了正反对比手法,观点鲜明。3.论述深刻,说理比较透彻,令人信服而成功。
高考作文预测题目二:“莫让善者心寒”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近网上一则消息称,公交车上一位女子给一位孕妇让座,孕妇一脸淡然地坐下,并未以任何方式表示谢意;女子不高兴了,说你起来我手机掉在座位下面了,待孕妇站起来,女子一屁股坐下去,说你连起码的感恩之心都没有,这个座位我不让了。
孰是孰非,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女子干得好,就是不能助长孕妇这种怀了孕就觉得全世界都必须让着她的坏毛病,“让是情分,不让是本分”;还有的人则认为做好事有同情心是修养使然,而不是为了索取感谢,如果那样,也是沽名钓誉,假充善人。
行善为何?
让座女子因孕妇的漠然而愤然收回座位,叫好声质疑声纷纷而起。在道德标准难以统一的当下,行善乃至所有正能量行为的目的成了争议的中心,当善举不一定有感恩作应答,当热忱的心遭遇冷硬的结果,我想,我们应该在意的也许不是外界的回报,而是我们的心是否因善举而臻于高贵,我们的行为是否为世界带来温暖。
正如助人行为的根源是同情心,此类善事义举,乃至人类所有的高尚行为都有着共同的出发点,那便是人性所共有的最本质的良知和趋善性。修养作为善举的另一出发点,究其根源也是良知和道德的产物。在行善念头诞生的瞬间,它是再纯粹不过的,没有复杂的欲求,只怀着帮助他人、慰藉内心的原始目的。行善原应为此,因此在善举做出之时,它的目的已然达成。
可人性对于赞美、感恩、报答的渴望和依赖是如此强烈,以至这些脱离了行善原本目的的附属产品便渐渐蒙蔽了人们的眼睛,让众人把得到回报作为了高尚举动的目的——为了感谢而行善、为了外界评价而举义、为了成功后的名利而奋斗……这种寻求报酬式的举动似乎脱离了高尚和良知,变成了纯粹的交易,再也无心灵之美可言。
而对于受助者——如材料中的孕妇一般,认为自己有被帮助的需要而漠然受之的情况下——不平衡感自然会随之而生。对外界回报的欲求越大,不平衡感越会变得强烈。我不敢说让座女子起身的瞬间是出于良知的驱动还是感恩的索取,但在她收回善举以示抗议的时刻,道德的芳香一定悄无声息地变了质。当行善不一定得到感恩,当付出不一定有正向的回报,那又怎么样呢?正如特雷莎修女所答:“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而决非你和他人之间的事。”既然善举的根本目的是为世界多带来一丝美好,又何必去计较我们是得是失?毕竟我们已在行善之时守住了内心的道德律,享有了付出的快乐,收获了高尚的德操。而怀有了如此纯粹而热忱的善念,又怎会融化不了那冷漠的坚冰,感化不了那无动于衷的外界呢?于是,我选择相信正能量的力量。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让我们谨记特雷莎修女的箴言,怀着最纯粹的良知出发吧!收获一颗日臻高贵的心,创造一个日益温暖的世界,这便是我们得到的最好的回报。
莫让善者心寒
公交车上给孕妇让座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而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折射出的社会现状值得我们深思。
正如拉伯雷所说:“人和人之间最痛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良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其实,让座女子最后又要回座位的行为无可厚非,我们做出善意的举动应该不期回报,但总值得获得一个感激的温暖微笑或一句真诚的感谢,而非冷漠与淡然的回应。
诚然,行动不便的孕妇的确需要座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可以视人们出于道德自觉做出的善举为理所当然,并不意味着她应该用冷漠傲慢的态度冷却人们的热情与暖意。而事实上这种态度让善者心寒。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如若过多,我们就或许不得不面对下一个由冷漠人心构成的“道德寒冬”。
舆论争论中,让座女子的行为面临着“沽名钓誉”的猜疑,面临着“假充善人”的指责。但我想,她看似太过计较,有些较真的举动恰恰是社会需要甚至是必要的。不然,便是侧面向社会传递出信息,即做好事是“多事者”的“自作多情”,接受善举是所需者的“理所应当”。即便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但我们起码应该借对此事的反思倡导一种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良好风气,起码应该弘扬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正气。
很多时候,社会都极力宣扬要帮扶弱者,礼待他人,并以此作为道德水平的重要评判标准。但我们是否同样需要那些相对弱势的人,那些如行动不便的孕妇,涉世未深的孩童,病痛缠身的老人一般的人有较高的道德水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脆弱的,陌生人之间能给予的温情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只有当那些接受到善意的人肯同样回报以善意和感激,关于友善与爱意的正能量才能得以在人群中传递,交互,涌动;被鼓励,被认可,被肯定的善意才会有再次给予的勇气和力量。
很多时候,感激的话语与微笑和善举一样有着春风化雨的力量,只有二者同时对等的存在,社会才会在两者的交融中保持和谐的氛围与温暖的环境。
英国哲学家洛克倡导“要能做到通过恰如其分的普通的礼节与尊重,表明你对他人的尊敬,重视与善意,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是的,若想社会不被“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冷漠覆盖,若想人心不被“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自私吞噬,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境界。我们需要心灵的善意交互与健全的保障机制,从而营造一个不让善者心寒,不让好人有后顾之忧的社会,而只有这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社会才有能力孕育更多的好人与好事。
莫让善者心寒,让我们在收获爱的同时给予爱,感受爱的交互中孕育的温暖,坚守简单的真理与永恒的善意,去迎接一个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国家,更好的未来。
http://jianlimoban.c321.cn/【高考预测语文作文题目4】相关文章:
成人高考语文预测试题08-06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预测试题07-21
2016年高考语文预测试题及答案08-01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预测07-13
高考试题预测分析08-07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预测题09-26
2017高考作文预测:输者风度07-28
2017年高考作文预测:视野07-21
高考作文预测:学习,乃学生之本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