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阅读模拟试题
第一篇练习:
林清玄《随风吹笛》高考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人”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选自《林清玄散文选》)
1. 文章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整个人被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
(2) 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幅画”时,境界更低了。
3在描写“竹林的交响”时,还插入了很多描写蛙声、鸟声、雷声、蝉声、溪水声等的笔墨,有什么用意?
4. 作者通过写“随风吹笛”得出了哪些感悟?请简要概括。
答案:
1.(1)照应题目(2分)(2)为揭示“笛声”真相做铺垫(引出下文“笛声”)(2分)
2.(1)竹林乐声声势宏大,不同凡响,让作者心存敬畏。(3分)(2)如果把自然风景简单的理解为一幅静态的画,那是没有真正感悟自然。(3分)
3.多角度渲染“自然的声籁”,使内容更加充实;(3分)与“竹林的交响”映衬比较,彰显“竹林的交响”的美妙。(3分)
4.(1)自然的声音是美好的(2分)(2)自然的声音能净化人的心灵(2分)(3)人要亲近崇敬自然(2分)
第二篇练习:
张全民《这个世界很美》(节选)高考散文阅读及答案
(1)在浮华的尘世中,我常常是怀着乡愁的冲动从马思聪的《思乡曲》出发去寻找自己的故乡的。
(2)于是,穿过漠漠的云烟,我似乎又看到了故乡秀丽的山水和深深的巷弄,看到了田野上自唐诗宋词里翩翩飞来的白鹭,看到了波光滟滟的江面上的渔舟唱晚,看到了梧桐下夕阳影里父母期盼的身影。
(3)我喜欢这种灵魂还乡的感觉,即使是跋涉千山万水,历尽艰难险阻;即使是幻梦一场,那叶归舟最终并不能真正在故乡靠岸,我也喜欢。譬如秋天的一个黄昏,夕阳沉沉地坠了下去,南飞的雁群从洒满余辉的天边缓缓飞过,长河边的芦苇在秋风中瑟瑟作响;譬如春天的一个夜晚,卧睡在老房子里,潇潇的春雨轻轻的敲打着鱼鳞般的瓦屋顶,夜航的船马达嗵嗵作响地从镇边的河流里经过。
(4)还有,在有月亮的晚上,天地澄净,清辉四溢,仰望着夜空中皎洁的明月,而《思乡曲》的旋律正好渡着月光悠悠飘来,心中更是生起无限的美丽乡愁。才真正明白故乡之于人的意义还并不仅仅是一种地域上的眷恋和怀旧,更在于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上的血脉维系和灵魂回归。
(5)也许是一种宿命,艺术华美的背后隐藏着的往往是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凄楚和辛酸,文化史上不少艺术家都无不经受了人生的种种苦难,而后才在生命的砥砺中真正臻至艺术的巅峰。马思聪二十来岁就早已成功地写出优美的代表作《思乡曲》,但没想到,命运还是让他在晚年尝尽了流亡他乡的颠沛和思乡之苦,真是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6)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一个晚上,马思聪听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哭了,他还请求他的夫人不要理会他,让他哭个够,他流着泪说:“这个世界很美!”
(7)每每在听《思乡曲》的时候,倘若纷飞的思绪不经意间忽地触及到马思聪生命中的这个感人细节,我的泪水就会止不住地流下来。是的,这个世界很美。只有在内心里深深爱着故国和亲人,深深爱着生活和艺术的人才会真正感知到这个貌似无情的世界的魅力,才会在历尽劫难之后坚守当初的那份热爱并且由衷的生发出对于世界的感恩之情。
1.第一段中“我常常是怀着乡愁的冲动从马思聪的《思乡曲》出发去寻找自己的故乡的”的含义和作用。
2.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前四段内容。
3第五段说“文化史上不少艺术家都无不经受了人生的种种苦难,而后才在生命的砥砺中真正臻至艺术的巅峰”,请另外举例说明。
4. 第六段写马思聪听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哭了,却又说“这个世界很美!”此语是否矛盾,为什么?
5.马思聪因听见《命运交响曲》而流泪,你也曾为某种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深深感动吧?请写下来,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含义:听曲引发自己无限的美丽乡愁和思考。(2分)作用:引起下文。(2分)
2.故乡之于人的意义还并不仅仅是一种地域上的眷恋和怀旧,更在于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上的血脉维系和灵魂回归。(2分)
3..如:贝多芬耳聋之后并没有放弃音乐创作,而是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为后人留下无数不朽之作,(磨炼事迹2分)如《欢乐颂》。(成就、作品2分)
4.不矛盾。马思聪流泪是因为命运让他在晚年尝尽了流亡他乡的颠沛和思乡之苦,识尽愁滋味,(个人不幸2分),却又在内心深深爱着故国和亲人,深深爱着生活和艺术,真正感知到这个貌似无情的世界的魅力,进而在历尽劫难之后依然坚守当初的那份热爱并且由衷的生发出对于世界的感恩之情,所以他说世界很美。(感动2分)
5.如:以一个失学女童的大眼睛为主题的摄影图片曾让我泪流满面。为了救助这些特殊的女孩,中国政府已实施了“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经典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曾让我泪流满面,它以深沉的艺术魅力展现犹太人在纳粹铁蹄下挣扎救生的悲惨画面,同时又以讴歌式的情怀去追寻在战争这个特殊环境里也没有丝毫暗淡的人性光辉。(4分)
http://jianlimoban.c321.cn/【高考语文阅读模拟试题】相关文章:
2015年高考语文阅读模拟试题及答案09-26
2016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08-10
2016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模拟试题及答案08-10
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07-24
2017语文阅读理解模拟试题及答案08-03
小升初语文阅读模拟试题含答案08-03
2015年广东高考语文模拟试题08-03
2016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08-06
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