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国论》字词整理及练习阅读题答案

时间:2022-12-30 16:59:28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国论》字词整理及练习阅读题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练习题了,只有多做题,学习成绩才能提上来。学习就是一个反复反复再反复的过程,多做题。那么一般好的习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国论》字词整理及练习阅读题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国论》字词整理及练习阅读题答案

  一、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暴露)

  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3.当与秦相较(通倘倘若)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通毋不要)

  二、词类活用

  1.战不善(动作名)(战术)

  2.盖失强援(动作名)(支援力量)

  3.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4.秦以攻取之外(动作名)(攻占的办法)

  5.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作名)(小的战争)(大的战争)

  6.诸侯之所大患(形作动)(担忧,忧患)

  7.理固宜然(名作状)(按道理上)

  8.以地事秦(名作动)(侍奉)

  9.义不赂秦(名作动)(坚持正义)

  10.李牧连却之(动词使动)(使退却)

  11.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作动)(坚持到底)

  1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名作动)(封赏)

  1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作动)(侍奉)(礼待,礼遇)

  14.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不下咽也(形作动)(担心,害怕)(名作动)(吃饭)(名作动)(下到)

  15.日削月割(名作状)(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16.其势弱于秦(形作动)(弱小)

  16.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作动)(自取下策)

  三、古今异义

  1.非兵不利古(武器)今(士兵)

  2.率赂秦耶古(都,皆)今(率领)

  3.其实亦百倍古(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4.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古(失去)今(死亡)

  5.思厥先祖父古(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今(时间或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古(祖辈和父辈)今(父亲的`父亲)

  6.然后得一夕安寝古(这样以后)今(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7.至于颠覆古(到结局)今(连词,表另外提一事)古(灭亡)今(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的政府)

  8.始速祸焉古(招致)今(速度快)

  9.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10.可谓智力孤危古(智慧和力量)今(理解事物的能力)

  11.刺客不行古(不前往)今(不可以)

  12.是又在六国下矣古(这)今(对,正确)

  1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1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旧事,成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阅读练习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思厥先祖父厥:其,泛指列国的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

  C、胜负之数数:次数

  D、始速祸焉速:招致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赂者以赂者丧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故为之文以志

  D、而秦兵又至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同义的一项是(3分)

  A、其实亦百倍B、可谓智力孤危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以有尺寸之地

  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弊在赂秦”,分别从“不赂者”和“赂者”两个方面进行初步论证,剖析深入,逻辑严密。

  B、第四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如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侵略,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于是终至灭亡。

  C、为了增强说服力,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如用“今日”、“明日”,夸张地描述了割地赂秦的频繁,表现了秦国的贪婪。

  D、文章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讥讽北宋统治者采取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3分)

  (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3分)

  参考答案:

  1、C(数:运数,指命运)

  2、D(D而:连词,表转折,但是A以:介词,因为/介词,把B与:动词,结交,亲附/介词,和,与C为:被/动词,写。D的第一句有点难度,要联系上文,但通过排除其它几项,也可以找到答案。)

  3、D(D尺寸:古今义均指客观的长度单位,形容距离短或数量少。A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数目或它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B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C故事:古义:旧事,成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4、B(杀了良将李牧的是赵国)

  5、(1)(他们的)子孙看待国土却不很爱惜,拿它送给别人,如同丢弃小草一般。(1小句1分)

  (2)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以侍奉秦国的诚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重点字词:封:封赏,事:侍奉,礼:礼遇。)

  字词整理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2、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3、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

  4、固:固不在战矣(当然)

  5、举:举以予人(拿)

  6、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断定)

  8、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

  9、得:此言得之(对)

  10、迁:终继五国迁灭(改变)

  11、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12、既: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

  13、以、为、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作为,招致)

  14、再: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5、洎、以:洎牧以谗诛(及,等到;因为)

  16、诚: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

  17、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

  18、数、理: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天数,命运)

  19、为、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苟、从: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随)

  二、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

  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

  三、一词多义

  1、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

  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2、或:

  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3、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

  ②此得之(正确)

  ③诚不得已(办法)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应该)

【《六国论》字词整理及练习阅读题答案】相关文章:

《六国论》的阅读练习及答案04-04

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02-08

《秋赋》阅读题练习及答案02-13

小升初英语练习试题真题及答案整理汇总04-11

自考英语阅读题练习及答案解析02-23

柳树的语文阅读题练习以及答案02-13

语文练习:满井游记阅读题及答案02-13

六国论苏辙阅读答案06-03

六国论阅读理解及答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