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21-01-14 11:49:53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2011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2011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

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中的度。

通过题干可知华罗庚的优选原则说明要寻找粉笔长度的最适合值,防止过犹不及,也同样防止未达目标,所以此题充分表明了优选原则是坚持适度原则的体现,正确答案是选项C。选项A注重量的积累在本题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本题干并不是说粉笔注重积累,长度越长越好,因此错误。同样选项B和选项D与本题无关,是干扰项。因此错误。

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2.【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生产方式是决定因素,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D。选项A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因此选项A错误。选项B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因此选项B错误。选项C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因此错误。

3.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3.【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过程中,商品--货币--商品,商品生产者只有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把商品换成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货币,商品生产者才能生存下去。即通过商品交换,使用价值才能转化为价值,具体劳动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D。选项BC错误。选项A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有劳动力成为商品,与本题无关,因此错误。

4.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

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

B.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为俄国找到了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发展模式

D.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

4.【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列宁新经济政策。

列宁新经济政策表明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对在俄国这样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又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列宁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因此此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列宁新经济政策期间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提出了一些经济建设措施,阐明了思想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俄国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俄国的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选项ACD错误。

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5.【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农村根据地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和条件,表现在:第一,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第二,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因此B选项不符合题意。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因此CD选项不符合题意。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B.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成分 D.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占主体地位

6.【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之一,就是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之所以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成分。其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第二,还因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C选项符合题意。

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因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因此选项AB的观点是错误的。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占主体地位不是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由。所以选项D不符合题意。此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7.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C.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D.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7.【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它使我们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帮助我们自觉地把这一本质属性的要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整体布局和奋斗目标的各个方面,更加清醒、更加努力地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懈奋斗。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都是从某一个角度说明和谐的重要性,都不全面。

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

A.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B.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

C.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D.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8.【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主体、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调动社会力量,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B选项“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和C选项“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益性文化的内容,D选项“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是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具体内容,均不符合题意。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9.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历史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A.军事战略错误 B.社会制度腐败 C.经济技术落后 D.思想观念保守

9.【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历史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腐败。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是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组织,这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B项正确。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封建的中国已被远远抛在后面。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行反侵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因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而当时的中国,不仅武器装备等很落后,而且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所以,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因此C项排除。军事战略错误、思想观念保守都不是反侵略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选项AD不选。此题重点抓住“根本原因”这个关键词,答案迎刃而解。

10. 1953年9月,彭德怀在一份报告中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A.结束了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历史

B.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C.奠定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基础

D.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0.【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1953年7月,中美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抗美援朝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B。抗美援朝并未结束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历史,A选项错误;抗美援朝胜利实现了朝鲜人民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非奠定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基础,因此C选项错误;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抗日战争,因此D选项错误。

11.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和尊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

A.法的强制性 B.法的不可违抗性 C.法的合理性 D.法的规范性

1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 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尽管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但必要的外在强制力,是树立法律权威不可缺少的条件。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如果仅仅依赖外在强制力,法律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权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既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如法律合乎情理、维护正义、促进效率、通俗易懂,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如执法公平、司法公正。正是由于法律本身及法律实施具有这些内在合理性,法律才受人尊重,被人信赖,为人遵守。因此选项ACD与题意不符,此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12.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形式来实现的。其中义务性规范是告诉人们

A.不得或者不准做什么 B.可以或者有权做什么

C.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 D.能够或者不能做什么

1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的指引作用。

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与之相应的指引形式分别为授权性指引、禁止性指引和义务性指引。授权性指引是指运用授权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禁止性指引是指运用禁止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不得做什么;义务性指引是指运用义务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所以,此题答案为选项C。

13.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其中最突出的也是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A.辩护功能 B.沟通功能 C.调节功能 D.激励功能

13.【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道德的功能。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此外,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故此题答案为选项C。

14.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现实中有多种类型。从层次上划分,理想有

A.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

C.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 D.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14.【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想的种类。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划分,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从理想的对象划分,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从理想的内容划分,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选项A是从理想的对象划分的,选项BC是从理想的内容划分的,所以此题答案为选项D。

15.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奔月”,实现了我国

A.深空探测“零的突破”

B.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

C.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探测

D.运载火箭直接将卫星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等多项技术突破

15.【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内大事“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选项A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是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的意义。未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将怎样实现月面软着陆、成功“落月”进行着陆探测和巡视勘察,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安全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计划在2017年前后发射。选项BC错误。中国探月工程的二期先导星,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是采用地月转移轨道技术,用火箭直接把卫星送入奔月轨道,可以大大节省卫星的燃料。所以此题答案为选项D。

16.2003年3月,美国率其盟友发动了长达7年之久的对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2010年8月19日,美军最后一批作战部队从伊拉克撤离。这表明,美国在多重压力下

A.调整军事部署 B.改变先发制人战略

C.转向本土反恐为主 D.放弃单边主义

16.【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际大事美国从伊拉克撤军。

美国从2003年到2010年侵占伊拉克的8年时间里,死伤美国士兵4000余人,支出战争经费7000余亿美元。美国政府的对伊战争一些目的达到了,一些目的并未达到,却于2010年8月19日,撤离美军最后一批在伊拉克的作战部队,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军事战略发生了调整。美国认为伊拉克不再是美国的威胁,而经济、军事力量不断壮大的中国和军事实力不可小视的俄罗斯给美国的全球霸权带来威胁,美国从伊拉克撤军旨在加强中亚地区和亚太地区的兵力部署,从战略上围剿中国和俄罗斯。美国并未改变先发制人战略,没有放弃单边主义,从题干也不能看出美国转向本土反恐为主,所以此题答案为选项A。

http://jianlimoban.c321.cn/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相关文章:

2016年高考全国卷1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06-13

2009年考研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01-27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真题解析02-08

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完全版)02-24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答案02-03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一真题及答案09-17

2015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新课标Ⅱ)07-08

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真题答案01-25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一)试题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