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鹿柴王维阅读答案

时间:2021-01-31 17:08:56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鹿柴王维阅读答案

  王维《鹿柴》阅读训练附答案就在下面哦,各位,我们大家一起看看吧!

鹿柴王维阅读答案

  鹿柴王维阅读答案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阅读训练】

  (1)苏轼评论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试结合本诗作简要的分析。

  (2)本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试作简要的分析。

  (3)落笔先写“____”,寂绝人迹,接着以“_____”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4)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说说前两句与后两句在“动”与“静”上的关系。

  (5)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已经不同?( )

  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鸟鸣涧》)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D.“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题画》)

  【参考答案】:

  (1)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但不见人中感受到有人的活动,同时“空山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2)本诗的艺术手法是反衬,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是“幽寂”,前两句,诗人写山中“不见人”,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同样,后两句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但他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的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3)(空山 但闻)

  (4) (前两句“静中有动”: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5)C

  扩展阅读

  王维《鹿柴》

  如果只读第一句,也许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现在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而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

  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

  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

  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

  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

  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

  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

  整首诗就象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鹿柴王维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藏戏阅读答案02-16

《小池》阅读答案04-30

小满阅读答案04-26

《荷叶》阅读答案04-11

《雅量》阅读答案04-06

《面包》阅读答案04-06

塞下曲阅读答案04-05

香蕉阅读答案04-05

《鸟巢》阅读答案04-05

《榜样》阅读答案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