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阅读理解及答案
《鹧鸪》阅读理解及答案1
读郑谷的《鹧鸪》回答问题。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
(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5、(1)凄迷的意境,伤感的氛围。屈原/娥皇、女英溺于湘江
(2)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
(3)借鹧鸪啼声之悲切抒写了游子的乡愁旅思。
《鹧鸪》阅读理解及答案2
鹧鸪天
金朝刘仲尹
楼宇沉沉翠几重,辘轳亭下落梧桐。川光带晚虹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
人不见,思何穷,断肠古今夕阳中。碧云犹作山头恨,一片西飞一片东。
(1)请简要分析“楼宇沉沉翠几重”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3分)
答:
10.(1)【试题答案】通过描写楼宇层叠深邃,树木重重围绕的空寂幽深的景象(1)为女主人公的活动提供背景,暗示了女主人公的身份(1)为下文女主人公凝愁聚恨的情感作铺垫。(1)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词的结构作用,能力层级为D。
【试题解析】首句在全词中的作用一般有:①开篇点题,交代写作的某种信息②为下文对什么的描写作铺垫。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心情,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联系本词首句写景句“楼宇沉沉翠几重”一一作答即可。
(2)请简要赏析词作最后两句的妙处。 (3 分)
答:
【试题答案】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云被山头分隔,刹那间正是一东一西,他只是把这恨,藉碧云在山头的位置,化静态为动态(1分),让断肠之人更加断肠,(1分),含蓄隽永。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炼句,能力层级为D。
【试题解析】赏析句子题是一种综合性强、自由度大的题型。它几乎涵盖了诗歌鉴赏的内容、形象、情感、语言、技巧、结构等所有的知识点;我们可以从手法、炼字、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着手,本句从修辞角度来说是拟人,衬托主人公的心情,余韵悠长。
(3)有人说这首虽是写愁,但无一“愁”字,请结合词的上片简要分析。(4分)
答:
(3)【试题答案】①开篇“沉楼重翠”明写女主人公居住环境的幽深空寂,实际上是突出主人公孤独寂寞之愁。(1分)②“梧桐”句,主人公倚楼凝望所见之景,落叶梧桐不仅没有排解他的寂寞之愁,更把她的愁加深一层,伤秋之愁。(1分)③“川光带晚”句,主人公把目光投向远方,看到傍晚时分虹垂雨的美丽景象,乐景衬哀情,引发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愁。(2分)④“树影”句主人公目光落在近处看到巢中鸟儿呼唤未归的同伴,更衬托她形单只影的孤独,层层递进。(1分)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古诗词的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D。
【试题解析】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审题,而且题目也已说得明明白白:虽是写愁,但无一“愁”字,就是“一词领全篇”,结合上片的每一句具体分析其背后隐藏的愁苦之情。
【诗歌赏析】:《鹧鸪天·楼宇沉沉翠几重》是金朝刘仲尹的作品。碧云如恨,也就是恨如碧云,这云「一片西飞一片东」才惹人恨。至於云有没有可能朝两个不同方向飞,是有趣的话题,在词人眼中,碧云被山头分隔,刹那间正是一东一西,他只是把这恨,藉碧云在山头的位置,化静态为动态。
《鹧鸪》阅读理解及答案3
鹧鸪天
(南宋)史达祖
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 情思乱,梦魂浮。缃①裙多忆敞招裘。官河②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注]①缃:浅黄色。②官河:运河。
8.上阕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9.请结合全词,对“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两句进行赏析。
试题答案:
8. 8.上阕描绘出一个因长期漂泊、思念家乡而满怀愁绪的词人形象。“帽檐尘重”说明其漂泊之久;“古塞幽远”说明其离家之遥;“一程烟草一程愁”说明其每走一程,愁绪就增添一分;“雁足无书”说明其思乡之情无以告慰;“帐角香销月满楼”说明其彻夜难寐,满楼的月色更勾起其浓重的思乡之情。
9.①这两句词写词人想象家中的妻子也常凭栏远眺,思念远方的自己,将词人的思乡之情衬托得更加深沉含蓄。②河水平静,阑干温暖,烘托了词人家乡温馨美好的氛围,与其身处塞外的幽远苍凉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其羁旅思乡之情。③词人用“徙倚”这一细节写妻子随日影的移动不断变换倚栏位置,直到斜阳西下秋寒袭来,细腻表现了妻子的盼归之情。
《鹧鸪》阅读理解及答案4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本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 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1)这首词炼字很有特色,此词前两句哪个字用得最好? 为什么?(4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8分,每小题4分)
(4分)①“惊”字用得最好。(1分)“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1分)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态,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其它的字,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2分。)
②示例1: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1分)。上片实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入对当年全盛时欢乐生活的回忆,结尾两句又跌入悲怆的现实,(2分)表达了沉重的爱国之思(1分)。
示例2: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1分)。词人通过回忆当年全盛时的欢乐反衬(对比)南渡后客居的悲凉,(2分)突出了沉重的爱国之思(1分);
附:鉴赏
(作品浅释:赵鼎是宋代中兴名臣,此词作于健康(南京)上元(元宵)节时,表达了沉重的爱国感情。金兵南侵,而转徙异乡,不知不觉又是一年的春天到了,因为小桃到了上元节即着花。从开封到南京虽然不远,但总觉得到了天涯海角一般,心里特别凄凉,不禁回忆起在汴梁时的繁华景象。花枝在皎洁的月光下是何等地婀娜多姿,宫殿晶莹剔透,云彩多么绚丽。往事晃如一场“华胥梦”。东风一吹像惊醒了似的,不禁潸然泪下。)
《鹧鸪》阅读理解及答案5
鹧鸪天·鹅湖①归,病起作 辛弃疾
着意寻春懒②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③归宁④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注释:①鹅湖,风景优美之地,词人闲居时常游之所。②懒,指了无情趣。③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④归宁:归家省亲,即出嫁之女回娘家。
1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着意”两句意思是:刻意寻春,未必尽如人意;信步而行,把酒漫游,却乐在其中。
B.“山才”两句意思是:胜景在前,不料人倦思憩;雨来更添游兴,能意外地启人诗思。
C. “携竹杖,更芒鞋”,创造出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为邂逅乡村春色做了不露痕迹的铺垫。
D. 这首词上片写刻意寻春所感,下片写率意出游所见,联系紧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9.下片“朱朱粉粉野蒿开”一句的特点是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展现美好的春光,下面的诗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两项是(4分)
A.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B.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C.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D.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梅尧臣《东溪》)
E.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0.有评论者认为,“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这一画面是作者此次赏春过程中看到的“最美的风景”。请根据这两句所描绘的画面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5分)
18.(3分)B(诗还未做好,偏偏又下雨,令人遗憾。)
19.(4分)A D(B项不是具体的景物,C项为春光凋零的伤感之景,E项所写为夏天的景色。)
20. (5分)答案示例:这两句写的是寒食节回娘家的村女,正说笑着沿着长满桑树的田间小路走过来;春光明媚,桑叶柔嫩,笑语声声,其乐融融。“村女”的出现使得美丽的自然春光中融入了人的幸福感和归宁的人情美,这一画面的内涵比单纯的自然之景更丰富(或:这一画面有了高于单纯自然风景的美感),因此是“最美的风景”。
以上是答题示例,学生的答案不必拘泥于此,意思对即可。解说“画面”2分:应包括“人”与“景”两个方面。说明是“最美的风景”3分:“村女的快乐”或“归宁的人情美”2分,“画面的内涵更丰富”或“蕴含人性美的画面高于单纯自然风景”等1分。若学生不认可这一说法,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鹧鸪》阅读理解及答案】相关文章:
《门槛》阅读理解及答案03-26
《海龟》阅读理解及答案03-25
《天鹅》阅读理解及答案01-25
天窗的阅读理解及答案03-30
《水刀》阅读理解及答案03-26
驼背的阅读理解及答案12-23
理解阅读答案03-23
《压力与高度》阅读理解及答案04-14
《文明无价》的阅读理解及答案03-27
药引子阅读理解及答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