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美学十五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言之美,不是以沉默的方式去休物。不言不足不说话,而是放弃“人之言”,达到“天之言”的境界。“天之言”乃是不以人的知识去言说,而以生命的本相去呈现。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句话是传统美学不言之美的一个代表性观点。这句话有三个理论层次:其一,不言之美作为一种“大美”,不与“小美”相对,它是根本的美,是美的本体:其二,天地以“不言”为美的根本特点,美的创造就是复归自然之道,故以“不言”之美为美的最高准则:其三,天地之美并非与人的世界无关,在中国哲学中,天地不是纯然外在的物质世界,它是人的生命所映照的世界。
《庄子》一书共使用“美”52次,其中多处含有哲学意义。它将美分成两种类型:一是一般的美,这是相对的美:一是道之美,这是绝对的美。前者称为小美,后者称为大美,或者至美。前者属于人的理性的视界,是人的语言可以表达的。而后者不涉人的理性,是人类语言所不可分别的浑然之美,是不言之美。前者是人为之美,后者为造化之美。在庄子看来,美是一个自然呈现的世界,美是不可说的,可说则非美。有言的世界是语言可以描述的世界,语言的有限性决定它无法真实反映这个世界。所以庄子认为有言之美一定是有限的、相对的,不完全的、片面的。而不言之美中,没有外在的审美。
有外在的审美,就是认识,是观照者对对象的认识,不言之美排除这样的对象存在的可能性。这样的美只能通过体验妙悟而获得。在庄子看来,一般美是知识的判分,是有分别的美:而大美则是超越知识,是无分别的美。一般美不脱主观性,而主观视界下的美则不是真美。一般美受制于主体知识的局限,那位因大雨高兴而跳跃的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这样的美的结论带有虚幻不实性。一般美是一种局部的、片面的美而不能达到“共美”。一般美都有标准,而无言之大美是没有具体标准的。
从根本上说,庄子以为不言之美为绝对之美,为美的本体。以知识去解说天下,到底是“小识”;而无知无识,心中混茫,葆纯全之志,这就是大识。大识就有大得,大得有大美。大美便只在不言中。显然,庄子承认有一个绝对的美的本体,而美的创造应
该循此为道。一切自然显现的都是美,而这美都根源于“不言”的美的本体。
(选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有删改)
1.与“不言之美”有关的内容,下列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项是(3分)
A.不言之美既是根本的美、绝对的美,又是美的本体。
B.不言之美是人类语言所刁;可分别的浑然、造化之美。
C.不言之美是可以部分通过知识体验妙悟而获得的。
D.不言之美是排除外在审美的、没有具体标准的美。
2.下列对原文相关段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段从否定对“不言之美”中“不言”的错误理解入手,提出“天之言”的正确呈现方式,即以生命的本相去呈现。
B.第二段指出“不言之美”的三个理论层次,即确立它的本体的地位,它是美的最高标准,天地之美与人的世界相关。
C.第三段指出庄子将“不言之美”和—般的美分别称为“大美”和“小美”,并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区分。
D.第四段从根本上对庄子的“不言之美”再做阐述,指出不言之美是美的本体,无知无识,就是大识,就是大美。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项是(3分)
A.有具体标准的美,是知识之美,是有言之美,不是真美、大美。
B.美的创造就是复归自然之道,故不言之美也可通过人的努力而实现。
C.庄子认为绝对的美带有虚幻不实性,一般美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D.知识是人达到“不言之美”境界的最大障碍,去除知识,则可到达。
参考答案:
1、C(原文的表述为“这样的美只能通过体验妙悟而获得”,“而大美则是超越知识”,由此可以判断是无法通过知识体验妙悟获得的。)
2、D(判断有误:无知无识,葆纯全之志,方是大识;有大识方有大美,并非“就是大美”。)
3、A(B“美的创造就是复归自然之道”中的“美”指的是“不言之美”,而“可通过人的努力而实现”的是人为之美,由此可见说法错误。C庄子认为一般的美带有虚幻不实性,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D结论过于武断。)
【《中国美学十五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手》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1-21
《我的妈妈》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2-15
《选择》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1-07
《雪夜》阅读练习题附答案10-28
《黄果树瀑布》的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2-21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参考11-25
《中国皮影戏》阅读答案04-07
春思贾至的阅读练习题附答案09-26
《我是中国人》阅读题及答案10-27
英语四级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