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讨论文

时间:2020-11-24 11:21:28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 网络道德 教育体系 构建 探讨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网络道德其本身的特殊性的分析,从而完善高校德育教育体系,使高校德育教育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更好地为培养“新世纪,新要求,新人才”的战略目标服务。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它广泛地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并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形式形成人们的内心信念,以约束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而网络道德是发生在网络空间的道德规范范畴现象,它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一种新型社会关系下的调整手段和行为规范,它是网络社会的伦理反映,是网络空间中人的理性存在下的行为准则。

  一、道德和传统道德在内涵上有着交叉包容关系,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属性及工具性作用,但又有着对立矛盾的一面.这是建立相对独立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

  道德起源于社会集体生活,正如迪尔·凯姆所指:”社会是道德力量,它比物质力量更强大,社会在物理上、物质上和道德上都超越了我们。”正是由于社会的产生决定了其社会的本质,从而使传统道德具有了表现道德的规范性,对社会的仰慕性和道德的自主性。对于网络道德,虽然网络空间似乎也是一个社会活动,符合社会产生的理论,但网络空间提供的社会其本质上是混乱无序,并且是虚幻的(媒体、信息传播、在网络空间中仍是现实社会的工具性利用和途径)其间的人与人的网络社会关系是极其不稳定的,并且缺乏本质上的社会特征。虽然网络道德与传统道德有着重叠性,但其“伪社会”现象下的产生,使其在道德规范性、对社会的仰慕性上难以体现,从而出现了本质区别与根本矛盾。

  1.主体身份的矛盾。传统道德是以社会的人为主体,它与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以及性别、年龄等多种因素有着决定性关联,而网络道德其社会地位角色是不确定的,甚至性别、年龄等固定的自然属性均无法确认,从而使网络道德的规范性根本无法固定化,乃至于出现“反串”的负道德现象。

  2、道德行为的矛盾。道德行为的真正源泉是对个人所处的环境及个人所属的集体利益的仰慕。传统道德行为正是对现实社会的认同与共振中产生的,正如我们对民族的尊重,正是源于民族的伟大及对民族归属的认同,但在网络社会,由于网络社会自身的空泛性,很明显,这种归属认同是不可能的。因而,网络道德意识的淡漠与背弃也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道德行为原动力丧失,这种致命的缺陷就是道德的自律性、自觉性也无法弥补,因而有不少网络罪犯、*客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谦谦君子,但在网络中丧失道德准则。总之,网络道德行为产生随意性和传播对象的不真实性,其带来的就是使之丧失传统道德所具备社会的指向与凝聚。

  3道德自主性的矛盾。传统道德的自主性是个人不能仅仅按照社会施加的权威而接受道德的约束,个人必须同时把握道德的合理性,自觉遵循道德,但对于网络道德首先缺乏网络社会的约束和权威,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无界性,各种社会体制、理论体系、哲学理论、伦理观点均为广泛接触并且缺乏权威,因而其所谓约束根本无法像传统道德那样,在一定范畴内标准统一作用。其次,网络社会中的符号或不可确定身份形成的集体也根本无法为其提供本质上的道德能动性。这种松散的集体关系、社会关系使道德主体能动性变得非常困难。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道德起源上的分歧,从而使两种道德在规范性,对社会的仰慕和道德的自主性上存在着极大的矛盾与分歧。归结起来,由于网络道德其首先到底的一种延续,是起源于传统道德,但又是有自己独特和独立的“网络环境”。作为社会性基础的道德,其得以存在是由于其有着传统道德的部分土壤,其之所以与传统道德产生了矛盾性,又是由于其起源上含有本质矛盾的因素—网络社会,这一矛盾是本质,是最主要的矛盾。

  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是建立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基础

  作为第一生产力之一的网络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少国家的直接经济源泉,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极其巨大的。可以说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交往等劳动活动有了新的生产关系—网络人际关系。作为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事业心强,视野开阔,接受能力高,在新型的网络人际关系中迅速成为主力军,一方面这为我国的未来型高级人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的高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课题。可以说新的道德体系建立与教育引导将成为新时期的新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开拓创新,尽快建立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能否成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网络技术的双刃剑在为我们开创新的德育空间的同时,也为能否培养出专业过硬,品质过硬,政治过硬的新四有新人提出新挑战。所以,我们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必须在坚持高校德育教育的根本策略的前提下,以网络技术特性为基础,建立独立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三、网络对于大学生巨大正负影响是建立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必然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庞大的信息量为大学生的学习,科研,生活带来极大的帮助,同时由于信息来源的复杂性又极易造成大学生认识的偏差。网络中的“假,黄,黑,反”的内容不时侵扰,作为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极易为其所迷惑,造成道德的滑坡。其次,快速的沟通与极度的自我释放空间为大学生交往与自我调节提供可能,但是由于网络的主体身份的隐蔽性,使大学生的诚信受到巨大的考验,而无限制的自我释放又容易造成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丧失责任感,肆意妄为,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极端。部分大学生更是贪图所谓的自由空间,隐私空间,拒绝现实人际交往,把网络人际交往看为唯一的交往手段,造成人际关系淡漠,性格孤僻,有的甚至引发心理疾患。再者,多种多样化休闲娱乐方式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网络游戏的出现造就不少网络迷,可是由于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有部分大学生主次不分,痴迷网络游戏,荒废专业学习,有的把游戏理念带人现实生活,暴力侵害他人,有的为了满足游戏等级提高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实施犯罪或网上盗窃他人帐户等不道德行为。另外,独特的文化传播途径和表现方式吸引着广大大学生。网络文学,FLASH动画,网络音乐等文化形式的出现对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可是由于监控技术不完善和外来不良思想的侵袭以及不法网络商在商业利益驱动下使网络文化参差不齐,由于大学生辨别能力不强,文化理论修养不高,因此极易被同化,其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综上所说,网络技术的两面性迫切要求我们建立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这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成败与否.德育教育完善与否,还关系到未来国家人才合格与否,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成果能否保持和持续发扬广大与否的大问题。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体系建立,在必须遵循德育教育的普遍规律的同时,还要结合网络技术的特点,形成相对独立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首先,德育教育解决的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是思想,品德,行为,作风,人际交往,对人,对家,对环境,对国家的行为准则的问题,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必须建立在高校现有的教育体系基础上,同时要具备更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因此,要求高校网络道德体系的建立必须开展广泛地调研,动态地了解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的高低,问题的共性与各自特点,在共同原则的前提下,制定不同的细则与方法。同时要求德育教育者必须提高网络知识的学习,加强网络技术的动态了解,不能以一般的德育教育方式来对待网络道德教育,并培养网络道德教育的专职或兼职的师资力量。由于网络道德教育是新时期的新问题,更需要我们建立一个规范的交流渠道,各类人员参与的开放性论坛,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广大德育工作者认识的转变,各类交流平台的建立,是构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基础。

  再者,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一方面可以从国外借鉴,比如美国的“计算机伦理十戒”等,用拿来主义的眼光对待西方在网络道德方面的成果,一方面,针对我国的国情,结合现有的网络道德问题制定针对性强的教育内容,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问题校正教学内容,从而形成网络道德教育的专有教材和教材更新机构。

  另外,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途径多样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方法,在开辟网络道德教育课程的同时,在网络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在业余时间,发动大学生广泛开展网络道德修养的大讨论,自觉接受网络道德的规范性作用。强化教学目标,把网络道德教育纳人德育考核范围,保证网络道德教育的完整性。

  还有,把网络道德教育与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相结合,把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与现实社会相挂钩,使全社会重视,并建立社会反馈机制。评价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成功与否,最终需要社会的认可,因此,开展高校网络德育教育必须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否,成功与否。

  总之,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是新时期的德育教育新要求.开展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德育教育的新机遇,新挑战。把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作为一项体系工程来抓,通过科学的规划,精心的设计,实事求是的实施,严格考核教育成果,一定能使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国家建设的需要,使高等教育更加完善,从而为我国培养合格的人才提供可靠的保障。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风险投资理财环境的支持体系探讨的论文08-14

中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12-03

创业企业如何构建数据指标体系?07-25

应用数字技术构建对外汉语网络写作的学习模式的论文01-20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保险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论文01-03

探讨市场营销与焦炭销售之间的联系论文07-29

经济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探讨论文09-07

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论文01-02

论文的提纲构建的基本结构介绍07-05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构建创业教育体系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