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浅析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角色与价值论文

时间:2021-04-25 20:31:14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析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角色与价值论文

  一、教师作为中介者

浅析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角色与价值论文

  心理学家费厄斯坦认为,儿童的学习自出生起就受到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成人的干预和影响。他把这些在儿童学习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称作中介者,把中介者为儿童提供的学习经验称作在中介作用下儿童所获得的学习经验。他们为儿童选择和组织他们认为合适的学习资料,用他们认为最有利于促进儿童学习的方式使用这些学习资料。这一观点对我们认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启发:教师不再是简单“传递”价值和内容,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对原生态的事物进行筛选和整合,教师的课程角色、立场、意识将对课程的品质与成效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幼儿园里最重要的人就是教师,教师发挥着中介作用,就像一座架起课程和儿童之间联系的桥梁,根据儿童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最佳的形式,帮助他们理解并内化,让儿童主动获得知识和经验。教师的中介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帮助儿童获得新知

  新知即新的知识、新的经验。人毕生的发展离不开新知,同样儿童的发展也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知。教师作为儿童获得新知的重要中介,首先应改变对自己课程角色的认识:教师不是传递知识的人,而是知识经验与儿童相互作用的促进者,教师须了解、组织、调整和创造材料,合理安排讨论,促进观点交流和责任感的发展,用提问和讲解艺术帮助孩子体验新的知识和经验。总之,教师应在深入研究和了解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按照智力发展规律,帮助幼儿熟悉环境,注意新知的过程性、各个知识点的交叉性及出现形式的多样性,并以平等的态度鼓励儿童尝试探究,对儿童在探究中出现的失误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引导儿童习得策略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犹如知识是目的,钓鱼犹如习得策略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想有效地获得知识,关键还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幼儿园,教师就应鼓励儿童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儿童科学的探索精神,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倾听习惯、观察习惯、表达习惯等,引导儿童专注于游戏,遇到困难时能有迎接挑战的信心和解决困难的方法等。

  (三)鼓励儿童主动参与

  在传统的课程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先入为主地安排一切,“教什么”“学什么”都是教师的事情,由此教师安排的课程内容往往与儿童眼前最关心的事情和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相差甚远,而且这种集中统一安排、学习步调一致的课程常常与儿童的个性和鲜活的生命极不协调,儿童被置于完全受支配的境地,极大地削弱了儿童探索新知的热忱。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应努力将课程实施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感受成功的喜悦,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教师作为记录者

  在当今呼唤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时代,我们认为“记录”作为课程实施的一种有效方法和工具,能帮助教师研究自己的课程理念和教育实践,学会研究性地看待问题,并能进行开放式的讨论,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教师应该做好课程记录,让儿童的发展看得见,同时促使教师学会自主反思,让课程能够走向深入且更富有意义。

  (一)应记录幼儿在课程情境下的具体行为和表现

  由“记录”的内涵可以知道,“记录”所呈现出来的并不是零散的记忆碎片,而是能将碎片拼接成一个整体的记载方式。同时,“记录”所提供的课程实施信息也不应仅限于结果,而应更关注过程,尤其是幼儿在课程情境下的具体行为和表现。在记录儿童的行为时,教师应抓住课程情境下儿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为,并将那些能够帮助自己认识和理解儿童的材料记录整理出来。儿童所呈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将有助于教师在最大程度上理解儿童、洞悉儿童的内在建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对幼儿某幅作品的记载还不能被称之为记录,若要成为完整而有意义的课程记录,还需教师详细记录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幼儿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幼儿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教育者所使用的指导策略等。

  (二)应尽量客观记录幼儿的行为与表现

  每个记录者都有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这必然会影响他们筛选课程信息的角度以及记录的视角和对记录的解读,因此“记录”并不是一个完全真实的关于所发生事情的陈述,也不是对儿童所说所作的直接呈现,它带有记录者主观选择的痕迹。如教师在记录孩子们的游戏活动时,有的记录者关注的是游戏规则,有的关注的是幼儿的游戏水平,有的关注的是环境的创设,还有的关注的是幼儿之间的交往。教师作为记录者,应该有自己的课程立场,所作的“记录”应尽量客观,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记录儿童,或先入为主地将儿童对号入座,更不能跟着自己感觉走,随便应付,否则记录的信息将没有任何意义。

  (三)应关注影响记录的文化背景

  教师记录的课程内容不应脱离儿童、教师所处的整个文化系统,因为离开了特定文化的意义系统,谈论记录下来的行为是毫无价值和根据的。与此同时,每个记录者在记录时一定会受到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偏好的影响,因而记录的课程内容本身就是受到文化价值的指引的。这意味着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纪录必须在一定的`主题范围内进行。教师在作课程记录时,一定要根植于事件所处的文化背景;在选择记录内容时,不能排斥文化背景所产生的影响。总之,从展示走向记录,从观察走向研究,教师这种教育行为的转变对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实施有着深刻的意义。

  三、教师作为唤醒者

  “唤醒的教育”意味着教师需要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性和内源性,重视其内在的生长力,为儿童的成长创造适合的条件和环境,以唤醒的方式激发潜力,解放内部心灵,促使儿童的生命感、创造力全面觉醒,以实现生命自觉建构的教育过程。

  (一)唤醒儿童对新知的渴慕

  当今功利化的社会必然会带来功利性的教育,人们以利诱和强制为手段,把儿童变成自己的一部分,用自己的目的和欲望来教育孩子。“学而优则仕”这一中国传统读书人的经世致用传统,曾使一个个读书人在科举道路上挣扎前行,如今又让千千万万的儿童埋首书本,这种机械的、盲目的学习不仅浪费时间,更是泯灭了儿童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求,摧残了儿童对世界的想象力和探究力。因此,作为教育中的主导者,教师应改变自身的行为,摒弃机械式的“灌输”,营造宽松愉悦的情境,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唤醒儿童对新知的渴慕。

  (二)唤醒儿童对真善美的敬仰

  课程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课程赋予生命的应该是健康、幸福、温暖、向上的力量。课程应该能给软弱的孩子以坚强,给自卑的孩子以信心,给苦恼的孩子以欢喜,给孤独的孩子以温暖,给无望的孩子以希望,给不幸的孩子以幸福,给幸福的孩子以激励,所以教师首先应修炼自己的人格,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人格育人格,带给儿童更多向上、向善的积极影响,还原社会的美好、人性的纯真,唤醒儿童对真善美的敬仰。

  (三)唤醒儿童对自我成长的追求

  教育的使命在于引导儿童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实现自己,只有这样才会有脚踏实地的人生,因此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应该将教育重点从“使人接受教育”转为“使人接受怎样的教育”,更多地关注人类发展与人性成长的规律,汲取整个人类文明的智慧与涵养,唤醒儿童对自身的关注、对人生的思考、对自我成长的追求。泰戈尔曾说过:“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育行为就应如水磨卵石,在春风化雨、熏陶渐染中使儿童成为心灵充满着大爱与幸福、能建立自己人生价值的有行动、有梦想的人。

【浅析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角色与价值论文】相关文章:

媒体关注在管理层持股与企业价值关系中的作用论文提纲08-02

怎么在公司体现你的价值?03-12

浅析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论文12-08

德育答辩在医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的价值探索论文07-24

hr在企业文化中的价值02-28

角色游戏论文参考文献02-24

浅析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融资与信息披露论文07-21

你在朋友圈中扮演什么角色?12-12

微课与实用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融合论文12-09

苦瓜的做法与药用价值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