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时间:2022-06-16 18:58:36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训练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实践中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途径和方法有:巧设导语,激发兴趣;设疑曲问,引发思考;创设条件,引导质疑;鼓励求异,旨在创新;利用“空白”,发挥想象;扩大视野,拓宽境界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才能取得实效。

  关键词: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要“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挥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要通过语文学习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在此,笔者欲就语文教学实践中实施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途径、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激发求知兴趣为前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其思维。阅读教学课的“巧设导语”就是一种有效方法。例如有位教师在教朱自清的散文《绿》时,先讲了一个小故事:欧洲有个叫摩根的商人,长得高大魁梧,其夫人小巧伶俐。他们夫妇运了一批鸡蛋去非洲卖,到了非洲,男的.先去卖蛋,一连三天也卖不出去。于是他夫人去卖,不多时就卖完了。老师问学生,这是什么原因?大家兴高彩烈议论起来:有的说男的不会经商,有的说女的嘴甜,有的说女的漂亮吸引顾客……同学们看到老师不置可否时,又陷入了深思,到了孔子所说的“愤悱”之处。老师先肯定大家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原因,思路开阔,但还未找到真正原因。摩根人大手大,鸡蛋在他手里便显得很小,他夫人人小手小,同样一个鸡蛋,在她手中就显得大了,所以人们争相购买,这就体现了衬托的道理。老师继续引导:作家经过对生活现象长期的观察体验,有意识的将这个道理运用于写作,就是常说的衬托手法。那么《绿》在哪些地方运用了衬托手法?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一导语,运用类比联想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设疑曲问,引发思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否则难以学有成效。像不少学生对现代文阅读不愿钻研,往往认为一看就懂,没有嚼头,这其实就是不能发现问题。有位教师教《荷花淀》,很会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例如,他抓住水生女人回答水生的两个“嗯”字,以及女人们去看男人途中那划船时不同水声的描写(象声词“哗、哗、哗”和“哗哗、哗哗、哗哗哗”),通过“设疑曲问”,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与环境气氛的渲染,使学生懂得了看似平淡的字词,却表达了深刻的意义。在这方面,钱梦龙老师的曲问法很值得学习。他教《愚公移山》时问学生:“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也去移山,他爸爸放心吗?”学生说:“他没有爸爸。”又问:“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书中说孀妻遗男。”这样去设疑巧问,必能发展学生向纵深思考的能力。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教师的创造思维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创设条件,引导质疑

  质疑是治学之本,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有不少关于质疑的明言。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巴尔扎克也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教师应利用课堂或课余,充分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质疑”,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疑”。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明白读书也不能刻意求深,在没有微言大义的地方探索微言大义,就变成了穿凿附会的道理。要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深入篇章之中产生疑问,并创设种种条件,启发积极思维。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在不易生疑处设疑。像有些课文或有些词句,学习时一晃而过,不觉得有问题,但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处或容易产生差错的地方,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再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敢疑”:一是要向教材内容质疑,二是对教师的讲解质疑。我们说质疑要创设条件,就是创设一种民主氛围。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由“操纵者”变成“引导者”,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要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鼓励自由思考、自主发现,养成质疑的习惯,摒弃强制性的“统一”,鼓励个性和独特。

  四、鼓励“求异”,旨在创新

  “求异”法是指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泥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于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地提出新的见解的一种方法。

  首先,采用这种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多方面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文学作品本身带有多重性,可以从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美学等不同角度分析理解。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一篇文章各人感受是不尽相同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学中要让学生用发散的眼光,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感受体味,产生自己的独特见解。

  其次,要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反其道而行之”,让思维向对立面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探索,树立新思想。例如有些成语,强调某一道理意思固定,但也不是无可议之处,像“狐假虎威”是不好的,但狐“假”虎威以对付老虎,保全性命,也难能可贵。

  运用“求异”之法,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改变学生只满足于教师讲解和现成结论“求同”的现状,而突破“框框”,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个性。

  五、利用“空白”、发挥想象

  在艺术创造中,艺术家往往通过“空白”给欣赏者留有想象的空间,造成巨大的艺术魅力。像维纳斯女神雕像那两条断手臂,像中国画画面上留出的大片空白,都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语文教材中许多名家名篇,独具匠心,为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成为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空白”,引导学生思考、猜测、联想、填补,促成“完型”,将会起到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积极作用。

  这里仅举几例。如《祝福》中写鲁四老爷书房壁上的对联,一边还在,是“事理通达心平气和”,而“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教师可告诉学生,长桌上那一联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对联宣扬的是理学家自我修养的标准。那么鲁迅先生写一边“已脱落”,卷了放在长桌上,用意何在?

  这些作品不论是文字上、情节上还是思想感情上留下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无不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大有裨益。

  六、扩大视野,拓宽境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局限于课堂小天地和书本知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从读写训练上来讲,学生也应尽可能地了解和熟悉生活。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能多看课外书籍,多看校外世界,扩大视野,思维必然活跃得多。从近几年全国高考作文来看,不论是话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无不要求学生把思维的触角伸向社会。能了解有关社会生活的学生,其文章写得得体,思路广阔,否则,脱离实际就无从谈起。现在许多教师提倡“开门写作”,组织开展课余活动,让学生沐浴着生活中的七色阳光,无疑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提高语文能力的高明之举。

  以上所述,不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教海拾贝”,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方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只要我们坚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目标,在抓创新教育的同时坚持教育创新,就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开发》.(江西省人事厅1998.6出版)。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xx年颁布)。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育理论论文01-20

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01-23

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论文01-20

浅谈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的论文01-12

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论文05-11

开展诱思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01-20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文01-24

浅谈设计情境教学与阅读能力的培养的论文01-09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的写作01-15

浅谈语文教学设计论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