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酒店管理论文

时间:2022-11-03 08:36:15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酒店管理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酒店管理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酒店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1

  一、我国连锁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连锁酒店员工配置比例较大,在连锁酒店中,员工配置比例是酒店劳动力总量和酒店客房数之比。在国外,岗位设置一般是一人多岗、多职。在国际上,中档的酒店员工配置比例为0.7:1,而我国的中档酒店配置比例为1:1.1,高档的酒店配置比例为1:1.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酒店员工配置比例是非常大的,这不仅使企业的资金浪费在人员上面,且对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不利的影响。连锁酒店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人力的成本占酒店的营业收入比例较大,所以,如果不对连锁酒店的净利润进行控制,合理的降低人力成本,会严重影响连锁酒店的发展。

  二、我国连锁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实施的策略

  1.确定外包内容,创建外包计划

  连锁酒店进行人力资源外包业务时,会不可避免对外包商提供一些企业内部的信息,涉及到企业的机密,而且,我国目前没有出台法律法规对外包商运作进行规范,所以,在酒店准备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之前,要从安全性的角度进行出发,慎重的确定外包内容。结合连锁酒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外包分析,决定外包的项目。涉及到酒店机密的业务,比如,酒店机构设置、文化建设、核心发展规划等可以予以保留不告知外包商。

  2.选择合适的外包商,双方签订外包协议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外包商数目较多,且规模大小不一,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在确定外包商之前,要做好外包商的调查工作。对外包商进行调查工作时,可通过与外包商的老顾客进行交流或者现场考察等方式,对外包商的行业背景以及信誉进行了解和分析,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诚信度和保密性。确定外包商后,要和外包商确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在合同中,要详细的写清双方的权责利与义务,并明确考核的绩效、目标以及费用的明细等。

  3.监督与控制外包商,合理提供意见

  和外包商建立合作关系属于委托代理的形式,并不是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所以,实施外包服务后,连锁酒店也要做好适当的后续管理工作。酒店作为发包商,要建立双方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对外包商进行有效监督与控制,向外包伙伴随时提出建议与反馈意见,如若发生分歧事件,要及时的与外包商进行合理的沟通,协助他们的工作,从而实现及时、有效规避风险的目的。

酒店管理论文2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1.1为酒店管理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

  虚拟现实技术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酒店管理人员学习到在实际生活中无法碰到的事例和问题,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得到更多的解决办法。比如,酒店管理人员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那么倒霉的天天遇到一些极其复杂困难的事情,而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就会碰到极难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可以让酒店管理人员大胆的去解决,在解决的同时,酒店管理人员就学习到了在实际酒店管理里中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除此之外,虚拟现实技术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可以为酒店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多元化的管理模式。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酒店管理人员接触到不同的管理模式,这样就会扩大酒店管理人员的视野,从而使酒店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可以借鉴不同的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使酒店管理人员得到更好的管理经验,给酒店带来很好的服务,使酒店获取更大的利润。

  1.2对酒店管理者提出的各种管理模式进行模拟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直接而真实的了观察到这一模式所产生的结果或后果。比如,酒店管理人员对现在的酒店管理模式提出了一些质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对新方案的不确定和怀疑,酒店管理者提出的新方案往往会被否决,不被认可。但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在特定的虚拟环境对新方案进行实践,而且在新方案的实践过程中也不会因为新方案存在的缺陷而给现实中的酒店带来什么重大损失。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很快的得知酒店管理人员提出的新方案是否可行,还存在哪些缺陷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在经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过的方案会让酒店的高级领导信服,从而可以使新方案得到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酒店管理教学中为酒店管理人员提供了可供实践的环境,这样就激发了酒店管理人员的创造力,培养了酒店员工的信心。

  1.3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和交互性

  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和交互性使酒店管理人员在虚拟的管理技术中从事一定的工作,担任一定角色,这样酒店管理人员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酒店管理工作中去,这样的虚拟环境有利于酒店管理人员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酒店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增加酒店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比如,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可以让一个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酒店管理人员从事一个高级的酒店管理,在虚拟的环境里,可以让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去面对一切酒店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让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提出一切他自己觉得可以实施方案;可以让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对酒店管理中的任何人员进行调动,对酒店的任何设施进行改变和装修。因为在虚拟的酒店环境中,管理者根本就不用担心做错决定会承担什么严重后果,也不会担心因为哪里的问题解决的不够好而被上级批评。在虚拟环境中对酒店管理进行反复的实践和练习,这样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

  1.4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虚拟现实技术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还体现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供酒店管理人员进行获取资源,使各国各地区的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都得到充分的利用,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会因为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管理模式。作为酒店的管理人员,就应该拥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针对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来管理酒店。虚拟现实技术的这一应用,满足了酒店管理人员的各种需求,方便了酒店管理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为了给各级的酒店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就不会因为资源配置的不公平而使接受的管理知识而受到限制。虚拟现实技术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这一应用为酒店管理人员学习管理理论知识提供了方便,从而节约了资源和时间。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优势

  2.1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酒店管理教学变得简单而容易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酒店管理教学,就不再把管理教学局限于酒店之中,酒店管理教学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就得到了充分的扩大。虚拟现实技术在酒店管理教学中可以使接受者在虚拟的酒店中进行毫无顾虑的运用管理中的知识对酒店进行管理,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会让酒店管理工作变得简单而方便。虚拟现实技术都是使用网络而进行交流,在这之中没有那么多的杂事耽误管理者,可以让不同的管理者之间更加方面的交流、传递命令、讨论管理方法,从而可以提高酒店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更好地进行酒店管理。除此之外,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提供不同的酒店管理模式,可以让酒店管理人员对不同的酒店进行模拟管理,这样就可以增加酒店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让真正实施酒店管理时可以因不同的情况而是用不同的管理模式。管理是一门艺术,酒店管理更加是一门艺术,做得好就可以为酒店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但做的不好也会带来不能弥补的损失。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在酒店管理中教学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损失,是酒店管理教学变得简单而容易。

  2.2虚拟现实技术在酒店管理教学中可以激发管理人员的创造力,为酒店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管理在任何企业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好的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管理,那么这个企业是不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持久的发展下去的。而且,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一个企业对于管理只是墨守陈规得,那么,这个企业也是不能够发展壮大的。在酒店管理中道理也是如此,酒店是服务行业,最大的竞争就是酒店员工的服务质量。这些不是物质设施,因此需要一定的培训和管理经验。虚拟现实技术在酒店教学中可以让酒店管理人员获得充分的管理经验,而且,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酒店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特殊的环境进行特殊的管理工作,在进行酒店管理工作时也不必担心会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等,这样就可以激发酒店管理员工的创新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酒店管理人员可能会受到现实因素的控制而不敢去想象新的管理模式,也没有想要改变现在的管理模式。但是,虚拟现实技术在酒店管理教学中就可以避免现实的局限,从而使酒店管理员工大胆而有信心的对酒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的地方或缺陷进行改进和补充。

  2.3虚拟现实技术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能够满足酒店管理的工作的,只有进行实践才可以获得较好的酒店管理教学,哲学中有句话也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酒店管理教学就可以使接受者得到充足的实践。实践离不开事件,有了问题才能够真正的能运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理论来解决问题。如果对现实中的酒店管理问题进行实践,这样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几乎没有酒店会愿意让一个没有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来参与酒店的管理,即使有些酒店会聘用实习生,但是在实习生实习期间,酒店管理工作也不会交给实习生来完成,只会是让实习生在旁边学习。而这样一来,实习生就没有办法得到锻炼,想要从事酒店管理工作势必在短时间内是一个困难的事情。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让酒店管理人员在不浪费时间让酒店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进行实习和锻炼。这样就可以让酒店的管理人员在没有工作之前就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还减少了酒店的一些不必要实习浪费。

  2.4虚拟现实技术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扩大酒店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而不仅仅局限于现实中酒店的管理模式

  管理在现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管理可以让一个企业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利润得到扩大。所以,拥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是很重要的。管理知识大部分是从书本上学习的,虽然书本知识可以介绍各种层次的酒店在管理方面的做法,但是少了一定的实践锻炼还是会让酒店管理工作存在很多的疑问。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酒店管理者在虚拟现实中从事各种各样的酒店管理模式,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从事着各个层次的酒店管理,因此而获得各式各样的经验,在现实中也可以用虚拟现实中的经验而从事酒店管理工作,而且还可以根据现实中酒店的管理模式进行一些合适的改进和创新,使酒店管理更加的完美。

  三、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个新型的教学媒体,使教学变得方便、容易,同时还可以让受教者得到不同的锻炼。在酒店管理教学中,为管理者提供了更大方便、模式更加多样化的实践机会,让酒店管理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而获得管理经验,从而能够使酒店管理者更快、更好地适应管理工作,在酒店管理工作上做的更加出色。相信虚拟现实技术在酒店管理中的教学会等到更为广泛的推广,是虚拟现实技术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广泛使用。

酒店管理论文3

  1.浅析饭店服务质量制约因素

  2. 谈我国经济型饭店连锁化扩张路径

  3. 饭店的信息化管理研究

  4. 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

  5. 对饭店餐饮成本的控制研究

  6. 主题酒店的发展研究

  7. 分时度假的现状与发展

  8. 浅析饭店无干扰服务

  9. 体验式思维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

  10. 饭店业的体验式营销

  11. 产权式酒店的发展研究

  12. 国内饭店如何对抗国际酒店集团的对策研究

  13. 饭店顾客关系管理

  14. 酒店式服务在***行业的应用

  15. 浅析汽车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

  16. 浅析青年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

  17. 有效执行饭店战略

  18. 如何实现餐饮服务的个性化

  19. 饭店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20. 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21 论星级服务

  22. 怎样根据客人的个性特征做好服务工作

  23. 心理调控与自我激励

  24. 浅论旅游者与饭店员工的审美关系

  25. “假日经济”剖析

  26. 创建绿色饭店的意义

  27. 论当今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得”与“失”

  28. 饭店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29. 对当今酒店从业人员培训的几点看法

  30. 浅论酒店成为人才培训基地的原因

  31. 试论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

  32. 试论酒店管理集团生存和发展

  33. 酒店专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4. 旅游饭店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分析

  35. 连锁经营模式研究(案例分析)

  36. 大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37. 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比较

  38. 中国民营酒店人才流失分析

  39. 我国经济型酒店生存发展状况分析

  40. 浅析我国中、高档酒店的客房布局

  41.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在饭店经营中的运用

  42. 论酒店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43. 论酒店的品牌策略

  44. 中国饭店业文化竞争评析

  45. 浅析饭店婚宴产品的组合开发

  46. 如何有效防止优秀员工“跳槽”

  47. 推行”带薪休假制度”政策的可行性研究

  48. 提高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

  49. 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思考

  50. 我国酒店发展的法律缺陷及完善办法

  51. 市场营销观念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2. 有关我国(或地区)

  53. 试谈贫困地区发展酒店应该具备的条件

  54. 地区酒店营销策略

  55. 浅谈奥运对主办国旅游酒店业的影响

  56. 谈如何提高饭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8. 有效执行饭店战略

  59. 饭店的信息化管理研究对饭店餐饮成本的控制研究

  60. 主题酒店的发展研究浅析饭店无干扰服务

  61. 体验式思维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

  62. 饭店业的体验式营销

  63. 浅谈现代酒店营销

  64. 国内饭店如何对抗国际酒店集团的对策研究

  65. 饭店顾客关系管理浅析汽车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饭店企业文化问题研究

  66. 培训工作是饭店服务质量的基础

  67. 试论饭店企业的客源市场定位

  68. 试论客人投诉的处理和饭店形象的树立

  69. 谈人力资源管理在饭店中的作用

  70. 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

  71. 旅游饭店营销与管理系统研究

  72. 浅析中外饭店管理集团比较

  73. 试析我国饭店业员工流动原因

  74. 谈人力资源管理在饭店中的作用

  75. 试论客人投诉的处理和饭店形象的树立

  76. 论饭店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

酒店管理论文4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错误的思想观念

  一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有着错误的思想观念,他们缺乏创业意识,更多的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家人身上,在学习中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悲观心态。这种思想观念并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学校为酒店管理培养专业的、优秀的人才,长期以往,这也危害到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2.服务态度差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服务态度较差,根本没有达到酒店管理行业的要求。这种较差的服务态度主要表现为:冷淡的服务态度,行为懒散怠慢,对待客人的态度不能一视同仁。酒店行业作为一个以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为衡量基准的行业,能否对宾客全心全意服务关系到了未来酒店的发展。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多也关系到了职业道德的问题。

  3.缺乏敬岗爱业精神

  敬岗爱业体现了人们对所选职业所表现出的一种认同与热爱,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话,是人们职业素质与职业精神的表现。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少热情,工作中一旦发生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的冲突现象时,那么不可避免的出现学生会优先考虑个人的利益。由此,高职院校在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之余,还要重点加强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工作责任心。

  4.诚信度不高

  很多毕业生在工作中,通常会忽略顾客的需求,对客户许下难以兑现的承诺,对行业形象和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中,还应当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二、引起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1.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缺陷

  长久以来,在中国教育行业中,学历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两者通常被混淆,因而,在教学中老师仅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一些高职院校中,甚至根本未设置职业道德课程,即便是有,也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这种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的现象,学生对职业性质、就业形势与政策只能通过学校以外的信息途径。如此,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学生迥然不同的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道德标准的影响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教师是传道授业的人,他们组织和实施具体的教育活动,在学生中间扮演着表率和榜样。但实际教学活动中老师并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给学生一种与职业道德相悖的错误观念,在学生中间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途径

  1.不断强化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上岗之前,他们的择业动机与职业理想,多是专业思想的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刚入学之际,普遍对该专业的认识不足,甚至带有偏见。“酒店行业低人一等”这些错误的认识,必然业导致引起他们的错误行为。因此学校要对新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2.提高非专业任课老师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中,非专业课老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识通常是片面,在授课过程中业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因此提高非专业课老师对本专业的认识极为有必要。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酒店行业中,有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这里汇聚了各种思想,倘若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那么很容易就被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所腐蚀,从而影响价值观与道德观。因此学校在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4.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根本起不到作用,为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所有机会和场所。利用酒店管理的实训基地,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训练。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导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结论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我国酒店行业发展源源不断的输入人力资源,从而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对中国酒店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产生显著的影响。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精神,最终促进和实现中国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

酒店管理论文5

  摘 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主要的模式,但仍然存在着教学方式落后、顶岗实习管理不足、校企合作缺乏深度等问题。我们在现有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政府、企业、学校三方为主体,分别从法律、师资、课程、管理、合作对象等角度探讨如何构建及完善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关键词: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职业技术教育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与酒店行业成为朝阳产业,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成为紧缺的人才资源。高职院校培养酒店管理高技能人才应基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与规划,学校与企业联合实施人才培养。因此,我们剖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探索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

  1.在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上存在不足

  ⑴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一线应用,轻意识培养;⑵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重技能训练,轻创业培训;⑶在知识结构要求上,重职业能力,轻综合素质;⑷专业市场定位不明确,教育教学形式高职特色不突出;⑸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尚不系统;⑹某些合作企业简单化地将顶岗实习作为挑选廉价劳动力的一种方式,忽视实习生培养等。

  2.在顶岗实习管理上存在不足

  ⑴实习单位相对分散导致学校监管难以到位。实习生分布在多个单位实习(且不在一个城市), 不利于学校的管理,不利于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容易出现漏洞。这方面可以借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的作法,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互动,保持监管到位。

  ⑵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程度不够。实习的目的是将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但笔者在对顶岗实习进行调查以及与兄弟院校进行座谈交流时了解到,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顶岗实习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期望值过高。如对于单位安排的一线工作、基层工作,不愿干、怕吃苦、讲待遇,完全没认识到这是在实习,是在完成教学的一部分,还不是正式的工作。思想认识的不足,必然导致实习质量的降低,比如,有的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工作不尽职,出工不出力,甚至不打招呼擅自离开实习单位等等。

  ⑶部分家长和学生对“2+1”模式的误解。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2+1”人才培养方案是把学业从3年压缩为2年,因此,不愿缴纳第三学年学费与住宿费。这完全就是一种误解,因为,“2+1”模式的“1”,不是简单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劳动,然后放任自流。“1”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只不过是利用企业的相关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做事和做人的本领。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真刀真枪地锤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并且,顶岗是带薪的,学校在联系实习企业时,已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费。在全国各地的顶岗实践中,学生得到的实习费为800—1000元不等(广州本地的高星级酒店甚至可达到1400元以上),包吃住,基本解决了学生的生活所需。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增强了企业和学生的双向了解,为双向选择打下了基础。

  3.校企合作需要加深融合

  ⑴企业与学生对待实习酬金的认识问题。学生对于实习工资普遍拥有较高的期望值,但市场的现状是实习生薪酬待遇不可能与正式员工一样。据前期调查显示,在这方面,实习生表现出了一定的不满意,而企业基于各种原因,往往对此问题重视不够,这给实习生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需要校企双方加强沟通。

  ⑵实习生轮岗问题。从学校与学生的角度出发,希望能给予学生一定的轮岗机会,使学生能全面接触工作岗位内容,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但实习单位往往从使用熟练员工的角度出发,基于人力资源成本等原因(部分酒店完全基于廉价劳动力的角度出发使用实习生),一般很少安排实习生轮岗。当前实习生(尤其是一线服务岗位)在酒店从事单一岗位的情况较多,而实习生结束顶岗实习后不少人主动离开原实习单位(不能轮岗是原因之一),重新寻找单位就业,这也导致实习单位不愿意深入培养实习生,由此更加导致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分歧加大。

  ⑶实习工作的内涵需要扩展。根据前期进行的顶岗实习抽样调查发现,学生们对实习工作整体评价很好的较少,大多数人指出虽然学校的实习工作大部分安排得很好,但仍然存在不足,特别是需要改进服务范围。这说明学校的实习工作仍然要扩展内涵,拓宽范围,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细致服务。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构建

  由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及其家长等多方面,要真正有效推行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就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路径与保障体系,特别是要深入研究校企之间的合作互动关系,以实现学校内部以教学管理为主的各种制度完善与外部以行业企业、政府等各种影响因素的协调发展。我们借鉴国外成熟经验,以政府、企业、学校三方为主体,分别从法律、师资、课程、管理、合作对象等角度探讨如何构建及完善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1.政府要充分发挥公共管理职能的作用,积极完善有关工学结合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让企业真正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为工学结合的实施提供良好有利的环境。

  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政府应在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法规和政策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一般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手工业法》、《企业基本法》、《职业教育促进法》、《青少年劳动保护法》等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各教育相关部门也制定了配套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条例或实施办法,例如《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考试条例》等,这些条例或实施办法对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以法律形式加以强化保证,为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顺利运行提供了法律的保障。法国也通过立法强制企业承担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企业必须为职工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必须免费接纳职业教育的任务,接受职业教育的毕业生。

  我国《职业教育法》虽然自1996年起施行,但真正实施起来大打折扣。20xx-2011年,教育部陆续修订《职业教育法》,目前已形成送审稿,下一步的程序可能提交国务院法制办,修改以后提交全国人大,进行调研修改,最后提交全国人大进行表决。因此完善而科学的职业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对我国开展工学结合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应注重通过立法等宏观政策的制定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当前,高职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比较弱,产业及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政府应该扮演好企业与学校产学协调者的角色,在产学合作方面给予有力的政策导向,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规范双方的合作行为,调动双方的合作积极性,防止产学合作中遇到问题无法可依时出现相互“扯皮”。20xx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联合制定并下发的《北京市交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暂行办法》就给予我们很好的借鉴作用。

  2.学校要进一步深化专业课程和课堂教学建设,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革,同时配套建设师资队伍,形成一套内部体系完整、外部关系协调的工学结合教学机制。

  高职教育中开办酒店管理专业应避免成为本科压缩饼干型, 在与酒店的合作中不能仅单方依靠酒店支持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校应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在课程建设、教师激励、学籍学制管理、教学制度等方面加快配套改革步伐。

  首先,根据岗位能力分析设置课程。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素质结构,校企联合开发、设计和整合课程,针对职业素养、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等岗位能力模块,设计整合课程,使能力模块与课程设置一一对应。

  其次,在政府和行业的宏观支持下,将“双师结构”教师队伍质量建设纳入到高职院校核心能力发展战略。一方面,校企兼容、双向互动,实现专业教育“双带头”。按照专业带头人培养目标,本专业带头人在具备相关职业资格的基础上通过到国内外考察或进修,企业挂职锻炼、主持科技及教改课题,使专业带头人备较强的职业教育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把握专业建设方向。

  另一方面,内外兼修、深入企业,培养骨干教师。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或到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酒店企业及高校学习工作,追踪行业发展动态,学习及更新专业技术,获得企业工作经验,尽快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支持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安排教师参加对口的社会工作与技术服务。

  同时还要形成优质兼职教师库。从校外实习基地、酒店等单位及相关服务行业企业中聘请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讲授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和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并帮助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实施兼职教师的“教前培训”计划,参与核心课程开发及教学设计;定期参加教研活动,对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等具体工作进行指导与培训。

  第三,高职院校还应继续改革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让企业深入参与学校的专业办学,形成有力的校企互动,如弹性学分制改革、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评价考核办法、酒店管理专业培训包建设等,为推进工学结合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企业应加强对“工学结合”的认识,主动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

  酒店属服务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职业素养好、职业技能高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酒店企业渴求稳定的人才培养和输送。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主动上门去“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办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市场主体,企业有了利益的驱动和约束,因而对职业教育也有了不同的需求,它可以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按自身的需要来参与职业教育,支配高职教育资源,并自觉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评价和调节资源分配。

  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充分调动行业与企业的办学积极性,寻找校企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通过校企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合作办学甚至行业或企业直接办学。

  首先,行业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如酒店协会可以成立职业技术教育行业协调委员会。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参与制订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参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大力推进高职院校与行业组织、企业开展多方面的产学合作。

  其次,“谁投入,谁受益”,保障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利益。一方面,让企业自主选择参与高职教育的形式。我们应该让企业自主选择参与高职教育的形式,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资源条件选择办学形式。可以独立举办职业学院和培训机构,或与其他企业联合举办;可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也可委托专门机构培养;可参与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也可侧重于职业培训;可以与学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也可以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 易峥英.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xx-1.

  [2] 谢春山“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保障机制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6.

  [3] 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xx-7.

  [4] 陈静.高职旅游教育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4.

  [5] 王晖.我国《职业教育法》修订完善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9.全国高职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类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xx 年度课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路径及保障体系研究》(GLJKT201102043) 阶段成果。

酒店管理论文6

  一、调研思路及调研表设计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是工学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持什么态度、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服务行业企业有何具体要求、行业企业在反哺高职教育中所作的贡献等问题,需要我们进行企业调研。旅游业是海南省的优势和支柱产业之一。海南省酒店业非常发达,其挂牌星级酒店多达300多家。但囿于课题组力量有限,只能对海南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酒店进行调研。调研表的设计是课题组根据自身工作实践并听取了一些专家的意见,在归纳和分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些主要工作环节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课题的一些思路,综合设计出了“海南省酒店调查问卷和调查表”。其调研表主要涉及以下四大部分:

  1.酒店基本情况。共调研15家酒店,涉及酒店名称、酒店性质、酒店职工数、高职院校毕业生占酒店职工总人数、高中以下学历占酒店职工总人数、酒店每年招收高职院校毕业生等情况。

  2.酒店对高职院校提供的支持。涉及酒店是否是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酒店每年接受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高职院校与酒店联系的密切程度、酒店管理人员担任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酒店每年派员工到高职院校培训的员工数量、酒店接受高职院校教师在生产和管理一线挂职锻炼等情况。

  3.高职院校为酒店提供的服务内容。涉及高职院校应该为酒店提供的服务范围、酒店前一年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发的项目、酒店是否需要高职院校为其培训员工及培训要求等情况。

  4.酒店对高职院校的工作建议。涉及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岗工作的满意程度、酒店要求高职院校对学生加强培养的内容、企业对“双证”的态度、企业希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做的工作、校企合作的方式等情况。

  二、调研酒店的选择

  高职院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本次调研企业主要选择了海南省内15家高星级酒店;调研区域包括海口、三亚、兴隆等地。调研企业有金茂三亚丽思卡尔顿酒店、亚太国际会议中心有限公司、海南兴隆温泉康乐园有限公司、三亚喜来登酒店等省内高星级酒店。选择酒店业内的高星级酒店作为调研对象,其目的是从较好的预期来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状况,海南省全省实际情况估计不会有这么好,但这样可以从行业角度对海南省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程度有较全面的了解。调研数据显示,这些酒店属于海南省酒店行业中经营状况好的企业,且在企业性质中,外资酒店最多(占60%),其次是民营酒店(33.3%),国营酒店较少(6.7%);外资及民营酒店是我们服务对象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量比较大(每年需求在50人以上的酒店占66.7%)。从面谈中我们也了解到,这些星级酒店所聘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失率也较高,流失的人才往往成为了海南乃至内陆众多中小酒店的骨干力量。

  三、调研企业反映的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酒店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与要求

  酒店希望高职院校毕业生具备哪些素质?企业如何评价高职院校毕业生?企业希望高职院校毕业生取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这些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值得关注的问题。根据调研数据,在“企业对在岗毕业生的评价”选项中,选择“较好的团队精神”有2家企业,选择“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的有5家企业,选择“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5家企业,说明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还有待提高;选择“服从管理、服从安排”有6家企业,选择“熟练的技能”的有7家企业,选择“较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的有8家企业。分析原因可能是不同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力表现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选择“扎实的理论基础”有12家企业,这是对学校教学的肯定,也可能是负责人随意的填写;选择“较强的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有14家企业,考虑到高星级酒店招聘毕业生均有相应的标准,显然较强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有助于学生进入高星级酒店工作。在“企业对毕业生的期望”选项中,15家酒店要求“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14家企业要求“进取心和责任感”,10家企业要求“创造性”,11家企业要求“不断学习的能力”,12家企业要求“表达和交流能力”,8家企业要求“专业理论知识”,12家企业要求“组织才能”,10家企业要求“分析能力培养”,12家企业要求“为人处事能力”,15家企业要求“人文素质”,15家企业要求“职业道德”。这表明,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现实评价与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具体要求基本相一致,特别是在酒店行业中,对于毕业生的人文及道德素质期望能更高。在“企业希望毕业生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选项中,15家企业要求“英语四、六级证书”,15家企业要求“前厅、餐饮、调酒等中、高级工证书”,11家企业要求“计算机等级证书”,5家企业要求“财会类证书”。调研显示,企业对高职人才规格的内涵上要求与上述调研所反映的情况基本相同。企业关注的是与岗位有关的从业能力,企业要求“前厅、餐饮、调酒等中、高级工证书”,表明了熟练技能的培养与测定的重要性。海南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酒店国际化和信息化在行业发展中地位重要,因此绝大部分酒店十分关注“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关心“财会类证书”的企业不多,这说明企业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至少是在刚就业的几年中)的人才使用定位主要在高技能人才上,而不是主要在“白领”岗位上。由于企业客观条件不同以及填表人认识不同,致使调研结果只能从大致的方向予以分析讨论;对获得认同度较高的项目,深入解读其内涵,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应关注的问题。

  (二)校企合作项目

  针对酒店与学校目前的校企合作情况如何,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绩,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等等问题,希望从调研酒店中寻找到答案。在“企业每年接受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人数”选项中,9家企业接收100人,4家企业接收50—100人,1家企业接收20—50人。在“企业与学校保持密切合作数量”选项中,6家企业与5所以上密切合作,4家企业与3—5所密切合作,5家企业与2—3所密切合作。在“企业派员工到学校任兼职教师人数”选项中,2家企业派出5人以下,13家企业没有派人。在“企业派员工培训的目的”选项中,2家企业是为“学历提升”,1家企业是为“取得高级资格证书”,2家企业是为“提升理论水平”,10家企业是为“学习新技术”。在“学校每年培训企业员工人数”选项中,所调研酒店均是派出10人以下培训。在“企业与学校每年合作项目数量”选项中,7家企业合作开发3—5项,6家企业合作开发1—3项,2家企业没有合作开发项目。在“学校教师每年到企业挂职锻炼人数”选项中,9家酒店有1—5人,6家企业没有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学校与酒店的关系”选项中,8家企业是紧密型,5家企业是半紧密型,2家企业是松散型。了解现阶段校企合作工作进展情况,有助于我们从中归纳出“双赢”合作的领域,合作的热点、难点和盲点,促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三)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支持的项目

  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愿意为高职院校提供哪些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是调研企业应关注的问题。调研数据结果显示:在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支持的项目上,15家企业均表示愿意“成为学校实训基地,接受学生实习”,3家企业表示愿意向学校“提供奖学金、奖教金”,8家企业表示愿意“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6家企业表示愿意向学校“提供优惠的或免费的仪器或设备”,4家企业表示愿意向学校“提供一些新开发的设备”,11家企业表示愿意“支持技术人员参与学校课题和教材的开发”,15家企业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3家企业表示愿意“派遣管理人员兼职教学工作”。企业愿意为高职院校提供项目支持,愿意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这既涉及企业的意向和态度,更涉及到一些带实质性的内容。建构在市场化背景下的“双赢”合作,从中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

  总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必须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双方都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对应承担的责任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应持积极态度各司其职,各尽其力。调研表明,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还需要校企双方做许多探索性工作,目前总体情况尚处在起步阶段。有的酒店提出希望高职院校多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含人才培养、员工培训基地建设等);有的酒店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的实践能力、个人素质等。校企合作过程中,了解企业需要、满足企业需要是十分重要的。校企合作愈深入,愈能说明学校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苦练内功,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最终又促使行业企业反哺高职教育。

酒店管理论文7

  [摘 要]随着经济型酒店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如何加强成本控制成为我国经济型酒店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分析了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成本控制的策略,希望对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重要性;策略

  一、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

  从1997年中国市场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型酒店品牌———锦江之星诞生至今,经济型酒店在我国已进入快速扩张期,各种背景的资金跑马圈地,至今已涌现出300多个品牌、5000余家店面。经济型酒店共有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例如法国雅高的宜必思及美国的速8等;第二大类是全国性的经济型酒店品牌,例如锦江之星、莫泰、7天等;

  第三大类是地区性的特色经济型酒店品牌,如山水时尚酒店、桔子酒店、万好万家酒店等。

  经济型酒店行业规模高速增长受益于中国旅游市场的繁荣和为期半年的上海世博会, 20xx年经济型酒店行业拥有5 120家酒店,客房数达56.4万间[1]。经济型酒店市场规模达到180亿元,比20xx年增长36%。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地区企业经济交流活动的频繁、国内游及入境游市场的日益发展,预计20xx年经济型酒店市场规模将达260亿元。

  二、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酒店竞争日趋激烈,酒店平均出租率和价格都在下降。经济型酒店的竞争优势则体现在价格的低廉。经济型酒店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强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从而在保证利润的同时可以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更多的顾客。

  面对我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型酒店市场需求,一方面,我国各大经济型连锁品牌在加速扩张,如从1997年在上海开创国内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型酒店至今,锦江之星已从当初单一的品牌发展到如今已拥有锦江之星连锁酒店、百时快捷连锁酒店、白玉兰连锁酒店、金广快捷连锁酒店4个酒店品牌和一个锦欣餐饮品牌。截至20xx年5月底,旗下各品牌酒店总数已达663家,分布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的160个城市,客房总数超过8万间。现正以每年上百家的速度递增。20xx年“如家”计划新开酒店数量在260-280家,预计年底运营的酒店数接近1 100家,门店总数首先破千家。“7天”计划新开至少240家店,初步完成千店布局。汉庭计划增开200家分店,格林豪泰计划新开超过200家店;另一方面,大量的国际经济酒店集团纷纷涌入,抢占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份额,如雅高集团“宜必思”、美国“速8”等;这无疑加剧了经济型酒店业的竞争,而成本控制就成为取得竞争胜利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的策略

  (一)合适、够用为准,降低投入经济型酒店成本控制

  首先应控制投资成本,而要控制投资成本,酒店的选址就非常重要。选址时可选取在主干道的闲置老楼房、老厂房或居民小区,或者距离主干道一定距离的次干道上的居民小区,然后以较低的价格租用,再进行装修。这样既可缩短酒店的筹建期,又可大大降低投资成本。在内部装修时,应以合适、够用为准,满足顾客最基本的需求,提供最基本的服务,例如洗好澡、睡好觉、上好网等。前台以简单、够用为标准,把节省出来的面积用于增加客房数量,从而提高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率。如亚航旗下的经济型酒店就房间不大,布局紧凑,只提供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带热水的浴室和一台壁扇,甚至没有椅子。但由于亚航的这些经济型酒店地理位置非常好,又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要,价格实惠,所以非常受欢迎,入住率非常高,投资回报率高。

  (二)精简员工,加强人力成本控制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人工成本高,信息产业又足够发达,所以西方很多经济型酒店的基本服务都采用先进的技术从而达到电子化、自动化,如语音自动叫醒服务,自助售货机,自助投币洗衣机等。

  而高档酒店提供的个性服务,经济型酒店是不提供的。劳动力成本较低是我国经济型酒店的成本优势,但在先进科技的应用上还可进一步开发,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1.改革组织结构,尽量降低员工数量。以往我国酒店组织结构多采用传统的高耸的垂直式组织结构,管理幅度窄,管理层次多,但经济型酒店由于只提供顾客最基本的需求,所以,可以采用管理幅度宽,管理层次少的扁平式组织结构,如改传统的“酒店总经理、部门经理、主管、领班、员工”五层级为“经理、主管、员工”3个层次。这样既可减少管理人员的配置,又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培养员工各方面的能力,同时由于管理层次减少,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又可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2.减少员工流动,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正常的员工流动对于酒店是有利的,但过于频繁的员工流动会造成酒店人力成本增加。因此,管理者要处理好员工和酒店的关系,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通过员工激励、员工培训和晋升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的渗入,增强员工归属感,满足员工的各种需要,从而减少员工的流动,降低人力资本。

  (三)通过绿色饭店建设,努力降低能耗

  倡导绿色饭店,主要是节能减耗。在传统的星级酒店中,牙刷、肥皂、洗发水、拖鞋都是每天更换,这会使变动成本提高。因而经济型酒店对这些非耐用品的处理方式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以是否够用为标准,同时,对于长住客人的毛巾、浴巾、床单的更换也可以同样的方式处理。同时进行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如使冷冻机冷却水回笼后循环使用、客房与餐厅分开送风等[2]。此外,应注意办公用品的节约使用。

  (四)发展连锁经营,实现规模经济

  由于经济型酒店是以低廉的价格来吸引顾客的,所以,要保证酒店的利润,只有扩大数量,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酒店可以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做大规模,实现资源共享,并提高与上游企业的谈判能力,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酒店的投资回报率。同时,规模的扩大对酒店形象的树立也是非常有利的,而好的酒店形象又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目前,锦江之星、如家、莫泰等经济型酒店均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扩展规模。但需要提醒的是,适当的规模可以使经济型酒店降低成本,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但如果盲目扩张,过大的规模则会使成本重新开始上升。

  (五)采用科学技术,降低经营成本

  科学技术的采用对于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网络销售平台,顾客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及时了解酒店客房信息并完成预订,这样既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又可以提高预订效率。国外成功的经济型酒店一般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如前面提到的亚航旗下的经济型酒店,为了节约成本,基本上所有预订和支付都在网上进行,他们是不接受前台入住的,这样既节省了入住时间,也大大节省了前台人力成本。由于电子商务平台能最大程度地优化订房模式,减轻前台及呼叫中心的压力,压缩销售成本,所以也越来越受到国内经济型酒店的青睐。目前如家、7天、汉庭、格林豪泰、速8等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并实时更新诸如新酒店开业、限时价格优惠等由集团层面统一公布的宣传信息。20xx年,7天连锁85%的入住客人来自网站、手机等在线预订渠道,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7天”连锁酒店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其次,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精简人员、降低能耗。如通过使用电脑管理软件代替部分管理人员,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同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可降低酒店的能耗,如采用先进的太阳能加热棒技术提供热水。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控制成本对经济型酒店变得尤为重要。经济型酒店应该在保证服务水平的情况下,采用多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努力降低各项成本,从而提高酒店的市场竞争力。

酒店管理论文8

  由于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品质要求也逐渐增大。酒店作为提供人们出行办公的重要场所,其服务质量决定着该酒店的发展进程。在现代酒店管理中,前厅部的管理是整个酒店管理的重中之重。前厅部,又称为客服部或者总服务台。前厅部的形象代表的就是酒店的形象,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酒店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酒店前厅部的管理,已然成为酒店管理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必然结果。

  一、现代酒店管理中前厅部存在的弊端

  (一)缺乏专业性人才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但是在当前的社会中,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导致人才严重缺乏。在酒店前厅部管理中,由于酒店员工得不到合理的待遇,因此人员流动性大,人才很难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对于酒店前厅部来说,培养一个专业合格的员工,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因此,酒店前厅部不断地换人换位,严重影响酒店服务质量,有的酒店认为前厅部只需要员工会推销客房即可,因此对前厅部的员工没有系统地培训等,导致酒店前厅部没有专业的人才。

  (二)工作人员素质低

  由于酒店对于前厅部的员工不重视,导致前厅部员工对于酒店的了解不足,在介绍酒店特色和客房情况时,出现不专业现象,影响顾客消费情况。另外,有的前厅部员工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没有树立自己“主人翁”意识,对顾客态度恶劣,对工作漫不经心,这也严重影响了酒店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

  (三)脱离了整体运营

  之所以说前厅部脱离了酒店的整体运营,是因为在现代酒店管理中,由于前厅部的特殊情况,导致前厅部员工与其他部门的员工联系不够密切,导致酒店信息沟通不及时,不能第一时间为顾客服务,从而影响酒店服务质量,损害酒店整体形象。

  二、现代酒店管理中前厅部运营的环境

  在酒店前厅部运营过程中,由于前厅部是直接面向顾客的部门,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酒店的整体服务质量。因此,对于现代酒店管理中前厅部运营相关环境的管理是前厅部管理中的首要管理因素。在前厅部运营中,无论是对于设备设施的质量要求、前厅人员的服务水平还是前厅的整体环境,都要求做到令顾客满意的程度,减少顾客投诉率。

  三、现代酒店管理中前厅部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措施,培养人才

  一个员工离开所在企业的主要原因,无非只有两个:在工作中得不到领导重视;待遇不好。在酒店管理中,对于前厅部员工来说,提高其工资待遇,是稳定员工的最好措施。好的待遇不仅能够稳定在职人员,而且可以吸引到很多更专业的员工加入其中,更好地为酒店服务。酒店领导要适时的与前厅部人员进行沟通、给予适当地关心、尊重员工、听取意见等,这样不仅使员工体会到家的感觉,更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对于酒店前厅部来说,员工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前厅部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部门,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消费情况。要想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微笑

  舒适的微笑,不仅可以带给人们良好的印象,而且可以提高销售率。在酒店前厅部管理中,强调员工的笑容是至关重要的,始终保持舒适的微笑,给顾客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交易环境,可以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

  2.形象

  酒店前厅部的形象代表的是酒店的整体形象,因此,在选择前厅部员工时,要尽量选择形象好、气质佳的员工,这样不仅提高了酒店的公关形象,而且对酒店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3.技巧

  酒店前厅部,是酒店负责招待并接待宾客、销售酒店客房商品,组织接待、销售餐饮娱乐等服务产品,沟通与协调酒店各部门、为客人提供各种综合服务的部门。所以,专业的销售技巧是酒店前厅部员工必备的技能。专业的销售技巧不仅可以带动酒店的经济发展,而且对顾客形成对酒店的整体印象有良好的保障作用。

  (三)强化前厅部整体管理

  对于酒店前厅部来说,协调酒店各个部门是工作的必要环节。在顾客进入酒店,询问相关信息时,前厅部的员工就要有酒店相关信息的资料,如客房哪些房间还没有整理,不能推荐给顾客;酒店提供早餐的种类;酒店的其他服务信息等等,在顾客进行询问时,要协调好酒店的各个部门,取得第一手酒店信息,从而更好地服务顾客。因此,强化酒店前厅部与酒店各个部门的管理,是提高酒店前厅部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酒店前厅部以其接触面广、接待服务广泛、专业技术性强、信息量大、服务方式灵活等特点,在酒店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酒店前厅部的管理,是酒店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前厅部的人员管理可以说是前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前厅部的“心脏”,而前厅部又是酒店的“心脏”,所以,加强酒店前厅部的管理,是酒店发展的需求,也是酒店发展的必然结果。

酒店管理论文9

  摘要:随着人才选拔模式的不断更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更加侧重于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专业实验室建设,虽然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整体的教育方向性已经较为明朗。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教学的意义、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及管理措施,旨在为相关教育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管理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理科课程需要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完成必要的学科实验,越来越多的文科课程也已经开始建立相应的实验室,以保证学生将学习到的技能在实践中加以巩固,进一步优化学习效果,真正实现学习的高效性和实践性。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在实验室内,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有效的实践活动,并且通过行为操练进一步优化相应的学习行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只有保证实验室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目的[1]。

  (一)有利于专业建设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也要与时俱进,建立适应专业发展及时代需求的课程模式。只有满足专业能力的有效升级,才能保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中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室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能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基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要掌握整体项目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实践性比较突出,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内化知识的能力,并将授课重点集中在实践操作方面。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要能集中展现相应的实践性,以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2]。另外,教师还应针对培养该专业管理层人才的特殊性要求,集中强化相关实验性教学措施,从多角度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适应社会需求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只有保证人才培养机制符合社会的基本需求,学生毕业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存环境。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利用实验室教学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化培养,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还能进一步优化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操作认知,真正实现学科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3]。另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通过建立产、学、研三方合作的教学模式,强化专业的科技水平和社会服务性,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促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现状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教学中,教学指导意见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要求相关教学内容和措施符合学校及学科的发展需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学习模式,导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涵不能有效地展现出来,问题具体表现为:管理机制松懈、实验室实际功能单一、整体使用效率不能符合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实验室内部教育管理工作松懈无效等[4]。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第一,基础教育水平处于萌芽阶段。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教学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实际教学机制和教学管理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于实验室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学侧重点只是流于表面,没有建立进一步的深化研究,这就导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空洞、单一[5]。第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缺乏系统性。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设置方式还是延续了原有的创建机制,依据某门课程或是某个单一化的专业领域建立实验室,这样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专业性,但是缺乏系统性,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三,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由于时间安排及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意识问题,还没有建立高效的实验室利用措施。实验室不仅开放时间有限,使用效率也较低,没有真正发挥实验室的教学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不足20%。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以计算机作为娱乐工具。如何真正发挥实验室的实践教学作用,是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在实践中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教学研究人员应建立高效的统一管理模式,集中处理相关问题,以保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实用价值的有效发挥[6]。高职院校应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保证实验室的培训功能及相关建设项目符合实际需求。在提升实验室教学功能方面,管理人员要保证实验室内部管控结构和技能培训项目符合管理要求,建立“四位一体”的基础管理建设模式,更好地践行教学目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不断完善校内实训项目的管理制度,从酒店设备、服务流程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管控,借助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实训室操作规范等提高整体管理效果。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还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与酒店合作建立专业实验室,确保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有效的产学研结合。第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实验室建设。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坚持贴合实际的原则,准确定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相应的实验室使用机制。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教学人员不能过于依赖计算机等辅助工具,而是要充分结合多元化的课程讲解手段,并且建立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模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只有明确实验室建设与本校实际教学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特征,才能更好地凸显地方经济特色及文化底蕴,保证学生在未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第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要具有前瞻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建立动态化发展模型和发展目标,及时收集最前沿的教育信息,以保证专业实验室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只有保持教学水平适度超前,才能确保实验室的多元化动态发展,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7]。第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要积极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优化教师管理机制,保证实践教学的升级和改良,进一步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教学的整体效果。第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要建立有效的仿真操作,还要建立考取相应专业证书的绿色通道。同时,教师要重视建设项目的升级,以保证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双向提升。在实际项目研发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要提高管控力度,教师也要强化研究探索的意识,以认知实训指导项目任务,确保项目管理的先进性及高效性。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管理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积极拓宽思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实验教学体系,以辅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相应课程的学习[8]。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包括调酒、餐饮以及客房服务等,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课本理论与实践项目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建立相应的教学机制和教学结构。此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还应建立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保证学生在掌握课程技能的同时,有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要按照《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建立必要的项目处理措施,促进实验室教学水平的提升,还要建立专业化管理模型,保证实验室管理结构的完整性。总而言之,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群策群力,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最贴合专业需求的实验室,集中展现教育特色和教育优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建立高效的实验室定位基础上,还应注重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以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施翠华.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51):459-460.

  [2]牛俊杰.经济管理类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中文信息,20xx(8):275,323.

  [3]邹伏霞.我国三年制高职酒店管理大专与澳大利亚博士山TAFE学院酒店管理高级文凭教育的比较研究[J].旅游论坛,20xx(2):94-98.

  [4]皮平凡,黄燕,肖璇.基于职业经理人目标导向的酒店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xx(27):267-269.

  [5]曾国军,胡志成.国际酒店集团管理培训生制度:酒店管理本科生之预期与现实差异[J].旅游论坛,20xx(4):7-11.

  [6]常淑娟.基于消费周期的酒店管理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xx(18):109-110.

  [7]赵广孺.关于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改革的思考[J].才智,20xx(9):140.

  [8]张永芬.浅谈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1):128-129.

酒店管理论文10

  1酒店薪酬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作为最根本性的初次分配,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当遵循公平、激励、竞争、经济的原则,并结合酒店的类型、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酒店的竞争策略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酒店的薪酬组合方式,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薪酬体系。

  1.1公平性原则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受到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定,还要受到他们所得与别人所得是否公平而定。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就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的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当有人感到不公平待遇时,在心里会产生苦恼和焦虑,呈现紧张不安,导致行为动机及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逆反行为。所以,笔者认为公平性原则是薪酬设计中的首要原则。因为初次分配的不公平,较难在更高层次的分配中加以扭转,而酒店的特点———主要商品就是服务,决定了酒店的服务工作是其生命线,分配的公平性是激发员工在酒店服务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动力。

  1.2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即差异性,就是要求酒店在薪酬设计中,在体现多劳多得分配原则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岗位之间工作要求(服务质量)差异、责任大小、技术高低,以及各岗位在酒店运行中为提高质量、增进效益所发挥的作用,适当拉开薪酬水平的差距,从而实现酒店决策层的薪酬策略,真正体现按照贡献大小分配的原则,引导员工在酒店内部关键岗位竞争上岗的氛围,最大程度上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1.3竞争性原则

  酒店要吸引人才,除了酒店整体实力、硬件环境、区位优势等因素外,薪酬体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酒店在薪酬设计时,应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所需要人才的可获得性等具体条件,将酒店的薪酬水平确定在本地区酒店行业中等偏上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可设定为比本地区酒店行业平均薪酬水平高15%为宜),使酒店的薪酬体系在不导致酒店负担过重的前提下,在同行中保持一定的竞争力,达到吸引人才、激励和留住优秀员工的目的。1.4经济性原则酒店的企业属性决定了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薪酬标准的提高,虽然增强了酒店的竞争性及对员工的激励性,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酒店人工成本的增加。再则,由于酒店属劳动密集型企业,星级越高服务质量要求越高,机构与人员配置也就因分工细化而更加完备,势必推动了人工成本的上升。所以说,酒店薪酬设计必然会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经济性原则的要求,确保酒店的应得利益,并在实施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保持薪酬体系的经济性及其动态的平衡。

  2薪酬管理基本框架的确立

  在明确了酒店薪酬设计的原则后,酒店决策层就应考虑如何将酒店的发展战略融入到酒店的薪酬体系中,体现激励与竞争并存、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人力资源部门就应该着手薪酬市场调查、岗位评价等大量全面细致的工作,确定酒店各岗位的薪酬水平,初步确立酒店薪酬体系的基本框架,为薪酬设计奠定最根本的基础。

  2.1确定薪酬策略

  薪酬策略实际上就是酒店决策层依据酒店中、长期发展战略,选择适合酒店实际发展的薪酬体系及其结构。薪酬体系的组成结构,从其性质上一般分为三类,即高弹性类、高稳定性类,以及二者的结合———折中类。笔者认为,现代酒店业具有管理层次多、岗位性质差异大等特点,所以宜采用折中类的薪酬体系与结构,既有高弹性成份,以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又有高稳定性的成份,以促使员工注重酒店的长远目标。并针对酒店中各部门或岗位不同的经营工作性质,高弹性与高稳定性在薪酬组成中所占的比例拉开差距。如:在经营部门中,高弹性薪酬比例应占多数,可达60%~70%(最高不要超过80%),与经营业绩挂钩;而在后勤职能部门中,其工作量与酒店的经营业绩并非成正比,故薪酬比例中应该是高稳定性成份占主要部分。2.2薪酬市场调查薪酬市场调查是指酒店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本行业与酒店薪酬设计所对应岗位人员的工资福利以及支付状况的信息,并进行必要处理分析的过程。科学的调查分析,能使酒店掌握当前薪酬与管理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有利于控制人工成本,增强酒店竞争力,为酒店调整员工薪酬水平提供依据,最终为薪酬设计奠定基础。对此,在薪酬市场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要求和调查结果的用途,把握调查方向;其次要确定调查范围,应选择与自己酒店在星级、档次、规模等相似的酒店,且相同或相近的岗位,其重点是把握可比性;再则,调查所收集的薪酬数据的启止时间应当一致,便于数据的统计与对比、分析,提高薪酬市场调查的可信度。

  2.3岗位评价与分类分级

  岗位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岗位分析,量度酒店内部各个岗位的价值并建立起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关系,也就是评价各岗位在酒店经营与管理中的价值,以此为基础最大程度上保证薪酬设计时酒店内部的公平性。而岗位分类分级,是在岗位调查分析及评价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岗位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对酒店各岗位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上进行划分。其中,职系和职组是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岗位所进行的横向分类;岗级和岗等,是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等要素指标对岗位所进行的纵向分级。所以,在酒店薪酬设计前,应通过对酒店全部岗位的评价与分类分级,区别出不同岗位的类别和等级,作为酒店薪酬设计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2.4确定薪酬水平

  薪酬水平就是酒店依据薪酬策略、薪酬市场调查获得的信息、岗位评价及分类分级,所确定的酒店各岗位的薪酬水平线。一般来说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薪酬水平完全建立在薪酬市场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即:将酒店的岗位评价数据与薪酬调查数据进行结合,以岗位评价数据为横轴,以市场调查数据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标出各岗位的岗位评价和市场调查数据,用最简洁的直线将这些散点连起来,得到一条薪酬线;另一是完全由薪酬曲线来确定各岗位的薪酬水平线。即:先将市场调查的各岗位薪酬得出薪酬曲线,然后将各岗位的岗位评价得分代入薪酬曲线,最终得出各岗位的薪酬水平,其特点就是将市场调查的外部信息与岗位评价的内部信息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了薪酬体系的内部公平性。

  3薪酬管理的设计

  酒店薪酬体系的设计,应以酒店发展战略为导向,既要考虑到薪酬体系的外部影响,还应考虑到酒店行业特征等内部影响,围绕薪酬设计原则,在市场调查与岗位评价及分类分级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酒店的切实可行的薪酬结构与等级,确保酒店薪酬体系的适用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1确定薪酬结构

  酒店业经常采用的薪酬结构主要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浮动工资、技能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保险、福利等项目组成。酒店薪酬结构的确定,就是确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员工的薪酬构成项目及其所占的比例。首先是薪酬构成项目的确定,需把握的是:不同工作性质及不同薪酬水平的员工薪酬结构,其构成项目可以有所不同。如:经营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销售人员,可设计为绩效工资为主的高弹性的薪酬结构;后勤职能部门员工,应设计岗位工资为主的高稳定性的薪酬结构;客房整房员工可设计为以计件工资为主的薪酬结构;酒店高级管理人员及骨干人员,在薪酬设计时除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或浮动工资、奖金等工资项目外可增加职务津贴、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项目。其次是各薪酬构成项目的比例确定,需把握的是:针对不同工作性质及不同薪酬水平的员工,其薪酬构成项目的比例应有所不同。如;销售人员应侧重激励,则绩效工资或奖金应占较大比重;后勤职能部门员工由于其工作相对来说不直接影响酒店的经济效益,所以应侧重保障,岗位工资或技能工资所占的比重就大一点,而绩效工资或奖金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小;而酒店高级管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成果可以自己控制,且对酒店影响较大,所以其薪酬结构中绩效工资或浮动工资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位于酒店执行层面的一般员工(不包括计件制和销售员工),由于其工作的成果有时并非能由自己掌控的,且对酒店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在其薪酬结构中绩效工资或浮动工资所占的比重不应太大。

  3.2确定薪酬等级和档次

  在当前酒店业中,由于经营模式、酒店规模、市场定位、发展战略等不尽相同,薪酬等级也各不相同,但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分层式薪酬等级类型,其特点是薪酬体系中设置的薪酬等级较多,呈金字塔形排列,员工薪酬水平的提高是随着个人岗位级别向上发展而提高的,目前大部分酒店采用此类型;另一种是宽泛式(也称宽带式)薪酬等级类型,其特点是设置的薪酬等级较少,呈扁平状,员工的薪酬水平的提高既可以是因为个人岗位级别向上发展而提高,也可以是因横向工作调整而提高的,目前少数经营业务灵活性强或内部人员调整相对较多的酒店有采用此类型的。所以,应采用何种类型的薪酬等级,则是各酒店视自己酒店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人从酒店业的发展来看,由于酒店的管理层次、岗位类别较多,且相对稳定,内部人员横向调整也不算频繁,故倾向于在目前酒店中还是采用分层式薪酬等级类型为宜。在确定了酒店薪酬等级的类型后,为弥补各薪酬等级中的人员向上一等级晋升发展的机会(等级越高职位越少),每个薪酬等级中视个人能力水平高低、历次考核结果等情况,还应划分多个薪酬档次,特别是在服务员的岗位更应划分比其他等级更多的档次,以此鼓励每个等级人员注重个人发展,在日常服务工作中争先进创优质,并在考核中获得较好的成绩,从而激发各层次员工的积极性,真正发挥酒店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薪酬档次的调整,应结合每年度绩效考核进行调整,但员工或管理人员的薪酬档次调整范围,一般不超过该薪酬等级的上、下限。

  3.3保险和福利项目设计

  完善的保险和福利系统对吸引和保留员工非常重要,也是酒店完整的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应适当提高保险和福利项目在薪酬结构中的比重,这可以使员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个人的保险和福利项目可以按照政策规定分为两类:一是酒店必须按政府规定的标准强制执行的,比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另一类是企业自行设计的保险与福利项目,常见的有人身意外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旅游、交通和误餐补助、健康检查、提供住房或购房补助、教育培训等。员工常常会将这些保险和福利项目折算成收入,用以比较酒店的薪酬水平是否对其具有吸引力。对于酒店来说,保险和福利是一笔庞大的支出,但对员工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会习以为常,其激励效果也越来越小,有的员工甚至对其中的某些项目还颇有意见。最好的方法是采用菜单式保险和福利项目选择,即根据政府规定及员工的特点和具体要求,推出酒店自行设计的保险与福利项目,并规定一定的项目总额,让员工自由选择,各取所需,以满足各个员工的特殊需要。综上所述,酒店的薪酬体系设计,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是酒店发展战略的体现,其最终立足点就是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增强酒店的竞争力,实现酒店的可持续发展。当然,酒店薪酬体系的设计,应符合酒店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有一套健全科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其有效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定期(至少每年度一次)进行薪酬市场调查,不断完善酒店薪酬体系,始终保持其保障与激励的基本功能,发挥薪酬的杠杆作用,实现员工自我发展与酒店两个效益增长的共赢目标。

酒店管理论文11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里,酒店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企业之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上海、这个正在飞速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就处在竞争最前列。1998年,又一座豪华的大酒店——南新雅大酒店开业,笔者通过酒店筹建、管理并在两年的经营管理中,运用现代营销理念于实际工作中,得益非浅,深深地认识到其在现代酒店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首先,就是市场定位,饭店处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但周围有海仑宾馆、国际饭店、和平饭店等诸多知名酒店,要想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取得市场,市场定位是起着决定性作用。而要定好位,就必须进行市场细分。酒店市场细分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有效地使用酒店各种营销费用及资源。经过我们对市场的细分,使我们对市场有了正确的认识,于是制订了一套灵活多样的适合南新雅大酒店的价格体系。

  其次,是引竞争战略与定点超越营销观念,以往的传统营销理念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但忽视了竞争者的营销略与行为。今天,市场营销内涵实质不仅是满足人类的需要和欲望而是企业的冲突。因此,现代营销应树立一种既考虑顾客需要,又考虑竞争者的营销战略,在其指导下,去观察竞争者分析竞争者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进而制定了并实施一系列制胜的营销措施,最终取得胜利。为了有效地争夺市场,我们采用定点超越的最新理念。所谓定点超越理念,就是当今很多知名企业采用的一种崭新的战略营销方法,以有效地与竞争者争夺市场。我们将自己与竞争者进行分析对比,将其中的领先者作为我们的发展目标,并通过考察将其先进的经验移植到我们日常管理中去。我们先后考察了上海的多家五星级的酒店,通过学习,加强各部门对工作程序、操作流程的细化、奖励销售等,并进行质检监督。同时,我们还考察了周边地区的同级酒店,利用我们自身餐饮的强项,首先隆重推出具有沪上大规模的海鲜城,并举行了整个集团公司联动的“三百万餐饮大派送”活动,通过餐饮促销,让各界人士对大酒店有客观的认识。这样一来,以餐饮带动了客房,形成了客房、餐饮“两翼齐飞”的经营态势。初步实践证明,定点超越的营销观念在现代酒店营销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再次,顾客满意(CS)战略与服务营销:CS(CUSTOMERSATIS?FACTOIN)在营销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由日本企业率先提出的经营战略,意即顾客满意战略,其宗旨在于促使企业努力探索有效的经营途径。改善经营方式,针对需求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经营措施,在顾客满意中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竞争能力,使营销取得成功。就饭店而言,要使服务成为行之有效的营销战略,就要让顾客满意。顾客满意不仅增加营业额,而且因为有良好的口碑,使顾客转化为潜在的业务广告员,节约了大量促销费用。

  CS战略是借助于服务营销来实现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饭店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顾客的需求将日益多样化,从而必然引起产品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复杂化,顾客对产品的“感觉风险”(购买前的疑虑)不断增加,而消除顾客“感觉风险”,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最好办法就是饭店为之提供产品实物形态以外的一系列服务。服务营销既是产品概念的延续,也是CS战略实现的手段。因此,服务营销的内容、形式要与CS战略的要求相适应,这就需要饭店在产品售前、售中和售后以及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各阶段都要采取相应措施,并以服务营销质量为中心,施以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具体讲,全新的服务营销质量观,通常有以下四个方面:

  1。赢得顾客一颗心。这是新服务质量观的基点,它要求顾客消费服务产品时无后顾之忧,主要包括在实施上没有不安全的顾虑,

  财务上没有风险,在服务的过程中及服务过后不让顾客产生困忧,得到享受。

  2。追求无缺陷。所谓无缺陷(ZERODEFECT)未必缺陷绝对是零,而是以零为最终目标,来制定目前的目标,以便努力去实现,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对目标作出进一步的修订,这样看来,无缺陷非指技术而是一种管理哲学。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保证是一个永恒的目标。因而,饭店不应浪费时间去推断能够达到何种水平,质量工作的目标永远是100%完美无缺陷。

  3。三位一体的质量提高。这是新的服务观念的基本内容。这种思想在于确认强化服务质量贯穿于饭店营销全过程。实际上,许多饭店未意识到服务质量的保证是分三种类型的:一是预防性的,如长期需求信息的调查、竞争对手及顾客评估等;二是监测性的,如产品质量的检验、服务的安排等;三是补偿性的,如重新设计产品和饭店形象等。传统的做法强调补偿性服务,而新观念却主张预防性、监测性和补偿性服务齐头并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服务质量保障系统。

  4。服务质量是饭店全员的职责。新的观念认为,服务渗透于饭店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要使饭店上下充满让顾客满意的饭店文化,要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服务质量管理。

  由于我们是一家新的酒店,并且由杏花楼集团自行管理,我们缺少的是经验丰富的酒店专业型的管理人才。因此,我们面向社会招聘了一批具有在四、五星级酒店管理经验的干部充实了我们的中、高级管理层,加强了管理的力度。另外,我们还缺少自己的网络,正因为如此,CS战略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为了树立大酒店在社会上的口碑,我们先后举办“微笑服务月活动;发放“客人意见征询表”;发挥大堂副理记事簿的作用。在实践经营中,我们对现代营销逐步有了新的认识,酒店的经营状态日趋稳步上升,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又提出了创造需求与创新营销。

  饭店企业营销战略的重点不仅在于掌握定价、分销、促销等非产品战术,更在于使其成为巨人,能预测顾客的尚未能看到的需求。通过技术积累和创造来寻求饭店企业的长远发展。当然,创造需求并不是一种主观臆断,而是在顺应把握消费需求变动趋势的基础上,把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统一起来。

  创造需求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创新营销来进行的。现代科学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饭店市场环境的变化及竞争的加剧,推动着以产品为基础的营销诸要素不断衍生组合。创造营销成为饭店适应衍生组合、求生存求发展的内在动力。所谓创新营销就是饭店企业以在质上优于现有状态的新行为作用于经营活动,以期收到预定目标的创造性活动。创新主要是指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五大创新涉及饭店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这五大创新所产生的联动效应,形成一种巨大的整体潜能,这是饭店企业降低和避开风险,谋求顺利发展的强大动力。

酒店管理论文12

  摘要:近年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更多的是研究实践化课程的对接,而弱化了作为职业认知的专业理实课程的投入,本文以《商务礼仪与职业修养》为例,尝试构建理论课程“课岗零对接”教改模式。

  关键词:酒店管理;零对接;商务礼仪与职业素养;教学模式高职教育

  以“应用”为宗旨来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实践课程可以依照岗位分析进行项目化教学,那么理论课程的教学呢?理论课程能否“课岗零对接”?本文以《商务礼仪与职业修养》为例,阐述其教学目标确定、资源开发、内容构建、方法运用、评价体系构建等教学环节的对接模式。

  一、对接“酒店人才测评软件”,测试学生职业性向,做学情分析

  经调研,高职学生的基本学习特征如下:a.积极主动,抗挫能力弱;b.个性突出,集体意识弱;c.好动手,轻积累;d.喜新奇,忧负荷。以上学习特征,给理论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项目在学生入校时使用合作企业人才测评软件对新员工的职业兴趣及性格特征做科学的测试报告,以把握学生学情及发展规划。

  二、对接酒店企业招聘需求,提炼教学目标

  以酒店招聘广告为依据(按照专业合作企业的岗位收集招聘广告),采用“岗位任职资格分析法”分析“工作描述”及“工作规范”,依据6W1H找出关键工作任务与理论知识的相关点,能力要求折射知识与技能要点,也即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提炼教学目标。以《商务礼仪与职业修养》课程目标设计为例,首先收集合作企业中5家酒店的10份不同岗位(礼宾司服务员、前台接待员)的招聘广告,由岗位职责提炼出企业对员工在职业形象及对客服务方面的能力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客户分析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及形象塑造能力;由用人单位对我专业学生的各项素质指标评价提炼出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职业道德素质、社会交往与适应力及审美力。其次,根据6W1H归纳出课程目标:

  三、对接酒店企业员工礼仪素养培训内容,开发课程结构

  采用徐国庆关于“工作知识是附着于工作体系而存在的,以工作知识为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只能来自于工作结构”的描述,本课题结合酒店员工岗前礼仪素养培训内容就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等3个分析环节,每一环节均根据“岗位员工工作要项”与“课程教学任务”的相关性以及课时分配均匀原则来对工作项目与学习任务进行对接合并,以确保学习任务涉及的知识技能根据教学规律的内在联系得以组织实施,由“员工工作结构”顺利转化为“课程知识结构”。以《商务礼仪与职业修养》为例,具体课程内容结构见表2。

  四、借助“酒店企业员工手册”,建立课程资源库

  为了确保课岗零对接教改质量,课程需要开发合适专业特点的资源库。以《商务礼仪与职业修养》为例,收集企业员工手册,从企业对员工的形象妆容要求到对客服务的仪容仪表,从常规事件到危机事件的应对管理,从维护自身的职业形象到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等方面了解企业对“人在岗”的素质要求;根据合作酒店各岗位工作说明书,提炼部门核心业务与商务礼仪课程相连接的业务,按工作业务流程设置学习项目指标,学习项目指标分解为教学促成任务。并在每个任务模块中设置具体的学习事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安排拓展性资源。

  五、对接酒店培训工作,迁移培训方式,确定教学方法过程

  企业的培训需要有科学的需求分析和严谨的培训流程,本项目对接酒店员工培训工作,就方法及过程进行迁移,以期提高学生对企业培训方法的认知与接纳,缩短就职适应期。以《商务礼仪与职业修养》为例,参照酒店新员工培训方法(TCD:做认知、做教练、做发展),员工知识性训练采用专题讲座也即“做认知”———提炼为课程的原理性教学,可以采用讲授练习、头脑风暴、案例分析等方法;员工技能性训练及实际操作采用手把手地教也即“做示范”———提炼为课程的操作性过程教学,可以采用妆容实训、体态检测、形体训练等方法;员工潜力开发采用职业设计也即“做发展”———提炼为课外实践强化活动,承接各类会务礼仪接待等项目。

  六、对接酒店新员工培训评估流程,建立课程评价模型

  本项目采用酒店关于“员工培训评估三个原则:能力目标、任务训练、行为变化”的要求,从“知识的获得(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技能的掌握(笔试/实际操作法)到“态度的转变(测试/关键事件法/观察法/缺勤率/投诉率)”三个评估等级着手,建立“三元化”的评价体系即“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课上与课外”评价相结合。以《商务礼仪与职业修养》为例,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形式分为期末理论考试与期间应变测试及形象测试;态度意识与团队协作考核分别考核出勤率、任务贡献率、投诉率、满意度等指标。综上所述,围绕课程开发六大环节,从不同角度对接酒店工作实际,建立理论教学课岗零对接模型,具体开展流程如下:1)使用“酒店人才测评软件”测试学生职业性向—做学情分析;2)采用“岗位任职资格分析法”解读酒店招聘广告—形成课程教学目标;3)采用“WBS任务分解法”迁移酒店员工培训内容—确定课程教学内容;4)采用“6W1H资料收集法”分析酒店员工手册—形成教学资源;5)迁移“酒店员工培训方法”—确定教学方法及过程;6)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借鉴酒店员工培训评估—建立课程评价模型。在两年多的实践中,严格从课程开发的源头对接学生就业企业,具体操作步骤简单、学生进入岗位角色转变快,形成了较为合适的高职理论课程教改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晓梅,鞠剑峰,张爽,陈广玉,徐亚英.与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xx,(12).

  [2]张丽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岗融合“式实训教学[J].教书育人,20xx,(09).

  [3]王雨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途径[J].职业时空,20xx,(10).

酒店管理论文13

  一、在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社团的必要性

  其一,高星级酒店行业的需要现代酒店业是世界经济中最有活力的旅游产业之一,据统计,20xx年国际旅游业创造的GDP产值大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9.3%,为2亿6千万人创造就业机会。中国酒店业近年来步入高速发展阶段,许多国际著名酒店不断进入中国开设高星级酒店,而国内酒店集团在全国也纷纷开设新的酒店,宁德地级市近几年也开设了高星级酒店十多家。在酒店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酒店产业的竞争焦点已从资源竞争转向人才竞争,这些酒店需要掌握现代酒店管理行业基础知识技能、又具有专项才能(如前厅、餐饮或财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情况决定了以发展专业技能兴趣的大学生社团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性。其二,酒店管理教学和就业竞争的逼迫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我国的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根据相关统计,到20xx年末,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有1097所,加上中等职业旅游院校,其总数2236所,在校学生为107.34万人。酒店管理专业是旅游管理类的分支,且进入普通酒店就业不需要导游资格证书那种硬性条件,未来竞争极为激烈。因此,为了抢占学生就业制高点和提高学校办学的知名度,加强酒店管理专业社团建设,培养现代酒店综合性管理人才势在必行。参加酒店社团的毕业生有着人事、技能专项和丰富的行业参与经验,就业前景广阔,在高星级商务酒店、旅游度假酒店、大型企业行政接待部门、高端社会餐饮企业等服务与管理领域很抢手,也可缓解我国目前高星级酒店的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的局面。学生在社团中多方面了解行业信息,参与酒店活动,参加酒店专业技能比赛,更好地在现代酒店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有利于今后就业和个人发展。

  二、引导社团建立适合个人发展和获得专项技能途径的模式

  其一,社团活动与个人发展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面对更多挑战和更激烈竞争。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高级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因大学生一般是18-22岁的青年人,心理发育处于走向成熟而未达到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而且要面对种种压力,因此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波动。参加灵活多样的各式社团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增进身心素质。这种社团活动对极少数性格孤僻、自卑内向、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成员将起到感化和引导作用,使他们也能主动参加群体活动,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文化素质的提高、业务素质的拓展、身心素质的增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都在酒店行业,尤其是星级酒店工作,既要给各行各业的成功商务人士、政府人员、国外来宾做好服务,也要适应现代酒店的人事、财务管理等特点,挑战多压力大,这需要个人的综合素质强才能胜任,加入社团有利于个人的心理与身体素质走向成熟和今后的工作。

  其二,高校酒店管理社团是因专业技能爱好而组织的专业团体在酒店管理专业社团开展活动主要有两条思路或途径:一是公共活动,如参加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增加社团成员的体育和沟通交流,增进感情;二是专业基础上的活动,主要有各种技能提升的切磋,如茶艺、调酒、客房和营销等技能,是一种专业爱好。在这种社团中,为了提高社团成员的爱好水平,也经常邀请一些相关专家和酒店管理者前来讲座指导技能,增强学生对于专业或行业的认识,及时向学生传达酒店行业新出现的国际前沿理念,更新酒店行业新出现的专业词汇和表达等,克服通常教学与行业发展相互脱节的弊端。

  三、宁德师范学院酒店管理社团的建设与创新探索

  其一,酒店社团的建设宁德师范学院创办旅游管理专业已近20多年的历史,培养了众多的旅游管理人才,为宁德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酒店管理是旅游管理类下设的一个分支专业,在20xx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生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并在当年招生了第一届本科生130多人。从学院近几年的酒店管理专科毕业生和实习生的教学实践分析,现在高星级酒店行业的技能业务也在与时俱进,使得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酒店行业,也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需要技能需要在实践操作下才能娴熟和上岗。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重视酒店专项技能的练习,如茶艺表演、调酒手法、前厅接待外宾、餐饮服务等,如在学校能够熟练掌握,毕业后则进入高星级酒店,很快就可提升为中层管理者,有着不菲的收入和发展空间。在这种意识下学生向系部提交成立酒店社团的申请,教研室为此开展了一些相关调研和师生座谈,认为酒店管理社团的建立确实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因而同意成立该社团。

  其二,为强化社团成员的专业技能或兴趣爱好,展现酒店专业社团宗旨,社团进行了社团的创新探索,以下为社团的一些创新途径:

  (1)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与竞赛为使社团成员能较好的达到学习目的,须由办公室向系办申请课后开放实验室,开放时间内的实验室委托于社团管理,社团将对实验室物品负责并在特定时段对社员开放。为了提升社团成员的技能,邀请专业老师、酒店管理者前来指导。为了检验社团学生的技能水平,促进提升水准和学习氛围,社团首先组织社团内部的技能竞赛,由办公室出具策划书,由对外交流部向本系老师及酒店咨询专业意见并邀请老师作为比赛评分员,技能获奖者将推荐参加地区和省级的酒店技能比赛。

  (2)出版专业期刊引导学习酒店专业社团是由对酒店知识学习和技能爱好者成立的,它有利于社团成员的进步和技能的提升,社团还出版专业期刊,将给全体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创造一种学习氛围或引导学习方向。社团计划的期刊内容主要包括“酒店介绍:经营理念、酒店那些事儿(名人轶事)”、“学习:采访、征集问题、酒店兵法(学习经验)、生活随笔”、“看天下:酒店最新资讯、旅游”。这样的期刊内容将会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星级酒店或地区餐饮行业期刊由期刊部成员进行征稿或材料收集,进行稿件审核和版面设计,由指导老师进行最终审核后再进行印刷分发。

  (3)开展参与酒店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现代星级酒店也在适应社会变化,酒店行业不断需求各种服务如接待外宾、茶艺和调酒业务、宴会设计等,不少酒店缺乏高水准的工作人员,他们会临时去社会招聘或到学院招聘专业学生兼职。对于酒店社团看来,这是一种技能爱好的实践平台,既可通过劳动得到一定的物质收益,也让他们的才能得到认可,提升个人的自信。这是个双赢的活动,学生通过这种活动也是认识和进入行业的一种途径,酒店也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院和社团。

  四、存在问题分析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其一,酒店社团技能培训与实验室开放管理学院的实验室花费数百万资金建设如餐饮餐具、套房、酒店财务机房等,主要用来教学使用的,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确实有利于学生的技能提高。这里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做好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主要设定在晚上,实验室管理的老师不一定很方便管理,学生管理又存在一定的不足,加上如何在实验室指导等,这需要系部和教研室认真分析,要求社团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责任到人。同时建立实验室专任教师相应的监督机制。其二,社团期刊的质量把关和学习引导功能社团出版物是介绍酒店行业发展、地方特色菜肴和技能分析的期刊,也是带有引导学生学习的专业期刊,对酒店管理专业整体学生的学习有利,也是技能提升和了解行业的很好平台。因这种期刊是学生自己征稿、收集和出版的,期刊内容和稿件质量不一定具有很高的价值,有些内容不是具有代表性,有些观点需要认真审稿修改,不然,没有很强的生命力,很容易遭到淘汰或不被学生认可。对于这种情况,系部和教研室必须制定相应制度,保证期刊的引导性,高瞻性,主要措施是安排教师担任期刊的主编,从整体上把控期刊的方向,也要增强出版物的学习趣味性和知识性。其三,社会实践平台和学生的组织管理高校学生社团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对于有报酬的实践如酒店方的外宾接待、宴会设计等,参与实践的学生可得到名利双收的回报,对于社团平台,因社团的活动经费很少,辛苦的社团成员常常去酒店考察,对学生参与的酒店实践进行沟通和管理,但感觉没有相应报酬,社团内部也没一定科学的评价和鼓励,常存有委屈。长期这样,将会导致服务平台的难以持久。这时,教研室和社团要认真考虑参与社会实践的工作平台开展,对于管理责任的学生成员给予适度的工作补助如公交费用等,还要进行一定形式的工作评价。

  五、结论

  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从事高校教育的工作者应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社团发展,让它在高校专业教育、学生素质提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进行深入思考,让高校学生社团走上健康规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加蓬勃发展。本文以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社团进行了探索,开展了如专业技能培训与竞赛、开展社会实践服务平台,出版专业期刊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技能爱好的提升。社团学生的积极互动表明了这种探索的有效性。考虑到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中会遇到很多实际性的问题需要分析解决,有些难题有待高校教育者同行共同研究与探索,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社团的良好运行。

酒店管理论文14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1.课堂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严重脱节。

  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习中,由于学校对学生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在学生的在校学习阶段,过多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操作的锻炼,比如,忽视了对酒店服务实践中的言行举止和素质培养等方面能力的锻炼,忽视了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指导理念的重要性,没有做好学生在实习前的实践基础锻炼工作,从而导致学生在真正投入到实习时的盲目,不会灵活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而实习工作还是要从头学起。由于在学校的课堂学习中,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课堂上学到的酒店管理知识,实际上并没有对实习工作起到理论指导作用,导致高职院校的实习生虽然在学校学到了很多酒店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但在实习工作中并没有什么实际优势可言。

  2.学校对于酒店实习单位的选择过于随意。

  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实习单位的选择时,仅仅是派几名学校领导或教师去实习单位进行简单考察和洽谈,并没有深入了解实习单位是不是真正具有可以作为学校学生实习单位的资质,就选定了学校的实习合作单位。再加上学校对学生实习内容没有进行细致划分,实习岗位安排太过随意,没有过多考虑对学生实习岗位安排的合理性,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锻炼,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的实践知识也几乎都只是无关紧要的“皮毛知识”,对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太大提升。

  二、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展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在社会人才的提供方面占相当大的比重,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输出是社会酒店管理行业的重要储备力量。高职院校只有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多注重课堂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对酒店管理行业有较为客观实际的了解,在日后的实习和实践操作中才能更有质量、有效率地胜任工作。在对学生的实习安排中,学校只有切实负责,本着客观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理念,为学生尽可能安排合适的岗位,在实习安排中针对学生的个人特长“对症下药”,让学生真正在实习中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才能真正成长为合格的酒店管理人才。总之,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学习和实习实践中,只有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改革,才能提高学校输出人才的质量,提高整个酒店管理行业的人才储备质量,进而促进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式探究

  1.重视课程建设的改革,合理协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要注重课程体系的合理安排,协调好重点教学内容和非重点教学内容之间的课程安排比例,突出对专业必学课程的重视和投入,同时还要重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改革中,要注重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对专业课程进行机构调整和合理安排,还要注重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去,将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结合在一起,注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每个高职院校都应该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重视课程建设改革,合理协调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完成高职院校教学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

  2.在学习中重视学生的实习前培训,为学生正式投入实习工作打好基础。

  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相对成熟,对在实习过程中,对真正得到实习收获的多少是十分在意的,也影响了他们对实习工作的投入和热情。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实习培训,对学生的实习内容进行细化分析,对实习岗位进行合理分配,确保使学生在正式投入实习之前就可以了解到未来工作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等,为即将到来的正式实习做好知识和心理双向准备,促进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认真制定实习制度,促进实习效果提高稳定。

  在奖惩严明的实习制度下,可以让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更加认真对待实习工作。高职院校应该认真制定实习制度,做好对学生实习效果的统计,并给予相对应的奖励或惩罚。例如,对在实习中表现差的学生,学校可以在和酒店核实确认后,计入学生的个人学分累计中,直接影响学生的毕业成绩和结业评价;对于在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学校可考虑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的优先资格,还可向有关单位推荐其毕业后的优先就业等。在奖惩严明的实习制度下,帮助学生端正实习态度,认真做好实习工作,在实习过程中收获更多实践经验,锻炼个人能力和提升专业素质。

  4.学校在选择实习单位时要加强把关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实习环境。

  选择一个合适的实习单位,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提升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的。学校应该本着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在选择实习酒店时,加强把关工作,对于有实习合作意向的酒店,进行多方面深入考察,尽量选择服务环境比较好、管理比较规范的酒店,为学生提供一个各方面均有保障的实习单位,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得到更好的能力锻炼,学到更多地酒店管理知识,也为未来的就业提供一个更高的实习平台,尽力让学生赢在实习的起跑线上。

  四、结语

  对于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只有从教学质量提高和重视实习效果提升两方面切实做好教学改革工作,才能对社会输出更多高质量、全能型的酒店管理人才,最大程度确保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进而推动社会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进步。

酒店管理论文1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并在我国酒店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改变了酒店行业以往的管理模式。在酒店的管理过程中应用电子商务有其发展的必然性,对于其经营内容、销售市场、酒店宣传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结合我国酒店管理的情况,了解应用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加强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酒店服务,推动我国酒店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培养更加专业的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应用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使得电子商务也成为了我国酒店管理中的一种重要营销手段,客户只需要在网络上就可以直观的了解酒店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并进行客房预订。因此,在酒店管理中应用电子商务非常有必要,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而且也方便酒店进行管理和销售,是酒店管理发展中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一、我国酒店管理中应用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将电子商务应用在酒店管理中,必须要结合其市场空间大小来具体确定其可行性。随着我国近几年酒店业的迅速发展,酒店的网上销售额占据旅游行业在线服务的三分之一,为酒店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推动力。

  (一)丰富经营管理内容

  在酒店管理中应用电子商务,不仅为的开展酒店经营增加了新的服务产品,也满足了市场的变化需求。很多游客通过电子商务可以直接了解到酒店的服务内容,并可以在网上进行预定,只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客户就可以快速的进行酒店预定,这样不仅可以为酒店增加营业额,而且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完善酒店管理

  在酒店管理中应用电子商务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设备采购,不仅可以根据性价比进行采购,还可以进行规模采购,享受。而且在酒店需求的配置中,客房计划制订、价格查询、预定、支付等所有环节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实现了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过程服务,方便了比价选购,并大量的节约了人力、财力和物力。在目前酒店管理中,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采购管理经验,并充分利用市场竞争规律,发挥比价原则的作用,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如果有些采购项目数额较大,并可以保持3个以上的产品信息,就可以多中选优,实现酒店的管理控制。电子商务可以为酒店管理提供快捷可靠的信息源,这是酒店发展的基础,还可以控制其采购成本,提高酒店经济效益。

  (三)拓宽销售市场

  通过应用电子商务,可以推动酒店业务的新发展,为其拓宽延伸销售市场,并向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传递酒店的产品信息,只要对酒店产品有需求,客人就可以快速与酒店联系,这就使得酒店服务实现了空间上的迅速拓展,拓宽了酒店经营管理的销售渠道,扩大了其消费群体。而且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了酒店产品的有形化,加强了客户群体对酒店服务的信任度。通常酒店产品都是无形性的,如果不亲自去查看,客户难以在预定购买前了解产品的实际信息,但是电子商务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提供了虚拟酒店和酒店产品的真实信息。只要通过互联网,客户就可以直观的了解酒店的产品和信息,并根据他人的体验和评价进行判断。这样就大大拓宽了酒店的消费群体,使得酒店产品“有形化”,并加强了客户对酒店产品的信赖。

  二、电子商务在我国酒店管理中的应用

  (一)完善酒店产品和服务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酒店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要顺应时代进行变革,而作为新型的交易手段和商务模式,电子商务就开始应用在酒店管理中。目前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来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运用网络进行购物、吃饭、旅行等,将电子商务应用到酒店管理中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便利,而且推动了酒店业的新发展,为其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直接在互联网上查看酒店的具体信息,而且酒店也可以推出更多的优惠服务,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直接了解酒店的服务和产品信息,有利于更好的打造酒店形象。

  (二)提供一体化服务

  目前我国酒店管理中电子商务应用广泛,不仅可以实现酒店和旅行社、旅行代理商、航空公司、银行系统、交通运输等各个部门的互联网联系,还可以网络在线为客人提供酒店产品的预订和宣传,让客户更好的了解酒店的信息。目前很多旅游网站都成为了酒店业务增长的新渠道,在旅游网站上进行酒店的推广,其网站会员就会为酒店提供宣传,扩大酒店的影响力。而且基于旅游业和酒店业的紧密联系,运用电子商务可以实现旅游业和酒店管理的更密切合作,并与航空公司和其他团购网站合作,为酒店电子商务带来更多的可选择性,提供一体化的服务,不断完善其服务形式,为酒店业务发展提供更多新的增长点。

  (三)完善采购管理

  将电子商务应用到酒店管理中,就可以通过网络对比查询性价比更高更适合的货源,并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发展及时做出准确的预判,在合适的时机进行产品交易,完善酒店的采购管理。同时在酒店账务管理上应用电子商务还可以起到完善的作用,通过系统进行自动统计和分析,更好的把握酒店的库存管理和资金流,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采购过程的清晰透明度。而且电子商务的应用有利于完善酒店的内部管理,对于规模越大、员工数量越多、内部管理越复杂的酒店更有运用的必要,这样可以通过内部局域网进行信息共享,完成员工的工资结算和财务累计,并进行核心数据存储、客户信息保存、员工评奖评优、打卡监督等等作用,推动酒店内部管理的高效便捷。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酒店行业发展中也开始运用了电子商务,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酒店管理的必然趋势。通过应用电子商务,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也有利于拓宽酒店的销售市场,扩大其影响力,为酒店提供更好的宣传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酒店管理中的作用,实现酒店的内部管理和采购管理,打造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并为客户提供更优惠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推动酒店的现代化管理,实现酒店行业的快速。

【酒店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提纲12-25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06-21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文06-21

酒店管理专业论文参考文献05-31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提纲范文06-17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01-16

酒店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01-05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1-02

2016酒店管理论文提纲范文01-19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