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匠精神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匠精神论文 篇1
摘要: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对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职校德育教育的职责所在,本文阐述了工匠精神内涵,结合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通过课堂理论引导、校企合作引导、校园文化引导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园林技术专业
xxxx~xxxx年,工匠精神先后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xxxx年,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工作报告中指出:“工匠精神”代表着耐心、专注、坚持、敬业、严禁、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极致等。中职校“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生产一线为宗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以中职毕业生的良好社会声誉促进中职校的可持续发展[1]。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识到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大部分从宏观方面进行论述,而在微观方面[2],特别是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却很少涉及。笔者认为培养工匠精神应贯穿园林技术专业教学的始终,由于专业教学的需求,园林技术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敬业、精益求精的品质的工匠精神,学生才会自发地学习专业知识并提高专业技能。笔者分别从课堂理论引导、校企合作引导、校园文化引导等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在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操作人员或服务人员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或从事的服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和工作境界,尽一切可能做出最好的东西或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且在工作过程中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3]。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4]。“工匠精神”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精益求精。对品质的执着追求,把握细节,花费时间与精力,不断改进创新,极力使产品完善和极致,将品质从99提高到99.99。②严谨,一丝不苟。态度严谨、谨慎、细致[5],不投机取巧,不敷衍了事,在细微处下功夫,严格把关产品质量。③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与服务质量,挑战自我,超越标准,追求更高品质。④专业、敬业。从业人员经过不懈努力,打造最优质的产品,并赋予产品生命,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
二、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我国经济转型的需要纵观世界上的百年企业,其之所以屹立不倒的原因就是具有一种精神——工匠精神。《中国制造xxxx》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6]。要缩短与制造强国之间的差距,需要我们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不断创新,融会贯通,进而形成自己的东西。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不断创新的精神,还需要践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xxxx”实现的关键所在[7]。在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也是中职校教育的职责所在,
(二)中职校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需要中职校园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质量意识薄弱、消极思想明显、职业陋习显著、不愿从基层做起、频繁跳槽等。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抓手。如在“园林树木”“园林花卉”等课程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植物的科、属、种、植物形态特点、植物园林应用等知识,但大部分学生总是流于形式,仅仅掌握植物的种名,没有对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进行总结思考,缺乏应有的职业能力,最终导致学习质量不理想。如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实践教学中,需要触及器具铁锈、泥土、枝丫和其他脏污,学生往往表现出怕脏、怕累、怕苦等现象,缺乏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无法适应园林生产要求。如在“艺术插花”课程实践教学中,部分学生思想浮躁,在制作作品之前没有认真思考和精心准备,导致整个插花作品与主题不符,照抄照搬现象严重,插花作品制作时间过长,色彩搭配不协调等诸多问题。经教师点评后,学生却不愿对作品进行二次打磨,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已经进入企业实习的中职生,不愿意接受公司安排的任务,不愿意重复做一件事,认为没有挑战性,心中的标准是“凑合”“还行”,缺乏钻研业务的动力,没有提高产品质量的欲望,认为自己是农民工,企业给的待遇与自己付出极不对等,从而频繁跳槽。
(三)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三年的校园生活是中职生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时刻,是进入社会的缓冲站,是形成良好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校期间,学生不仅要掌握园林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学会做人做事,使自身素养达到新高度,从而适应社会对园林技术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许多中职生心态浮躁,加之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急功近利、金钱至上等,价值观极易发生偏差,工匠精神中的“严谨”“精益求精”“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等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此外,许多园林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重点考察毕业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职业精神,这与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而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严谨”“敬业”更是企业所看中的,因此中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践行工匠精神,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同时,也为学生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己,踏实工作,实现自身成长与企业发展相融合[8]。
三、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
(一)课堂理论引导“师有百行,以德为首;育人之道,德之为先”[2],新形势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提高自身修养,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身正为范、言传身教,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艺术插花》《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植物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植物组织培养》《种苗生产》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大量的实践过程,需要学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有钻研的精神,教师不仅仅教授专业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不仅是专业技能的传授,更是职业素养耐心、专注、坚持的传承,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一言一行中,感染学生,使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价值观,使其具有匠心与匠魂。
(二)校企合作引导中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标。与园林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学徒的身份转变,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手段之一。一是配备两名指导教师。一位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人文素养、专业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引导,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引导,督促学生努力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位企业指导教师(师傅),主要负责学生现场实操指导,如在园林绿化当中,园林植物的配置、色彩的搭配、园林植物养护等实操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园林企业师傅长期处于园林生产一线,专业技能不断打磨,在指导学生实操过程中,他们身上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二是及时掌握实习学生的动态。园林企业师傅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指导教师,两位教师共同制订教育方案,注重引导工匠精神的培育。同时要求学生填写实习周记,据实记录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并将电子版发给校内指导教师,两位指导教师及时查阅学生实习周记,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学生沟通,注重引导学生发扬工匠精神。三是撰写实习报告,企业出具实习鉴定表。实习结束时,实习学生完成20xx字的实习报告,其中包括实习过程中如何践行吃苦耐劳、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企业根据学生实习期的表现、践行工匠精神情况,考核评定,出具实习鉴定表,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两位实习指导教师在鉴定表上签署意见。五是学生返校毕业时,重点考察学生实习期间践行工匠精神的情况。
(三)校园文化引导一是在校园新媒体呈现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校园新媒体平台呈现出来,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弘扬工匠精神,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调动学生发扬工匠精神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爱鸟周、社区植物挂牌活动、林业知识科普),通过社会实践,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四是组织技能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校、市、省组织的各项园林类竞赛,使技能训练与工匠精神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吃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职业认可。
四、结束语
中职园林技术专业要结合本身专业特点与特色,在实践过程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贯穿整个中职教育的始终,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尊崇工匠地位,让工匠精神成为师生的共识,使中职教育工作者成为工匠精神的实践者、传承者和有力推动者[4]
参考文献:
[1]潘俐玲.中职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渗透的路径初探[J].新课程研究:中旬,20xx(5):3.
[2]王丹,赵俊松.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探析——以专业基础课教学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20xx(2).
[3]赵夫超,江建刚.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xxx(2).
[4]王丽媛.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告知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语,20xx(22).
[5]赵艳,郝连科.工匠精神视阈下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J].现代交际,20xx(17):2.
[6]付卫东.制造业强国崛起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日本的经验及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4):167-173.
[7]柏嫱.“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5).
[8]李.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途径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S2):3.
工匠精神论文 篇2
在如今这个科技发展,向高层迈步的社会,我们齐奔富裕的“小康”目标。可是城市的繁杂,让许多人抛弃或遗忘了“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大众面前,体现出敬业、刻苦、以逸待劳。不光这些,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自然态度是放第一位;再其次为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乱干不如不干,乱干毁坏形象与道德,不干反倒是沉稳。
我的记忆中,工匠是一种低调艺术,它们隐藏自己的光彩,置身于幕后,显得默默无闻而不染风尘。
美术是人内在的体现,画出的不止是华丽景象,更将心灵的细节展现清楚。画家在作画时会有情绪波动:他兴奋,狂躁,平静或悲伤中带着无奈·····都能隐约表达在纸上。美术为视觉的满足提供一系列条件,高档次的美术更可以引发视觉冲击。美术是立体艺术与平面艺术,还能在平面内表现立体。它可以夸张放肆,豪迈且富有想象力。
比如《蒙娜丽莎》的画像,梵高的《向日葵》等全是工匠的“结晶”,后无来者的骄傲。为什么著名画家一直流传于世?因为他们有种对人生,对自己,对艺术的执著;他们满怀希望与热情,哪怕失望亦不会绝望。画家们不光坚持,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开放自由的心。心自由了,看他们作品的人才不会感觉一潭死水,而是感到胸襟开阔,走入这个世界之外的.境地享受。
我所说“工匠”精神包括:文学家赠予读者的修养品质,心理的改变和抚慰。作家是文学的“工匠”,他们把每种感情、思想筑成文坛的殿堂,其中饱含丰富的知识内涵,有这些东西陪伴,灵魂不再寂寞空虚。所以说作家和文学家是人心的“工匠”,他们给世人陈述爱和底线。
在这世俗纷扰的年代,许多人一味追求物质与外在,却忽略追求精神的高贵。无论是文学家还是美术家,灵魂共同存在着执著和专注。
我心中的工匠精神议论文
工匠,一种信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什么是工匠精神?核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或者说一种情怀,是把一件工作、一项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一种信仰,一丝不苟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无可替代。30年间,何世良从一位初中毕业生成长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岭南民间雕刻工艺大师,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奉献了不少大型作品,体现的不正是我们当下念兹在兹的工匠精神么?
走进沙湾何世良工作室,记者目光立马被一幅砖雕作品所吸引。作品呈现了香蕉、荔枝、龙眼、洋桃等岭南佳果,构图疏密有致,密处叶果层叠,疏处大量留白,颇富中国画意蕴。最诱人处当属细节,香蕉的饱满、荔枝的粗糙、小鸟的顾盼,甚至蕉叶上的虫眼都栩栩如生,在青砖上表现如此精妙细节需要何等功力。感叹之余,不禁好奇,是什么让他对砖雕艺术如此痴迷。
何世良说,生于斯长于斯,自己从小就“流窜”在村中大大小小的祠堂中,放眼所见皆是在少年眼中充满神秘感的砖雕、木雕、灰雕,长期浸淫在岭南建筑艺术中,让他从小涵养了一种古典情怀、雕刻情结。从16岁初中毕业到今天,从木雕到砖雕,从家具到大型砖雕作品,从个人到团队协作,从默默无闻到行业翘楚,他一直在坚持,未离开过半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乐之”,方能不改初衷,一以贯之。那些杰出工匠一辈子,甚至一个家族几代人都做一件事——如清代负责宫殿、皇陵修缮的“样式雷”家族,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传承8代,为大清帝国营造了数不清的经典建筑——正是有这着这样一种信仰,一种耕耘不辍的愚公精神。
创新,一种品格“不敢越雷池一步并不是工匠精神”,何世良说,“如果师傅教会我雕荷花,我一辈子只会雕荷花,雕一朵牡丹都不行,那有什么用呢?一辈子都不能超越师傅,机械式传承意义不大。师傅教你的是技法,你用技法去创新,这才是徒弟的使命。”
何世良这种观念深深融进他的砖雕创新实践中,譬如砖雕工具改良创新,采用电动工具雕刻,速度提高一倍,提升了效率;譬如技法创新,在长50米、高9米的大型砖雕作品《百福晖春壁》中,因此壁雕幅面积甚大,为增强立体感和克服平板之弊,他把雕刻深度大大增加,千方百计让雕刻物“凸”出来,成为砖雕技术上的一大突破。由于青砖质地松脆,容易崩折,故一般砖雕镂空较浅,此壁镂空度极大,深厚而面广,景物内部结构通空如蚁穴,把镂空技术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因陋就简,不是不能超越前辈,否则技艺就不会进步。当传统工艺遇上新工艺、新技术,传承与创新有机融合便成为一种必然,这或许可以称为新工匠精神吧?在“中国制造20xx”中,创新是勾勒蓝图的一条主线。其战略任务和重点,第一项就要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这表明,创新是提升中国制造的基础,没有创新带来的活力和动力,中国制造只能原地踏步。
传承,一份责任
传统工匠讲究师徒之间口授心传,随着老一辈工匠离去,后辈一旦跟不上,这门手艺就有失传的危险。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岭南砖雕作为岭南建筑文化的一朵奇葩,不仅面临着制作材料的枯竭,还有人才断层之虞,能够掌握在砖上进行雕刻技艺的人已经很少了。如再不重视,和许多老手艺一样,砖雕这种岭南所独有的民间艺术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为了让传统工艺薪火相传,不让砖雕后继无人,何世良成立砖雕工作组。由于砖雕市场日益萎缩,愿意学艺传承者并不多,很少人能坚持下去。
不但砖雕,包括岭南风格特色建筑,也因受到现代建筑冲击,人才不足而日渐式微。何世良举了一个例子,某单位需要设计一个传统岭南戏台,但许多设计院都无法胜任此项任务,这个侧面足以窥见岭南风格特色建筑的尴尬现状。
让“工匠精神”渗透进各个行业中,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观念的更新,更需要国家战略、国家意志,如提升职业教育地位、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工匠福利待遇、重点扶持某些行业,使工匠安心在自己的领域里追求极致、精益求精,并将技术与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工匠精神有多重要?举个例子说明。坐过广州地铁的人都听过“车门即将关闭,谨防夹伤”这句提醒,可谁又知道,广州地铁二号线首次引进国外屏蔽门时,单维修一扇屏蔽门就得花8万元。9年后,经过广州工匠努力,维修价格已降至不足1万元。20xx年起,广州地铁工程师成功促使屏蔽门国产化。
一个优秀工匠可以带动一群人,一群工匠可以带动一个明星企业,一群明星企业可以提升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工匠精神重要性可见一斑。“十三五”期间,广州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将由的54。2%提升到20xx年的70%。从这个战略高度,广州不仅需要讨论工匠精神,对工匠精神的再度诠释,还要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全新实践,为广州打造先进制造业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不久前,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计划5年投入约35亿元,在重点产业领域内支持5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含团队成员),每年支持1000名产业高端人才、20xx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政策先行、资金到位,广州将成为人才洼地。大量工匠注入,亦将为广州经济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工匠精神论文 篇3
今年初春,上海痛失两位文化老人。一位是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周小燕,一位是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两位老人先后离世,其间仅相距12天。他们深耕于自己的领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这当中,有一种叫做工匠精神的文化遗产,更是两位老人共同留给我们的珍宝。
周小燕在60多年的声乐教育生涯里培养了一批艺术名家。她对学生一贯标准高、要求严,把认真和敬业看得尤其重要。她上课从来不受时间限制,即使是在耄耋之年,学校和家人严格控制课时,她仍偷偷约学生加课,把自己的时间排满。
在贺友直60多年的绘画生涯中,身体力行的也是专注二字。即使连环画市场衰微,一幅画挣不了多少稿费,他仍踏踏实实地画,极其认真地对待每一根线描。他自称“画匠”,这么说并不是贬低自己,而是要求自己像工匠那样,专注、专业、执着。
有人以为艺术靠的.是天赋,有才情便可自由肆意,不需反复磨砺。论才气,周小燕和贺友直在各自领域中都算得上是天分极高的人,但他们却如此执着于对技艺的反复雕琢,日日勤恳埋首于技艺的磨砺完善,为什么?因为,单凭灵感、才气,可以一时绚烂,却难以成就真正可以传承的艺术。
工匠精神论文 篇4
日本以精细化工业闻名于世,追踪溯源,正是他们匠人文化的底子,正如日本大企业家稻盛和夫所言:“企业家要像匠人那样,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互联网时代,注重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合度仍是企业的核心工作,要让用户以拥有自己的产品为傲,靠的正是与众不同的那点沉潜功夫,或者说,“工匠精神”。
以“工匠精神”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道理也便明了了。比如,同样从事一份工作,为什么有的人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得心应手,风生水起?所不同的,也许就是对工作的认知和对待工作的态度。显然,对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来说,工作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自有诗和远方。古人有句话叫“技近乎道”:技艺层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乃是为了寻求与最高的“道”相亲,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古代名匠。同样,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乃至敬畏,就会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种修行,不经意间便可能累计出极致的作品乃至非凡的成就。
如果说“互联网+”提醒我们“梦想还是要有的”,那么“工匠精神”就算是一种温和的劝勉,让我们在高喊“躁起来”的时代“想静静”,“静静”是谁?“静静”就是那个敢于为了梦想而努力沉潜的你自己。
工匠精神论文 篇5
摘要:“用心做好民俗文化传承,发自内心的热爱,源于灵魂的本真,不图名不为利,专注于将民俗文化传承做到极致”。这是张家口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人对工匠精神的诠释。这些匠人的精神具有脱俗、正面、积极、永不过时的特点。
关键词:工匠精神;民俗文化;张家口;传承
民俗文化是文脉继承的途径,是民族凝聚的纽带,是迈向世界的重要一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民俗文化传承受也到了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冲击。此次调研意在探寻工匠精神对张家口地区民俗文化的影响,并为民俗文化传承建言献策。本次调研选择张家口市蔚县及周边地区,这里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中国传统村落7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处。蔚县作为中国文化先进县、民间艺术之乡、剪纸艺术之乡、剪纸艺术研究中心、最佳民俗文化旅游城市、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张家口地区民俗文化
1.工匠精神内涵及张家口地区的民俗文化
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是中国民俗文化传承的基石,更是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最具民族意义的特征与代表。工匠精神不仅仅是精湛技艺支撑的精神品格,亦包含了技术之外的精神外延。张家口地区的民俗文化中当属蔚县剪纸和打树花最为知名。剪纸也叫“剪窗花”,是一种民间手工艺,其发祥地在蔚州镇南张庄村,蔚县剪纸深深扎根于民间,取材于人民生活,把广大农民的朴实感情、美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倾注于剪纸艺术作品之中。周淑英是蔚县剪纸第三代剪纸正宗谱系传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周淑英从小喜欢剪纸,在父亲的指导下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很快成为了优秀的周派剪纸艺人。她学习各种剪纸流派的艺术风格,研究出六种技法,为周派剪纸增添了新品种及新技法,使剪纸更富神韵,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新的活力。她的代表作《生命之树》获得中国首届剪纸艺术节银奖;《葡萄熟了》荣获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华夏风韵展”金奖。20xx年周淑英被文化部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的称号,其的作品被许多国家政要收藏。打树花堪称京西民间社火第一绝,其发祥地在暖泉镇北官堡村。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四至十六是暖泉人“打树花”的传统日子,如今“打树花”这独一无二的民俗艺术已享誉国内外。蔚县还有着800古堡之称,在这里随处可见承载着历史气息的古朴戏楼、古堡、民居,无一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暖泉古镇的古堡最早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更是这些建筑中的瑰宝,是保存最为完整,最为独特的一处,彰显着古代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蕴含着值得现代人们学习的工匠精神。
2.张家口地区民俗文化的现状
民俗文化中蕴含着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精神,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逐渐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迷失,部分人急功近利,使得社会风气变得浮躁。但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用双手创造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奇迹;他们耐心专注,咫尺匠心,诠释极致追求;他们锲而不舍,身体力行,传承匠人精神;他们精益求精,打磨“中国制造”。高超技艺的背后是其坚忍不拔的品质、追求卓越的恒心、钻研创新的执着,匠人所散发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
工匠精神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1.工匠精神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工匠精神给予了民俗文化传承坚实的力量,它所代表的精雕细琢永不过时。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工匠们用自己精湛的技艺,用付出的点点滴滴让国家民俗文化代代传承,匠人精神不仅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还让我们看到了祖国日渐繁荣,全面发展的未来。
2.张家口地区独具匠心的民俗文化
时代的叠加为民俗文化增添了历史厚重感,张家口地区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项工艺的传承人都秉承着工匠精神,在继承原工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弘扬。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凝聚,是中华民族深厚历史底蕴和优良民风社风的体现。这些具有鲜明地域、民族和时代特征的传统习俗和精湛技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提升张家口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
3.保护民俗文化的措施
第一,政府加强统筹协调。当地政府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让当地村民的利益与民俗文化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样既为本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又可以调动民俗文化保护的积极性,实现双赢。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行政调节促进民俗文化产业化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生共荣。第二,社会加强宣传、鼓励参与。首先,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新媒体平台相结合,通过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文字,短视频在新媒体上进行植入;充分利用媒体、公共空间等传播平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当代价值。其次,通过举办宣讲会、组织观摩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民俗技艺旧址等形式,让传统民俗文化扎根村民心中,传承文化根脉,增强当地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最后,加强民俗文化宣传进校园活动。解决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校园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民俗文化引入校园,融入教材体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理念系统性地、有针对性地融入到教育工作中去,让更多中华儿女了解民俗文化,并为民俗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工匠精神在中国历经超越五千年的发展,累积了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新时代的人们应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民俗文化在国际上发出中国最强音,留住手艺,传承匠心。
参考文献:
[1]王力尉.浅析民俗文化的特性、现状及传承策略[J].改革与开放,20xx(16):196.
[2]陈履生.工匠精神是民族文化传统和国家精神的重要组成[N].文艺报,20xx-03-18(5).
[3]刁统菊,曲洪祎,刘爱昕.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5):131-139.
[4]刘焕成,吴婷婷.从中华优秀文化基因角度探析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37(2):118-124.
工匠精神论文 篇6
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科洛迪所撰写的《木偶奇遇记》,叙述老人泽皮德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该童话故事,借一个木偶的形象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人由不完美走向完美、由不幸福走向幸福的曲折历程。
工匠老人泽皮德的劳动付出,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工匠精神就是MBA历程,具体来说,就是发现美、创造美、应用美的过程,是人发挥智慧灵动创造和促进发展的过程,M:MATERIAL(材质);B:BUILDING AND BUSINESS(构建与职业); A:ADMINISTRATORS(管理)。材质是基础,是创造的对象;构建是把创造和市场需求相融合的过程,完整的过程是生产与管理的结合体。
一、材质
品质源自于材质+造工。若缺乏对材质的挖掘、分析和理解的爱材之度,就没有进一步的塑造和雕琢的创造能力。因材施工、因材施教,正是工匠能否以专业的精神合理地对待资源的体现。
拥有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创造并开发出20000多个国际品牌的产品,而享负世界品牌铸造国之盛名。品牌产品所使用的材质,无不是根据产品特点而精心选用。合用材质+完美造工就是产品的保证,它表现出制造业的工匠因材施工,以人为本创造出有价值的工艺,而为本国的制造业带来的则不只是产品本身的价值度量,更多的价值是创造出国家品牌的盛名。
现实里发现美的过程,往往是带有偏见的。有色的眼光和看法,会导致工匠失去个性品质,容易堕入随波逐流的暗流中。人是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河流的,只有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创造和实现个性化的产品塑造,才是工匠品质的体现。受教育的对象——人,其成长是带有历史性的,成才路途是否顺利、是否漫长,不但是个性特点的表现,而且是在成长环境中适应能力的体现。人才的挖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工匠应是将别人已有的,适度保留;别人所缺的,则是二次开发和创造。只有通过更高层次的创造和琢磨,才会使原来的半成品,真正成为饱含心血的成品……实现的过程具有创造的艰辛性和专业的严谨性,这正是工匠职业道德的体现。
二、构建与职业
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及个性,在塑造的过程中,通过取其精华、除其糟粕的细致雕琢,提升材料中的材质价值的比例,并通过材质描述与刻画过程中的造工,创造并突显对象的个性化价值,这是接轨世界的时代需求,也是市场商业化向劳动者提出的需求,更是职业应用的需求。
1.構建实质是创造,而不是仿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体现的是不同地方环境和风俗习惯特点,具有明显的独特性。
物件的个性特点,是需要通过细心琢磨而挖掘出来的。通过形态展示出的物件的神韵,则是由工匠创造和设计出来的。貌合神离的造工,不但因不尊重历史而导致材质浪费,还导致了创造过程中人本主义价值的缺失。缺乏灵性的创造,只能算是仿效的`赝品,而不能称之为具有生命活力的精品,更不具备市场所需求的价值,工匠的劳动就变成了劳民伤财。
人才培养的过程是成就独立个体的过程,应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遵循人的生存、安全、归属、尊重及自我实现发展的规律,设计不同层次的阶段性目标,并发掘个性化的特色,以形成独显与从属的关系,实现个性化的特色工匠实践路径。
2.构建的价值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不是盲目的
职业教育是立足于本地经济,以培养符合地区发展需求的人才为目标,进行教育绩效的评价,其价值体现在市场需求的满足程度。
教育工匠如何实现创造美的过程?其实质为面向市场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即针对个性特点,明确市场定位和价值取向,进行设计创造和布局安排,最终培养出具有独立生命力的劳动者的过程。
3.构建过程应体现职业需求
职业是由于符合社会需求,才显示出其价值所在;而构建的意义是直接体现职业应用的需求。如何针对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盲从、短期急进、伪劣冒充、外销转内销、盲目崇拜的消费意识,而发挥工匠的构建精神,以服务社会、尊重消费者、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为信念,孜孜不倦地创造出优质产品?
新时代的职业赋予职业者新的任务,在实现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要坚决摒弃不求甚解的拿来主义,充分体现创造性的自主品牌的构建过程。服务社会与人民群众的职业是高尚的,凝聚着劳动者的创造力与实践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我们应该秉承的工匠精神,也是明确的职业价值的航标。
人,当然不只是物件,而是天生具备无穷生命力的活物。如何在培养过程中,显其优势,弥其不足,实现个性化的培养,让受教育者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合格的职业素质,是教育者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人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不同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受教育者逐渐掌握生产技能和技术,并成长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体,不断推动着科技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现并完成“劳动人”的教育和培养,靠的正是长期并有效的职业教育。
三、管理
MRP、ERP、CRM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面向市场需求,明确目标从而完善管理策略的特点,普遍被世界所共识。职业,是人力资源分配和行业职业需求间双向选择的结果。教育在引导人实现其社会价值时,也应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有效改造、解决和完善现今职业教育体系的策略,也体现出工匠精神的特点。
教育工匠在尊重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上,应更新职业化教育的价值观念,加快构建并完善渐趋成熟的职业化教育体系,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以面向社会、适应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评价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合理地生产和调配资源,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和应用,是工匠开展人本化创造、灵活调动资源、展示生命力、体现应用美的综合过程。唯有如此,才能塑造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雕塑出更多的人才精品。endprint
职业教育的价值体现在构建和培养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动力促进和平台展示的作用:
1.职业教育终身化:从关注经济的发展转向关注个人生涯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失业率成为反映市场经济条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指标,职业教育由传统的“终结性”转向“终身化”,更加注重合理制定和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融入社会以适应职业需求,确立“从学校到生涯”的理念,面向终身教育。
2.职业教育综合化: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的功能不局限于岗位培训,还包括帮助学生继续学习、升学深造,实现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由于受到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影响,个人的职业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确立“一技专长,提高综合素质”的职业意识,从单一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锻炼,扩展到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和应用,有效地把职业的纵向深化与横向对比平衡到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上来。
3.職业教育可持续: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创造条件
人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职业教育在体现人本主义的理念下,还承担着实现尊重生命、尊重个性,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任务。
职业教育要进一步落实行业企业的实践锻炼,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对行业和岗位的认识,提高操作技能,深入理解职业的需求。为达到职业标准,有选择性地开展进一步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产业链的展示与联系,理清产业链的流程,提高对相关行业的认识,实现职业能力的纵向提升和横向导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4.职业教育多模式:拓宽职业教育渠道
教育会对学生进行选择和分流,职业教育为满足行业需求,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惠及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劳动者,让他们都可以接受教育和培训。因此,职业教育引领了社会人力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再造,不但加剧了人力资源有目的性的竞争,而且把行业的职业标准量化,将其作为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从而拓宽职业教育渠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进一步提升。
工匠精神的精髓在于赋予、创造生命,塑造、改造生命,其实质是发现美、创造美、应用美的过程。只有在交织了汗水和智慧的劳动中,创造并塑造出符合新时代、新时期的市场发展需求的职业者,并因势利导地进行引导和管理,才能真正成就有价值的工匠。
工匠精神论文 篇7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中国制造正在向中高端迈进,“工匠精神”正是中国制造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
工匠精神,是生产、设计者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的精神。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钻劲背后,是对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离不开工匠精神。大到汽车、电器制造,小到制笔、制鞋,国内许多产业的规模居于世界前列,使用的也是一流的机器设备,然而,这些产业长期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偏弱。究其原因,工匠精神的缺失不可忽视。只有当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著融入生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中国制造才能赢得明天。
升级的消费需求在呼唤工匠精神。消费正在成为支撑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解决温饱之后,市场面对的是一群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他们固然喜欢物美价廉,但同时也愿意为新技术和高品质体验“埋单”。近年来,中国游客在海外抢购一些小家电、化妆品等,一方面反映出国内制造业品质的短板,一方面证明国内消费需求正在升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发扬工匠精神,善于从细节发现需求,臻于至善地追求品质,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也在呼唤工匠精神。一个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中国,既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在这个充满创业创新机遇的时代,需要一种不投机取巧的拙朴,真正创造出经得起挑剔目光检验的产品。
工匠精神需要厚植的土壤。当前,中国经济正在深度结构调整,这为那些在品质、创新上有远大追求的市场主体创造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需要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持之以恒地“补钙”,从职业精神的培养,到职业教育的改革,再到荣誉体系的激励以及文化土壤的培育,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让中国制造的筋骨更强健、品牌更响亮。
工匠精神论文 篇8
“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方寸之间,他们创造出精致,他们阐释着格物致知的真理。大国工匠,那一刀一刻中尽显的人生信念,实为人类文明的一朵繁花。工匠精神从不会落后于时代,在任何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工匠精神。
“生活的目的就是自我发展,我们就是在不断认识发展自我中成长。”王尔德的话并不晦涩,也不玄虚,却如狮吼雷鸣般,张驰有度。生活有多种选择,但我们可以在细微处将事情做到极致,将生命赋予活力。工匠精神,我之拥有,不负韶华,则未来可期。
个人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让个人不断塑造心性,涵养品性,健康成长。
时代精神有工匠精神来丰富,而我们青少年,更应有一颗正心诚意的心。北大女生宋玺赴亚丁湾护航,怀瑞戎机壮志。她并不仅仅满足于学识更在心灵中充实自己。大国工匠火箭雕刻师徐海平以严谨的态度为中国火箭保航,他十年磨一功,力求做到极致。
工匠精神,在任何时候都是个人的良药,利于心,践于行。
社会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让社会的风气清明,是对当今浮躁风气的`有力净化。
华盛公司为何屡屡在世界上搏得头筹,战胜别国?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们的员工精益求精,结合时代要求,关注着人们的需求,以工匠般的精神精打造出优秀出众的产品。中国为何能创造出天宫二号,北斗卫星等闪亮世界的科技,究其原因,缺不了研发团队的广博学识,严谨态度与以及不可或缺的工匠精神。
国家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创造国家辉煌,推动国家不断前进。
曾文正公曾在家书中谆谆教导:不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文正公对投机取巧弃若敝屣,进而在诚挚执着中汲取人生的养分。工匠精神正是如此。国家不能没有工匠精神,且看那陆续发射的北斗卫星,不断研发出的天宫系列;看那美美奂的手工艺品和传统手艺;看那专注于修复文物的工匠。他们,存留了国家的历史记忆,国家的未来图象景。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我们才可领略到祖国的风采。
工匠精神,一直在与时代并行。作为时代的领跑者,我们应携着工匠精神迈向未来。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之语,解答了自己解牛何以神乎其技,道出了一个工匠追求技艺的价值所在。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工匠是现代社会之前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和劳动,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作坊的生产,工匠逐渐受到了冷落。然而,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更注重产品的精度和品质,更需要工匠精神。
给火箭焊“心脏”的高凤林,在35年里焊接的发动机将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送上太空;潜水器装配首席钳工顾秋亮,组装的我国首个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观察窗密封级别达到头发丝的50分之一;80后海上液化天然气超级冷冻运输船焊接高级技师张冬伟,4个小时连续不断在薄如纸片的殷瓦钢上焊接,没有一个漏点。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在飞船发射的整个过程中,电焊工比自己重要的多。因为一个小小焊点的脱落,都可能是一场巨大灾难的开始。苹果如今风靡世界,除了得益于创意、创新外,与乔布斯等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休戚相关。
然而,在儒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下,“读圣贤书”才是正途,当工匠不能出人头地。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而今天的情况也并不乐观,人们趋之若鹜的是当官、做老板、成为大明星,热衷于创新创业。另外,在中国教育机构中,依然在崇尚所谓“精英教育”,似乎唯有培养“能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人”才算是成功教育。当下中国对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理解,从知识精英阶层到普通百姓,都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
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培育工匠精神迫在眉睫。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在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中要予以体现。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体制机制,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多注重从政策上对工匠倾斜。工匠和简单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不同,他们的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社会各方对他们理应有足够的予人文关怀。
不管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xx”,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愿景,再加上最近热得烫手的“互联网+”概念,也为制造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迫切需要的“创客理念”和“工匠精神”齐头并进,让“工匠精神”成为时代共识,来引领中国成为创新者的国度。
工匠精神论文 篇9
最近电台、电视台都在热播,提倡“工匠精神”。开始我糊里糊涂的,后来才知道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有一群人,视自己为普通的北京故宫工作人员,但其实,他们都是顶级的文物修复专家。每天的工作都是繁琐且又复杂的,在这枯燥的一天里他们认真地修复着各种文物,他们因精湛的技艺而被称作“文物医生”。故宫男神王津,16岁在故宫修钟表,39年没换过工作,没搬家。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与百年文物进行对话的一种特殊职业。去北京旅游,人人都喜欢到北京故宫看看,体验古代的传统文化,感受古代的气息,如果你看到一些精美、完好无损的文物,如挂在故宫里的古画,还有许许多多的古建筑,这些都是经过他们“文物医生”灵巧的双手,认真仔细修复过的',只为完好地保留和传承古文化,只为让外人知道我们中国古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只为展现最美的一面给游客。
瑞士制表匠、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不倦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借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信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工匠精神包括:一是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二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科技进步需要对规律的不断探寻。三是实事求是、实现创新的科学方法,是推进进步的内生动力。
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
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细致地去完成每一项任务,就像王津那样,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劝学》中提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细小的每一件事情开始,一点点的积淀。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工匠精神论文 篇10
中职院校是我国技术人才主要的培训基地。要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广大教师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和认知工匠精神。同时,根据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应的教学体系,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将工匠精神完美融合到中职机电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
一、中职机电专业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工匠精神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完善和创新。想要在中职机电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教师们首先需要确立现时代中工匠精神的内涵,保证学生形成与时俱进的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中国古代时期,工匠水平在世界上处于极高的地位,如鲁班、卖油翁等古人将工匠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自己的专业工作上不断精益求精,同时加上自身对作品和大自然的感悟,创造出伟大、先进的古代科技文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渐与世界接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工匠精神的内涵也逐步发生了改变。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如今,“中国制作”成为一个流行词语,技术人员需要对自身的技术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为中国打造自身独一无二的品牌。第二,实事求是、忘我工作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执著精神在各行各业中不断促进工作人员效率的提高,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中职机电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保证工匠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进而确定工匠精神培养的内容,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在中职机电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教师需要详细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弥补工匠精神培养中的不足。第一,在中职机电教学过程中缺乏工匠精神培养的氛围。教师在工匠精神培养的过程中,以自身或者相应的同学为学生学习的榜样,逐渐形成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逐渐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对机电专业技术不断精益求精,整体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第二,缺乏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在中职机电教学过程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其中学生难免会遇到相应的问题和误区,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心,进而不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促进学生的工匠精神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三,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呈现出不重视的情况。在现代中职机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重复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机电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中职机电教学过程中,以工匠精神作为学生学习和提高的目标,引导学生对传统的机电技术进行创新和完善,引导学生带着目标来进行学习和探讨,逐渐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保证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效率。第一,教师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确定工匠精神培养的内容。在机电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不同的情况,设计出不同的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技术精益求精,同时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落实工匠精神培养的教学任务。第二,形成具有工匠精神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做的事情,不断分析、总结和规划,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严谨、一丝不苟的习惯,进而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机电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表现情况开展科学性的评比,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同时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相应的教学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整体性地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总而言之,在中职机电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应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逐步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工匠精神论文 篇11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需要。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的共同参与,重点要开展源头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职业能力,有效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为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大量的优秀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经济新常态;工匠精神;职业行为;职业能力
一、经济新常态对劳动者的影响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方式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从低端制造转向高端制造,打造以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为依托的产业体系。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形势需要产品与服务做到模块化和标准化,产品的品质和工艺要有极高的稳定性。而要达到这些目标,一方面需要高素质的产业从业人员,另一方面要实现产品工艺路径和服务流程的优化、积累与传承。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技术传承存在断层,这造成了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不稳定,严重制约了产业向工业4.0的升级和工业互联网的打造。而改变这种困境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效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为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在工业4.0时代,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会逐渐被个性化的私人定制生产方式所取代[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熟,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使得个性化消费和体验式消费成为热点,并且必将成为今后主流的消费方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适应这种变化,在制造业中,柔性化生产将成为首选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劳动者的工作不再是简单重复的劳动,而是要应对多种的有时甚至是复杂的状况。要求劳动者不仅仅要具备合格的职业技能,还要具备持续学习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具备创新能力来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企业价值的提升做出贡献;具备快速决策能力以应对各种突发的状况,一方面可以使企业避免损失,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及时抓住机遇。生产信息快速迭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对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劳动者应紧跟知识更新的步伐,具备自主学习、持续提高的能力,具备在海量知识信息中快速筛选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确保自身的知识水平不老化、知识结构不落后。在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员工的岗位能力由原来的单一化向复合的职业群能力转化。在这种形势下,劳动力的流动性将大幅度增强,这意味着劳动者的职业选择自由度在扩大,但同时就业的压力也在增大。由于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岗位不断涌现,人员与岗位也在不断地重新组合,再也难以实现从前的那种一劳永逸的就业。这就要求企业所需员工的岗位工作能力应以职业群为基础,强调员工具备在某一大范围职业中的迁移能力,能够迅速地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工作岗位,也能够迅速地更新知识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适应工作岗位能力要求[3]。在新形势下,更需要传承工匠精神,职业能力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要重点培养学生高超的动手能力、突出的创造能力、极强的适应能力。
二、高职教育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培育工匠精神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议题,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的共同参与。全社会要对工匠群体给予更多的尊重,从人文的角度进行关怀,只有全社会理解了工匠群体存在的意义,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才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企业建立奖励工匠的激励机制,对工匠的辛苦付出进行奖励,对企业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995年国家设立了中华技能大奖,2011年发布了《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2015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大国工匠》系列专题节目,这些均体现了社会对工匠精神的强烈呼唤。
(一)营造尊重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
要培育工匠精神,首先,根据职业技能、素养、理念的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树立“立足设备,侧重技能;立足学历,侧重能力;立足理论,侧重实操”的观念,通过文化再造、源头培育使工匠精神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4]。其次,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工匠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社会氛围。第三,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崇尚技能,使其知晓目前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发展通道,既了解技能型人才的光明前景,又可以寻找到实现理想的起点与路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职业发展目标,进而培育学生清晰、稳定的职业认同,坚定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的信念。第四,引导学生崇尚创造,要有意识、有目的、有层次、有针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实践环节,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第五,引导学生崇尚恒心和毅力,引导学生摒弃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的思想,在工作中坚持“专心、细心、精心、耐心、信心、恒心”,培养“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二)培养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规范
教育学生首先成为一个优秀杰出的“工”,在岗位上的工作无差错无拖延,要有耐心、细心和决心。耐心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对待工作始终如一;细心了解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底;决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保持坚强和忍耐,不怕各种痛苦和挫折。通过行为规范的逐步养成升华为“匠”,真正实现从“工”到“匠”的价值升华,使之成为敬畏职业、技艺精湛、勇于担当,不急功近利、不贪图名利的工匠。
(三)提升满足工匠精神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行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学生高超的动手能力、突出的创造能力、极强的适应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技艺超群,并且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创新能力,如工艺革新、技术改良、流程改革及发明创造[5],提升适应工作岗位变化及职业发展的能力,以使学生更加适应未来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数字化制造的趋势。1.培养宽泛的专业知识基础。以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为引领的新一代工业革命,其工作岗位需要掌握自动化、信息技术和机械专业等多学科背景知识,同时要了解如3D打印、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以及智能制造过程中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2.培养精湛的技术技能水平。随着工业机器人、数字化制造等高新技术的深入运用,企业员工不仅要能够操作智能化设备,还要能够对这些智能制造设备进行技术维护、咨询、管理和服务。企业员工需要懂得相关技术原理,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以及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6]。3.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创意能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集成应用,带来了用户参与式创新,制造业技术、产品、工艺和服务的全方位创新,创新体现在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在生产“智造”的过程中,个性化与定制化生产趋势对产品的设计提出了要求。艺术化表达、抽象化表达和概念设计的能力也是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之一。4.培养快速学习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科技不断发展进步,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不同的高新技术交叉运用,不断产生新的技术,且扁平化的工作组织形式使“分析专家、工程师和程序员必须在商业模式、生产工艺、机械技术和数据程序中不断转换进行思考”[7],传统教育传授的知识在时间和数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企业员工应具备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寻找信息,快速学习与自我学习以获取自己所需知识的职业能力。5.终身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随着新技术的快速更新升级和企业员工的持续职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终身学习意识是学习者以及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企业需要员工具备自主学习意识与协作学习意识,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终身学习将成为企业所需人力资源所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
(四)引入“师徒制”加强同企业合作的深度
高职教育必须全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才能实现与岗位及职业进行更有效对接的教育目标。可以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引入企业中的能工巧匠进入高职教育,采取“师带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但要改变以往企业中“师带徒”过于粗放,缺少标准与考核的管理模式,在选择师傅及对徒弟培训过程中均需要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模块化、精细化、个性化,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熟悉企业、职业、岗位,又可以通过与师傅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8],同时也可以加强企业的职业培训师资力量,提升企业的职业培训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达到共赢的效果。
(五)以实践为导向开展企业实习和岗位导入
在企业实习和岗位导入过程中,要选取涵盖从岗所需技能点的实践项目,整个过程包括基础技能训练、典型工艺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对接训练四个阶段。在教学中,要注意职业素养教育与课题训练相结合,融入工量具规范使用、多余物控制等环节,加强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保持工艺和流程的稳定,进而获得产品和服务的高品质,必须要做好工艺的积累与技术的传承。传统的技术传承方式存在线路狭窄和理论支持不够等缺陷,高等职业教育要将传统的技术传承与高职教育进行有效整合,需要从职业精神的培养到职业教育的改革,再到文化土壤的培育,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吴雨倩.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2]杨青海,祁国宁.大批量定制的机遇与挑战[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7(8):18-21.
[3]高红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身份危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刘春.“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的教育追求[J].职教通讯,2016(32):19-20.
[5]孔晓明.高技能人才培养品牌特色的研究: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36-37.
[6]何应林.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7]工业4.0如何改变企业[EB/OL].(2014-11-17)[2017-03-20].
工匠精神论文 篇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制造大国,正在一步步地向中国梦靠近。其中对我们实现中国梦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工匠精神。
俗话说得好:中国梦,我的梦。那么中国梦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早在1984年,我国已经解决了温饱的问题,现在也正准备向全面小康迈进,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实现了脱贫,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而且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古国,这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在这里拼搏奋斗,他们把自己的梦想与国家梦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但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仅仅是不够的,还需要强大的制造业的支持,这就关乎我们平时所说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对工作的高度忠实,对产品精益求精的一种态度,那些工匠们将这种精神塑造成了一种价值观念,也化作是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是工人与工匠之间最大的不同,工人们只是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做好自己的本分而已。但是工匠们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钻研,它们在工作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改进产品,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意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们想把最好的产品展现在中国人的面前,想让中国制造这四个字让更多更多的外国友人们知晓。所以我们更应该弘扬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创造中不断的创新,在创新中不断的改进,追求更高更优越的品质,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让中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让中国的科技水平也可以走在世界的前沿。
其实,在古代我国就已经对工匠精神十分的重视,庖丁,鲁班就是其中优秀的工匠的.代表。现如今,这些优秀的工匠代表更是数不胜数,比如,高凤林,中国焊接第一人,很多公司高薪请他去工作,他都拒绝了,就是因为他对焊接技术的那种执着的追求与热爱,成就了现在的他。其实不止高凤林,还有许多许多像他那样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认真的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成就更好的中国。
所以,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万众创新,创造更好更高的品质,打造更好的品牌,树立精益求精的态度,实现中国梦就指日可待了。
工匠精神论文 篇13
自20xx年起,根据《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的相关要求,七年制中医学专业的学制改为八年。这次改革在规范化的同时使中医学生的求学之路变得漫长,这就需要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要懂得沉得住、静下心,创造性地去传承中医药文化。新时期“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精神理念和文化内涵与这做好中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谋而合。
一、“工匠精神”丰富的含义
“工匠精神”代表着对完美的无限追求,就是指无论何时,都要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消费者至上的服务精神。对于有着八年学制的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传承“工匠精神”需要他们在求学过程中更加精益求精,追求严谨与科学。
二、培养中医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1、培养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医学文化。《大医精诚》中阐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要素,即“精”和“诚”。每一种药物的发现、中医药理论的创新都离不开每一代中医药传承人的“工匠精神”。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取其精华、祛其糟粕是他们对中医药传承发扬的基本态度,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基本态度。
2、培养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传承名老中医身上的优秀品质。具有工匠精神的中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时刻保持踏实务实的美好品质,对照名老中医的医德医风,补己所短,更好地挖掘整理祖国的医药宝库。
3、培养中医学专业学生匠精神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们通过实践“工匠精神”能够更好地发挥医者仁心的优势,为改善医患关系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培养中医学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
1、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工匠精神”教育,一方面不断强化中医学专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进行良好的定位,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培植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大医精诚的医学素养。校园积极开展的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可以使“工匠精神”在勤奋学习、诚实守信中体现,锻炼学生的敬业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优秀品质,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2、在实践经验的累积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我们可以将“工匠精神”的教育与中医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得中医学专业教学和大学生职业规划,鼓励学生在前期实习和后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积极接触工作岗位,在实践中培育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良好风范,不断通过细节来践行“工匠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离不开中医各家经典著作。然而,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对于刚接触中医文化的学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所以在平时的各种理论学习的同时,应配合“工匠精神”的教育,让更多的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勤学古训、发挥名老中医的刻苦钻研的精神。
4、“工匠精神”中那些踏实做事、淡泊名利的特质对于大学生都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加强培养学生党员的“工匠精神”,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更好地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学生党员在加强继承并发扬中医文化的使命感的同时,影响更多优秀的同学志愿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5、以樹立优秀典型引导大学生培养“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形成和弘扬不是自发性的,“口传心授”是工匠们传授手艺的方法。名老中医在传授医学技艺的同时,也传递了细心、专一、坚持的精神。因此,建设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职工队伍尤为重要。
工匠精神论文 篇14
谈到“工匠精神”,进入我脑海中的第一个词汇是“巧夺天工”。在人类进步史上,无数个建筑史上的奇迹切合了这一词语。居庸关前哨宛如卧龙的八达岭长城,成都平原的西部岷江上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的都江堰,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上的埃菲尔铁塔等等。他们是历史上富有“工匠精神”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杰作。是建筑史上熠熠生辉的里程碑。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工匠精神式微的时代,有必要重拾“工匠精神”,以此来振作裹足不前的建筑业。这应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自我要求,也是这个新时代的召唤。
眼下中国的建筑市场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一大批中高端住宅仍然处于高度的需求状态,无论从建筑的外观形象还是内部的精装修,以及主体和二次结构的施工质量。都有着严格的规范标准要求。所以,这个行业同其他电子、机械、通讯等一样,急需富有“工匠精神”的工程技术人员。
在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就有这样一批工程师秉持着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从事工作的执着,在施工现场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着,在实践着“工匠精神”。
为此在主体已经施工完毕的售楼部施工全过程,工程部全体人员秉承着公司“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工作精神,放弃节假日和周末陪同家人休息的时间,心甘情愿在施工现场进行严格检查、积极协调各个单位、积极解决技术难题、合理组织分配劳务资源。同时整个工程部迎难而上,发挥攻坚不畏难的精神,坚决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顺利实现施工的节点计划。通宵值守,全天监督和检查,将施工速度和职业精神发挥到极致。最后在工程部全体的努力下,完成21天售楼部主体封顶的新速度。
在项目开工初期,涉及土建、水电、暖通等专业的大批量的图纸会审,大批量的同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沟通的前期准备。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把控,对施工程序的认真执行,对文明施工的严格要求无不体现着工程施工中的“工匠精神”。他们拥有对业主负责的精神,对城市建设的热爱,对施工的专业精神。在他们的管理和奉献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以后,在石家庄会有一栋栋崭新漂亮的住宅楼和商业楼拔地而起,成为石家庄乃至河北区域享负盛名的高端住宅区域和著名的商业圈!
工程工期要求的紧迫,工程前期相关工作准备的复杂性等等,一系列的苛刻的要求摆在了工程管理部面前。
这时需要一个积极地团队、一个切合实际的工作制度、一个合乎工程管理的流程亟待出现。
6月6号,周一,刚上班的一大早,副总将工程部全体人员叫到自己的.办公室。
“项目建设,工程管理部是项目实现的最终部门,承担着最重要的任务”,副总语重心长的说道。 工程部各个员工静静的聆听。“我们需要借鉴先进房地产公司管理的先进模式,其中有一条就是工程管理协调制度”,引出了自己思索良久的方案。
“我们要制定一个相关的工程管理协调制度,大家要集思广益,争取各个部门的支持,我们可以商量一下这个具体的实施的方案,如何组织、需要哪些部门参加、我们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能够达到什么成效等等问题,这个我们都要考虑到”,看着自己之前写的草稿,一条一条的说着,各个员工也在各自的本子上记录着。
工程师说道:这个我们会积极准备和策划这个方案,以前在其他单位工作过的同事可以积极借鉴一下。
在一番交代和商讨中,工程管理部各个职员记录着、聆听着、思考着。
尔后,在工程管理部的办公室,大家紧张而又有序的思考和编写着各自的分工:工程师编制着制度、工程师考虑着销项表、工程师考虑需要参会的部门,其他同事继续商讨此事,并不时的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一阵忙碌后,目标终于达成。
工程管理制度按时的通过邮箱和纸质版的发送给公司相关的各个部门来征求意见。
按照此制度,工程管理协调例会在6月8号上午九点,按时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会议室召开。
“非常感谢各个部门对工程管理部工作的支持,非常感谢大家能够按时参加第一次举办的工程管理协调例会”,会议刚开始,郑志强副总就对工程管理部组织的这次会议能够良好的开端而感到高兴。
在一番激烈而又富有成效的争论、沟通、交流和协商后,重新整理后的售楼处销项表和工程计划表中各个施工项的具体节点取得了各个部门的一致认同。本次会议和工程管理协调例会制度得到了公司董事长丁总的肯定和支持。副总也趁热打铁,会上同各个单位沟通好之后,决定下午召开由各个施工单位参加的售楼处专项工程协调会议。
积极创新,开拓新思路,也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工匠精神”是瑞士手表上的每一个零件,是兰博基尼上的变速箱,是猛禽战机的隐身性能,是hang kong mu jian上的蒸汽弹射器。也是石家庄大地上正在崛起的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也是河北大地上冉冉升起的响亮的品牌!
项目是房地产开发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全体工程部人员深知,必须打好这一仗攻坚战,必须赢得业主、石家庄人民的信任,不辜负集团和公司领导的希冀,认真研究土建、水电、暖通等专业的图纸,不放过任何一点能够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问题。在办公室有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同各个分包、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文件往来和工程相关事宜的讨论;在现场也有他们忙碌的身影:查看施工质量、现场文明施工,同各个单位协调施工生产进度和程序。周末,人们在公园游玩,在商场享受购物,在卧室美美的睡一觉的时候,工程部的全体人员没有时间享受这一闲暇时光,他们深知自己肩上的负担有多重,深知工程施工工期的紧迫性。一方面,进行这一周的工作总结,另一方面,准备足够的相关文件、计划为下一周工程的能够顺利展开而不辞劳苦的工作者。
工匠精神它在房地产工程部不是一个口号,而是真实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的。长久以来,正是由于工程师们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平坦,企业的发展之途充满希望。这种坚持也让持久创新变得熠熠生辉,更让基业常青成为一种常态,正因为由于他们的精神,在建筑业市场白热化的时代下,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每个房地产开发商、每个部门、每一个施工技术人员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个具有匠人精神的木匠,会专注于把正在制作的家具做得尽善尽美,即使这么做会影响到他的产量和收入;一个具有匠人精神的学生,会精益求精地把专业技能学好,而不是浅尝辄止;一个具有匠人精神的互联网装修者,会对产品的任何细节都充满无限的爱,甚至是一个偏执狂。同样,一个具有匠人精神的工程师,会专注于把楼房施工的每一步都把控到位。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讲究的也是工匠精神。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拾工匠心,重塑匠人魂,是每一个工程师的重任。
“工匠精神”是勤奋勤勉和创新创造的融合,是精益求精和开明开放的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工程师们都是“手艺人”,做“手艺人”不丢人,讲“工匠精神”不丢人。互联网时代仍然需要“工匠精神”,制造强国离不开“工匠精神”支撑,高楼万丈平地起更离不开“工匠精神”,在这个物欲横流,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是“工匠精神”的终结,而是有了更高职业精神的要求。面对“工业4.0”时代的到来,让“工匠精神”深入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才能够有代表城市的建筑,代表地域特色的建筑的到来。
回顾开工初期和售楼处的施工整个过程和工程部全体人员的优异的表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在未来的整个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工程部全体员工在集团和公司的带领下,能够坚持以一颗“工匠精神”的心,将各栋高楼大厦建设成一座座美丽的城市天际线。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也在呼唤工匠精神。一个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中国,既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一个要求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工程也需要一批这样富有“工匠精神”的工程师,在这个充满创业创新机遇的时代,需要一种不投机取巧的拙朴,真正创造出经得起挑剔目光检验的产品。
要想在建筑行业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需要持之以恒的战略层面上制度的坚决执行和荣誉体系的积极激励。在中冶名润内部形成一种崇尚“工匠精神”,追求“工匠精神”,不断的实践着“工匠精神”的传承。 无论我们的项目开发多么繁荣,无论我们的集体多么的强大。除了以人为本,以组织为核心的集体力量,“工匠精神”也是我们强大的“中坚力量”。
要想在建筑行业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我们要坚决摒弃流于形式的过程,心神不定的心态。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的大染缸中,能够独树一帜,坚持自我,沉得住气,厚积薄发,给社会,给建筑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举起“工匠精神”的旗帜,迎风远航。
“大国工匠是这个时代的无名英雄,是各个行业的标杆,是为美丽中国扬帆帆起航的风向标,是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筑梦人。工匠精神是大国工匠百炼成钢的信念,拥有“工匠精神”是广大工程师不疲追求的永恒目标,传递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更多的劳动者获得职业意识的觉醒和升华,将更多的劳动者培养成为“大国工匠”的接班人,发展中国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振兴中国建筑业,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工程部的工程师们正在贡献这一份绵薄之力!
【工匠精神论文】相关文章:
工匠精神议论文12-10
大国工匠精神议论文01-16
践行工匠精神议论文作文01-16
工匠精神议论文8篇06-20
工匠精神议论文11篇07-14
工匠精神心得05-05
弘扬工匠精神口号02-01
工匠精神微语句12-07
有关工匠精神的作文06-19
工匠精神的优秀作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