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社会保险论文

时间:2024-05-22 09:04:19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社会保险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社会保险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保险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1

  摘要: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险更是保障了企业的凝聚力。科学有效的社会保险不仅是对企业员工的一种负责,更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石。本文主要阐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社会保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积极作用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各个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的运营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全部业务的开展效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员工的基本工资保障和社会福利都是不能缺少的,而社会保险是对企业员工一个很好的激励,可以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热情,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一、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险的定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人才的科学利用才是实现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将企业中的人力和物力可以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科学合理的调配、培训、组织等方式,达到人力和物力的最大化利用。

  (二)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主要国家通过立法以保险的形式来为社会中的工作人员提供的一个保障制度,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五种,主要是对丧失了工作能力的人员和丧失了工作岗位的工作者提供一些经济的补偿,从而保障劳动者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社会保险不仅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整体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社会保险的积极作用

  (一)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企业工作的员工除了可以获取可以一定的经济报酬,并且还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企业福利,就是五险一金。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社会保险可以有效地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没有受到企业的重视,很多企业都是直接按照“一把手”的工作安排进行执行的,在人力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起步较晚、制度不完善、环境的差异等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为了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员工的基本福利,社会保险有效的帮助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社会保险和每一个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很多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地促进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将企业员工的工资绩效加入到社会保险的缴纳中,也就是说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越高,企业为该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比例就越高,也就意味着该员工的退休之后可以领取更多养老金,这个措施直接激励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个人利益,也就是说社会保险是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个人效益的综合体现。当企业的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经济效益出现了一定的下滑,那么员工的基本社会保险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持。因此我们说良好的社会保险可以给企业的员工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另外一方面就是可以将企业的经济效益转化为企业员工的各种福利,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有效地降低了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出现消极和职业倦怠的情况出现。因此企业在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对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的基数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认同,增强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三)缓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压力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旦出现一些突发的事件导致企业员工的大量流失,并且企业也需要给员工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那么企业将会受到双重的打击,第一,企业员工大量的流失,导致了企业的业务出现了一定的缩水,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招聘到相关的专业人员,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第二,对企业员工的经济补偿,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财政赤字,给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在,在社会保险的有力保障下,企业的员工在出现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的时候,国家的都会提供一定的医疗保障,直接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在社会保险的生效时间内本应该需要支付的资金,现在就可以将风险转移到社会保险中,由保险支付来抵消企业的支付金额,由此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节约了大量的资金,提高了企业财政储蓄额,进入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四)加强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规模制约着企业缴纳社会保险的想法,随着国家鼓励大众创业,那么在企业创业的过程中资金、人力、物力、设备都是非常贫瘠的,很多企业因此没有给企业的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令员工感到惶恐不安,没有一定的归属感。出现了企业员工的频繁流动,给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企业员工的快速流转过程中不仅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并且在招聘的过程中无形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因此企业必须权衡利弊,看是否需要给企业的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以此来“稳定军心”提高企业的核心凝聚力。

  结束语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险缴纳金额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顾迎迎.社会保险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探讨[J].劳动保障世界,20xx(20):11-12.

  [2]蔡彪.浅析社会保险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意义[J].中华民居(下旬刊),20xx(08):246-247.

  [3]王彦.试议社会保险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J].人力资源管理,20xx(06):281-282.

社会保险论文2

  摘要: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基本完成,我国个体就业人员的规模迅速扩大,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非正规就业形式。然而由于个体就业在劳动形式、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组织结构等上的灵活性,个体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参与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对国家统计年鉴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相关数据的总结,对个体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状况加以分析。

  关键词:

  个体就业 社会保险 现状 研究

  个体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状况一直是深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20xx国家统计年鉴及20xx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关于个体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状况的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说明目前个体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的现状、问题。

  一、个体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现状

  1、个体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参与率很低。社会保险是对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在失业、年老或是医疗风险发生时的补充,是劳动者劳动福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养老、医疗都是跟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社会保险是衡量个体就业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由于统计资料的有限,本文就只针对失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基本医疗保险进行分析。通过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参保人数和就业人数的计算得出个体就业人员失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与率的情况。整体来说,个体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的参保率很低。失业保险的参与率为2、7%,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与率为11、2%,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与率为24、3%。三种社会保险中没有一个参保率超过总人数的1/4,其中失业保险仅为2、7%,而基本养老保险参与率也刚刚超过1/10,这对于以将社会保险尽量覆盖到全体居民的目标还相差很远。

  2、个体就业人员与其他企业类型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状况比较。

  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列举了不同企业类型的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情况。只从个体就业人员的角度考虑,经过与其他企业类型就业人员的比较可以发现,个体就业人员的人数最多,大概占到了所有就业人数的约1/3。但是从参保人数来看,在五种企业类型中失业保险排第五,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排第四,要注意个体就业人员的基数是最大的。进一步用三种社会保险的参保率来进行比较。在五种企业类型中,个体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参与率最低,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与率最低,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与率也是最低。可以看出,三种社会保险的参与率,个体就业人员都是最低的。而失业保险与最高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相差约24倍,基本养老保险与之相差7、4倍,基本医疗保险相差3、3倍。相差最小的也有3倍之多,最大的甚至达到24倍,可见个体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的缺失非常大,同时也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参保集中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而其他几类企业的参保力度都不足。

  3、个体就业人员三种社会保险参与情况比较。通过纵向的与其他企业类型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情况比较以后,再从横向比较一下个体就业人员三种不同社会保险的参与情况。参与率上失业保险最低,基本养老保险次之,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与率最高。而从具体的数值来看,失业保险参与率仅为2、7%,基本养老保险为11、2%,基本医疗保险为24、3%,最高的医疗保险为最低的失业保险的9倍,是养老保险的2、2倍,而养老保险又是失业保险的4、1倍,从这个差距也可以看出个体就业人员对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最高,对养老保障方面的需求其次,对于失业保险他们几乎没有需求。他们更担心的是受伤或疾病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而并不担心会失业。

  二、对于个体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状况的分析

  作为社会保险的提供者,政府建立起了基本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种。

  但是,由于发展的时间比较短,目前的社会保险制度并不能够跟上经济的发展,比如不能够涵盖像个体就业人员这样的特殊群体。再加上我国长期采用的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部分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个体就业人员无法获取社会保险。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是个体就业人员增加的主要力量。从具体的险种的设计来看,失业保险需要个人缴费,并且要在失去收入来源时才能够有补偿,对于个体就业雇主来说,他们是自营,一般不会存在失业风险,因此如果不强制缴纳的话,这一群体一般不会有失业保险的需求。而对于雇员来说,他们的在个体的工作本就不稳定,在失去一份工作后很快能再找到工作,也不会愿意花钱去买失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方面来看,现行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本来应该是单位与个人共同缴费,而个体就业人员是自营,因此要参保的话只能自己负责全部的`费用,而且养老保险要参保15年以上才能够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这个收益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同时,对于雇员来说,或许可能会经常更换工作,到不同的城市工作,因此他的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很成问题,一般来说他们都会嫌麻烦。

  从个体就业人员自身来看,个体就业人员大多数来源于下岗职工或进城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大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再加上我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养老等思想的影响,他们中很大部分还没有通过保险来分散风险的意识。从具体保险来看,失业保险参与率之所以那么低是因为个体就业人员基本是自营,即使要雇佣人也不会很多,因此基本很少有失业的风险,并且失业保险员工个人还要缴费,再加上他们没有单位,不能强制缴费,因此他们不会选择缴纳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参与高与个体就业人员的工作也有关,他们大多自营,帮工很少,一切事情都由自己负责,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很长,因此他们患病或受伤的风险就要大一些,因此他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要更强烈。

  三、结论:个体就业人员的就业效果有待提高

  目前个体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的现状是参保率很低,其中医疗保险的需求最高,养老保险次之,失业保险最低。而男性个体就业人员又更倾向于医疗保险,女性个体就业人员则更倾向于养老保险。再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造成个体就业人员社会保险缺失的不仅仅有政府的制度,政策的不完善,更重要的是个体就业人员自己的参保意愿。

  如果政府能够不断地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或者针对个体就业人员这一特殊群体出台暂时的有针对性的参保办法,转移接续办法等,那么相信会有更多的个体就业人员愿意参加社会保险。从两者来看,他们当然都希望个体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好的保障。因此只要制度、政策能够吸引到个体就业人员,个体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参保率一定会提升。个体就业人员人数众多,分布在全国的各个地区,大多数的行业,而他们中的大多数还处于社会保险缺失的状态,如何解决好他们的社会保险从微观上讲可以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的保障问题,从宏观上讲,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有帮助的。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如何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个体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的参与率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

社会保险论文3

  【摘要】我国的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越来越大,相应的随着覆盖范围的拓宽,社会保险档案数量也正在急剧增加。如何有效的管理、利用现有的社会保险档案,成为了一个关键点。

  【关键词】险档案;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保险也得到了不断改革和发展,社会保险正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社会保险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是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所以,虽然社会发展给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增加了一定的负担,但是如何有效的改善、缓解这一问题,是当前业内人士应当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基础简介

  1.1社会保险的意义

  社会保险主要有四个重要作用:安全网作用、平衡器作用、助推器作用以及稳定器作用。1)安全网作用:保障人民群众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影响,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人民群众有生活来源,满足他们的基本生存需求。2)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调节中高收入群体的部分收入,提高最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标准,适当缩小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3)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有利于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一定程度上激发中国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更快地发展,又可以避免社会消费的过度膨胀,引导消费结构更为合理,平衡社会供需的总量,有利于防止经济发展出现波动,实现更好地发展。4)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为劳动者建立各种风险保障措施,帮助他们消除和抵御各种市场风险,避免因生活缺乏基本保障而引发一系列的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1.2档案定义

  在《档案法》中定义,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现存问题

  2.1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意识薄弱

  社保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是档案管理推进、发展工作中有为突出的问题。大多社会保险的经办机构没有对社保档案管理的意识,所以在开展工作时只注重对社会保险工作的领导和资金投入,而没有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工作进行推进。具体可表现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资料不齐、不健全;社会保险业务存档资料不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资料移交不规范等。这些情况严重降低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但究其缘由都是从业人员对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意识薄弱造成的后果。

  2.2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归口不统一,而且社会保险档案涵盖的范围广泛,内容繁杂。由于这种情况,如果参保人员想要查询自己的相关信息,就必须要访问全部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归口才能完成达到基础的查询工作。这样使得参保人员仅仅在查询上就会耗去大量时间和精力。并且现存大多社保机构仍采用纸质材料档案管理,并没有完成档案信息化工作,给档案查询访问增加了难度,并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一些建议

  3.1建立业务档案整理原则

  1)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的有机联系。文件的形成不是任意的,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这种规律就是文件之间有机联系的具体表现。例如:社保参保登记文件就必然跟着录用通知书、调配单等文件,转移单就必然跟着调出调入记录文件等。2)区分不同价值,办理完毕的文件需要归档。归档时按《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区分不同文件的价值,划分不同的保管期限,这一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已经对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进行了严格的划分,只要按其要求进行分类、划分保管期限即可。3)便于保管利用。这一条是业务文件整理的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检验整理方法实用性的唯一标准。在文件整理中“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是手段,便于保管和利用则是目的。我们所有的工作,例如保管期限划分、组卷、编目、案卷排列等都要围绕便于保管和利用进行。例如我们发现有些指导人员要求立卷单位按文件名称立卷,这样做就割断了文件的有机联系,查一件事要找好几个卷,非常不利于利用。

  3.2对档案资料的收集作出明确要求

  3.2.1做到办结一件收集一件,不同的业务资料分类存放,每类资料按办理的时间顺序扣放在专用的整理箱(架)中。当文件累积到一定厚度时,按照规定的案卷厚度整理齐整后,用金属夹分类夹起存放。

  3.2.2收集过程中必须审核每份资料的构成要素(包括名称、签章、日期、项目)并审核档案资料的主附件是否符合相关业务规定,确保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

  3.2.3收集过程中必须审核每份资料是否符合长期保管的质量要求。包括纸质、墨水、字迹的清晰度等是否符合存档要求,如不符合要求需进行相应处理。

  3.2.4平时注意收集具有保存价值的业务文件,避免有价值的档案资料遗失。

  3.3档案资料的立卷

  档案资料的立卷是指各部门专、兼职档案员将所属单位组卷整理后的档案资料,根据年度和内容确定其类别、保管期限、案卷封皮、案卷目录、备考表的过程。

  3.3.1确定类别。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为十类,所有业务资料都要归入这十类之中,要根据业务所属环节确定档案资料类别。

  3.3.2确定归档年份。档案资料应归入档案形成的年度,业务的办结时间、审批时间即是档案的形成时间。

  3.3.3编制卷内目录。卷内文件目录是提示文件内容和成分的一览表,按照卷内文件的排列顺序编写,放置于案卷的首页。目录的输入要完整、规范、建立卷内目录要把每一份主件都列入目录之中,不能漏录,合并录入、简化录入,附件不录入卷内目录中。要充分利用案卷内档案资料主件上所具有的信息,建立卷内目录要以有利于查询和准确定位为原则。

  3.4档案案卷的交接

  业务经办人员将档案资料移交兼职档案员前,需按文件材料顺序编制目录,并一式两份,与档案案卷一并移交本部门兼职档案员。兼职档案员根据目录逐件清点文件份数和页数,检查案卷资料整理和立卷是否符合收集整理立卷归档要求,经审核确认无误后予以接收;清点每一个业务人员移交档案资料件数并进行登记,填写交接表一式两份,并签字确认,完成交接工作。

  结束语:

  总之,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必行之事,在社会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先从培养社保档案管理意识切入,从根本上了解档案管理的作用,配合档案管理的专业队伍,合理分类存储,才能够达到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快速性,才能缓解快速发展对于档案管理的压力。

  参考文献:

  [1]王洪建.不断规范文书管理确保档案信息完整[J].20xx.

社会保险论文4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保险的范围越来越宽泛,如何才可以切实有效地做好社会保障档案工作,已经成为社保部门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就如何高效地完成好社保档案工作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社会保险论文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与社会保障机制的发展相贴合,并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脚步。为此,笔者在文中依据当前社会保障档案的特点以及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核心方向,来进一步提出优化我国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具体策略。

  一、强化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效强化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深化我国社会保险改革活动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社会改革活动的进一步加深,现有的单位人必定会转变成为社会人。相关社会保险部门不仅需要承担社会保障的相关责任,同时还需要担负相关离退休工作人员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的相关工作职能。面对如此宏观的社会框架,若不具备十分完整精准的个人资料,即科学有效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我国的社会保险部门的工作就将陷入僵局,甚至会严重影响到社会保险改革活动的落实进程。

  二、当前阶段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实际发展现状

  由于当前阶段的社会保险档案自身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在我国各个地区不同类别的社会保险档案,分别归属于不同性质的部门进行管理,进而造成了管理工作混杂不科学等问题。例如,不同性质的档案归属于不同类别的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信息沟通问题。一个人的社会保险资料分别留存于两个不同类别的管理机构中,其在进行所保理赔过程中手续会变得更为复杂繁琐。除此之外,现有大部分的社保经办机构并没有完全遵循个人档案集中管理的工作要求,只是综合性地将相关档案进行管理,并全部放置于相关的业务科室中。具体管理方法也存在诸多的差异,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档案咨询服务平台,以便于可以随时随地的查询个人社会保障档案信息。

  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全面健全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流程。当前阶段,依据我国现已颁布的《档案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得知制定社保档案的分类具体要求及保管时长。科学地对每一类别档案,制定与之匹配的管理制度。进而全方位地构建科学完整的制度机制,做到有法可依,遵照工作章程开展工作。工作人员需要对现有的各种类别的档案进行细致地收集,整理归纳、保管、记录存档等。在实际开展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符合相关的工作流程,有效地对档案进行管理。对于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文书材料、业务报表、图表等,需要及时地进行归纳整理并存档。严格遵循集中管理的工作原则,最大限度地避免社会各保障职能部门间由于复杂的连带关系进而造成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无辜浪费,全面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集中管理。

  (二)制定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方法。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将社会保险档案工作规范至管理活动中。管理工作则需要充分依据社会保险档案存储的现有内容及范围,依赖保险档案室所需要的'器材配备等。档案室的具体管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等方面全部做出细致的制定,并以此来彻底解决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无序问题,逐渐构成上下管理一致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机制。

  (三)软件,硬件,双管齐下,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我国现有各层级社会保险部门组织,需要最大限度地克服资金短缺等相关问题,并建造眼下最为先进的微机设备装备档案室。在档案室机型方面,需要尽可能地做到整齐划一,以便为下一步的计算机终端网络及社会保险档案数据的全民共享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重点,放置于档案管理的相关软件开发工作中。由各省级社会保险部门统一进行组织开发,其开发的软件,主要功能包含:档案编目及信息检索;对档案内现存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如对保险档案的分类统计、相关信息资料全局统计等;档案借阅的自动化管理,以便对信息需求者的情况、时间、归还时间等进行精准的把控;进而全面实现网上互联的工作状态。

  (四)提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当前阶段,社会保险档案工作自身具备十分强烈的政治性、业务性。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及业务知识,并具备十分精湛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此,我国社保相关部门需要与档案管理部门取得友好的联系,并积极地组织开展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相关业务能力培训活动,以此来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地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综合素质、作风建设等活动,以此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性,进而打造出一支业务精良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队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不断发展,其社会保险档案工作也必须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推陈出新,才可以切实有效地保障社会保险工作的不断健康发展。当前阶段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于社会生活中公民具体利益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为此,必须要及时加强对其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使其可以更加高效地发挥出自身的工作效能,进而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艳萍,伍明慧.做好新形势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3):32-33.

  [2]王庆悦.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山东档案,20xx(03):20-21.

社会保险论文5

  摘 要: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其中以生育行为最为广大人民所关注。生育保险是一项切实保障广大女性权益的制度,目前,生育保险制度已经基本覆盖城镇地区,但在多数农村地区尚未形成完善的生育保险制度体系,生育保险制度城乡二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论文以城乡社会保险一体化为背景对城乡生育保险整合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完善农村生育保险制度建设、推动社会保险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一、我国城乡生育保险制度运行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户籍制度的原因,造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呈现二元化发展趋势。目前在大多数农村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因生育所产生的费用绝大部分都由家庭承担,国家所提供的生育补助微乎其微,而且在生育保险制度执行方面仍然处于碎片化管理阶段。农村生育保险制度是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为限制农村人口快速增长所提出的一种农村妇女保障政策。从目前农村生育保险发展现状来看,农村生育保险制度对农村生育妇女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并没有专门针对农村妇女生育保障的生育基金,虽然根据相关规定,国家能对部分生育费用给予报销或者补偿,但仅限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妇女,其他农村妇女因生育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仍然以自费为主。

  和农村生育保险体系相比,城镇居民生育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完善,但仍然处于试点阶段。在生育保险的审核、定点医疗机构的结算方式等方面,城镇居民生育保险和农村生育保险基本一致,二者主要的区别在于个人自付的比例不同,对于农村妇女来说,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规定,并没有特定的生育基金承担农村妇女生育的医疗费用或对其中一部分进行报销,而城镇居民生育保险则根据参保对象的性质划定不同的个人自付比例,如对职工生育保险采取的是100%报销,职工生育医疗费用是零自付,城镇居民生育医疗费用自付比例则因就医医疗机构级别不同而有所区别。

  综合来说,农村生育保险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育保险事业的发展,农村居民生育保险制度的完善发展对保障农村妇女权益、推动城乡社会保险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社会保险一体化的城乡生育保险整合对策

  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社会保险一体化具体包括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一系列社会保险的一体化过程以及城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整合,其目的在于通过城乡之间社会保险和设备保障方面的协调发展推动地区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从社会保险一体化角度对生育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进行整合具体涉及本地区和外地区城镇户籍、本地区和外地区农村户籍,对所有纳入生育保险体系的人员,不分地区进行平等对待,以缩小城乡之间生育保险待遇的差距。具体而言,社会保险一体化背景下实施城乡生育保险整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生育保险制度目标,兼顾不同人群,体现公平原则

  公平是整合城乡生育保险制度的最根本原则,推行社会保险一体化应赋予不同户籍、地址、性别的群体以相同的参保资格和享受保险待遇的权利,为此,应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生育保险制度的目标,以公平作为生育保险制度的最高目标,兼顾不同的群体,建立统一的标准,同时开辟多种渠道方便城乡居民参保。

  2.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整合生育保险的申领条件

  传统的生育保险制度往往以户籍性质作为评判生育保险范围的标准,社会保险一体化背景下对城乡生育保险的整合必须将是否生育作为对象是否享受保险待遇的标准,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的地区覆盖范围,为城乡生育女性提供同等水平的生育保险待遇;另一方面,对于生育保险的申领条件,不考虑户籍性质,应制定统一的申领资格划分标准,以避免对农村户籍群体政策的投机行为。

  3.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重视非正式制度安排,推动城乡社保制度均衡发展

  生育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强制社会保险的本质。在城乡社会保险一体化进程中,生育保险非正式制度对减弱城乡社会保险二元化趋势,缩小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差距具有重要作用,应结合社会具体需求,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充分重视生育保险非正式制度的安排,实现城乡社保制度的均衡发展。

  4.加大生育保险制度执行力度,完善生育保险制度风险控制和监督机制

  完善统一的生育保险制度的贯彻实施需要不断加大生育保险制度的执行力度,并在基础上不断完善保险制度体系的风险管控能力和对单位、雇主的监督机制。生育保险制度风险控制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取消各种形式的单位自保模式。制度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对灵活就业雇主的监督,目的在于保证生育保险制度能够顺利的实施。

社会保险论文6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险非常常见。很多的公民都会交纳一些社会保险,比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养老保险。笔者论述了社会保险的统筹基金缴费财政相关的性质,希望能对社会的保险部门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保险;统筹基金;财政性质

  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社会保险的统筹基金缴费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征收社会保险税能增强筹资的强制性以及权威性,提高统筹的层次,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并且能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不管是缴费还是税收的形式都不会对资金征收和缴纳的强制性以及权威性产生影响,而且在国际上,不管是税收的形式还是缴费的形式,都是一个理解上的问题。

  一、社会保险的统筹基金缴费财政性质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不管是社会保险缴费的形式还是社会保险税收的形式,在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征收的部门发生了一些变化。而且站在财政的角度上来看,社会保险统筹缴费同税收本来就有着相似的性质,无论哪种形式对政府的财政稳定以及国民的经济发展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因此,笔者对社会保险的统筹基金缴费财政性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社会保险的统筹基金缴费的固定性

  社会保险的统筹基金缴费的固定性指的是社会保险的缴费率有固定性的特点,而且一些相关的部门要制定出固定的制度以及政策对此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在一般情况下,中央政府的部门以及地区的政府部门在制定社会保险的政策以及制度时,要对社会保险的缴费率进行明确规定。社会保险的缴费率有固定性的特点,所以,在确定下来之后不应随便的变更以及改动。新型农村的社会医疗、养老保险以及城镇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还处于试点的阶段,所以在财政补贴和社会统筹等基金的缴费率等方面要依照地区以及城镇的实际情况来作出合理以及科学的调整。随着地区以及城镇的发展,作为社会保险的部门要出台一些固定的政策,不能时常的进行改动,在征收统筹基金的时候,最大限度地避免问题的出现,而且要调一些比较专业的人员实现严格的管理以及监控,从而使征收社会保险的统筹基金工作能顺利地开展和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固定性这个方面进行比较,税收的财政性质同社会保险的统筹基金缴费基本上是相同的。

  2.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缴费的强制性

  我国法律当中的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有基本的养老保险,而且这笔养老基金的费用要由企业以及员工来共同承担;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要有基本的医疗保险,而这笔医疗保险的费用要由企业和员工来共同承担;每一位企业员工都要参与工伤保险,而工伤保险的费用由企业来承担,企业的员工不需要支付任何工伤保险金的费用;还有每一位企业的员工都要参加失业保险,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失业保险的费用要由企业和员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缴纳;此外,企业的员工要有生育保险,生育保险的费用由企业去缴纳,企业的员工不需要支付任何生育保险金的费用。从这些规定可以知道,社会的保险在缴费等方面有一定的强制性,而从强制的方面进行比较,社会保险税收的财政性质同统筹基金的缴费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在一些地区和城镇进行试点的时候,医疗保险、城镇的养老保险以及地区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有一定的自愿性,地区和城镇的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参加并进行缴费,而政府部门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些财政补贴,从而对人们进行引导。所以,这一部分的社会保险并不具备强制性的特点。

  3.社会保险的统筹基金缴费的无偿性

  社会保险的.统筹基金缴费的无偿性指的是所享受的待遇和福利同所缴纳的费用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当前,我国的城镇企业员工的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基本养老保险都有自己独立的账户,而且在个人账户当中,其中的一部分资金属于储存型的资金,员工进行个人缴费是无偿的,以下从两点分析了无偿性:一方面,站在保险理论这个角度,社会保险的统筹基金是一种风险分散以及汇集的机制,参加这种社会保险的人可以通过缴纳费用来换取一定的保障: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站在财政的角度上来看,社会基金的保障可以当作一种公共的产品。政府的部门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些基本的保障,而政府部门得以顺利运行的资金则来源于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的税收以及缴费,社会保险所享受的待遇以及福利同社会保险的统筹基金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比如,一些企业为员工缴纳一部分的医疗保险以及养老保险,但是企业却没有享受到任何的待遇以及福利。除了这些以外,员工在进行个人缴费的时候也有一定的无偿性,基本的失业保险以及医疗保险这两份保险只有在企业的员工发生意外事故的时候才能享受一些待遇以及福利,如果员工没有出现任何事情,那么员工将不会享受社会保险所带来的待遇以及福利。从这些可以得出,社会保险的统筹基金缴费具备无偿性的特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的税收也有一定的无偿性,而从无偿性的角度上来看,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税收同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缴费在无偿性的财政性质上,基本上是相同的。

  二、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的缴费率的措施

  为了能顺利地完成和进行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的缴费,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要合理、科学的设置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的缴费率

  在当下这个阶段,相对来说,我国的社会统筹基金的缴费的比例还比较高。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有比较大的负担,员工和企业拖欠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的状况时常发生,而且有一些企业由于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的费用比较高,并没有为员工设置五险一金。而为了有效地将上面的问题解决,作为政府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缴费率,使员工和企业的缴费比例有所降低,并且能控制在员工和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和进行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的缴费工作,而且也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2.要加大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缴费的管理以及监督的力度

  作为政府部门,要制定出合理和科学的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缴费的管理体系以及制度,要说明和强调缴费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缴费的相关内容。此外,还要对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缴费的流程进行明确的规定,使相关人员可以严格的根据流程和规定来实现全面的管理以及监控。尽其所能地减少或者避免问题的发生,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的缴费过程。

  三、结语

  笔者论述了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缴费的几种财政性质,包括无偿性、固定性以及强制性。研究证明,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税收的财政性质同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缴费的财政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可知,在对社会保险的统筹基金进行征收的时候,不管是应用税收的形式,还是应用缴费的形式,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希望笔者对社会保险的统筹基金缴费财政性质的研究能对我国的社会保险行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显勇.论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的法律性质及其管理运营[J].财经理论与实践,20xx(3).

  [2]曾文星,曾力杰,刘兰方,等.基金制社会保险理论研究与制度设计——兼论保险基金在国民收入中的独立性[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xx(6).

  [3]秦媛.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存在的问题[J].长治学院学报,20xx(6).

  [4]林嘉.《社会保险法》的价值与创新[J].法学杂志,20xx(9).

  [5]郑秉文.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体制“20xx改革”无果而终的经验教训与前景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20xx(5).

社会保险论文7

  1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①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虽然政府也先后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来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顺利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各个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的复杂情况,导致无法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机制存在很大的漏洞,例如,在企业中由于退休人员数量多、分布广等原因,部分退休人员死亡后没有及时申报,仍然继续领取养老金和保险医疗费,这种行为不但造成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损失,还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②相关宣传较为滞后

  一直以来,企业在社会保险上的宣传都是较为滞后的,这种滞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宣传方式上的滞后,例如,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员工每天都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而企业还在继续采用传统的标语、演讲、大字报等方式来宣传社会保险,这种方式无法在员工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二是,宣传时间上的滞后,大型企业一般来说还是能够紧跟政府的脚步的,而中小型企业由于种种因素在社会保险工作上专注的力度不大,导致员工了解的社会保险信息都是一些过时的信息。这样员工就认识不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对社会保险制度顾虑重重,而相关的社会保险管理人员也无法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过程中态度散漫、效率低下,甚至挪用经费。

  ③新制度不符合需求

  很多企业也按规定制定了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可依然未能达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的目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制定社会保险制度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现状,导致制定出来的制度并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据笔者调查发现,部分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过分的强调公平,对于效率却没有过多的重视,固然社会保险制度是一项福利制度,但是过于公平的话就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制定企业的社会保险制度时,要将公平和效率摆在同等位置,做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④相关保险服务机构不够

  社会保险并不是说只需提供资金就可以了,它还需要配套的相关服务。而就目前情况而言,社会保险履行相关义务的服务机构,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保险发展的需求。同时,由于服务机构前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所以在服务机构的建设过程中,易出现资金缺口大、质量不达标、设施机构不合理等问题。近年来出现的企业员工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很大程度不是由于社会保险制度不到位造成的,而是因为相关社会保险服务机构不够造成的。

  2做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随着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企业的.社会保险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等都实现了统筹管理,加强了对保险体系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但在面对新的工作形势、新的工作内容以及为了适应更加广泛的、内容庞杂的专业化管理需求,企业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施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

  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过程中,要对新挑战、新问题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对新思路、新举措进行积极的探索,同时,促使职工积极的参与到社会保险制度的制定中来。不仅要制定社会保险制度,还要制定相关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服务保障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以及绩效汇报制度等。从而保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②加强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无论企业的社会保险制度以及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多么的完善,如果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散漫、效率低下,那么在企业中推行社会保险只会成为空谈。因此,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对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在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中,笔者认为,要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社会保险管理过程中,根据具体需求设立合理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机构;二是,在选拔工作人员时,严格按照要求对岗位人员进行选拔和任用,不仅要对岗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察,更要考虑到岗位人员的责任心、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因素;三是,要加强对岗位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得岗位人员能够及时提高自身知识和素质,满足社会保险改革的需求。③彻底规范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以人为本”,将社会保险充分落实到每一个企业工作人员上,关心每一个企业工作人员,将为他们提供便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其次,加大社会保险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介来加深员工对社会保险的了解程度,使社会保险工作能够得到员工的支持;最后,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要符合国家的社会保险管理要求,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④构建高强度的信息化系统。传统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模式投入高、效率低,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需求,因此,要构建高强度的社会保险信息化系统来提高社会保险管理的工作效率。例如,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层次清晰的数据资源库,不但解决以往社会保险管理中信息数量庞大、难以及时查阅和更新的难题,还可以节约开支。

  3结语

  目前,我国的主要任务就是:充分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因此,做好企业的社会保险工作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一个良好的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有效的维护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更能够实现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从而真正的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的政策要求,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为实现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保险论文8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与管理研讨会于20xx年12月4日在北京召开,从事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官员就新形势下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监管问题展开研讨,一些言论、主张不乏灼见。

  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认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其监管模式取决于制度的模式、制度的定性。社会保险制度应该始终坚持劳资分责、权利义务相结合,因此,在社保基金监管机制中应该奉行“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郑功成教授倾向于集中管理、集权监督,实现制度的自我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首先,基金的安全性和管理的集中性正相关,而所有的基金都由中央的一个机构来管理是最安全的。无论从国家认同的角度,还是从统一劳动力市场的要求、从国民权益和社会公平的制度本质出发,都应该实行集中管理,这是实现制度良性运行、持续发展的前提。此外,基金监管模式应该是集权式的,因为监督的权力不集中就没有办法问责。当然,集权监督还要讲求公开,只有公开运行才能矫治集权监督的某些缺陷。郑功成教授还认为,在强化监管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但前提条件是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应整合资源、完善权责,强化科学的监管机制。科学监管就是要尊重制度的系统性、完整性,要尊重制度自身发展的规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郑秉文研究员认为,目前,我国基本社保财务可持续性已由过去的筹资困难转到了如何投资增值上。为了提高效率,防止隐性损失,对于个人账户,应在基金投资办法出台前放缓做实步伐,并且应该由中央统一管理资金投资;关于社会统筹基金,其增值责任应当由中央政府承担,投资于国债,为体现地区差异,也可发行省级特种社保定向债券。郑秉文研究员还认为,目前基金监管体制的问题在于统筹层次低,管理分散,中央监管机构没有真正的管辖权而指导力度又有限,监管队伍规模太小等。社保基金监管体制的改革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先确立投资体制再确立监管体制,因为投资体制决定监管体制;二是先明确责任主体再确定协同单位,即先强调集中再强调制衡;三是先明确监管模式再确定监管框架。监管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参照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三会模式”,设立国家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一种是总局模式,建立国家社保基金监督局。但,不论选择哪一个模式,都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采取“两实一虚”的架构,即中央和省级是实的、市以下设立虚的督察员制度;二是内部采取有分有合的框架,即基本保险和企业年金分开、个人账户资金和统筹资金分开;三是根据监管负荷配备监管人员。

  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王小卓副司长认为,目前在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上,相关政策不太明确,缺乏统筹规划和必要的投资组合,投资收益率低,保值增值压力大,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应正确认识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资金的不同特点,合理划分层次;其次,加快政策研究,为完善社会保险法律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再次完善社保基金运行机制,使金融机构成为社保基金运营主体。

  中国人民大学李绍光教授认为,目前社保基金面临的困境一是投资严格规定只能存银行、买国债,二是在通货膨胀较高的情况下基金结余的实际价值在贬值。应从战略层面上考虑如何走出这个困境:第一,统一运营,实现统一的资产托管,可以利用商业银行的授权管理和内控机制对社保基金的'资金往来进行监控;第二,分级管理,无论是哪一级统筹,都有一个各级政府社会保障事权的分配问题;第三,集中交易,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高西庆曾建议建立一个集中的“社保金产品交易所”,有关社会保险基金的所有交易都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构建这样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就可以实现社会保险基金良好治理的目标,实现保值增值的要求。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邓大松主任认为,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基本社会保障都是采取中央政府集中统筹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作的,在这种单一制模式下,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全国性社会保障政策,具体事务绝大多数都由中央政府在各地的派出机构承担;地方政府则根据财力大小提供一些补充性的社会服务,中央政府对其中许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有效分散或化解社会保障风险。从我国的现状来看,无论是从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角度,还是从加强监管的角度来看,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垂直管理,都是今后中国社保基金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林嘉教授认为,社会保险基金中诸多弊端与立法欠缺有密切关系,因此需要尽快制定一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法。其中,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法律关系是立法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首先是社保费征缴中的法律关系。谁是征缴的主体,需要在法律中明确,目前社保费的征缴和管理由两个部门分别承担的现状可能会导致权力、职责的不明确,应该在法律上统一到一个部门上来。其次是行政管理的法律关系。要规范行政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在征缴和监管中的基本职责,对行政不作为导致的后果,法律应该明确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再次是基金管理运营的法律关系。在征收与运营管理方面,应该设立管理与运营相分离的原则。在投资方面,应对投资主体的资格、投资比例、投资主体的法律地位、财产所有权的归属,以及法人治理结构、信息披露制度等等作出明确规定,规范从业行为。此外,在法律关系中还涉及独立的监管机构地位问题,完全有必要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来承担监管职责。

  国家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司的李伟处长认为,制度设计缺陷和运行中的漏洞是产生问题的根源,所以审计监督的重点要从以往的查错纠弊转到检讨和纠正制度设计和运行中的缺陷上来。将来社会保障审计的总体思路是:以效能审计为总揽,以社保管理和制度运行为主线,以社保资金的真实、安全为切入点,以检讨社会保障制度和运行机制的缺陷为落脚点,全面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维护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根据这个思路,以后社会保障审计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维护基金安全;第二,开展社会保障公平性审计,包括社会保障总体框架设计的公平性和制度运行或执行层面的公平性;第三,发挥社会保障审计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性作用,促进社会保险统一经办、统筹层次提高,统一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与监督模式;第四,从开源、运营和节流三个方面促进社会保障资金规模的壮大,包括加强基金来源审计、规范社保费征缴责任、促使多渠道筹集的资金及时到位,监督基金运营、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实现合理增值,检查基金使用、防止各种降低标准和扩大范围问题的发生;第五,加强基金运营审计,促进建立良性的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管理体制,按照基金运营的内在规律构造监管框架实行全方位监管,客观评价基金运营业绩,建立社保基金业绩评价体系,实现基金收益最大化。

社会保险论文9

  【摘要】

  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前提和根本保障,它对于社会团结与稳定、公民权益的保障等均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因为我国的起步较晚,加上法律规范的不健全、执行力度的不足、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等方面因素,使得国内一度面临着社保基金的安全风险、贬值危机。所以说,在全面、综合地考虑国内现状的同时,参考国外一些先进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控制;执法力度;道德危机;分析与探究

  一、国内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出现的相关问题

  (一)目前法律规章的不健全、不完善

  依照人力资源部门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国内五项基本社保基金总计金额将近两万亿。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养老保险基金,占比约为三分之二,之后就是医疗保险基金和失业、工伤、生育。同金融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领域的法律监管相比,社保基金的法律管控有着一定的差距,亟需专门性的行政法规来加强监管工作。此外,由于有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实际的运作中缺失可靠、有效的数据资料作为参考,增加作业难度、拉低监管水平。对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之前的数据,加强行政监管的力度,建立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更好地保障社保基金监管的运行。

  (二)基金监管的执法力度缺失

  前几年,国内发生了社保基金案件,完全表明了中国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性管理工作不够到位。但与此同时,政府机构便加强了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补充和完善行政主导型的监管机制。但在实际的工作环节,常常由于机构不健全、人员配置少、监管力度不强等因素,而令监督力度下降,进一步导致社保基金的安全性风险及其他隐患。

  (三)所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

  关于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和监管,早已有相关的条文,但这些规章条例通常只关注社保基金账面上的安全性,从而忽略了随经济进步可能出现的贬值、货币膨胀等现象。根据有关规定,财务机构必须按照社保机构的建议和要求,在双方协商的前提下,提早把基金进行相应处理。

  二、社保基金的有关理论研究分析

  (一)社保基金征缴过程中出现的状况

  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前期交付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往往会导致很多的逆向选择行为,从而干扰了整个社会保险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除此之外,参保单位比基金征缴部门更加熟悉本企业的员工数、薪资情况等,要想尽量降低征缴额、减少费用支出,特别是社保基金监管力度缺失的前提下,参保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更有理由想尽办法来躲避社会保险费的交付。当这种不良现象越来越多的出现时,便会有更多的单位来效法,一些之前按规定缴费的公司也会受不了利益的诱惑而产生这种违法的念头。而对于社保参保人来讲,特别是在医保方面,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人通常不会选择保险;相反,其余的身体不太好更愿意积极主动地购买保险。再比如,在工伤保险这一项,一般来说是出现工伤事故较多的`单位更愿投保,而对那些较少发生工伤事故的企业来说,参与投保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二)社会保险的发放环节中出现道德危机

  在这一时期,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往往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道德危机,严重扰乱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进而影响到社保体系的发展进步。社保待遇发放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类骗保行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欺诈”。举例说明,当领取养老保障金时,借助多种手段隐瞒被保人死亡,进而继续领用的现象层出不穷。故意夸大疾病事实、小病大治或顶名进行住院治疗、购买医保目录范围之外的禁用药品等都是引发医疗保险欺诈行为的关键原因,这也将会给社保基金带来更多损失,干扰国内社会保险体系的构建、完善。

  三、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方式的选择及立法的完善

  (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的探究

  根据我国现行的金融管控机制,其选用的是分行业管理理念,也就是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明确分工的管控原则。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信托业也由银监会控制。所以说,在这种监管模式下,我国应当继续坚持单一的监管体制,并依靠专门的部门实行社保基金的管理。除了健全现行的以行政管理为主、财政和审计监控为辅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外,还需要及时强化各种监督力量,构建合理的监管体系,实现社保基金的安全监管。考虑到国内金融市场尚未形成健全的体制,有关规章也不够完善,因此更适宜选取数量限制模式。伴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及法律规范的完善,今后可以慢慢地完成由严格数量控制监管到审慎人员监管的过渡,努力探索社保基金投资风险及收益的最优模式,实现富有弹性的管控。

  (二)社保基金监管的立法建议

  《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奠定了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立法基础,然而,其也有尚未完善之处,即便是已经设立了社保监控机制,作出了行政、财政、审计等各种力量的监督规定,但对于相关违法行为如何处罚却始终没有达成一致,处罚力度未有一个明确的限定,过重或者过轻的处罚,都不利于有效、合理的社保基金监管机制的形成。同时,国内的法律体系当中,缺少对于社保基金犯罪的明确处理规定,从而无法对骗保、挪用社保基金等行径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所以,健全国内的社保基金监管立法不仅需要有关部门强化自律制度,也应紧密联系其他机构。四、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保险基金对于整个民生安全的重要性,其关乎着社会的整体运行状况。所以说,构筑符合实际需求的基金监管机制,从而更好地为社保制度的平稳运行提供保障,是亟待完成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胡晓义.走向和谐:中国社会保障发展60年[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xx.

  [2]胡继晔.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博弈分析[J].管理世界,20xx,(10).

  [3]李曙光.立法背后的博弈[J].中国改革,20xx,(12).

社会保险论文10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农民工自身的流动性,企业的不主动缴费以及国家制度上的不健全等原因,绝大部分农民工无法享受到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这将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应逐步解决城镇和农村不同社会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降低社会保险的参保门槛,提高农民工的参保积极性,从而使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能够覆盖全体农民工。

  关键词:农民工 社会保险 改革

  一、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现状分析

  (一)关于农民工概念的界定

  对于农民工的概念,学术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农民工是中国特有的词汇,国外有的叫劳工,还有的叫移民工,农民工在英语中叫“ImmigrantPeasant”(农民移民)。西方社会与中国一样,都在某一历史阶段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劳动力,也就是我们称呼的“农民工”,它是指大规模的离开自己的原先居住地进入到城市中去的现象。

  笔者认为,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社会群体,其产生的条件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条件,它产自于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制结构,从广义上讲,农民工包括两部分群体,一部分指拥有本地农业户口并且在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企业务工就业的的农村劳动力,另一部分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外出进入其他城镇进行务工就业并且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从狭义上讲,农民工就仅仅指后一类外出务工人员。综上所述,笔者把农民工定义为,现有的农业户口人员,在户籍所在的乡、镇企业或远离户籍外出其他城镇务工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在我国,农民工的数量正向着逐年递增的趋势上升。

  (二)农民工社会保险方面的现状

  社会保险是政府在劳动者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等情况下,向其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能缓解投保人所处的困境,维持其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截至目前,农民工参保率普遍偏低。最新的“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调查”表明,虽然目前各省市都对企业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提出了要求,然而这一政策不仅没有得到企业主的拥护,也没有得到广大农民工的支持。80%的企业主不赞成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而接受调查的农民工,83.2%不愿意参加养老保险,90%以上根本就没参保。一份最新调研显示也表明,目前我国农民工参保率仍偏低,在“五大社会保险”中,除工伤保险已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参加外,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每年的退保率又在40%左右,医疗保险的平均参保率为10%左右,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目前仍与绝大多数农民工无缘。时至今日,即使参加了社会保险,有些地区却出现了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低而退保率升高的现象。

  二、农民工社会保险所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参保方式、具体政策上的不平衡

  尽管各地政府一再强调和落实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并为此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各地区的政策差异性较大,参保条件、方式及参保率都出现了地域性的差异和严重的不平衡现象。而农民工参保率低,已成为落实农民工参保问题的根本症结。而导致参保指数低的原因具体如下,一些乡镇政府为保证其政治、经济效益盲目的进行招商引资,由于农民工参保手续繁琐,成本较大,一般乡镇企业对于这些问题都相对敏感和不情愿。因此一些乡镇政府经常以“农民工不参保”作为招商引资的先决条件,从而损害了农民工的自身利益。

  其次,一些乡镇政府虽然积极倡导乡镇企业为农民工投保,但农民工主观意识上不认同社会保险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保障,也导致了参保率较低的现象普遍发生。年纪轻的农民工认为自己身强体壮,他们往往认为:趁年轻多挣些钱才是硬道理,一方面养家糊口,一方面作为自主创业的原始积累,因此,这一类农民工群体更看重眼前利益,一般不会为明天的“钱”在今天“买单”而又因其年轻,发生重大疾病的几率较低,其就医方面的支出水平较低,从而会弱化其忧患意识,普遍不会为年老后的就医问题考虑过多。而中年的农民工虽然具备一定的忧患意识,但由于家庭负担过重,即使企业愿意给他们办理保险,他们所得的收入已经无力支付社会保险的自缴份额,因此,这一类农民工群体往往希望企业给他们多涨些工资,一般也不会考虑个人的社会保险问题。

  再者,就业压力的增大,从城市逐步蔓延的乡镇、农村,农民工群体往往在务工就业中处于被动的位置,由于自身的文化素养不高,特别是对于那些专业技能不突出的群体往往只能从事替代性较强的`简单工作,因此,这一类群体往往在就业上没有选择的权利,为了挣钱,只能向招聘企业委曲求全,周而复始就导致了参保率低等问题的恶性循环。

  (二)农民工就业的流动性特征与社会保险体制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农民工另一个更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其就业的“流动性”。由于其流动性较大,对于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体制而言,是基本无法满足其长期缴存和投保的。这也是农民工普遍不参与社会保险的根本症结。首先,由于农民工的就业流动性较大,导致其不可能在每一个就业单位签署正式的劳动合同,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社会保险的缴存,计划了流动性与社会保险体制的矛盾。其二,由于其就业的流动性,所带来的社会保险的转移手续问题。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明确规定:“养老保险的统筹单位为县市级,参保人员跨地区流动时只转移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转移社会统筹资金。”这就导致了这样一种现象发生,一是社会保险手续在超出县市级转移上没有明确的受理单位,这就加大了社保关系转移的难度,使办理手续的更为复杂。二是由于参保人员跨地区流动时只转移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转移社会统筹资金。大部分农民工不可能在同一城市连续缴纳十五年的养老保险。因此,日后很难享受到参保的待遇。

  综上所述,农民工群体出现的社会保险问题不仅受到个人主观意识的制约,而根本的问题则是农民工的工作流动性与社会保险体制间的矛盾问题。

  三、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对策与建议

  (一)社会保险体制改革是解决农民工参保问题的根本途径

  引导社会保险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发展的要求。

  根据农民工的流动性特征,必须改变社会保险体制现有的城乡统筹体制,只有改变现有的城乡统筹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异地就业参保手续的复杂性和不连续性。与此同时,简化社会保险的转接手续,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集中缴存和管理系统,从而减轻企业对农民工投入保险的压力,推动企业积极响应农民工参保的社会号召,逐步实现参保人员跨地区流动时,不仅转移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同时转移其社会统筹资金。从而使农民工真正的享受到在全国范围内任何城镇都可以办理续缴、补缴等社会保险相关工作,便于农民工流动到其他城镇或回到户籍所在地之后,能够尽快地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到现工作地或原居住地以完成社会保险的接续工作。并且累计缴存十五年后,农民工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及非户籍所在地的,凡是有过缴存记录的城镇都可以享受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同时,实现全国范围的社会保险统筹管理,完善城镇居民的户籍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快城镇居民信息共享,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工作适应市场经济信息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

  (二)提高农民工自主意识,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监督机制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体制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自主意识,转变其旧观念,普及社会保险知识,使农民工群体了解社会保险,通过各项针对农民工便捷有利的体制改革及措施的实行,让农民工真正放心的办理社会保险,并且对于那些已经参保的人员,加强其后期的社会保险工作,这类群体是我国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先进群体,其对于广大农民工的感召力、影响力较大,使他们能够现设说法,有效改变农民工的陈旧观念。同时,社会保障部门要为农民工开通绿色通道,实现简化程序,优先办理。社会保障部门要对广大农民工群体的参保工作负起责任,农民工的有序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等社会和谐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其的投入和管理;

  与此同时,还必须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不仅对农民工得雇佣企业实行强制性监管,而且要对社会保障部门进行严格监管,监管部门要勇于承担,完成企业和社保部门的双重监管工作,从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长赋:《农民工的发展与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

  [2]赵曼、杨海文:《21世纪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xx年。

  [3]周倩:《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探析》,《律师世界》,20xx(5)。

社会保险论文11

  摘要:社会保险是一种管理制度,能够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充分保护,具有强制性、福利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国有企业是我国重点发展建设的企业之一,能够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社会保险管理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涉及到较多的方面,且参与到的人数较多,需要经历的时间也会较长。本文主要是从强化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入手,针对当前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问题;措施

  一、前言

  国有企业通过加强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促进国有企业自身的良好经营和发展创造较好的前提条件。针对国有企业来说,在很大一部分上能够代表着我国的总体形象,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能够产生较为积极的社会影响。但是从当前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的现实情况来看,其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到改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效果,需要采取有效对策予以积极解决。

  二、强化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对国有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全面充分的维护,从而推进社会劳动秩序走上公平公正的道路。第二,通过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国有企业能够对企业面对员工福利和保险方面的压力进行有效的缓解。国有企业需要对自身的员工提供较为充分的福利,并且为员工提供相应的保险,这样才能够保证对人才资源进行充分的优化配置,发挥人才的优势作用。但是从这方面来看,国有企业需要耗费较多的金额,来承担这方面的压力。通过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能够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有效增强,并提升企业的总体竞争实力。第三,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是现代国有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工作的突出部分,这对于企业内部经营的秩序进行良好的维持,创造出和谐的内部环境。第四,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有助于政府收支改革,改革不仅涉及怨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债务预算、基金预算以及一般预算收支,更纳入了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收支以及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形成完整政府收支概念,顺清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构建一对一部门预算管理,实现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分类的及时、正确、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极为必要,促进政府收支改革。第五,社会保险属于我国财政分配,影响着我国公共资金的利用效率,缴纳保险费用由企业承担部分和个人承担部分,某种意义上减轻了我国利税。所以社会保险是政府管辖范畴,一旦保险基金存有缺口,那么政府将会有补缺的责任,对社会保险体制逐步完善,有助于国内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强化财政资金的实际效益。

  三、当前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人员管理方面有待提升

  国有企业在进行社会保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充分的保护,同时还需要兼顾企业自身经营的利益,如果出现了偏颇,将会不利于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国有企业在实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时候,因为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是影响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不够,对于相关和劳动者法律法规和企业自身经营制度之间的内容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这就会对社会保险管理的顺利进行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社会保险管理的相关措施在具体的执行当中还会存在着一定的偏颇,影响到后续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

  2.缺乏社会保险管理的.责任落实制度

  针对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具体制度和相关措施,需要有具体的人员进行负责,而在当前缺乏相应的责任落实制度,这就导致当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出现相应的问题之后,没有具体的人员进行追责,影响到该项工作的执行力。当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产生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将会留下较为严重的影响。

  3.档案管理方面有不安全的因素存在

  国有企业针对自身的员工进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需要以员工的个人档案作为重要的支撑,如果在档案管理环节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将会给后续实施具体的社会保险管理措施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当前很多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存在着一定管理安全的问题,不稳定因素的存在、数据信息的错误,将会导致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没有良好的效果。

  四、国有企业强化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措施

  1.加强人员综合管理

  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能逐渐提升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国有企业在进行人员综合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学习型的管理团队进行全面建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能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创建高素质的人才合作队伍,能够为开展各项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提供优质人才。学习型的管理团队,不仅能够对当前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还能够对市场变化的相关情况进行及时掌握,根据国家政策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现实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社会保险管理的策略。

  2.加强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工作

  良好的制度,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社会保险管理方面也毫不例外。国有企业需要加强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工作,坚决落实责任制度,将各个工作的责任具体到各个部门和人员之中,这样能够有效提升社会保险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力,保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

  3.对档案管理的办法进行不断创新

  国有企业采用的传统档案管理办法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使用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提升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任务量。电子档案是国有企业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应该采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之一。在使用电子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注重对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进行控制,同时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进行充分结合,这样能够提升档案数据管理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保证档案的真实准确性。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完善,使其内容更加丰富,社会保险主要包括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五方面,为实际管理工作带了了一定的困难。加强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质量,为促进和谐社会的良好发展重要基础。加强人员综合管理,加强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工作,对档案管理的办法进行不断创新,能够针对当前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提升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总之,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解决办法,提升社会保险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社会保险论文12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诸多领域均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社会保险作为我国基本国策,切实关系到每一个中国公民,为了提高社会保险服务效率,应构建一个高效率的信息系统,为人们提供更多便利。更多保险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保险论文

  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对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笔者将分别从:基于云社保下对社会保险产生的影响、云社保应用原则分析、促进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分析,三个部分来阐述。

  一、基于云社保下对社会保险产生的影响

  云社保的建立不论是对个人或是对服务人员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首先,对于个人而言,社保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管理的规范性,为人们构建了快捷服务体系。经笔者研究,我国社保信息建设经历了许多阶段,从业务处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规范化、金保二期工程、公共服务多样化等,目前我国许多省市均建立了社保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其次,云社保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管理安全力度,众所周知,社会保险档案与每个参保人员自身利益相关,一旦泄露便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电子档案的建立则充分避免了这一问题,与纸质档案相比,其保存时间更长,不易丢失。

  二、云社保应用原则分析

  由于我国社保事业发展依然处于发展阶段,还未成熟,且社保信息系统也会随着社保政策的转变而创新。云社保具有储存周期长,信息量大等特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应遵循相关原则,分别为: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开放性及拓展性。所谓实用性,实际上是指,采用成熟技术或是利用性能较高的产品,但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过于追求高性能导致系统处理缓慢的问题;可靠性原则能充分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面对各种不可预见事故,都能有效恢复;安全性原则是指,系统具备诸多安全措施,可以满足用户访问控制、身份鉴别等各项要求;开放性原则是指采用开放式系统体系结构,但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采取缺乏统一标准的相关技术及产品;可拓展性原则是指,系统在一定周期内,其数据会随着保险业务发展而增加,系统应用更加便捷、灵活。

  三、促进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分析

  综上,笔者对云社保的应用原则进行了分析,为促进社保信息管理效率,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对策,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来阐述:(一)增强领导意识领导意识对于社保信息化管理而言起到至关重要的问题,据此为促进社保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提升,首先应增强领导意识,相关领导应审时度势,跟紧时代潮流,构建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人员、文化、目标等因素融入其中。信息管理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变会对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影响,其影响不仅仅是好的,同时也会出现坏的,领导应意识到这一点,并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不盲信同时也不排斥。(二)优化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信息系统的基本保证,因此,必须积极地建立健全系统安全的对应机制,进而增加信息安全防范和控制,从而保证使用中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通过建立一些的信息方位功能,不断强化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使用安全性能,从而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管理提供良好的保障。加强信息系统在应用中的安全与规范;加强对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方面,还需要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在应用中不会被一些非法用户恶意地篡改,切实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安全使用提供良好的保障。(三)科学设计信息系统在现代工作应用方面,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信息系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在信息管理中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得信息资料能够更加便捷、迅速的为用户的实际需求服务。然而在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中,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真正为信息保护带来较大的帮助。在进行信息系统建立之初,设计人员需要研究以往系统中所出现问题,然后结合当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提取出有用点,为即将要设计系统提供良好技术指导。

  四、结束语

  云社保的有效运用是人们日益关心的重要问题,管理人员需要加快研究信息系统的良好管理方法,更好地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为人们提供更好地社会保险信息化系统服务。本文中所提出的几点改进策略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健勋.云社保对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的影响[J].科技传播,20xx,13:98-99

  [2]何扬.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的优化措施[J].现代商业,20xx,33:136

  [3]吕天阳,杨蕴毅,邱玉慧,黄少滨.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差异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xx,06:82-88

社会保险论文13

  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险档案的基础性地位和服务性功能日显重要。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面对新形势,我们要不断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水平,为政府和广大参保人员提供优质的档案利用服务,使档案管理服务与各项经办管理服务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提高认识,把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摆在重要位置

  随着社会保险在保障民生、服务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以对现实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参保群众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切实把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计划,长远规划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之中,使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保险工作同步发展。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主动抓,上下经办部门要配合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切实解决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

  二、健全制度,理顺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管理机制

  依据《档案法》、《保密法》等法规政策,制定社会保险档案分类大纲和保管期限。对每一类档案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法建档。对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归档等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程序,做到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平时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材料、业务报表、台账、图表、会计账簿等,要及时立卷归档,遵循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集中管理。要依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各险种根据社会保险档案的使用价值、连续性制定分类方案,同时,根据社会保险工作的要求,制定统一的表式、社会保险档案收集的范围,有效保证社会保险档案的统一性。

  三、加强管理,确保社会保险档案积累到位

  社会保险档案形成于日常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过程中,能否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日常工作这个重点环节,打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基础。为此,要从社会保险档案的源头抓起:一是抓好文件处理关。重点做好办公室收发文件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文件、函、请示、批复以及与企业签订的各种协议等资料收集工作。做到及时处理、及时归档。二是抓业务经办关。做好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基金征缴、账户管理、退休审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稽核等具体业务经办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做到一月一整理,一月一立卷。三是抓基金管理和统计报表关。重点是基金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财务管理凭证和各科室具体负责的统计报表、统计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工作,做到及时整理、随时立卷,按时归档。四是抓退休人员退休办理关。及时督促退休人员将档案移交社会保险部门或相关部门保管,做到及时整理、及时登记、及时归档。在实际工作中要站在大局和长远的角度,重视社会保险档案材料的形成和保管,做到“形成过程把关,形成后及时归档”,并将社会保险档案材料移交作为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业务交接的重要内容,严防业务人员变更过程社会保险档案材料的丢失,以保证社会保险工作的健康稳定推进。

  四、利用技术,推进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

  要科学管理,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对纸质档案材料要进行科学化分类、标准化存储、规范化装订,同时积极做好档案材料由传统的手工化操作向电子化操作转变,更好地发挥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按要求购置档案管理必需设施,同时根据档案管理要求采用统一的标准档案盒,保证档案管理的有序性与安全性。实现社会保险档案计算机一体化管理,对档案的'自动快速编目,对档案信息的自动索引,资料的快速统计,实现系统的网上互联。要求所有参保人填报的纸质档案材料条目与电子信息系统条目相吻合,确保电子信息系统数据录入不缺项。经办人员严审核,细录入,做到合格一批录入一批,录入一批管理一批,对材料残缺不全的,严格进行补缺补差,确保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五、搞好服务,深化社会保险档案的开发利用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制定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查阅利用制度,按规定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服务,并做好查阅利用登记,为有关人员提供准确、便捷的查询服务。社会保险是服务窗曰,各个保险档案人员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同时也代表着单位,代表着社会保险部门。因此,社会保险部门档案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推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要实行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每个社会保险档案人员对待群众来访都要讲热情、讲文明、讲礼貌、讲信用、讲效率,防止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拿不准的问题或者政策规定不清晰的问题,要由社会保险档案人员直接向主管部门请示,然后向利用者做出解释,杜绝推%,搪塞和把利用者直接推向上级主管部门的现象。只有向利用者提供有效的利用服务,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保险档案应有的作用,为利用者服好务,真正得到广大利用者的认可。

社会保险论文14

  一、社保基金管理工作问题突出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当地政府的工作力度不足以及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其次,企业职工对社保参保的意识不够积极,由于缺乏充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让许多企业职工对于社保制度不了解而存在许多偏见与误解。再次,在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方面还没有做到应收尽收,逃避参保缴费现象比较普遍,按规定社会保险费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征缴,但有些企业在申报缴费基数时故意少报瞒报工资总额,造成社保基金征收率普遍偏低.最后,目前国家或省尚未开发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化软件管理系统,各地管理系统各行其是,很不规范。

  二、加强我国社保基金管理工作水平的思考

  (一)完善法律法规

  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规范化管理必然离不开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我国政府应该加快对社会保险法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速度,并且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各经办机构、地方税务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以及关联财政部门的权力与义务,强化相关部门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力度,同时通过规则制定,强化对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杜绝操作中的违法乱纪现象。

  (二)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力度

  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工作力度是为了能够进一步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管理与保值增值。因此必须加强制度的完善与管理工作的全面性。首先,要切实加强网络化的管理体系建设,要将劳动保障部门、地方财政部门、地方税务部门、各级银行及金融机构、监督审计部门以及监察部门等统统纳入到网络化管理体系当中来。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对社保基金运营管理工作的健全与完善,要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实现全面化与精细化,对每一项社保基金的收入情况和支出情况都进行相对独立的管理与控制,双管齐下的实现对内部操作程序的跟踪监管。再次,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基金在管理方面的透明度,要让每一分钱都明明白白的收和清清楚楚的花,要端正态度接受社会公众及媒体的监管与督促。最后,加快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渠道开辟,为了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管理与有效的保值增值,确保社保缴纳人员的合法权益,必须加强对保值增值渠道的开辟力度,增加投入渠道与研究更为科学合理的投资回报方式,最大限度提升资金的投资回报率。

  (三)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参保宣传教育工作

  社保能够充分实现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全方位的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提升她们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目前虽然我国社保参保人数在逐年上升,但参保总数在我国全部人口中的比例仍然较低,这一比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而言,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加强对社保参保工作的积极宣传和正确引导。首先要通过各种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以及其他信息传播工具加强对《社会保险法》及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力度。其次是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良好信誉和形象的塑造力度,要努力提升群众对社保制度的信任度和依赖感,提升社会大众对社保制度及改革工作的支持力度,从而最大限度扩大社保缴纳人群,扩大社保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保体系。

  (四)提升社保基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的及时收集与使用对于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努力提升社保基金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首先,要加强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要建设包括省级、市级乃至县级单位的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网络,并将这些网络集合起来,形成统一的管理系统。其次,要通过网络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充分实现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工作相关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效率,实现个部门之间的网络互通,确保社保信息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快捷的相互传递。再次,要加强对信息化网络管理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要努力整合各项资源,为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与技术支持。

  三、结束语

  社会保险制度的全面实行,不仅有利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质量提升,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保基金是社保制度及具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所以必须加强对该部分的水平提升和制度完善,确保社会保障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社会保险论文15

  1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建设

  社会保险管理系统具体可以分为界面层、组件层和数据服务层三部分,分别由客户机、应用服务层以及数据服务器实现。界面层主要是收集征收、核发、综合以及财务子模块的信息。在变更用户接口时,只需要改写显示控制和数据检查程序,不影响其他两层。检查的内容也只限于数据的形式和值的范围,不包括与业务有关的逻辑处理;组件层则需要处理各种逻辑业务,同时将各种信息反馈给客户界面层以及后台数据库服务器,在设计过程中组件层包含确认用户对应用和数据库存取权限的功能以及记录系统处理日志的功能;数据服务层主要负责对数据库数据的存取操作。接收来自应用服务器提出的SQL申请,完成数据存储、访问以及完整性约束检查等工作。整个组件层是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核心环节,用于处理社会保险的各项业务。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接收相关的政策信息,政策参数、政策法规等,接收基本信息,例如单位基本情况、在职人员基本情况、离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等;业务信息,业务信息按照登记、申报、缴费核定、费用征集、费用记录处理、待遇核定、待遇支付、基金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等基本环节,设置软件的业务前台功能;后台主要包括社会保险信息社会化查询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系统管理、自服务系统、互联网访问服务和办公管理系统等。财务信息,基金收入、基金支出、基金结余等信息。统计信息,人员信息、缴费基数信息、职工工资信息、费率信息、基金缴拨计划执行情况、替代率信息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信息,例如机构情况、人员情况、经费情况等。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有医疗管理、补充医疗管理、失业保险管理、代收代缴险种管理、系统维护以及辅助功能等。

  2医疗管理模块

  根据社会保险医疗管理的相关政策和业务发展的需求,对参保人员和根据相关规定享受特诊待遇的人员进行医疗管理、对医疗保险老账户进行管理。主要功能有变更审理、IC卡管理、老账户的继承转移、数据传输、待遇审核、医疗费用偿付以及查询统计等等。针对具体的医疗特点,设置人员医疗证、病历本、IC卡的办理、封锁、换发等一系列操作。根据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对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报销和对医疗单位进行月偿付、年决算管理,年初给付医疗预付金,对个人垫付部分则可以根据相关政策进行提起那支取或者年末一次性支付。对医疗保险老账户进行继承或者转移操作,对特诊人员进行医疗费的报销冲减,与医疗单位进行变更、封锁以及就诊数据的数据交换,根据医疗服务的要求,随时检索出用于服务检查或者其它方面要求的相关信息和统计数据。

  3补充医疗管理

  根据社会保险医疗管理的相关政策和业务发展的需求,在职员工住院医疗费用超过基本医疗保险偿付限额时,补充医疗个人负担部分也可以用于冲减医疗老账户。因此,补充医疗管理的功能包括变动审理、应缴核定、保费实缴、数据传输以及相关查询统计功能。

  4失业保险管理

  根据社会保险医疗管理的相关政策和业务发展的需求,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失业保险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有变更管理、应缴核定、保费实缴、数据传输以及相关查询统计功能。

  5代收代缴险种管理

  根据社会保险医疗管理的相关政策和业务发展的需求,代收代缴险种包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代收代缴险种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有变更管理、应缴核定、保费实缴、数据传输以及相关查询统计功能。

  6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功能主要是变动接收审理包括变动手工接收、审理、企业基数的上报和调整以及相关变动信息的调整、变动报盘接收、各个险种与上月增减变化情况检索、接收社会保险年度的个人缴费基数、企业生成各项缴费表格、接收处理基本医疗就诊数据、各个险种实缴维护、用户管理以及各项参数的维护功能。可以说系统维护是整个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基础,没有这一模块的变动审理、数据接收等操作,其他例如待遇变动、应缴、拨付的核定就会因为缺少相应的数据信息,而无法正常的开展下去。

  7辅助功能

  辅助功能主要负责修改口令、登陆注册等管理系统常见功能,内部信息服务、工作联系电话、人员基本信息查询等自行开发的便于日常办公管理的功能。内部信息服务提供了各业务人员通过保险处局域网进行业务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工作联系电话则提供了业务人员与基层单位的联系渠道;人员基本信息查询提供了业务人员根据不完整信息,在人员基本档案数据表中检索出满足条件的人员。

  8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重点实现了对各类单位和职工社会保险统筹项目的姑那里,对企业内部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以及离退休人员自行负担项目的管理功能。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参保单位和职工基础信息的存储,方便对各参保单位和职工的社会保险缴费情况进管理,对离退休人员自行负担项目进行变更、审批、拨付管理,实现各类查询统计、制表等管理工作。其中系统维护模块是整个社会保险管理系统的基础,其他各模块的功能实行爱你都要以系统维护模块为基础。该模块能够实现变动接收审理、企业基数上报调整、接收年度个人缴费基数、接收基本医疗就诊数据、用户管理、各项参数维护、企业类别维护等功能。现阶段,社会保险管理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需求分析以及各项功能需求,可以满足现阶段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信息化的目标。

【社会保险论文】相关文章:

社会保险论文大全(15篇)05-22

社会保险报告01-08

社会保险实习报告08-09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报告12-31

社会保险报告15篇01-08

社会保险报告(15篇)01-08

2017社会保险缴费比例09-25

个人补缴社会保险流程07-18

个人补缴社会保险流程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