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论文

时间:2024-05-31 14:21:15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语文论文【优秀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论文【优秀15篇】

语文论文1

头”。

  在文言文的课堂上,我们常见的现象不外乎:教师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讲解,面面俱到,生怕学生不明白;学生埋头苦干,一字不落的记录,生怕漏掉一个词语的解释,往往来不及思考,个别不做记录的,则是一本资料书管到底。最后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习进程慢,学习效果差。

  我校于20xx年3月全面铺开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提出了宾川四中“1234”课堂要求,即一个目标: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二种课型:自主课、展示课。三个转变:教师角色转变,由“师长”变为“学长”;学生角色转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教室功能转变,由“讲堂”变为“学堂”。四个环节:集体编写学案,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互动感悟,归纳反思提升。

  那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自主课和展示课中,采用何种教学方式,能够真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呢?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学生眼中枯燥无味的文言文,运用什么方式,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产生“想学”的念头呢?虽然,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应该讲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但是初学一篇新的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的介绍还是不能少的,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荆轲刺秦王》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公元前228年,秦王政派其大将王翦攻打赵国,杀掉赵葱,最后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王翦随机奉命率兵驻扎中山,准备向燕国进攻。燕国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燕太子丹这时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派人采取行刺这种恐怖政策。于是历史上有名的刺客荆轲出现了,那么他是怎样取得秦王的信任进而接近秦王行刺的呢?最后行刺是否成功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荆轲刺秦王》,共同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这样的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求知心里,让学生想学这篇文言文。

  二、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爱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直以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都采用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可否认,串讲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让学生在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中将文言字词一一梳理,并学会翻译。但是,也正是这种串讲的方法使文言文的课堂失去了魅力。用串讲的方式讲解文言文,使课堂的主体完全变成了老师,学生所能做的只有被动地接受,于是,文言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文言的.美感也荡然无存,只剩下单调的文言知识,使学生发出学古文难的慨叹,甚至有厌学的情绪,上课不认真听,不注重思考,长期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文言文教学。

  其实,我们老师并不需要如此的累,我们的文言文课堂也可以更有生机。实现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就能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想学文言文。

  我们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由5—6个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课程中,我们一般都是采取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过秦论》一文时,我们班有九个小组,那么每个小组一部分内容,根据分派内容的多少,确定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各个小组的同学聚集起来,一起学习本小组的内容,因为要评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更优秀,因此各个小组的学生都会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不仅能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文言文打瞌睡,还能激起学生争强好胜的心,从而积极认真地去学习,整个课堂民主、轻松,且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三、重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能让学生“坚持学”。

  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现就以《师说》一文为例,简要谈谈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第一步粗读。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在上课时要能读通课文,这时的诵读要求可以放低,以不读错读音、不读错停顿为标准。通过这一遍诵读,字音字形解决了,句子大意也基本明了,对于文章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精读。在《师说》的课堂阅读环节,我首先拿出了一、二两段,要求男生和女生作为两个团体各选一段分别朗读,这一次诵读比第一次的粗读进步不少,同学们明显的读出了一定的节奏和感情。然后我要求男女生互换段落朗读,大家兴致盎然,读的居然更好了。第三步烂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人的经验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文言文要想读通读透,只靠课堂上两三遍的诵读几遍是不够的,还需要课下多花时间反复吟诵并配以同步或不同步的默写,以读助写,以写促读,建立读写一体化的学习流程。当然,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了。

  总之,学有法而教无定法,以上几点只是作为一个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参考。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还应多探索,多思考,多总结。

语文论文2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兴趣 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改进方法 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 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3、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

  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放眼历史 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 ,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时候,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结果,体现出来的创新情绪,勇气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离开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

  以上三个方面的知识传授,最终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打好基础。

  三. 发散思维 给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语文论文3

  《一分试验田》中有三个带有“才”字的句子,较好地体现了彭总的精神特点。

  “这一下我才明白,原来他种这一分试验田是冲着当时的‘浮夸风’来的。”这句话是紧承彭总针对“浮夸风”说的一番话写的。句中的“才”字,“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引自《现代汉语词典》,下同)当时大刮“浮夸风”,报纸上登着粮食亩产上万斤,甚至十几万斤。这样的“新情况”,彭总是根本不相信的。他全部按“浮夸风”彭吹的“高产措施”(深翻、多下肥、密植)去做,为的是要用自己的实践来检验“浮夸风”吹嘘的那一套到底对不对。这个“才”字,点明了彭总种一分试验田的目的,表现了彭总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求真理的决心。

  “你不懂!你不懂!干活儿不会冻脚,停下来才要冻坏哩。”这句话中的“才”字,常与句尾的“呢”字连用,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彭总的脚在西北战场冻伤过,但为了积肥,他除了“到处收集人粪尿”外,还坚持在大冷天下水挖塘泥。这个“才”字,强调了彭总平易近人,不怕脏,不怕累,哪怕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要千方百计给试验田积好肥的特点。 “一亩地才产八九百斤。”这句话中的“才”字,表示数量斜,与“浮夸风”吹嘘的粮食亩

  产量形成强烈的`对比。然而,这又是不可辩驳的铁的事实。这个“才”字,突出了种一分试验田的结果,表现了彭总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特点。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和作用是不相同的。三个“才”字句,结合文中其他描写彭总言行的句子,体现了彭总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而且平易近人、不怕艰苦的精神特点。

语文论文4

  1、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2、文能言声,我想文章正是你心灵的反映。人生的路途确实很曲折,也很漫长,但只要你努力执着地往前走,成功的桂冠必将属于你。

  3、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4、真是“下笔如有神”啊。看来你一定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内容如此丰富,更显示了你的文学功底。只是如果把材料再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调整一下,此文会更精彩。

  5、全文节奏明快,语言清新,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读来其乐无穷。

  6、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的喜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7、作者构思巧,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8、文章的结构简洁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9、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10、你是个很有主见又不乏真知的学生,对你的观点我十分认同,但如果行文安排中结构再紧凑些,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11、全文眉目清晰,生动紧凑,趣味性强。

  12、可以说你的文章充满了真情实感。人嘛,失败在所难免,有勇气能面对失败就更加难能可贵。我相信是金子,总会有闪光之时。希望你尽快调整心态,你将会发现天空更加湛蓝。

  13、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善于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14、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15、作为随感,你的文章文思敏捷,意愿纷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生体验的丰富和思想感情的细腻让老师感到惊讶。希望你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写作中形成一道属于自己的风景线!

  16、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最后,作者用寥寥数语,表现出了自已对…的情感,令人感动。

  17、文如其人,你的文章和你的为人一样朴实、豁达。你的作文功底很好,这也是你长期磨练的结晶。希望你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用心感受和体味生活,写出更加感人的好文章。

  18、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事,语言比较流畅,层次较清楚,自始自终显得其乐融融。

  19、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20、文章能过清新有趣的语言,描写了…的事。字里行间,充满童年真童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失为一篇佳作。

  21、文能怡情。不能把写作文当成自己的一项负担,而应该以积极的心态、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

  22、关于生命脆弱的话题,我们在平时似乎已听了许多,它能在一刹那消失。如果你在田野,漫步于森林,脚踏落叶,仰望蓝天,你是否可以感到生命的呼吸?是的,世界因生命而美丽,生命需要互相关爱,这正是你的《断章》所要表明的主题吧。

  23、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

  24、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25、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见。

  26、全文几句俗语的`引用恰到好处,以怀旧为线索。这正体现了你的思想意识。

  27、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28、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

  29、语言得体而富有浪漫色彩,文脉畅通,彰显出知己“书虫”的形象以及“我”与“知己”的“知”“己”之情分,灵动、俊雅。

  30、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最后,作者用寥寥数语,表现出了自已对…的情感,令人感动。

  31、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令人眉开眼笑。

  32、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33、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34、你的文章很有创意——用几何证明题的形式来完成构思。全文文学色彩很浓!

  35、你能够由雪联想到人生追求,从生活细节出发,创新精神可嘉。本文体现了你平白的文风,谁说“白开水”不是最佳的饮料?

  36、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了主题;情节也颇具匠心,整个故事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语言朴实无华,采用白描手法,作者的爱憎包含在叙述之中,能让读者去体会,去深思。

  37、清秀脱俗的字迹透脱着你的聪明智慧,稳中求进、扎扎实实是你今后写作努力的方向

  38、这篇文章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让你的思想可以在这里自由的驰骋,这是你最大的成功之处。老师要提醒你的是透过纷纭的世事,总有一些准则可供我们处世时把握,让你的思想更深刻些,你将会时时收到“滴水看世界”的效果。

  39、总写着许多梦幻般的故事;少年心中,总装着许多神奇的向往。这一篇短小的文章,像是一叶载满梦幻的小舟,盛装着作者的童真、梦幻、向往和刚刚起步成熟,向着远方进发。

  40、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

  41、虽然写作对你来说并不是很喜欢的,但你却像蜗牛一样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坚持写作,从不辍笔。你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以你的个性定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42、全文叙事集中,不枝不蔓,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

  43、如许娟秀的字迹,清晰严整的结构,不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一点老师真的应该向你学习。就让我们在今后的中互相促进好吗?

  44、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

  45、虽然你能身心愉悦地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但社会的发展已经全球化,所以你应该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到集体生活之中,适应社会的发展。

  46、作者“形散神聚”地驾驭能力很强,整篇文章一气呵成,行文如流水一般,给人明快舒畅的感觉!

  47、文章对……的气氛渲染充分而恰到好处,对文章重点…作了细腻而传神的刻画。

  48、注意观察具体事物,并展开合适的想象,这是的成功之处。

  49、我忍不住要多看两遍,真好!

  50、你真棒!最近学得真棒!

  51、喜欢你深刻的见解,喜欢你爱思考!

  52、祝贺你每次都考一百分!

  53、就这样做下去,孩子!

  54、喜欢你的认真劲儿!

  55、你努力,你收获,你勤奋,你成功!

  56、我发现你的成绩又提高了!

  57、今天我太高兴了,因为看到了你的作文!

  58、喜欢你的言语,朴素而富含哲理。

  59、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60、语言朴实简洁流畅开头和结尾都很自然准确

  61、开头简洁自然结构清晰心理描写真实体现出作者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62、这篇短文的特点可概括为亲切温馨隽永

  63、文中描绘的…清新活泼欢快明朗字里行间跳动着的童心使文章也有了生命力

  64、文章凭着丰富的想象凭着多彩的语言将…呈现读者面前

  65、文章简洁明了语言平淡朴实

  66、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力丰富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使生动活泼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67、借景抒情托物咏志很特色

  68、文章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和生动描述演绎出一篇精彩的童话故事读来饶有趣味

  69、巧用伏笔是文章的一大特点文章第一段就为全篇故事的发展做了极好的铺垫这种构思非常巧妙可以借鉴

  70、这是一篇很有新意的…文章构思巧妙语言朴实自然

  71、作品的构思是巧妙的文笔也是简洁流畅想象大胆富有创造力文章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力

  72、想象力较丰富极具新意开头自我介绍引入下文另外文章语言简明扼要风格幽默误诙谐

  73、文章不长但过程叙述得很清楚人物的活动描述得也具体真实可信生动有趣全文结构紧凑完整文笔也较流畅

  74、情节生动有趣叙述清楚完整也表现出作者的聪明机智充满了家庭生活情趣文笔流利活泼

  75、你很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绘展示了…文笔间渗透了情感

  76、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

  77、主题含混晦涩,文意渺茫含糊,写作目的不清。

  78、虽有中心主题,但表达不够充分有力,言而不实,空而无力。

  79、主题不够严肃,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80、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

  81、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82、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83、情节发展较平缓,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84、情节变化平淡无奇,缺乏新意。

  85、情节平直,毫无悬念,平铺直叙似记流水账。

  86、过程详细,结尾却简略不全。结构不合理,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

  87、构思不合常理,内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

  88、情节大起大落,转换太快,不够连贯自然。

  89、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

  90、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

  91、不失时机地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语势,又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92、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

  93、叙述事情条理清晰能正确地使用动词运用比喻贴切生动献计献策读后能从中受到教育

  94、朴实自然的童心体现在文中使文章散发着清新活泼的气息

  95、这篇文章以具体的事例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别致的写法表现了对美好心灵的由衷赞

  96、你的字迹工整,书写很优美老师要向你学习。作文选材如果再新颖些,肯定会与书写交相辉映。你认为呢?

  97、太棒了!你的作文,再现了东北人的憨直爽朗,使读者顿感神清气爽。语言流畅至极,通感运用尤为巧妙。你的笔锋具有征服力和感染力。努力,再创辉煌!

  98、观审入微,描写生动取材精慎,安排巧妙描写灵活,笔调轻松主旨正确,表现详明故事新颖,文字明洁

  99、吐词雅洁,文字生动叙事畅达,抒情真摰叙述简洁切题媚媚道来,趣味横生清新流畅,自然有致

  100、文字生动,写景如画刻画入微,栩栩如生描写深刻生动文句优美,叙述生动描写深刻,结构谨严

  101、取材新颖,文笔老练结构谨严,叙事详尽内容充实,文字流利行文洒脱,趣味隽永布局新颖,用词简洁

  102、层次井然,结构严密记事生动有趣哀腕悲痛,感人肺胕语重心长,句句感人真情流露,感人殊深

  103、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

  104、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

  105、事例叙述得生动具体,人物的言行符合各自身份特点。

  106、文中来源于生活,因此语言虽然不怎样优美,但却真实有趣,写得入情入理

  107、文中将…写得细致入微

  108、语言活泼明快,富有情趣。

  109、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语,使作文更显自然亲切。

  110、轻松有趣,颇切题意立意甚佳,辞亦明畅

  111、情感丰富,识见超卓言辞恳切,一气呵成

  112、文中简短,意味深远笔调美妙,余味无穷

  113、行文流畅,情意恳摰

  114、文笔老练,气势磅礴

  115、描写细致,颇切题意

  116、情致悠然,淡远雅尚

  117、引证不适切,语意欠详明

  118、虽切题旨,但不畅顺

  119、思路不清,意不明晰

  120、用词欠妥,语气不贯

  121、识见不高,说理也欠圆妥

  122、材料太贫乏,理由欠充分

  123、组织欠严密,辞意不明畅草率成篇,内容

  124、文中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

  125、开头简明扼要

  126、文中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

  127、文中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点面结合,使作文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128、文中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129、开头出手不凡,吸引读者

  130、开头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

  131、文中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132、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

  133、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134、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135、文中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136、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137、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138、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139、文中边叙事边抒情。

  140、你很善于观察生活,能敏锐的捕捉一个个有意义的瞬间;你是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141、文中的语言很流畅,也写出了老师的感受。你是老师的知音,希望我们共同切磋,在文学的百花园中采撷芬芳的一束。

  142、对不起,这一段老师没有读明白,你愿意为老师再解释一下吗?谢谢你。

  143、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144、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序

  145、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作文增添了不少情趣。

  146、文中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尤其人物语言幽默风趣

  147、文中想象的合情合理。

  148、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149、文中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

  150、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151、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语文论文5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也得到更多应用。同时,信息技术也促进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本文通过介绍信息技术在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分析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信息技术对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诟病。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教育重任的中小学教育,迫切的需要进行改革。而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教育相结合,无疑为改革指明了方向。它以其特有的优势,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

  1.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应用

  第一,网络资源在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查找资源。将网络资源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一改过去“填鸭式的教学”。从过去的“要我学语文”,变成现在“我要学语文”。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从网上寻找自己喜欢的苏轼的作品及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同时鼓励同学们相互讨论和赏析,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第二,博客在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阅读作文书中优秀作文和布置作文任务来实现的。这样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热情,也不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通过利用博客这种信息技术,教师向学生分享一些优秀博文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上写博文,并使学生间相互评论、分享经验。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加强了师生交流。比如,教师在讲授课文《沁园春雪》的时候,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一篇关于雪的博文,并且阅读和评论其他同学的文章。这样的方法,在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印象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三,PPT在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应用。过去教师通过在黑板上写板书,要求学生做笔记来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补充。但是这种方式既浪费课堂时间,又不利于理解记忆。PPT的使用,使得教师从课堂上解放出来,提高课堂效率,增加教学趣味。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整合,将相似主题的课文制成一个课件,以便于学生对比学习,集中复习。例如,将关于乡愁的课文整合成一个课件,让学生体会不同作者对于思乡之情如何表达。以此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2.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目标

  首先,信息技术的运用,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有了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创新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选择适当的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和电子教案,调动学生多感官学习,手脑并用,便于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利用网络中音乐、图片、动画场景的直观形象,有效的与相关知识链接,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八年级下册的《紫藤萝瀑布》一课,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将紫藤萝瀑布的美通过图片形式展现出来,与作者的描写相对比,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其次,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个性的发挥和教学风格的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出个性鲜明,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比如在下午学生容易疲倦的情况下制作的课件就可以生动活泼,必要时可以增加一些幽默的内容,使课堂气氛轻松,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对语文教材进行赏析,结合文章的特点,提取精华直奔主题;也可以从文章的风格入手,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特点和写作背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选定不同角度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教材。最后,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师生相互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将一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发到网上来实现信息共享。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进行资源下载和网上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修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进度,在网上进行指导和答疑。还可以建立班级网站电子图书室或开展网络名著阅读活动并写出读后感,以此来开阔视野并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在班级网站发表一些小感想、小文章来帮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探求,增强自信并提高写作水平。综上所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学语文教育的改革,使中学语文教学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应用和实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挥了教师的个性,并提高了课堂效率。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我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诸多好处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使信息技术真正能够为我所用,在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力量。

语文论文6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认识比较薄弱的阶段,语文经典篇章的诵读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的经典篇章为了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都会配有彩色插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经典诵读篇章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创设诵读情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比如在学习柳宗元的《江雪》时,教师可以把“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场景用多媒体展示出来,配上诗句,让同学们真切的感受: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境,使学生感受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经典语文篇章的诵读以及其他语文知识学习的前提就是学生的识字能力,而学生识字的本质就是掌握阅读工具,以便学生能够学习理解各种语文材料。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便是让学生从拼音、偏旁结构开始掌握基础的汉字,然而,如何做到让当代学生像古人一样,在没有拼音教学的基础上却能较好较快地提高识字能力,经典诵读便是最好的选择。这是因为经典文章不仅具有较高的生词出现频率,而且在经典文章中,字与字连在一起,组成有意义的词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对字词的学习和掌握。再者,经典文章主要以韵文形式编辑,文句整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能够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经典诵读中,将生词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机结合,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的经典作品时,可以大幅度的增加小学生的识字数量,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帮助儿童提高智力

  有关生理学的研究发现,13岁之前的儿童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学生具有较高的掌握和学习能力。因此,在这被称为最经济的学习时期,完成对儿童智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最好的记忆阶段学习最好的经典文章,不仅是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也对之后的阅读和语文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小学课本中节选了很多经典的诗歌和散文,这些经典作品大都意境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给读者会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而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正处于大幅提升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所学习的文章内容给学生留一定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抓住作品的主旨大意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但是小学生的想象力毕竟有限,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时,还应该给学生传授正确想象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智力有效的提高。比如:学习《乌鸦喝水》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以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例如“除过用小石子这个方法外,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喝到水”或者“为什么用小石子就可以使水面升高”等问题,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帮助学生想成正确的道德观

  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比,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道德观。小学语文教材种的经典文学作品是经过许多学者以及教育专家反复阅读而筛选出来的精华作品,这些作品中体现的是人类社会所推崇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同时,文学作品中同样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赞叹,这些文学精华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培养小学生弘扬真、善、美,摈弃假、丑、恶的美好品质。但这种思想意识的培养不是依赖教材上的语言文字,而是依赖于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作用,经典作品的诵读过程中正是培养学生思想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诵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比如在学习《二小放牛》这篇文章时,通过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放牛郎王二小的感人形象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情怀,同时丑陋残暴的日本帝国主义也激起了学生内心对丑恶、残暴的憎恨。总之,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经典文学的诵读,最大限度地利用古典文学的资源,稳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以后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论文7

  【摘要】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语法教学有着一定的教学难度,它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重要语文知识内容之一。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有了新的工作要求,所以进行语法教学时,需要找到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教学对策,提升中学生对语文语法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中学语文;语法教学;思考

  语文语法是语文系统中的重要知识内容,很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体会到语法教学的教学难度,语法的有效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语文知识内容,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高中语文课程中的语法教学被逐步淡化。本文以新课标的教学视角对中学语法教学理论做出分析,谈论语法教学方式,研究语法教学的重要性,改变教学策略,提升语法教学的教学效果。

  一、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现状和教学问题

  (一)对语法定义不够清晰。在中学语文语法教学课程中,存在对中学语法定位不清晰的问题。语文知识内容教学范围广泛,但是语文语法并没有占据主要的教学地位,这严重影响了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实质效果。进行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目的就是提升语法课的实践性,但是我国的语文课程大多将语法教学作为理论课程,并没有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法的应用水平。中学语文语法有着很好的应用功能,但是语法知识生涩难懂,学生难以掌握这一知识内容。即便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花费了很多心思,学生的语法应用能力依旧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没有对语文教程进行定义。

  (二)教学要求不清晰。在现代中学语文教学课程中,很多教学问题存在争议。学生在运用语法过程中,对教材、教学考试以及实践应用方式不够清晰。这就导致学生对中学语文中的语法概念模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不知道如何布置教学课堂,只能对教材中的初级语法知识进行简要介绍,却不能分析语法知识中的实质内容。教学要求不明确就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建立,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另外很多语法的界限定义不够清晰,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教学矛盾。这就增加了教师的组织工作难度,让教师难以甄别实质的教学内容。

  (三)语法教学的限制性。在中学语文语法教学课程中,语法存在“偏颇”现象。中学语文语法在中学教学课程中一直不受重视,重英轻汉的教学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语法掌握状况也会受到限制。语法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行教学实践时,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弥补教学工作中的教学漏洞。语法教学的限制性导致中学语文语法课程体系不健全的现象出现,这导致学生不能全方位地领悟语法知识。

  二、中学语文语法案例设计

  教学意义:提升中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内容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扩大知识面,熟练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语文语法中的具体知识内容,掌握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等语法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细致划分。掌握短语语法类型和结构,分析短语的应用特点。案例内容:句子一“感冒了,我去看医生。”中“我去看医生”就能治好感冒吗?句子二,“天气太冷了,大家走出教室晒太阳。”中“大家走出教室晒太阳,”到底是大家晒太阳,还是“太阳晒大家”?小结:进行语法知识介绍时,就需要从实际角度对语法的意义进行分析,了解句子中的语法应用模式。短语类型介绍:常见的`短语类型通常分为以下几种,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等。我在教学课堂上进行举例说明“老师和同学”、“讨论并通过”这两个短语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说有“和”“并”两个连词。小结:我提问的是并列短语,并列短语的特点就是在词与词之间插入连词,在进行语文语法教育时,也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语文语法的词性。

  三、中学语文语法的教学策略

  (一)语文语法的生活化教学。语法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语法教学时,需要避免将中学语文语法课上成理论知识课。为了更好地提升语法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采用更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知教学材料。为学生建立语法语境时,模拟生活语境,细致讲解生活知识,这更加方便学生理解语法知识,让语法教学变得生活化,在实际交流中注意语法的应用。

  (二)动静结合的语法教学方式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应用语文语法,在交际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语法细节,使教学环节变得更加生动。在新课改背景下,不能让语文语法的教学方式仅仅局限于静态教学的程度,新的语法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

  四、结语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学习语文知识时,需要将知识内容含义弄懂,了解文章中的精要。而语法教学就能给予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帮助,为了让语法教学工作变得更好,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有关的教学方式,提出新的教学构想,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中学语文的语法教学效果。

语文论文8

  让语文焕发生命的活力

  厦门教育学院 杜振标

  一、从“我们都是鸟蛋”说开去

  一位教师在上完《两只鸟蛋》之后,看到学生仍兴致勃勃,便利用几分钟让大家说说心里想说的话。一位学生要求上台背诵白居易的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位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一番热烈的对话。大家从“不能打枝头鸟”说到鸟妈妈怎样照顾小鸟,又说到“我们的好妈妈”。这时,一个学生突然说:“我们的妈妈就像鸟妈妈一样好,因为我们都是鸟蛋。”(全班哄堂大笑)当老师询问“为什么” 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们现在还小,比较容易被坏人带走。如果被坏人带走了,妈妈也会像鸟妈妈一样焦急的。”(其他学生赞同了:喔,那我也是鸟蛋……)

  这种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语文教学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反复强调:语文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解读生命” 的过程。在具体实验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主要集中在“关注”与“期待”。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与热情关注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分值观的过程,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满腔热情地期待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自己安排时间,要多给学生创造与自由发挥的空间;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的机会。

  二、童真是诗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自主性0发展、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如何促进?实验教师说得好:只要唤醒他们的表达欲望,放飞想像的翅膀,给予自由表达的空间,你就会看到一个美丽新奇、富有童真和灵性的世界。请看几则教例:

  ①学完《大海》以后,孩子们向大海提出一连串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海,大海,你有多深?你肚子里的鱼是从哪里来的?”“大海,大海,这么多垃圾倒在你的身上,你难受吗?”“大海,大海,你什么时候才开始有水?”……

  ②学习《插秧》后,孩子们仿课文创编出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如:“水田是摇篮,摇着小鸟,摇着青山,摇着白云,摇着蓝天”。学了《我长大了一岁》,孩子们又编出一首首儿歌。如:“小草,小草,看

  我长大了一岁。”“爸爸、妈妈不要操心,再也不惹你们生气了,我长大了一岁。”

  童真是诗。我们要呵护童真永远保持童心、童真、童趣,这样语文教学才有生命之源。

  三、多姿多彩的教学

  1.将游戏活动引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学习的园地,游戏的王国。例如:找朋友、小猫钓鱼、快乐大转盘、带生字朋友回家……有的开展争当“拼音小博士”、“识字大王”等竞赛活动;有的引导学生给字母或生字编故事、编儿歌;有的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许多教师还精心制作各种课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创设活的课程情境。教学中,我们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人教版第一册汉语拼音(a o e) 配有一幅美丽的“山村晨景图”──图中有小桥、流水、人家,有绿树和如茵的草地,有人与动物的活动。教学时,教师先引导整体感知画面内容、重点观察“女孩练声”、“公鸡高歌”、“大白鹅欣赏倒影”这三个局部图,再让学生自由表达(说说自己看到的美景,谈谈自己的感受)。在学生自由自在的观察与表达活动中,教师很巧妙地融入韵母教学。这种教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创设活的课程情境,既避免拼音、识字教学的枯燥乏味、又将工具化与人文性有机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以识字教学为例:教师已不再唱“独角戏”,而是发动同桌、4人小组、小老师工教互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不再包办代替,而是启发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用自己最喜爱的方法识记,把选择学习方法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教师不再搞“一言堂”,而是多让学生发言、交流、展示、互评互学、把交流的机会还给学生。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展示自己的个性。例如一位教师在古诗《村居》的教学中,从四个方面为学生创造展示个性的空间:通过看图,展示观察的个性;通过阅读,展示理解的个性;借助想像,展示积累的个性;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展示设计的个性。

语文论文9

  一、加强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的意义

  从一般教学论讲:教学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是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根本区别点。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我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激发。而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学生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就是要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素质。

  这里要对语文素质作一全面理解。语文素质应包括:语文能力;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

  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弄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的目的任务。因为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小学语文就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要掌握祖国的语言工具。儿童是在逐步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语文学习,儿童不仅能获得语言,而同时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思维能力,丰富情感。读书,还会提高学生的说话、作文能力,把自己要说的话、想到的事、看到的事或做过的事,用口头或文字表达出来,进行思想交流,达到相互了解。也就是说,只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才能学会各科知识,所以语文学科具有再认知的功能。其再认知的功能体现在:

  (l)通过语言实践获得语言,获得字、词、句、段、篇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利用语文能力进行交流、解释、记忆;

  (2)通过语言理解和记忆获得各科文化科学知识;

  (3)掌握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即自学方法。

  这三项认知功能,以第一项为基本认知功能。正因为有这一基本认知功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再认知特点;学生具有了语文能力,才能再学习。所以说学好语文是学好各科知识的基础。正因为语文学科具有获得再学习的动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工具性。这种工具性表现在再认知上,才把语文称之为基础工具学科。

  凡工具学科,就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力。数学是工具学科,要具备计算能力;语文是工具学科,必须具有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倒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里谈的习惯,即指能力而言。这段话说明:第一,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意义。叶老把语文能力看作为“生活的能力”。也就是“新大纲”所提的学习语文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总之,要达到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二,明确指出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知识是必要的,通过理解获得知识;理解知识之后,还必须通过语文实践形成语文能力。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是出发点──知;一是终极点──行。由知到行,必须经过理解和训练。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培养小学语文能力的意义。从而也说明:江西省资溪县从80年代初所进行的小学“语文能力”教材教改实验,正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该项实验的内容提出:“以能力为序列──能力训练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的教学思想;以课文为例子──能力训练的教材运用;培养学习兴趣──能力训练的心理动机;指导学习方法──能力训练的途径;养成良好习惯──能力训练的归宿。”这一套“语文能力”教材教法体系,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有了保障。

  二、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进行严格训练

  小学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行”就是实践,就是练习。叶老还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来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替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这段话虽然是针对练习写字的技能技巧而言的,但同样用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形成。这段话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和语言习惯的形成,不能只靠教师讲解、指点还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练习,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训练;

  (2)语文能力训练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

  (3)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按照规格认真练习,来不得丝毫马虎。所以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语言训练,才能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有人说,强调语文课的语言训练,有人会把语文课上成支离破碎的练习课。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这是对语言训练的误解。除了将“训练”和“练习”混同外,主要对语言训练的内涵不清楚。

  语言训练应包括:语言理解、语言欣赏、语言积累、语言运用等方面。

  (1)要训练学生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语言是载体,语言包括内容和表达形式两方面,二者是统一的。要教会学生通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表达的内容。过去重在内容理解,轻语言形式的掌握;要教会学生理解、欣赏语言表达的个性体现,即作者在具体情境中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所透示出的个性特征和语言韵味。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

  (2)要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有人认为积累语言就是记忆、背诵。虽然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读、背内容,教给读、背方法,这是对的。但是为什么重点背诵某一部分,这一部分的语言精华在什么地方?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背下来又有何用?不要忘记要学生积累的是语言的精华,只有语言精华积累多了,学生才能在说、写中灵活运用。

  (3)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说、写训练。语言积累为语言运用打下基础。同时还要进行说、写的单独训练。“新大纲”提出“口语交际”是要进行训练的。总之,语言训练包括丰富的内容,不能用支离破碎的练习课来代替。叶老对训练还有一番具体解释。他说:“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政,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

语文论文10

  一、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

  新课标改革中明确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且两者应该保持平等关系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互相交换观点看法,达到情感上的统一。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改革,要能够重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相关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与学生进行对话、沟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诵,再邀请学生A进行朗诵,提问学生B点评教师和学生A朗诵情感的变化,并得出结论,即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进行这篇文章的朗诵,再邀请其他学生来进行朗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将教师情感意识传达到学生的思想中去,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同时,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目标。

  二、采用“主动发展”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一般来说,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大多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很难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存在很多教师片面的将学生看做是知识的接受者,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简单的`对学生进行重复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发展,学习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高中语文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关于马克思生平的资料,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还可以以此篇文章作为范文,举行小规模的演讲比赛,展现学生的朗读风采,从而有效的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高中语文的学习。

  三、开展“开放协同”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标改革后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要能够体现出多样性。这就需要立足于语文教材的大框架下,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开展协同”式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视,将学生从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超越书本知识、注重共同发展和开放的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走出课本知识,走向真实的社会生活,并能够与其他学科的进行有效结合,切实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将传统封闭的语文课堂,逐渐向开放式、协同式发展,推动学生更好的进行高中语文的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这才是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要能够落实新课标改革的相关措施,就要与时俱进的发展,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有效性,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与其他科目的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语文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全面实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

语文论文11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具体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对小语教师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笔者认为,素质教育要求小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教师备课时,既重知识,又重学生,以重学生为主。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对象千差万别,教学最终目的要让学生会学,可见,吃透学生尤为重要。在备课中,既要吃透“大纲”、教材、课文,又要摸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搞清楚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查清楚学生的知识缺漏。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的起点站在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素质的高度。

  教师讲课时,既重教法,又重学法,以重学法为主,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法当然重要,但最终要通过教师的引和导,让学生学会和会学(掌握学习方法)。重要的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讲《小马过河》一课,第2自然段有一提示语: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教师让学生理解“连蹦带跳”一词在这一段所起的作用。一般的讲授都是这样,先让学生在朗读时省略和读出“连蹦带跳”,比较二者的效果,学生认为有“连蹦带跳”这个词好,但这只是孤立地理解词。如果能够继续引导学生的思考将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有益引导和培养。教师继续提问小马为什么“连蹦带跳”地对妈妈说?学生会答:小马很高兴接受妈妈给的'任务。教师继续问:小马为什么那么高兴呢?这时学生答不出。这时教师指导学生再读老马对小马说的话:“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助妈妈做点事吗?”这一读,学生明白了:小马想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能帮助妈妈做点事,心中非常高兴!这样的讲授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但真正理解了“连蹦带跳”这个词及这段话的含义,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思维活跃,带着问题学,从小培养探究问题、周密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师在辅导学生学习时,既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又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以重能力提高为主。知识是人们学习的入门和向导,而能力是人们在完成活动后可能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它直接制约着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快慢、难易、灵活性和巩固程度。知识为方法垫底,为能力铺路,而能力又是学习知识,改进方法的根本。所以,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程度要重视,另一方面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有意识地辅导学生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

  教师既要重视课内教学,又要重视课外活动,以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发展为主。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内容,而课外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课内外语文活动的有机结合,就会使学生全面提高和获得个性的发展,语文教学就能在灵活、自动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增长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个性。

语文论文12

  在20世纪90年代,“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潮流。20xx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不再是以往的学科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因此,要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从20xx年推行“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以来,我们的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满堂灌”,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走向了以学生为中心,把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育。

  “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方式重在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一、在学讲课堂中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

  受制于应试的压力,长期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采用填鸭式灌输语文知识、考试技巧,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里的重要内容,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采用学讲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学、合本文由作学、质疑学中,锻炼、提升了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渔父》这篇课文时,我们先设计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先学,了解屈原的曲折多难的人生,将课文中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学生可以在图书馆、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认真思考,对仍不能理解的问题准备课堂交流、提问。这样,课堂上学生不再是教师手中的风筝,被牵着飞,而是自由翱翔于思维天空的飞鸟。课堂上,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学生对自己预习时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辨析探究,在合作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在讨论屈原和渔父两人的形象时,有些学生认为渔父这个形象是衬托屈原的,甚至否定渔父,有的学生认为题目是“渔父”,渔父在文中的.重要性不比屈原差,二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对比。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辨析,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位学生的思维很敏捷,提出评价二人的世界观时,必须在“清”“浊”的社会背景下分析,这就是学生深刻思考、交流碰撞中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这种“学进去,讲出来”的课堂方式自然而然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恰恰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是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永远无法做到的。

  二、在学讲课堂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语文学科作为语言与文学的综合体,蕴含着丰富的美。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该站在母语的立场,从汉语的角度出发,去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品析鉴赏语言,从审美的角度思考問题,体验丰富的感情,满足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

  传统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扼杀,因为教师的知识灌输代替了学生的思考,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特别是我们对标准答案的过分关注,阻碍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分析、鉴赏。所以,我们常常见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而学讲课堂不同,学生在自主先学的环节中,是自己的独立思考,是自己的个性鉴赏,他们发挥想象,去发现文本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等。在课堂上,他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传递美,他们交流、比较、辩论,在审美的氛围中,引发心灵上的共鸣,完成情感的体验,获得精神的成长。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经典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中,将学生分成三组分析讨论贾宝玉的性格——众人眼中的宝玉、黛玉眼中的宝玉、“西江月”词中的宝玉。每组学生交流探讨后,请一位代表发言,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交流,师生共同点评。特别是在“西江月”一词的探究中,学生能够分析出宝玉不羁的个性,分析出他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形象,他蔑视功名利禄,不问仕途经济,尊重人性,追求自由,在当时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这些论述是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共同品鉴语言、分析形象、交流情感的成果,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文本分析能力,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品位。这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有了“教”和“学”,而且有了“育”。

  “核心素养”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以学科知识学习为中心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转变。践行学讲课堂以来,改变了过去教师大量课堂知识讲解、技能训练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品味语言,开拓思维,培养审美情趣,创造精神美。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语文论文13

  一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要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一个宽厚而坚实的基础,这就必须把大纲的要求科学有效地落实到起步教学之中去。为此,教师须对起步教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进行正确操作。

  首先,教师必须心怀全局,从本质上把握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说写句子等教学与作文起步教学的内在联系,全面培养和提高一年级儿童的语文素质,使拼音、识字、学词学句、阅读等教学为作文起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1.要教会儿童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工具

  教儿童学习、掌握、运用语言工具,是作文起步教学的第一个重要任务。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有关字、词、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内容不同、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训练,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儿童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工具。在这里,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儿童对语言工具的熟练掌握和运用是依靠着教材中字、词、句各种训练所产生的合力作用,绝非某种单项训练所能奏效的。因此,要认真地搞好各项训练。如果认为作文起步教学只是造句、说话、写话等个别训练项目承担的任务,那就太狭隘了,势必要影响作文起步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让儿童获得大量的知识

  一年级儿童处在启蒙阶段,让他们获得大量的知识,是作文起步教学的第二个重要任务。对一年级儿童来说,获得知识首先意味着认识外部世界。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使儿童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语言和思维、进行说话和写话的基础。一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动物、植物、节令、生态、历史、传统、民族、人文、道德、礼仪、生产、生活、器皿等等方面的简单知识,而且绝大多数配有彩图。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学习知识的时候,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此,首先要让儿童对客观事物建立起形状、大小、颜色、质料、气味、声音、位置、动态、静态等方面的感性认识。这是非常重要的,是儿童认识外部世界,获得知识必须经过的第一步,是儿童形象思维和发展语言的基础,也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文字内容,也要充分发挥图画和实物的作用,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去观察感知事物,在此基础上图文结合,学习、理解和运用文字,就会收到更佳效果。

  3.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感情

  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感情是作文起步教学的第三个重要任务。对一年级儿童来说,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分辨事物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花红叶绿、春种秋收、鸟儿唱鱼儿游、东西南北、前后左右、根茎叶花果、鸡鸭马羊牛这许多教材都能培养儿童分辨事物的能力。在拼音、识字、学词学句教学中,教儿童辨音、辨形、辨义也是在培养儿童分辨事物的能力。不过,这种分辨能力是初步的、最基本的能力,大多是凭借感性认识的。在此基础上,使儿童的分辨能力向深层发展,那就要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农民种玉米和小猫种鱼、小白兔种菜和小灰兔吃菜、友爱的小鸭子和不听话的小公鸡、懒惰的狮子、不专心钓鱼的小猫、掰玉米的小猴子、喝水的乌鸦、送羊羔的巴特、不要金斧银斧的穷孩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沙洲坝乡亲这些教材中包含着是与非的道理,教学中要引导、启发儿童搞清其中的道理,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丰富多彩的认识事物和辨别是非的教学中,可以逐步培养儿童热爱真、善、美,憎恨假、恶、丑的思想感情。他们喜欢蓝天、青草、鲜花,热爱大自然,热爱五星红旗,爱劳动,爱学习,团结友爱,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这些美好的思想感情不仅为作文的起步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也可为今后的做人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其次,在借助识字、学词学句、阅读、观察、说话、写话等教材,教儿童学习掌握语言工具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儿童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抓住主要矛盾,选好强化训练的着力点。

  大纲规定一年级作文的要求是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学习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写句子。学生学会用部分词语说话写句子,这是在学习运用语言工具。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是句子的建筑材料,学会用词造句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习掌握语言的重要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我们在这个着眼于学生理解词义会用词的训练基础上,增加一层着眼于学生掌握句式会用句的训练,而且把用词与用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用词的基础上把掌握句式会用句当作强化训练的着力点,作文起步教学的效果就会更好些。比如学生学习了小山羊和小牛一同吃青草这个句子,理解了词义,可以用小山羊小牛和一同吃青草等词去造别的句子,这当然是很好的。但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和××一同×××的句式,学生能说出或者写出老师和我们一同唱歌、我和妈妈一同看电视、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同去玩这样的句子,不是比学词学句、掌握语言工具的效果更好吗?

  基于上述认识,我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经过认真比较筛选,提出了一年级两册语文作文起步教学应该强化训练的着力点。

  第一册

  1.在说话、写句时会用:一、二十等数词和一把、一头、一口、一只、一个等数量词;上、中、下、东、南、西、北、左、右、前、后等方位词;进、出、来、去、大、小、日、月等词和重叠词(如青青的草蓝蓝的天)。

  2.仔细观察简单图画和事物后,练习说写句子时,着重说写:

  (1)图上(或事物)有什么物,它们在做什么,或者它们怎么样。

  (2)图上(或事情中)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或者他们怎么样。

  3.在学词学句、看图学文、课文、基础训练、看图说话等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下列句式,能在说写中运用:

  (1)我(我们)是(例:我(我们)是小学生)

  (2)谁(会)做什么(例:老师(会)讲故事)

  谁和谁(一同)做什么(例:我和爸爸(一同)看电视)

  谁做什么和什么(例:妈妈扫地和擦桌子)

  (3)谁怎么样(例:大家很高兴)

  什么怎么样(例:大公鸡很美丽)

  (4)谁不做什么(例:爸爸不吸烟)

  什么不做什么(例:小羊不吃鱼)

  谁不怎么样(例:明明不骄傲)

  什么不怎么样(例:猴子不安静)

  (5)怎么样的什么(例:圆圆的月亮)

  (6)谁在哪里做什么(例:同学们在草地上玩)

  什么在哪里做什么(例:鸟儿在树上唱歌)

  (7)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例:我晚上写作业)

  什么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例:大雁秋天往高飞)

  第二册

  1.在说话、写句时会用:常用的数量词;它、他、这、那、哪、也、非常、多么、常常、应该、真、更、很等词;吗、呀、呢等疑问、感叹词。

  2.能用简单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把简单的主谓宾句说写完整,不残缺、不颠倒。

  3.会在句中用简单的定语、状语(例1.可爱的小燕子飞回来了。例2.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例3.达尔文非常喜欢小动物。例4.王冕很爱画画。)。

  4.会用在表示时间、地点。会说会写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子(例:明明在草丛里找蛐蛐。)

  5.在学词学句、看图学文、课文、基础训练、看图说话等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下列句式,能在说写中运用:

  (1)有的有的还有的

  (2)有时有时

  (3)又又

  (4)能能也能

  (5)是也是

  (6)和都

  (7)和都是

  6.会用逗号、句号、问号。

  应该注意的事项:

  1.要在做好所有字、词、句训练的基础上强化,绝不能丢开其他字、词、句训练而进行强化。

  2.强化训练一般应就着教材分散、逐步地完成。但如果教师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地适当集中若干项目进行训练,或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把已学项目集中复习,强化巩固也是可以的。

  3.强化训练的项目是最基本的训练项目,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至于其他内容则无须强求。

语文论文14

  一、正视现状,认同处境

  1.出勤与学习用具。由于高校对出勤情况的严格要求,学生在《大学语文》课中的出勤率尚可,但很多学生是不带任何学习用具进课堂的。《大学语文》教科书的携带率可以达到八成以上,但笔记本和笔的携带率就要低得多了。期末复习阶段对学生教科书使用情况的调查和统计发现,多数学生的教材上很少有自学读书时勾画的印迹(未选讲的篇目几乎零勾画),对于教师课堂上三令五申的重点篇目(或语段)有所标记,对教师提及的“必考”内容记录情况较好。

  2.作业完成情况。《大学语文》课程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的形式比较灵活,需要分组协作或口头表达的部分较容易落实,但课外作业和课堂练习剩余部分的完成情况一般,除非直接与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否则学生的完成度较底、质量也不高。对于批改后下发的作业学生少有问津,个别学生会针对教师的批改提出问题。

  3.期末突击复习。学生预习和复习环节不到位,直接影响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但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结合学生的基础,很多教师采用以考促练的形式,即期末考试前给学生划复习重点,学生的学习也就大多集中在期末复习阶段。认真复习的学生可以通过期末考试,但短期记忆会在考试结束后迅速遗忘,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提升文化水平的作用。

  二、探讨成因,分析不足

  1.重视程度不足。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成为专业突出、全面发展的体育专门人才。比之全面发展,专业突出似乎更容易得到重视,更容易量化分析。这就使得《大学语文》被放置在不太重要的位置上。学校层面的弱化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许多凭借专业特长入学的学生将中学阶段语文基础差作为挡箭牌,逃避《大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2.积极性未得到全面激活。《大学语文》课程主要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载体,以汉民族优美精炼的语言为媒介,通过对特定时代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交代,把古今的贤哲英雄和杰出的诗人作家的深邃睿智的思想、崇高美好的情操,呈现给学生,使继承前人宝贵的思想精神遗产,努力修养自己的道德情操。但事实上,学生的感受是《大学语文》不是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学科,看不出可预见的作用。

  3.考评方式不合理。传统的考评方式是平时成绩占20%,期末试卷成绩占80%。对于学生来说,考前突击复习完全可以及格。这样一来,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受到影响。而且凭借集体背题而后考查的程序选拔出来的高分学生大多是作文题答的`好则得高分,客观试题基本没有区分度。

  三、与时俱进,积极创新

  1.结合体育知识选讲。《大学语文》课程的主体部分应至少包括文选和应用文部分。文选一般有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各文体作品,谈及诗歌起源,不妨追溯体育史的源头,将“体育说”引入诗乐舞唯一体的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诸子散文部分可以集中介绍与体育精神有关的中国哲学思想,使学生懂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2.运用新媒体。“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流行语,其来势迅猛,使“固定学习”变为“移动学习”,使“集中学习”变为“随时学习”,使“统一学习”变为“个性学习”。优秀课件等网络资源可以成为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的重要辅助材料,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学水平,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借鉴,营造活泼轻松的教学气氛。微信平台的使用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扩展知识的分享、主题帖子的参与制作等,能够将《大学语文》知识的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相关交叉学科的关注,一举多得。当然,新媒体的应用关键在“度”,它既不应该是学生将大量时间耗费在网络游荡上的借口,也不应当是负能量信息、不可控论和不可知论的滋生基地。

  3.调整考评方式。《大学语文》课程应从纯理论走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实践参与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该门课程的效果。考评方式也应注重考查实践环节中学生的参与情况。我们认为,平时成绩占40%的分值分配较为合理。而且这部分应该细化:“课堂参与性”代替“出勤率”,“作业完成质量”代替“作业完成率”,“小组讨论报告成绩”代替“课堂发言次数”,“习作和发表的作品”代替“学习积极性”。期末试卷部分考核也应增加主观题目的比重,着重考查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情况,真正以考促学,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赵云书.大学语文教学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提高功能[J].语文建设,20xx(2):76-77.

  [2]曹杰颖.微信辅助大学语文教师教学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xx(9):11-12.

语文论文15

  意义

  说话教学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的核心是语言。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呢?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回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和书面语连在一起,就是语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性质决定了语文的性质--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思想性和综合性中,工具性是最根本的。说话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是综合训练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继承与发扬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一个重要的内容。

  计划

  1.说话教学、训练基本要求与较高要求

  基本要求:语音准确,吐字清楚;具有口语特点,词语准确,句子连贯,用语文明;表情自然,仪表端庄大方,姿态稳重,表情真诚,内容健康具体,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较高要求:说话节奏适度,停顿适当,语速合乎要求;语言生动;能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措辞得体/,有幽默感和艺术性,手势适宜、简要,富于变化,与所讲内容相配合;思想深刻,主题突出,感染力强;思维敏捷,逻辑严密。

  2.说话训练的表达方式要求

  叙述:把人物经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情况表述出来,做到平实。自然、真实可信。

  说明:用简明扼要的话语,对事物的性质、特点、状态、成因、功能等进行介绍、解释,做到准确、无误。

  议论:对某个问题、某件事情进行评论,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或态度,做到态度鲜明,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事物状态。特征具体描摹出来,做到绘声绘色,有感染力。

  抒情。把自己的感情充分表露出来.做到真情实感,不矫揉造作。

  3.说话教学、训练的安排

  每节语文课开始的5分钟时间。

  一个学生主说;三四个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一个学期以16周课时安排,以每班40个学生计,每个学生至少可以主说两次。

  4.说话教学、训练的评价方法。

  依据说话教学的要求,主说的学生说话结束后,学生们进行评价,老师进行小结,打出分数登记入册,说话训练的成绩占学期平时成绩的三分之一。评分标准见表。

  实施

  在说话教学、训练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着敢说、能说、会说、善说四个层次和步骤进行教学、训练。

  说话训练开始时,学生往往不敢说,不知说什么。我们从最熟悉的内容入手,如介绍自己,我的家、我的朋友。即便这样,一些胆子小的学生一站在大家的面前还是非常紧张,准备好的内容也不知从何说起。口头语回来、然后、就是……多得不计其数。此时老师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个性,提醒他们介绍自己时的语言要富有个性色彩,符合自己的性格特征。经过几个

【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论文05-30

语文论文(经典)05-30

语文教学论文12-15

语文教学论文05-21

语文论文[荐]05-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9-16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论文07-2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论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