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时间:2023-04-18 06:20:06 毕业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3000字(通用10篇)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3000字(通用10篇)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篇1

  摘要:本文在研究物联网相关资料后,对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层次构成以及各层次具体组成成分做了说明,最后对物联网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层次;物联网安全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和射频识别技术的能够实现物与物之间互联的网络,已被看作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战略产业。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气体感应器等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目前我国已将物流、电网、交通、医疗、工业控制、绿色农业、安防、家居、环保九大行业纳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物联网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物联网将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融合,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字化、网络化形式表现,从而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贯通融汇;狭义物联网是能够实现物与物之间自动识别和管理的网络,通常说的物联网是狭义上的。

  1物联网三大关键技术。

  传感器技术:简单的理解物联网就是由各种传感设备构成的能够相互感知信息、传递信息的`一个自组织传感器网络。该网络中的每个传感设备都是一个传感节点,能够检测和收集约定范围为的其他传感节点的信息并把此信息传递给另外的传感节点或观察者。

  由于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信号故传感技术还必须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变。传感技术通常用可采集的数据类型、采集的精度、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来评价,这些指标又依赖于敏感材料、工艺设备和计测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中的识别包括物体、位置、地理识别,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射频电子标签、射频读写器、处理识别信息的信息处理系统三个部分构成。在射频标签中存有让物体区别于其他物体的的身份标识(比如商品的条形码),而射频读写器则负责在一定范围内读出标签中存储的信息,读写器能读取数据的范围大小由读写器的功率、频率、类型决定。目前射频标签和读写器大多是基于EPC协议的。

  嵌入式系统技术:综合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把物联网比作人来讲解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则传感器好比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互联网好比神经系统,嵌入式系统相当于大脑(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

  2物联网层次构成。

  物联网也可按层次划分,从下到上依次是:负责感知、检测和控制的感知层,负责信息传输的网络层,以及负责进行信息处理形成满足用户需求的物理应用层。

  感知层主要由被感知对象、感知器组成。顾名思义,其主要作用就是利用感知器去感知被感知对象或者感知器之间相互感知数据,再传给特定设备进行汇集。对于其上层来说,感知层主要负责感知和检测两项工作,对于其下层来说主要是监控其下层的感知。

  常见的感知层设备有:各种传感器、感应器、摄像头和RFID读写器(标签)、声音采集和GPS定位等。

  网络层又叫传输层,主要任务是负责传输采集到的信息。该层主要由各种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构成,这里的有线和无线网络包括我们的拨号网、专网、私网、局域网、有线电视网、2G3G4G、卫星通信网等。可理解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网络都属于该层次。应用层是使用被采集数据的层次,也就是在发展规划中提到的各种行业和没有提到但实际使用着的行业。

  采集到的数据不能直接应用于各个行业,在被应用之前还需有支撑平台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成有效数据才能被使用,比如对数据进行编码解码、信息整合、信息接入、信息目录等,被广泛应用于支撑平台的技术有数据库技术、云计算、云存储。

  3物联网的安全。

  可将物联网的安全划分为四类:一是物联网本身的安全问题,二是物联网引入的安全问题,三是物联网场景下的特定互联网安全问题,最后是互联网固有的安全问题。本文对最后一种安全问题不作介绍。

  第一种安全一般是物联网感知层安全问题,大多由物联网的场景、终端设备因素产生,此类问题利用互联网安全防御措施没有解决办法,一般采用设计新安全验证协议解决这类问题。最常见的就是RFID的身份认证安全、密钥协议安全。

  第二种安全指物联网应用场景导致已有的互联网安全措施不能使用,只能研究新的协议来解决此类安全问题,与第一类安全问题相比,在设计解决本类问题的安全协议时,不仅需要考虑到物联网的感知层还需要考虑到与现有互联网安全的兼容。此类问题的典范是RFID的寻址安全以及端到端安全。

  第三种安全是说互联网原本的安全可以通过某种防御措施来确保,但由于被应用在物联网上,特定的物联网场景使原本的安全防御措施不能达到安全防御的目的,且不能通过其他互联网安全防御措施来消除此安全问题,比如,物联网中DNS和DNSSEC都没对请求者进行身份认证造成的数据泄露就属于此类(互联网中DNS否认攻击可以用DNSSEC解决)。

  4结语。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读者对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有一定了解。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篇2

  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煤炭开采生产常常面临诸多方面的障碍。在生产技术上,煤炭企业难以达到高难度采矿生产的需要;在生产方式上,煤炭企业缺乏先进的控制技术作为支撑。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煤炭企业的采煤生产效率,也容易引起各种安全意外事故,增加煤炭企业生产难度,同时扩大了成本投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运用,大大增强了采煤生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持续性,提升了采煤生产中的配煤效率。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类型

  考虑到煤炭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企业在制定煤炭生产计划时必须要控制好每个环节的作业质量,控制好采煤生产的质量、产量等核心指标。传统配煤方式造成的各种缺陷,既增加了企业参与煤炭生产的难度,也加大了开采成本的投资金额。鉴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越性能,其用于煤炭开采的配煤工序时可显著改善生产效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包括:

  (1)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是为了收集到更多的配煤信息,为生产人员的操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功能则能满足这一要求。利用该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各种工艺变量进行巡回检测、处理、记录及变量的超限报警,并且做好各类实用数据信息的实时分析,以判断采煤生产的状态是否正常,提醒操作人员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数字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运行之前要经过一定的计算处理,再把计算所得的结果经过传输通道递交给控制中心[1]。计算机控制系统收到信号后,可对被控制对象加以调控处理,以确保采煤数据的准确性。数字控制系统在模拟阶段运行时信号的传送不需要数字化,只需要结合计算机自带的计算功能便可处理相应的信息,方便了煤炭开采生产控制需要。

  (3)监督控制系统。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监督煤炭开采生产,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检测反映;二是指导配煤工作,在配煤时利用监督系统可引导操作人员按照标准的质量分配原煤。为了保证监督控制系统作用的发挥,计算机操作人员可利用数据建模的形式分析配煤信息,编制更加科学的配煤方案,提升了配煤数据的处理效率。

  (4)分级控制系统。这种控制指的是“集散控制系统”,该系统用于采煤生产可对生产过程实施多方面的分级控制,如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分散控制等等,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控制系统。分级控制系统的各项设备具备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优点,有助于创建人机操作模式,帮助了煤炭企业生产加工流程的规范运行,改善了系统控制的性能。

  (5)总线控制系统。总线控制系统对采煤现场进行总体控制,涉及到采煤、配煤的大部分环节。利用总线控制系统能引导采煤人员的科学作业,如:此系统中利用智能传感器、执行器等数字化控制模式,将数字信号取代4~20mA模拟信号,从而调控配煤加工的规划进行。在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共同促进下,现场总线的控制技术得到了更新发展。

  2传统采煤模式中配煤的缺点

  (1)质量问题。按照行业技术标准要求,配煤环节主要是参照需要的燃煤特性进行调配。但受到技术条件、配煤设备、人员技能的限制,早期企业在配煤时没有控制好不同煤燃料的比例大小。人工配煤的质量水平较低,从而造成煤炭材料燃烧后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投资问题。采煤生产需要投入大批资金作为支撑,而配煤作为采煤的后期处理工作,其同样会影响到成本投资金额的大小。传统配煤过程中,作业人员因对原煤量大小控制不当,使得配好的煤资源无法正常使用,增大了配煤作业的成本投资,使得企业的日常经营效益减小。

  (3)调控问题。一套配煤方案确定之后,企业则会安排施工人员参与配煤工作。而采煤工序中并没有对配煤制定调控方案,许多采煤人员仅注重于原始煤炭的开采利用,使得配煤工作未能得到综合的调控配置[2]。如:在配煤秩序上缺乏科学的领导,在配煤方法上没有标准的规定等。

  (4)环保问题。煤炭在满足社会能源利用需求的同时,其带来的污染问题同样值得重视。传统配煤方案里没有控制煤炭的质量、重量、比例及种类等,造成煤炭燃烧后的污染率上升20%左右。这不仅反映出我国配煤技术的落后,也体现了企业在采煤生产中管理工作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3计算机控制系统指导配煤生产

  配煤软件的推广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指导采煤生产的主要表现,通过将计算机控制系统与采煤生产设备相联系,实现配煤流程的'一体化操作,对于煤炭企业生产而言是一种技术上的更新。利用计算机指导采煤生产后,许多生产工艺流程也摆脱了传统采煤的不足,呈现了多个方面的优势。具体表现如下:

  (1)提升效率。计算机控制系统指导采煤、配煤之后,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将显著提升。配煤软件的利用更是提高了作业效率,如:计算筛分浮沉表,收集煤质资料;分析原始煤炭材料的可用价值,确定煤材料的性价比;科学推测重选、浮选、筛分的作业状况,编制更加科学的选煤流程等。

  (2)资源配置。资源优化配置是自动化配煤的首要目的,也是节约企业生产成本的保证。利用配煤软件可充分利用各资源。为了充分利用煤炭材料,可以将优质煤、劣质煤按照一定比例配合起来燃烧使用,这样可以避免劣质煤的丢弃浪费,提升了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

  (3)优化比例。软件配煤的最大优势在于避免了人工配煤的不足,尤其是在配煤量的控制上把握得更加准确。如:利用自动化软件按照用户输入的源煤数据、精煤目标成分数据等,对标准范围内运行的配煤方案详细归类。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调整配煤质量以协调好比例。

  (4)减少成本。降低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保证,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生产总成本、单位成本及销售成本等。采用自动化配煤软件之后,配煤效率提升20%~25%,生产成本降低10%[3]。另外,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运用也促进了行业技术的改革创新,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效益。

  4控制系统下配煤软件的运用

  目前,国内已经开始推广运用的配煤软件可完成动力配煤、洗选配煤及炼焦配煤等3大形式的配煤,每一种方案都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上自动运行。控制系统与计算机软件联合运用后,基本上建成了自动化生产模式,煤炭企业采煤、配煤的效率显著提升。

  (1)动力配煤。在动力配煤方法中融合了多项学科知识,此种自动化配煤涉及到了化学、煤的燃烧动力学、煤质测试等理论。在此前提下,把各种性质、质量、重量的煤炭综合处理,如振动、挑选、粉碎等,再添加适当的化学试剂搭配使用,从而达到锅炉燃烧需要的条件,该自动化配煤操作流程简单[4]。

  (2)炼焦配煤。炼焦煤具有多方面的化学作用,其采用热分解、结焦等工艺,生产出焦炭、焦炉煤气、炼焦化学产品等。此种自动化配煤形式是大部分企业广泛运用的方法,且具备了许多生产优势,如能显著提升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小企业生产的成本,确保焦炭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让产品的用途更广。

  (3)洗选配煤。洗选配煤是通过计算机自动化操作,对原始煤炭材料进行清洗、筛选、配合等处理,实现了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根据试验检测结果显示,洗选配煤处理后的炼焦精煤灰分降低1%,炼铁高炉利用率上升5%,煤炭燃烧的污染率降低0.2%。因而,这种配煤方式在经济、环保方面都有较高的价值。

  5计算机控制配煤的相关原理

  配煤软件的运用必须要借助于计算机控制系统作用的发挥,但同时也要参考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生产实践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在配煤软件运行期间,生产操作人员掌握配煤的基本理论,可指导其在生产中规范生产。计算机控制系统下的配煤理论如下:

  (1)重叠性原理。这种原理的核心在于温度的控制连接,保持不同煤材料之间的温度处于标准范围,然后才能实现配煤效率的提升[5]。

  (2)互换性原理。焦炭质量的好坏由炼焦炭内部的成分组成所决定,如活性组分、惰性组分等,且与配煤人员的操作水平也有较大的联系。

  (3)共炭性原理。共炭性配煤需要采用适量的非煤粘结剂,再配合使用机渣油、塑料类、沥青等加快煤炭的共炭化反应速率。

  6结论

  综上所述,采煤生产状况决定了后期的煤炭经济发展水平,在采煤过程中不仅要控制好生产秩序,还要对“配煤”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机控制系统运用于配煤操作具备多方面的优势,不仅提升了配煤操作的效率,也大大降低了煤炭生产人员的工作难度,推动了我国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篇3

  摘要:教学切片是形态学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管理和维护好实验教学切片,能提高学生实验课的效果和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室技术人员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适合本实验室发展的一套教学切片管理和维护措施,为学校教学资源的管理和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形态学实验室;教学切片管理;教学切片维护

  医学形态学是直观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观察大体标本和用显微镜观察实验教学切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正常和疾病状态下器官的大体形态以及组织和细胞的细微结构。因此,实验教学切片是形态学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我校自2013年成立实验教学管理中心以来,对实验室教学资源的管理和维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旨在使实验室的资源利用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为实验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下面就我们形态学实验室近年来在实验教学切片的管理和维护上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效果做一总结,希冀能为其他院校提供帮助和参考。

  一、教学切片的管理

  1.切片分类,按系统编号存放。我校形态学实验室主要承担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任务。按照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制备好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所需的教学切片,并分别按照系统分类、排序及编号,统计好各种切片的数量并存入电脑作为原始切片情况记录。将两个学科的切片分开存放到切片柜里,按系统和编号顺序依次存入各抽屉,抽屉上的编号与切片编号对应。按照系统编号存放切片使实验切片的准备更加直观便利,尤其在学校开设教改班之后,需要调用切片时,根据系统查找归还切片十分便捷。

  2.虚拟切片库的建立和管理。我校形态学实验室已全面建成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其中虚拟切片库的管理也成为实验室教学切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利用虚拟切片扫描仪将实验室现有教学切片进行数字化扫描,产生高分辨率的数字化图像,并存储到教学用的计算机中建立起虚拟切片库,使用专门的图像浏览和编辑软件(我校使用易创公司MIE软件)进行操作和管理。虚拟切片库的使用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更广泛、更全面的资源,同时弥补了一些稀有切片数量不足的弊端。

  3.组胚和病理教学切片分开准备,专人负责。由于不同专业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课程进度有所不同,组胚和病理的教学切片应分别由专人负责,且按不同专业的'课程安排分别准备。每周实验课前,实验技术人员从切片柜里拿出各学科各专业本周实验课所需的切片,分别放到切片盒内。我校形态学实验室组胚和病理各有4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按照标准班40人计算,需准备40张教学切片,保证每人一张。对于因标本来源极少所致的切片数目不足的切片,各实验室平均分配后学生轮流阅片。对于同一个组织或疾病标本来源不同的切片,尽量做到一个实验室是同一个来源,便于授课教师为学生讲解。每个实验室的教学切片放入各自的切片盒内,盒上贴有实验室编号,课前由各实验室负责人到实验准备室以班级为单位领取,当面数好切片数目并登记,课后由负责人数好送还,实验技术人员复查,如有丢失或破损按价赔偿并登记。切片在所有班级使用完后由实验技术人员清点好数目放入原编号柜中并做好记录。

  4.学生参与切片管理,增强责任感。传统的教学切片准备方法是由实验技术人员提前将切片盒放入实验室,课程结束后再由实验技术人员清点回收,但学生在切片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责任心不足,不够爱惜切片,打碎或丢失后不能自觉赔偿登记的情况,导致教学切片破损丢失严重。为改变学生参与感、责任感不足的现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让学生参与到切片管理中来。在每个学期的第一次实验课前,指定每个班级一名班干部为负责人,以后该班级在每次实验课前均由其领取切片,点好数目并登记,课后归还前在实验室内清点好,有缺失或破损及时找回或赔偿。

  5.严格的赔偿登记制度。我们在每个实验室都贴有实验室教学切片赔偿登记制度说明,明确告知学生在损坏或丢失切片时如何进行登记赔偿,赔偿金额根据切片来源、制作的难易程度而定。严格的赔偿登记制度能从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爱护教学切片,减少切片的损失。

  二、教学切片的维护

  1.授课教师应向学生强调维护教学切片的重要性,在每个班级的第一次实验课前,授课教师要向学生宣读实验室教学切片赔偿登记制度,指导学生爱护教学切片,不准许将其随意拿出实验室。在使用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轻拿轻放,看完的切片要放到平整、安全的位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损坏。

  2.形态学实验室开设形态实验学技术选修课,向学生讲授形态实验学的技术方法和制片方法,尤其是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HE染色、显微镜及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使用,即将学习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的学生通过形态实验学技术课的学习能知道切片标本的来源及制作过程。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能了解到教学切片的得来不易,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会多一份小心和爱护。

  3.一个高质量的教学切片应外观清洁、组织结构完整、染色清晰、标记准确,学生镜下观察起来才一目了然。教学切片经过几年的使用,有的已经褪色、破损、模糊不清、标签脱落,镜下观察起来很困难,甚至可能出现错误理解和判断[1]。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我们必须淘汰这些切片,当切片数量不足时,及时更换补充。利用以前保存下来的或从本校附属医院病理科收集的典型病变的标本制备新的教学切片。

  4.建校至今,本实验室的教学切片进行过数十次的充实、更新,目前使用的切片存在批号、标签多种并存的情况,且有的有编号,有的没编号。另外,切片的长期使用造成表面污浊,标签磨损,影响学生阅片。因此从2015年起,实验室主任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对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的所有切片进行了全面清洗、洁净,更换了统一标签。切片先经过清水充分浸泡,时间以标签、切片表面的污渍和制片时残留的树胶变得易于从载玻片上脱落为准,此时可用手轻轻搓掉标签,用清水将脱去标签的切片反复冲刷搓洗,直到表面污渍和残留树胶完全脱净为止。这个过程既能清洁切片,又能起到消毒除菌的作用。捞出切片,稍稍沥水,再用干净的抹布一片片擦拭,自然通风晾干后贴上新标签。组织胚胎学的新标签统一用组织名称命名,贴于切片右侧,病理学的新标签统一用编号命名,贴于切片左侧。此工作量非常庞大,我们在管理好实验室日常工作的同时,安排时间,错开学生正在或即将使用的切片,分批对教学切片进行清洁和更换标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近两万张切片的更新工作。更新后的切片表面光洁,组织结构显示清晰,标签统一醒目,焕然一新,更利于学生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也促使了学生更加爱护切片,减少切片的损坏,增加切片使用和保存的时间。

  5.对虚拟切片库的维护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每个实验室准备一本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本,每节课班级负责人记录计算机、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计算机问题排查出是硬件还是软件故障,学校维修中心能对硬件问题采取有效的维修办法,对于软件故障需通知软件公司,公司会定期来实验室进行检修,将有软件故障的计算机统一维修,并定期对软件进行升级,保障虚拟切片库的正常使用和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总之,科学、合理地管理和维护实验室教学切片,是实验室资源有效利用、辅助实验教学的重要保障。不管形态学实验教学手段如何发展创新,对实验教学切片的观察始终是形态学学习的基础,是其他任何先进方法不可替代的。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对实验教学资源管理和维护的一个开端,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促使我们不断探索、改进新方法,我们相信实验教学资源的管理会朝着更简便、更快捷、更适应教学的方向发展[2]。

  参考文献:

  [1]马晓凯,王冰,王晓炜,赵薇.医学形态学实验室教学切片新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4):109-110.

  [2]李娟,李帅,王莉,谢佳,胡晓松,冯军.形态学实验室教学资源的管理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5,(15):174,176.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篇4

  [摘要]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正在不断的下滑。本文首先分析了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毕业论文的原因,并根据其原因给出了怎样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毕业论文论文质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除了必要的去企业单位参加具体项目外,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毕业论文来驱动学生。同时,毕业论文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承担工程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成为学生由学校教育走向社会,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重要通道。目前,单纯的学校教育的传统的实践教学暴露出与信息技术企业需求和现代化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匹配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愈演愈烈。如何突出毕业论文的质量,使项目驱动式的培养在整个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满足社会需求,已成为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要的的研究方向。

  1、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1、态度上对毕业论文不够端正

  毕业论文在思想上不够这主要从指导老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首先,由于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在进行毕业设计期间,学生一部分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很少有人把毕业设计看得很重要,大多数学生认为能过就行;部分同学为了深造选择了考研,而毕业设计的时间与考研初试、复试时间重合,在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况下,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准备考研,而不是做毕业设计。其次,指导老师重视度不够,在学生写毕业论文期间,特别是刚刚升本的院校,大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平均上课时节数是老牌本科院校的2到3倍,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很有限。另外,由于这些院校处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报酬比较低,使得部分教师对毕业论文也是采取消极的态度。

  1.2、论文的选题单一

  目前,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是,老师先拟定好论文题目,给出相应的要求并设计好相关的.任务书,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选题。而这种选题方式往往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离,同时也降低了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展开的积极性,最后得出的论文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答辩的材料。另外一个方面,由于实验条件和指导老师的本身因素,给出的论文题目绝大多数是信息系统这样类似的题目,比如:网上在线考试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这些陈旧的题目,这些题目已经做得非常的烂,没有什么可创新性而言。

  1.3、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

  尽管学校对毕业论文制定了相应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但在实施细则却没有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来制定,可操作性不强。所能提供的资源仅能够保证各种文档资料、论文的规范性,而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毕业设计却难以保证。

  应用型院校一般都是刚刚从一些师专等传统的专科院校升上来的,缺乏毕业论文指导的经验并且大多数处在边远的二级城市,因此经费少,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监控也不到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措施。按照一般老牌院校做毕业论文的惯例,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每星期至少应该交流两次以上,以便随时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然而由于受到找工作、考研等特殊情况的影响,学生又缺乏主动性,不愿意主动找指导教师交流,从而使得整个的监控过程就成了一个形式。

  1.4、经费投入和师资都不足

  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绝大多数的这类院校都进行了扩招,导致生源的质量也不断下降,同时也大大加大了指导教师工作量。此外,这类院校的老师待遇相对比较低,使得许多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都是采取一种职称上去就走人的态度,造成了有资格,有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师相对不足。

  1.5、论文抄袭校对论现象严重

  尽管各个学文抄袭现象处理都非常的严,然而,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将网络上检索到的多篇论文稍加修改,重新组织加工,从而就变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这种现象不仅存在而且还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有关应对措施

  2.1、端正态度,提高思想认识

  要让学生知道毕业论文与其它课程一样,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把它做好才能够顺利的毕业。对于学生做毕业论文的态度,指导老师善于开导学生,笔者今年指导了几个学生,其中就有两个同学对毕业论文一点也不重视,开题报告也是敷衍了事,设计根本就不做,笔者在跟踪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通过打电话,每周跟踪其进展状态等方式,经过耐心的教导,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个任务,也是为自己走行新的工作岗位的一次练兵的机会,从而端正了态度,由被动变为了主动。

  2.2、建立毕业论文的双向选题机制

  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是写作毕业论文的重头戏,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毕业论文的质量。传统的由指导老师指定命题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了,因此选题应该是个双向的过程,指导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两方面来拟定题目。

  目前,由于学生的就业成为了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大多数的院校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就要求他们找工作,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提前到暑假就开始,同时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因此,开展好毕业论文工作,是摆在我们前面的重要任务。

  ①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选题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所选定的题目要兼顾兴趣、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尽量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性质的工程、反映现阶段发展需求的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②兼顾选题与就业。笔者发现毕业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学生可能在毕业设计期间可能需要在单位顶岗上,这类学生在选题时最好能与其工作的内容相关,形成联合培养的方式,一类是已经考取研究生,这类学生在选题时应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后期的继续学习深造做准备;另一类就是变找工作变写论文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选题时则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2.3、完善毕业论文的评价体系

  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指导老师要认真对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跟踪检查,规范管理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从学生选题开始,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等贯穿整个毕业论文过程,只有通过才能参加答辩。毕业设计的成绩由3部分组成,指导教师综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毕业设计论文给出的成绩占40%,论文评阅教师给出的成绩占25%,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给出的成绩占35%,保证了毕业设计成绩的公正性。

  2.4、加强指导教师自身素养的建设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院校要优化指导教师结构,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软件开发能力,可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选择一些“双师型”的人才来担任指导教师。为了弥补指导教师的不足,也可聘请公司、厂矿的一些工程师来担任。另外,扩展培养指导教师的途径,争取每年都安排部分青年教师到公司、厂矿去锻炼,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或深造前的重要的练兵,也是最后一个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只有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才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掌握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具有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委.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M].

  [2]毛力,袁励红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篇5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计算机也得到了普及运用,开始广泛运用各个领域,对于各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可将管理系统提供给企业,拓展了信息化范围;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日趋依赖计算机,那么就需要继续革新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文简要介绍了计算机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开始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中。计算机应用辅助各行各业的开展,通过普及应用计算机,人力资本投入得到了减少,企业工作难度得到了降低,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推动企业更快发展。

  1计算机应用技术概述

  具体来讲,计算机应用技术指的是对各个行业和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等进行研究的科学,在计算机学术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通过这个载体,也可有机融合计算机学科和其他学科。一般情况下,可用数值计算领域和非数值应用领域来划分计算机应用的分类,这两个领域有着自己的特点,但是都可推动科学技术的革新和发展。

  2计算机应用范围和功能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我国开始应用计算机,数值领域内集中应用,如国防武器的生产和研发等;五十年代后,开始在各个领域中应用计算机,如数据处理、信息管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七十年代后,社会各个经济领域全面覆盖了计算机应用,近些年来,又进一步扩大了计算机应用范围,服务业、农业等都开始应用计算机。

  2.1计算机应用范围

  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计算机应用领域涉及到这些方面:首先,在人工智能方面,如今,开发出来的应用系统具有人工智能功能,计算机可模拟人类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子啊过程检测中,工程师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可自动收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数据,并且核对已经录入的检测数据,从而更好的检测生产过程;如果有问题出现于生产过程中,借助于这种方式,报错更加的及时,企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在数值计算方面,计算机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精确性较高,且运算能力较高,逻辑判断能力十分强大,主要在化学、理学等领域应用。计算机可有效加工、整理和管理任何形式的数据,我国很多企业也将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给构建起来,借助于这些系统来对内部资源进行共享,企业运营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2.2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也是计算机应用的一大特点,它对于社会信息化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到了强化。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电脑,人们就可有效处理复杂的数据和信息,并且利用电子设备来共享数据信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资源共享。过去没有普及计算机应用,人们之间的联系是用书信实现的,这种方式比较的原始,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而借助于计算机来传播信息,时间和空间都不会成为限制因素,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能得到满足;此外,借助于网络还可开展会议,空间距离等因素不会对人们造成影响,实时交流需求得到了实现。此外,在远程教学活动中也开始运用计算机模式,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得到了有效拓展。

  3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领域

  3.1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

  计算机应用十分主要的一个功能是数据处理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对于行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信息处理技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给运用了起来,通过处理各种形式的信息,包括视频、音频、图片等,来传输、转化和储存数据。多媒体技术中视频技术十分重要,一般可用视频数字化技术和视频编码技术来对其划分,划分依据是编码技术的差异。数字编码技术指的是用编码来转化视频信息,传输则利用视频信号来完成,从而远距离传输和播放视频。在电视传媒领域内广泛应用视频技术。

  3.2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

  通过文字技术、视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发展了起来,借助于本项技术,人们可更加便捷的进行日常交流。通常情况下,可用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来划分计算机通信技术,两者都被广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其安装难度较小,只需要将多媒体通信技术安装于设备中,即时通信功能就可实现。相较于传统的交流方式,计算机通信方式在多样化、交互性、同步性方面,都比较的有利。总之,在计算机应用发展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发挥了重大作用,对于我国信息化进程,也有着积极意义。在计算机智能技术方面,也得到了较为广泛应用,如航空航天、军事、医疗等领域。计算机智能系统涉及到多种基础系统,如多媒体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信息系统等。

  4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趋势

  4.1网络化

  互联网近些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开始紧密联系网络,网络的发展,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计算机通信技术方面,网格化、数字化、信息化已经提上了发展议程。计算机普及范围的扩大,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于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网络家庭化也对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持。此外,通过有机结合蓝牙技术和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得到了增强,小型化和无线化开始成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应用无线设备,网络通信终端形成了一个网格系统,方便了区域化无线的实现,对于计算机通信应用技术和传统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也起到了间接促进作用。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化的实现,空间距离限制因素得到了打破,可随时共享和高速传输信息,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4.2集成化发展

  大型计算机系统最早被研发出来,有着比较复杂的结构,如今,集成化已经成为计算机重要的发展方向,有着日趋多元化的功能,并且提高了计算机应用水平,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传统计算机应用主要是计算、处理和储存数据,而网络的革新,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始向信息传输方向发展。过去计算机技术主要是处理和存储文本信息,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必然会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目前来讲,最为主要的工作是如何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协调发展,可在应用技术有机结合同步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便提高其集成化程度。

  4.3嵌入式和智能化

  在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计算机有着日趋多样化的功能和更加准确的信息,有着更高的智能化处理水平。设备普及范围的扩大,计算机应用技术能智能化控制这些多样化设备,电气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日趋成熟,将会有更加全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开始广泛应用嵌入式计算机,数字电视、网络冰箱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对于信息化的发展十分有利。

  5结语

  通过研究计算机应用发展现状和趋势,可了解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了不可提到的组成部分;计算机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变革;但是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计算机应用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就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科学研发,促使计算机的应用技术水平得到不断发展,推进我国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韦坚平.浅谈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0).

  [2]王金嵩.浅谈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学与财富,2014(19).

  [3]胡乐.浅谈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7).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篇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逐渐步入信息化的社会,在其中计算机的教育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技校教育中,对于计算机的教学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教学方式。但是,在现今的技校计算机教育中,由于教学方式的落后,教学理念的僵化,加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进而使得技校计算机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所以,在进行计算机教育中,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的自主性,进而提高技校学生计算机的能力。本文针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概述、在技校计算机中运用任务驱动模式的必要性以及任务驱动模式在技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为技校计算机教学提供理论性的支持。

  【关键词】任务驱动模式;技校计算机教育;实践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进而计算机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技校教育中,由于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落后,使得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足,进而影响学生以后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下,针对技校计算机教学的问题,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额全面发展。

  1.任务驱动模式的概述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充当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最终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通过对学生的资助能力的挖掘,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进行计算机的学习中,通过独立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创新、互动以及开放的教学氛围,进而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2.在技校计算机教育中运用任务驱动模式的必要性

  2.1我国技校教育现状的要求

  在我国的技校学校中,其技校的计算机教育现状要求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技校作为我国培养技术性人才的基地,对学生的知识应用和使用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在一些技校中,计算机教学知识停留在概念性的教学,对于一些实例的应用和解决涉及较少。所以,针对现今技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使用。

  2.2计算机教学的需要

  在计算机的教学课堂中,对计算机的实践应用是计算机课程的重点。在进行计算机的教学中,不仅需要对计算机一些理论性知识进行记忆和了解,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际问题解决是其中的重点。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正好符合计算机教学的要求。

  2.3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提高,社会中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提升。而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中的重要一点,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3.任务驱动模式在技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实践

  3.1结合时下时事热点,创设教学情境

  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要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对其的`接受能力,同时要结合计算机教学内容,既注重实用性,同时也注重创新性。在进行计算机任务设计中,可以结合时下时事热点,以学生身边的例子为主,结合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而创设开放、互动、创意的计算机教学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直观的情境创设,使得学生学习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学生利用教学中的内容和学习经验进行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资助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计算机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在网上搜集一些关于本节课的视频,通过视频的播放方式,让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的情境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教师指导

  在教师进行情景创设和任务布置之后,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在以往的技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一般充当的是主动的角色,学生充当被动的角色,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学习中充当其主要的角色和主动地位,教师退居到指导的角色位置上,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和解答,进而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提供帮助。在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进而保障学生学习的顺利。例如,在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学习中,教师在布置任务之后让学生进行学习,在其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帮助,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继续学习。

  3.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学习中,通过任务驱动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学习时,实践活动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在实践中不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通过在实践中学习,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计算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在独立的计算机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小组合作可以使得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分组学习,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找出一个组长进行指导,之后教师就将每组的学习任务下放下去,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之后,组长就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将总结报告交给老师,进而作为下次分组学习的依据。

  3.4动态多元进行评价

  建立动态多元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能力的评价和考核时反应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以往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进而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动力。所以,在进行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时,要建立动态多元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进行评价。在进行考核体系的建立中,要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实践活动情况以及教师的反映等方面纳入学生的计算机考核制度中,进而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做出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价。例如,在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评价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实践的结果,结合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平时的计算机作业进行综合整理进行评价。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技校计算机的教学中,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通过结合当下的时事事件,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其指导者的角色,使得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之后,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进行动态多元的评价和考核,进而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进行全面的考核。所以,在技校计算机的教育中,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立东,徐敏,孙漠雷.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5(9):142-142.

  [2]曹先娉.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通讯世界,2015(12):207-208.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篇7

  [摘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获得信息和处理存储信息方面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计信息的审计不再是一项繁重重复的劳动,借助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信息的审计工作变的更加高效有序,正确地认识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工作,了解其操作步骤,改进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审计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问题;对策

  引言

  在这个信息激增的时代,计算机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计算机会计信息的审计也毫无例外地深受影响。相比于传统的审计方式,以计算机为载体和工具的方式更加高效便捷,对单纯的体力劳动依附性越来越小,提高了审计效率的同时也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企业、政府越来越离不开会计信息系统,这种新型的审计方式也给各单位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带来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计算机审计的特殊性,操作过程中,离不开网络和软件的支撑,假如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漏洞,就容易造成网络诈骗和信息泄露,给政府和企业带来无法想象的损失,因此正确认识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的审计,了解其规范的操作步骤,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工作的关键。

  1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的基本要求

  1.1计算机审计接口的基本要求

  大部分企业和政府都有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个部分,同时内外审计的相互关系正在不断加深,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审计的统一数据要求和统一数据结构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在会计系统中嵌套预处理审计软件,方便审计人员进行辅助审计时下载数据到计算机上,这是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的基本硬件要求。

  1.2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保留数据期限要求

  数据信息保存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查看,因此需要严格规定一定的保存期限,一般企业和政府会在每个自然年的年末进行审计,对会计记录进行核查和整理,通常对于用计算机保存的会计信息,至少要保留至每年年末的审计工作结束,否则就失去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记录的最初目的。

  1.3保存信息的备份和恢复

  由于信息的记录和查看依靠计算机来完成,一旦这个载体出现不可恢复的问题,保存在上面的信息也将彻底丢失,特别是与企业相关的账单信息,一旦丢失就会造成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求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系统必须具备完善的系统恢复和数据备份的功能,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简洁的界面方便地对任意内容进行备份和恢复,只有这样的计算机审计系统才是安全可靠的。

  2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存在网络和硬件安全隐患

  计算机作为会计审计信息的载体,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软件和借助网络,大部分的企业在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审计时,往往只关注信息的搜集、存储和处理,对于所使用的软件并没有安全防患的意识,软件的使用和登录只依靠安全系数很低的密码,对于其他较为复杂的身份识别、授权使用、权限管理等十分欠缺,这种安全系数极低的审计环境,容易给黑客以可乘之机,盗取企业和政府的数据资源,造成巨大的损失。另外,存储媒介的数据保存和安全性也较为薄弱,一旦磁盘损坏,信息便无法读取,正如2007年攀枝花市某钢铁商业公司的案例,由于两块核心服务器硬盘掉线,整个审计系统无法启动,所有业务陷入瘫痪,公司账目无法厘清,如果当时的问题没能得到解决,对于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由此可见,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的网络和硬件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2会计审计人员缺乏基本的计算机使用常识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计算机系统以崭新的姿态,许多企业的审计人员习惯了以往的手抄式信息处理方式,对于计算机审计非常陌生,甚至连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常识都没有,更不要说面对复杂的审计对象,如何利用软件搜集和处理信息,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根本无法准确地掌握计算机审计技巧,不能利用各种审计软件快速准确地处理信息;在使用过程中,更是缺乏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优势。

  2.3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

  各行各业都应有约束行业行为的规章制度,目前在计算机会计审计领域,相关的制度和法规都比较欠缺,对于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审计,操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各企业和政府并没有相对明确的规定,即使有相关规定,执行起来也是形同虚设。一方面是因为从业人员没有规范操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是监督惩罚力度不够,上级部门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非出现较为严重的审计错误,否则没有较为严格的处罚措施,无规矩不成方圆,监督不到位必然会导致审计过程违规现象的发生。

  2.4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软件利用不到位

  针对会计审计软件,人们往往更关注软件的功能和处理过程,对于审计结果的保全性、软件周边开发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比于传统手工记录的方式,计算机审计除了在解放双手的文字抄写劳动之外,其他优势并没有显著发挥出来,其强大的数据搜集、保存和处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地加以利用。

  3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改进措施

  3.1加强网络安全和软件安全性建设

  计算机的使用离不开网络和软件,企业和政府在合理使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其网络和软件安全性,务必购买正规有保障的审计软件,可以针对内部单位特性,定制需要的功能和安全防范措施,从软件使用的源头避免信息丢失和泄露的风险;聘请专门的`网络管理员,及时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网络安全性问题,并定期检查审计软件的安全性,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修复,假如出现审计安全问题,网络管理员也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将损失减到最小。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往往审计使用的计算机就是普通密码登录,这种方式的安全性极低,要想真正防止信息丢失和泄露,应采用多种保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身份验证、权利限制、读写保护等,至少两种保密措施的结合将会大大提高审计信息的安全性。各单位只有提供安全的网络和可靠的软件,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

  从手写审计方式过渡到计算机审计,大部分的从业人员并没有得到相对专业的培训,拿到一台电脑,打开审计软件,往往只会运用其最简单的功能。作为企业和政府来说,计算机会计审计人员在上岗之前,务必需要组织相应的培训,向他们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的基本使用常识、审计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最大限度地开发审计软件带来的便捷,培训结束之后举行计算机审计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在从业人员后期的工作当中,定期举办计算机审计新知识培训,并通过技能竞赛等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鼓励从业人员钻研审计软件的新功能,努力做到计算机审计功能的多样化,使每一位审计人员都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审计软件。

  3.3加强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规章制度建设和监督

  一个行业如果没有相应的行业规范,执行起来一定是混乱的,计算机审计同样需要规章制度来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上级领导部门应针对本单位现实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计算机审计制度,包括严谨的审计流程、明确的奖惩措施等,监督从业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对于违规行为,决不可姑息纵容,否则制定的规范就形同虚设,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批评指出,进行纠正,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各单位可以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对审计人员的操作规范进行检查,包括保密检查、安全检查、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检查等,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没有问题的工作人员予以奖励,对于有违规操作的人员,要批评教育,并督促其改正。只有加强监督,规范从业人员的审计操作,才能保证计算机会计信息的审计安全。

  3.4加强计算机会计审计软件的功能开发

  在评审计算机会计审计软件时,不能只关注其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功能,应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听取从业人员的建议,全方位地开发审计软件,避免出现需要的功能没有,有的功能都用不上的尴尬局面,灵活制定审计软件评审机制,不可片面肤浅,尽量做到软件评审结合实际需求,从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设计审计软件。

  4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给会计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企业和政府的运行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审计,因此只有正确认识计算机审计,了解审计基本需求,直面问题,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并加以监督,才能够让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为企业所用,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为从业人员带来便捷的同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月川.浅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3(3):106.

  [2]师志平.信息化下会计信息安全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上旬刊,2013(4):82.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篇8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云计算逐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入手,进一步分析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对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发展前景进行合理展望。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浅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为了能更有效的存储这些数据,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应运而生。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它还存在一些瑕疵和不足,需要我们发现、研究、解决。

  1.计算机络云计算概述

  1.1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一般被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发布功能的一种形式,包含许多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其是基于web的一种服务形式,通过整合、管理、调配散布在网络各处的资源信息,统一向用户展示,提供服务。云计算既实现了云平台,提供资源的功能;又实现了云服务,基于基础设施提供扩展服务的功能。

  1.2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分类

  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公有云和私有云。公有云是供企业、政府等集体使用的,私有云是仅供个人单独使用的。按照服务类型还可以分为基础架构服务,平台即服务,以及软件即服务。

  1.3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用性、虚拟化、高扩展性、高可靠性、超大规模、成本低、按需服务。通用性是指一个云可以支持多个应用运行。虚拟化是指用户不需了解应用运行的具体的位置就可以获取相应的应用服务。高扩展性是指云可以随着用户的需求动态伸缩。高可靠性是指云对数据进行了多份副本保存,保障了数据的高可靠性。

  2.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访问的权限问题

  用户将数据保存于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服务商,而非自己的硬盘或计算机上,需要使用相关数据时往往需要输入账号和密码来获取。虽然不影响用户的日常使用,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用户无法直接控制数据信息,而是后台的服务商直接控制,就无法保障不会发生越权访问的现象,对数据安全产生影响。

  2.2技术保密性问题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保密性是广大用户最关心的问题,这直接关系的每一位用户的隐私与信息安全。但是目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保密性技术还不成熟,容易被有心之人钻空子,给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用户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在网络环境下,用户自由的获取所需的数据资源,一些集体与个人用户的共享数据容易被泄露,给用户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2.3数据完整性问题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环境下数据的完整性也是目前比较严峻的问题之一。如果用户的数据没有被整体保存于一个位置里,而是被分散的'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不同位置,就会影响数据的整体功能,制约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服务商不能有效的对用户上传的数据进行管理,或者保存的不完整,也会影响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2.4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还是一门新兴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但是想要有效的发挥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应有的作用,必须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安全标准和安全管理责任惩治制度缺乏,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就难以问责,不利于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的用户安全提供保障。

  3.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应用的改进措施

  3.1合理设置访问权限

  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时,应该合理设置访问权限,对访问自己相关数据设置权限,只有符合相应的权限后才有资格访问,才能够获取相关的数据资源。主要是为了有效制约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服务商的行为,避免用户自身信息被修改、泄露。另外,用户还需要定期对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数据进行检查,防患于未然,查缺补漏。既保障了数据的安全,又方便用户获取。

  3.2注重相关技术保密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保密工作应该受到用户和服务商的共同重视,提高相关的技术保密意识。服务商采取相应的保密技术,用户提高账号和密码的保密意识,为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创造一个安全的数据环境,有利于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也避免的用户相关信息的泄露。

  3.3确保数据完整可靠

  用户需做好数据的保存工作,让数据有效完整的保存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中,避免数据分散保存的现象发生,以免影响数据的功能实现。将数据顺利保存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中后,用户需要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服务商也要加强数据信息的管理工作,维护信息资源的安全与完整,保障用户数据长期的完整可靠。

  3.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按照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发展的需求,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各项工作能够受到有效约束。需要明确云计算的安全标准,责任问责制度,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明细,并且严格遵守,有效落实这些措施和法律法规,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为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3.5加强技术安全管理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确保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有序运行,充分发挥作用。比如,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措施,对计算机网络云计算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处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强技术安全管理和创新,实现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服务功能。

  4.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发展前景

  4.1个人主机应用将被淘汰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时代的计算机结构将会非常简单,不再需要笨重的光驱、硬盘、软驱等硬件,只要能实现上网功能,也不需要安装和购买任何软件。用户只需连接网络,输入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账号和密码,进入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服务平台,就可以按需使用,按用付费,实现用户所有的需求。

  4.2个人家庭数据主要改存在云端

  目前用户的家庭数据,如照片、视频等都是保存在计算机的硬盘或者U盘中。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时代下,所有的家庭资料都将保存在的数据库中,在任何一台能实现上网功能的终端上都可以上传或者调用相关数据资料。

  4.3不再担心电脑中病毒

  使用计算机不可避免会发生中病毒的现象,极可能影响计算机的相关功能,或者导致计算机瘫痪、文件丢失。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时代,计算机没有了外部接口设备,也就避免了通过外部接口中病毒的风险。同时,计算机没有了存储功能,病毒也难以安装在计算机上。

  5.小结

  综上所述,虽然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将无处不在,触手可及。在未来的社会工作和生活中,计算机网络云计算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海鲲.浅析“云计算”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J].民营科技,2016,12.

  [2]胡洪云.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11.[3]慈健,黄强.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2.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篇9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计算机快速的融入到我国的各行各业中。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全面普及和全面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逐渐被人们所认知。计算机网络本身并不是十分完善,其中存在一些相应的系统漏洞,这些漏洞在被黑客攻击的时候,就会导致计算机出现数据丢失甚至计算机硬件损毁的现象。为了减少计算机网络中不安全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其中存在的相应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希望可以为每个进行计算机使用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计算机网络本身具有开放性、国际性和自由性,因此计算机网络本身就具有数据共享的特点,其中必然存在不稳定因素。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本身的特点进行研究发现,主要的计算机网路完全问题是由于计算机病毒、计算机木马、使用者的操作失误、计算机本身的漏洞以及垃圾邮件和间谍软件所导致的。但是由于本篇作者要求从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论述,故而从计算机病毒以及木马的防治角度出发,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1计算机网络病毒和木马的主要特点

  按寄生方式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按照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情况分类可分为良性计算机病毒和恶性计算机病毒,按照计算机病毒攻击的系统分为攻击DOS系统的病毒和攻击Windows系统的病毒。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新的衍化形式,不易取证、风险小、破坏大,从而刺激了犯罪意识和犯罪活动。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危弱性也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随着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必要环境。计算机病毒是最近十几年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最近几年的计算机病毒的爆发情况来看,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计算机病毒对网络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硬件影响。通过对日常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在日常的使用中,容易因为计算机病毒导致程序出现严重的问题。计算机病毒本身具有较为严重的破坏性,再加上计算机病毒的复杂性和传染性的特点,导致计算机受到病毒的严重损坏。计算机病毒本身的超大破坏性,导致计算机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计算机病毒进行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输受到影响。对于比较机密的信息,如果受到计算机网络的影响,十分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信息泄露问题。计算机病毒在进行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对信息的损害,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信息丢失和泄露的问题。我国目前出现的木马程序很多,在加上黑客利用木马程序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导致计算机网络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由于计算机本身所使用的技术比较高端,很多计算机知识较为专业,普通的人员对于木马程序没有相应的认识。计算机黑客具有较为良好的计算机知识,所以能够利用自身的良好计算机知识,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在加上计算机黑客对于攻击目标和攻击途径的选择,合理地控制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输,利用非法的程序,实现对计算机网络数据信息的窃取,利用所获得的相应数据,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因此黑客利用木马程序可以对计算机以及相应的网络进行攻击,并获得较为机密的文件。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就是人进行设计和使用的,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难免其中会有很多相应的漏洞和缺陷。如果网络系统本身的漏洞被黑客发现,就会利用这些漏洞,对系统本身进行攻击,导致出现整体系统瘫痪的问题。另外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就是开放性的系统,开放性的.系统虽然能够实现多用户的相互信息传递,但是也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黑客人员通过利用计算网络的开放性,能够非常容易地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和数据的拦截窃取。所以计算机网络本身的系统漏洞是导致计算机网络出现严重安全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想要实现对计算机网络自身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以减少系统本身漏洞为基础进行操作和控制。计算机系统本身的漏洞只能通过不断的漏洞修补,提升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水平,减少黑客可以利用漏洞的数量。

  2计算机网络安全针对病毒木马的相应防范措施

  计算机病毒的存在时间已经有几十年,在几十年中计算病毒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传统的计算机病毒防御构建。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传统的计算机病毒防御措施已经无法满足新型病毒防御构建的要求,通过多年的而不懈努力,总结得出了新型病毒防御构建客户端的设计要求。随着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使用者发明了较为先进的计算机杀毒软件。通过使用计算机杀毒软件,不但能够防止计算机病毒的蔓延和爆发,而且还能够修复计算机中的相应安全隐患,提升计算机的安全水平。在目前进行计算机使用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确保安装计算机的相应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对于计算机来说,防火墙就相当于计算机安全的最终保护。设置较为严密的计算机防火墙,不但能够提升计算机的整体安全水平,而且还能够有效降低计算机数据被盗取的可能性。利用防火墙和相应的杀毒软件,能够实现对计算机病毒的相应控制,确保计算的良好安全使用。计算机系统本身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以此其中存在一些相应的漏洞。作为系统的制作者,微软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系统漏洞的修复,作为使用者可以及时地下载相应的漏洞补丁,通过漏洞补丁的下载,能够实现对计算机系统漏洞的补充,防止出现计算机黑客利用计算机漏洞攻击计算机网络的问题。从目前我国计算机用户对于系统漏洞的修复情况来看,很多专业的杀毒软件本身就能够实现对系统漏洞的修复,因此目前国内用户对于计算机系统中的漏洞修复还是比较及时的。对于任何计算机而言,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被入侵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计算机本身进行入侵检测和网络监控,以此实现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控制。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所采用的计算机入侵检测中使用了统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推理等其他的相应技术。通过使用计算机入侵检测,能够实现对计算机网络入侵和计算机病毒的全面监控。对于比较先进的网络系统,可以利用网络监督系统,实现对网络的综合监控,确保不会出现黑客的严重攻击.

  3结语

  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很快,再加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网民数量正在稳步增长。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我国的信息实现了全面的共享,逐渐实现了巨大的信息方便。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全面使用,其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不但需要进行防火墙的相应设置,还需要利用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保障文件的安全性,对于使用者的相应账户,需要确保账户口令的绝对安全。只有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相应问题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才能够实现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提升,全面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宗翼.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6,(10).

  [2]傅得刚.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10).

  [3]尹恒亮.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6,(14).

  [4]吴维元,高飞.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04).

  [5]陈耿.浅析计算机网路安全与病毒防护[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2).

  [6]张津玮.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6,(11).

  [7]林烨秋,林元乖,朱晓静.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及防范措施[J].琼州学院学报,2016,(02).

  [8]鲍建成.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安全防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

  [9]杨永刚.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8).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篇10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主要是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通过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岗位职能论证和专家会谈,形成专业课程结构,然后根据实际需求,制定课程的内容标准和教学规划。基于工作过程的这种特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包括基础教学、课程实践设计,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接受系统的教育,形成明确的职业意识,做好职前实践训练,避免能力不足和经验缺乏导致的职业岗位能力难以适应工作需求。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过程;专业教学

  1、引言

  在中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起点相对较晚,基础薄弱,而全球化的进程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市场经济的强大支撑和重要的经济领域。也因为这个原因,国内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结构更加需要专业开设学校科学规划和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从理论课程的教学到理论课程的实践,以及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的培训都要求学校在有限的课时内合理地规划教学和指导。目前在我国高职类学校的教学中更加地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型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基于工作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更加符合高职类学生的教学需求,也符合社会这类技术工种人员素质的需求。工作过程的定义来自于企业的内部流程,它是指企业为完成一项工作来获得工作成果从而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工作程序。在企业中,产品生产的复杂程度,重大项目的庞杂都要求多个工作过程,这些工作过程构成了产品和项目的工作过程体系。学校采用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以系统的教学领域和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计划制定。

  2、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内容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围绕经济发展的主题,以市场经济改革和教学改革为内在动力,紧贴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积极促进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社会效益。在研究高职院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问题上,研咳嗽北匦胂扰甯米ㄒ档目纬探峁购驼寮芄埂T谄笠档男枨蠼嵌壬峡矗呕目纬探峁褂Ω煤腔〉睦砺劢萄Вɑ镜耐缂芄梗局域网的管理,网站建设,数据库的核心管理技术,数据维护,多媒体办公等基础的理论课程。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制定时应当注意承接市场的需求和以往教学的有益经验,切实掌握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确定行业岗位的分布和技术要求,多方面地考察和分析论证,与专业老师探讨教学的细节和教学任务,系统地整合和构建课程内容,从而形成系统性的专业、课程标准和本专业的课程资料,然后初步完成对应的教材、课件和考核方案。

  3、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定位

  针对高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学校应当有明确的定位和专业特色引导作为连接市场化教学的支撑,科学的管理、规划和课程设计是首要的前提。高职学校务必围绕教学的目的,规范教学制度和教学内容,面向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市场要求和市场发展,深入了解网络技术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技术和维护技术,根据这种工作的过程,学校方面应当不断地完善机制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建立实践制度,帮助学生在掌握必要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地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市场技术的革新和发展趋势挂钩,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见闻。营造学生全面夯实基础,积极向上的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攻关的精神和学习习惯。另外学校对老师的定位也要很明确,否则不利于专业老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甚至会影响专业老师的教学方向和专业知识深度教学的规划。还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产生阻碍,对待这些问题,校方务必重视学生的岗位能力发展,从职业内容,行业通用技能,岗位适应能力几个方面上不断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基础技能,拓展职业技能,深化自身核心技能。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训课程,严格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针教学,敦促学生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踏踏实实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技能满足市场需要的目的。

  4、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实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要求很高的学科,它是以理论知识为首要指导,以实践为依托的基于现代硬件的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高职生的培养上,这一类学生的针对性很强,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在学校教育的问题,校方更加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4.1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

  实践教学必须配备完整的教学文件,辅助教学的资料,人才培养的计划,课程标准,考核内容和考试题库。其次是完善的教材、课件和案例。还得注意的是实训场地的投入和硬件设备的'配置,包括一体化的教学器材,网络技术的系统设备。除了硬件的支撑,还得需要系统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基本教学手段的指引,软件系统的指导,搭建网络的技术支持。完善的基础条件是老师进行实践新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完成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关键。

  4.2专业实践教学的要点

  针对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老师要把握方向和其根本的要素,那就是与企业的实际应用和工作内容挂钩,以实际的案例做为教材是最好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与企业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的设计。优秀的课程体系设计有利于教学策略的优化和教学内容的补充,以企业网络技术的运行项目为载体,驱动网络技术的配置和工作过程细化研究,可以全局指导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4.3专业实践教学的应用

  面向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已经相对完整,学校的教学设计应当符合市场的要求。尽管如此,高职生在学校的专业技术实践依然相对片面,难以促进学生岗位角色的转变。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并未能及时转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的改革中学校更应该正视这种问题,创新教学方案,周期地进行技术探讨和技术交流,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进行专业教育信息反馈。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奠定基础。

  5、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行业规范化,市场的需求越来越明确,实践型的技术人员是企业的内在动力和企业革新的技术基础,因此学校在培养实践型技术人才时应当重视其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学生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和岗位技能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践意识,实时将自己作为企业的技术人员带入到不同的技术实践中。夯实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积极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直接纽带,学校应当加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研究的力度,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分析企业需求,依次为创新方向,优化教学风格,逐渐积淀教学和学习风气,模拟营造企业岗位的氛围,让学生深刻理解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意义,为社会培养更多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亚方,张学军.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创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12).

  [2]张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3(1).

  [3]周海泉,何筱敏.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1).

  [4]杜庆平,陈路.从技能竞赛谈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0-19

计算机的毕业论文06-24

计算机应用实习目的07-22

计算机应用实习报告05-05

2017计算机应用基础12-09

计算机应用基础自考10-19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10-19

计算机应用专业实习报告04-13

关于计算机应用实习报告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