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2-06-29 09:08:48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集锦1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集锦15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

  论文(设计)题目:浅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洋航行的不同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世界成为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一现象的根本来源就是地理大发现。一谈到世界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的开始,估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距今500多年的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舰队发现新大陆,但是在世界历史上比哥伦布早近90年时,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比其规模更大,声势更为雄伟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一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郑和七下西洋航行从亚洲东海岸的中国经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阿拉伯海、红海,到达今非洲东海岸,并使这一航线日渐成熟,极大地促进了沿岸地区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虽然如此,二者的结局在体现着其共有的特点同时,更多凸显的是他们对各自所处地域的不同影响。更加清晰的揭露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洋航行的历史意义。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从网上查了下资料,中外对比的论题最近比较热。对于这个选题的研究就我目以前也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图书馆和所学的教材里,这方面的内容页比较丰富。

  1、国内:对于这个问题已有很多学者做过深入研究,主要是从中国的思想文化、民众心理、海洋意识和海权观念的角度来分析的。还有些学者从经济、阶级等客观因素进行研究。国内对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研究,从1904年梁启超肇始,迄今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它伴随着20 世纪中国历史变迁的脚步,逐步走向繁荣,显露出蓬勃的生机。毋庸置疑,整个20世纪的郑和与哥伦布研究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是继往开来的时期。今天,回首审视郑和与哥伦布研究的发展对于我们推动21世纪航海研究事业,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自1998年到20xx年底发表论文近300篇,出版了范金民、孔令仁主编的《郑和与海洋》、王佩云著的《郑和传》、陈信雄的《一个宦官的传奇历程》、经典杂志社编《海上史诗—郑和下西洋》、罗海贤、李慕如《郑和与妈祖》等论文集、著作。

  2、国外:法国汉学家是伯希和在很早以前就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洋航行进行了研究。伯希和于1914年在《亚细亚学报》中发表了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书评,1933年于《通报》中发表了《15世纪初叶中国人的大航海旅行》(冯承钧先生的中译本译作《郑和下西洋》),1935年又于《通报》中发表了《有关郑和及其航海的补充札记》,1936年又于同一杂志中发表了《再论郑和下西洋》 等著名论文之后,也有学者不断地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洋航行进行研究。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三级提纲):

  一、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洋航行的基本情况。

  (一)、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洋航行两者的时间

  (二)、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洋航行两者的航程

  (三)、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洋航行两者的经过

  二、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洋航行的历史背景

  (一)、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1、国内历史背景

  2、国外历史背景

  (二)、哥伦布远洋航行的历史背景

  1、国内历史背景

  2、国外历史背景

  三、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洋航行所带来的影响

  (一)、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1、国内影响

  2、国外影响

  (二)、哥伦布远洋航行的影响

  1、国内影响

  2、国外影响

  (三)、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影响对比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主要问题: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只能通过查阅书籍收集资料,不能了解当时世界情形。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洋航行对当时、后世的影响。

  难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洋航行两者的背景等。

  研究目标:

  1、准确了解当时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洋航行的过程。

  2、利用几天时间到图书馆收集资料并做出整理。

  3、做出从理论——实践分析——理论总结的一条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1、资料整理法,对收集的有关报道、论文的资料进行整理。

  2、文献研究法,针对这个课题,收集大量史料并对其研究。

  技术路线:从学校图书馆、网上收集整理资料。

  实验方案: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以及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可行性分析:从主观方面,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洋航行对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相关资料也较为丰富,所以容易收集整理资料。客观方面: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洋航行很早就有了了解,加之专业课学习、课外资料的阅读,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洋航行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在全球化的今天,把中外大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对比,加之着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洋航行都为世界的一体化进程开创了道路。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3、选题、定题:20xx年3月。

  4、收集资料:20xx年3月、4月。

  5、撰写开题报告:20xx年4月。

  6、撰写写作提纲:20xx年4月。

  5、初稿:20xx年4月。

  参考文献:

  [1] 泉州港务局、泉州港口协会 《郑和下西洋六百年论文集》[R].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5

  [2] 王天有、徐凯、万明.《郑和远航和世界文明: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7

  [3] 杨怀中.《郑和与文明对话》[M].宁夏人民出版社.20xx.7

  [4] 叶洵灶.《航海家郑和与哥伦布》[J].浙江师范大学.1995.7

  [5] 黄增强.《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之比较研究》[R].云南学术探索.1996.3

  [6] 赵瑞芳.《郑和下西洋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xx.7

  [7] 邹积林.《新大陆的发现者》[M].吉林人民出版社.20xx.7

  [8] 陶松云、郑家红.《郑和与哥伦布航海比较研讨》[J].复旦大学.1994.1

  [9] 李立文.《郑和下西洋的深远意义》[R].江苏教育学院.20xx.5

  [10] 马晶.《郑和与哥伦布》[R].科学大观园.20xx.4

  [11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M]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

  论文题目:浅谈如何加强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

  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

  选题的目的、意义

  众所周知,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建筑产品是一次性产品,其体量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生产有求复杂、施工环节多,不便于综合测试,一经建成便不能更换的特点。在工程最终完工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制品没有成品,上道工序若发生质量问题,都有可能被下道工序所掩盖,从而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十分重视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必须要对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从政府来讲,要做好对工程质量的宏观控制与管理,监督企业把每个项目都圆满完成。从建设单位来讲,一定要把质量监督工作做好,协同施工单位把好建筑产品的质量关。从施工单位来讲,一定要保证施工时保证项目的质量合格,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从监理单位来讲,配合建设单位,结合相关的质量要求把建筑项目的监理工作做好,特别是质量的监理工作。无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等,都应该首先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把质量与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从而落实层层质量责任制,加强企业自控能力,提高企业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国内外研究动态

  “百年大计,质量 第一”是我国建设工程一贯坚持的方针,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国外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无论是在管理还是质量在其他的方面不仅有了很全面的法律法规,而且在这个建筑业里已经建立了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而我国的工程建设和建筑业近年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工程质量问题所带来影响最为严重,所以必须要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与监督工作。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由于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挑剔的顾客,质量将成为占领市场最有力的武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行中施工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区域和国家对企业的保护也将逐步弱化,其产品和服务都必须接受统一的国际市场的评判。项目施工管理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谋求更大的发展。

  2.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论文准备结合课堂所学理论和实习过程中实例,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理论依据:

  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于监管,是建设工程工作中永恒的主题。高质量的工程不仅给建设单位、社会带来了潜在的效益,而且也将施工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是投资的需要,施工企业企业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所以政府、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要做好对建设项目的监督工作,而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自身质量管理体系,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研究方法:

  1.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采访老师,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4.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与信息,进行对比概括。

  研究内容:

  1.分析我国现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2.政府、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如何做好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3.建设单位如何做好自身质量管理与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4.加强质量管理的一些措施及提高工程质量的一些具体措施

  5.对本文的总结及预期成果展望

  3. 创新之处及预期研究成果

  本文运用先进的理论研究方法、科学的阐述方法,结合建筑工程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合理、实用的解决方法。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论证,希望本文提及的方法及措施能够真正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形成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真正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的工作效率,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控,从而真正减少质量问题,提高工程的质量系数。

  4.工作准备情况及计划进度安排

  20xx年1.20~20xx年2.19 论文选题

  20xx年2.19~20xx年3.1 开题报告

  20xx年3.2 ~ 20xx年3.25 撰写初稿

  20xx年3.26~20xx年4.26 论文修改

  20xx年4.27~20xx年5.10 论文定稿

  20xx年5.11~20xx年5.22论文答辩

  5.参考文献

  1、 陈军;丁保华;范晓虎;新时期项目业主施工管理的工作思路[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年01期

  2、周江宁;浅谈施工时段的质量控制与保证[J];安徽建筑;20xx年02期

  3、彭明;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完善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20xx年4月

  4、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建[20xx]151号

  5、徐波;徐波同志在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20xx年1月13日

  6、高齐圣、张嗣瀛;复杂科学与质量管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xx年

  7、王祖和;工程质量持续改进[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科版);20xx年

  8、罗福午;建筑结构缺陷事故的分析及防治[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

  9、金国辉;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控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

  10、王一峰、李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改革的思考[M];20xx年3月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3

  研究目的及意义

  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研究计划

  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论文提纲

  一.施蒂纳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绍

  (1)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施蒂纳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二.论施蒂纳的当世影响与冲击

  (1)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三.施蒂纳思想的后世意义:分析施蒂纳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后现代思想的相似性。

  1.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施蒂纳与尼采

  3.施蒂纳与阿多诺

  4.施蒂纳与后现代思想

  四.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商务馆89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1999年版

  孙伯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20xx年版

  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大出版社20xx年版

  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南大出版社20xx年版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三联书店20xx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馆1982年版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商务馆1992年版

  尼采《权力意志》商务馆98年版

  尼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馆20xx年版

  赵敦华《西方现代哲学新编》北大出版社20xx年版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谭培文《唯物主义如何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哲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总第39期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4

  一、研究背景

  丰富多采的网络世界,为广大青少年益智广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不过面对良莠不齐的网上咨讯,针对年轻一代进行的辨别和自律能力的教育却显得有些滞后。

  目前我国整个互联网法律体系缺乏权威性的法律依据,立法远远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针对青少年、儿童的网络安全保护也没有单独的明确的立法。

  据调查,近年来,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持续攀升并向低龄群体渗透加大,中小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现象比比皆是,青少年网络犯罪率也在逐年上升。

  青少年大多是在校求学时期,所以针对网瘾问题,教师、家长都应承担起教育和监管的责任,分析其网瘾形成的具体原因,结合其成长目标,与其进行及时的沟通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养成正确的网络行为。

  所以从青少年自身心理、生理特点出发,探究青少年网络行为背后的原因,明确教师、家长、社会在青少年网络行为过程中应担负的职责,使青少年趋利避害,自律、自主、健康、合理地使用网络,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青少年网络行为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大多侧重于对行为的管理,而针对青少年上网的心理、生理动机的研究较少,一旦出现网瘾问题,堵的较多,而疏的较少,所以造成了当面不上网,背着就上网;行为不上网,心理有网瘾;越不让在网上干什么就越想干什么;平时管着上不成网,一有机会昏天黑地地上网等恶性循环现象,所以青少年网瘾成因的深层研究工作很有必要。

  二、选题意义及价值

  通过研究找到青少年沉溺网络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有效的根治网瘾。

  端正学生、教师、家长的网络观,既不"谈网色变",杜绝网络,也不使孩子一味地沉溺于网络世界而与现实脱节,同时要学会趋利避害,正确认识"网络"的双面性,既使青少年通过网络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汲取到更丰富的知识,也使青少年有效避开网络的负面效用,使网络正真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利工具。

  使教师、家长找到孩子网瘾的根源,然后因势利导,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变害为益,使孩子养成正确的网络观与网络行为,达成健康成长的目标;也使网络行为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网络的管理、运作,同心同力,打造"绿色、健康"的网络世界。

  三、概念范围与支撑理论

  (一)课题研究的概念范围

  1、网络行为:在网络上从事的一切活动,主要包括访问网站、收发邮件、上传和下载、即时通信、聊天、论坛、网络游戏、流媒体视频和Telnet 等。

  2、网瘾:网瘾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3、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指一个人想要干某事情而在心里上形成的思维途径。同时也是一个人在做某种决定所产生的念头。还是一个人心里和行动一致的一大倾向,理念实施的组织源头。

  4、流行心理需求:一种想要被社会认可的需要。动机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内驱力,一个是诱因,内驱力是来自个体本身的,是内在的一种需要,诱因是来自外界的,既有内驱力的作用,个体自己看到别人喜欢,于是也想要拥有,也是一种想要和大家保持一致的从众心理。

  5、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

  (二)理论依据

  1、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的过程必须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唤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向,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育成为主体的内在需要,成为主体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

  2、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

  3、个人控制理论。在个人管理中,个体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传统的管理方法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等,这些依赖于人去制定政策,去实施管理。人是社会人,但我们认为人更是一种理性人,是风险规避的,即我们更加愿意做出利己的行为,所以个人很难去采取类似法律行政这些可能具有惩罚性的方法对自己实施自我管理,那我们就需要借助社会或他人来完成对自身的控制管理,而最有效的管理即是利己与控制的结合。

  四、研究问题及内容

  (一)、"网瘾"成因探究:

  青少年一般上网的时间段、地点、相与人群。了解青少年上网时间与学习、作息安排时间之间的关系,时间段与地点是否在教师或家长监管的范围中,与哪些人群在一起,会受到什么样社交圈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会存在哪些潜在的危险因素。

  青少年在网络上从事的主要的活动内容及时间分布。了解青少年上网的动机及他们想从网络中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得到哪方面的满足,了解上网时间在一天时间中所占比例,确定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大小。

  青少年在网络上交流的对象群及谈话的主要内容。了解青少年的社交圈并加以归类,归纳青少年选择朋友圈的因素,找出青少年交流的主要话题,并进行先后排序,找到网络交流诱惑力所在。

  青少年在网络上点击最多的网站。明确各网站所占比例,排序然后找出网瘾所在。

  青少年喜欢这些活动或网站的动机及原因。找出网瘾之后的深层心理因素。

  青少年网络活动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网瘾对青少年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分布及排序。

  (2)、应对策略探究:

  教师应对措施。教师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对学生上网情况的把握,对学生网瘾背后心理因素的分析及所采用的教育管理策略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家长应对措施。家长对自己孩子上网时段、地点、人群的了解,对孩子社交圈的了解,对孩子上网的态度及管理,对孩子关注内容及需求的把握。

  学生自控措施:学生上网经历的总结,沉溺与自拔的的原因,从中找出摆脱网瘾的有利因素。学生学习状况与对自身的认同度,学生对自身未来与现状的认识,学生对上网的认识。

  社会监督措施:学校网络建设情况,学生家庭状况,学生生活环境、交往人群及周边环境中的网络普及情况、网吧分布运营情况,有关部门对网吧的监管力度。

  五、研究目标

  (一)目标分析:

  1、通过调查,掌握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普遍规律,包括其兴趣、时间、地点、人群,主要上网活动类型等。探究其网络行为的深层心理动机,解决好"网瘾"的内因问题,为后面的应对策略的制定打好基础。

  2、通过走访,了解家长与教师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关注度与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周边的网络环境,解决好"网瘾"的外因问题,调度各方积极因素,及时杜绝诱因与危害。

  3、个例跟踪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引导、前后教育对比,验证杜绝网瘾的的具体操作方法,并使其步骤化、最优化、实践化。

  (二)具体目标

  1、教师目标:

  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学习相关网络知识并及时传输给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双面性,并能把握住学生网络行为教育的关键,对学生进行多方引导,使之自主、自律、健康、合理地应用网络。探索总结出网络行为教育的有效方法与步骤并在实践中能因材施教,灵活应用。而且通过研究养成深入学生的好习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家长目标:

  促使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配合老师正确应对网瘾问题,学习一些必要的网络知识,针对孩子的需求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防微杜渐,消除网瘾的诱因。

  3、学生目标:

  使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不断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杜绝网瘾,使网络成为自身丰富知识、拓展能力、健康成长的有效工具。

  六、研究对象

  在校学生及家长与班主任老师

  七、研究原则、方法、途径

  (一)研究原则:

  1、民主合作原则:选定两个班级,说明研究目的,与学生、家长、班主任及时沟通并取得支持与配合,力求调查内容的真实与准确,能准确反映调查目的。

  2、隐私保密原则:对学生、家长、教师分别采用单项调查发,对调查中涉及到的个人隐私内容要承诺做好保密工作,不泄露,不外传。

  3、点面结合原则:针对50名同学做一般规律性的研究与总结,对2名个例采用跟进与教育引导前后对比法,对家长与班主任采用访谈法,力求点面结合,把握住课题涉及到的主要因素与方面。

  (二)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法:掌握有关网络知识,特别是要有针对地了解和掌握与学生所关注的网络有关的知识。学习一些与网络相关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以便更好地分析和把握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动机。

  2、试卷调查法:形成学生及家长"学生上网状况"调查问卷,在两个专业共两个班中进行调查、分析、总结。

  3、实地走访法:走访周边网吧,了解学生上网状况及所从事的相关的网络活动内容。

  4、查阅资料法:通过网络查阅相同案例,找到摆脱网瘾成功与失败原因。

  5、个案跟进法:在学生中确定网瘾个例,与家长配合,进行跟进调查,实践、摸索、总结摆脱网瘾措施。

  (三)途径:

  1、试卷调查:针对两个班50名学生进行。

  2、试卷调查:针对10名家长进行。

  3、访谈法:针对3名班主任进行。

  4、个例跟进法:确定两个同学进行。

  5、案例比较法:通过网络相同案例比较分析。

  6、总结归纳:对材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形成总结报告。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1月20日---xx年2月22日)确定研究对象,制作调查试卷,确定跟进个例,形成实施方案。加强理论学习,掌握相关网络知识与心理教育学知识。

  首先确定针对我校xx级与xx级两个班,共50名同学进行网络行为调查研究,其次针对幼师班10名同学的家长进行网络知识与家长对孩子上网状况了解程度调查,再次确定两个班的班主任李*与张*走访,进行网络知识掌握与对班级学生上网状况掌握程度及采取措施的探讨。接着确定两位学生王*与郭*进行个例跟进准备。完成开题报告与方案,制定调查问卷,走访内容。同时学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查阅最近3年的全国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成果,掌握相关网络知识及心理、教育知识。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调查走访阶段(20xx年2月23日—20xx年4月30日)走访周边网吧,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及个案分阶段走访与调查。针对群体及个案进行教育管理。

  数据分析形成报告阶段(20xx年5月1日--20xx年5月15日)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相关专项报告,对个案跟进状况前后分析对比。对采取的教育管理措施进行分析评价。

  第三阶段:总结形成成果阶段(20xx年5月16日—20xx年6月15日):对所得材料进行整合,完善成果,形成分析报告、论文与结题报告。

  九、成果表现形式

  课题以分析报告为主要成果,另外还有结题论文

  十、课题研究保证条件

  1、保证课题研究时间

  学习既研究,工作既研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课题的研究与落实,以保证课题顺利完成。

  2、课题经费 :自费。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5

  一、题目来源

  舞蹈训练实践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体育舞蹈是融体育与舞蹈一体的体育项目,它之所以能风靡世界,有其独特的功能,除了教育性、锻炼性、竞技性、自娱性之外,还可以将这几种特点组合,从而显示出体育舞蹈的多功能性。它使人们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如今,体育舞蹈已经成为当代娱乐的方式之一,它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还能增强人们的体制,由于其不断地更新与发展,展现了强烈的时代信息,得到了迅速的普及与推广,受到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体育舞蹈在运动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体育舞蹈还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并且体育舞蹈的各个价值正好迎合了当代体育发展的脚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体育舞蹈的热爱,从而更好的促进体育舞蹈向前发展。

  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体育舞蹈传入我国以来,由于其不断地更新与发展,展现了强烈的时代信息,得到了迅速的普及与推广,受到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体育舞蹈的价值与作用,就在于给人以真善美的教育,不断陶冶情操,吸收美的真谛,提高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舞蹈表演必须在真实的基础上,才能为人所喜爱,亲切感人。体育舞蹈仍然继承交际舞交性的特点,它是人际交往,感情交流,沟通心灵的工具,而人际关系的特点是它具有感情基础。

  对于舞蹈家来说,它始终是毕生追求的目的。所以,体育舞蹈之功能,就在于真,善,美的教育,它可以教育人们去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医治人们心灵上的创伤,提高民族的精神素质。体育舞蹈是国际流行的,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艺术的发展以及体育运动的兼收并蓄,由交际舞派生出来的一项新兴运动。在引入我国20多年的时间里得到蓬勃发展,在结束的2008年奥运会上也列为表演项目。

  目前,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正在积极争取将体育舞蹈项目列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马克思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既不是人的主观精神意识的产物,也不是纯自然进化的结果,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从摆脱自然生产开始,人类社会就朝着物质生产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两个方向发展,并具有审美属性。

  在今天,现代体育运动许多项目对美的要求愈来愈高,如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武术等等。而体育舞蹈是美中的佼佼者,她为人们创造大量的审美客体,其运动过程,还是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可使人体外型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优美,动作刚柔相济。这既能满足自我实现美的愿望,也能成为他人的审美客体。

  另外,体育舞蹈中的团体舞更是美不胜收,群体的配合位置,队形的变化,伴以相应的音乐,构成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给别人以欣赏的同时,把自己看到的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服饰美和听到的音乐美结合起来,在情感上进行调整疏理和谐,自我欣赏,得到美的享受。一个人审美能力除了与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有关外,还受着自我身体条件的限制。经常参加体育舞蹈运动,人们改变着自我的形体、姿态等身体条件,并在体育舞蹈优美的音乐和优美动作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着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舞”,共10个舞种,其中摩登舞(标准舞)包括: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快步舞、狐步舞、探戈;拉丁舞包括:恰恰、桑巴、伦巴、斗牛舞、牛仔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体育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体育舞蹈自1987年进入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普及与推广,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成为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部分。体育舞蹈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长,但发展势头很快。当前,中国拥有最大的体育舞蹈市场和消费群体,全国以此为健身手段和职业的人数已有几千万,这其中的经济利益也吸引了许多管理部门和经营者。因此,应努力培养并不断开发体育舞蹈市场,充分发掘其经济价值和市场效益,有效促进体育舞蹈的发展。

  青少年由于在学习时间紧,一般选择在周末和假期进行学习,学习时间也不会太长。而成年人由于工作时间忙,更多的会选择在晚上和周末学习,学习时间也不是固定的。老年人则更多的在早晨和晚饭后锻炼。美国体育学者古里克指出:跳舞能消除过剩的脂肪,代以健壮的肌肉组织,使软化迟钝和缺乏活力的肌肉重新变得充满活力和具有弹性,经常参加体育舞蹈锻炼可以使肌肉结实线条流畅,韧带的弹性增加,身形挺拔,对培养优美的姿态,匀称和谐的形体和润泽的肌肤是十分有益的。所以,体育舞蹈中的礼仪性审美倾向于体态端庄,对舞者的外观形象美、风度气质美,表现和欣赏美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体育舞蹈在表现过程中始终以塑造人体美、姿态美、精神美为主要内容,在塑造健美体形和良好身姿的同时,也有助于消费者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体育舞蹈教师是体育舞蹈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对提高体育舞蹈的技术水平,推动体育舞蹈的普及与提高起着主导作用。

  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要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除了加强规定动作、套路学习外,还应加强男女反串、舞蹈编排、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的培养,还应加强教师的经验交流以及国内外信息的传播。

  四、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

  [1]杨庆国,殷恒婵.大学体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

  [2]李春文.体育舞蹈教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吴谋,张海丽.体育舞蹈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刘光红.体育舞蹈读本[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2.

  [5]宋文利,李建国,思维.浅谈体育舞蹈的作用[M].1999,35(8).

  [6]张瑞林.体育舞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7]王珂,王家彬.体育舞蹈与流行交际舞[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4.

  [8]黄邓军.体育舞蹈的特点及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功能[M].赤峰学报,2009,10,10.

  [9]刘青戈.中西方舞蹈史[M].北京舞蹈出版社,1998.

  [10]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1]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2]资华筠,刘青戈.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3]于平.中国舞蹈思想教程[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五、主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是属于文献类研究,在总结前人对体育舞蹈研究的基础上,对体育舞蹈的开展现状和体育舞蹈发展对策的分析,进行深一步了解和探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体育舞蹈的开展现状,

  2、体育舞蹈发展对策的分析,

  3、体育舞蹈在社会中的作用。

  六、完成毕业论文所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办法

  1、到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上查资料,

  2、市场调查,

  3、经费投入。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首先,确定论文题目,然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研究动态;随后,找辅导老师了解情况,并综合整理。提交文献综述。再次,提交开题报告,最后提交初稿并修订。本课题研究时间为半年,12月开题,研究进度分别为查找文献资料,阅读与理解文献资料,收集数据整理,撰写开题报告,最后总结四个阶段。1月8日——4月10日完成论文初稿。4月10日——5月10日修改毕业论文并定稿,查找资料,确定论文题目。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准备开题答辩。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6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VI战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企业的成长、发展,VI战略必须不断调整、完善和成熟。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就是要将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通过静态的、具体化的、视觉化的传播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和正确、准确、快捷地传达出来,并贯穿在企业的经营行为之中,也就是使企业的精神、思想、经营方针、经营策略等主体性内容通过视觉表达的方式得到外显化。使社会公众能一目了然地掌握企业的信息,产生认同感,进而达到企业识别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VI应以建立企业的理念识别为基础,也就是说,视觉识别的内容必须反映企业经营思想、经营方针、价值观念和文化特征。并广泛应用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中,进行统一的传播,和企业的行为相辅相成。

  只有从识别和发展的角度,从社会和竞争的角度,VI才能更好的进行定位,并以此为依据,企业自身认真整理、分析、审视和确认自己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企业使命、企业哲学、企业文化、运行机制、产业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使之演绎为视觉的符码或符号系统。这时设计成视觉传达的基本元素,可以统一地、有控制地应用在企业行为的方方面面,使其在具体的条件和背景下得到充实,使有限的内涵产生无限的外延,在观众的心目中,真正成为企业的同一物,而不是装饰品。

  所以说VI的设计不是机械的符号操作,而是以MI为内涵的生动表述。

  所以,VI设计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理念。VI设计应该坚持风格的统一性原则;强化视觉冲击的原则;强调人性化的原则;增强民族个性与尊重民族风俗的原则;可实施性原则;符合审美规律的原则;严格管理的原则。

  现代企业为什么要有VI在品牌营销的今天,没有VI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将淹没于商海之中,让人辨别不清;就意味着它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赚钱机器;就意味着它的产品与服务毫无个性,消费者对它毫无眷恋;就意味着团队的涣散。

  企业或机构可以通过VI设计对内征得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规范系统、有控制的将企业或机构的信息传达给受众,通过独特的视觉符码,不断的强化受众的意识,从而获得认同、增强品牌美誉度和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提升品牌价值和附加值。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形象识别系统应运而生。60年代全球最早导入VI的著名企业如美国可口可乐、70年代日本、80年代风行台韩。80年代末国内一些企业如太阳神、健力宝,到后来的康佳、创维、海尔都相继导入。他们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科学有效的视觉转播不无关系。在中国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长远发展,有效的形象识别系统必不可少,这也成为企业腾飞的翅膀。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设计任务:使用PSAICDR等相关设计软件设计一套完整的企业VI识别系统设计内容:

  (1)VI基础系统的设计

  企业名称

  标志及标志创意说明标志设计规范标志墨稿、反复稿标志网络制图标志标准制图规范标志字体简称中文字体全称中文字体

  标志与文字组合(简称)标志与文字组合(全称)标准色、辅助色辅助图形

  背景色使用规定背景色度、色相吉祥物

  (2)VI应用系统的设计

  办公事物用品公关活动用品

  3、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标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形式。

  2.标志设计的艺术表现手法。

  难点:

  1.标志设计中的创新(创意)表现。

  2.CI设计中VI设计。

  3.标志的基础系统中的细节问题

  4、论文提纲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7

  课题的目的意义:

  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在传统武术基础上,借鉴西方竞技体育发展的模式,建立了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两大体系。然而,这两大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却遭遇了各自的困难。竞技武术套路的体操和舞蹈化愈演愈烈,使人难觅武术的技击本质;缺乏传统武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散打也难以普及。

  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武术重新受到了重视。《武林大会》、《武林风》等节目相继播出,随后成立的中国武术职业联赛(WMA)也迈出了职业化的第一步。

  以上几项赛事的选手格斗技术简单直接,却远没有表现出武术传说中的高超境界。这些比赛虽然还原了武术的技击本质,但也是对群众心目中武术形象的破坏。

  这些年来所举办的各种武术赛事,实际上走的都是两条路,即是“打”与“不打”。我们按照西方人“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将武术分为技击和表演两部分,但是属于传统文化的中国武术确是讲究“天人合一”。

  中国武术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技击术,它与国外技击运动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丰富多彩的武术套路和风格各异的拳法流派,以及武术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神秘性”。上海体院的邱丕相老师说过,套路是表现攻防技击的艺术体育;武术套路,既不脱离技击本质的“真”,又不执着于击打运动之“实”。 郭玉成老师也明确指出,“神秘”是文化传播的动因之一,揭开神秘面纱其实难以吸引人们的注意。

  因此,对于武术赛事来说,套路表演缺少了武术的技击性,擂台实战也无法体现武术的本质特色,对于其“神秘性”也是一种破坏。

  如何将实战和表演这两条路合二为一?本人在观看研究了各种技击格斗类比赛之后,认为借鉴美国的WWE赛事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W W E (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世界摔跤娱乐) 是一种表演性质很强的比赛,配有专门的编剧及播报员,跌宕起伏的剧情比电视剧还要精彩。WWE的选手都经过极其专业的训练,拥有过人的体魄,为了使比赛激烈、精彩,选手们共同排练出各种精彩的打斗动作,比赛时再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可以说WWE是一种将体育与娱乐有机结合起来的赛事。

  中国武术非常适合这种模式,优美的技击动作可以编排出精彩纷呈的打斗过程,我们的武侠文化也可以提供大量跌宕起伏的剧情。武术借鉴WWE发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表现其丰富多彩的武术套路和风格各异的拳法流派,这种亦真亦假的比赛也可以充分保留武术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神秘性,做到“既不脱离技击本质的真,又不执着于击打运动之实”。

  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在借鉴WWE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合于中国武术的全新的比赛模式。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

  本文对历年来研究武术传播、武术文化、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发展以及武术职业化等方面的相关文章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并对其进行综述。

  1、武术传播的研究分析

  本文属于武术传播研究,所参考的书籍主要是上海体院郭玉成老师的《武术传播引论》和《中国武术传播论》这两本书。

  郭玉成老师在其著作《武术传播引论》中对传播学的发展现状及当前的武术传播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1

  在《中国武术传播论》第四章“武术竞技传播论述”中对解放后我国竞技武术的传播进行了研究分析。在第五章“武术商业传播述评”中对“散打王”、“武林风”赛事及武术节活动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商业武术决不能追求泛娱乐化”的观点。2

  2、关于武术套路文化的研究

  邱丕相《对武术套路商业化发展的探讨研究》3———套路运动美学思辨:套路是表现攻防技击的艺术体育。

  邱丕相《武术套路美学初探》4:武术套路,既不脱离技击本质的“真”,又不执着于击打运动之“实”。

  王岗《中国武术:一种理想化的技击艺术》5:中国武术不是纯体育,不是纯运动,也不是纯杀人术。中国武术是建立在技击的表象上,通过体现技击的内涵,追求超越外在的理想化的技击艺术。

  邱丕相,闰民,戴国斌《中国武术套路的文化解析》6:因此,套路用动作来描写格斗意象不满足于形似,而要表现出格斗的动态、气势和意境,并将格斗意象的动作“符号化”。所以,套路的演练是格斗形象的表演,而不是真打实斗,是对真打实斗的一种超越。

  郭玉成《“武林大会”的文化思辨》7: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武术(功夫)与中国文化一样重视“意境”与“完美”。武术套路技术中的许多动作只是“意想”的技击,具有“技击涵义”,但并非真实的实用技击。真打实战的格斗技术在“擂台”上可能会寥寥可数。著名武术家蔡龙云先生认为,若武术套路与散打都会,是“兼项”,并非“能打会练”或“打练结合”。

  戴国斌《乌托邦:武术技击的理想》8: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一旦将套路所描绘的技击理想或想象投射到竞技场、技击的真实场景,其情节的预设、艺术的加工处理等,顿时被随意、杂乱、实用的现实所代替;其攻防兼顾之编排、“劲”之完整、应之而扑的效果,也难以避免“荡然无存”的结局。

  邱丕相,王 震《人类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未来武术》9:中国武术,作为源于战争搏杀残酷嗜血的搏斗技术,在中国大地上演绎为一种充满哲理、伦理、艺术等光辉的套路运动形式。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民族都有其本地化的搏斗技术,中国武术无论是在运动形式上还是在价值追求上都有别于他们“致伤致残”的血性和“你死我活”的残忍。

  3、竞技武术发展现状的研究

  戴国斌《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10:武术套路异化为体操、舞蹈、戏剧的“奴婢”。 武术散打异化为拳击摔跤等其他搏击范式的“竞技场”。 竞技武术异化为金牌的“牺牲”。

  邱丕相,马文国《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11:长期以来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成为言称博大精深的武术的两大主导品牌,而使得许多优秀的传统武术流派却“养在深闺无人识”,游离于武术发展的边缘地带。竞技武术套路愈演愈烈的体操和舞蹈化倾向让广大青少年无从探寻中国武术的格斗技击内涵;而缺乏中国文化处理和重构的散打运动虽然在业界开展得如火如荼,却很难在广大民众中普及,显然在简单的格斗技术之外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和支撑,无法和跆拳道、剑道等项目相比。

  武术需要登上奥运舞台,但不是它的最高目标。武术进奥运,不能失去自我,迎合简单化、竞技化的要求,让武术负载的民族文化内涵越来越少。中国武术应以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文化特色走向世界,展示的是“原装货”,而不是“四不象”。

  4、传统武术擂台实战的研究分析

  马剑,邱丕相《广义语境下武术概念的解读及定义》12:就现实武术呈现给世人的面貌看,武术人感到困惑和迷茫。

  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13:“神秘”是文化传播的动因之一,揭开神秘面纱其实难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埃及金字塔等文化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神秘性”。传统武术“高深武艺”传播也具有神秘性。其“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超武艺,吸引了众多求武者“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不懈追求。传统武术“明劲、暗劲、化劲”的功夫递进,也成为武界人士的习武目标。“口传”武术,不断塑造神秘。“飞檐走壁”“、点穴术”、“内功”等功夫更是让人们对武术顶礼膜拜。

  郭玉成《“武林大会”的文化思辨》14:其次,何谓“真实武林”?武术文化传播一定要真实吗?武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独有的、神秘的。“神秘”是文化传播的动因之一。著名导演李安曾说过,文化要有差异性才有吸引力。中国武术以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求武者纷至沓来。可见,“还原真实武林”的可行性与价值性需要论据。

  然而,“武林大会”所推出的梅花拳等拳派的打斗比赛,使武术的神秘文化特征渐行渐远。所谓“还原真实武林”其实是对武术“神秘”文化的破坏,对武术文化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有报道显示,“武林大会”收视率稳定或直线攀升,但现实的“收视率”与武术的未来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5、关于武术职业化的研究

  郝素红,樊海云《武术职业化初探》15:武术职业化是相对于“业余武术”而言的,是指武术练习者由业余向职业发展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习武者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和体育文化市场不断扩大的条件下,自觉认识并利用其价值,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需要,并且从中获取高额收入,把武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职业化使武术走向市场,运用市场杠杆调节武术职业化发展,在行业统一管理下,按市场规律操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武建伟,李义杰,王志英《传统武术职业化的思考》16:借鉴其它项目和领域关于职业化的概念,结合传统武术的特点,笔者认为传统武术职业化应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1、非业余的、受过正规训练并以传统武术为职业的专业人才。2、受市场的调节,通过市场机制体现从事传统武术运动员的价值。综合起来说,传统武术职业化就是从事传统武术的练习者或运动员由业余向职业发展,并以传统武术本质为内涵,通过市场机制充分体现运动员价值的过程,其本质也是劳务和商品化。

  如果我们能够将传统武术职业化,给传统武术一个展示的舞台,体现练习传统武术的价值,给传统武术练习者建立一个价值补偿机制,无疑将会刺激、提高传统武术练习者的动机。作为职业传统武术练习者,他们将不得不提高自身水平,以期获得更好的效益,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样就会促进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当然。如何创建适合展示传统武术特色的职业化建制,适宜的比赛形式至关重要。

  程云旺《对我国武术散打职业化改革的思考》17: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性、商业性、文化性和企业化经营是职业散打本质的特征。职业性、文化性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商业性和企业化经营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充分条件。据此,我们可以对职业散打的概念做如下概括;职业散打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与武术文化市场不断扩大的条件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利用高水平竞技散打比赛的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参与社会商业活动及社会文化活动,并通过散打市场,使运动员获得高额经济收入,使经营实体(俱乐部)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竞技散打运动体制。职业散打实质,是散打竞技能力潜在的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在实行商业服务和武术文化服务的过程所产生的价值交换和价值转移,所谓“散打运动职业化”,就是竞技散打运动由其他体制向职业散打体制逐步过渡、转化,并最终得以完全实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郭玉成.武术传播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

  2. 郭玉成.中国武术传播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

  3.邱丕相.对武术套路商业化发展的探讨研究———套路运动美学思辨[J].体育学刊,2001.3.

  4. 邱丕相.武术套路美学初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2.4.

  5. 王岗,吴松.中国武术:一种理想化的技击艺术.[J].体育文化导刊.2007.2

  6. 邱丕相,闰民,戴国斌. 中国武术套路的文化解析[J]. 体育科学,2007.12

  7. 郭玉成. “武林大会”的文化思辨[J]. 搏击·武术科学,2008.4

  8. 戴国斌. 乌托邦:武术技击的理想[J].体育与科学,2005.5

  9. 邱丕相,王 震. 人类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未来武术[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9

  10. 戴国斌. 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4.1

  11. 邱丕相,马文国. 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

  12. 马剑,邱丕相. 广义语境下武术概念的解读及定义[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7

  13. 郭玉成. 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

  14. 郭玉成. “武林大会”的文化思辨[J]. 搏击·武术科学,2008.4

  15. 郝素红,樊海云. 武术职业化初探[J]. 搏击·武术科学,2006.4

  16. 武建伟,李义杰,王志英. 传统武术职业化的思考[J]. 武术科学,2005.6

  17. 程云旺. 对我国武术散打职业化改革的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武术传播、武术文化、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发展、武术职业化及WWE赛事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和论文专著,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

  2.逻辑分析法

  对武林大会、武林风百姓擂台、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及WWE赛事进行分析,通过对个案的比较、综合、概括、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逐个分析每个要素的特点,再把所得材料加以综合分析归纳,找出本案的核心关键,最后运用从特殊到普遍的推理方法,找出普遍存在的规律。

  3.专家访谈法

  拜访武术专家,与他们探讨本文的观点,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预期结果:

  1、总结目前武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2、找出WWE模式与武术的共同点。

  3、研究武术如何借鉴WWE模式。

  4、在借鉴WWE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合于武术的新模式。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8

  题目:

  试析灾难性报道中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

  选题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当发生灾难性事件时,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往往更加高涨,政府引导凝聚人心的需求往往更加迫切与严格。在这种双重需求的情况下,电视新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电视新闻中出镜记者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他们在前线用有效的第一手信息,用高超的报道与引导手段,为人民群众消除信息贫乏的“不确定性”,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也为抗击灾难稳定人心,凝聚力量。这就要求出镜记者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但是,当前的出镜记者在灾难性报道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和缺点。这对于提升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质量和水平有着负面影响。

  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和角色定位是关系到出镜效果、进而直接关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灾难性报道也是受众最为关注和最迫切须知的电视新闻内容,出镜记者在此之中的表现也直接影响着该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因而,在出镜之前,检视一下自身职业素养有否缺失并弥补差距,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本文针对这次地震灾难中出镜记者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出镜记者在灾难性报道中需要哪些素质要求及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弥补以往对出镜记者在灾难性报道中的素质要求的研究之匮乏与不足,以便为今后的灾难性报道提供实践经验或参考性借鉴。同时,也为更多将来的新闻从业者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中国传媒人的整体素养的提高。

  研究内容:

  1:根据灾难性报道的要求及出镜记者本身的特点提出问题。

  2:从汶川地震报道中分析出镜记者的现实表现及出现的问题。

  2.1出镜记者的界定

  2.2出镜记者的表现及问题

  3:运用以对往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的研究内容同当前地震中出镜记者的素质表现进行比较,并对有关资料研读分析,探讨出镜记者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3.1新闻素质

  3.2语言素质

  3.3合作意识

  3.4应对能力

  3.5人文关怀

  4:结合出镜记者的现实条件及自身的综合素质寻求对策及建议。

  研究方法及措施:

  1:文献资料法:根据已掌握的文献,查找相关书籍,利用校园网查询各类期刊,学术报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档案等。

  2:访谈法:根据本研究内容,对曾在电视台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面谈,提供指导建议,获取第一手的详实资料,从中汲取智慧。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出镜记者在汶川地震中表现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研究,总结其中的共性。

  研究进度:

  (1)初期资料搜集:XX.3~XX.4

  (2)资料整理、归类、分析:XX.4~XX.5

  (3)论文初稿写作:XX.5~XX.6

  (4)完成初稿,进行资料补充:XX.6~XX.7

  (5)修改并完成、提交论文:XX.7~XX.3

  参考文献:

  [1]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XX.

  [2]王小蓓.出镜记者,电视新闻的“眼”[j].现代传播,XX(6).

  [3]吴燕.试析灾难性新闻报道对记者的要求[j].新闻知识,XX(12).

  [4]王珩.再论新闻记者的素质和修养[j].新闻爱好者,XX(4).

  [5]周玉杰,张秋颖.记者口头现场报道的思考[j].新闻传播,XX(9).

  [6]陆高峰.灾难中可贵的媒体责任[j].中国记者,XX(6):36.

  [7]徐鷃.浅析电视直播出镜记者素养[j].新闻窗,XX(6).

  [9]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XX.

  [10]戴丽岩.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新闻职业素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XX(11).

  [11]杨勇华.浅谈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j].商情.科学教育家,XX(1).

  文献综述:

  在大量查阅各种资料的情况下发现:当前,对出镜记者素质要求的研究相对较多主要有《浅析电视直播出镜记者素养》、《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新闻职业素质》、《电视出镜记者职业素养缺失探析》、《浅谈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我国电视新闻直播中的出镜记者素养研究》、《现场报道对记者的素质要求》、《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等等。通过研读、对比发现,这些文献有许多共性,其研究的内容也基本相差不大。即研究电视新闻节目中出镜记者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出镜记者要具备的相应素质。这些研究文献中,虽然对出镜记者的研究很详细,但基本都没涉及到灾难性报道中出镜记者的素质研究。

  而针对在灾难性报道中出镜记者素质要求的研究可以说是少之甚少。即使有零星点滴,也仅是对其某一方面的研究,例如《灾难性报道中的人文素养》、《出镜记者的形象与修养》、《灾难性中可贵的媒体责任》、《试析灾难性新闻报道对记者的要求》等等。这些都缺乏对在灾难性报道中出镜记者素质要求的详尽研究,没有全面阐述出镜记者在灾难性报道中应该怎么做,需要怎么做。

  纵观以上的文献资料可知:我国媒介从业者在对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这方面的研究较为充分,但在对灾难性报道中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的研究还较少;尤其在面对灾难性事件时,出镜记者需要哪些素质或措施来应对解决灾难性报道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还非常缺乏。

  鉴于以上对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研究的思考,本人从中汲取精华,并结合出镜记者在汶川大地震中现场报道的表现及出现的问题,同时根据自己对《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赵士林著)、《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宋晓阳著)的阅读理解,归纳总结出在灾难性报道中出镜记者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为以后记者在灾难性报道中进行更好的现场报道提供理论依据。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9

  论文(设计)名称 :浅谈《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多重悲剧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为了进一步对本课题的理解,加深对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进行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多重悲剧的研究。

  意义:通过对小说《骆驼祥子》中祥子这一悲剧人物形象的研究以及相关资料的思索,促进广大读者对这一小说内容更深入透彻的理解,从而了解作者当时写作这一作品的时局和背景,了解当时的旧中国是什么现状,当时旧北平底层劳苦人民是怎样艰难的生活着,更进一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给底层劳苦者带来的苦难,让读者们能了解中国的历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底层穷苦劳动者的关怀和同情,唤醒还在沉睡的人们,让读者们能有所思考和感悟。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现状:中国学者对《骆驼祥子》这部作品还在不断的分析和研究中,还带有很强的探索性质。

  发展趋势:《骆驼祥子》这一不朽的作品深受广大的学者的青睐,这一作品正在戏曲舞台上蓬勃的发展,它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这部作品被编排成京剧,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这既是对“样板戏”的突破,也是对传统京剧的突破,《骆驼祥子》是京剧现代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国外现状:外国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都十分的喜欢这一作品,不少的的专家把《骆驼祥子》翻译成外文进行研究。

  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外汉语界对老舍先生研究的热情日益高涨,不少的国外作家不仅研究老舍先生的一部作品,而是对他的多部作品着迷,深入研究、探索其中的语言风格,地域风情,《骆驼祥子》也获得了国际性的声誉。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研究内容:悲剧的定义;作者不幸人生的背景;祥子的多重悲剧。

  关键问题:造成悲剧的原因;作品的写作背景是作者当时的社会状况的再现。

  思路:对作品要十分的熟悉,叙述作品的大概故事情节;祥子是作品的主要悲剧人物,理解悲剧的含义;任何作品都离不开作者,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悲剧是这一作品的主题,论述主要人物祥子的多重悲剧;总结 造成悲剧的原因。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到图书馆查询参考资料,搜集相关题材的文献资料,报刊期刊 ,通过材料进行分析、理解,整理材料,更多是与指导老师多沟通;交流意见。结合课题的题材完成,广泛阅读与《骆驼祥子》相关的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0

  课题名称:建设工程项目现场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以绣川新城项目为例

  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一直是建筑中的大问题。国家一直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毕竟建筑业的危险性仅此于采矿业,可见建筑行业的危险性还是比较大的。但随着建筑市场数量不断地增加,工地上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不容乐观,这些安全事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因此应该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安全生产关系到效益的最大化。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各种各样,主要就是工人的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较低和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施工过程中缺乏防护措施。如何采取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一直是业内人士研究的问题,本文也结合实际案例谈了些安全生产措施。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

  通过很多国内外学者对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原因的研究,认为造成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管理系统。相比之下,中国的管理系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建筑施工过程中具有复杂性、露天高处作业多、劳动密集等特点,一直都是非常危险的工作。而我国建筑安全事故时常发生,伤亡的人数也是很多,并没有减少。反而每年呈现上升的趋势,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而相比一些发达国家,随着这些国家建筑施工技术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些国家建筑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少。根本是国家对待安全事故的态度不一样,重视程度和理念不同。我国贯彻的就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而国外普遍采用的“安全零容忍”理念。我国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投入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国外,中国在安全教育、劳动保护、文明施工和现场安全设施这几个方面的投入也是远低于国外的平均水平的。因此,在未来随着我国的法规不断的完善,每个企业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来大大降低我国安全死亡事故率。让我们国家经济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手段

  (一)研究目标

  为了将来我们能运用更好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去安全施工,降低安全事故率。减少事故对国家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财产损失。

  (二)研究内容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标,论文的研究内容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第一章,也就是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涉及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究方法以及国内外文献综述和我国目前施工的现状等等。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阐述案例中的基本情况,和该项目已经采取的安全措施,提出该项目还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后提出解决方案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结论部分,总结全文研究成果,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1

  一.课题研究(设计)目的,其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目的和意义:

  设计书是环岛安置工程沉降观测的技术依据之一,同时也可作为同类项目的参考资料。通过本设计书撰写,基本掌握测绘项目技术设计的方法与要求,同时进一步熟悉沉降观测的组织与实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沉降观测是确保大中型建筑物安全运营的手段之一,通过本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能更好的保证生命财产安全。

  发展趋势:

  城市的小高层、中高层楼房日俱增多,楼房塌陷也伴随着增多,存在严重危害性,人民群众心里也出现了恐慌现象,这给楼房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沉降观测是建筑物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表达楼房质量最直观的数据之一。目前沉降观测,施工队一般仅能用DS3观测,而专业测量队常按二等精度组织实施,且存在数字水准仪逐渐取代光学水准仪的趋势。

  二.课题研究(设计)的内容(论文基本框架):

  小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与实施

  1项目概况

  2作业依据

  3设计方案

  3.1基准点的建立

  3.2工作基准点的建立

  3.3沉降点的布设及基本要求

  3.4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3.5 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的布设

  3.6 水准路线的外业观测

  3.7 数据处理

  3.8 观测期限与观测周期

  3.9 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4提供成果资料

  5成果分析

  附表和附图

  致谢

  三.课题研究(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收集并参考相似工程的设计书和技术总结资料;

  (2)收集并参考相似工程的论文资料;

  (3)测区资料的收集整理;

  (4)编写项目技术设计方案;

  (5)参加测区的踏勘、选点及控制网布设和观测;

  (6)直接参加各期沉降观测工作,加强实践环节;

  (7)参与内业平差计算、成果分析及资料整理;

  (8)参加检查验收。

  四.完成课题研究(设计)的条件和进度、具体安排及预期结果等:

  设计条件:乐清市北白象镇东才村坐落在白象大道与象南路交叉口,其环岛安置工程主体建筑14层高约为42m,属小高层民用建筑,地基的土质类型为砂土,钢筋混凝土桩。该工程于20xx年9月开工建设,工期为6个月,20xx年1月已完成基础施工。为了解该建筑的沉降情况,确保后期施工安全,20xx年1月北白象镇委托测绘队对该建筑进行沉降观测。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2

  一、课题来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及研究意义、目的。

  课题来源

  电子商务的逐渐广泛运用,将使得各个企业降低交易管理方面的成本,大幅度缩减物流体系的成本,增加资金流运作的有效性和速度。医药行业是世界公认的适宜发展电子商务的行业。电子商务的推行可以改变传统的医药贸易模式,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节约企业生产及交易成本。医药电子商务的有效开展受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行业特征,以及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是随着我国医药企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医药电子商务的重视与推广,电子商务将为我国的医药企业增加自身价值的同时创造新的商机,而医药电子商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将会是中国医药电子商务的主流。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随着医药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相关研究也逐渐在深度与广度上得到加强。1996年—1999年,为医药电子商务的诞生初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必要性与可行性的探讨,旨在明确如何营造更为适合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外环境。如汤振宁在分析了国内医药电子商务发展误区后指出:这个宏伟目标(医药电子商务)若没有强有力的技术和政策支持是难以实现的。

  1999年以后开始出现了有关医药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与盈利方式的探讨,如李湘娟等对我国医药行业运用电子商务所形成的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战略进行了总体介绍和分析;李永平等对欧洲主要国家btob、btoc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陈玉文等对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发轫进行分析,阐述其利弊与发展方向。xx年以后,医药电子商务逐渐得到公众的认可,各大医药企业纷纷开始加紧信息化改造,提高信息管理与网上贸易水平,医药电子商务及其相关研究内容日益广泛。包括:可行性分析、现状分析、模式分析、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供应链管理、医药现代化物流,其中信息化建设专指医药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信息化管理是指企业内部信息化改造、管理软件的应用与维护、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方法等。

  研究意义、目的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企业生存的经济环境,使大多数企业不得不选择电子商务。因而摆在企业面前的问题就是何时选择电子商务,如何选择电子商务,以及选择电子商务后又该怎样做。这就需要对电子商务的企业战略问题进行研究。

  有些人认为互联网使战略消失,但事实是,大多数失败的电子商务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时,都很盲目,都没有做过成熟的企业战略研究。迈克尔·波特在总结了电子商务企业的失败案例后明确指出,互联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战略。许多企业对于自己开展电子商务如何取得竞争优势和保持竞争优势缺乏战略管理理论的指导。这些企业并没有自己的理念,往往只是带着更好的技术和剽窃的思想,就宣布迈出了创新的一步。其实,创新的只是技术,而这对电子商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战略问题,迈克尔·波特在电子商务企业遭到重创后曾在《哈佛商业评论》撰文做了详细的论述。那篇文章是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类研究的重要著作,获得了当年该刊优秀文章奖的第一名。波特认为,电子商务企业的战略管理不仅不过时,而且更为重要,必不可少,因为互联网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更需要通过战略来区分出来。波特从战略角度批评了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在经营时的盲目和战略的混乱,认为战略的缺乏是导致这些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对于某些行业或传统公司而言,互联网也许是毁灭性的。它使得某些行业竞争优势最重要的资源无效。相反,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对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它恰恰能使这些资源变得更为重要。而当所有的公司都利用互联网技术时,互联网本身也趋于中性化,成为了竞争优势的一种资源。持久的竞争优势,来自于诸如独一无二的产品和强大的个人服务和个人关系之类的传统优势。互联网技术通过在更独特化的系统中,将公司所有业务整合在一起,从而增强这些优势,但它并不能替代这些优势。

  最终,能将互联网和传统竞争优势及竞争方式整合起来的战略,在许多行业中将胜出。从需求方面讲,客户需要渠道、配送及与公司打交道方式等方面的选择;从供给方面讲,如果生产和采购使用互联网和传统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那么其效率会大大提高。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他们必须首先追求自己的差异化,而不是互相模仿或仿效,他们必须从仅仅聚焦于价格中脱离出来,聚焦于产品选择、产品设计、服务,形象和其他能使企业差异化的领域。电子商务企业同样也能实现互联网与传统方法的联姻。可以通过创造自己独特的方式取得成功,通过屯重兵于能真正展示互联网与传统方法之间权衡的细分市场,取得成功。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3

  随着毕业设计的结束大学生活也即将结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让我对大学三年的所学的课程进行了整体的回顾和再次学习。让我从中又学到了一些以前没有注意或没有掌握的知识。同在这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去查阅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料。如何利用现在的资源去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明白了老师们的一片苦心。在未来的社会中我们现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自学的能力才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

  在此次的毕业设计中,我搜集了许多资料,使我能够去通过查阅一些书籍而独自去解决一些问题。这是我以前所不能的。通过这三个月的毕业设计,使我学到了许我东西,同时也使我再次感受到了知识是无边际,我们要学的太多了,而这些都是自己要去学的,是的三年的大学生活不仅交给我一些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交支我了自己如何去学习,去解决一些问题。这是我以后工作所离不开的。

  现在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我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参考的书籍:

  asp后台数据库网站制作实例经典。

  本书的设计思想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通过模拟一个标准网站的建设流程来体现的,本书设计的每一项技术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包括网站的建设。数据库的建设,网站与数据库的连接以及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此外,还精选了很多典型例子和相关的技术和技巧,供我们参考学习内容翔实。由浅入深,结构清晰,实例丰富,为初学者的最佳手册。

  在毕业设计中,很多动态网站,都是能通过借鉴此书实现的,例如,实现上下页,反馈信息等。

  asp程序设计教程

  内容包括:asp基础,web页面制作基础,vbscript脚本语言基础,request和repose对象,session对象,application对象,server和objectcontext对象,asp组件,文件系统组件,web数据库基础,ado对象,web数据库的操作,容错环节与asp程序调试,设计实例—税务征管资料电子档案系统。

  通过些书使我对asp又有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就好像又学一次一样,会了很asp的语法,比如,当借鉴其它的书籍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的错误,这时我就需要用些书里面语法去解决,发现错误。

  网站建设案例精粹

  本书精选了各种典型的网站案例,包括实时新闻发布网站,休闲娱乐网站,企业门户网站,网上书屋—btoc电子商务网站,企业电子交易与物流网站—的系统设计及其程实现方法。

  在制作网站的过程中,很多网页风格都是通过此书所产生的。

  当然一个好的网站除了借鉴别人的,也要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风格,比如在网站中有许多图片是由自己制作而成,这就是需要一本比较好的平面设计方面的书籍,它是photo7.0经典实例158例,全书涉及面广,介绍详细,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比如,第一篇为特效文字,重点介绍了如何运用中文版photo7.0制作绚丽多彩的文字效果;第二篇为特效纹理,着重介绍了各种奇妙的图像纹理效果的制作方法;第三篇为特效图像,具体介绍了如何使用中文版photo7.0对各种素材图像进行特殊处理的方法和技巧;第四篇为网页对象,详细介绍了利用中文版photo7.0制作网页按钮,水印背景等的操作的方法;第五篇为综合创意。

  当然还有很多书,在此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每一本书都有它的实用性,每一本书都有它各自的价值。没有它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的网页的诞生,从中我真正的学到了以前我没学到的,使我更加喜欢书。

  我想这种自学的能力会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的。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4

  xx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指导教师职称论文题目

  1.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研究的动态;

  3.论文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4.研究方法;

  5.选题的特色及创新点;

  6.主要参考文献。(可另附页)

  写作进度及具体时间安排起止日期主要研究内容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的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确定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写好研究方案

  应做的基础性工作写好研究方案要了解它的基本结构与写法。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许昌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许昌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5

  一、论文题目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从20xx年开始,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幼儿园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的幼儿教育改革将教育价值取向推至更多的关注幼儿自身的经验,强调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重视每个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要求是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对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与行为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转变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 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全国上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和幼儿健康成长,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标准明确了教师在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领域中应当具有观察幼儿。的能力,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问题己成为幼儿教育实践者、研究者和决策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行为是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事实上,教师对儿童行为的发现、评估和引导既体现着教师行为的改变,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教师观察行为的改善成为改进教师行为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观察是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而有效的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及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和学习风格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与学习需要的教育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其次,观察能力是有效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是区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专家型教师不会冲动地做出教学决策,而是客观冷静、全面深入地观察和倾听幼儿,然后依据观察到的信息理性地做出判断和行动。最后,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手段之一。观察是教师用以搜集幼儿资料、分析教育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和改进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幼儿发展与教育的实践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自身的教学反思,从而推动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然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由于教师专业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的双重缺失,导致教师观察的专业品性不足,既不能真实反映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又不能为教师做出适宜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幼儿园对教师的观察记录只有量的规定并无质的要求,也没有发挥观察记录应有的反思与交流的功能,使得教师观察记录因没有讨论和反思而流于形式,以致于教师将观察记录视为额外的负担,而非对自己工作有益的做法?。

  如此观察失去了 龄听童声、解读童心的意义,使以儿童为本的先进教育观念在现实中遭遇困境。目前国内对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讨论相对不足。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行为的现状究竟如何,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把视点投向幼儿园教师,试图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观察行为的探讨,呈现其观察行为的现状及总结出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问题

  确立研究问题是一项研究的开端,研究问题确立的恰当与否对研究过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③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对个案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进行考察, 了解教师对观察的认识,观察的过程与结果,观察应用的基本情况,探究影响教师观察行为的因素,研究者确立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作为研究最终的结论依据。

  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属于学前教育领域一个微观的研究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必然依托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实际,因此,真实的实践情境将是进—步形成具体研究问题的依据。

  问题一,教师对观察的认识情况。

  1、教师对观察含义有何认识?

  2、教师对观察价值有何认识?

  3、教师在观察中的困难是什么?

  问题二,教师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1、教师是在什么情境下进行观察?

  2、教师观察时的行为表现如何?

  3、教师观察后的反应是什么?

  问题三,教师观察后的表现

  1、教师观察后如何思考与分析?

  2、教师如何利用观察信息跟家长交流?

  3、教师如何利用观察所得改进教学?

  问题四,教师观察行为的影响因素

  1、教师自身的因素

  (1)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观察意识?

  (2)教师的信念对观察行为有何影响?

  (3)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其观察行为有何影响?

  2、幼儿方面的因素

  (1)幼儿的突发状况对教师观察有何影响?

  (2)幼儿的问题行为对教师观察有何影响?

  (3)幼儿的兴趣需要是否影响教师观察?

  3、幼儿园方面的因素

  (1)幼儿园是否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2)幼儿园为教师观察提供了哪些资源?

  4、家长方面的因素

  (1)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是否影响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2)家长对教师观察结果的看法如何?

  四、研究意义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根据D 。Medley0979)的观点,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历史教师是有效教学研究的切入点。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效教学的研究由研究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转向着重研究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但并不能决定学生的学。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只有被学生感知、接受、配合、反应,并通过学生表现出有效的学习行为时,其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在本研究中,教师观察行为是将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的教师行为,它关注的是教师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的理解及应对。在教师教学行为研究基础上展开对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研究,是对有效教学行为研究的有益补充,通过透视幼儿的表现来增进教师对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认知及调节。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教育领域探讨的焦点问题。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对于幼儿园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往教育理论界已有相当丰富的论述,而对于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探讨稍显薄弱,这种缺失有碍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将细致考察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致力于探讨如何改进教师观察行为,相信这能对丰富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尽一份绵薄之力。

  有利于引起幼儿园教师对观察幼儿的重视,激发幼儿园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思考。教师对教育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仔细地观察,有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改变视而不见 见惯不惊的麻木状态,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教师从个案幼儿园的观察现状中吸取经验,促进高效的教师观察,提高教师观察能力,使幼儿在教师观察中获得更多发展;同时也对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五、研究方法

  对一项研究而言,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一般来说,量的方法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而质的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量的研究从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出发,收集数据对其进行验证,而质的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i本研究的问题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属于微观层面对教师观察的认识、运用等现象的研究,研究关注的是教师对观察幼儿的看法、做法以及是何种因素在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教师观察行为的理解及其意义建构的探究,符合质化研究的要求。因此,为了探究幼儿园教师怎样看待观察行为,教师如何观察幼儿,教师如何应用对幼儿的观察及什么在影响着教师的观察行为等描述性、解释性问题,本研究釆用质的研究取向。

  抽样指的是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有关的人、时间、地点、事件、行为、意义等进行选择的行为。丨本项研究的被研究现象是发生在当下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之相对应,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场景中发生观察行为的教师。受研究时间、地点和经费所限,为了能够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研究者选择了一所公立幼儿园的教师为样本。由于本次研究关注的是对教师观察行为获得比较深入细致的解释性理解,因此研究对象的数量比较小,研究主要釆用了分层目的型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式。

  分层目的型抽样,是指研究者首先将研究现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目的在于了解研究现象中不同层次的具体情况,进而对研究现象的整体异质性进行探究。②就本研究现象教师观察行为而言,任职年限不同会使得教师形成不同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经验的累积会造成教师行为成熟度和自动化程度的差异。因此,本研究在研究对象的抽样上分别选取了3年以下、3—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各个教龄层次的教师。其次,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在观察的内容上会有所区别。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6-18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5-2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01-04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6-13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06-18

报告毕业论文开题01-27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01-01

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1-01

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1-02

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