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傣族三大传统节日

时间:2023-04-04 10:29:05 松涛 传统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傣族三大传统节日

  傣族其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特色文化的民族,在我国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傣族的节日也有很多,而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傣族最重要的三大传统节日。下面为大家带来傣族三大传统节日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

傣族三大传统节日

  浴佛节

  浴佛节,又名“泼水节”,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佛教传入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浴佛节成为傣族的一种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浴佛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举行,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浴佛节这一天要用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后来逐步发展到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在西双版纳地区,浴佛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经过西双版纳自治州政府的多次推动,浴佛节被宣传成“泼水节”,成了西双版纳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入夏节

  傣语称“豪洼”,意为入夏。时间在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出夏节

  傣语称“昂洼”,意为出夏,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时间在傣历12月15日(约在农历九月中)。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故人们称之为“开门节”。忌禁解除后,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拜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有关傣族饮食习俗的介绍

  傣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傣族饮食在历史上经历过发展演变的过程,至近、现代,在饮食方面已形成具有本民族特征的风味饮食,其主食、副食、菜肴等都丰富多彩,具有品种多、酸辣、香的特点。

  傣族地区以产米著称,故各地都以食稻米为主,一日三餐皆吃米饭。傣族所产的粳米和糯米,不仅颗粒大,而且富有油性,糯米的粘度也较大。具有米粒大而长,色泽白润如玉,做饭香软适口,煮粥粘而不腻,营养价值高的特点。西双版纳等地所产的糯米,具有营养丰富,耐饿,粘性强,不易发馊变坏,田间劳作时食用方便等优点,受到傣族人民的青睐。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糯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嗜酒是傣族的一种古老风俗,在公元12世纪就有咂酒之俗,酒已成为宴客必备之物。近现代以来,饮酒更是普遍嗜好,男子早晚两餐多喜饮酒少许,遇有节庆宴会,必痛饮尽醉而后快,且饮酒不限于吃饭时,凡跳舞、唱歌、游乐,必皆以酒随身,边饮边歌舞。所饮之酒多系家庭自酿,傣族男子皆善酿酒,全用谷米酿制,一般度数不高,味香甜。

  傣族一般嗜好草烟,食法有两种,一是将草烟切成细末渗入槟榔中嚼食,另一种是用烟杆吸食,傣族男子几乎人人都有用烟杆吸食草烟的嗜好。

  嚼食槟榔是各地傣族最为普遍的嗜好。中年以上男女最为普遍,有如汉族之烟,用以敬客的普遍之物。

  茶是傣族地区的特产,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故乡,所以傣族皆有喝茶的嗜好,家家的火塘上常煨有一罐浓茶,可随时饮用和招待客人。傣族所喝之茶皆是自采自制的,这种自制茶叶特具风味,只摘大叶,不摘嫩尖,晾干后不加香料,只在锅上加火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但茶固有的香味很浓,有的浸泡多次不变色,其制法和饮用都别具风味。

  普洱茶与傣族民俗

  思茅地区的傣族,主要分布在景谷、孟连、澜沧、江城、墨江、普洱、思茅、西盟、景东、镇沅等县,1990年人口12.6万人,西双版纳州27万人。傣族喜爱饮茶,在住房内设有煮饭、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架有铁打的三脚架。昔日的景谷傣族土司家还有专为土司烧茶的“茶房”,在勐卧大寨有一户种的一份田是土司授予的“茶房田”,种煮茶田的这户人家专管为土司煮茶倒水。江城土卡河的傣族男女双方相互有感情后,要告诉父母,由父母代托媒人去说亲,一般要去三次,每次去说亲都要捎带一些烟、酒、茶等礼物。西双版纳傣族订婚的聘礼,一般男方以蜡条两对,礼银40至100元,大小不等的银碗两个,“蕃欢”筵席若干桌、槟榔一串、茶两瓶、盐一瓶、糖四瓶。举行结婚仪式时,由媒人及亲友偕同新郎捎带宰杀的全猪一头、酒二十斤、蜡条两对、槟榔一串、茶、盐、糖各若干,以及和赠给新娘的衣裙、包头等,前往女家迎新。傣族的婚俗和日常生活,总是有茶相随。

  傣族糯米香茶

  被傣族人民称为“糯米香茶”,是一种产于西双版纳森林的草本植物,它具有浓郁的糯米香味。

  傣族人民把这种植物的叶子摘采下来后晒干,贮放在家里,要饮时,抓上几片放入茶碗中用沸水沏泡。其味道甘醇,香气四溢,饮后使人身心爽快,回味清香。

  傣族传统饮食文化

  傣族的饮食与饮食结构由其居住的环境决定,因炎热所致,味喜酸、辣、苦(凉),三者皆可助开胃化食,消暑解毒杀菌。其食物种类极为繁多,除庭园种植和家庭饲养的物产以外,山野河流所产,似乎都可入食,戏言:“凡是绿的都是菜,凡是动的都是肉”。更有一些奇异之物如蚂蚁蛋、蝉蛹、花蜘蛛、竹蛆、沙蛆、青苔等成为傣族喜爱的食品,使外人惊异不已。食物的烹制方法主要有烤、蒸、炸、煮、腌、剁、舂,特别讲究佐料的配制。

  烤类食品的配料必具备香茅草。香茅草是一种用来提取香料香茅油的常绿草本植物,分布于热带河谷地区。烧烤时,将葱、蒜、姜、辣椒、盐等拌合的佐料塞入食物内部,或敷于外表,用新鲜香茅草捆裹好后,便可进行烧烤,烤至半途淋上油,以免表皮烤焦而内部不熟,同时使香茅草的香味随油浸进食品。较出名的主要有香茅草烤鱼、烤竹鼠、火烧乳猪、烤花蜘蛛、烤竹笋。

  傣族每餐都喜喝汤,常见的有“杂菜汤”、“酸笋汤”、“干腌菜汤”。所谓杂菜汤,即以多种蔬菜掺与青椒、酸汤同煮,汤汁酸辣开胃,待客的传统杂菜汤必须具备野芭蕉花、辣藤、南瓜花等。

  利用酸笋作为配料煮汤是傣族煮类食品中的一大特色,既酸且辣,又不失香甜鲜美。油炸类食品中较特别的是炸干黄鳝和炸牛皮。元江、新平一带傣族妇女于每年二三月和六七月间捕捉鳝鱼,将新鲜鳝鱼置于火上,至半熟取下,洗净外表后再剔去内脏,内外涂抹花椒面、辣椒面和食盐,晒干保存备食。傣族爱吃糯食,喜用糯米做各类粑粑。

  西双版纳傣族常在傣历新年时制作,用以待客和赕佛,以石梓花为传统的配料。用野芭蕉叶包好,这种粑粑呈褐黄色,自带一股花的清香。元江一带傣族则用名为“麻脆药”的植物块茎做麻脆粑粑。凉拌类食品是一道开胃的居家菜肴。蔬菜瓜果类、蚂蚁蛋、嫩蝉等昆虫类以及生肉、生鱼、生血等皆可作为原料,配料则包括了小芫荽、大芫荽、香茅草、葱、蒜、野姜、野花椒、青辣椒、小米辣、米醋等。较具特色的凉拌菜有血旺、剁生、生鱼片、撒撇等。“撒撇”是取牛的苦胆汁配制,先将牛苦胆整个煮熟,将胆汁倒入剁碎了的牛肝、牛心中,配以各种佐料而食,味苦而凉,西双版纳、德宏、耿马一带的傣族喜食,认为宰牛不吃“撒撇”等于没杀,其也是待客的风味菜。剁生也多是取新鲜精瘦牛肉,切成薄片放入石臼中舂至有粘性时,倒在砧板上剁成肉酱。剁的过程中放入大量的蒜、野花椒、小米辣等辛辣调料杀菌。大型节庆时每户皆要做剁生招待客人。这种传统菜肴的制作者是男性,也只有男性进食,认为男性喝酒,可以杀菌。

  傣族喜酸,故腌制的咸菜除了菜类腌得酸辣外,连猪肉、鱼、火雀等肉类也具备同样的味道,食用时味鲜甜带酸,肉质极有弹性。傣族也喜用蔬菜、鱼肉、蟹肉、嫩蝉等配野姜、蒜、葱、青椒舂成酱泥,作为糯米饭和其他菜的蘸水,主要有番茄酱、花生酱、青菜酱、螃蟹酱、蝉酱、竹笋酱、鱼酱、青苔酱等。

  傣家的食品以糯米做的种类很多。用糯米泡在香竹筒里,在火灰中焐熟,劈开后食用,柔软香甜,是待客佳品。此外还有扁粽,叫“毫多索”,是节日食品,拌红糖、蛋黄、芝麻做成粑粑,叫“毫崩”;用烘烤做成的“毫吉”;用芭蕉叶包的粽子,叫“毫栋贵”等。在数千年的民族发展进程中,傣族的膳食烹调别具一格并已形成具有食品文化意义的“傣族风味”。

  炸牛衣

  傣族用牛皮做菜,有腌牛皮、炸牛皮,均属佐酒佳肴。做法是:将黄牛皮的中间皮层切成条,在猪油中用小火焖煮,至皮呈透亮时捞出控油,晒干收存。食时,再将其用猪油小火慢炸后蘸番茄喃咪(傣语,意为酱)食。此菜口感清脆,辛香回甜,风味独具。

【傣族三大传统节日】相关文章:

傣族的传统节日07-19

傣族传统节日有哪些07-18

傣族传统节日关门节的习俗02-07

傣族传统节日开门节的风俗10-21

传统傣族婚俗02-06

傣族的民风民俗05-31

傣族的风俗习惯06-21

傣族习俗年少出家01-21

傣族的风俗习惯作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