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之回族三大民族节日民俗文化
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是关于少数民族之回族三大民族节日民俗文化,希望大家能对本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哦。
回族节日中有三大节日,即尔德节、古尔邦节、茂鲁德节。这三个节日既是回族的民族节日,也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节日。除此之外,还有小的节日和纪念日,如法图麦节、登霄节、阿舒拉节等。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希吉来历( 伊斯兰教历)计算的。
希吉来历,以月亮盈亏为准,全年为12个月,单月30天,双月29天,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共有1个闰年,不置闰月,与公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历多出1年。希吉来历分太阴年和太阳年两种,现在回族多用太阴年计算。
尔德节
尔德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回族有的称其为“大尔德”,也有称其为“小尔德”。与古尔邦节、茂鲁德节并称为回族的三大节日,并流行在全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但这十个民族在过节时又有许多本民族的特点和习俗。
尔德节是“莱麦丹月”的最后一天。由于希吉来历是纯阴历,所以尔德节出现在每年的不同时期。
“莱麦丹月”为什么要封斋呢?穆罕默德40岁那年(希吉来历九月),真主把《古兰经》的内容传授给了他。因此,视莱麦丹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为了表示纪念,就在九月封斋一个月。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
初一的傍晚,太阳落山后,各地的回族有的到清真寺的宣礼塔上,有的`到墙头上或房屋顶上,有的站到眼界开阔的地埂和渠坝上,盯着西方的天空,细心寻找月牙儿,见月牙儿就入斋。假如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见,有两个以上的人确实看见了,大家也都公认“见新月了”,可以入斋了。如碰到雾气茫茫、黑云翻滚、黄沙弥天等非凡的气候条件,不能目睹新月,可推迟到初二、初三的晚上。现在,绝大多数回族都是按照这个习惯办的。
这一月,回族的生活安排得比往常要好。
参加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喝足。假如有的人起得晚了,来不及吃,那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无论是在炎热的暑夏,还是在严寒的冬季,不管是口干舌燥,还是饥肠辘辘,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不准吃一点东西,也不许喝一口水。平时抽烟的人在斋月里也要戒掉,做饭的人或搞饮食业买卖的人,可以品尝,但不能咽到肚子里。
这样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逐步养成坚忍、坚强、廉洁的美德。
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若在冬天,有的人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现在也有这种习惯。
以上这些,只是狭义的斋戒。广义的斋戒是,不仅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欲,表里一致,对耳、目、身、心都要有所节制。要做到耳不听邪,目不视邪,口不道邪,脑不思邪,身不妄邪。假如只禁饮食,挨饥饿,而两面三刀,恶语中伤,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是不符合斋戒真谛的,也是不全面、不完美的。
至斋月二十七,是“盖德尔夜”,也有的叫“坐夜”。
“盖德尔”是阿拉伯语,即“前定”和“高贵”之意。回族群众认为,在这一夜,安拉把全部《古兰经》通过哲卜利勒天使下降给穆罕默德。在这一夜做一件好事,胜过平时一个月所做的事。因此,在这一夜,一般都要做些可口的开斋饭,特意送到清真寺里让大伙儿吃,有的还请一些人到家里吃开斋饭,经济条件较好的还设宴待客。吃完饭,可以到清真寺赞圣、诵经,也可以在家砸一些核桃,炒一些瓜子和花生,或煮一些羊骨头,边吃边聊天。整夜不眠,通宵达旦。
有些地区在这一夜还张灯结彩,互赠礼品,庆贺“盖德尔夜”。
斋月结束,还未举行节日会礼前,回要按照家庭人口多少计算,舍散“费土尔”钱。
封了一个月斋,不交“费士尔”钱,便失去了斋戒的完美性。
斋戒期满,就是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尔德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的开斋节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全国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节日参加聚礼等活动外,还组织各种文娱活动。如辽宁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节日里耍狮子舞,踩高跷;河北沧州地区的回族在节日里表演武术;保定一带的表演摔跤或举行比赛;西北一些青年在节日里摔跤、扳手腕、拧指头、打扑克;城市里一些回族喜欢游公园等等。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尔德.阿祖哈”,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献牲节”、“忠孝节”。
为什么要宰牲过古尔邦节呢?伊斯兰教的古代先知之一——易卜拉欣夜间梦见安拉命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考验他对安拉的虔诚。
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闪闪发光,非常锋利。当伊斯玛仪侧卧后,他把刀架在儿子的喉头上。这时他伤心痛哭,泪如溪流。第一刀下去只在儿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个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点皮。
伊斯玛仪说:“我的父啊,你把我翻个身,让我匍匐而卧,这样你就下决心吧,顺从真主的命令。”
易卜拉欣听了儿子的劝言,把他翻了个身,然后解下刀子使劲宰时,真主受感动,派天仙吉卜热依勒背来一只黑头羝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这时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头一宰,羊便倒了。从那以后,穆罕默德就把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规定为宰牲节,这就是传说的“古尔邦”的来历。
茂鲁德节
茂鲁德节,是纪念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也称圣纪节。
穆罕默德于伊斯兰教历纪元前五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571年4月21日)诞生于阿拉伯麦加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取名穆罕默德(意为“受到高度赞美的人”)。
玉溪市通海县纳古镇2004年做“圣节”中“整装待发”的牛肉
伊斯兰教历第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因病归真,终年63岁,葬于麦地那。
由于穆罕默德的诞辰与逝世恰巧都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因此,一般合称“圣纪”。为纪念穆罕默德的诞生而举行。节日这天首先到清真寺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这天晚上的菜以炒牛肝为最味美。
过圣纪节的特点是众人赞圣,众人捐散,众人一起来吃饭,表现我们的团结、友爱的精神和喜悦的心情。
法图麦节
回族的法图麦节在每年的斋月十四,即伊斯兰教历九月十四日。为纪念穆罕默德的女儿、阿里的妻子法图麦,由回族妇女亲自出动,收敛钱粮,选择一个住宅宽敞的回族家里,架几个特大铁锅,熬几大锅杂豆粥,烙一些油香或炸油香,请阿訇念经祈祷并赞颂圣女的事迹,回族也叫“女圣纪”,之后,让全“坊”的男女老少一起来吃。这杂豆粥是用黄米、小米、大米、扁豆、豌豆、绿豆、大豆等十几种豆类加肉丁和葱、姜、盐等各种调料熬成的一种稀粥。
吃这种杂豆粥是有来历的。传说很早以前,法图麦的丈夫阿里带兵打仗已三天三夜没东西吃了,兵荒马乱,为安抚人心,法图麦到河边拣了一衣襟各式各样的小花石头,拿回来淘洗了两遍就下到锅里煮,在人们正闹着要吃饭时,法图麦说米已下锅,正在这时锅里喷出豆味。法图麦打开锅一看,那各样石头变成了小花豆,香味扑鼻。阿里兴奋地说,今天弟兄们放开肚皮吃吧。士兵们每人吃四五碗,边吃边赞扬法图麦的功绩。
为了纪念法图麦的这一传奇行动,表示对她的尊敬,至今回族当中仍保留着吃杂豆粥的习俗。回族把这一天叫妈妈会,也叫法图麦节、姑太节或粮食节。
【少数民族之回族三大民族节日民俗文化】相关文章: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苗族与回族05-18
有趣的少数民族节日01-28
少数民族节日关门节01-24
少数民族节日棒棒会01-24
少数民族节日姑娘节01-25
少数民族之蒙古族09-05
酒文化之少数民族酒趣08-21
广西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02-06
少数民族节日吃新节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