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习俗

时间:2023-05-27 22:27:31 春宁 民俗风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习俗

  依饭节是广西罗城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每隔3—5年立冬后举行一次,为期一至三天。活动分为请圣、占牲、劝圣、唱神、合兵、送圣六部份。依饭节为仫佬族独有的节日,是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习俗,欢迎大家分享。

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习俗

  节日简述

  仫佬族最具特色最隆重的是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的“依饭节”,也叫“喜乐愿”、“依饭公爷”,有祈神驱邪、保安集福、贺五谷丰登之意,是仫佬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带有强烈的感恩和祝愿色彩。依饭节在立冬后择日举行,流行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等地。

  由来传说

  关于依饭节,流传着很多传说,其中最广为传诵的传说是纪念白马姑娘:据说古时候,仫佬山乡群兽为害,特别是兽王──神狮,凶猛异常,伤人畜,毁庄稼。正当仫佬人陷入困境时,来了一位白马姑娘,她力大无比,射死了神狮,解救了万民,并从狮口中夺回谷种送给人们,又用芋头、红薯做成黄牛、水牛为人们犁田耕地,

  教仫佬后生习武灭兽。从此,仫佬山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为纪念白马姑娘的功绩,每逢闰年立冬日,人们便以“峒”(仫佬族以血缘聚居,同姓为一家族,族内分“峒”)为单位,集资轮流主持聚会,相沿成习,于是形成依饭节。这一天,仫佬族人要在公共祠堂前搭起彩门,摆上供品,表演持碗舞、持香舞等舞蹈。它表达了仫佬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期望。

  关于依饭节的来历,另外还有几种传说。

  其一

  传说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间,得到守监梁、吴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当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后。危难关头忽见一白衣姑娘,牵白马前来相救。始祖骑马腾空而去脱离险境。始祖发迹后不忘梁、吴和白马姑娘救命之恩,定遇难呈祥之日为“依饭节”。

  其二

  传说宋代天禧年间仫佬山乡遭外敌入侵,梁、吴带领乡民鏖战抗击,不幸英勇牺牲。宋徽宗于嘉熙四年特封梁、吴二人为官,并建龛堂,规定每逢亥、卯、末年奉请三元师祈神集福,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其三

  依饭节是从纪念仫佬族英雄罗义和罗英父女俩的功德演化而来的。传说罗义、罗英父女俩能射狮驯牛,又会垦荒忡地,使仫佬族人丰衣足食。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村村寨寨聚会敲锣、打鼓、唱歌。久而久之,就演化为还祖先愿的节日。如今人们还在节日里唱歌、跳舞,舞狮、舞龙、唱彩调,热闹的笑声回荡在寨子中。青年们更是高兴,他们到野外“走坡”。”走坡”是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他们在山脚边、坡上、路旁,互相以歌对答。小伙子先唱“邀请歌”,姑娘杆愿意与之交流,则唱歌表示答应,至两情相依时,则唱定情歌。悠扬的歌声交织着青年们新的向往,给古老的依饭节增添了新的活。

  主要活动

  依饭节在立冬后的“吉日”举行。做“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依饭祭祀仪式隆重而神圣。祭祀前,将36位神灵画像挂于堂壁,面具摆放于祭坛桌上。选最长最饱满的糯稻谷穗,用彩带扎起,悬于墙上。堂屋中央的大桌上摆满用芋头、红薯刻成的水牛、黄牛模型,摆上五色糯米饭,其周围摆上芝麻、黄豆、八角、沙姜等12种农产品和鸡、鸭、鱼、猪心、猪肝等12种祭品,以示六畜兴旺、农渔牧副丰收,不忘神恩祖德。歌师身穿红衣围桌边唱边舞,歌唱劝人去恶向善的"十劝歌",教人尊父母、敬师长、睦邻里、诚实为善、信誉行商、勤俭持家、奉公爱国等等,较全面地揭示了仫佬人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追求完美人生的理想。依饭节结束时,将谷穗和耕牛模型分送给各家各户。

  每逢节日除进行各种庆贺活动外,家家要置办丰盛食品。如:鸡、鸭、鱼、肉及糯米食品,还要按节令制作不同的节令饭菜。糯米制品是各个节日和喜庆日子里的主要食品。结婚、小孩满月等均要制作糍粑,此外还要做豆腐,办酒席。

  依饭节的活动内容,除了"峒"内族人聚会和祭祀神灵外,还请来唱师,敲锣打鼓,歌舞娱神。全村舞狮耍龙,唱歌唱戏,连续进行三天,不过因影响生产现已不多见。

  仪式

  请圣

  供放茶叶、柑桔、甘蔗、芝麻、黄豆等十二素“清筵”。由师傅逐一念唱36位神名,同时由另一穿法衣、戴线光童子面具的师公作舞,表示所敬请的神灵已降临祭坛。

  占牲

  即牲祭神灵。各家凑36只鸡鸭,由师公宰杀一只,并悬空书写“超生度命”四字,然后于天井杀猪、宰鸡鸭。

  劝圣

  请神灵享受供品。供:猪肉、猪头、尾、内脏及鸡、鸭、酒等12荤熟“浊筵”。

  唱神

  颂唱每位神灵身世、业迹。由一戴引光面具的师公边唱边跳。唱到某神,即由戴某神面具的师公上场表演。唱、演形式根据各神的身世和业迹特点而定。他们行罡走步中的翻爬滚打和对阵厮杀的表演都很精彩有趣。两边乡民配合“嗬啊”衬音帮腔助威,气氛更加热烈非凡。

  合兵

  师公咬破红公鸡鸡冠,将血滴于红薯、芋头牛身、糯米谷穗及酒碗。参加祭祀者每人喝鸡血酒一口,按迷信说法,可以受到神灵保护。

  送圣

  即送梁九。师公送走36位神灵后,对梁九有特殊送别仪式,并具有与民同乐色彩。传说梁九是维护仫佬人利益的清官,极受民众爱戴。届时,一师公戴面具扮梁九,扛一缚公鸡的竹竿,持酒壶,提一吹胀的猪尿泡边走边唱或与乡民对答。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生产、生活琐事。答不对者,梁九则以猪尿泡击其头,念道:公的尿泡敲你头!引得哄堂大笑,情趣盎然。之后,梁九与祭祀会首互敬四杯酒,迅疾推倒坐椅,燃放鞭炮,表示所有灾瘴瘟疫全随猪尿泡被赶走。这时,乡民们欣喜若狂地分到红薯、芋头牛及糯米谷穗回家供于神龛,以保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至此,祭祀仪式全部结束。

  仫佬族依饭节是仫佬族祭祖、祭神及庆祝丰收、保护人畜平安的隆重传统节日。各地仫佬族过节的时间略有不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罗姓逢农历闰年的立冬日过节,每五年举行一次;四把乡谢姓每逢丑、辰、未、戌年的立冬日过节,每三年一次;大梧村和四把乡吴姓每逢卯、未、亥年立冬后的头一个未日过节,每四年一次。其他姓氏与上述略同。依饭节以一至三天为期。新中国成立前,依饭节在祠堂举行,没有祠堂的在族头家举行。届时,祠堂门上贴对联,门楣剪贴红、黄、绿、蓝彩纸九张,分别书写“奉神”、“集福”、“庆贺”、“依饭”等字样,堂前以松枝扎三门,堂中设坛,坛前烧香点烛,陈列供品。依饭节仪式的程序依次为“开坛”、“请圣”、“点牲”、“合兵”、“送圣”。整个仪式由两位司公任司仪。其中一人头戴面具,身着红法衣,脚蹬草鞋,专跳请神敬神的舞蹈,称为“跳师”;另一人着便装,专唱请神敬神的经文,称为“唱师”。依饭节的祭神仪式宣告结束,族人一起宴饮、唱歌、演对、耍龙舞狮,欢庆几个通宵。

  仫佬族春节的介绍

  简介

  春节为一年诸节中时间最长的一个节,与除夕的活动联为一体。

  节日时间

  除夕是前一年的节日的终结,也是另一年节日的开端——春节的前奏。因此,就两者的关系来看,它们是同一个节日的两个部分,时间的界线把它们划为新年与旧年两半。大体说来,春节(即过农历年)为正月初一凌晨开始至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有的地方把年节与元宵节分开,年节从正月初一到初五(如大银村);或从正月初一到初八(如大梧树);有的地方正月初二日为新年节,正月十五日为小年节(四把乡);……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年节的活动还可以从十二月二十四夜送灶王上天算起。这一周内,紧锣密鼓地准备过年。除夕之夜,接灶王回来。

  习俗

  除夕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贴春联,其内容丰富多彩。中堂正面设置一个香火台,台上之中用大红纸书写“天地君亲师位”或“某氏历代宗亲位”;台左用红纸书写“司命灶君之位”,两旁贴有小对联:“有德能司火,无私可达天。”台右用红纸书写“财帛星军之位”,两旁贴小对联:“日进千金,时招万里财”。个神位前设有宴台、香炉架。台下有一个专供烧纸钱的盒子,用以焚香、燃烛、烧钱。中堂的背面设有纪念台,台上贴关羽像,书联:“秉烛达旦,忠义双全”;或岳飞像,书联:“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堂屋的两旁墙上贴有红纸书写的彩话:“诸事遂意”、“老少平安”等。除夕之夜,宴台上摆设素供,烛光辉煌,香烟渺渺。青年人在宴台前守岁到天亮,子夜零点,鸣炮迎春。

  初一

  初一清早鸡刚刚啼叫,各家各户的家庭主妇马上点燃一束香火和一个火把,挑上桶快步出门,向平日取水食用的地方跑去。到了水边,先把带来的香插上,然后往水里丢几枚硬币给水神爷爷,将“新水”挑回家中。家里的人早就在大门口守侯,水一到,每人都喝上一碗,然后才取睡觉。民间认为,新水有神奇的作用,人喝了人兴旺,牛喝了牛健壮,猪喝了猪长得快,新水染布布发亮,洗米煮饭喷喷香,熬出的米酒香又甜。第一位挑到新水的时刻一到,家家争先恐后地向河边泉边奔跑,一星星香火,一串串火把,闪烁着,游动着,在夜色里形成一幅美丽的夜景图。

  初一早上,全家吃水圆。当天均吃素食。

  初二

  初二早上用香纸敬财神爷,在天未亮到放亮之间燃放鞭炮,然后才出外拜年和请客吃饭、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如在本世纪40年代以前,文娱活动在大罗村附近的开元寺广场上举行。80年代转移到歌场,年节期间青年都来次出走坡,唱歌找情侣。又如下里乡青年男女期间在村头巷口或山野岭坡唱歌作乐。尤其正月十三至十五期间,青年和部分中年人在晒谷坪大开歌堂,日唱“欢冬久”(情歌),夜唱“欢古”(古条歌)。春节期间也是唱彩调戏的时节。正月十五之夜到别人家的菜园摘几片菜叶回来,没有蔬菜,青草也要抓一把,称为“偷青”。民间认为,会给家中带来清洁平安。

  出嫁的妇女年初二回娘家。娘家在女儿回家的前后,送糯米糍粑给女儿各一次,每次为二、三担,每担20余斤。女儿回家,带一些肉、鸡、鸭腿等礼物。在娘家住一两天之后即回夫家。

  正月实物闹元宵、耍龙灯。不少地方这一天杀鸡、春糍粑聚餐。年节结束。

  年节有十一忌

  (一)忌天亮才起床。大年初一这天要天未亮就起床,不然的话这一年田土会崩溃。

  (二)忌打破东西和拨火。否则缝衣断针锄地断锄。

  (三)忌扫地。大年初一不得扫地,否则钱财将被扫出去,今后不在招财。

  (四)忌吃青菜。大年初一不得吃青菜,否则鸟兽会把地里种下的玉米挖起来吃掉,今年没有收成。

  (五)忌吃荤。大年初一不得吃荤菜,否则家畜会生病、发瘟。

  (六)忌洗衣物。大年初一不得洗衣物,否则福气将被洗掉,今后清贫如洗。

  (七)忌打人、骂人。大年初一打人是将自己的力气送给别人,是别人体魄健壮,自己是身体却因此而虚弱了。骂人将自己的运气送个别人,被打者交好运,骂人者将倒霉。

  (八)忌劈柴。大年初一不得劈(逼)柴(财),否则财神爷被这么一吓后再也不登家门了。

  (九)忌早开门。大年初一不能一清早就打开大门,要待日出雾散之后才开门;否则邪气回进到屋里来,人丁不兴旺。清早日出之前均从后门或侧门出入。

  (十)忌卖干柴。大年初一只能卖生柴,买卖双方都有好彩,卖者有生柴(财)出售,表明家庭富裕;买者能生柴(财)。

  (十一)忌炒豆子。大年初一炒豆子,家里的小孩会生疮,生疖子。

【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习俗】相关文章:

朝鲜族传统节日岁首节的习俗09-14

仫佬族节日“二月春社”03-12

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有哪些04-07

传统节日立冬的习俗10-27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故事08-23

中国的传统节日冬至的习俗07-30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08-23

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的习俗活动08-23

寒衣节吃红豆饭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