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景颇族服饰文化

时间:2022-08-31 12:11:38 民俗风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景颇族服饰文化

  景颇族男子喜欢穿白色或黑色对襟园领上衣,包头布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关于景颇族的服饰,还有许多特点,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地讲讲景颇族的服饰文化吧。

  女性服饰

  景颇族人的节日盛装就大不一样了,特别是姑娘们的装束更为精美艳丽。她们的上衣是黑色平绒缝制的紧身衫,颈项上挂银项链和银圈,腰挎红和黑毛线织的缀有许多银泡银链的挎包,小腿裹红、黑毛线相间织成的护腿,前胸和后背镶嵌着3圈闪闪发光的银泡,从银泡上向下挂着一串串银链和银饰物,有的姑娘胸前和后背还镶嵌着2排银牌。这一套装扮,真好像古代女侠,走起路来哗啦啦响,更衬托出她们的矫健美丽。姑娘们说,那些银泡和银链装饰在身上,就好像那吉祥的孔雀。姑娘们的下身着右侧开合的红色毛棉线交织的有几何形图案的筒裙,束腰带,围藤、竹制腰箍。有的姑娘头上还戴着高高的红色的毛织包头,有的姑娘烫了发,头发披散在肩上,个个都显得很精神、很秀美。姑娘们腰间腰间围上藤圈,表示她们是龙女的化身。同时,戴的藤篾圈,还是青年男子精雕细刻,用以表达爱情的礼物。

  男性服饰

  景颇族的小伙子的民族服装也很漂亮,特别是他们的头上裹着洁白的包头,在包头布的一端装饰着红色的绣球,挂在耳边格外的醒目。每个小伙子都佩戴着两件引人注目的东西:一只编织细致、装饰着小银泡、小银链的挎包,盛装酒筒、沙桔、烟草、槟榔等物,人们相见,必互递烟草,以示友好。另外就是一把挂在腰间的长刀。一般景颇族小伙子都有两把长刀,一把是平时劳动用的,一把是在喜庆节日时作为装饰的礼刀。礼刀很贵重,银制的刀把,刀鞘上面还刻着各种花纹。佩戴长刀可以显示景颇族人英勇顽强、刚毅不屈的.性格,也是男性勇敢壮美的标志。

  服饰风格

  景颇族的服饰风格粗犷豪放。景颇族男子多穿黑色圆领对襟上衣,下身着短而宽大的黑裤,包黑布或白布头巾,头巾两边以彩色小绒球作为装饰。出门时肩上挂筒帕,腰间挎长刀,简直就是一个气宇轩昂、矫勇彪悍的武士。景颇族女子多穿着黑色对襟或左衽短上衣,下着黑红相间的统裙,用黑色布条缠腿,节日喜庆时,盛装的女子上衣上都镶有很多的大银泡,领上佩戴六、七个银项圈和一串响铃式银链子,耳朵上戴一对很长的银耳环,手上戴着粗大且刻有花纹的银手镯作为装饰。行走舞动时,银饰叮珰作响,别有一番韵味。

  服饰特征

  世居云南的阿昌族古代服饰从现有文献看,多与狩猎和游牧活动及高寒山区的自然生态相适应,“衣皮服毡”,“织皮冠之”。从头上的帽子到身上的衣服,都曾用猎物的皮做材料。明代以后,阿昌族服饰有了新的特点。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五说:云龙州“境内多峨昌蛮,即寻传蛮……散居山壑间。男子顶髻戴竹兜鍪,以毛熊皮饰之,上以猪牙鸡毛羽为顶饰。其衣无领袖,兵不离身。”这些明显带有游猎特色的服饰,构了古代阿昌族服饰的基本特征。

  服饰风俗

  景颇族有“景颇”、“载瓦”、“浪峨”、“腊期”、“布拉”等五种自称。服装的颜色以黑、白、红三色为主调,黄、绿、蓝、棕、紫等颜色作搭配色,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浓重、搭配和谐。传统上,景颇族的纺织材料主要用棉花、羊毛、麻等,用手捻成线,然后再织成布。用树叶子和其它天然植物原料进行加工制成染料。饰物以银器为主,其它有藤制和草编的配饰物。景颇族人平时的装束很普通,男子与汉族人的穿着没有什么区别,男子一般着黑色对襟短衣,裤腿短而宽。只有部分老年人还穿大襟上衣和宽松肥大的裤子,留辫子缠在头顶上,裹以黑布包头,青年人大都已改为穿现代服装。

  妇女一般着衣领周围缀满银泡银链的大襟短上衣,穿自织粗布做成的长衣统裙,颜色多为深色。老年妇女大都穿较宽的蓝色或黑色短上衣,头发挽于头顶,外裹黑色包头。

  另外,喜欢用花作饰是阿昌族服饰的特点之一,无论男女都喜欢在头上、胸前、腰部、小腿等处缀饰鲜花或毛绒线花,插戴的鲜花一般为红、白、黄几种,认为红花象征着欢乐,白花象征着纯洁,黄花象征着爱情。

  特色服饰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景颇人形成了自己独具的民族特色服饰,主要有筒裙,头巾、头帕等。

  筒裙筒裙就是筒状的裙子,它是好多少数民族的一种民族服饰。筒裙一般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未缝合的裙幅,穿时围在下身,接口居于左侧、右侧或前面,上口处掖好或系结好即可,景颇族称之为缠裙,景颇族妇女多穿这种;另一种是缝好的筒裙,穿上后腰部系好即可。景颇族的筒裙多以大红色为基调,上面用黄、黑、白、蓝、绿色的棉、毛线织出大大小小相间、相套的以菱形为主的几何形图案,精巧别致,与众不同头巾景颇族男子喜戴白、黑、蓝色的包头巾,包头巾的两端均缀饰有红、黄等色的小绒球。

  头帕头帕是指盖在头顶上的小块的帕子,一般多呈长方形,前半部盖住头顶,用发辫或绳绑缚,后半部分垂在脑后。景颇族妇女多使用头帕。景颇姑娘的头帕是用红色的棉、毛线织成的,大致呈方块形,上面间织有黄、绿、白、紫等色的竖条纹,色彩艳丽。头帕的两端用黑布或线连结,使之成为圆筒状,套在头顶和脑后,摘戴十分方便。

  拓展阅读

  景颇族介绍

  景颇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5个支系语言分属景颇语支和缅语支,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均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有“景颇”、“载瓦”、“勒赤”、“浪峨”、“波拉”5个支系,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缅甸克钦邦接壤地区。缅甸境内的大部分克钦族支系与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傈僳族也有极深的渊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的景颇族人口数为160471人。

  族称

  景颇族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遮些”、“野人”等名称。

  景颇族包括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波拉5个支系。支系的名称也是各支系的自称和支系语言的名称。其中,“景颇”既是支系名称也是民族名称。各支系有自称和对其他支系的他称,与景颇族杂居的汉、傣等民族对景颇族各支系也有不同的称呼。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景颇族。

  艺术

  音乐

  景颇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各支系民歌种类繁多,主要有“月鲁”(舂米调)、“志”(山歌)、“斋瓦”(历史歌)、“脑石幼嗯先”(催眠曲)、“木占”(风俗歌)、“恩准”(情歌)等。

  景颇族民歌歌唱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有对民族历史的叙述,古代传说故事,也有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和节日丰收的欢庆,还有对爱情的执着追求。音乐形态丰富多彩,除单声部民歌外,还有多声部民歌。

  舞蹈

  景颇族的舞蹈多为集体舞,形式多为环舞、巡回舞、曲折行进,内容反映生产、生活、战争、祭祀等活动,主要分为欢庆性、祭祀性和娱乐性三种,包括“纵歌”、“布滚歌”、“龙洞歌”、“整歌”、“金再再”、“向姆赫”等。

  其中,纵歌包括多种舞蹈形式,排列成阵,舞步有序,节奏鲜明,表现了群舞的高度水平。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木鼓、象脚鼓、芒锣、竹制管乐器“比客”、“吐良”、“勒绒”等。

【景颇族服饰文化】相关文章:

景颇族舞蹈12-27

景颇族婚俗12-27

羌族服饰文化12-25

壮族的服饰文化08-09

盘点景颇族禁忌12-27

景颇族春节习俗01-19

景颇族婚礼习俗01-22

苗族民俗服饰文化12-23

回族特色服饰文化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