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民俗活动打社火

时间:2021-01-10 19:23:59 民俗风情 我要投稿

民俗活动打社火

  打社火是南京溧水的一种民间文化遗产,以双人抬鼓、鼓鼓相对见长,表演内容丰富,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打社火”,就是旧时春节期间乡村社会在酬神、祈神时进行的一种民间文娱活动,以欢庆丰收,祈望来年一方百姓平安健康。社,即古代祭祀土地神的仪式。社火也叫社鼓。

  内容简介

  南京市溧水区柘塘镇,至今还流传着“打社火”活动。

  相传五代 南唐时,今南京溧水柘塘镇东南一公里处建有一座大山庙,供奉着“祠山大帝”。所以每年从除夕开始直至元宵节,南京溧水 柘塘镇各村村民都要到大山庙去敬香,同时安排“打社火”活动。除夕这天,由社火会会头在神堂挂起“祠山大帝”画轴,在香几、供桌上摆放着香炉、烛台、供碟,桌下放置拜垫等物。下午,首先由会头燃烛、点香、放爆竹、烧纸马、磕头酬神,接着村民陆续来神堂敬香磕头,祈祷祝福。此后,每天都要到神堂敬香,直到社火会结束。

  过程

  “打社火”活动主要是打 锣鼓。第一次的叫“起圣”。起圣时,由社火会会头敲神锣为号,一般为三遍(头遍报信,二遍准备,三遍去神堂集中),村民来神堂集中,到齐后烧香磕头,在神堂起鼓,然后几个会头敲着神锣,拎着香篮,提着神灯,鸣起开道。村民们扛着三角形、长方形、方形的各色或绣花期伞,打着锣鼓,数十人到百余人的打社火队伍,排成一条长龙,循着各村打社火的路线到大山庙敬香,同时对沿途的土地庙等其他寺庙也要敬香。社火进入大山庙后,会头到各佛殿敬香磕头,社火队伍中有的放爆竹,有的放铳子(用金属做成的一种打眼的火器器具),打着锣鼓,成为社火活动高潮。敬香完毕仍打着锣鼓回到神堂结束(也称“落圣”)。落圣后需到来年再行活动。

  装饰

  “打社火”在正式演出时,以三声锣响、鼓声大震开场。随后身着白衣,脚踏白鞋,腰扎红腰带的“武士”们,举着华盖队旗,敲着 鼓、 锣、 铛、 钹,演奏起威武豪放的“打社火”打击乐。随着八面铛铛的`“当当”响,鼓手肩抬16面大鼓,锣手手持八面大锣与大钹,跳起“起鼓舞”、“行鼓舞”、“队列鼓舞”和“闹鼓舞”等各种竞技表演。“压鼓”对打声,“野鸡蹦”吆喝声此起彼伏,在震撼人心的鼓声中,在欢乐的舞步里,生动地展现了“太平盛世”的壮丽画面,表达了人们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那粗犷、豪放、刚毅的动作,矫健的舞姿,赢得观众们的阵阵喝彩。

  历史

  溧水柘塘地区的打社火活动,抗战期间因日军的入侵而停止。全国解放初,社火曾有恢复,后由于广播影视的发展,打社火活动再也没有开展。直到1991年纪念溧水建县1400周年活动中,柘塘镇整理编排了社火节目到县城演出,开始引起了各方关注。1993年,溧水“打社火”参加南京“'93春节金陵文化庙会”演出。同年6月,应台湾电视剧《梅花三弄》剧组邀请在南京梅花山参加拍摄外景。1994年参加江苏省电视台《彩虹颂》春节农民文艺专场演出。1995年“打社火”作为郊县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参加了《金陵民艺》专题录像片的录制。该片在国家文化部、民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首次民俗民艺录像片汇映中获奖,被文化部列入对外交流的专题片。

  “打社火”作为南京溧水保留的一种民间 文化遗产,以双人抬鼓、鼓鼓相对见长,表演内容丰富。这一独特形式对音乐、舞蹈、体育、戏剧等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值得我们珍惜,值得挖掘并发扬光大。

【民俗活动打社火】相关文章:

传统民俗牛老爷社火09-17

民俗文化活动打树花09-24

民俗活动板凳龙01-12

传统民俗活动跳於菟01-28

民俗活动行彩桥09-24

中秋节的民俗活动01-22

下元节的民俗活动有哪些?01-22

民俗中元节祭祀活动08-22

下元节的起源和民俗活动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