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职场成功首要:职场快乐

时间:2020-12-23 09:48:29 职场百态 我要投稿

职场成功首要:职场快乐

  首要是职场快友和我探讨在职场里的意义,是金钱、职位,还是资源?其实,这些都不是职场成功的“充分条件”。我觉得,快乐才是我们能走完、走好职场之路的最重要因素。

职场成功首要:职场快乐

  无论你在什么层级、什么领域工作,都会身处一个“小团体”里。在这个小团体里,有竞争也有协作,有碰撞也有妥协,无论怎样,你一定要获得大家的肯定;否则,无论你对外如何叱咤风云,你也依旧不快乐。

  前段时间,朋友用有意思的假设诠释了以上的论断:假如你在美国白宫权力核心工作,归根到底也是一个“小团体”——领导班子。即便这样的中央高层,也需要得到“团体”里其他人的认可。如果在那里,大家都不爱搭理你,就算你位高权重,相信你依旧会不开心的。

  所以在任何一个小团队里,要取得成绩,要快乐开心地过下去,首要做的就是和团队里的大家和谐相处,维系好人际关系。

  和领导“看上去很美”

  团队的领导有时候就和父母一样,我们是没得选的。大多数情况下,管理层和被管理层或多或少存在矛盾,当然也不乏优秀的、深受大家爱戴的领导。但如果你很不幸地发现你们团队的领导是个“奇葩”的话,那你也绝对不能和他摆开架势,大战300回合。你也不要参与到部门队友的“起义”队伍里去,再如何也要做到和领导“貌合神离”。因为即使领导再“不尽如人意”也一定会有利益至上的人追随他,而你螳臂挡车的壮举,只会让你遍体鳞伤。

  和队友“礼”尚往来

  这里的“礼”,不是给团队里的大家送礼,而是用一种“尊重”的原则和同事去相处。这个“礼”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和团队里的队员越“礼”。有的团队里的个别队友成了兄弟、姐妹,甚至情侣,这其实是翻越了“礼”的栅栏。有利益的地方,是不能有真正的朋友的,至少没有永远的朋友。如果你在团队里和个别队友“交了心”“穿了一条裤子”,那一定是弊大于利的,很多时候将不利于工作,不利于团结其他人,同时会让你的职场环境变得复杂,变得充满各种动因。

  语言传递正能量

  永远用正面的语言评价同事。有一次,我负责做一个会议的背景喷绘,结果由于粗心,背景做出来后发现打错了字。于是,我连夜撤了背景,通宵赶制了出来,并在当日临晨会议开始前把背景替换好。在工作总结的时候,团队的负责人就评价我这次会议最辛苦、责任感强、通宵加班等,而所有的评价里,所有关于“犯了错”“失误”的字眼都变成了正能量的鼓励。这让我深受感动,于是更加深了和团队的感情。

  以上这些,都说明一个道理,职场成功首先要职场快乐。而职场快乐,不可能自己独乐乐、傻乐乐,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需要得到大家的支持,需要得到大家的喜欢。

  心理解读:只有快乐的职场,才是孕育成功的职场。即便你在职场里没有获得名利上的成功,但一辈子和自己的“工作”快乐了一场,那也不失为一种职场成功!

  职场中这6句话不能跟领导说

  职场就是一座非洲大草原,风吹绿草浪,放眼望去看似一片和谐,实则处处暗藏致命危机。许多人实力、努力兼备,却因为无意讲错一句话,就此断送了原本属于他的晋升机会。

  以下7句话是成就非凡的成功人士绝对不说的话,也来看看你是否离成功不远了呢?

  1.“这又不是我的工作”

  当你刚接下一个新职位时,总想赶快掌握职责内的所有工作。但随着你建立起上班的节奏,变得忙碌后,上司开始丢给你越来越多额外的业务,使你的工作超出负荷,下班时间越来越晚,身心就要撑不住了。

  这时,要是无心说出“这又不是我的工作”这句话,会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没上进心的懒人,失去晋升机会。解套方法,建议找个时间跟上司面谈,说明自身状况,重新整理并划清工作归属。

  2.“这件事办不到”

  在老板眼中,轻易放弃挑战的人往往是怕事的人,而公司内不需要怕事的人。要是任务真的碍于不可抗力之因素没办法达成时,最好的做法是在事先发现,提出解决办法。多数的上级需要的是一个能预先想到问题并解决的员工,如果你能做到,身价自然高于其他人。

  3.“这不是我的错!”

  没有人想跟爱推卸责任的人一起工作。老板永远比较欣赏勇于认错并承担责任的人。一味把错怪到别人身上,代表这个人不懂得从错误中学习,也不可能帮助公司成长。

  4.“这只要一下子就好了”

  除非手上的事真的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做完,不然轻易说只要一下子就好了,一但没做到就会失去他人信任,或会让人觉得你敷衍了事。因为能把工作在短时间做完的人,往往是因为累积了大量的专业经验和知识。通常只花一点时间完成的成果,品质都好不到哪去。

  5.“我不需要帮忙”

  电影中,英雄总是匹孤傲的狼,不借助他人帮助,一个人很帅的扛下拯救世界的责任。但要是在公司,无法与他人合作的人才不是英雄。

  或许你觉得自己可以独自完成所有工作,实际上,其他同事只会觉得这个人没办法团队合作,一点也不帅。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是成为主管的必要条件,只想独出锋头是无法获得赏识的。

  6.“不公平!”

  生命本来就不公平,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公平的地方。可能你不满为什么你同事的能力比不上你,却能获得你梦寐以求的案子。与其抱怨,还不如努力工作,把握其他机会表现,让上司看到你的价值。

  心理解读:跟领导沟通也需要沟通技巧,也需要情商,不然你很难升职。

  员工跳槽的类型(一)

  跳槽通常有以下类型,看看你是为什么跳槽吧。

  1、被迫辞职型。这种类型是指本人工作能力低下或水平有限,下属不尊重,上司不得意,所在部分或企业管理混乱,如果继续做下去可能被上司或上级部门问责免职。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他将无法在原单位或原部门供职,从人格脸面考虑,被迫辞去职位,另外寻求其他企业或部门供职,以保留一点个人面子。之所以说是被迫的,前提是无法正常行使工作职责,上司或上级已经准备将其免职,或将要求其引咎辞职,厚着脸皮赖在那个岗位上和提出辞职的结果是一样的,多指在职场上无能的人。在用人原则上,对这种人,要根据其价值观察培养培养使用,一般情况下,培养价值不大,有特殊情况,可重新使用。

  2、被动拉拢型。许多企业的优秀人才早已被其它企业的老板或经理人所关注,会经常与之取得联系和沟通,表达与之共图大业的意思。这种人,在原企业独当一面,或在某专业或在技术上有某些专长,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所到之处,能予以解决重大难题,或为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说他是被动的,是这种常人非常敬业,对本职工作非常负责,敢于负责,本人并非三心二意,企业所给的待遇已经满足了他的个人需求,是原企业的上司或老板非常欣赏的人。这种人,是有技术专长或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一些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对他们,是老板和经理人重点关注的人,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动向和心态反映,及时与他们沟通,表达本企业与他的利益相关心情和信息,多多建立与企业的感情交流,使他的利益同企业的利益挂钩,想尽办法留住人,养住人。

  3、随意无常型。这种类型的人比较普遍,是在企业经历比较浅,没有什么特长和技能,“站这山望那山高”的人,平时不被上司或老板所重视,企业给予的待遇总嫌低,不知自己“半斤八两”,“跳槽”后,仍然不能改变其原来的状态,在思维观念中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到了一个新的单位,还有一种“跳槽”的愿望。

  说他是随意无常,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缺乏对企业或专业技能方面的了解和努力,或梦想一夜之间“当大官”、“发大财”,往往对自己的一些小的“成就”“沾沾自喜”,卖弄自己的“成绩”,总觉得企业对他的成就没有认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重视,没有得用重用而自悲,总有“另谋高就”的想法。

  这种人,大多是一事无成的人,或者是“一瓶不满半瓶黄晃”的人,到一个新的企业也不会重用,个别人也许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展现某些特长。对这样的人,不可重用,培养价值不大,他的性格喜怒无常,适合做一般事务性的工作。

  4、赌气逃避型。在企业中,一些人的性格各异,有些人与上司的性格不尽相同,很难共处,沟通交流困难,或上司不欣赏他的“才能”与“成就”,处处“顶牛”、“撞车”,在工作接触中产生敌对和逆反心理,很难展现自己的才能与特长。

  这方面往往是两个方面,一是上司的问题,以“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长”,对下属的才能予以压制,不给任何表现的机会,凡事以自己为利,众揽手下之功绩。或是独断专行,凡事自己做主,不给手下表达意见和展现的机会,使手下的人不能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才能,无法与上司共事和沟通;二是做为下属的人,总觉得自己如此的高尚,如此的有“才能”,上属不如自己才华横溢,把上司看作是平庸俗人。

  这种人,不可成大器。他在职场人不够成熟,不知道如何与上司沟通与交流,自以为是,即使“跳了槽”,也不会有大的发展,也许有了一些小的`成就,或更大的成就,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表现出他的不成熟的一面。在使用上,只能利用他的某些专长,他不会委婉地周旋做事,没有协调沟通能力,不可委以重任。

  5、生活所迫型。这种情况,一般是指企业经营不善,企业所给的待遇低下,不能满足员工的正常生活需要,或企业濒临倒闭,员工去向不明面临失业的危险,员工们不得不采取“跳槽”逃生的办法,来维持自己家庭和个人的生活需要。

  员工为什么总爱抱怨自己公司呢?

  抱怨是职场中一种特殊但又非常常见的现象,几乎每个员工都或多或少地有过各种各样的抱怨。抱怨通常可以反映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更能体现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

  张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一家美资独资企业工作,任生产工程师,至今已经工作5年。公司内部等级较少,企业文化提倡民主,提倡基层员工与管理层平等对话和沟通。张明很认同这种文化,因此常常根据自己的看法提一些意见,而且喜欢直接向厂长提。厂长是个老外,做了多年的管理工作,很有经验。每次张明提意见他总能够耐心倾听,并会给出一些恰当的反馈,但时间久了,张明就发现厂长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自己的提议总是得不到实现,于是他心里就有很多意见,开始发牢骚。时间一长,工作满意度开始下降,甚至有了跳槽的念头。恰巧这时公司由于全球调整,突然关了门。他凭着外资公司的工作经验,很快在一家同类的合资公司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可没过多久,他发现这家公司的管理跟以前那家不能比,日常运作存在太多问题。一时间爱抱怨的毛病又上来了,还跟顶头上司发生了几次争执,心情十分郁闷。

  几乎每一个单位都有一些爱发牢骚的员工,他们自以为洞察力强、思想敏锐、言辞也颇为尖锐。很多事情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时间一长,发现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坏了自己和同事的心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张明的心理状态,你会发现,其实他是很喜欢第一家企业的,无意识中他将企业看成了自己的家,将厂长看成了自己的父亲、母亲,有什么想法和要求,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没有任何心理约束。而当要求被拒绝时,就会情绪化,并以不断抱怨的方式表达出来,很像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这一类型的员工,对企业或老板有一种理想化的倾向,而且心理上依赖感也很强,一旦现实破坏了他们的想象,内心就很烦躁,就会觉得很不安全,对企业的归属感就会大打折扣。当他到了第二家企业,又遇到同样的问题。如果他不做思考和修正,这种不良的模式会持续不断地出现在他的职业生涯中。

  因此,在当今职场上,个人与公司之间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服务与被服务的契约关系,而不是家与孩子或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企业需要的是符合自己利益的员工,而不是一个会发牢骚的、没有长大的孩子。

  我有话说:抱怨几乎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在公司当中,几乎每个人在公司中总是会抱怨几句,即使你的公司已经够好了,抱怨几乎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天性啦,也是放松自己的方式。

  工作真的有那么忙吗?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生活的压力让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忙碌,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些朋友抱怨工作起来有做不完的事情,简直是忙碌不行,可是,职场中的你真的是如此忙吗?

  “抱歉,我是真的太忙了。”

  “我太忙了,没有时间去做这件事。”

  “我忙到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了。”

  “每天的时间都显得远远不够用。”

  每天,人们都会听到——绝大部分人自己也选择这么说——类似太忙时间不够用之类的言语。但通常情况下,它都属于标准的谎言。我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不可能属于“非常忙碌”的类型;毕竟,几乎没有人可以“完全做到”所想或者所说的事情。它们仅仅属于我们让自己相信没有多余时间或者避免来做某些根本不想做的事情而制造出的借口而已。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总是可以找出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便是在工作时间也不例外;来自各种调查报告中的大量数据都可以充分证实这一点。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全美时间使用状况调查报告就是其中最权威的证明,此外,包括皮尤研究和德尔森年度富人调查在内的其它来源也可以印证该观点。

  通过利用所有可以想到的方式对人们的时间使用情况进行划分以及研究后,能够获得的一项明确结论就是——不论教育和收入状况如何——人们都会装着很忙来完成自己的事情,而与此同时其它人会相信这属于公司的业务。所有人都拥有足够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有三分之一的清醒时间被花费到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上,这其中甚至还没有包括花费在个人事务上的工作时间。(别装了,大家不都这么做么。)从最新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几条非常有趣的短花絮:

  ——工作的父母,这些通常情况下(很容易理解)排在“没有时间”前列的人员,每天花费在休闲活动上的全部时间只比没有照顾孩子负担的群体少一小时。

  ——年薪10万美元以上的群体相比以下的人员在网络冲浪和其它媒体上花费的时间多得多。

  ——所有人(按照统计学的观点)每天都会看至少2到3小时的电视。这就是我们每天24小时生活中10%的去向;当然,如果按照清醒时间来衡量的话,这一比例将会变得更高。尽管有不计其数的书籍、文章和网络日志宣称“成功者从来不看电视”。但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他们还是在看。毕竟,这是理所当然的……让大脑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属于无可非议的正确选择。

  ——平均来看,每星期赚取1200美元以上的群体并不比540美元的人员工作时间更多。

  ——平均来看,自由职业者(其中理所当然也包括绝大部分企业家)的工作时间并不比下属员工更多。

  就个人而言,我不相信最后一项结果的真实性。对于绝大部分企业家来说,时刻都在思考(或者担心)自身业务发展情况;对于我——以及所认识的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主——来说,不少休息时间都被用来开展工作了。事实上,有时这可能会属于最困难和压力最大的工作。

  与绝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拥有者类似,我早晨5点半或者6点就会起床阅读新闻和电子邮件。(此外还要挤出时间来进行锻炼)。而午饭的时间,我会选择不离开办公室解决。从吃完饭一直到晚上11点,我都有数不清的日常工作、越洋电话以及电子邮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按照自己的统计,从公司建立开始,我已经有30几个星期的时间没有休假了。各种各样的压力也接踵而来,每天只有四小时的睡眠时间,等等诸如此类。我是真累啊。

  因此,在其他人被问到日程安排情况时,我的答复与大家的说法也是一样:实在是太累了……我坚持不下去了……并且确实不知道什么时间才能脱离这种状态。我真得是忙到脚不沾地的程度。

  但实际上,如同其它企业家一样,我选择自己创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有效控制个人时间;因此,尽管这意味着需要作出牺牲(我现在肯定不能按照实际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收入了),但也相当于找出了一种可以专注于想要做的事情的途径。不论是希望参与激情类休闲运动——如果有人问起来的话,就是帆船比赛、滑雪和瑜伽——还是与孩子们一起活动,甚至观看会带来负罪感的快乐电视节目(真人秀:创智赢家规则!),我都可以将需要的时间安排到经过压缩的日程表中。你,你,还有你,也可以选择这么做。

  在这里,我并不是说人们就不应该放松、读书、种树、外出旅游或者利用自己的时间来做喜欢的任何事情——生命的本质就是生活。而是希望大家下次在抱怨不堪重负或者告诉别人(或者自己)不能这么做之前,仔细考虑一下所谓“太忙”的原因是属于真正的事实,还是仅仅意味着希望沉迷其中的幻想。毕竟,人们在迁入到更大的房间后,总会倾向于填满所有的可用空间。

  按照时间的定义,人们是总会使用到生活中的分分秒秒。这其中可能包括了工作、睡眠、饮食、游玩、放松或无所事事等活动。因此,所谓“太忙”只能说明人们是怎样耗费时间的,而并不能说明它已经用完了。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论是在一天结束(或者开始,甚或中间)的时刻,都是可以找到时间来做嘴里所说不能完成的事情。

  心理解读:其实,忙与不忙在于我们自己,合理的安排工作和生活,我们的工作会变的简单,生活也会变的更有条理,所以,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好好的规划自己的每一天,为自己的心理健康,让自己生活的更充实更快乐。

  增加余闲,逃离时间稀缺

  稀缺是指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求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求的多寡,即有用的资源总是相对不足的。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熟悉场面:快要交房租的时候,如果自己身上钱不够,那么那几天做任何事情,脑子里都有房租的影子,导致做事儿效率低下,与人交流容易发生问题;或者说工作太忙,今天还在赶明天的进度,明天赶今天的进度,工作非常努力,却常常犯错误。

  这两种现象实在太普遍,不仅仅是在我们身边,全世界的所有人都在经历这样的遭遇。

  贫穷的人到了月底付不起房租,他们就会向短期的贷款机构贷款。在他们心里,只要工资一发下来就可以偿还贷款,即使某些贷款的利率高于银行,但是在急需要钱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只有“谁能立刻给我一笔钱解决我的燃眉之急,利率好说。”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这样向未来借贷的方式,而最终就会走向发下来的工资仅仅足够偿还利率,本金已经完全支付不了,也就是所谓的“越来越穷”,为什么他会这样?

  电影《火星救援》里也有这样一个例子,当NASA开始不断压缩火星救援卫星项目的时间时,最后这颗卫星发射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经过调试。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种时间稀缺的状态,时间稀缺导致的就是心态稀缺,NASA的领导层专注于要发射卫星,而忘记了调试是不能缺少的步骤。为什么他会这样?

  美国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领头人、终身教授塞德希尔在2013年出版的《稀缺》一书中用自己的实验和分析阐述了以上事件的心理学动因。

  他在书中告诉每一个类似这样的人:

  我们陷入了稀缺的困境。每个人一旦面临稀缺状态,不管是时间还是金钱稀缺,我们都会走入“管窥”状态,进而引发我们的稀缺心态,稀缺心态容易引发短视和向未来借债。最终我们陷入越来越穷,越来越忙的困境。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用个人的理解来给每一个人阐述,在阐述之前,我需要解释几个我可能用到的名词:

  管窥:

  在处于稀缺状态下的人,容易对目前急需要处理的重要事情非常专注,而对其他事物持大部分忽略的状态,这叫做“管窥”。管窥会给处于其中的人带来高度的专注力,但是却容易忽视其他事物。

  心理带宽:

  也可以简称为带宽,是对我们计算能力、关注能力、英明决策能力、坚持计划能力和抵抗诱惑能力的综合衡量。

  余闲:

  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就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

  好。现在我将会对“我们是怎样变得越来越穷和越来越忙”阐述一些结论。

  第一个结论:所有的糟糕状态都是由于稀缺,稀缺导致每个人向未来借债,这将导致我们越来越糟。

  举个例子:你周一去上班,处理的第一件事情是上周的邮件以及上周没有完成的事情。这个时候你专注于去做,完全忽视了今天要做的事儿。等到你处理完上周的事情后,你才想起今天有一个重要的事儿必须完成,你再一次提高专注力去完成。等到这两件大事儿完成后,一天的时间完成了,你身心疲惫地发现今天还有一些小事儿没有完成,但是心里告诉你:留在明天,今天已经很累了。

  你听从你的内心,把事情放在明天。

  如此循环,外人看起来的你每天都是忙碌不堪,但实际上的你身心疲惫,感觉事情永远没有一个头儿。也无法对事情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工作状态也越来越糟。

  第二个结论:贫穷和富裕的本质原因在于是否有余闲。长期处于稀缺状态的穷人被消耗了大量带宽,几乎没有余闲。

  举个例子:在实验中的两个小组,区别在于一组的经济能力比较强,属于富人组;一组属于经济能力比较弱,属于穷人组。在邀请两个小组进行智商测试之前,会告诉他们一个现象:如果你看上一件价值30美元的漂亮衣服,你打算买回家,你会去买吗?然后开始智商测试,第一次测试结果发现穷人和富人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他们都有非常认真的答题,得分也差不多。

  在第二次进行这个实验的时候,测试官在测试前仅仅是把30美元的衣服改成了300美元(对于穷人组来说就有了经济压力),测试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穷人的智商得分普遍比富人的智商得分低10-13分,在这个分数段,就已经足够区分出普通、良好和优秀等级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原因在于当穷人面临300美元的稀缺状态的时候,在做智商测试的时候,其中一部分带宽一直在忧虑这个问题,导致部分心理带宽一直处于管窥状态,从而没法全身心进入智商测试中。而在第一组30美元的时候,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对于30美元都可以很轻松搞定,所以在智商测试环节的时候就可以专注于测试,得到的结果也相差无几。

  在没有面对稀缺金钱的这个状态下,所有人的决策能力都是如此得优秀。

  另外:从这个实验,以及长期的多项类似实验也证明了一个结论:穷人穷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能力不够和智商不够,而是由于穷人长期出于稀缺状态,导致没法真正轻松愉悦地处理每一件事情。

  第三个结论:长期处于稀缺状态的人,也就是长期陷入管窥状态的人,容易忽视身边许多必将发生的事。

  每个人都犯有严重的拖延症,但是由于稀缺带来的管窥状态,对待未来可能发生的必然事件,将会一拖再拖,直到事件发生。

  比如说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生病,因此在家里备上一些药物或者存储一笔医药费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可是由于穷人处于缺钱状态,在今天挣了150元后,第一步是想着如何吃饱,紧接着是如何让自己过得好一点,以及明天去哪里挣钱。他们也知道自己某一天一定会生病,也需要一笔钱来治病。但是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大部分人不会从150元里拿出20元作为医药的存储,而是心理安慰自己:等到生病那天再说吧。

  也就是说:处于稀缺状态的人,将会过度关注当下能够得到的利益刺激和回报,而对于所有未来能够得到的回报视而不见。

  再举一个例子:在每一个城市的普通小镇的商业街道上,都存在着很多街头小贩,他们一天的生意是这样进行的:他们一天需要拿出1000元资本(假设的数目),然后去进货,但是由于资本有限,他得准确估量今天能够贩卖多少,假设一天最终卖完后回收成本为1200元,那么今天就挣了200元。

  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也是能够让人越来越富有,逃离贫穷的状态。

  事实上却是这样的,在印度,很多小贩拿不出1000元,只能够向私有的人借款,但是利息可能有50元,在一天的劳作后,即使收回了1200元,还掉本金和利息,也还有150元。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会认为:只要这个小贩每天存下50元,那么20天后就能不用借钱,彻底走出借钱的这个坑。

  但是实际上,很多人还是得每天借钱,原因在于拥有了这些闲钱后,根本就没法存起来,眼下发生的任何突发事件都得让他们必须支出:如朋友家结婚,自己生病住院,走到某个商场附近想起答应了孩子很久要买的玩具。

  所以他们一直在借钱还钱这个循环中反复受到折磨,无法走出贫穷。由于每天缺钱,他们只会关注当下能挣多少钱,而对于20天后不用借钱这种事儿,在心理上回报是不能够和当下进行相比的。

  好了,说了那么多,我想你也能够理解为什么穷人越来越穷,忙碌的人越来越忙的原因了?

  其实可以用一句简洁的话来理解:人们长期处于稀缺状态,过度占据了我们的心智,无法在很多事情上做出正确的抉择。

  那么如何逃离这种状态?

  答案只有一个:增加余闲。

  自身几乎是很难增加余闲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社会机构和其他人来帮忙。

  比如公司CEO,长期在这个会议和另外一个会议中奔波,任何一个会议的延迟都会影响到下一个会议的进程,而公司CEO在延迟的进程中心理上早已脱离了这个环境,这个时候就需要助理来强制提醒,必须立刻结束会议。

  如同减肥的人,每天凭借自己的毅力去减肥是很难的,你需要一个助理健身教练,每天都来提醒你。因为在一天的工作状态以后,自己的心理带宽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你需要休息来恢复。你的整个心理状态就是想立刻回家休息,但是如果你的助理教练给你打电话:告诉你今天不来,你将会处于怎样一个糟糕状态,你一听立刻关注了这件事儿,立刻分配给这事儿的注意力,欣然同意前往。

  这件事儿也可以用在还钱上,如果你进行了一个分期购物,那么你最好选择工资发下来自动还款,让你毫无觉察这事儿。否则让你自己自由去还款,那么你将会面临时间还长呢,等到了时间再还款的自我强烈心理安慰。结果到了必须还款那天自己却还不了了。

  所以,我们常在生活这样:提前多一些时间到车站坐车,提前一个小时到机场,尽可能给任何需要时间的事物给予充足的时间……这就是时间的余闲,有了余闲的时间,即使发生任何突发的以外,我们也可以用这些多余的时间轻松处理,而不会去慌张处理接下里的事物。

  在金钱上,我们也要求有一定余闲,突发性冲动地购买一件衣服,不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很艰难。突发一场病,花费的金钱不会影响你恢复后的生活。

  在工作上,我们也希望你不要一天到晚加班,有科学研究表明:一个星期工作5天40个小时要比一个星期工作6天50个小时更有效率。其实这件事儿每个人都能有切身理解,在你认真专注力很高地完成一件事情后,身心会非常疲惫,这个时候还去强制性加班,效率低下的同时,也会严重拖延任务进度,进而引发新的一轮稀缺。

【职场成功首要:职场快乐】相关文章:

职场成功需要职场快乐02-14

职场成功宝典01-14

职场成功的法则01-30

关于职场指南职场成功必备的心态06-29

职场生存法则:如何走向职场成功03-09

职场成功的新法则06-28

职场求职成功指南12-30

成功商务职场英语02-18

职场经验之职场人成功走向卓越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