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社科历史类畅销书

时间:2021-01-17 16:57:25 书籍 我要投稿

社科历史类畅销书推荐

  有什么书是畅销的?社科历史类有哪些畅销书值得推荐?下面是小编提供的社科历史类畅销书推荐,欢迎浏览。

社科历史类畅销书推荐

  1、《黄河之水:蜿蜒中的现代中国》[美]戴维·艾伦·佩兹 著 姜智芹 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年4月

  “黄河清,圣人出。”这是中国人传承数千年的信仰,皆因黄河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1500多次,重大改道26次。对历代政府而言,治理黄河与政治合法性 息息相关。然而,一旦黄河暂时安定,必然带来中下游人口增长,生态压力剧增。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一条河,水文条件极端复杂。每年从中上游带进黄河的泥沙有16亿吨,相当于长江的68倍,其中12亿吨泥沙被带进大海,4亿吨沉积在河道中。这意味着,黄河安定,则泥沙抬高河床,这为其下一次崩溃埋下复辟。越治理、未来风险越高,随着河堤崩溃,历史一次次陷入治乱循环中。

  只有从黄河生态史变迁的视角,才可理解中国现代化的多艰。列强欺凌下,黄河沿岸频繁的水灾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这是走向现代化、独立自主的根本动力,但由此而生的对工程思维、功利思想的依赖,又对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打下深深的烙印。

  2、《秦汉帝国:中国古代帝国之兴亡》[日] 西嶋定生 著 顾姗姗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4月

  汉随秦制,但秦只维持了15年统治,而汉代却享国400年。在汉代初期,统治者对秦朝快速灭亡的前车之鉴曾感到高度忧虑,对自身统治缺乏信心,那么,汉朝究竟做对了什么?

  秦制是一个以功利诉求为核心的体制,在其刺激下,人人都想成功,呈现为不断向外扩张的结构,但扩张一旦超过限制,必然耗尽资源,走向分崩离析。秦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却无力对抗内部的割据。其实秦朝建立之初也曾迁移大户,推倒六国都城城墙,尽收天下之兵,可惜未取得实际效果。

  事实证明,内聚力不仅要靠制度,还要靠哲学。汉武帝时,经改造后的儒家开始上位,它提供了一套超越功利的蓝图,消除了竞争下的紧张感,弥合了由此带来的社会裂痕。虽然汉代君主在贯彻儒家的过程中时有反复,但随着王莽将儒家国教化,汉代终于呈现出与秦朝完全不同的国家性格,这是其能长期坚持的根本原因。

  3、《社会学前沿九讲》[法]米歇尔·维沃尔卡 著 王鲲、黄君艳、章婵 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7年5月

  本书名为社会学,但展现出比社会学更丰富的人文思考。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呈现出来,如全球化、社会运动、文化差异、历史、民族与国家关系、身份认同、暴力、恐怖主义、种族主义等,它们不是富裕后出现的伪问题,而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呈现出来的困境。如果缺乏应对其挑战的能力,则一个社会的共识基础就有可能被撕裂,造成社会资本的流失,从而导向持续的动荡与冷漠。要面对这些问题,就要刷新我们认识社会的方式,不仅要改变道德决定论,还要改变以往的社会学观察工具。本书作者是专业的社会学家,他将当下社会学最新成果呈现给普通读者面前,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4、《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韩策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5月

  终结科举制度,曾被认为是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关键事件。然而,人们长期忽略了两个问题:终结科举制度后,是否采取了更好的善后措施?学堂教育与科举制度真的是决然对立的关系吗?

  事实上,终结科举制度并不完全是一个完全理性的过程,而是拥有权力的各方博弈结果,在冲突与妥协间,人们更关注的是彼此面子,而非更合适的时间与方式。其结果是,本不相矛盾的学堂教育与科举制度被人为对立起来,一大批士子的前途被断送,学堂教育也并未因此获得更多资源。由于学堂教育比科举更容易,则培养出来的人才良莠不齐,反而给后来清廷选才带来困难。人人趋新,生怕被指责为保守,再加上内外权力失衡,废科举最终只剩下字面上的意义。缺乏政策连续性,没有人对结果负责,缺乏必要监督,从而走向最坏的变革——只有推翻,没有建构;只有破坏,没有补偿。

  本书精描了科举制度被取缔背后的政治博弈路径,以及锱铢积累下,终于一根稻草压垮了骆驼,在一片喧闹中,我们斩断了与过去一千三百年的联系。

  5、《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美]伊丽莎白·扬-布鲁尔 著 陈伟、张新刚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4月

  阿伦特是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著有《极权主义的起源》等。因《平庸之恶》,阿伦特曾饱受批评,她本人也带有两面性,因与导师海德格尔的恋情,她对海德格尔支持纳粹的举动保持长期沉默,不肯明确提出批评。

  本书呈现了一个偶像化之外的阿伦特,阿伦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7岁时丧父(父亲死于梅毒),从童年起她便缺乏安全感,生怕丧失母亲。她13岁时,母亲再嫁,让阿伦特内心备感受伤,她不喜欢继父,也不喜欢继父带来的两个“姐姐”,从此内心渴望安全,但海德格尔注定不可依赖。很少有人看出阿伦特《平庸之恶》中还有一份宽容与无奈,她自己终生未曾背叛对海德格尔的崇拜与尊敬。在阿伦特冷峻的背后,其实藏着真爱,那是她智慧与力量的源泉。

  6、《拼实业:美国是怎样赢得二战的》[美]阿瑟·赫尔曼 著 李永学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7年5月

  在二战期间,美国共造了155艘航空 母舰,在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平均每1.5个月便造好一艘主力航母。除了航母之外,美国工人在二战中还生产出8.6万辆坦克、250万辆卡车和50万辆吉普车、28.6万架军机、8.8万艘海军舰艇、5600条商船、43400万吨钢、260万挺机枪和410亿枚各式炮弹子弹……在二战中,美国提供了2/3的武器。

  不要忘了,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陆军实力只排在世界第16位,其规模与塞尔维亚不相上下。在二战前,美国主流舆论普遍反对参战,可谁也没想到,在战争压力下,美国爆发出来的生产力竟如此恐怖,它对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战争前,人们对美国民营企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缺乏信任,认为质量不过关,确实,二战中美国有时1天便能生产出一艘军舰,质量不佳,而许多美国航母是战列舰改装而成,不如日本航母结识。但系统的优势打败了局部的精益求精。在多元与一元的碰撞中,美国笑到了最后。

  7、《杂食者的两难:食物的自然史》[美]迈克尔·波伦 著 邓子衿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5月

  本书揭开了人类食物中的“黑客帝国”,即表面上人类的食物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其实正高度单一化,我们正在加速变成“玉米人”——我们吃的肉、糖、蛋、饮料、牛奶等,其实都源于玉米。

  玉米高度适合资本主义,它产量高、环境适应力强,投资多就产量多,更重要的是,它容易被转化为其他精致食物,从而使其价值倍增。于是,以玉米为起点,食物生产日益工厂化——在今天,牛、鸡、猪等变成生产肉蛋奶的机器,它们生命短促,生活条件恶劣,个体之间差异完全被抹杀。它们活过,仅仅是为了将玉米的价值提高。在这个转化中,人类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更多的疾病,更差的口味。资本刺激人类吃得更多,为了多盈利,抗性淀粉(即吃了不被消化,故不会增加热量)等变态食物正成为新的热点。该怎样脱离这个食物的“黑客帝国”?作者认为需要重新召唤伦理的力量。

  8、《无需法律的秩序》[美]罗伯特·埃里克森 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7年6月

  现代人尊重法律,但由此带来一个巨大困境:法律是如何产生的?如果说法律是某个君主赐予我们的,该如何对抗恶法?如果说法律是自适应的产物,则又该如何将习俗转化成法律?本书在此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本书以美国加州农场作为田野调查对象,那里地广人稀,一般看来,是没有秩序可以约束的世界,但在邻居互相博弈之下,居然形成了彼此约束。事实证明,法律不一定要以文书的方式约定下来,协商同样可以产生功效。则在一个社会中,当协商成为稀缺品,人人需要法律来保障时,我们就不能不反省社会资本的缺失,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率下降。

  9、《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美]谭凯 著 胡耀飞、谢宇荣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4月

  从贵族世代转向平民世代,是为“唐宋革命”,对此学界尚有非常多的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唐宋革命”是根据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关于两种形态专制主义而想象出来的,是西方史对东方史的投射,但本书则通过对唐代后期贵族消亡的研究,为“唐宋革命”提供了关键证据。

  在本书中,谭凯的研究特色在于使用统计学工具来分析新出土的墓葬文献,则揭示出唐代贵族普遍居住在“两京走廊”(唐代以长安和洛阳为京城)地带,由于相互通婚,保持了极大的弹性,所以能挺过隋代前400年的中原战乱而不衰,在隋唐之交的战争中,世家门阀也未伤筋动骨,许多家族出仕两朝。然而,随着藩镇割据,两京贵族力量已渐削弱,而黄巢攻破两京,对贵族进行了大屠杀,从而彻底铲除了唐朝政权的统治基础——门阀大族,而唐亦因此而灭亡。

  10、《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美] 白彬菊 著 董建中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4月

  在相当时期,军机处是清政府的运作中枢所在,但对于它的沿革与历史,众说纷纭。一方面,军机处带有一定保密性质,另一方面,人员多兼职,致具体功能不详。

  军机处的诞生带有必然性,因封建时代内廷、外朝必有区别,否则难以驾驭,而明代内廷多由太监掌控,终至尾大不掉。清代能避免这一困境,军机处的作用甚大,它取代了用满洲控朝廷的格局,且通过频繁流动、满汉各半、低级官僚管理高级官僚、兼职多等手段,保持了其行政效率,以至于到后来,军机处已成皇帝实现统治不可或缺的机构。然而,在传统政治结构下,军机处在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外朝各方势力角逐的平台,致可操作性越来越差。

  本书对清中期军机处几次重大改革进行了勾沉,描绘出更清晰的军机处变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