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伤仲永》读书心得

时间:2021-04-10 08:34:0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伤仲永》读书心得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最关键的读书心得不能忘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心得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伤仲永》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伤仲永》读书心得

《伤仲永》读书心得1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扬名邑中。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

  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每一天带着四处拜访本县的人,而不让他学习,使得“神童”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这能叫人不扼腕叹惜吗?神童泯然众人,职责在于他父亲,原因是“不使学”。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由于后天没有好好学习,尚且要成为普通的人,那么,那些本来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连一个普通的庸人还不如吗?

  所以说: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休息,常常通宵达旦工作,最终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爱因斯坦不是神童,中学成绩并不好,大学也是考了两次才被录取,学习也并不出众,后到瑞士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在这7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工作,最终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爱迪生不是神童,甚至连初小还未念完但他努力自学,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自我不懂的问题。由于他工作时间比一般人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79岁的时候,宣称自我已是135岁的人了。

  不仅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不论是谁只要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辛的努力,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样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伤仲永》读书心得2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伤仲永》这篇课文,透过王安石先生的思路,我深刻理解了玉不琢,不盛器的道理。这篇文章讲的是方仲永从小就有天赋,却被他父亲贪图眼前利益,而不去学习,最终成为普通人。

  王安石先生讲述的这件事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怜悯吗恐怕不是,里头还包含着对方仲永父子的谴责之意。仲永父亲为了自己的小利益而为社会损失了一个人才,这值得吗这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难道比自己的利益更无关紧要吗我们不禁扪心自问。其实不然,仲永就这样葬身在茫茫人海中。

  设想一下,如果方仲永当初立场坚定地变不使学为我要学,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人们就不是伤仲永而是赞仲永了……设想一下,如果方仲永的父亲能够让仲永继续使学,继续努力,那他说不定还是一位大诗人,能与王安石相提并论或是王安石的一位徒弟;设想一下,如果方仲永的邻居们不花钱来求他来自己家里作诗,也就不会让仲永的父亲贪钱到极点,以至于荒废了一个好人才,设想一下…… 王安石先生写这篇文章也发表了对天才的看法。人们常说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勤奋的。方仲永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否则早晚都会出现江郎才尽的那一天。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个是不经历勤奋的学习就得来成就,得到世人的赞扬和敬佩的呢王献之用尽三缸水,一点像羲之,最终成为大书法家。法国文学家福楼拜的书房窗临塞纳河,因灯光彻夜通明,被船夫当作渔灯,这样的事情许多许多,像方仲永这样的事情也有不胜枚举。

《伤仲永》读书心得3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扬名邑中。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

  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每天带着四处拜访本县的人,而不让他学习,使得“神童”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这能叫人不扼腕叹惜吗?神童泯然众人,责任在于他父亲,原因是“不使学”。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由于后天没有好好学习,尚且要成为普通的人,那么,那些本来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连一个普通的庸人还不如吗?

  所以说: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休息,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爱因斯坦不是神童,中学成绩并不好,大学也是考了两次才被录取,学习也并不出众,后到瑞士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在这7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爱迪生不是神童,甚至连初小还未念完但他努力自学,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自己不懂的问题。由于他工作时间比一般人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79岁的时候,宣称自己已是135岁的人了。

  不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不论是谁只要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辛的努力,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样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伤仲永》读书心得4

  <伤仲永>讲的是一个天才变庸才的故事,其目的是为了告诫我们是不是天才都要努力学习。

  小的时候我的脑袋就被灌输了诸如“天才来自勤奋”、“天才是1%的天分加99%的汗水”的思想。所以,我对这个故事的主旨并不“感冒”,这与“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道理是一样的。

  真正令我感兴趣的是仲永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被“不使学”,被选择人生?仅仅是因为年幼不懂事?还是说惧怕父亲的权威?仲永的才能是在五岁时被发现的,随后这天分便被其父亲当作摇钱树,一摇就是十几年。这么多个无趣的年头里,仲永是怎么想的,是否反抗过,我们无从得知。但从最后仲永变成庸才这一事实中,我大致可以推测:仲永已经麻木了,对人生已经没有追求,认为自己就是给父亲谋取利益的存在,接受了这不公的命运,最终才会“泯然众人矣”。

  仲永父亲固然是错的,但这并不意味仲永就没有可指责之处了。虽然,仲永并不热爱吟诗作赋,不然怎么会让自己的诗被当作谋取钱财的工具?怎么会在四处访客的无趣生活里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人如果不想做一件事,会去找一千个理由;人倘若想去做一件事,会去想一千个办法。仲永如果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就不可能甘愿沦为赚钱的傀儡,不可能让父亲的“阴谋”得逞。

  人只会做梦是可怕的事;人不会做梦是更可怕的事。仲永是个不会做梦的人,他仅仅是空有天分罢了,所以他最终也不过是一个“众人”而已。

  现在的我们并不需要背负太多太过于沉重的东西,为何不趁现在好好做一美梦,然后明晨迎着朝阳去追寻它,这样活着不是很浪漫吗?是啊,成功得靠后天的努力!我会更加勤奋,成为方仲永的相反数。

《伤仲永》读书心得5

  转眼间,《伤仲永》一课就学完了,学完这课,我的感受颇深。

  在文中,年仅5岁的方仲永就已经会题诗了,而且所题的诗还颇有蕴意。我不得不羡慕他这先天的潜力,也使我不得不佩服他。然而,他的父亲却认为这样有钱可赚、有利可图。带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孰不知,他这是在害他的儿子啊!由于他有那样一位父亲,即使是有先天的智慧,也不得不泯然众人矣。

  方仲永最后才华消失,与普通人一样,也不能全怪他的父亲,他也有必须的职责。方仲永十二三岁时,就就应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为此认真学习。然而,他并没有学,使他成为普通人有更近了一步。这么好天才就这样成为普通人,着实令人心痛呀!

  现实生活中,也有方仲永这样的人,他只想着自己这么聪明,就不用学习了,但是,就算是伟人,不努力学习也不行啊!伟人也是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才成为伟人的呀!说到这儿,我不得不说一下我崇拜的偶像――童第周。童第周初中时,是班里有名的差学生,差不多每次考试都拿第一名,班里的同学都嘲笑他,这使他很自卑,使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于是,童第周决定让同学们刮目相看。他每一天起早贪黑的学习,同学们在玩耍时,他更是如饥似渴的学习。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童第周的学习成绩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班里的学生都对童第周刮目相看,由于童第周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毋庸置疑,童第周顺利的考上了大学。

  方仲永与童第周的事例向我们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神童和天才,如果没有适当环境和不断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堕落为庸人。也使我更加懂得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伤仲永》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伤仲永读书笔记04-23

伤仲永教学设计08-27

《伤仲永》教学设计(15篇)03-04

《伤仲永》教学设计15篇03-04

《伤仲永》阅读训练及答案09-18

读伤仲永有感通用15篇04-28

读伤仲永有感(精选15篇)04-28

读伤仲永有感(通用15篇)04-28

读伤仲永有感(汇编15篇)04-28

《伤仲永》教学设计汇编15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