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时间:2022-05-15 09:20:5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精选1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精选15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神。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的来源渠道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不良信息正悄然影响着中小学生,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在当代各种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中小学校如何利用结合各地实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切入点是什么呢?我认为万事心生,中华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社会发展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内涵,其中包含了大量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因此,应深入挖掘其中的宝贵资源,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具有初中生特色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活动,以推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初中生心理分析

  如何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我们首先要对现在初中生的心理进行分析,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怎么想,想怎样。那么初中生心理特点是什么呢?归纳起来有一下三点:

  1、自我意识高度膨胀

  少年期是人类第二个自我意识发展高峰,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孩子在这个时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此时学校和同伴的影响超过家庭和父母的影响。

  2、性意识的骤然增长

  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对异性神秘并好奇,表现出更多的关注,乐于接近异性,甚至对某一个异性若有所思、若有所失,这种关切若得不到控制将引发早恋,造成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上课走神,精神恍惚。

  3、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思维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增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但尚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自我意识的高度膨胀、性意识的增长、智力水平的提高使得孩子本来并不成熟的心理变得十分脆弱,导致孩子们情绪波动起伏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期叛逆心理。

  二、传统文化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传统文化主张修身养性,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孔子积极主张修身养性,提出“欲先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强调“心正而后身修”,进而达到“德润身,心广体胖”。就是说人只要具备了较高的修养,就能心怀善,心无愧怍,进而感到舒泰宽阔。孔子还提出:“所谓修身养性在正其心者,身有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进一步阐述了修身养性与心理平衡的关系。此外,《论语》中还描述了“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及“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的人格特征,认为“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也就是说,作为君子,能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对外界各种刺激随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体验,时刻使内心世界居于适中状态。即保持心理的平衡。适度的自信,既不自负、也不自卑,是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面对挫折,过于悲观沮丧会丧失意志,而毫无所谓则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只有掌握好尺度才能成为前进的真正动力。因此,要想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中”,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以坦然、平和的健康心理状态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

  增强适应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孟子》强调“人皆有仁、义、礼、智之心”。所谓知天命,就是能理解并实践仁、义、礼、智,做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以礼义适应社会,适应自然。强调“君子不器”。孔子十分钦佩颜回,曾说其:“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不仅如此,儒家还认为耐挫是一种美德,《论语·述而》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强调面对挫折、遭受冷遇也能坦然接受而不是耿耿于怀。《孟子》中的“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现于世。穷则独普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反映的是儒家的积极入世的人生理念,表达了得志则造福于黎民苍生,不得志也要洁身自好积极豁达的态度。不仅如此,还要能“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时,还强调“小不忍则乱大谋”,对一些不顺利、小挫折要善于忍让、忍耐,以顾全大局,要有善待挫折的坦然心态,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匹夫不可夺志”、“自强不息”等人格品质。当前初中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良是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提高初中生的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儒家思想强调的困而弥坚、挫而愈奋、百折不挠、追求进取的精神对初中生来讲,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思想对促进初中生增进心理健康、增强适应社会的良好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自强不息,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实现自我价值。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的运行,是刚劲强健的,有道德的人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的一切弱点。只有坚忍不拔、强力而行的人,才是一个有志气的人。“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些品质,无论对初中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还是对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非常好的启迪作用。

  知足常乐,顺其自然的乐观心态。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人生不要刻意去强求不现实的功利或物质需求,而要重视心理的满足。在获得这种心理满足的基础上实现“常乐”,由此可以看到国人乐观的生活态度。无论多么辛劳,只要有希望,便能知足常乐乃至以苦为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主张“顺其自然”,提出人类要“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做人的德行要重视“自然之德”。老子强调“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倡导人不要勉强去做有悖于自然规律的事情,要顺其自然,保持心境的平和旷达,即不故意做作,目的就在于不扼杀事物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庄子主张不刻意追求个人生活中现实的东西,而应顺其自然,强调“天然”;超越一切功名利禄,做到“无功”;忘记一切荣辱毁誉等虚名,做到“无名”。“无为”而最终“无不为”,从而实现“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境界,尽管乐观知足的心态可能会影响人的上进与追求;但从健康心理的角度看,“知足常乐”与“顺其自然”却是初中生自我保护、自我保健的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反映。

  三、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相结合

  (1)用传统文化对初中生教育的过程当中,学校老师应当身体力行,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学习,为初中生作出示范和榜样,此外,学校老师在对初中生日常教育中应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实际行动教育鼓励初中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道德素养。

  (2)教育内容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文化水平,尽可能通俗易懂,并贴近初中生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比如《弟子规》《论语》《孝经》《中庸》,以及《道德经》《逍遥游》。

  (3)教育方法上。注重初中生学习传统文化体验心得,加强互动交流,启发初中生“开悟”,注重在改造实践中落实道德细节,形式应丰富多样,切勿“纸上谈兵”。比如可以按学员的兴趣将学员分为三个兴趣小组:儒家学派、道家学派以及佛学派,定期开展辩论赛,并谈谈学习心得,各抒己见,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与心理咨询矫治部门紧密联系。传统文化教育与心理咨询矫治工作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彼此手段不同,可以互通有无,双管齐下,以传统文化教育引发初中生内心震撼、反思,以心理咨询矫治为渠道抒发感受,力争良性工作效能。

  可见,倡导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初中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更好地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并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因此,要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广泛及时开展具有校园特色的、卓有成效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活动,促进初中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健全人格,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2

  有幸听到福建省__中心医院心理治疗中心林老师的有关心理健康讲座,很受用,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讲座上,林老师通过可怕的调查数据,各种残酷的案例,告诉我们从事教书育人的特殊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影响到教师整体素质,还影响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带来超于其他一般职业更大的压力。因些我们更应该想办法调节好身体,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做工作,适应社会,生存下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可能“完美,全能”。教师要学会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可以通过继续学习不断地填补自身的知识文化、道德品质素养,以适合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需求,但是,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全能”的,也不要认为一切高于学生。不是有句话说: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要求完美。

  其次,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幽默的生活方式。中学教师面临着课改的压力,升学的压力,社会的舆论以及自身的家庭、生活,必须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中乐于奉献,爱岗爱学生,学生气我,我不气,以平等,与平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上,注意身体,合理饮食,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建立良好社会人际关系;学会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3

  现代的幼儿,是未来的社会的栋梁。现代的幼儿教育,是幼儿的素质教育,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幼儿健康包含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下面就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加强卫生保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

  通常,将幼儿智力发育是否正常、能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外界的各种环境,心理行为能否符合年龄特征等作为衡量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须重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幼儿的教育观,才能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现代科学的幼儿观和教育观是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以健康的教师人格影响孩子,还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幼儿的言行,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热爱、真诚、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幼儿,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营造幼儿心理健康的氛围。

  心理环境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心理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和生活的氛围。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营造幼儿心理健康的氛围,有助于培养幼儿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个性品质。大沥中心幼儿园注重更新设备和增设丰富多彩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多种需要,优美整洁的环境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充实幼儿的生活内容,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周围世界的奥妙。

  三、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幼儿心理发展辅导主要包括人格、学习和生存辅导。在幼儿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对幼儿各种性质的行为保持敏感,善于从幼儿的具体行为和幼儿间发生的问题选择出恰当而重要的教育点进行辅导,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例如,大沥中心幼儿园的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玩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中,班里有几个胖孩子因费劲而不愿玩,于是从情感入手,设法唤起幼儿的共鸣,开展心理辅导,鼓励全班幼儿共同完成,让幼儿互相帮助,在困难中坚持到底,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四、重视个体性的心理矫冶,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原因导致心理方面障碍及不适应行为,是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特有问题和障碍。

  五、家园教育同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进行教育,家庭与幼儿园进行密切的配合,教师和家长创设幼儿心理发展的氛围,对幼儿实施同步的心理教育,教育的效果更好、更巩固。具体方法根据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要诱导孩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大沥中心幼儿园教师指导家长多留些时间陪陪孩子,适当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经常与孩子“推心置腹”地交谈,交谈中家长要注意多些使用表示心理状态的词汇(如愉快、愿意、感激等),同时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心理感受,诱导孩子体验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4

  总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态放正,身体健康而已。却不明白《xx教育》对于人们如此重要,异常是做教师工作的。

  学习了《xx教育》,懂得了改善自我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地释放自我,从而去了解对方的心理,协调自我的人际关系,是自我得到身心的正常健康发展。

  学习了《xx教育》,是我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从学校入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仅是学科的学员,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样一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教师的心理健康要保证。其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必须具备一是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二是有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三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四是较强的环境适应本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影响着自我扮演的主角。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心里健康必须处于较高的水平。

  并且,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是正确的选择,可是要落实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的选择和布置,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能表面化。学校的成人教育应定期培训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学生生活、学习的心理健康保障。

  学习了《xx教育》,我明白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双重方面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但对教师的自身有影响,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直接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教师的情绪不好,就会影响课堂效果;教师的失误确定,学生会产生对抗和偏激的习惯,构成心理障碍。

  学习了《xx教育》,我也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是带有的指示性说教,而是强调学生的体会和交流,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常抓不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仅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了,才能改善家庭关系,提高师生和谐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我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自我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及时的提高了自我的心理健康知识。本人真的是受益匪浅啊!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5

  这段时间,我观看了于丹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这讲座带给我很多启发。首先,我要分析一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是社会上文化层次水平较高、思维最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之一。他们渴求知识、积极向上、胸怀博大,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国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复兴融合在一起。

  但是,由于社会转型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在最近的几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为16%,心理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占30%[3]。诸多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不能集中精神进行学习,适应困难。其中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或上网聊天,学习成绩不佳,进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对考试感到焦虑。

  2、自我评价失调。许多大学生都是中学时的学习尖子,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而进入大学后,这种优势不再,这使得他们的优越感受到重创。这时一旦学习成绩稍有波动,就会降低自信心,甚至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

  3、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由于存在交际困难,同面对面的交流相比较,一些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迷恋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脱离。长此下去,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4、就业心理困惑。这在大四学生当中尤为普遍。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不能很好的认清当前的形势,对自我的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评价不够确切,好高骛远,一日三变。还有部分学生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盲目从众。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之才,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因而,我们不能不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认为:

  1、大学生应当好好地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自己究竟想成为再怎样的人,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然后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究竟要怎么做。有了这样的思考与选择,相信他们聚会为了自己而好好努力。

  2、大学生应当正确审视自己的能力水平,然后坦然的接受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很差,而是你目前的水平与他人有差距而已。为了缩小这个差距,你需要付出心血与汗水,好好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等到收获那一天,相信你的笑容是甜美的。

  3、大学生不应当自埋首于书本,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学生应当拥有开阔的心胸与视野,多结交朋友,这对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非常有帮助。

  4、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大学四年应当积累一定的就业知识,着有助于看清就业形势。同时大学生应当,对自我的能力进行正确的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其实,刚刚出来工作的大学生一般没有什么经验,你要想想,用人单位凭什么给你很高的待遇?所以,刚开始的待遇不太好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用实力去证明,你有足够的能力去获得应得的待遇。

  中学生如何缓解学习生活中的焦虑情绪?

  有的中学生由于学习上的困难,或者学习成绩不尽如意,而产生压抑,出现焦虑情绪。若不能作适当调整,对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呢?

  第一、中学生一旦感到因学习方面的原因而压力重重,提不起精神,焦急忧愁时,要学会转移情绪,尝试作自我调试,在课余去参加些体育活动,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外界的欢快气息,或者揉揉双耳泡个热水澡。

  第二、要学会人际沟通。焦虑的心理现象并不是瞬时即至,而是有个发展过程。一旦感到因学习原因而产生焦虑时,要主动找父母、老师或知心朋友倾诉,或许不能“一吐为快”,但倾诉出来了,心胸就不会那些淤积,会感到轻松许多。

  第三、要学会自我鼓励。一旦感到焦虑袭上心头,切记不要唉声叹气,可以找一张纸片书写一句箴言或一个短语。自我暗示自己是一个有希望的好学生,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只要肯努力,没有跨不过的坎。

  第四、要学会融入集体之中。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居住环境又都是单元房,活动空间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住少了。假如能参加些集体活动,主动为他人为集体多做点事情,在家中主动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心情就会得到调适,情绪就能得到释放,快乐也会油然而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6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深知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因此从很早以前就比较喜欢研究心理学,只要与心理学学习有关的培训我都非常愿意参加。尽管我是个对概念接受比较慢的人,但从各种培训中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方法与策略。并能学以致用,在平时的工作中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影响周围的老师、家长和学生,而且也有些许成效。

  了解、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抓住关键期。

  我们老师和家长往往会为孩子着急:这个字怎么总是写颠倒呢?你怎么总是坐不住呢?你为什么表达不清楚自己想说的话呢?你学英语怎么这么费劲呢?.......似乎这些都是孩子的错。其实不然,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比如说小孩子有时分不清方向,写出来的字位置颠倒等,那是因为物体通过眼睛呈现在视网膜上的是倒像,从通过传入神经输送到大脑的过程中,由于信息干扰等因素,在大脑中呈现的图像出错。这些问题在经过训练后,反射弧各个环节协调了,问题就不会发生了。所以单纯指责孩子不用功,是会起到反作用的。作为家长、老师,了解并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即使抓住关键期,进行适当的培养与引导,是我们的责任。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人生各阶段的习理发展的特点,使我了解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现象,懂得了怎么去调节去把控自我,并同进也使我在与人的沟通过程中,更注重于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和怎么样去帮助开导他人。我觉得自己学习心理学后做任何事情比别人和比以前更有耐心了,对周围的人也更加宽容了,对有些事情的处理方式也更加理智了。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能帮助调节自己的情绪、心态,也可以帮助别人。愿意耐心倾听别人诉说烦恼和痛苦,让他们可以渲泄出来,是给他们心灵以最大的安慰。

  通过学习心理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发展自身的良好的心理品质,矫正自已的不良行为,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发展自己的智力、增强自己的能力,以搞好教育工作并提高教育质量。现在是素质教育,学习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正确认识自我,调节自己的言行。

  此外心理学的学习对我们老师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沟通,渲泄,指导,比如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们了解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可能预防性或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手段对学生以科学的期望与有见地的赏识教育,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与成功的机会,进行有目的的拓展训练和心理活动课。

  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很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幻想。认为它可以使人聪明,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甚至成为超凡脱俗的预言家。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对于几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这个学期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走上坡路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在不得志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作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什么事总是很极端。

  心理健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我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自认为对"心理"有不小的心得体会,但恐怕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时至今日,在杨老师的讲座下,对其认识不知不觉中已是不同往日。对普通人而言,一件事物最值得关心的莫过于其价值。同样,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在大学里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了。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7

  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这门课程帮助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在心理课上,通过老师的教导和书本的指导,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

  这门课程帮助我规划人生,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人生的确需要规划,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一生准备做些什么样的事,按自己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踏实的人生目标靠近。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永远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有些时候,理想也等同于我们的目标,但只是有了理想却没有认真规划,在实现的路上歧路多多,看着是大道,走的是岔道,计划往往赶不上改变,到头来感叹行路难,安慰自己已经追求了过程就不要太再意结果。这是理想与现实出入太大不得不给自己的安慰。而如果你的确认真规划了你的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即定的目标,如果过程出现了偏差就及时改正,始终让自己的目标在现实的征途中存在。一旦紧咬目标,你会发现你有战无不胜的力量,而且会努力为自己的最终理想而奋斗不已。目标清晰与昏昏噩噩根本就是两种不同人生的选择,规划好你的人生,你会奋不顾身地为理想而努力,而你行动的动力,也是你每一个阶段不同的规划目标。所以一个好的人生规划太重要了,而这门课就很好的帮助了我。

  人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础是心理。这门课程帮助我塑造了一个自由高尚的灵魂,为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指导,为我的未来照亮了道路。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8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心得体会。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9

  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0

  20xx年8月23日“有幸”参加了3013年江苏省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班,“走运”聆听了江苏省委教育纪工委蒋书记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受益匪浅,体会颇多。

  一、重新认识了“健康”、“心理健康”

  蒋书记在报告开始前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是健康?”培训班的老师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我也思量着健康的标准:应该是一种积极且持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表现为身心无恙、品行端正,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和谐……但是听了蒋书记转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是让我自惭形秽。这也让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仅停留在关心学生的“身”“心”方面,还应该在大学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去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当然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显然是一门庞大复杂的系统学问,不可能紧靠辅导员一人之力就能解决,它需要学生本人、学生家庭、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各方的合力才有可能解决。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之一,在倍感荣幸之余也有些许压力,担心自己能力有限,误人子弟,虽然这份担心有点夸张,但是作为辅导员老师还是应该力求尽善尽美,严格要求自己,在辅导学生前扪心问一下,自己凭什么去辅导学生,这样才会更加有责任使命。让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辅导同时,自己也快快的成长起来。当然短时间内成长的快,也就意味着成长伴随的“痛苦”来的也越加猛烈,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多学习,多锻炼,争取让自己有能力、有方法去为学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与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我在做兼职辅导员老师前,在学生工作岗位历经班长、协会主席、学工处助理,加起来已经4年多了,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积极肯干、身心健康的人,却一直没能有机会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遗憾之余多了一份庆幸,庆幸的是接下来我将担任学院心理自助中心的指导老师,对于这份熟悉但并不擅长的工作,相信我还有很长的学习之路要走,因此肩负重任,所以更需加倍努力,在这里也悄悄许下一个愿望,争取在未来的时间里通过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能够更加专业的去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方面的困难之余也多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回到报告来,其实听了蒋书记的报告,我还是体会颇多,辅导员老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之一,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育人技能外,更需要的是辅导员老师本身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辅导员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刚刚入学的新生同学们眼中,辅导员老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权威者--甚至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因此辅导员老师的言谈风度、待人接物……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所以,辅导员老师更需要有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这也是不久的将来和新生同学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包括我在内,期许每一位辅导员老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身的人格,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更好的去“辅导”学生。假如有一天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在一起有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不是一种紧张、如坐针毡的感觉,我想这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辅导员老师了。

  二、诱发学生心理波动的原因

  正如报告中蒋书记所说,我们的学生目前正处于一个“高压”社会,来自竞争、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甚至是家庭、恋爱……各方面的压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面会遇到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是啊,我也是亲身经历过的人,身边也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同学让我意识到这一点,在大学校园里面正是这些不可测的变数是诱发学生心理波动的主要原因,在报告现场淮海工学院的辅导员老师分享的两个案例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个人也是存在着些许不足,还是刚才说的那句话,让自己快快成长起来,吃点苦、受点累不要紧,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误人子弟”。所以辅导员老师们,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了。

  三、辅导员要有“品”:谦虚、随和、公平……

  不管是处理好辅导员老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还是处理好学校事务、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说,都必须谦虚、随和、公平又不失严格……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其他问题时,要有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一些商量、多一些沟通,或者和学生经常性的多一些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辅导员老师更需要心胸宽广一些,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胸怀,甚至要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学生的批评,宽以待人,多一些理解、关怀和友爱之心。这样在给学生做好示范的同时也会使做人做事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育人同时自己也要学会减压

  辅导员老师在大学校园里面似乎是一个超级忙碌的角色,正如一位老师举得一个例子:“千根线下面只有一根针。”学生党建工作,学校的组织部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学生团建、校园活动,学校的校团委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学生资助、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学校的学生处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甚至学生在课堂上迟到、早退、旷课,学校的任课老师也会找辅导员老师;每年的新生入学就更是忙上加忙了。辅导员的工作苦、累、压力大。尽管如此,我们周围还是有很多辅导员老师爱着这份职业,因为辅导员老师这个职业赋予了我们太多的赞美,但同时也给辅导员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正是如此有时会感觉有些许的的压力,因此辅导员老师在育人的同时也要学会自己减压的方式,心情郁闷的时候,打个球,出身汗,吃点零食,看个电影。找个知心的领导也好、朋友也好、家人也好聊聊天,心情自然会好了。正如报告中蒋书记所说郁闷的时候谁都会遇到,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郁闷和抑郁症的最大区别就是,郁闷找个合适的方式让自己的心情变好,抑郁症就是郁闷的持续了,当然说这些并不是说我或者辅导员容易出现郁闷,同时也是号召大家生活中多一些观察、多一些细致,很多同学、朋友诱发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往往是缺乏早期的关注、关心和正确的疏导。

  最后想说的是,高校的最大功能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辅导员老师更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风趣的谈吐、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品德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希望每一名辅导员老师都能够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将来桃李满天下。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1

  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2

  今天,学习了师德与教师心理健康,很有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保存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俗话说言由心生,孩子们更是这样。他们的世界很单纯,往往是心里面怎么想,行动上就怎样的表现。我们做老师的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并且学习用相关的心理学内容去剖析学生行为背后隐藏着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令教师们头痛的不规范行为,找到了其心理上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在专家们的讲课中,很多都是具有实际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习到了老师的人格的力量。

  二、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3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首先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目前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三、在中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目前不少学校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4

  一般来说,青少年在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非常叛逆,也就是逆反心理,希望自己独立行事。心理学家把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此类特别的心理变化统称为“十五岁现象”。近来,心理学家发现:“十五岁现象”悄悄提前了,十二三岁是高峰期。这段时期,他们的情绪层面大于理智层面,做事不问后果,往往我行我素。

  由于中学的年龄特点,对事情有时有点偏激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任其发展,对事情所作的反应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别人反对的事他却偏要赞成,越是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他越是要做。这种叛逆心理,中学生一定要自我警惕。

  要避免逆反心理,首先要了解其成因:一般来说有三个方面:(1)具有强烈好奇心,对自己弄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去做的事情,有的中学生跃跃欲试或挺而冒险;(2)企图标新立异、寻找自我表现的青少年容易产生躁动;(3)遇到失恋、挫折、受冤、父母失和的特异生活经历者容易产生逆反心。

  其次,在了解逆反心理成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加强自我防护。(1)对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做的事情有好奇心不是坏事,但不能贸然行事,要多想想为什么不能做,实在搞不懂,不妨请教一下老师或他人,弄清禁止做的道理。(2)对事情有好奇心,想标新立异也不是坏事,同样不能不假思索就行事,可以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跟同伴、家长或老师交流沟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再作决定,以免产生不好的后果。(3)遇上特异生活经历,自己可能是痛苦的,此时,找一个最信赖的人去倾诉一番,或者在信赖的朋友面前哭诉发泄一下,都能使自己心情舒畅许多。若碍于面子不便在旁人面前倾诉,找一个空旷地方喊叫渲泄一番,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5

  这是大一的第二个学期,课程依旧排的那么的紧密,心里不免对排课教师有些埋怨。可是心理课的课堂上,气氛却并没有那么的严肃,大家总是会很放松,或许是因为教师主修心理学,对我们这些青少年比较了解的缘故。教师是一个漂亮的女教师很年轻,或许是因为年龄差距不大的缘故,所以让我们与她能够更加亲近。

  总的来说我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挺佩服的,三言两语之间便为我指点了迷津。或许这是术业有专攻吧!

  首先,我要承认一个错误,作为一个心理委员,自我本身的心理知识还是太缺乏了,没有很好的尽到自我的职责。上了心理课给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心理学知识的浩瀚,应对它们我可是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无论怎样做总是无法一览无余。

  在上心理课之前,我对心理课总是有些不待见了,因为作为心理委员,听过一些学校组织的心理讲座,加上自我十几年的人生经历,自我认为在生活中也算是一个善于调节自我情绪的人,总是对一切都有一些自我主观上的看法和见解。

  总感觉自我对心理学的知识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认为毕竟心理学是来源于生活吧。可是现实告诉我,这可是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心理学确实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我想心理学或许是哲学之下科学之上的一门学科吧!当然这或许也是我自我的看法,谁明白呢?毕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课程之前的我,根本不明白什么是自我意识、什么是人格概述、什么是人际交往是的心理甚至恋爱的心理这一系列的心理学名词。或许此刻的我也不是很了解,可是却在脑海里有了一番新的想法和一种全新的,在价值观上的新想法!是的我的价值观发生了些许的微妙的改变,可是却不会影响我本身存在的根本定义!

  心理学的课堂上,让我了解到了“困境”的真谛。当人需要直面困境,无处可逃时总是能够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源于身体而是心灵,心灵的力量,虽然虚无却又真实存在。如果人总是沉浸在自我的困境里,不去应对,除了会对自我产生伤害还有什么用处呢?这不仅仅是对自我的伤害,还是对一切关心你爱护你的父母亲人朋友的伤害。

  在心理课上所学习到的对人际交往的知识,就告诉了我们在和父母亲人朋友相处的时候如何把握交往的方式,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直面他人,学会对人要抱有宽容的心,少一些争吵,多一些交流,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你,或许都能够得到更大的欢乐。

  这短短五节心理课虽然短暂,却真的让我获益匪浅!

  心理课上,我想收获最大的不是心理学上的知识,而是待人处事的道理。

  不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应对问题时的心态。

  不是如何社交,而是如何选择真正的朋友。

  不是如何找女朋友,而是对待感情的心理。

  不是如何平复情绪,而是如何调节管理情绪。

  如今在我看来要有健康的心理就要保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且乐于和同学交往,在交往的同时需要真诚的待人,要懂得换位思考体谅他人,同时要怀有一颗宽容的心。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对待父母也是如此,要学会与父母沟通,懂得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人之初,性本善,怀着感恩的心的人,怎样会是坏人呢?

  最终这个学期的心理课也已经结束了,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我的大一心理课上完了,想想抓住了什么,后头一看并没有太多硕果。继续努力吧,让自我做得更好!在那里向我的教师你问好,真的很感激你的教导,虽然相处的时间不多,但还是能够感觉的到教师的用心,真的很感激。多谢!

  我想这五个星期的心理课上,最想告诉我们的莫过于书上的最终一章,我也是翻着书才猛然想到这些,那就是珍爱生命,仅有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拥有开心欢乐的生活。人生可是如一道青烟,然而每个人却都想活的犹如耀阳,那么或许唯有珍爱生命,坚持健康的心态才能够做到吧!

  总而言之活的开不开心,决定权在于你的心!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5篇)05-07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5篇05-07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8篇)04-16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集锦15篇05-10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通用15篇)05-10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汇编15篇)04-20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04-16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集合15篇)04-26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4篇)04-20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4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