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2-22 16:25:2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1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微博、微信、云平台的出现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全面普及,使得移动学习日益方便,大量的在线课程以及数字化学习资源,不仅改变了以往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和封闭性,而且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教学手段的变革。“翻转课堂”和由其派生出来的“微课”“慕课”可以说是近两年来在教育界非常热门的词汇,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我始终持谨慎的态度,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说干就干, 怀着好奇与学习的态度,我准备了一堂生物翻转课。第一次上翻转课,深感不易,幸得有北京四中网校陆老师领路。下面我结合《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翻转教学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收获。

  一、精设“微视频”“导学案”和“学习任务单”

  (一)设计“微视频”

  “微视频”是学生参与翻转课堂前自主预学的重要载体。我先围绕《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教材内容,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侧重选取预学要求和方法、教学重难点、学生可能的疑惑点、精选预练等几个环节和内容,利用“天天向上”屏幕录制工具软件录制了一个10分钟的预学“微视频”,让学生在家利用“微视频”先进行自主学习,并结合“学习任务单”要求,认真完成“导学案”和预学任务;同时可以借助便捷的即时通讯工具(如爱学群、微信群等),针对有共性的学习困惑点自主展开线上互动、讨论交流,促使在共同讨论中解决问题;如果遇到无法通过讨论解决的问题,就可以积极记录下来,准备在课堂中再与老师一起探讨分析。

  这样精心设计“微视频”就为顺利开展翻转教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工作,在课堂学习前就先“翻转”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课前预学,为更有效地开展“问题”教学做好了提前准备。

  (二)设计“导学案”和“学习任务单”。

  “导学案”是本节课的一个知识主线,通过视频的学习和导学案的完成,学生心中就已经构建起基本知识的网络。“学习任务单”是学生进行自主预学的另一重要载体。在翻转课堂前,科学地设计“学习任务单”,对预学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并以任务形式从平台上发放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前结合“微视频”预学,独立完成相关内容。例如:针对微视频的学习,有何心得体会和困惑;完成导学案和讨论题,并拍照上传;通过10道选择题进行检测等等。

  这个过程特别注重在学习任务下有意识地开展独立学习及适当的合作探讨。必须善于借助有效的沟通渠道或工具,加强师生在线互动交流,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倾听学生的学习困难,收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

  二、翻转教学的实施与调控

  教学进程的实施与调控是翻转教学的关键和主体部分。学生在自主预学环节中遇到的学习难题和困惑能否在课堂中真正有效地解决,就是一节翻转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在翻转教学的实施与调控中,必须始终注意两方面:一是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二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前通过四中网校的交流平台,已经收集了相关数据,于是就引导他们进入课堂互动的具体进程。

  (一)展示学习成果,提出学习困难

  首先我展示了学生在“微课学习”“导学案”“问题讨论”“达标检测”“收获与心得”这五个方面的完成情况,并对完成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以及“导学案”“收获与心得”的投影展示。学生倍感亲切。

  其次提出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最大困难(即在平台上发布的讨论题),希望在课堂共同讨论中得到解决。学生勇于提出学习难点和困惑,是后续翻转课堂顺利进行的有效导火索。

  (二)交流讨论互动,释疑解惑促知

  环节一:问题梳理

  教师针对学生预学中的情况及展示交流中提出的问题,与学生一起梳理归纳出如下学习问题:

  (1)基因与染色体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吗?(2)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3)果蝇的杂交实验中,为什么子一代不能判断红眼为显性性状(4)F2中红眼:白眼=3: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5)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与孟德尔遗传规律有矛盾吗? (6)测交能用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7)为什么白眼只出现在雄果蝇中?(8)遗传图解写法与常染色体遗传图解写法有什么不同?(9)伴性遗传基因型写法是先写性染色体,然后把基因标在性染色体的右上方?

  教师清晰地列出这些学生的问题,使得他们更明确自己的'学习难点,增强参与翻转课堂中围绕“问题”开展学习的目的性,并且有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就已经有效地解决。

  环节二:解决主要困惑

  讨论:针对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片段可以分为三个区段,我们可以做出几种假设?设计实验排除其它假设的可能性,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的非同源区?

  这个讨论题是学生觉得非常棘手的,大部分学生可以提出“三种假设”但如何证明却无重下手,这也是我预料之中,所以本节课的重心就放在让学生做一回“摩尔根”体会科学家揭示真理的过程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学生通过半个小时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体会“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有了课前的学习,我在难点的剖析上时间充足了许多,和学生的互动环节,也暴露学生在细节上的许多不足,并给予及时的纠正。

  (三)典型例题

  针对课前布置的10道选择题,点拨评讲其中共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

  (四)积极归纳总结、落实学习目标

  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促使他们提高自主概括知识要点的能力,突出学习重点,明确自己的学习难点,清晰认识自己的易错点,从而更好地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翻转教学后的思考

  (一)思考新模式的效果。

  本节课借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何获得真实的教学效果是其中必须关注的核心问题。我教了5个班,其中有4个班这节课是传统授课的。从效果上来看,确实翻转的效果更胜一筹,我确实体会到了“翻转”的魅力,也认同这种授课模式。但同时我也思考一个问题:课前我留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因为高考放假),但如果时间没有那么充足,所有的学科都一起“翻转”,时间如何安排。我个人认为,翻转要做到实处,硬件软件都要跟上,要考虑到学生和老师的时间和精力。

  (二)思考学生的变化。

  教师精心录制“微视频”,并提出学习的具体任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更明确,他们预习功课的效率极大提高。要实实在在地让学生体会到翻转不是留于形式,而是从真切的小组讨论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思考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本节翻转教学中,我从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逐渐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带领学生一起有效解决,更多地体现教师创设利用情境、引导互动协作、强化师生对话等方面的重要引导作用。

  著名学者郭沫若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我深刻地体会到这就是生物翻转的意义所在。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2

  20xx年5月上旬我校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此次教学活动周围绕“探索课堂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主题,以教学观摩的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观摩课分初中组和高中组进行。

  我参加了初中组的活动,听课后有以下体会:

  一、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学生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在课堂上教师只有与学生真正地进行了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学才能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课堂生活才成为师生共存的生活,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强调语言的品味与揣摩

  我认为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就不得不重视对课文文本的诵读,增加课堂上学生诵读的'机会,给予同学品味与揣摩语言的尝试。例如,陈梅叶老师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设计让学生速读课文并找出重点段的环节。同时,陈老师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致使学生能够深入把握教材,更好的与文本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

  从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需要教师课后多下功夫,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师要下苦功钻研教材,才能上出好课。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3

  所谓“有效”,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能获得有效的知识积累,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积累是教学有没有效的标准。所谓有效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知识积累,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误区,不少老师认为:只要多教就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其学习成绩,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感到问心无愧,因为美其名曰:我努力了!这种教学,其实只是把学生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尽管煞费苦心,但往往适得其反。还有就是在当前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出现了一些只重形式不重内容,近乎表演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把学生当成了演员,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实现有效教学,我的体会是:

  1、有效教学的意识有待提高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我对音乐鉴赏教学有了新认识。我觉得一个老师绝能仅凭感觉、苦干去进行音乐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知道课堂上的浪费才是最大的浪费。音乐课时间有限,所以自己要经常考虑自己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进行教授才是最有效的,积极研究高效教学,借鉴经验,互相学习,加强交流,充分实现自己课堂上所有时间的有效性。

  2、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要实现教学的有效,一定要首先明确这节课教什么。我们应当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一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任务,考虑好了,才能在本节课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其次是明确怎么教。教学时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教授和传递,所以只有引导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再就是如何实现高效的问题。我们应当加强集体备课教研,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减少各种虚拟教学行为,不乱抢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呈现出最佳的互动效果。

  3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音乐课,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多听、多唱、多练。说得好,不如唱的好,亲身实践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音乐课的教学中,还要考虑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理解、掌握新知识。特别是现在有了微课,学生可以从微课中查找录制好的相关的专业技巧和理论知识讲解,在课下就可以观看、学习,这样课上就有更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专注自身体验和实践。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实践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集体备课提问题,个人备课找差距,要学会反思自己,与别人开展有效的经验交流,反思自己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以实现高效的最终目标。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4

  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和经验影响行为变化的过程。知识的获取是知识信息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什么是同化和顺应呢?知识的获取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适应的,完全可以被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这种纳入行为叫做同化。知识的获取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的,不能被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这时学生需要调节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主动去适应新的知识信息,这种行为变化为顺应。如果学生能主动去寻找信息,那么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同化或者顺应这些信息;如果学生是被动遭遇到某种信息,学生对待这种信息的态度就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信息本身的形式不特别引人注目,学生就可能视而不见;二是,这种信息对学生的感官造成强烈的冲击,只好应对它。但是,一旦冲突得到缓解,这种应对行为就会停止。不论哪一种,对它们的掌握的效果都不会比学生主动去寻找信息所产生的效果好。因此,实现学习行为最有效的信息是学习主体主动去寻找有效的信息。

  学生的学习就是通过教学内容的接收和内化,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而影响自己行为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设计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首先,教师要对所受知识进行加工,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来对知识进行加工,如增强知识本身的逻辑性,研究知识展示的顺序性;注重知识本身的节奏变化,研究知识结构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与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关系;探索知识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研究多种表现形式与学生感知觉的适应性规律等等,从而降低学生接受知识的客观障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知识接受过程的意义,降低知识接受与内化的主观障碍。任何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外在的,要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经验,就必须经过学生主体的内化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主体的主动建构。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寻找信息而不是被动遭遇信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极为重要。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有一种想学的冲动,并产生强烈的欲望,而且这种欲望在开始上课时就必然强烈发生。良好的开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可是,这个问题许多教师没有注意到。于是,许多教师一上课就开始讲新知识,总觉得时间紧,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在知识讲授以外的事情上。然而,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低,教学效果差甚至是无效的教学。兴趣的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直接提出新问题。这就是设置悬念,把问题一下子抛到学生的面前,引起学生内在冲突,产生学习的需要。问题提出以后,就需要制造问题情景。这个问题情景是经过教师加工处理的,它能适合学生的理解水平,能够引起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冲动。

  (2)从旧知识中寻找与新问题有联系的关节点,探索出新问题。这就是温故而知新。我这里强调的温故,并不是完全为了问题本身的逻辑联系,而是为了让学生在温故过程中得到激励,提高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同时温故又能起到与新知识连通的作用,从而也降低了学习的客观障碍。

  (3)从问题与生活的联系中寻找线索,增加问题解决的现实意义。学生生活在现实之中,思考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5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那么,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该如何着手?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障

  有效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配合、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都会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创造一个活跃而不混乱、和谐而不喧闹的课堂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立足于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不论在教学语言上要文明得体,在教态上要和蔼可亲,而且在关注学生上要做到一视同仁,无论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习品质良好的,还是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品质不好的,都要关注到位,体现出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积极关注,对每个学生发展的关注。只有当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他们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不会在思想上开小差,制造不和谐因素,影响教学进程,那么课堂教学时间有了保证,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二、教学情境是进行化学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总是存在于情境之中的,学生是不能超越具体的情景来或得某种知识的。因此,教学情境,并不是一个无关的因素,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且已经卷入了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之中。有效地情境促进有效的教学,有效的教学促进乐谱晓得学习。实施化学有效教学,就必须充分重视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比如,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情境: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几年中,著名科学家居里夫妇为了从以成百吨计的沥青铀矿矿渣中提取纯镭化合物,设计了用酸处理矿渣并在数百个蒸发皿间进行重结晶操作的实验方案,历经四年夜以继日的艰苦实验,终于在1902年提取出0.1克氯化镭,从而在放射性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样的教学情境,既让学生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一种教育,又让学生认识了科学的试验方法对研究化学的重要作用。从教学的一开始,学生的思维就有效地进入了学习状态。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百花齐放,如学案导学法、自学辅导法、讨论法、探究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总结出来的,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其优势,而难以保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内容;而讲授法,尽管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却具有信息量大,系统性、逻辑性强的优点。而且很多教学内容都必须在教师的有效讲解后学生才能理解掌握。因此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在讲授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比喻的应用。通过教师的感悟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掌握。例如:在学习丙烯加聚反应的教学中,我形象的用了一个“吊”字来比喻,告诉学生,可以将非双健部分“吊”在双健碳原子的下边,加聚时,只将双健打开就可以了。又如:《化学平衡》中“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勒夏特列原理’可以给学生讲授一些社会事例,⑴夏天天气炎热,同学们走路、做操时总是尽量往阴凉没有太阳晒的地方走、站,

  而冬天走路、做操时总是尽量往温暖有太阳晒的地方走、站;⑵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总是往没有那么拥挤的地方移动。??。任何事物在发生变化时均遵循一定的'规律性。象这样一些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神似的表情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

  四、优化的思维过程

  思维能力是诸种能力的核心,是人才结构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说,一堂有效的化学课,应是一节高质量的思维课。

  从某种程度上讲,有效地化学教学,是学生有效思维展示的一种过程,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概念、原理、规律的“来龙去脉”,更好地把握化学的思想和方法、本质和规律,最终转化为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必要时,要“放慢”这些思维过程,使思维活动形成“定格”,产生“慢镜头”,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顿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学家戈登曾说过,“创造的机制主要有两条,即把陌生的东西变成熟悉的,把熟悉的变成陌生的。”无论哪种方式,我们都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思维训练途径,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以求知识的融会贯通,以求思维的创新发展。

  五、加强课后反思是增强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

  课后反思是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其实通过课后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肯定成功之处,修正和完善不足之处,并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就能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今后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总结成功的经验,将好的案例、教学方法等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并用于以后的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记录教学中的失误。先认真分析失误的原因,再进行修正,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今后出现更多的失误。3、记录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是一节课的难点。只有找出学生困惑的原因,再选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课堂效率。另外,课堂上的灵感也尽量要捕捉下来并加以修正,再用于今后的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化学的有效性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化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6

  今天,听了一节综合实践课,讲的是《关爱小鸟》。教师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事先拍摄了江边赤麻鸭的活动视频,搜集了一些鸟类的照片,也准备了啄木鸟的仿真标本,同时下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单,一切看似都是精心设计,与本课的教学息息相关。

  我充满了期待,觉得经过这些准备后课堂效果应该是不错的。只是待下课铃声响后,我依然迷惑于一个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究竟是什么,作为单元主题教学,教师在这一节课中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若遵从“一课一得”的理念,学生得到了什么。

  就是因为教师准备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从课始到课终,教师一直关注的是如何将准备的内容逐一倾倒给学生,所以再时间的课似乎也不足以把这些都展示出来。

  我时常喜欢用学科的味道来评价一堂课的优劣。那么,在这节课中,究竟有多少综合实践的味道呢?综合实践课倡导的访问、调查、收集、处理资料等并没有在本堂课中体现。试想,在大数据时代,若想了解鸟类的相关资料,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他们只需动动鼠标,翻翻手机就可以找到许多资源,让他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资料进行整理,然后再去汇报,不就是一种实践能力的提升吗,不就多了综合课的味道吗?

  常常,我们的老师不敢放手,总想对所有内容包办代替,代替学生的思考,代替学生的劳动。因为替代的太多,所以教师没有精力细细考量所做的一切准备,对一切资源的处理是否都与目标相吻合。当然,前提是目标先要定位准确,有了准确的目标定位,再去将这些准备的'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去粗取精,去劣取优,保留那些最能够体现目标的资源与学生做透彻分享,才是真正达到了教与学的目的。

  这节课,教师的确拍摄了野鸭活动的视频,从生活入手开始课堂教学本无争议,问题是教师究竟通过这段视频告诉学生关于鸟的哪些知识,哪些内容,在落实的过程中还不够明确,说到底还是因为目标不明确,目标明确了,才知道如何取舍资源,所以我说“资源当为目标来”。

  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更是不计其数,抛却学科的界限,应该说为每个学科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深度整合的大门,如果教师仅仅是为了课堂热闹、花样翻新而选择资源显然就是盲目的,久而久之,就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把资源当成了课堂的花瓶,成为一种操作意义上的“摆设”,只有利用,没有效果。资源甚多,如何整合,这又涉及到要为目标服务,只有真正达成目标的资源才是有效资源,才是可用资源。否则,再花哨,再有创意,也都只是一种形式。

  说到底,教学如此,很多事情也都是如此,做事若没有目标,难免会走偏路,走错路。目标明,方向明,为之选择的路径和通达路径所要准备的资源也就明了了。

  人生大概也是这样吧。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7

  目前教育界普遍存在着“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畸形现象。通过我参加工作这两年,我的感触很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

  一、备课策略

  1.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开放思想,拓宽自己的备课视野,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

  具体体现在:从传统的自我个体备课转变为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集体备课,这样教师可以取长补短,优化备课;

  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不懂得单词短语,怎样读、在什么时候运用这些词汇等,然后教师从这些问题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计到教案中,让学生更能明白。

  2.教师将某一知识点、重。难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这样就能更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3.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使其不断地优化。

  总之:教师的备课是让学生更快,更顺利,更方便的学习,最终把知识学会,所以一切都为学生能够听懂学会知识。

  二、差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只有立足于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和认识结构的不同实施差异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上中下”理论,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发展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上中下”变成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动。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

  2.根据多元智能的特点因材施教。一般而言,每个人至少有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八项智能。这八项智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补充。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合理运用与学生多元智能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

  三、教学优化策略

  优化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教学只有改变少、慢、费、差的低效局面,努力创造多快好省的高效教学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1.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简单说:“重实际,少废话”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有效知识量。教学中有效的知识指对学生实际奏效的、真正理解的知识。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则教学的效果也为零。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不是内容不科学,数量太少或时间不够,而是要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由知识为本的教学向以发展为本的教学转化。

  2.促进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加强知识结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教学的结构性原则,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才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组织教材,不仅要考虑新知识内容的讲解,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只有科学组织材料,教科书,教参书等才能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另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即教师可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还可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也要生成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体精神。实施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运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法具体体现在:

  1.即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教师预设的具有足够知识性、能激发和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教师不断总结反思得出结论。

  2.即指那些尚处于孕育中的属于“教学胚胎”的科学。科学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式,让他们目睹教师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实际过程。

  3.发展问题教学法。当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某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写出与原问题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思索和做法,今天拿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更多的希望大家能多提高贵意见,我相信你们的意见一定是我成长的最宝贵的财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多地是多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结合体,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很喜欢一段话,也把它作为我的结束语吧:既然已经选择了做教师,那就做一名读书人,奋斗着,钻研着,不断厚实文化底蕴,培植教育智慧,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吧!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8

  最新整理《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有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为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见解。

  一、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和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从而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可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首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到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再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最后,教师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二、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友善互助。

  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多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多发言,保证他们容入小组讨论中,同时,既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机会发挥潜能,也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合作技能培养。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善于接受异质的组员,能够接受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组员在一起合作;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并积极思考;能对别人的观点提出疑问或建议,能围绕发表意见同学的思路积极思考;乐于帮助其他,共同进步等。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合作伙伴要友善。学会赞美别人,对同学的精彩发要学会给予鼓励,在互相赞美和鼓励中激发自信心。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要以朋友式的关爱去帮助他们。要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相的关系。互助、互帮、团结、协作,共同提高,这也正是合作学习的本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加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互动,有效的合作学习能挖掘学生合作的潜能。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9

  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核心的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炒。然而现今,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使得很多学生讨厌学习,不善学习。一谈起学习就焦虑不安。特别是应考这根指挥棒在牵着教师与掌生的鼻子走。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以致教师与学生在精神层面都得不到那种学习快乐的享受。但现实总归是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不是我们教师个人所能改变的,那唯有的,我们只有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聱松、令人最满意。工作更有效。

  本学期。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我对教学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思考。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一种动态的过程,一种注重全面发展的结果。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那么该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首先要有效备课。切实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用心研读课标要求,把握教学目标,精心研读课文,熟悉教学内容,精心撰写教案。要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进行考虑如何创建与之相应的学习环境。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要实现有效教学关键抓住有效教学的.主阵地一一课堂。要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教师要采用易于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不妨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深刻体会到课堂提问要集中,不能太散乱,指向性要明确,紧扣教材内容,围绕掌习目标,化零为整,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另外,教师要重视课堂评价,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于回答出色的学生给予高度的评价的同时。对于因为胆小害怕而说话语无伦次的学生也应适时给予鼓励,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在尊重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教学机智调节好课堂教学。

  “教"是为了“学”,检验“教”的有效是积极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对有效课堂的反思就会“逼”着教师们提高自身素质,尽快由教书匠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强化自己的有效意识,使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而是要持续不断地追问自己:“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我的教掌有效吗?"“有没有比我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

  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提升自己。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还要进行教学反思,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相信只有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1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飞越进步,对下一代的成长也就更是关注了,自然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学校要给社会、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卷,就必须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而学校质量的提高关键就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面对语文课改,在前几年如果是抱一种“任尔东南西北风”,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尚可得过且过。但现在,上必须响应教学改革的多重要求,下又要面临学生个性需求的直接压力,兼之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入,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如果不顺应时代的需求,转变教师旧有观念,改革创新课堂教学,就很快要被形势淘汰、被学生厌弃了。所以时不我待,迅速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大纲,领悟教学大纲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去阅读课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明白“自学催生自信”的道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去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学生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便是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后进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后进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人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一些写景的,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想象不到。这时如果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间接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用心、用脑、用眼,去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办法。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11

  昨天有幸参与到《有效教学与有效教师》讲座,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感受颇深,也受益无穷。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知识的传播速度不能用知识大爆炸来形容了,已经到了数字化时代。作为一名教师怎样使自己有为,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

  所谓有效教学, 老师是这样解释的:有效

  教学是一种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其落实有赖于教师有所作为。所谓“教师有为”,就是指教师不断以有效教学为一种价值追求,并为此进行专业的研究,在研究中实现专业的发展,在专业的发展中实现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提升。

  怎样做到教师有为?就是要不断的自我保鲜,不管年龄多大,都要加强学习, 正如李明新校长所说的那样,教师再也不能一劳永逸地消费在师范院校所学习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其一,要从培养听、说、读、写、算、唱、演等能力练起。课程改革必须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专业基本功的培养。其二,要提高理论认识水平。他认为,教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专业涉及的理论很广泛,应该时刻关注每一个时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只有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再加上自己的深入思考,才能较好地把握教学改革的时代脉搏,不至于跟“风”跑。“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没有理论功底,就没有实践的“底气”。

  只有具备这种底气,我们才能挺直腰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满怀信心的进行教学实验,才会产生独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

  我虽不才,但也努力朝着这方面努力,如在今年自己任教的科学中,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上级给这门学科规定了教学时间,这就说明用这样的的教学时间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自己大胆地进行实验,不增加课时,不留作业,还要让学生学好知识。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我从两个方面入手,认真备课,用教学内容的魅力吸引学生,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目前有一部分同学基本达到这一要求。其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厌学的学生产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主动自觉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12

  我学习了《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这本书,可以说这对我们每位教师来说都是迫切需要和及时的。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解读教材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基础,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正确解读教材,首先需要教师对教材本身的理解。其次需要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现有水平,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

  有效设计是有效实施的前提,但教学不是死搬硬套,而是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调整的过程。有效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支持,该练则练、该讲则讲、该问就问。这就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所教学科的内容特点等问题。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有效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不能跟着感觉走。训练设计是有效教学设计的重点,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就会低下,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在很大程度上由于训练设计较为简单。内容上:包括基础训练与相应的变式训练。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选择不同的训练内容。方式上:包含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的方法。组织上:有合作训练与小组训练的模式。同时,还必须注意训练的密度与空间。教学设计应注重情境的设计,为学生的训练留下一定的空间,否则教学的效益就会低下。当然,在有效教学的环节中,教师不能忘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采取及时合理有效的评价。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简单的说,反思,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对教学结果的总结和探究过程,是对出现的问题的进一步解决的活动。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有效教学是通过有效的反思来实现的,以反思教学促进有效教学的进行。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想使体育教学有一定的效率,课堂中的管理由为重要。所以,任课教师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而且要使想制度执行下去,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奖罚措施。并且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定这样的规章,目的是什么,从而让学生能够信服。切记制度定好后,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执行,如遇学生违反则应采取措施,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如果教师只定制度没有很好的执行,常久下去,教师的威信就会消失,课堂管理就会失控。

  教学目标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完成质量。因为教学目标是整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它支配、调节着整个教学的过程。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对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要想达到有效的体育教学,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即: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课堂中的特殊学生等来设计教学目标。当然要想使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及学生的学情,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预设课堂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适当的手段、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

  在开学初期,教师就应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各项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情确定学年、学期、单元计划,并能够根据各计划确定相应的课时计划。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调查安排几节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用来做“调味”。也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校的课余比赛相结合,从而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通过教学活动中不同的组织形式而实现的。采取哪种形式进行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因此,无论上课人数是多少,分组教学是一种常用的必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分组教学比较能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也比较能发挥学生的骨干作用。所以在常态教学中教师也要考虑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如: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同伴辅导式分组、友伴分组、合作分组等形式。切记在教学组织时,特别是人数相对比较多、公开课借班上课的情况下,进量减少队形的变换与调动,这样可以便于组织了管理,而且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

  体育课虽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课程,但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技巧单一,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渐渐消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比赛法、游戏法、合作法、探究法、分层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这样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去探索,从探索中寻找适合某项运动技能、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

  一堂有效的体育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优美的示范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每位学生都希望观摩、欣赏到教师规范、优美的动作。教师规范的跨栏动作、优美的健美操动作、漂亮的空翻等等,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单纯的示范是不够,必须要教师配合上精练的语言来讲解动作的必要程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直观的动作示范、精练的语言讲解,更好的掌握所要学习的运动技能。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要想使体育教学有一定的效果,教师就要在每一次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表现。既:看教师教学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教法及组织是否合理、教学示范是否正确、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是否能全员参与、是否能掌握学习的动作技能等等。如果达成的效果不好,那出现的问题在哪里,下一次课将如何去改进等。只有不断的对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优点与不足,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教学有一定的效果。

  教师的专业素质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好胜心强的男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用自身精深的专业来吸引他们,比如说在篮球教学中,学生要求要和教师“单挑”,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来满足他的好胜心理,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水平和教师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再如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某项技术的时候,找学生共同示范,会出现不配合的学生,这时教师可以使用“真功夫”,树立威信,让学生能够信服。当然人无完人,在教学中教师并非对每一项专业都精通,所以这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平时加强练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并多看各类书刊,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13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说明要办好一件事,兴趣起决定性作用。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情景创设更不能忽视,情景创设的好坏,往往决定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好奇心,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教学情景的创设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可以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创设一种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情景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具有重要作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二“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还是学生的单项练习,以至机械的背诵,所调动的主要是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情境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学生可以轻松的学习。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效能,给我们解决目前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新的启示。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

  行。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绪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三“情境教学法”的目标与作用

  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一般来说,情境创设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生活体验,越易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受和经验。设计中应体现启发的要求,自始至终地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多种教学因素的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索”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辨,异同让学生比,好坏让学生评,最大限度、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机会。

  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小学生发展的外界环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小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小学生的认知心理,而且促使小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小学生本身的自我运动。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了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份。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有效的调节性、动力性、感染性、强化性、定向性、适应性、信号性等方面的辅助认知功能。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四“情境教学法”中情境的创设途径

  在教学中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我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

  “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设问题情境,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脑子积极主动地转动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

  古人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认为质疑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起点。那么,怎样使学生真正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呢?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创造条件,为学生自主质疑提供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首先饱含深情地讲了乾隆皇帝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让学生对圆明园产生神往的感情,接着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亲眼目睹神往的圆明园变成灰烬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质疑。学生义愤填膺,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提了出来,“圆明园过去是什么样子?”“八国联军为什么要烧了圆明园?”“清朝政府为什么不阻止?”

  在这段导课中,我通过激发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能够把学生尽快的引到新知识的思考中去,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

  (二)创设表演情境

  故事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环境等诸多要素组成的,其特点是内容丰富,情节完整,角色不同,个性鲜明。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强的篇目,特别适宜表演。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时候为学生创设一个表演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如在教学《夜莺的歌声》时,课文的重点一是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和勇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为文章的时代背景离学生比较遥远,只凭讲读来学习文章,学生是很难理解文本的。因此,我决定把这篇课文先交给学生,以电视剧的形式自己导自己演,第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分段的时候,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在段与段之间有空行,数一数空行就知道了是几段。接着我趁势说:“那么,课文留有空行,就是为了方便我们分段吗?你们不妨联系电视连续剧,联系电视中的镜头切换来思考。”过了一会儿,有学生领悟到了:“每一部分就像电视连续剧中的一集,开始小男孩碰到德国鬼子是一集,小男孩带路是一集,游击队和小男孩联系又是一集,消灭鬼子又是一集,最后部分又是一集。”我顺着学生的话说:“好,这节课老师就让你们来当导演,当演员,我们也来把这篇课文演成四集电视剧,怎么样?”学生群情沸腾,跃跃欲试;我借机出示阅读要求,并且强调:“要想演得好,必须要先把剧本吃透!”在整体感知课文的环节,我打破了“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件什么事”这种模式化切口,而是从课文写作上的一个特征——空行——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电视表现手法,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阅读心理,然后让学生来表演,对此学生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些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这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最后让学生到讲台边来表演。我适当地渲染一些气氛,学生们都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来表演、朗读。有的学生甚至将对话背了下来。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在宽松愉悦的表演情境中感悟了夜莺的人物品质及其形象,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去阅读,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语文课上的阅读教学真正地走向有效性。

  (三)创设想象情境

  新课程要求教师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翱翔。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或点到为止,或留下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广阔天地。但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要引发学生的想象,就必须把静态的平面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能触动学生思维的情境。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快乐和幸福的小女孩第三次擦亮了火柴,在奇异的火光中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我抓住“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这一灵动鲜活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个快乐的小天使、可爱的小精灵在对小女孩眨眼睛,你知道这眨着眼睛的小画片在对小女孩说什么悄悄话呢?”一语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我

  是快乐王国的精灵,你愿意和我一起去遨游世界吗?”;有的说:“寂寞的小女孩,你愿意和我跳一曲舞吗?”;有的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叫什么名字,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有的说:“可怜的小女孩,你冷不冷?我有一件礼物送给你,你喜欢吗?”。这样,情境的创设唤醒了孩子们的爱心,学生通过想象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之后,我就让学生带着这种对文本的体味朗读相关段落,每一个学生用她的语言,她的眼睛,还有她的神情告诉了我,她们在用心读,读的情深,读的意浓。

  (四)创设朗读情境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而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必须有师生情感的共同投入,创设情境朗读,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我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边播放大榕树的录像,边声情并茂地描绘“真是一棵大树,枝干连着枝干,连绵不断;那真是一棵美丽的树,那么多的绿叶,绿叶有的深,有的浅,有的疏,有的密。那挂在树上的榕须,有的已经有碗口粗细。”看了这段录像,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啊”的感叹。当教学“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片段时。我让学生紧闭双眼,静听那预先录好的群鸟鸣叫声。有的鸣声悦耳,有的鸣声沉浊。听了这个录音,学生都被那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鸟叫声所陶醉,在心中呈现了一棵既美丽又热闹的大榕树。录音创设了课文的美丽情境后,还不满足,为了进一步让学生陶醉在美丽的景色中。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大榕树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一一展示,进行有声有色的描绘,让所有的同学又一次感受到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教完三个片段后,我再指导学生朗读,轻而易举,学生个个读得美滋美味的。

  教育是充满生命力的,让我们用爱和智慧去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带来幸福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张贵新侯国范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6月出版

  [2]倪谷音卢家楣主编《愉快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

  [3]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出版

  [4]郭德骏主编的《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20xx年10月出版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14

  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英语教学关注的焦点。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早在几百年前就提出“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既可以少教 ,而学生又可以学得更多。”眼下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新鲜的教学理念正逐渐被推广使用。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和许多教学一线的教师都把目光投向了有效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已成为现阶段各地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项目之一。

  对于我们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最大限度的有效,这已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可是,因为我们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不够,并且在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我们首先要正确地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相关的策略以及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应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等等,同时仔细分析解决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真正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想就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我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个人的体会。

  一、 深刻理解“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质。

在我们的实际英语教学中,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非常热闹,教学设计环环入扣,课堂结构也非常严谨,而课堂效果却不怎么明显。

  1、在英语课堂上气氛热闹不等于这就是有效课堂。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各种示范课、优质课的展示中,课堂教学表面上热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讨论,有交流,课堂气氛热烈,课上的学生也兴趣盎然,然而课后检测效果却并不够理想,学生所获得的“有效学习效益”也不明显。此外我们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所谓的认知目标,只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却放弃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2 、教学设计形式上环环入扣,但这往往也束缚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正常的英语课堂教学的评课标准强调教学进程安排合理,教学环节井井有条。可是我们许多英语教师上公开课时不敢拿出原汁原味的课,担心出现漏洞,课堂上教师只期望学生能按教案设想做出恰当的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的结果,整个过程何时讲解,何时提问,何时操练都设计的环环相扣,但听课人往往却觉得味同嚼蜡。

  3、 课堂结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然而却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必须依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要来设计,让所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而现实中许多课堂教学的环节是为了迎合新课程的标准而设计,过多依赖多媒体而限制了学生的自发思维,生硬的规范扼杀了学生的灵性,那些所谓的表演成了机械的模仿,课堂失去了真实的有效性。

  4、 英语课堂任务集中开展的对象往往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新课程精神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般都设计可行有效的任务,但当教师在开展合作的过程中,为取得良好的互动效应,往往把任务的执行只集中于少部分的“优秀生”这一块,这与有效教学所期望的能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能获得学习效益的最大值是背道而驰的。

  二、 全面了解影响我们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

影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有五个: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教材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1、 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体现在: 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 ;教学目标明确且具体,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2、 学生主体参与有效性体现在:学生对英语课堂情景关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主动;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方式多样,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时间充分;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总是或能发表个人见解;能按要求正确操作,能够倾听、合作和分享教学成果。

  3、 课堂知识建构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英语学习内容处理科学,英语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充足,教学手段的选择恰当;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英语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教学过程调控有度,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英语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4、 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得到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难得到鼓励 ;课堂气氛 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等且积极;教师情绪饱满、热情,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情绪高涨,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5、 学生发展有效性体现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情景创设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学习的主动权由学生掌握;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设计的问题有思维价值,着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学生能灵活解决英语教学任务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渗透英语学习方法,教给学生适用的英语学习策略,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形成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力打基础。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的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三、 切实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并使其最大限度的有效,必须重视英语教学过程的探索,重视英语教学中师生交往及生生间的对话,重视我们培养的对象。因为我们培养的是有活力,有语言创造力的人才。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在十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积极探索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主要体会如下。

  2、 备课要扎实有效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目标应由以往的'“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英语教师在备课时要对英语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把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教师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列为备课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在学生身上大做文章,改变传统的“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样讲”的备课思维模式。通过模拟设计真实情景,最大限度发挥英语新教材的课程功能,实现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3、课文导入要简洁高效

  上课时课文的导入要注意简明活泼,直奔主题。紧密结合话题,利用灵活多样的导入形式,开始有效的课堂教学。开始的前几分钟属热身与导入环节,简洁高效的导入将直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英语新课标的话题涉及学校生活、旅游、健康、食品、节假日、环保、家庭生活、聚会以及动物等等,渗透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

  4、英语词汇要灵活多变

  5、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要注重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这里我们要学会运用“善于放弃”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抱怨课时不足,有时在公开课中,为按时完成既定任务,从而忽略了生词的教学,或对词汇教学蜻蜓点水,一笔带过。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善于放弃”策略,“放弃”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暂时搁置部分教学内容,这些知识可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所侧重的原则来逐步分解和吸收所学。老师暂时放弃讲解的内容应在教学随记或教案中明确记载,要谨防暂时放弃的内容成为知识漏洞。

  在处理课文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点线扩展法”来处相关词汇,充分体现出单词教学的渐进性和层次感,要求学生掌握词汇意义的 一个点,即该词在本课中的基本意义,在单元复习课或阶段复习课时抓单词外延意义的拓展,考前复习,再适当拓展单词的内涵和联想意义。

  6、教学活动要贴近生活实际

  教学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在导入环节,教师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文本,在运用环节,教师又会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将学习活动回归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以致用,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让学生接触社会,感悟生活。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方面之外,教师还要具备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的能力、具备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以及具备把枯

  6、 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给学生的能力等等。总之,要构建好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我们的英语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语言素质和教学基本功的同时,需要多研究和多思考,认真搞好课堂设计,灵活多样地采用教学手段,以使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15

  4月20日和21日,南通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在海门市通源小学举行,我认为这次活动中所展示的数学课的的最大亮点是“有效的小组合作高效的数学课堂”。在以往的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常看到为了追求合作形式而合作,或者一个问题学生无人举手,赶紧小组合作,把合作学习当成了课堂的“避难所”。这次展示的几堂课不仅仅是几人围坐在一起上课这种形式上的小组合作,而是老师们都注意把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真正需要合作学习的时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如何把握时机,让学生合作学习更恰当,更有效呢?下面我想以几节观摩课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习。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在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时,巧妙地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认识几分之一》这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两个以上的物体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丁冬梅老师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引导学生认识4个桃的之后,为了引导学生认识8个、12个桃的,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要求分一分;再让学生说一说分的方法、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桃的过程,有没有什么发现;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桃子的总数不同,为什么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子数都占总数的?通过组内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应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分,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占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帮助学生克服了难点,为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动手操作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丁冬梅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8个桃的、12个桃的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再比如曹晓丹老师在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这一课中,对“人民币可以怎样分类”这一问题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思考、讨论、操作发现可以有三种分法:按材料分成硬币和纸币;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元币、角币和分币;按数字分,把数字相同的分为一类。

  三、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学习的。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能利用旧知识,自主推导出新知识。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徐凤坤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虽然课前学生根据老师精心设计的预习单进行了预习,但在课堂上还是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展示、交流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并且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中一些“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而一个学生的思想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全面地去思考,这种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刘耀兵老师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蓝花的朵数是1份,但朵数未知,红花有1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刘老师先让学生猜猜蓝花是几朵,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圈一圈;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注意收集不同的想法;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发现蓝花的朵数可以是1朵、2朵、3朵、4朵、6朵、12朵,红花的'朵数依次是蓝花的12倍、6倍、4倍、3倍、2倍、1倍;再比如丁冬梅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上,教师设计了“如果有6个桃子,可以平均分给几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这一开放性的问题,也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通过讨论、操作发现有3种不同的分法: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

  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学习中共享智慧、互相启迪,有效提高学生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有效的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2-22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5-11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1-26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02-28

音乐有效教学心得体会01-25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9-08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5篇12-14

有效教学十讲心得体会11-30

有效教学心得11-22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通用17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