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违安全培训心得

时间:2023-11-05 08:19:0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三违安全培训心得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违安全培训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违安全培训心得

三违安全培训心得1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促进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有效遏止“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减少“三违”现象,保障生产安全,我公司进行了一场反“三违”专项整治行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使本次的专项行动取得预期的效果,根据公司文件精神同时结合所内实际,制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实行措施:

  一、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反“三违”氛围。

  1、召开全体员工大会进行宣传发动,并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随时进行反“三违”安全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发动、动员;

  2、在收费所醒目位置悬挂反“三违”专项整治措施;

  3、每月一次开展“三违”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活动;

  4、建立“三违”亮相台,对“三违”人员进行及时曝光。这几项安全措施使全体员工关注到我所反“三违”行动的力度、决心,意识到“三违”行为的危害,理解反“三违”的具体措施,为行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重点,狠反“三违”。

  1、对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临时观形成的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重点掌控,并彻底根除;

  2、对新员工、运输工、爆破员和思想不稳、情绪波动人员进行重点关注,跟踪落实,做到事前提醒、过程监控、事后总结教育,确保该类人群无“三违”。

  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兼职安全员跟班检查,查处“三违”行为。发现“三违”行为及时制止、整改,将反“三违”行为落实到正常施工中去,并对整改进行记录,建立“三违”行为排查台账,保存资料。

  为了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尤其是处在生产第一线的员工,减少“三违”行为,我所不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使安全意识进入人心,从根本上减少“三违”行为。

  在培训中,为了学习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我们组织人员学习反“三违”工作开展较好的兄弟单位,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本次的行动结合,加快反“三违”行为的进度。

  三、采取多样手段,切实提高反“三违”工作成效。

  结合所内实际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采取相应措施,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三”:即“三勤”、“三细”、“三到位”、“三不少”、“三必谈”、“三提高”。

  其中的“三勤”:勤动脑、勤汇报、勤沟通。

  “三勤”的重点在于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处罚员工,而是为了生产安全系数的提高,所以在此次行动中我们应该将大家的力量集中起来,更好的达到减少“三违”行为的目的。

  其中的“三到位”:布置工作到位、检查工作到位、隐患处理到位。

  班前会在布置工作之前,要考虑到工作的特性,必须详细、清楚的交待工作任务、安全措施以及遗留的未解决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违章指挥,并且让员工对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尽量的避免。

  安全员应该不厌其烦地巡回检查,每个环节、每个设施设备都及时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点。无论到哪个地方,发现隐患和问题,能处理必须当时处理掉,无法当时处理的.,必须及时制定整改方法,时刻注意,直至解决为止。

  四、通过采取多形式、多样化、全方位宣传教育,“反三违”取得显著成效。

  自开展反“三违”活动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截至目前组织全方位的人员进行了“反三违”培训教育,为增强安全宣传教育效果广泛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大力宣传各种安全知识、预防事故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观看安全电教光盘,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活动。全面提高了全员的安全生产素质,保证了安全生产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开展了收费区域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大检查,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共查出安全隐患4处,查处“三违”行为5人次,对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了整改,彻底消除了安全死角和盲区,坚决杜绝了三违现象;通过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定期检查和安监人员的不定期巡查,使“反三违”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全面,有力地推动了安全工作,为各项工作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现场环境。

  总的来说,此次的反“三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明显的提高的员工的安全意识,“三违“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我们不能满足现在的成果,努力的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提高,而不是仅仅限于反”三违“行动的成功。

三违安全培训心得2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煤矿生产中所坚持的安全生产方针。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是否将这一方针落实到位?安全是关系到企业兴衰,关系到广大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对于我们煤矿企业,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生产这个环节不能出差错。如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本人反思如下: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作为采煤工区的主要负责人,通过“学三规、反三违”进行反思,使我认识到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对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力度不够,只是在班前会、周五安全活动上告诫职工注意安全,思想教育方式过于形式化、表面化。

  2、工作落实力度不够,今年5月4日早班面上机尾132w电机烧了,存在让职工加班延点换电机情况。日常管理存在不稳定性,影响工作的实效。

  3、在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保持原状,各类创新不明显,细节上还存在漏洞。

  4、对职工生活情况掌握不够,职工发生错误批评较严厉,批评教育方式不对。

  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了如下的整改措施:

  1、加强对管理人员、生产骨干的安全生产教育,一点带面,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团结职工,班组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区队安全生产正常发展。各管理人员要加大现场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工作面机头、机尾等重点区域要亲自把关。

  2、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要求施工,规范区队质量标准化验收制度,职工要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要把手指口述落实到现场操作中去。坚决做到:准,即规程措施制定准。严,现场操作管理严。细,复检验收细。高,标准要求制定高。

  3、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让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不动摇,正确处理好“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衔接关系。

三违安全培训心得3

  今天,对反三违的学习,我很受教育。我想,这些事故为什么会发生呢?是人的原因还是制度的原因?我们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已非常完善,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人的原因,是“违章、麻痹、不负责任”的具体体现。

  “违章、麻痹、不负责任”充分诠释了事故发生的原因。“违章”就是不按规章制度,不按操作规程来做事,凭自己的个人主观意识来做事,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习惯性违章;“麻痹”则是进一步违章,未认真分析工作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不认真履行工作流程和规程,总认为自己这么做没什么大不了,自己是对的,图方便、图省事,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不负责任”就表现在多方面,管理上的不负责任,监督上的不负责任,具体工作者的不负责任,即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到位、执行不到位。

  作为一名普通的制氧工,我在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心,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客服侥幸心理,消除麻痹大意的松懈思想,在工作做到“严、勤、细、实”,以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将“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意识根植于头脑,以严格的要求,严谨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来体现人身的价值,保证人身的安全。

  我在学习的同时,举一反三,结合自己工作的特点,查找了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并逐一加强。比如,在空压机、氧设备的起停车操作中,即使再熟练也要认真严谨的对待。氮压机的操作中,多观察各参数指标的运行趋势,找出其规律。在工作的同时,一定要牢记安全,坚决与“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三大安全敌人作斗争,“常怀责任之心,常行责任之事”做安全生产明白人,认真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强化安全监督,不放过任何细节和小事。

  安全无小事,我想,用我认真的责任心来换取持续的安全无事故,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违安全培训心得4

  遵章是安全的先导,违章是事故的预兆。反三违是遏制事故的首要措施,也是安全管理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违”顾名思义就是: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违章是发生事故的起因,事故是违章导致的'后果。为了保证我们设备平稳安全的运行,真正地做到“上安全岗,做安全人",就必须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如何控制?

  最关键就是杜绝违章;首先要从自身的心理开始,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不能心存侥幸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比如我们压力容器的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能冒险,不能蛮干。阀门是全开是全关?具体开多大?每一项操作都必须有章可循。在恶劣天气中操作设备,更要仔细认真,坚决不能图省事。

  其次做好反“三违”的基础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加强对违章的认识,违章就是走向事故,靠近伤害就是断送生命。

  最后要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区域,要害部位,必须做好安全管理的预防,控制工作。对我而言,就是熟练掌握各项参数指标,在对设备的巡检中,认真细致的发现有无异常指标,有问题及时上报,立即处理,坚决将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

  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把它放在首位。作为特种作业人员,在这样关键岗位上,我一定认真进行安全和技术的培训,提高自我安全意识,规范自己安全行为。在安全生产的同时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这样才是为企业做出了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