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资本论读后感

时间:2024-03-30 17:46:1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资本论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本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篇1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所著的一部经济政治学巨著,是后世人解读马克思思想的入门作品,也是马克思思想的精髓与丰碑。我在本学期寒假里拜读了《资本论》第一卷,虽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但也有了一点收获与感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资本论》的创作背景。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已发展到较高水平,资本主义世界中的主要矛盾由原先的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下,开始自发地进行反抗和斗争,但是他们以最初砸坏机器、焚烧厂房等形式带来的并不是胜利,相反资产阶级却加重了对他们的剥削。从反抗中可以看出无产阶级的斗争意识开始出现,也预示着新的革命即将到来,然而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既需要工人阶级自身力量的不断壮大,更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资本论》则由此横空出世并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资本论》第一卷是整个《资本论》的基础部分。《资本论》第一卷通过对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一般基础(商品经济)、剩余价值的秘密、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因而从根本的层次上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问题。初读时,我发现里面提到的很多说法、思想都似曾相识,仔细回想,应当是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的时候学到的。由此可见,当今中国的主体政治经济体系是建立在当年马克思所提出的《资本论》的基础上的,它们一脉相承而又有所发展,可以说,没有一百多年前的《资本论》,就没有当今中国的经济体系。

  马克思的资本论,揭示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深刻、系统地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榨取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是一种能使价值升值的生产关系,资本是死劳动,资本家是踩在广大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而又无比贪婪的吸血虫。通过揭示资本的本质和资本的积累过程,向我们揭开资本的神秘面纱,剥丝抽茧,层层深入,最终揭露资本主义的丑恶面貌和必败前景,也为后两卷的继续深入奠定理论基础。

  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言,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和动力,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而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渴望与追求是没有尽头的,这也导致了资本主义在根本上就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立的,资产阶级是注定要被推翻的反动阶级。而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也就是说,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一天,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就具备必然性。这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对资本主义最深刻的批判,便是将它丑恶的真面目公之于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当我们完全了解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运行方式,我们也就拥有了战胜它的勇气和力量。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的实质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过程,并伴随着劫掠、奴役、杀戮、征服等残忍的暴力行为,所以马克思说,资本来到这个世界,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便是马克思读资本最深刻也最尖锐的批判。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鸿篇巨著,是对资本及资本主义进行的尖锐批判。我有幸这个寒假通读了其第一卷,虽然仍为能完全理解与领会,但仍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希望将来有机会能继续研读它的第二、三卷及其他著作,以期对马克思主义能有更为深入、更为全面的了解。

  资本论读后感 篇2

  从20xx年9月开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迅速波及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的一个后果是,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里,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和本质,从媒体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说法,其实看过《资本论》之后,发现其中早已论述得很清楚:和以往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样,这次危机的根源还是生产相对过剩,而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不足的矛盾。

  若仅观察美国,可能会得出相反结论,因为在美国次贷危机是消费过度的结果。只要放眼全球就会发现全部真相。由于资本主义全球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形成国际经济大循环。危机前的经济增长是靠美国过度消费、中国过度生产来推动的,而美国的过度消费又是由透支未来的消费信贷支撑的,这种模式注定不能持久。当美国的过度消费突然中断,中国制造没了用户,就表现为生产过剩。可见,无论资本主义如何发展,都逃脱不了马克思100多年前的预见。

  其实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资本,价值是这部书的主旨。通过目录来看,出现最多的词语是资本,最核心的'概念是剩余价值,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其实资本论的脉络是很清晰的。用一个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从《资本论》里,我似乎可以看出一个古怪的植物状社会体系。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蔽了所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通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无需解释,根代表的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把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通过市场交换或租金——枝或杆,财富最终落到资本家——叶子——的手里,财富变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叶子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随之长粗,变长。原本小小的丑陋植物逐渐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社会不能失去上层的资本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

  问题在于,植物是一体的而人不是,由人构成的社会不可能像植物那样安静地生长。社会要发展,方向是平等,但照这种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若不考虑自然资源的枯竭及大规模毁灭性的战争或灾难,这个社会体系早晚要被自己生产的产品撑死!可怕的预言!而马克思给我们指明了出路。“树木不可能无限制地长高,并非因为时间不够;相似结构的社会体系也不能永久存在,不是由于敌人太强!”

  说到金融危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和客观必然性。世界很多国家都提高了经济的国有化程度。例如美国就以国家入股的方式,实际上将几大金融机构和汽车巨头国有化。但国有化并不是我们要的公有制,因为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性质没有改变。要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资本,还需要先改变国家的资本主义性质。这才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治本之策。社会主义公有制不是乌托邦。今天我们通过《资本论》不仅是要加深对当前的经济危机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为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为世界人民的根本幸福做贡献。

  资本论读后感 篇3

  没有读过资本论之前,只知资本主义终将走向消亡,共产主义必将取得胜利,而不知为何如此。没读过资本论之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只知剥削的存在,而不知统治阶级的资本家是如何进行剥削的。

  马克思的《资本论》给我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可以看到资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资本运作的龌龊,卑鄙,肮脏与可悲,看到共产主义的信仰的神圣,纯洁与科学。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从商品和货币的概念与关系开始,讲到资本与货币的转化,讲到剩余价值的概念以及资本家是如何利用剩余来剥削无产阶级,讲到协作,大工业,工资,生产力的提升,最终以严密的逻辑推导,说明资本主义由于自身的矛盾性,否定的否定,终将走向消亡被共产主义所替代,共产主义终将胜利。

  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充满着工人与资本家的斗争,资本家处心积虑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工人认识到这一点之后,联合起来对抗资本家,限制工作时长,资本家又采用增大劳动强度的方法来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在限制工作时长,以劳动成果来评估工人劳动价值时,工人又不得不高强度工作,以不断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在工人进行高强度工作获得更多生活资料的同时,资本家又能从中免费分得一份,无论工人如何工作,剩余价值不得不流入资本家的资本积累中,资本家资本日益扩大,从而主导了工人的生活,在将工人畸形化后,在用工荒时大量雇佣闲置工人,在正常时期,雇佣少量工人或雇佣工人妻儿等廉价劳动力,而失去工作的工人由于自身的限制(畸形化),没有独立生产的能力,被资本家以低廉的“救济金”“放养”在社会上,从而实现资本家资本的不断扩大。

  资本家利用工资掩盖了自己剥削的本质,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在发达资本主义地区的剥削更加严重,虽然工人的生活水平在显式的提高,但是对于不平等的程度来说,这种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而资本家的资本积累是私有的,所以势必造成社会的崩溃,无产阶级要联合起来,对抗少数的几个资本家。资本家依赖于无产阶级,又在对抗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在渡过青少年时期,步入成年,即将进入中年,最终走向消亡。而现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做的,无非是减弱这种“年龄”上的增长,大把吞咽“保健品”来减弱这种趋势。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历史的趋势是不可逆转,任何对抗历史趋势的行为都将付出血的代价。

  书中向我们阐述,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以破坏自然及人类的可持续来进行,榨取工人剩余价值,不惜缩短工人寿命,健康,破坏原始资源源泉,强迫私有生产个体或被迫走向无产阶级或加入资本家阵营,这与人类生来向往的自由是不符的,高歌自由的资本主义下隐藏着的是强迫与奴役,更可怕的是,这种强迫和奴役是自愿的,自愿知晓被压迫,被剥削,还是不得不去选择。

  共产主义的必将依托高科技革命,科学文化的觉醒,当劳动不再是人类用来生存而出卖的对象,当劳动不再是套在人类身上的枷锁,当劳动是一个自我价值实现的必要途径,当劳动是可以与诗歌,自由,爱情相提并论,当劳动成为全人类向往的时候,共产主义也就来了。

  共产主义的信仰是神圣的,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一个人克服了千年前从树枝走向地面时所残留那种本性的丑恶的真实的写照。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乌托邦国度,它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时代。上个世纪的伟人已经给人类指明了方向,这条路上行走的是为全人类未来奋斗的义士,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吧!

  资本论读后感 篇4

  《21世纪资本论》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涉及到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越来越敏感的话题:社会贫富差距。在金融海啸过后,发达国家失业率的飙升,经济衰退。我们都看到一个贫富差距极端的两面。一方面,普通的劳动人民在失业之后,没有稳定的收入而不得不节衣缩食,甚至因资不抵债而被赶出自己的房子。而另一方面,大企业的老板们,却能在破产前领走了巨额的奖金,华尔街的人们正在领着纳税人纾困给金融机构的公帑,依旧享受着安逸的生活。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之一是它十分系统的展示了西方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的历史财富与收入数据,皮凯通过搜集大量的历史数据试图论证在资本回报率大于经济增长率所造成的财富分配不平等,大部分的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我认为此书的一大优点就这这些详实的数据的搜集,他的很多中心观点都是从这些真实数据里面形成的。他的数据表示在资本主义历史的大部分时期这个都是事实,唯一的例外是1910年代到1950年代---正好赶上两次世界大战。

  至于争论很大的r > g问题,即资本回报率高于劳动收入的增长率,但是由于我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有限,无法做出明确的判断和评价,我也参考了很多网上的.看法,皮凯蒂认为当资本回报率大于劳动回报率时,会导致财富分布不平等的增加。给定一个经济体财富总额与国民收入的比率不变,长期来看,财富总额的增长率和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一样。而当一个有钱人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全部用于投资,只要他将当年投资收益的一个份额用于再投资,他的财富的增长率就高于了社会财富的增长率。 由此一来,在社会财富的总构成中继承财富的比例将增加,富人与穷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对于解决问题的办法,皮凯蒂认为给富人征税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财富分配不均发生后,用征税方式就能拉平社会差距,我认为是片面的。征税也许能缓解现有的压力,但没有从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出发,现在社会的发展阶段还远不能够到达生产资料按需分配的理想化程度。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社会,而从工业革命开始看,穷人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这是社会走向富裕的证据,是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后果。实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向富人征收了高额税,一味的征税也会打击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而且要求每一个国家都采取相同的征税手段也是非常不现实的。虽然很多人指出皮凯蒂书中的许多问题,例如数据的真实性,概念有所混淆,理论框架构设的局限,以及有中国大学的教授提出质疑说在我国劳动收入的增长率其实是大于资本回报率的,然而贫富差距的问题任然存在等等。他新颖的理论和对资本与工资的变迁的历史的疏通还是给了我许多的启发和思考。另外,我在搜集资料时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这本书在中国出版后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不久之后网络上许多相关的讨论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曹长青那篇长长的批判文章,也许是因为话题涉及了敏感的政治体制问题,也许是影响了某一些人群的利益问题,在这里也不容深究了。

  资本论读后感 篇5

  以下就《资本论》本书的基本前提和论点做三点简评:

  一是关于资本利润的平均化,马克思的前提是资本家之间尔虞我诈的对立,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阶级对立,这在当时马克思研究条件下的英国、欧美内部还是说得通,但不能放之四海皆准。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阶级对立并非最深刻的对立,资本主义,乃至阶级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其生产方式产生之前,人与人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还存在着更深刻的对立关系,譬如:宗教和种族的对立,这并没有因暂短和近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普及而消失,有些矛盾乃至贯穿人类迄今为止的历史和可预见的未来。此外,资本究竟是资本家意志的表现还是资本家是活的资本,马克思倾向于后者,即物是第一性的,这与唯物主义是一致的。然而资本,无论是货币、商品还是机器,它在循环周期中的任何形态中都是冷冰冰的,它不断增值的欲望是从哪里来的呢?欲望是人所特有的,是活生生的,是目的论决定的。资本属性的本质背后是人的属性,人是有种族的、信仰宗教的、有国别和伦理道德的,代表人的资本也依其具有上述属性,这些属性阻碍了资本的一般无差别的流动,从而也就阻碍了社会利润率的平均化。

  二是关于人性的恶,此书对资本家的道德负评是无比正确,但恶具有普遍性而非阶级性,它不以人的阶级属性而转移,被剥削阶级的人的恶只不过暂被剥削阶级抑制了。穷苦欧洲劳工、被迫害的清教徒到了北美就成了基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人。人不会因一夜之间社会所有制基础改造完成而发生道德上的飞跃,人类道德的进化有其自身内在规律,经济基础的变化、生产方式的变化只是条件之一。

  三是马克思的人口的相对过剩理论要有一个必要前提——市场规模的`扩大,书中并没有提及。扩大再生产中,当新增一个单位不变资本时,如果伴随着可变资本比前一个单位不变资本有所减少,才是有机构成的提高,才是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动力。可变资本(工资,进而代表雇佣工人数)的减少必然伴随着生产出一个过剩的产业工人后备军。资本论撰写的年代是英国资产阶级商品全球输出的年代,纺织工业的机器大生产是以武力开拓海外市场为前提的,也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环境并非总是如同19世纪的英国。生产资料对劳动力价值比例的提高也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类社会也并非总能从人口密集的欧洲无限制地迁移到地广人稀的北美和澳洲,因此人口过剩从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历史角度看是绝对而非相对。

  上述三个问题将在王洋所著的《论按尊卑分配》一书中做进一步阐述,敬请各位读者给予关注。

  马克思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它毕竟以斯密、配第、李嘉图和奎奈等人的理论为基础,也禁锢于西方浓重的社会契约论传统的窠臼。相对于西方社会学其它两位鼻祖,韦伯善以伦理角度去解释生产活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涂尔干善以分工角度去解释社会(《社会分工论》)。马克思长于揭示资本主义矛盾本质及矛盾运动发展过程,但讲矛盾对立多,讲矛盾转化少;韦伯则从一个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滚滚洪流的产生原因与发展内生动力,希望大家阅读时要博采众家之长。

  资本论读后感 篇6

  《资本论》写于1868年3月,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德国工人报纸《民主周报》所写。一直到今天,《资本论》仍有其理论和实践价值。《资本论》的研究已经引起世界范围专家与学者的广泛关注。马克思通过市场诸要素的观察,分析了剩余价值及其相关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发展规律,对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抓住重点

  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当属资本和劳动,恩格斯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可以见得,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成为关注的重要方面。

  通俗易懂

  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了深刻的道理,例如书中对利润的描述:“存在着一种积蓄的劳动,它把这种劳动叫作资本;它认为,资本这种东西,由于里面包含有辅助的资源,可以使活劳动的生产率增加几百倍、几千倍,因此要求一定的补偿,这种补偿叫作利润……积蓄的死劳动的利润,变得越来越大,资本家的资本也变得越来越大,而活劳动的工资,却越来越少,只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大众越来越多,越来越穷。”

  勾画出《资本论》的脉络

  这就是:劳动力→工资→必要劳动→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利润,指出在现代社会关系中,资本家在市场上找出了一种商品——劳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言:“假设一个工人一周的工资代表三个工作日,那么,这个工人从星期一开始工作,到星期三晚上,就把资本家所付的工资的`全部价值偿还了。他就在这个时候停止他的工作吗?不,绝不是的。资本家已经购买了工人一周的劳动,所以工人在剩下的三天中也必须继续工作。工人这种超出补偿工资所必要的时间以外的剩余劳动,便是剩余价值的、利润的泉源,是资本继续不断增大的泉源。”恩格斯仅以三言两语便解释清楚了《资本论》。

  小开口,大视野

  一针见血地指出劳动、工资、资本、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阐明必要劳动产生工资,生产的是工人的生活资料;剩余劳动产生的是利润,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资本的积累恰恰就是无产阶级的增加,揭示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恩格斯的书评赏心悦目,教人看一遍就记得清清楚楚,经常会不断地进行回味。大家都知道《资本论》,然而真正懂得《资本论》的人却并不多。

  想起历届历史老师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尤其是他们其中的许多数对《资本论》赞口不绝。在大多数人关注经济发展、享受现代生活的情境下,仍然有很多人不为名利所动,仍然执着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我为这一类人的品格而敬仰。

  每一个被资本家雇佣的工人都在做双重劳动。他的工作时间的一部分用来偿还资本家所预付给他的工资,这一部分劳动,马克思称之为必要劳动。但在此之后,他必须继续劳动,在这段时间内,他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利润便是它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部分劳动,叫作剩余劳动。

  说到此,我们也就理解了《资本论》。有人说《资本论》难懂,实际上寥寥数语,恩格斯作了最通俗易懂的、高度的概括。

【资本论读后感】相关文章:

《资本论》读书笔记11-24

《资本论》读后感04-21

资本论读后感03-21

资本论读后感范文03-31

《资本论》读后感(合集)03-04

《资本论》读后感(精选34篇)03-17

读资本论有感01-06

读资本论的心得体会12-29

资本论读后感范文3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