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黑格尔《美学》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黑格尔《美学》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黑格尔《美学》有感1
第一次读黑格尔的著作《美学》(朱光潜 译)是研二那年,当时觉得这部著作很难读,匆匆略读了几页就放弃了。《美学》是建筑在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基础上的,这套体系极端抽象和艰晦,这也是我当初读不进去、读不懂的主要原因。
这次读《美学》是近些时日才开始的,20xx年是我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第十年,可能是生活阅历和教学经验见长的缘故,这次读《美学》在心境上和以往不同。尤其是黑格尔的那句至理名言:“艺术的真正职业就在于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这句话时时刻刻在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不得不反思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未来如何用美去培育孩子,润养他们的心灵。
黑格尔(G.W.F.Hegel)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是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对后世哲学流派,诸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等均产生深远影响。黑格尔的美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阔的视野,其中黑格尔在“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这一节中,首先将自然美排除在了他的美学研究范围之外,就是因为纯自然的东西排在一起,没有经过人心灵的体验,其内容是机械的,相互间也不存在比较的标准,但是他还是就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作了阐述。他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高多少”。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够产生高于自然美的艺术感受,但是由于人的各方面修养层次的不同,这种艺术感受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自然的东西美不美,必须经过心灵的感知和加工,才可能具有美的含义,只有人具有这种加工的能力,因此也就只有人才能创造和感知艺术美。
我认为黑格尔的美学把“人”放在了第一位,而教育的目的也是育人,美育和德育共同作用着引导一个孩子向更美的方向成长。人本身就是自然界最美的艺术作品,所以当作品开始反映思想,反映哲学,它就开始变成艺术了,具有了生命力。这也是对黑格尔那句至理名言“艺术的真正职责就在于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最好的诠释,心灵的最高旨趣可理解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即让人最深刻地认识自己,我爱的,我喜欢的,真正能取悦我灵魂的究竟是什么,认识你自己,这就是艺术的真谛!
受黑格尔艺术观的影响,今年我做了一个美术的小课程《画自己》,孩子们以非遗丝网版画的形式为自己制作一张自画像。让孩子们能够思考:我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从而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欣赏自己、悦纳自己。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的一个过程,正确认识自己能够使自己得到提高,能够有方向性地训练自己、完善自己,未来成就更好的自己。青少年健康的成长关乎祖国的未来,而做到关注“人”,关注自己,认识自己,欣赏自己,才会做“美”的自己。
这便是我读黑格尔《美学》的一些浅悟。
读黑格尔《美学》有感2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是他的学生根据他在海德堡大学的讲课记录和教学提纲整理而成的,也是他的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
黑格尔说:象征首先是一种符号。不过在单纯的符号里,意义和它的表现的联系是一种完全任意构成的拼凑。,这里的表现,即感性食物或形象,很少让人只就它本身来看,而更多的使人想起一种本来外在于它的内容意义。例如在语言里,某些声音代表某些思想情感,就是如此。符号的其它例子是徽章或旗帜上用来标志人或船的国籍的颜色。颜色本身并不具有什么性质,能把它联系到它所代表的意义,即国籍。在艺术里我们所理解的符号就不应该这样与意义漠不相关,因为艺术的要义一般就在于意义与形象的联系和密切吻合。这就如同我们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一样,比如看到竹子,我们就想到正直·坚韧;看到莲,我们就想到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看到柳,我们就想到不舍·分别………
黑格尔给美所下的定义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黑格尔看来美源自绝对理念,使美具有了客观精神性。绝对理念的发展是必然的,美的产生·发展也就是必然的。
艺术美与自然美孰优孰劣,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美是远远高于自然美的。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蕴含着精神与理念的心灵比自然现象高多少,艺术美相对于自然美就优越多少。艺术美才是真正的美,艺术美的优越性是黑格尔重要的观点。任何时期,任何类型的艺术,只要是真正的追求美就应该是孕育着理念的,是表达心灵的,只有这样的美,也只有传达此类情感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
美是承载理念的,美食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一元论的美学思想始终贯穿在他的思想的各个方面。美学研究是艺术哲学的研究,而研究艺术与科学·宗教等是不同的,它是感情的载体,是传达精神·传达理念的桥梁。心灵的东西才是最高的。艺术家的地位是直接关涉他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心灵和灵魂的深度·广度与厚度。这其中就涉及到最高形式的真实——“理念”,艺术作品揭露心灵实质是在表现理念,艺术作品表现理念的程度同时也决定了其影响和地位。艺术的目的在于表现理念,而艺术的直接后果则在于产生美感,着煤矸石同国外在实现,通过感性存在显现出来的理念。艺术作品是诉诸于感性掌握的,而理念显现在现实中也绝不是简单融合,而是蕴含着外来的或内部的·感性的知觉或想象等多方面的内容。黑格尔谈到美的对象时说,美的对象必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有概念所假定的各部分协调一致的必然性,另一方面是这些部分的自由性的显现是为它们本身,不只是为它们的统一体。”只有囊括了这两个方面的美,即只有显现了理念的美才是真美。
而自然是理念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自然美较之于艺术美等蕴含着理念的美来说也是浅显的。理念与体现概念的结合有不同层次,只有这二者的统一直接在感性的实在的显现中存在,理念才成为美的理念。而自然作为理念浅近的显现,它是具有一定缺陷的。自然美是个别事物的美,它不能像艺术美那样表达无限自由·永恒,因而具有内在性·依存性和局限性的缺陷。
第一在理念初级显现为自然的个别事物,这些直接显现着的事物的各内在方面的因素依然仅仅是内在的。动植物延续生命的过程和它们美的显现,都没有承载灵魂,显现在外面的.都不是真正的生命,而是低生命一级的各种构造,他们只有在自身以内才是有生命力的。人是较高一级的,他可以通过皮肤等显现他的生命力与力气,但是也只是一种遮盖,在对灵魂生活·情欲·情感的显现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缺陷。
第二,这种个别事物的存在还有依存性。这些个别事物虽然是注入理念,但是这种直接注入的理念也不是自由自觉的,在它同外在世界发生错综复杂的关系时,他是依赖着这些关系的:动植物的生存依赖着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它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整个延续生命的方式态度都会受到影响;人的肉体存在也是在这些外在环境的约束下进行的,虽然人具有意识,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但是人类的良好发展也是不得不受制于自然规律。人类心灵的存在也不是孤立的,他的各种感触也是直接受启于外在世界的人与事,单纯的身体方面的生活目的和心灵方面的生活目的,在自己成为旁人手段为他人服务和满足自己利益的过程中,是否合乎于自己的心意,这是依赖着社会的关系网的。
第三,因为自然是直接的个别化的客观存在,所以它又具有局限性。每一个自然存在,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因其是个体个别化的,所以相对于完美的理念而言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的,它们显现为一种不完满的。
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区别是艺术与精神的区别,黑格尔称艺术美为“理想”,这种理想是在自然里找不到的,这种承载理念的艺术是形式和内容·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高度统一。理想是绝对真实的,而自然本身是不真实的,所以艺术是一种创造,一种对心灵的还原。它不脱离自然,同时艺术也不是生糙的自然,而是心灵的创造。艺术美是灌注了心灵与生气,融汇了理念的一种较高的显现,所以艺术美是克服了自然美的种种缺陷,是一种完美的存在。“理想是本身完满的美,而自然则是不完满的美。”“在自然界本来是消逝无常的东西,艺术却使它有永恒性;……就这个意义来说,艺术也是征服了自然。”
黑格尔在讨论艺术美与自然美时他贬低自然美,只是认为这种没有充分体现理想的美不能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他不否认自然美存在的事实,同时,对于自然美的一些抽象形式诸如正气一律·平衡堆成·符合规律·和谐等都是不否认的,甚至他不否认自然美本质也是精神的,也是理念的显现,只不过是理念最浅的显现罢了。
“美食理念的感性显现”及“艺术美高于自然美”是《美学》中黑格尔的两个重要观点。
从某种角度而言,自然美可以说是艺术美的母亲,和营养的源泉,黑格尔批判自然美,推崇艺术美,一方面和他自己对于美学本体论的认识相矛盾,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美的认知局限。
总的来说,黑格尔的《美学》从美学史的角度探研了美学发展的伟大历史宏图,也开创了系统研究美学的先河,但是从对美学本质分析显然是不到位而有所欠缺的。
读黑格尔《美学》有感3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是他的学生根据他在海德堡大学的讲课记录和教学提纲整理而成的,也是他的艺术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美学》第一卷中一共有两个重要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及“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笔者想从这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黑格尔给美所下定义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里的理念,显然和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念(idea)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在古希腊哲学概念中,所谓理念是指人的认知对事物共相的认知,是建立在人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之上的,而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具有“绝对精神”和“绝对理念”的概念,在他看来美源自“绝对理念”,使美具有了客观精神性。“绝对理念”的发展是必然的,美的产生、发展也就是必然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绝对理念”其本质便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承认在人的认识能力之上具有一种类似于上帝般的超越人类认识的,不动不灭的绝对规律,而这种绝对规律受到人的认知感受所形成的审美愉悦,便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也便就是美。
相比较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古希腊“真善美”和中国传统儒家“美是仁”的种种观点,我们可以发现,黑格尔在探寻所谓什么是美的时候,不再借助于伦理学范畴的概念,把美提炼出成了高于生活的生活的产物。
将美感的源头剥离出生活,才有可能不受污染的去分析什么才是美的真正本质,不然当我们看俄国人的美学,就会不由自主地将美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简单地认为符合生活样式的就是美的,反之则为不美。看古希腊哲学和儒家哲学则会随意地将伦理学的道德判断“善”和“仁”凌驾在“美本身”之上,将一种审美判断异化为道德判断。
黑格尔正是意识到了这种危险,才会去将美与客观可认知的事物相剥离,从而产生了一种凌驾于各种伦理道德、各种认识局限之上的美学感受。这样子去研究“美本身”,自然可以不受干扰和污染,但是也显然会让对美的研究陷入误区。
前文说了,黑格尔认为美源于“绝对理念”,因此天然存在,不动不灭。由此产生的美学定义,其实涉及了“美本身”的关键性课题,即“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黑格尔显然选择将美定义成了一种绝对存在的客观真理——具有永恒性的规律,而通过人的感性浮现。
读黑格尔《美学》有感4
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著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以及后来死后由学生整理出版的《历史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讲演录》和《美学》等。虽然《美学》不是黑格尔亲笔所写,而是他的学生H。霍托根据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讲课的学生笔记和黑格尔本人的部分讲稿加以整理而成,但这部书也比较鲜明地表达了他关于美学与艺术的看法观点。
《美学》共三卷,全书包括四部分(一般认为三部分)——(1)序言;(2)关于美或艺术美的一般理论;(3)对艺术发展的三阶段的探讨;(4)对各门具体艺术的论述,尤其是“诗”。之所以将序言单独列出,不仅是因为序言涉及了黑格尔的众多的概念范畴,也是因为序言是黑格尔哲学美学系统的一个初观。
(一)、黑格尔《序言》中探讨的美的问题,当然都是比较基本的问题:美是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的,美的研究方法,自古以来对美的认识……美的研究方法有三种即经验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理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经验观点和理念观点的结合,单从哪个来看都是不够全面的,只有二者的结合,才是美学研究才是正道。艺术美与自然美孰优孰劣,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美是远远高于自然美的。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MindSpirit)产生和再生的美,蕴含着精神与理念的心灵比自然现象高多少,艺术美相对于自然美就优越多少。艺术美才是真正的美,艺术美的优越性是黑格尔重要的观点。任何时期,任何类型的艺术,只要是真正的追求美就应该是蕴育着理念的,是表达心灵的,只有这样的美,也只有传达此类情感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的优劣,艺术家地位的高低,都是取决与他所表现的心灵和灵魂的深刻程度的。
(二)、关于美和艺术美的论述:(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承载理念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一元论的美学思想始终贯穿在他的思想的各个方面。美学研究是艺术哲学的研究,而研究艺术与科学、宗教等是不同的,它是感情的载体,是传达精神、传达理念的桥梁。心灵的东西才是最高的。艺术家的地位是直接关涉他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心灵和灵魂的深度、广度与厚度。这其中就涉及到最高形式的真是——“理念”,艺术作品揭露心灵实质在是在表现理念,艺术作品表现理念的程度同时也决定了其影响和地位。艺术的目的在于表现理念,而艺术的直接后果则在于产生美感,这美感是通过外在现实、通过感性存在显现出来的理念。艺术作品是诉诸于感性掌握的,而理念显现在现实中也绝不是简单融合,而是蕴含着外来的或内部的、感性的知觉或想象等多方面的内容。黑格尔谈到美的对象时说,美的对象必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由概念所假定的各部分协调一致的必然性,另一方面是这些部分的自由性的显现是为它们本身,不只是为它们的统一体。”只有囊括了这两个方面的美,即只有显现了理念的美才是真美。(2)、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对于艺术美和自然美各自的研究是从人类开始自觉地研究美后才逐渐产生的,在初期,对这二者的研究都是综合在对“美”的研究里。究竟自然美与艺术美孰高孰低,谁更有生命力,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美是永远高于自然美的。他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就比自然美高多少。”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区别是艺术与精神的区别,黑格尔称艺术美为“理想”,这种理想是在自然里找不到的,这种承载理念的艺术是形式和内容、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高度统一。理想是绝对真实,而自然本身是不真实的,所以艺术是一种创造,一种对心灵的还原。它不脱离自然,同时艺术也不是生糙的自然,而是心灵的创造。艺术美是灌注了心灵与生气,融汇了理念的一种较高的显现,所以艺术美是克服了自然美的.种种缺陷,是一种完美的存在。“理想是本身完满的美,而自然则是不完满的美。”“在自然界本来是消逝无常的东西,艺术却使它有永恒性;……就这个意义来说,艺术也是征服了自然。”黑格尔在讨论艺术美与自然美时他贬低自然美,只是认为这种没有充分体现理想的美不能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他不否认自然美存在的事实,同时,对于自然美的一些抽象形式诸如整齐一律、平衡堆成、符合规律、和谐等都是不否认的,甚至他不否认自然美本质也是精神的,也是理念的显现,只不过是理念最浅的显现罢了。(3)、艺术研究,在《序言》中,黑格尔就说美学是艺术哲学,是“美的艺术的研究”、论及艺术美与自然美时就对艺术美表达了他鲜明的观点:艺术是对自然的征服;艺术应具有普遍性;艺术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单纯的“理念”。而艺术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和解,应该从三个方面看。第一,艺术家与艺术创作。艺术美是有艺术家创造、通过艺术作品显现出来的。艺术创作的必要性一是由于自然本身的缺陷;二是将灌注了生气的心灵(理念)通过一种新的显现方式表现出来。第二,艺术作品。作为传递美的艺术作品,它凸显的是理想,艺术作品显现出的理想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其地位和影响。艺术作品一般都是首先关乎一些神性的东西,普遍的、特殊的,进而发展到真正理想的揭示。第三,艺术接受。艺术创作、艺术作品都是凝聚着精神与理想的载体,艺术作品产生后它的接受者是谁?艺术美的接受者是谁?在创作中所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黑格尔在本书中都有论述:“艺术作品所以创作出来,不是为着一些渊博的学者,而是为一般听众,他们须不用走寻求广博知识的弯路,就可以直接了解它、欣赏它。因为艺术不是为了一小撮有文化修养的关在一个小圈子里的学者,而是为全国的人民大众。艺术作品如此,它所描绘的历史实况的外在方面也好似如此。它也必须是属于我们的,属于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人民的,也用不着凭广博的知识就可以懂得清清楚楚,就可以使我们感到它亲近,而不是一个稀奇古怪不可了解的世界。”
(三)、对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1)、最初的阶段是象征型艺术。在这个阶段,人类刚摆脱蒙昧状态,精神还没有达到完全自觉,对理性内容还只有一种朦胧的认识,因而找不到合适的感性形式去表达它,只能采用符号来象征朦胧认识到的精神内容。(2)、古典型艺术的特征就在理性内容和感性形象达到了完满的和谐一致,内容中没有什么没有表现出来,而形象中也没有什么不是表现内容的。其原因在于人类已达到完全自觉,对自己和对客观世界都有了明确的认识。(3)、浪漫型艺术,在浪漫型艺术里,精神回到它本身,有自意识的人回到他的“自我”,沉没到自己的内心生活中去,因而和外在客观世界对立起来,采取了藐视现实的态度,凭创作主体个人的意志和愿望对客观世界的感性形象任意摆弄,这样就失去了艺术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应有的和谐一致,同时,由于出发点是自我中心和个人主义,浪漫型艺术中的人物性格就不再象古典型人物性格那样体现伦理、宗教和政治的普遍理想,而只体现个人的意志情感和愿望。
(四)、黑格尔在对各门具体艺术论述时,用了最大的篇幅对诗进行论述。我的理解是,黑格尔认为诗是全书论述三种艺术类型和三个艺术历史发展阶段中最高旨趣的艺术形式,“它是把造型艺术和音乐这两个极端,在一个更高的阶段上,在精神内在领域本身里,结合于它本身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从造型艺术的建筑、雕塑、绘画到抽象艺术的音乐,诗用语言、文字这些更感性化、最能完整表现人类精神世界的手段,来更加自由的反映人的心灵,它甚至作为散文、小说、戏剧、歌曲、舞蹈等等艺术形式的宗主艺术,影响了整个艺术世界的发展。“它可以不局限于某一种艺术类型,它变成了一种普遍的艺术,可以用一切艺术类型去表现一切可以纳入想象的内容”。也就是因为它派生出的更多的艺术类型,与它同处于一样的活动范围,并且更适合于现代人的思考、阅读和欣赏习惯,反而在近现代使诗本身从顶峰走向了衰落。
黑格尔的《美学》被评为西方古典美学的巅峰之作,把辩证法和历史观点应用于美学领域,大大开阔了美学天地。后人以他的绝对精神为出发点,发展了美学。
美学是一门对人类的审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的理论学科。它从自然、社会、艺术等一系列具体审美对象出发,来研究审美的规律。它涉及哲学、伦理学、文艺学、心里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块:美、美感和美的创造。具体的说,如美的本质、美的特性、美的不同范畴、形式美、美感的根源本质、审美趣味、审美意识、审美心里、审美创造等,都是它的研究内容。通过美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和审美创造力,也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走向审美生存的重要途径。
在黑格尔的《美学》中,有三种思想贯穿其中,即美学思想,伦理思想和哲学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从书中可以看出,黑格尔的理念不是抽象的,而是抽象概念与具体实在的统一,这里的“理念”不同于柏拉图的理念。柏拉图认为“理念是抽象的不要求任何实在性。”他认为“理念是绝对无限的实体,艺术是相对有限的形象”,他指出艺术创作就是给抽象的精神理念灌注生命气息,使精神理念外化为艺术作品,如果把他的所谓“精神理念”理解为人的情感意念,那么,他的艺术哲学观点无疑是非常深刻而正确的。我觉得美是理念的外观和放射,只有当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和样式时,艺术美才得以实现。
黑格尔在文章中大力提倡人道主义精神,他强调理性是人性之本,他说:“理性赋予人自己给自己制定法律,负责处理法律的权利,谁要是放弃这种权利,谁就停止是一个人了。”但他在强调理想的绝对自由时,可能由于心中的义愤,提出了否定一切国家的激进口号,他认为“任何国家都必须把自由的人当成机械的齿轮看待,而它是不应该这样的,所以它不应该存在。”这样的观点又似乎太强调了人的自由与理性,有点偏激。
关于哲学观点,黑格尔是把康德哲学、美学思想放在近代哲学不断寻求思维与存在、普遍性与特殊性、自由与必然、客观与主观、理性与感性、生活和意识等一系列矛盾、对立的和解统一的历史过程中来考察和评价的。康德哲学中。、,认识论主要讨论对自然因果的现象界如何认识,伦理学主要讲“意志自由”本体界如何决定人的道德实践。这两大块分别涉及现象与本体、必然与自由、理论与实践、特殊与普遍等一系列关系,为此康德又撰写了第三批判《判断力批判》。他试图用判断力作为从实践理性过渡到知性能力的桥梁。对此,黑格尔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判断力批判》一书--在这书里他讨论了美感判断力和目的判断力,是很有启发的,值得注意的”。黑格尔尤其着重提到,“康德在他所谓‘直觉的知解力‘中重新找到了所要求的统一,就这一点来说,他确实是推进了一步”。同时,又对康德在此问题上的局限进行了批判,指出:“但是在这一点上他还是停留在主观与客观的对立”,“他还是把这种解决与和解看成只是主观的,而不是自在自为真是的”。应当说,黑格尔这个批评是符合实际的。康德前两“批判”的局限性是“主观性”,判断力的批判也未能超越这个局限。总的看来,他的三大“批判”的先验原理都是主观的,判断力也不例外。黑格尔说,康德的判断力尊奉的先验原则是主观的合目的性,因此,“这一原则立即又退回到思想的主观性,它只是一个主观的通则,通过这样的主观通则,关于对象的客观本性什么东西也没有说出来”;无论是审美判断还是目的论判断,“用这种判断仍不能使人认识到对象的客观性质,它只表现一种主观的反思方式”。
黑格尔的《美学》以集大成者的姿态,在美学史上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其后,所有的美学家,甚至是哲学家,都受到了它的启发或者影响。认真研读黑格尔的《美学》,将会对美有着本质的、不一样的了解,并且对我们今后的艺术创作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读黑格尔《美学》有感5
黑格尔的美学(即艺术哲学)是他的哲学体系圆圈上的一段弧,它就是一个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中心的美学体系。正是这个“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中心命题,在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理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把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了。黑格尔充分地吸收前人的美学研究成果,并以他丰厚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为基础,经过严密而辩证的论述,最后精辟地总结出他的美学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简明又完整的概括,证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深化了对于美的本质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具有科学的里程碑意义。尽管黑格尔的美学体系同他的哲学体系一样,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可是他在论证美的本质问题时,却能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理论界定,深刻地揭示出人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等等之间辩证而统一的关系,为我们认识什么是美、怎样去创造美,提供了巨大的启示空间。
黑格尔浓缩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定义,虽说看似简单的一个判断,可是它里面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具有很高价值的思想和智慧,同时又显示了它的内容根基特别深厚。认清
这一问题首先应对黑格尔的理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黑格尔指出:“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黑格尔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先于它而存在的概念生发出来的,事物的存在是概念显现 自身于事物的活动,是概念的自我实现。当概念出现于实在里并且与实在结成统一体时概念就成为了理念。黑格尔的理念是具体的概念与实在的.统一,是主观理解的,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黑格尔这一定义的三个来源首先,这一定义来自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黑格尔认为由概念生发出外在的自然界,而自然界是概念的异化。理念才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理念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初级阶段就是艺术,就是美。因此,黑格尔的美其实就是他哲学体系的一个发展阶段。其次,这一定义来自于黑格尔对于艺术的研究,是他 经验的积累。虽然黑格尔不是一个艺术家,没有直接从事艺术实践活动,但他对于艺术问题进行了哲学思考、研究,把艺术的特点归纳以后总结出美的定义。第三,这一定义也来源于黑格尔以前的或同时代的德国古典美学。黑格尔的理论受到了康德、席勒、谢林的很大影响。
黑格尔美的概念的全部含义,概言之就是理念的感性 化,感性形式的心灵化。(艺术)美是多种矛盾对立面的统 一体,具有十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第一,美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美的本质只是在感性形态下作为一个事物而出现的简单的理性的理念,这个美的事物除了理念外没有别的内容”。而“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合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黑格尔认为,美的本质,艺术美的本质,就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同时,他还要求“在美的对象里,无论是它的概念以及它的目的和灵魂,还是它的外在的定性,丰富复杂性和实在性,都显得是从它本身生发出来,而不是由外力造成的”。在这里他提出一个重要思想,艺术美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要自然完成,任何外力的束缚和人工的雕琢,都会损害理性与感性的融贯,降低艺术的审美价值。第二,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黑格尔发展了席勒、谢林的客观论立场,批判了美在主观说,肯定了美的客观性。他反对那种把美看成“是一种纯然主观的快感,一种完全偶然的感觉”的观点,而认为美的理念是“自在自为地必然地”存在着的客观对象。“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观存在里与它本身的这种协调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质。”美不是个人主观感情和臆想的结果,而是客观的理念、概念的必然结晶。但是黑格尔并不是机械的客观论者。他的理念、概念不是抽象、静止、孤立的客体,而是一个能动的创造万物的主体。它的内部差异、矛盾导致自身的分裂和外化,使自己的本质在感性对象中实现、发挥出来。因此,“感性显现”又是作为主体的理念的创造物或对象化。在这个意义上,美是主体的创造,是
主体的客观化,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第三,美是一般和特殊的统一。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中心定义出发,黑格尔大体上强调一般,认为美和艺术应该从一般的概念出发,将一般转化为个别的形象。但由于辩证法的运用,在他看来,并不存在离开特殊的一般或者离开个别的普遍。“只有在个性和普遍性的统一与交融中才有真正的独立自足性,因为正如普遍性只有通过个别事物才能获得具体的实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也只有在普遍性里才能找到它的现实存在的坚固基础和真正内容(意蕴)。”因此他既反对古典主义把人物写成抽象概念的化身,也反对浪漫主义离开普遍性而一味地突出人物的个性,而主张写出“这一个”,“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满有生气的人。”
黑格尔对于美的定义总结的重大意义在于开创了内容美学的新思路,使黑格尔美学成为内容美学。美只能在形象中现出,美必须有意蕴。这对于整个美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以往“经验派美学从经验出发,着重个别感性现象而忽视普遍概念;理性派美学从逻辑或概念分析出发,着重普遍概念而忽视个别感性现象。”黑格尔把这两种方法统一起来,因为按他的理念的看法,普遍概念必然体现于个别感性现象,个别感性现象也必然包含普遍观念。同时,黑格尔把实践引入美学的研究之中,他的美学是实践美学,是内容美学。
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位哲人的美学理论能够像黑格尔的美学那样引起人们如此广泛的注意和重视,黑格尔的《美学》是公认的最优秀的美学经典著作。当然,作为一个伟大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一定的局限性,但在黑格尔的理论中有些永恒的闪光的东西,我们应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尤其是对那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观点和理论。
读黑格尔《美学》有感6
进入大学,随着读到的、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加上学习了美学这门课程,发现自己对美的认识并不完善,比较情绪化,许多艺术品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欣赏。最近看了几本关于美学的书,特变是看了第一卷的黑格尔《美学》感触颇多。黑格尔的《美学》一书,共四卷,朱光潜翻译。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是他的学生根据他在海德堡大学的讲课记录和教学提纲整理而成的,也是他的艺术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美学是一门对人类的审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的理论学科。它从自然、社会、艺术等一系列具体审美对象出发,来研究审美的规律。它涉及哲学、伦理学、文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块:美、美感和美的创造。具体地说,如美的本质、美的特性、美的不同范畴、形式美、美感的根源本质、审美趣味、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创造等,都是它的研究内容。通过美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和审美创造力,也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走向审美生存的重要途径。
我发现黑格尔的《美学》是很难读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学是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及其辩证法出发的。这套体系极端抽象和艰晦,而且有很多矛盾和漏洞。抽象艰晦的思想体系就必然表达于抽象艰晦的语言,黑格尔所用的并不是一般德国人所习用的语言。读他的书的时候有好几次差点放弃。但是难懂并不等于不可懂。后来还是硬着头皮读下去了。
首先黑格尔是从哲学的高度,也就是科学的最高层次来研究美学的,他认为不是从哲学的高度出发,艺术的标准就是不充实和缺乏说服力的。他在“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一节中,首先将自然美排除在了他的美学研究范围之外,就是因为纯自然的东西排在一起,没有经过人心灵的体验,其内容是机械的,相互间也不存在比较的标准。但是他还是就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作了阐述。他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高多少”。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够产生高于自然美的艺术感受,但是由于人的各方面修养层次的不同,这种艺术感受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自然的东西美不美,必须经过心灵的感知和加工,才可能具有美的含义,只有人具有这种加工的能力,因此也就只有人才能创造和感知艺术美。他认为摹仿的作品只有正确与否,但无所谓美,因为它不是心灵的产品,没有实质的内容。有人说,那些仿冒艺术真品非常逼真的赝品,就其摹仿的功底和效果来说,也可以称为艺术作品,但是从黑格尔的观点来看,这些赝品只是一种“制造”,而不是“创造”,因此从艺术的角度说,它们是进不了艺术的殿堂的。
黑格尔关于艺术美高于自然美也有着很多的看法:黑格尔给美所下定义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黑格尔看来美源自绝对理念,使美具有了客观精神性。绝对理念的发展是必然的,美的产生、发展也就是必然的。艺术美与自然美孰优孰劣,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美是远远高于自然美的。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蕴含着精神与理念的心灵比自然现象高多少,艺术美相对于自然美就优越多少。艺术美才是真正的美,艺术美的优越性是黑格尔重要的观点。任何时期,任何类型的艺术,只要是真正的追求美就应该是蕴育着理念的,是表达心灵的,只有这样的美,也只有传达此类情感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美是承载理念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学研究是艺术哲学的研究,而研究艺术与科学、宗教等是不同的,它是感情的载体,是传达精神、传达理念的桥梁。心灵的东西才是最高的。艺术家的地位是直接关涉他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心灵和灵魂的.深度、广度与厚度。这其中就涉及到最高形式的真是——“理念”,艺术作品揭露心灵实质在是在表现理念,艺术作品表现理念的程度同时也决定了其影响和地位。
艺术的目的在于表现理念,而艺术的直接后果则在于产生美感,这美感是通过外在现实、通过感性存在显现出来的理念。艺术作品是诉诸于感性掌握的,而理念显现在现实中也绝不是简单融合,而是蕴含着外来的或内部的、感性的知觉或想象等多方面的内容。黑格尔谈到美的对象时说,美的对象必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由概念所假定的各部分协调一致的必然性,另一方面是这些部分的自由性的显现是为它们本身,不只是为它们的统一体。”只有囊括了这两个方面的美,即只有显现了理念的美才是真美。而自然是理念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自然美较之于艺术美等蕴含这理念的美来说也是浅显的。
理念与体现概念的结合有不同层次,只有这二者的统一直接在感性的实在的显现中存在,理念才成为美的理念。而自然作为理念浅近的显现,它是具有一定缺陷的。自然美是个别事物的美,它不能像艺术美那样表达无限、自由、永恒,因而具有内在性、依存性和局限性的缺陷。
第一:在理念初级显现为自然的个别事物,这些直接现实着的事物的各内在方面的因素依然仅仅是内在的。动植物延续生命的过程和它们美的显现,都没有承载灵魂,显现在外面的都不是真正的生命,而是低生命一级的各种构造,它们只有在自身以内才是有生命力的。人是较高一级的,他可以通过皮肤等显现他的生命力与生气,但是也只是一种遮盖,在对灵魂生活、情欲、情感的显现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缺陷。
第二:这种个别事物的存在还有依存性。这些个别事物虽然是注入了理念,但是这种直接注入的理念也不是自由自觉的,在它同外在世界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时,它是依赖着这些关系的:动植物的生存依赖着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它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即整个延续生命的方式态度都会受到影响;人的肉体存在也是在这些外在环境的约束下进行的,虽然人具有意识,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但是人类的良好发展也是不得不受制于自然规律。人类心灵的存在也不是孤立的,他的各种感触也是直接受启于外在世界的人与事,单纯的身体方面的生活目的和心灵方面的生活目的,在自己成为旁人手段为他人服务和满足自己利益的过程中,是否合乎于自己心意,这是依赖着社会的关系网的。
第三:因为自然是直接的个别化的客观存在,所以它又具有局限性。每一个自然存在,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因其是个体、个别化的,所以相对于完美的理念而言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的,它们显现为一种不完满的。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区别是艺术与精神的区别,黑格尔称艺术美为“理想”,这种理想是在自然里找不到的,这种承载理念的艺术是形式和内容、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高度统一。理想是绝对真实,而自然本身是不真实的,所以艺术是一种创造,一种对心灵的还原。它不脱离自然,同时艺术也不是生糙的自然,而是心灵的创造。艺术美是灌注了心灵与生气,融汇了理念的一种较高的显现,所以艺术美是克服了自然美的种种缺陷,是一种完美的存在。就像书中所说“理想是本身完满的美,而自然则是不完满的美。”
“在自然界本来是消逝无常的东西,艺术却使它有永恒性;就这个意义来说,艺术也是征服了自然。”黑格尔在讨论艺术美与自然美时他贬低自然美,只是认为这种没有充分体现理想的美不能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他不否认自然美存在的事实,同时,对于自然美的一些抽象形式诸如整齐一律、平衡堆成、符合规律、和谐等都是不否认的,甚至他不否认自然美本质也是精神的,也是理念的显现,只不过是理念最浅的显现罢了。
总之,《美学》不仅是一部美学理论著作,也是一部艺术史大纲。黑格尔把人类文化发展史看作人类精神逐渐征服自然的历史。这本书虽涉及许多哲学大家的哲学思想,我还难以全部理解,读不懂。但是,从丰富自己的角度出发,有这些收益,我已经很高兴了。
【读黑格尔《美学》有感】相关文章: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10-12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04-06
黑格尔语录01-05
黑格尔名言06-18
黑格尔经典语录11-07
美学论文06-30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11-25
有关黑格尔经典语录11-08
关于美学论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