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单位规章制度

时间:2024-07-25 09:46:40 规章制度 我要投稿

(荐)单位规章制度15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单位规章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单位规章制度15篇

单位规章制度1

  一、徽标涵义:象征伟业迎着朝阳、勇于担当、锐意进取、拼搏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蕴函跨越式发展的涵义。

  二、公司全称:四川伟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三、公司创建于:20xx年8月。

  四、企业资质荣誉:绵阳建设监理协会理事单位;重质量、诚信服务示范单位;绵阳市20xx年度质量安全先进监理企业。

  五、企业精神:勇于担当、分享成功、分享快乐。

  六、企业宗旨:诚信铸伟业。

  七、企业目标:稳健求实、开拓发展、创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八、执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一)监理执业人员要爱岗敬业,不得串岗、代岗或不到岗执业。

  (二)上下级同事之间要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

  1、礼貌用语:

  (1)欢迎用语:欢迎光临、欢迎指导

  (2)问候语:您好、早上好、晚上好、请稍等、请问您有什么事

  (3)见面语:请进、请坐、请用茶、请用水

  (4)告别语:再见!明天见!欢迎再来,慢走!

  (5)道歉语:请原谅!对不起,请不要介意!对不起,请多包涵!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6)感谢语:谢谢!非常感谢!劳驾了!让您费心了,实在过意不去!感谢您的帮助!

  2、礼貌忌语

  (1)喂,叫什么

  (2)不知道,别问我

  (3)不是我办的,不要问我

  (4)烦死了

  (5)谁办的事你找谁

  (6)我办不了,你爱找谁找谁去

  专业资格:岗位知识、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技巧。个人条件:健康身体、文化素质、个人修养、仪表仪容。

  九、企业文化:伟业公司企业文化是指全体员工认同的伟业公司领导人倡导的价值观,它是以董事长为首的全体伟业人智慧的'结晶,是伟业过去六年成功经验的总结,是全体伟业人迎接未来挑战的强大精神武器。伟业公司文化的核心是伟业公司的企业精神。

  十、职业发展:伟业的任职资格双向晋升通道,与岗位需求相结合,使有管理能力和管理潜质的员工顺利成长为管理者,同时也使潜心钻研技术、有技术特长的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成长为某个专业/业务领域的专家,为员工的职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薪酬:在伟业,我们不仅遵守当地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要求,而且还根据员工绩效考核调查结果和公司业绩对员工薪酬进行相应调整。

  沟通渠道:伟业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

  员工可以向自己的直接主管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向更上一级的领导提出他们的问题。

单位规章制度2

  之所以如此,是认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条件比较苛刻,仲裁委、人民法院对此进行的审查也是相当审慎、严格。具体如下:

  一、劳动者是否存在违纪行为

  劳动者是否存在违纪行为,是仲裁、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难点。对于单位主张的违纪行为,劳动者一般不会轻易自认。

  用人单位提供的、用来证明劳动者存在违纪行为的证据类型包括劳动者签字认可的书证、用人单位拍摄的录音、录像、权威第三方制作的情况说明等。

  实践中有相当部分用人单位会提供证人证言,能够出庭的证人大多系用人单位的员工。但是由于证人与用人单位存在利害关系,其证明材料并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

  二、劳动者的行为在规章制度中有无明确规定

  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在本单位范围内实行的进行生产经营和劳动管理的规范或规则,是用人单位将其劳动用工权和其他自主权制度化、规范化的具体体现。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劳动者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指向,否则就不能作为处罚劳动者的依据。明确规定是指劳动者的行为能够直接指向规章制度中具体的条款,以及可预估的后果。当劳动者从规章制度中无法获得对自身行为后果的合理预期时,依据规章制度对劳动者的行为进行最为严厉的处罚是不妥当的.。

  另外,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是约束劳动过程中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行为的规则,只能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作用,不能制约劳动者的业外活动。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工作以外的行为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三、规章制度是否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告知劳动者

  所谓的民主程序,第一步是讨论程序,与全体职工或职工代表讨论,全体职工或职工代表可提出意见和方案;第二步是协商确定程序,用人单位与职工或工会协商确定,不过实际上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用人单位手中,劳动者的参与不过是形式而已,但是该形式却成为规章制度生效的必要要件。

  上述认定要件的证明,在了解、审查或调处因违反劳动规章引发的劳动争议时,由用人单位提供。如不能提供,用人单位将承担不利后果。

  如何向劳动者告知,可以采用公示等方式。实践中既有通过组织学习、培训、考试、制作员工手册的方式告知劳动者,也有作为劳动合同附件形式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向劳动者告知,或者张贴于公告栏等醒目位置或网络推送消息。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最有利于用人单位在诉讼中举证的方法是让员工签字确认已全部知悉该规章制度并同意遵守。

  四、规章制度的处罚规定是否合法合理

  规章制度的内容首先必须合法,亦即其内容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相抵触的部分无效。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是保证其内容合法的基础。

  《劳动法》第四条、《劳动合同法》第四条都规定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要“依法”制定。此处的“依法”是指依据所有的法律、法规、规章,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

  因此,用人单位应当依据法律的规定和劳动法律立法的基本精神,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具体的规章制度;而且,用人单位制定的处罚规定应当避免不符合情理和显失公平,应当符合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习俗。

  五、劳动者的行为是否达到了严重程度

  劳动者的行为是否达到了严重程度,包括是否故意作为、多次作为、劝阻无效、严重影响用人单位的正常管理秩序,以及用人单位做出“开除”决定前有无给予劳动者申辩、纠正的机会。

  公司规章制度对于严重违纪的界定模糊不清,规章制度对劳动者违纪行为适用不当是导致根据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无法判定劳动者的行为是否属于严重违纪、是否可以解除的重要原因。

  确定其违规行为是否已达到“严重”程度,是一般违纪行为还是严重违纪行为,一般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限度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依此限度所规定的具体界限为准。

  对于此种界限的把握,就涉及到对于规章制度的解释,规章制度属于笼统的、规范的文件,在适用过程中对其进行解释必须做严格而限制的要求,应当平衡劳动者的利益,不应类推、扩张或补充解释,尤其是在涉及免责条款或处罚条款时候,更应该从严并限制。

  同时,因为用人单位各行各业千差万别,即使在同一个单位,员工的职务、工作性质、岗位、场所往往也各不相同。例如,某石油公司规定,员工上班时间吸烟属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该员工是在加油站上班,这样的规定合情合理,但如果该员工是在公司办公楼内从事财务工作的,这样的规定就过于苛刻,难言合理。

  在审判实践中,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具体规定,有时并不能成为确定劳动者违反规章制度是否达到“严重”程度的唯一准绳,应当按照正常情况的一般性的评判标准考量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同时考虑企业单位的类型、规模与职工行为的性质以及该行为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大小等因素,综合作出评判。

  综上,如劳动者的行为均符合上述要件,则用人单位系合法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无需为劳动者恢复工作岗位或者向其支付赔偿金。否则,用人单位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则系违法解除,劳动者可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主张赔偿金。

  与法同行,与您共赢!

单位规章制度3

  1、确因工作需要须在项目部用膳的.,应本着厉行节约,按照上级有关工作餐的规定执行;

  2、工作用餐必须经办公室核定金额、盖章,到规定的定点餐馆用膳,原则上由对口接待人员陪同。

  1、交通车辆由办公室负责调度,项目部人员因工作需要用车,应到办公室填写用车单;

  2、交通车辆用油统一到办公室领取油票,由司机签字,每月公布一次车辆行驶里程和用油量;

  3、车辆的维修和保养,由司机负责提出维修计划交办公室审核后,报法人代表审批,再执行维修和保养。

单位规章制度4

  我校职工住房改革已于1998年结束,按照国家《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阎办发(1999)50号文件精神,校(1999)19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行标准价向成本价过度。从20xx年起取消所有福利分房及购房中的优惠政策。因此,学校今后对职工住房的管理应本着以上精神,进一步规范操作,严格管理。为明确职工住房分配条件,结合学校历年分房办法和现状以及政府的有关政策,特制定本规定。

  一、职工申请住房条件

  1、家在外地或远郊区的单身职工,可分配单身宿舍。

  2、在本校工作5年,家在外地或远郊区的带有哺乳婴儿或子女的女职工及男方无工作的女职工,只能申请租用母子间。

  3、家在本地的'带眷职工,有下列情况者,可申请购买家属住宅:

  1)、男、女双方均为本单位的职工。

  2)、男方为本单位的职工,其配偶在阎良城区工作的职工,必须持女方单位没有享受住房证明。

  3)、男方为本单位的职工,其配偶方为本城镇居民且没有工作的家属。

  4、按照国家1993(85)号文件规定:大专(不含职大、电大、夜大、函大等)以上学历,且上学期间不计算工龄的,上学时间可以与工龄合并计算为分房年限,大专以下不再考虑。

  5、现役军人家属的女职工,可享受与男职工同等待遇。

  6、职工要房资格为工龄满5年者。

  7、排队办法:

  1)、离退休职工(不含退养及退休前未分配住宅人员)按离退休前工龄计算。

  2)、现任校领导。

  3)、在职中干及享受高职待遇的人员,在原分房年限基础上加四年分房龄。

  4)、因学校对特殊人员的需要,学校校长办公会有权参照以上规定作特殊处理。

  5)、职工按工龄、双单职工、出生年月日的顺序排队,如果都相同用抽签方法确定选房顺序。

  二、购房、售房

  1、从20xx年起,职工购房无论新旧房,均以政府规定的价格购买(校内各类型房价附表后)。房屋的楼层调节率、朝向调节率等调节率数,均按国家规定的执行。

  2、职工换房、调离本校需退房、或其他原因需出售本人住房的,学校拥有优先购买权,学校收购该房价格与第一条相同,如学校放弃该权力,则房屋产权人有权处置该房屋产权。

  3、职工买、卖房屋时,其个人室内装修部分的价值,由购买、出售的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

  4、职工房屋产权变动,发生的有关费用、评估费、交易费、公证费、工本费等均由个人承担,学校房管部门可协助办理。

  5、职工对已取得产权的房屋,不得私自转卖,一经发现除收回原住房产权外,并追究责任,要按规定扣缴税费,土地出让金,并处以相应罚款。

  6、职工对已取得产权的房屋,其配偶和子女享有继承权。

  7、对拥有产权的房屋管理按校20xx年4月1日下发的《关于房产管理的规定》执行,使用人必须到行管科办理有关手续。

  三、租用公房

  1、学校的公有房产地产归学校所有,由学校统一管理。未经学校会议研究书面批准,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私自出租、转让、改变房屋的用途。

  2、出租房屋时,房管部门必须到现场对房屋现状进行鉴定,双方签字移交。经学校批准公有租用住房,先签定租房合同、登记清楚房内设施状况,先交纳租赁保证金(现未交保证金的住户,必须补交),其标准:楼房每平方米四十元,平房每平方米二十元。租赁合同解除时,查明房内设施状况后,扣减损坏赔款,退还剩余租赁保证金。

  3、对公有房屋的拆、改、装修,必须在施工前向行管科书面申请经行管科基建技术部门认可后,方可施工。凡涉及个人装修,校不承担折价款,可以拆除(他人接用该房时,双方可以协调解决,也可以聘请政府评估机构评估,费用由原住户承担),但要恢复原状,否则,承担恢复、维修费用。

  4、租金标准按区政府当年公布的租金标准计算。月租金等于当年租金标准乘以使用面积。租住时间以交退住房钥匙算起,从下月工资中收房租。不足半月的,收半月房租,超过半月的收全月房租。退房时,交清已住天数房租,再办理有关手续。

  5、租用学校公房的职工,不得擅自将公房出租和转让,一经发现,学校予以收回,同时取消该职工的租房资格,并按学校相关文件规定予以处罚。

  6、在阎良城区已有住房的(无论是购买或租用的)一经证实,则取消在校内租用公房的资格。

  7、单身职工及母子间公房住户,不得在室内进行营业性活动或改变其用途。

  四、附则

  1、职工确定购房后,房产证统一由区房改部门颁发,其办证费用由房屋产权拥有者负担,并与房屋管理部门签定购房合同,按合同要求交纳相应的保证金。

  2、职工住房标准,按以下执行:处级及高级职称人员为100~120m,科级为80~100m,一般户部职工为:60~80m。

  3、职工住房公积金:职工购房可申请提前支取个人住房公积金;职工调离本校,其个人住房公积金可领取或进行转存;职工退休时,个人公积金余款可一次性领取。

单位规章制度5

  第一章 总 则

  一、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会法》等的规定,制定本用工管理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全体职工。

  二、单位全面遵守劳动、社会保险、安全生产、职业卫生保护、工会组织、妇女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职工的劳动合法权益。

  三、单位着力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把关爱职工、调动职工积极性作为生产经营和用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增强单位凝聚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升单位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企业关爱职工、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四、职工应当完成工作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弘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风尚,构建诚信、和谐、创新的团队理念,让新型的和谐团队理念成为单位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规范。

  第二章 招聘制度

  一、招聘原则

  (一)本单位向应聘人员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歧视应聘人员。

  (二)单位招用职工实行全面考核、择优录用、任人唯贤的原则(由单位根据实际确定),不招用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职工。

  二、招聘条件

  (一)单位不招用16周岁以下的童工。应聘人员应当年满18周岁,符合相应职位录用条件要求的学历、工作经验、技能和健康等条件。单位如招用16周岁至18周岁的人员,将办理相关手续,并严格执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

  (二)劳动者应聘时,必须如实填写人员情况登记表,并如实提供相应的证件、证书等材料。如劳动者填写虚假内容或者伪造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等使单位违背真实意思与其签订或续订劳动合同的,属于欺诈行为,单位将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三、招聘流程(由单位根据实际确定)

  (一)单位各部门需要增加人员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经董事会批准后,由人力资源部门统一招聘(或者由增员部门自行组织招聘)。

  (二)招聘岗位的情况,采用发布媒体广告或者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会、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关联单位等途径,以书面形式向社会公布。

  (三)应聘人员应如实填写招聘登记表,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或增员部门)甄选资料,核查应聘人员的`身份证,确定初试人员名单。

  (四)人力资源部门(或增员部门)组织初试,初试可采取笔试、面试、网络测试等方式进行。初试合格者,以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通知复试。

  (五)复试由人力资源部门、增员部门共同组织,复试采取面试形式,由增员部门指定的专家对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进行测试(可根据单位情况增加实际操作、性格测试等内容)。

  复试时复核应聘人员的相关证明材料,复试后对拟招聘人员进行背景调查、组织体检,并提交董事会审定。

  (六)经董事会审定的人员,由人力资源部门(或增员部门)与其联系,确定报到时间、地点及其他注意事项。

  四、入职手续(由单位根据实际确定

  新招聘人员报到时,应到人力资源部门办理下列手续:

  1.如实填写职工情况登记表;

  2.核对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并复印一份留单位存档;

  3.提交一寸照片4张,用于办理职工证等证件;

  4.签收本规章制度(或者查阅本规章制度,并签名确认);

  5.办理单位规定的其他相关手续。

  五、订立劳动合同

  (一)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三个月内与新招聘人员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的时间,可以在新招聘人员报到前、报到之日或者工作后三个月内,但不得超过三个月。

  劳动合同由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和职工本人签字或盖章,并加盖单位公章(或者劳动合同专用章)。

  (二)单位根据岗位和应聘人员的情况,与其约定试用期(具体由单位定,但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内,试用期超过一个月的,将在用工之日起三个月内订立劳动合同,而非试用期满后再订立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合同文本由单位和职工各执一份。单位要组织职工签收劳动合同文本,并按规定进行公示。

  (四)其他未尽事宜,单位与职工可另行依法签订书面补充协议并签名盖章,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补充协议效力等同于劳动合同,与劳动合同一并履行。

  (五)单位已招用的职工,原劳动合同期满前 30 天,由其所属部门提出是否续订劳动合同的意见,经人力资源部审核,报总经理审定。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的订立无

单位规章制度6

  实践中有不少这样的案例,用人单位因劳动者违反的单位的规章制度,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而劳动者认为该规章制度对劳动者是不能适用的,因此引发了仲裁,诉讼案件,那么,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符合什么条件才算合法有效呢?

  一、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要合法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因此,规章制度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

  二、规章制度的内容要合法

  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管理,最终目的是追求单位利益的最大化,体现了用人单位管理者的意志,但这种意志,要符合法律规定,不能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有些用人单位规定,入职几年内不得结婚,或者不得生育,入职需要交纳保证金,需要扣押劳动者的某些证件等,这就是违法法律规定的,是无效的。

  三、规章制度必须公示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实践中存在不少案例,劳动者以规章制度未向其公示,故不能约束其作为抗辩理由,这时候单位必须拿出证据证明规章制度已经向其公示。

  那么,用人单位如何保留已经公示的证据呢?

  实践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将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在劳动合同书里明确写明:“劳动者已获知规章制度的内容”。

  2.将规章制度交由劳动者阅读,阅读后签字确认。

  3.将规章制度张贴于公告栏,并进行拍照、录像保存证据。

  4.发放员工手册,并签字确认。

  5.将规章制度发布在本单位的内部网络上,并告知劳动者登陆方式,并签字确认。

  公示规章制度并不局限于这几种方式,但是,一定要达到让劳动

  者获知内容,并且单位必须保留好证据的目的。

  综上,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即是合法有效的。

单位规章制度7

  (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彬彬有礼、高效敏捷;

  (2)、衣着整洁、大方得体、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

  (3)、工作区域保持良好端正的坐姿与站姿,无不雅姿态;

  (4)、女性员工不得穿拖鞋、超短裙、露脐露背装、迷你短裤、过于暴露的吊带裙和无吊带低胸裙装;

  (5)、男性员工不得穿拖鞋、背心、汗衫;

  (6)、头发应梳理整齐。男员工头发不应遮住耳朵,长过衣领,不准留胡子。

  (7)、接听电话应规范、简洁、用语礼貌,树立公司良好形象,给客户留下良好印象;

  (8)、接听电话的标准用语为“您好,XX公司”;

  (9)、来电尽量在三声之内接听,通话完毕,道别后待对方挂断之后方可挂机;

  (10)、办公区域内接听、拨打电话尽量控制音量,并注意语气文明,以免影响他人;

  (11)、接听重要电话时,养成电话纪录的习惯;

  (12)、同事不在时,代为接听工作电话,做好记录并及时转告;

  (13)、严禁利用公司电话聊天、煲电话粥;

  (14)、没按标准接听电话,每次扣1分;

  (15)、随时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井然有序,物品摆放整齐。

  (16)、工作结束后整理好桌面,将各类资料放入文件柜,妥善保管;

  (17)、下班时要关好门窗,随手关好自己所辖范围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饮水机等设备并切断电源;

  (18)、保持工作区域内的安静无噪音,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

  (19)、工作区域内不可做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以及会见、留宿亲友。

  (20)、非工作要事,员工不得相互串岗、脱岗、打私人电话。

  (21)、任何员工在公共区域内若发现废纸、脏物,都必须立即清理干净。

  (22)、不可在公司内擅自贴标、涂改、搬移公司财物。保护公司的财产安全是每位员工应尽的职责。

  (23)、上班后不允许吃早餐,化妆,需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单位规章制度8

  一:目的:

  规范操作标准,增加管理透明度,确保员工的利益

  二:适用范围:

  班线长,文员,员工

  三:内容:

  1:每天上班开早会前,班长要认真如实做好<<员工出勤表>>.并于8:00钟开早会前交到办公室,由文员汇总.

  2:员工上下班应该自觉刷卡,如有特殊的原因忘记打卡,或者出现打卡故障,应马上到办公室文员处说收明情况.并填写<<员工动态表>>否则视为缺勤或旷工

  3:班长要认真,仔细做好员工<<员工出勤记录表>>记录表要求如下:

  3.1:正常的`情况下:早上:7.55—————8.00下午:13.15——————17.15晚上加班:18.00———————21.00

  4:员工出勤表每天公开张贴于各班组指的的位置上,公开接受员工的监督

  5:出勤最终考核的依据以打卡记录和出勤表综合判定

  6:文员在计算考勤时,要扣出请假,旷工甚至缺勤的天数,不能拿加班小时去补冲

  7:每月员工的考勤会在车间公布栏上张贴3天,员工应主动审阅,发现问题,应即时反馈.往后概不负责

  8:出勤记录是员工计算薪资的唯一标准.相应人员不可以循私舞弊,粗心大意,一定要保持公平,公正.正确性。

单位规章制度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章程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省政府有关政策制定。

  第二条 单位名称:xx省文化厅机关服务中心。

  第三条 单位住所:xx市历下区历山路112号

  第四条xx省文化厅机关服务中心是经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鲁政办发【】125号)批准设立的事业单位,隶属xx省文化厅管理。

  第五条 单位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申请登记或者备案。

  第二章 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

  第六条 单位的宗旨:为进一步提高省文化厅机关行政效率,保证政令畅通提供有效的服务。

  第七条 单位的业务范围:从事机关后勤工作,为机关办公和职工生活提供服务。

  第三章 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及法定代表人

  第八条 xx省文化厅机关服务中心设置行政科、财务科、车管科三个科室,各科室的主要职责是:行政科负责厅机关行政后勤等管理服务工作;财务科负责厅机关、服务中心财务及资产等管理服务工作;车管科负责厅机关车辆调度、维修及保险等管理工作。

  第九条 单位的拟任法定代表人,经xx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核准登记,方取得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资格。

  第十条 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代表事业单位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责任人。

  第四章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第十一条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及时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认真做好本单位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有关科室和个人。

  第十三条 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第十四条 优化资产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

  第十五条 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用于本单位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盈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 事业单位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的处理办法

  第十六条 本单位因宗旨业务已经消失、事业性质改变等原因,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立、合并、撤销的,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在申请注销登记前,应当在举办单位和其他有关机关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清算期间,事业单位不得开展有关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十八条 单位终止后的资产收归国家所有,并按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事业单位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章程由本单位修改,经举办单位同意,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审核后,方可生效。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章程由本单位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章程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主管部门签字盖章生效。

  负 责 人 签 字: 主管部门(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单位规章制度10

  1目的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制定本制度。

  2.范围、相关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驻地办各部门和全体监理人员及一、二合同段施工现场。

  2.1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2.2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驻地办除应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并应立即向公司部门领导报告,部门领导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公司主管领导。并按系统逐级上报有关部门。

  2.3公司主管领导接到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领导研究采取进一步措施。

  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企业名称;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

  2.4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2.5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有关部门、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拒绝。

  2.6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生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或者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或开除;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故等级

  生产安全事故分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四个等级。

  3.1.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2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3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4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制度

  4.1事故报告级别

  4.1.1无人员受伤、无(或轻微)财产损失为一级;

  4.1.2有人员伤亡或有重大财产损失为二级;

  4.1.3一级事故发生可事后上报,二级事故必须立即上报。

  4.2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当事人、发现者及相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向安全综治办报告,有人员伤亡情况的,拨打急救电话(120.119等)。属于二级事故的,安全综治办应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并随即赶赴事故发生现场。

  4.3发生事故所在部门负责人及单位领导接到报告后,属于二级事故的应立即赶赴事故发生现场,组织现场救援及做好其它事项。单位领导接到报告后,一般事故、较大事故2小时内上报省公路局,特别重大事故立即上报。

  4.4事故现场当事人、发现人及相关人员报告事故内容应包括:

  4.4.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4.4.2事故的简要经过。

  4.5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内容应包括:

  4.5.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4.5.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4.5.3事故的简要经过;

  4.5.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4.5.5已经采取的措施;

  4.5.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6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4.7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8事故发生后,本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4.9事故处理

  应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责任的调查、追究及处理。

  4.10安全综治办应根据相关要求,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单位各类安全事故,不瞒报、谎报。

  4.11发生安全事故出现瞒报、谎报者,扣除本人当年安全奖;情节严重的予以行政处分;情节特别重大触犯刑法的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规章制度11

  解雇,是对员工最严厉的处罚,关系该员工的就业,而失业可能对员工的生存造成影响,也与《劳动合同法》稳定劳动关系的宗旨背道而驰,因此,法律对此要求很高,本篇就用人单位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解雇员工的12个败诉节点对一一阐述。

  败诉节点1:缺乏规章制度

  司法实务,我们发现有些单位太任性,根本就没有相关规章制度或解雇特定员工的违反规章制度行为没有规定在规章制度中。如此任性,败诉是必然的。

  例外:有些地方规定,如果员工的某行为严重违反起码的劳动纪律,例如一个月内连续旷工10天以上,一个月内连续迟到早退10次以上等,尽管没有规定在规章制度中,用人单位可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为由解雇该员工。

  例如《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判指引》第八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败诉节点2、单位规章没有公示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因此,如果规章制度没有依法公示告知的或没有向职工本人依法告知,则不能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

  败诉节点3、规章缺乏民主程序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因此,如果用人单位据此解雇员工的规章制度没有经过民主程序,则也不能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

  败诉节点4、规章制度违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反过来,如果规章制度违法,则该规章制度作为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败诉节点5、规章规定显失公平。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该条规定的虽然是劳动合同,但是实务中,显失公平的规章制度条款也不能作为解雇员工的依据。

  败诉节点6、违反规章制度的证据不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因此,如果用人单位解雇员工的事实依据没有证据或不能足以证明的,则会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败诉节点7、解除依据适用错误。

  以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解雇员工,解雇的规章制度必须和员工的行为严格对应,否则,就是适用规章制度错误,也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败诉节点8、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界定不清。

  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必须界定清楚,否则,不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规定“员工一个月内连续迟到3次,一个季度累计迟到10次视为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就是明确的、可操作的。如果规定“员工连续多次迟到或多次旷工的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就不明确、无可操作性,适用时仍然会发生争议,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则白白地将界定权丢给了仲裁员或者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显然加大了诉讼风险。

  败诉节点9、未能依法有效送达。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必须送达员工,否则,则表示用人单位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没有让员工知道,相应地,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就还没有解除。

  败诉节点10、未告知工会。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否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十二条规定,建立了工会组织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规定,但未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事先通知工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起诉前用人单位已经补正有关程序的除外。因此,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

  败诉节点11、规章制度相互冲突。

  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集中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被人事部、财务部、行政部甚至用人部门瓜分,各个部门缺乏统一的沟通,因此,在规章制度制定方面也是各自为战。加上对这些部门没有很好地规定各自的权责利边界,所以,各个部门推诿、争夺规章制度制定权的情况时常发生,再加上部门利益作祟,各自制定的规章要么重复、冲突,此时,如果员工要求适用对其有利的规章制度,则用人单位将承担不利的后果。

  败诉节点12、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冲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劳动者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如果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约定对劳动者有利,用人单位根据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则员工有权要求适用集体合同、劳动合同,认定解除劳动合同违法。

单位规章制度12

  一、xx食堂保持内外环境整洁,物件摆放整洁有序,食品原料、成品、加工器具、劳动工具等按要求分场所、分类别于指定地点存放。

  二、xx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有污染源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三、餐厅保持通透整洁,餐厅内外设置有供用餐者使用的洗手、垃圾桶等设施。

  四、餐厅、厨房卫生标准做到:地面干净无垃圾、杂物、积水,物品干净、摆放整齐,墙面无污迹、蛛网,窗户清洁、透明,天花板无污迹、蛛网。

  五、厨房地面应使用耐磨防滑、不渗水、易于清洗的'材料铺设,应有大于l%的坡度,墙裙瓷砖上顶。

  六、厨房设置独立的粗加工间(区),并在粗加工场所分别设置专用洗菜池和洗肉池,并标识。

  七、厨房设置独立的烹调间(区),排烟排气装置与灶台大小相适应,设备运转良好,烹调间的食用具有专柜存放,柜内卫生状况良好。

  八、厨房有下水道设备,下水道铁丝网眼不得大于6mm,并随时保持畅通,不得有污水陈渣,配备足够的通风、照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以及不溢漏的垃圾桶、潲水桶(加盖)。

  九、生熟容器、用具、菜刀、菜墩、抹布等必须标识明显,严格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并分别配置生、熟食品的冷藏冷冻设备。

单位规章制度13

  一、实施范围

  1、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县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经县编办批准设立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2、事业单位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执行,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已经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实施细则。

  二、岗位类别设置

  5、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6、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具体控制标准是: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设置的50%;

  (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5)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有具体规定的,按照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执行;

  (6)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7、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核准,事业单位可设置特殊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三、岗位等级设置

  (一)岗位等级设置。

  8、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等级,根据国家确定的事业单位通用岗位等级,结合我县实际进行划分。国家确定的事业单位通用等级见《事业单位岗位等级表》(附表1)。

  (二)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9、根据我县实际,管理岗位分为4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七至十级职员岗位。事业单位现行的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七至十级职员岗位。

  10、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11、管理岗位最高等级职员岗位设置,按照县编办核定的机构规格确定。

  承担领导职责的职员岗位设置,按照县编办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确定。

  其他承担管理任务的职员岗位设置,应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

  12、未定机构规格、领导职数的事业单位,由县人劳局、县编办确定规格、领导职数后,按照10、11条规定执行。

  13、事业单位中的党群组织,除国家和省、市有具体政策规定外,原则上不单独设置职员岗位,其工作人员在本单位己聘用的工作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

  (三)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4、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15、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确定。

  16、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岗位设置,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区分正副高的,事业单位原则上可设至专业技术三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原则上可暂设至专业技术五级岗位。

  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有具体规定的,按照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执行。

  17、事业单位确需设置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在省内享有盛誉、业内公认、贡献突出,且符合任职条件的专家、学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逐级报省人事厅核准。核准后本单位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的数量应相应减少。

  18、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为0.5:3:6.5。具体控制标准按照《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附表2)执行,其中高级、中级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为上限。

  19、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具体控制标准是: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7,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20、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工作性质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主系列岗位,其他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岗位为辅系列岗位。辅系列岗位的等级设置一般应低于主系列岗位的等级。

  (四)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21、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岗位。

  22、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23、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控制标准为25%左右,其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控制标准为5%左右,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

  (五)特设岗位设置。

  24、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不受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和特殊情况消失后,按照岗位核准权限予以核销。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5、特设岗位的设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县人劳局核准。

  26、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并填写《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设置审核表》(附表3):

  (1)承担国家或省、市重大研究项目或课题,本单位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急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

  (2)引进的经人事部批准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以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本单位相应等级岗位无空缺的;

  (3)符合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特设岗位设置具体规定的;

  (4)其他确需设置的。

  四、岗位基本条件

  (一)岗位基本条件。

  27、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的基本条件。

  28、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29、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1)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满三年以上;

  (2)九级职员岗位,须在十级职员岗位上工作满三年以上。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30、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国家和省、市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31、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32、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1)一级、二级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五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五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新聘工勤技能人员见习、试用期满,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可确定五级岗位。

  33、在国家和省、市以及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规定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研究制订岗位的具体条件。

  五、岗位设置程序及审核权限

  34、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制订岗位设置方案,并填写《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附表4);

  (2)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县人劳局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订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

  (4)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单位领导人员集体研究通过;

  (5)组织实施。

  35、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

  各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县人劳局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36、对单位规模小、人员数量少(10人以下)、分布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可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制订岗位设置方案,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集中调控、集中管理。

  37、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是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38、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照34、35条规定申请变更:

  (1)经县编办批准,事业单位发生分设、合并,须重新进行岗位设置的;

  (2)经县编办批准,事业单位增减编制数额的;

  (3)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六、岗位聘用

  39、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以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40、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应根据岗位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聘用条件一般不得低于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基本条件。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管理人员(职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和程序破格聘用。

  41、事业单位应按照聘用合同管理的有关规定与聘用的工作人员鉴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期限内调整岗位的,应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做出相应变更。

  42、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县直属事业单位九级十级职员岗位、三至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的聘用,报县人劳局审核后,由单位聘用;县直部门所属(含垂直管理机构)事业单位上述岗位,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县人劳局核准后,由单位聘用。

  承担领导职责的职员岗位聘用,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4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且符合兼任岗位任职条件,并能履行兼任岗位职责,完成兼任岗位工作任务的,须按照岗位管理权限,经核准后方可兼任。

  44、事业单位接收的政策性安置人员的聘用,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并签订聘用合同。

  45、新调入工作人员的聘用,应重新确定岗位等级,并签订聘用合同。

  46、已经实行聘用制度,普遍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可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聘用合同相应的内容。

  47、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保证本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岗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应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人员状况逐年逐步到位。

  48、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后,应写出书面工作总结报告,填写《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结果审核表》(附表5)和《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聘用人员情况表》(附表6)、《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人员情况表》(附表7)、《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聘用人员情况表》(附表8),由县人劳局和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完成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予以确认。

  七、监督管理

  49、县人劳局是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50、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做好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51、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

  52、县人劳局、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政策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县人劳局及有关部门不予认定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领导和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并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八、组织实施

  53、在事业单位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重要措施,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行聘用制度的前提,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妥善处理好实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施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54、有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定,以及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参照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经县人劳局同意,参照相近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执行。

  55、鼓励有条件的部门和事业单位建立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56、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根据国家和省、市的规定,以及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制订本部门具体的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报县人劳局备案后组织实施。

  57、本实施细则由县人劳局负责解释。

单位规章制度14

  为规范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间操作人员应戴口罩。

  二、从业人员操作前应洗净手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清洁,手部受到污染后应及时洗手。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洗手并消毒:

  1、处理食物前;

  2、使用卫生间后;

  3、接触生食物后;

  4、接触受到污染的'工具、设备后;

  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涕后;

  6、处理动物或废弃物后;

  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面部、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四、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更换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应严格进行双手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消毒。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五、不得将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

  六、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打闹或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七、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单位规章制度15

  监控室管理制度-行为准则

  1、监控室实行二班轮换值班制度(GPS监控下午18:00至上午8:00总公司监控),值班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交接班时间,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擅自换岗,严禁脱岗;

  2、坚持对系统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系统设备的清洁;

  3、注意防潮,经常检查系统运行情况,保证系统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保持室内清洁卫生,不准在监控室内存放杂物和个人物品。

  5、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物品进入监控室;

  6、严禁在监控室内使用干扰仪器正常运行的电子设备;

  7、严禁在监控室内吸烟、用餐或作用明火,不得将食品或有异味的物品带入监控室;

  8、上岗时着装整齐,举止文明,严禁值班人员酒后上岗;

  9、严禁利用监控设备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10、值班人员不得在岗与人或用电话聊天;

  监控室管理制度-管理准则

  1、按规定做好交接班工作,并按要求填写值班记录,交接班时,须将当班情况和未尽事项移交给下一班;

  2、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代班、调班;

  3、特殊情况下不能按时接班的要提前通知在值人员,交班人在接班人未到岗时不能下班。

  4、密切注意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定期按规定对机房内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监控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发现设备出异常和故障要及时报修,并向上级主管报告;

  5、不得擅自复制、提供、传播视频信息。

  6、不得随意调整摄像头方位及角度,不得擅自改变视频系统设备,设施的位置和用途。

  7、不得删改、破坏视频资料原始数据记录,严禁擅自修改加密方案。

  8、不得无故中断监控,监控录像的资料应妥善保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更改、删除原有资料;

  9、必须按设备的技术要求及规定正确使用和操作监控设备,发现故障或异常,立即报告,不得擅自维修,调试或关闭。

  10、不得擅自开发、修改、升级、删除、安装影响监控系统正常运作和安全的程序和软件;

  11、做好防火、防静电、防潮、防尘、放热和防盗工作,禁止在监控中心放置易燃、易燃、腐蚀、强磁性物品和使用其它用电设备,禁止将监控中心钥匙移交他人使用、保管和配制。

  12、对监控工作实行责任倒查制度,对监控期间发生一般事故等,将通过监控回放的`措施,以确定值班人员的责任,对应当观察到而未观察到、未及时提醒,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监控室管理制度-保密准则

  1、非监控到人员不得进入监控室,员工、和外来人员需到监控室查看;

  2、未经上级领导签字同意,值班人员不得修改系统设置;

  3、监控室值班人员必须具有保密意识,监控的范围、监控设备的布防方案严禁外传;

  4、不得在监控室以外的场所议论有关录像的内容,发现个人隐私情况的,必须认真、恰当处理并严格保密;

  5、微机储存、显示的有关监控数据、资料、发送的信息等不,工作人员应妥善将其保存,并打印、分类装订成册归档保存,未经领导批准不准泄露;

  6、配合综合部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或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查询调用。

【单位规章制度】相关文章:

单位规章制度03-13

单位规章制度07-25

单位安全的规章制度03-07

单位食堂规章制度11-06

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03-26

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精选)05-24

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05-24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03-10

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02-15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