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5 11:35:5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设计

  教材采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节内容是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利用通用工具软件加工和处理电子报刊类的信息,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文字处理等操作使用方面,能够根据具体需要恰如其分地表达总图。之所以在学习完word基本应用之后又安排这一节综合课,是因为,职高信息技术教育从“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出发,重在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的意识,处理运用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这样的综合课可以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学完本节内容后,学生将能够制作出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作品。

  二、学情分析:

  职高学生大多数缺乏问题分析、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的能力,如何培养职高学生根据任务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出发点。通过引导学生制作电子报刊,让他们在经历完整的作品制作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整体规划能力和审美情趣,逐步领会利用工具软件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信息表达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运用:一是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运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创作报刊中,主动的探索知识、运用知识。

  2、学法指导: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介绍美化报刊方法的处理上是以讲授的形式呈现给每一位学生,通过清楚明确的图文介绍,学生很容易掌握其中的方法。另外就是小组分工与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增强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报刊的一般制作过程。

  (2)、知道电子报刊的版面设计要点及报刊版面的结构。

  (3)、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4)、理解电子报刊的参考评价要素。

  能力目标:

  设计电子报刊要应用到多方面的知识,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促进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个性,制作出新颖、吸引人的作品。

  2、教学重点:

  如何利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以电子报刊形式表达意图。

  3、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案例学习、主动式任务驱动法及分层教学的方法,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具体实施过程:

  (一)情景导入(大约5分钟)

  1、以案例观摩引出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流程。

  2、看完如此美观的电子板报,在同学们的赞叹声中引出这些电子板报其实就是利用我们熟悉的文本加工软件WORD制作出来的。然后以准备制作一张班级板报为契机,导入新课,启发学生要设计一份电子板报,展示自我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通过竞争来达到目的。

  3、提出任务:此时学生对刚刚讨论的话题很感兴趣, 适时给出素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多元化的任务,但具体内容还是要学生根据自己能力来确定,但必须健康。

  (二)讲授新知(约22分钟)

  通过观摩《中学梦之旅》的版面,提示学生归纳出版面设计特色:

  (1)、整体版面布局;(2)、文字、图片、色彩的搭配;(3)、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任务一:报头、报眉的制作。(约5-10分钟)

  提示如果遇到操作上的问题,可以向小组同学学习。老师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同时留意各小组的作品完成情况,挑一些有代表性、值得各小组借鉴的作品点评。

  小组活动:

  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通过组内合作探究、相互协助的方式来学习制作报头、报眉。要求用不同的字体、颜色、字号。尽量让报头醒目、吸引人。

  任务二:标题与正文的制作。(约3-5分钟)

  提出任务为“标题与正文的制作”。

  老师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指导个别学生,同时留意各小组的作品完成情况,挑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演示。指出各小组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个体活动:

  参照自己的.版面设计,继续完成标题与正文部分的制作。要求同学们花点心思,尽可能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到作品中。学生演示作品。

  任务三:图片、表格以及装饰图案的制作。(约5-10分钟)

  提出任务为“图片、装饰图案的制作”。

  老师在课堂上巡视学生的制作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辅导,同时引导他们多用探索的方式,自己找出解决的办法,也可以利用小组的资源,多向其他小组学习。对于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强以及综合能力强的同学,指导他进一步的扩展内容。留意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在心中挑出不同层次的作品。

  小组活动:

  学生通过组内合作探究、相互协助的方式,增强审美意识,设计边框、插入图片装饰。并让完成较好的小组讲解演示以加深学生印象以此突破本节难点。教师则充当引领者和协作者的角色。

  (三)作品展评,(约5分钟)

  让学生对作品进行组内互评并填写学生评价表。通过作品的交流评价,既发挥了学生的长处,又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美感,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创造性。

  我从学生中挑选几幅不同层次的作品进行展示,肯定学生的创作成果,提出希望,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快乐。

  (四)归纳总结、知识拓展(大约5分钟)

  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老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

  (1)、对学生的制作成果表扬鼓励,并提出新的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探讨还有什么软件可以制作电子报刊。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报刊的一般制作过程以及一些制作上的技巧(图文并茂、长短搭配、排列多样、装饰美化、各具特色)。

  五、课外作业:

  各小组成员在小组作品框架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创意进行修改、扩充,做一个题为“元旦节”的手抄报作品。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演示法、案例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特别是对如何指导学生的小组协作学习和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过程评价中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1、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往往是以单纯的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作为教学内容,重在对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而课程整合的最新理论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通过任务驱动,围绕一个学生能激起学生浓厚兴趣的主题展开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探究过程作为学习载体,当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操作技能仍不能解决问题时,便自然而然地对尚未掌握的相关操作技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渴求。

  2、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课堂教学,往往是“射线式”的,即以教师为辐射点,知识、技能的获取是单通道的;当我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方式来展开教学过程时,使我感到学生的知识、技能

  的获取渠道变成了多渠道的、立体的。在这种学习方式之下,学生设计出了很多我上课之前未曾想到的方案,而且详细地说明了信息的来源、对信息的分析以及对信息的处理,有的甚至还有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3、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也往往是以老师的一句话定型,而这节课采用了过程评价这一开放式的课堂评价方式。每个小组都将自己设计的作品展示出来,任由同学评说,自己随时修改、补充,而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不当裁判,仅仅作为一名组织者来发挥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在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便敢放胆直言,无所顾忌,学生边说边做,将各种操作技能技巧大胆地展现出来,学生对信息的检索、查询、处理、加工、分析、整理的过程一览无余,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各种有特色的方案不断呈现。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由此,我建议在上每节课前,我们都应带着这样两个问题来进行备课:

  ①怎样让我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充满生命?

  ②开放、合作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能给学生带来什么?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05-09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用探究05-05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参考教学05-08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思考05-06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反思05-05

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05-07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讨论05-06

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05-06

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应用的研究的精品教学05-08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