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30 10:42:2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1

  一、班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3名,从上学期的学习成绩和从前任任课老师的了解,这班学生的班底不是十分的理想,学习主动性不强,理解能力也较差。班级中学生成绩分布水平,中优等的生占1/2,不及格学生和盘桓在60分左右的学生也占了一半。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计算力较弱,本学期我的教学重点的抓基础,练口算,重理解。以求每个学生在原先的成绩上有长远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现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生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优化大数认识的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提供丰富的素材。本教材将"多位数认识"全部内容安排在同一单元之中,这样使同一知识体系的内容相对集中,利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获得新知,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改变过去分单元编排)。另外,教材中突出了浓重的数学文化,大数读写教学时所提供的数据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数据。

  2、计算教学内容编排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教材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课时由22课时减为15课时,例题从16个减少为6个),其实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材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以概括与表述;加强了估算教学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策略,学生运用这些策略更好地进行乘除的验算和除法的试商;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本册教材中没有单独的解决问题的单元,而是伴随在计算教学之中。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本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块教学内容,改变传统几何教学的以计算几何为重点的模式。内容上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探索图形的特征、性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继续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册教材在"数学广角"中安排了简单的运筹思想的教学。这一数学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是义务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册教材注意将问题解决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的教学内容之中,在"数学广角"、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统计等单元中都涉及解决问题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商一位数的除法。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试商、调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郊游吗?告诉老师你们到哪里秋游.实验小学举行了一次秋游三四五年级都参加了。出示图。

  二、新课:

  1、你从图上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公交车站有两种车可供大家住租用大客车限乘客46人,小客车限乘客34人。实验小学三年级师生共192人,四年级师生共184人,五年级共有师生230人.。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除法有关的数学问题。

  (1)出示:三年级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怎么列式呢?学生:192÷24=因为····所以····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学生回答

  师:在练习本上用竖式算一算。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除数与商的积大了,说明什么?该怎么办?明确把除数“24”看作“2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四年级师生共184人都坐大客车,需要租几辆?

  ①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84÷46=

  ②请你算一算等于几?

  ③学生试着独立计算,(一名学生板演)

  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余数等于除数,说明什么?该怎么办?

  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46”看作“50”来试商,初商“4”小了,改商“5”的原因。

  (设计意图:从情景图入手,让学生猜数,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问题由学生提,方法让学生找,还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

  4、想一想试商时遇到了哪些困惑?是如何解决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3)小结,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在试商的过程中遇到商大了就调小,商小了就调大,这就叫做“调商”(板书“调商”)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四舍法,商偏大,要改小;五入法,商偏小,须调大.翻倍法,积要接近被除数.(设计意图:规律由学生总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三、应用拓展。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不用计算,在○里填入“>”、“<”或“=”.263÷27○10

  602÷31○20 487÷18○30第2题:森林医生。

  第三题:竖式:361÷54

  216÷27

  第四题:练一练:73页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学生质疑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高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算理。

  教学难点:

  提高口算正确率。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450÷9 6000÷6 100÷10

  270-52 15×3 37+18

  39÷3 72÷4 80÷5

  30÷3 200-26 2700÷9

  120+48

  2、估算。

  387÷5 426÷8 218÷4

  142÷5 135÷7 320÷6

  说一说426÷8、142÷5的估算过程。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7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数量关系。

  集体列式计算。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请学生说出不同算法。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8题。

  理解题意。

  说一说,题中要我们求什么。

  要求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哪些相关信息?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计算360÷4、360÷9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1)读题。

  (2)独立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3)订正口算过程及结果。

  2、出示课件。

  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阅读所给信息。

  (2)讨论:根据所给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教师板书学生所提问题。

  (4)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四、思维训练

  找出下面每行数的排列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 8 16 32 ( )

  2 43 81 27 9 ( )

  2 5 11 23 47 ( )

  8 24 12 36 18 (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4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屏幕播放“小鸭子过生日”的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包括3个月,你知道春季包括哪几个月吗?由学生推测夏、秋、冬各包括哪几个月。

  2悄悄地告诉同桌你的生日在哪个季节里。

  3老师想知道每个季节里有多少人过生日,用什么方法呢?你能帮助老师吗?

  (1)先独立思考。

  (2)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3)小组间交流调查方法。

  4让学生调查全班同学每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

  5师:同学们帮助老师想出了这么多的调查方法,很快知道了全班同学在每个季节里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们真是太出色了!好,请同学们把调查的结果在书中涂一涂吧!生动笔涂色。

  6展示一名学生方格图,请大家观察一下,这是我们全班同学在每个季节里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有什么发现或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

  7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预测和判断。(请大家猜一猜老师的生日会在哪个季节里,为什么?)

  8小结

  三应用新知、拓展提高。

  1、小猫钓鱼

  出示四只小猫及钓到的条数

  (1)生观察后,动笔涂一涂每个小猫钓到几条鱼。

  (2)涂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生交流

  2、发给每个学生星期一至星期日的统计表,回家调查一下一个星期你家扔掉多少个塑料袋。

  并涂一涂(下次汇报)

  四延伸结束。

  板书设计:

  生日

  ( 三 四 五月) 春

  (六 七 八月) 夏

  (九 十 十一月)秋

  (十二 一 二月)冬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

  3、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

  4、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7、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1)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

  (2)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

  (3)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

  (4)十万天大约是274年。

  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1、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万?

  2、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3、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仧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三、练习活动

  1、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第2、3、4、5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第6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4、第7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四、实践作业

  1、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

  2、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

  百

  十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目标:下载课件|视频|试卷

  通过练习使学生更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体会较大数字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亿位的数,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十10个10000是多少,10个100000是多少,10个1000000是多少

  一亿等于十个一千万一千万等于十个一百万一百万等于十个十万

  二、亲身实践,巩固新知

  1、指明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5万,7个一千万,教师强调认准计数单位

  2、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七百万,然后一百万一百万的数,数到四千二百万。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归纳出“满十进一”的原则。

  3、一千万一千万的数数到一亿。

  4、从九十五万起一万一万的数数到一百一十万;从八百六十万一万一万数数到一千万;从四千万起,一万一万数数到一亿

  借助计数器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抽象程度上使学生了解大数,明白“满十进一”原则。

  5、十万里有()个一万

  一百万里有()个十万

  一千万有()一百万

  一亿里有()个一千万

  有关这个题,使学生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6。在计数器上拨出2345678,再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百万,几个十万,几个万,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三、总结

  不管数有多大,都要记住每相邻两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还要记住亿内数的数位顺序。

  四、学生互相评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

  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多位数。

  教学难点: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较大的数据,教师板书。

  2、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

  二、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香港约有七十八万人,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全国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

  (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提问:你能读出以上城市的人口数吗?

  小组讨论:

  1、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

  2、出示数位顺序表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一千三百八十万;六百七十八万;四十四万;一千零一万

  观察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3、让学生读表格里的数

  4、教师任意出几个数,让学生用分级线的方法来读:

  2320000

  445584122

  16584412136

  提问:你们发现这样读数有什么好处呢?

  三、比较数的大小

  1、比较表格内数的大小

  2、你是怎样比较的

  四、巩固新知。

  联系实际出示挂图

  (1)说说这些国家个各有多少人

  (2)将这些国家人口数据按大小排列顺序

  板书设计:

  亿级

  万级

  个级

  ……

  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收集的数据。

  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

  2、出示“填一填,说一说。”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二、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三、作业

  练一练1、2、4

  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

  精确到千公顷

  万公顷

  亿公顷:约2亿公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一)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二)有关近似数的练习

  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书设计:

  练习一

  级万级个级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

  万万万

  1 3计数单位

  8 2 0 0一千三百八十二万0 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活动,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教学重点:

  1、课前师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蕴含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掌握更多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家乡地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了几个谜语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谜面:两个胖子合着睡();两个节日一起庆祝();东、西、北都不通()猜一个城市名。

  生:猜谜语。

  师:这就是地名的有趣性!今天我们来学一学地名这一生活知识。(板书)

  二、观察课本P63的地图。

  师:在祖国的各地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名,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家乡的地图。

  1、找出丁丁的家、第一小学的位置。

  2、为丁丁上学设计一条路线图,写出要经过的地方:

  ①:家—哈尔滨大街—自由西路—自由东路—银川大街;

  ②:家—哈尔滨大街—中山西路—中山东路—银川大街。

  从他上学路上经过的地名你们发现了什么?(以城市名称、人名命名)

  3、用你的“火眼金睛”再找找图中的地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以方位、族姓等方式命名)

  4、师简介地名的命名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命名以及其它多种形式的命名)

  三、观察家乡的地图。

  (一)、师:地名记录了人类探索自然的历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泉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星罗棋布的大街小巷存有包罗万象、别致有趣的地名,让我们来看一看家乡的地图。

  1、找找图中你熟悉的地名;

  2、小组讨论:你发现图中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吗?

  3、汇报、交流;

  (二)、师:泉州古老而又浓厚的文化韵味,充满着多么迷人的魅力。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快板,请同学们仔细听,边听边找出其中的地名。

  1、听快板;

  2、交流快板中提到的有关大泉州的地名;(生介绍,师补充)

  3、生跟读快板。

  四、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师:地名不仅别致有趣,而且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就能学到许多有趣的知识。

  第二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直接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地名里的学问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个地名游艺会。

  二、第一关:猜城市名称,编地名谜语。

  1、猜城市名称:

  出示题目:金银铜铁______,倾盆大雨______,四季温暖______,风平浪静______,双喜临门______,夸夸其谈______,拆信封______,不冷不热的地方______,银河渡口______

  2、你说我猜:

  师:同学们真聪明!接下来我们改变一下游戏规则,一个同学来出题,其他同学来猜,看看谁出的题目把全班都考倒了,好不好?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天无三日晴______,水边人家______,两个胖子睡一头______,戈壁滩______,一路平安______,圆规画圆______。)

  三、第二关:找一找诗里的地名。

  1、填地名;补充诗句:

  ①、白日依山尽,______入海流。

  ②、窗含______千秋雪,门泊______万里船。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______无故人。

  ④、不识______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找地名并作简单介绍;把诗句补充完整。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些简单的题目都难不倒你们,那咱们就来点难的,敢不敢接受挑战呢?(出示题目:找出诗句中的地名并作简单介绍,并把诗句补充完整)

  ⑤、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______。

  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__。

  ⑦、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______。

  ⑧、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______。

  四、第三关:抢答,说地名:

  师:恭喜你们,前面两关已经顺利过关了!第三关是抢答环节,看看谁坐的最好,反应又快!

  1、说出三个与“水”有关的泉州地名:安海、泉州、安溪、东海、……(师追问答题的学生:从哪里看出与水有关?)

  2、说出带"安"字的三个泉州地名:南安、惠安、安溪、万安桥、安海……

  3、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

  4、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

  5、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

  五、第四关:填成语,组地名。

  师:连闯三关,同学们真是太了不起了!接下来的环节会越来越难,你们有信心闯过关吗?(出示题目:填成语,组地名)

  1、至高无______枯石烂_______________;人定胜______落石出_______________;

  2、语重心______暖话开_______________;金石为______官许愿_______________;

  3、难能可______春白雪_______________;人才济______征北战_______________;

  4、一技之______风化雨_______________;声东击______居乐业_______________;

  5、说东道______死不屈_______________;一步登______津有味_______________;

  6、执法如______山再起_______________;同舟共______腔北调_______________。

  六、第五关:给地名归类。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这么多成语都能够脱口而出,真是太棒了!关系你们又顺利闯过一关!接下来老师也要考考你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了,准备好了吗?

  1、地名串串香:

  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地名,想想可以怎样把地名分成一串一串的,一串至少三个:北峰、石狮、聚宝街、打锡巷、花巷、马甲、鲤城、东海、南安、青阳、金谷、赤水、东街、(小示:按照方位、动物、颜色等)

  (以方位为首的有:北峰、东街、东海、南安;以动物为首的:石狮、马甲、鲤城。因经济场所得名:聚宝街、打锡巷、花巷;以颜色为首的有:青阳、金谷、赤水。)

  2、师: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资料,而且泉州的地名还不止这几个,你能继续写几个吗?

  七、第六关:砸鸡蛋,猜地名。

  师:知道幸运52砸金蛋的游戏吗?老师这有几个蛋,挑选你喜欢的鸡蛋(金蛋和银蛋)将会出现谜语,猜城市名。谁愿意先来呢?请说出你要砸什么蛋?

  A、金蛋:下面哪个名称是泉州的别名:刺桐、鲤城、温陵(三个都是)

  教师适当解释:

  泉州古时候叫温陵,在一些古建筑物上,常常看到有温陵的名称。市北通清源山旧路亭上的匾额写有“温陵山门”,城隍庙的临街正门门楣上有“温陵古地”,市东街蔡巷有“温陵书院”,等等。名副其实的“温陵”是泉州的别称。其实,它的出现比泉州还早,甚至在她还未建城之前,这片土地早就叫温陵了。温陵,不言而喻,是指这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而言的,即气候温和,地属丘陵。朱熹很称赞这地方是“山陵独温”,据说“温陵”名称就是从这时开始。

  刺桐是泉州的别名,泉州港称为刺桐港,泉州城称为刺桐城,这个名称既来自于环城遍植的刺桐,同时又来自于泉州的对外交通。刺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由于古时泉州海外交通关系而移植来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一带。

  泉州别名鲤城,这是尽人皆知的;泉州之所以叫鲤城,是因为她的城郭形似鲤鱼,这也是很清楚的。但泉州这个鲤鱼城,是怎样形成的,对一些人来讲,就未必了然。

  B、银蛋:连一连:请把地名和特产连接。

  鞋业德化

  陶瓷安溪

  石雕晋江

  铁观音惠安

  八、小结。

  1、师:今天的游艺会,大家表现都很出色!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这就是地名的别致有趣,它使我们既增长了知识,又拓宽了视野。关于地名的学问同学们课后还可以继续积累,相互交流、探讨。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02-22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03-14

四年级上册数学《秋游》教学设计03-28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学设计04-25

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2-16

数学上册《搭一搭》教学设计04-25

数学六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范文04-25

人教版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04-29

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学设计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