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时间:2021-05-10 17:45:4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范文

  本课是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临死前的严监生》,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得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放心而去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守财奴的形象。本片段虽然只有短短三四百字,但是作者吴敬梓却通过他的一支生花妙笔,巧妙运用一连串的表达方法,刻画了一个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形象,是我们学习刻画人物的绝佳范本。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范文

  这一节课,我的教学目标主要指向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名著的精妙。根据文学作品特点,注重再现形象,让学生对“一个名字”“一个场景”留下深刻的印象,并通过练笔习得能力。

  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情,回归文本。

  针对城乡结合部生源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考虑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是什么?如果让孩子们来读这个文本,哪些地方是他们自己可以读懂的?他们会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们会读吗?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一篇古典讽刺小说。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很有特点。首先是古典白话文和现代白话文在表达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读的时候把文章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理解古典白话文中和现代白话文不一样的词语,例如:“诸亲六眷” “登时”等等。理解一些通假字,如:“已后”、“的”等。其次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和文本注解,并通过文本中的这些资源让学生自己建构“严监生的监生是什么意思,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些基本知识,把更多学习与思考空间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机会。学生在此部分虽能明白个别词语的意思,但是课文的读通读顺却没进行反馈、检查,给后文的学习造成一定障碍。

  二、立足语言,突显形象。

  吴敬梓采用艺术化的白描手法,把严监生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守财奴形象。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补白把教学的支点落在“两个手指”这个特写镜头上,重点围绕问题“面对这两个手指,(诸亲六眷)都有怎样的猜测?”进行展开,紧扣作者对人物神情、动作的细致描写,带着孩子们经历了“理解——体味——内化”的过程,再现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让每一个孩子对严监生有淋漓尽致地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课堂实施过程和预设显然是两回事;尽管学生能够轻易找出诸亲六眷的猜测和严监生的动作反应,但是在理解体味上由于我刻板的希望学生能答到预设答案,从而严重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导致学生最终在内化部分无法准确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三、迁移表达,习得能力。

  著名作家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严监生的动作正透露着他卑微的心灵,活脱脱的一个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人物的特有标志。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此作为了迁移表达方法的重点。我请同学们仔细地读一读,品一品,并想象严监生三次摇头的心理历程,引导学生悟出表达方法:作者围绕一个动作,运用细致的描写方法层层展开,让爱财如命的严监生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至此,再让学生当堂练笔,将这种写作方法迁移到我们平日的习作中。但由于课堂节奏掌握不当,导致练笔的时间仓促,没能真正实现迁移表达的目的。整节课显得头重脚轻。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自己需要学习、思考的还太多太多。正如《论语》中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一路学习,一路思考。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背影》的教学设计范文04-09

《散步》的教学设计范文03-30

《太阳》教学设计范文04-09

《赵州桥》教学设计范文04-09

《西湖》教学设计范文04-07

跳绳教学设计范文09-10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04-01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03-30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07-22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范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