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12-12 09:03:4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六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材说明:

  《世纪宝鼎》是第六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说明性课文,通过介绍宝鼎的样子——艺术价值——深刻的寓意,表达了中国人民的艺术创造力,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二、本课学习重点:

  是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世纪宝鼎精美的艺术和赠送宝鼎的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三、学习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专业性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过程:

  ㈠交流带“鼎”字的词语。

  1、我写“鼎”字,请同学们注意字形,笔顺。

  2、我们一起说说带“鼎”字的词语。

  (如:三足鼎立、一言九鼎、人声鼎沸)

  ㈡让我们来认识“鼎”学习新课。

  1、谁知道“鼎”是什么?“鼎”是什么样子的?(练习说说,用笔画画)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世纪宝鼎》,这是个怎样的宝鼎呢?

  ⑴自己读课文10分钟,要求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画出新词,自由认读。

  ⑶再读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世纪宝鼎介绍清楚的?课文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3、重点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宝鼎的样子。

  ⑴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对照图画,想世纪宝鼎的样子,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⑵如:“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等,通过看图弄明白。

  “浮雕”“铸”“铭文”通过弄懂。

  “造型古朴”“文艺精湛”“艺术造型”“纹饰”等。

  理解这些词语主要办法是熟读课文,联系语言环境,感悟大意,有的可抓住关键字;有的可看图联系实际理解。

  ⑶练习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对世纪福鼎的赞美。

  ⑷指着图说说宝鼎的样子。

  4、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赠送宝鼎的意义。

  ⑴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理解。

  如:“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中国赠送宝鼎表达的美好祝愿和希冀。

  再如:“鼎志昌盛”“龙兆吉祥”和“它表达了中国人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愿,对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纪的希冀”等词句。

  ⑵练习读3、4自然段,领悟表达方法。

  (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可多方面的也可各不相同)

  可从课文的条理;运用了具体数字;从结构等说说。

  5、熟读课文,准备赠鼎表演,落实课后第二题,假如让你代表中国向联合国赠送这一世纪宝鼎,你会怎样介绍。

  ⑴ 我给你们一点提示:

  ①如果让你介绍,你准备怎么说,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然后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②要表演赠送宝鼎关键在于介绍清楚宝鼎精美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

  ⑵自己练习表演,让家里人评价一下。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文章寓言式的情节构思,理解人物形象的鲜明的对比特色。

  2.学习文章含蓄凝练的语言,欣赏本文的结尾。

  3.认识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学习含蓄凝练的语言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小小说短小易懂,结尾往往出人意料,发人深思。可引导学生讨论这样写作的妙处,从而理解两个病人的形象,小说的主旨就会迎刃而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嫉妒心是人人都具有的,但是如果你把嫉妒心埋在心底,让理智支配自己为目标而努力,那么嫉妒就会发挥它的积极意义;相反,一味让嫉妒滋生漫长,结果会如何呢?(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出示课件1。)

  1.默读课文,圈点字词。

  2.文章是如何塑造人物的形象的?与其它小说的人物写作有何不同?

  3.小说的结尾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理解的?、

  4.你对两位病人持什么样的态度?

  三、合作学习

  1.找出文章精彩的语句,小组交流。

  2.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交流。

  四、反馈交流

  (出示课件2。)

  1.给加点字注音。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本课的“积累运用”部分。

  2.小说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明确:(小说一般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中心。而本文运用的寓言式的构思,人物简单,两个病人既无肖像描写也无多少语言、动作,只用叙述来介绍他们,连个姓名,外号也没提。但作家选择两个病人作代表人物,有深刻的意义。)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3.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它留给读者广阔的思考

  空间,读者会想些什么呢?这个病人会想些什么?

  明确:(读者会想,这个自私的夺窗者,会不会由此又感到惭愧,原来病友看到的是他编造的一套景色,目的是安慰自己这个躺在床上看不到景色的重病号……抑或非但不惭愧。反而责怪病友胡编乱造,让自己受骗而导致为了这扇窗而白天受困扰,晚上彻夜难眠,加重了病情……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怎么了,怎么会看不到那景色呢?)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心中有佛,就会满眼是佛;心中有墙,就会满眼是墙。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明白哲理:襟怀坦白、目光高远、热爱生活的人,会看到生活中的美,体悟到生活中的美。)

  4.你对文中两位病人持什么样的态度?

  明确:(认识作品中两个人物的意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五、研读赏析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出示课件3。)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1.“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与“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中加点的词怎样理解?

  明确:(“照例漫游着”:表示这是公园里湖中一般常见的景象,是靠窗病人根据生活实际的想像。)

  (“照例睁着”表现不靠窗病人为想法所困扰,突出盯着天花板看已不止一次。)

  (同样的诃语却表现了两住病人不同的心态和其心理之高尚与卑劣可见一斑。)

  2.本段文字中对不靠窗的病人的细节描写“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和“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活动?

  明确:(这一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不靠窗病人的自私,一心夺窗。所以面对病友在生死线上挣扎时,态度冷漠,巴不得他死了,可以让出靠窗床位,于是对此置之不理。其灵魂丑恶、冷酷无情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让学生学会分析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3.试思考本文以《窗》为命题的作用。

  明确:(“窗”喻指心灵之窗;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展开。)

  六、梳理巩固

  学生同位交流本节课所学知识。

  七、拓展训练

  (如有时间,在课堂上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八、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窗

  泰格特

  善良 自私

  心零之窗

  高尚 冷酷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识记“直直落落、养尊处优”等12个词语。

  2、说出各个手指的优点和缺点;(重点)

  3、理解课文通过手指给我们的启示:在一个集体中,成员之间要“取长补短,团结一致。(难点)

  教学准备:ppt课件、马季相声《五官争功》片段、和手有关的其他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本单元课文给我们回答了一个问题:好学生是怎么“炼”出来的。《学弈》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两小儿辩日》提示我们对生活中的现象要勤于思考,《匆匆》警示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桃花心木》教导我们要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从《顶碗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持不懈不怕挫折的精神。相信《手指》一定能给我许多宝贵的思考。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交流字词。

  2、默读课文,把握结构(总分总的结构)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重点部分阅读

  1、读中间的几个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或在文中批注(自己概括)五根手指的优点和不足。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2、独立填写表格。(见幻灯片)

  (四)、玩游戏,说道理

  游戏设计: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拓展学习

  1、试着找找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搜集丰子恺的漫画,和同学们交流。

  3、挑战自己,创作《五指争功》的相声。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技巧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体验团结互助带来的积极情感。

  行为目标:让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1、 活动道具:筷子、报纸若干

  2、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观察岛

  师:大家好,欢迎来到心理课堂,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安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很有趣的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下。大家要仔细看,因为看完之后,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师:短片看完了,大家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吗?

  生:(这三个短片都是关于团结的,大家团结一致,抗击敌人,最终获得了胜利,保护了自己。)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提炼的主题也很准确,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活动主题:团结的力量。

  二、体验分享:活动营

  活动一:折筷子

  师:中国有句俗语:“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理解下这句话的意思。大家的面前都放有一双筷子,请大家拿起其中一支,听口令行动。当老师喊道“3”的时候,自己用力去折筷子,看看结果会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123。

  生:咔嚓

  师:好清脆的“咔嚓”声,我想问问大家,折一根筷子的感觉怎么样?

  生:很容易就折断了。

  师:很多学生都表示so easy,这都不是事儿。那么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按照组为单位,将组内剩余的筷子聚合到一起,然后由每小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试一试,看看谁能把这一把筷子折断。

  生:(尝试折筷子)

  师:老师观察到,即使大家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奈何不了这一把筷子。这说明什么道理呢?

  生:

  师:通过这个游戏大家都体会到了,要折断一根筷子很容易,但是要是把一把筷子折断的话,就很难。这就说明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小的,但是如果大家齐心合力的话力量就会变得很强大。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我可以告诉大家,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就会完成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你们相信吗?

  活动二:踩报纸

  师:大家看,老师的手里现在有一张报纸,大家猜一猜,这张报纸上可以站多少个人?如果把报纸折叠呢?在折叠呢?(老师一边折叠,一边将同学们的竞猜数板书到黑板上。)好,那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进行挑战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挑战的规则:

  踩报纸游戏规则:

  1、 每组抽出5名同学来参加比赛,当老师发出“开始”的指令的时候,参赛队员要想法设法把脚放在一整张报纸范围内,并坚持5秒。如果有学生的脚超出报纸范围,就会被淘汰。淘汰的组员离开比赛现场,剩余的组员继续比赛。

  2、 将报纸对折,剩余的组员继续在老师的指令下将脚放在报纸范围内,并坚持5秒。规则同上。

  3、 继续将报纸对折,比赛。

  4、 经过三个回合的比赛,组内留下人员最多的组获胜。

  师:现在请各小组讨论,派出参赛队员。

  (比赛过程)

  师:经过激烈的比赛,第*小组获得了胜利。现在有请这些小组的成员上台领奖并和大家分享你们成功的秘诀。

  生:

  师:他们说的非常好,请下台。接下来我们来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你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看来想要团结力量大,还需要一定的.技巧,那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刚才大家分享的经验,来总结下,在团结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三:总结提升:分享屋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总结的团结的经验呢?

  生:

  师:整理归纳

  1、有计划和安排

  2、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3、信任合作伙伴

  4、多鼓励合作伙伴

  5、有意见不一致时,要一起商量,不能一意孤行。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相信大家都懂得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同时也掌握了如何团结力量最大的技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希望大家可以学以致用,运用今天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本节课到底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

  绰号(chuo)

  庶祖母(shu)

  吹笙(sheng)

  摹画(mo)

  眼翳(yi)

  舔去(tian)

  侮辱(wu)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入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

  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

  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母亲和书》。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 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 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白发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 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 学习古诗 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 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 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 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 检查自学情况:

  ① 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③ 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问: 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 配乐背诵 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 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请你选择其中几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如:《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六篇】相关文章: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编8篇07-02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五篇02-10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10篇06-06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篇02-24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8篇08-08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六篇07-15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07-14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五篇06-24

教学设计方案汇编10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