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利用多媒体进行优化教学,利用信息反馈技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颇、耐人寻味、奇丽、奇特”,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人养花的方式,体会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3、图文结合、想象品味“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悟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1、想象花的“脊梁”的姿态及用意,体会“我为人人”。
2、想象品味语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体会“人人为我”
教学难点:
通过品析语句,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品质。
课前准备:
1. 德国风光片
2.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3、课堂笔记本,“按按按”测显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⒈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⒊了解作者在德国看到的是一种怎样的奇丽景色。
【教学准备】
⒈(师)多媒体课件。
⒉(生)有关德国的风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交流资料。
⒈谈话引入:
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有许多美的东西,有让我们祖国引以为荣的锦绣河山;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放眼世界,还有我们不太了解到异域文化。今天,我们同作者一起到国外走一走,第一站——德国(板书)。
⒉同学们,大家对德国的自然风光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资料,介绍德国。)
⒊老师也找了资料,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放多媒体,欣赏: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梦幻般的莱茵河畔,神秘的黑森林……)
⒋同学们听了介绍,看了图片,有什么感受?(交流感受)
⒌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板书:奇丽景色)
⒍读读课文,看看这奇丽的景色是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看插图,指名回答。)
⒎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⒏同学们说说你们自己家或周围的人,养花的目的是什么?都爱把花放在哪儿?
⒐(小结)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知道,我们养花的目的主要是自家欣赏,人们通常把花摆放在客厅里,案桌上,阳台上……可是德国人种花为什么是让别人看,我们从文中去了解。
【设计理念】
引入环节把学生的视野引入广阔的世界中,体会到异域风情,不同的美。通过身边人与德国人养花的不同目的`及摆放花的地点的对比,为引入中心作铺垫,直接切入课文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⒉出示生字词语,纠正读音,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注意“嫣”(读yān)、“莞”(读wǎn)的读音。重点分析“嫣”(分部件记)“脊”(以形记,人的背每边两根肋骨)的字形。
⒊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⒋齐读,指导读通顺,读断句。
⒌文中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简单的学生相互释疑)
⒍默读课文: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景色?
找出课文中有关语段读一读,初步感知这奇丽的景色。
【设计理念】
本环节是通过学生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的最基本要求,接着让学生思考课后二题要求,初步感知课文所描述的奇丽景色,这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
三、理解内容,读出情感。
⒈文中说“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时,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德国人养花是怎样的呢?读读课文,把相关语段画出来,文中有一个多次出现的词最能说明德国人爱花,请找出来,打上“•”号。
⒉四人组交流勾画情况,交流找出的相关语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⒊全班交流,小组汇报自学情况,课件随机出示句子,师生共同探讨。
出示⑴“家家户户都在养花……花的脊梁。”
①读这段话。
②“脊梁”指什么,在文中指什么?
③请用“家家户户都……都……都……”将这几句话变成一句话,从中体会到什么?
④小结过渡:可见他们将花栽在临街的窗外,是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令人感到惊叹,可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
而德国人看来却是如此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
“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谁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⑤我们来读读,感受这奇丽的景色,应怎样读才能表达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种景色的感受呢?(重读“家家户户”三个“都”)
出示⑵“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
①读句。
②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先按字面理解,再用课件或实物帮助理解)“应接不暇”
③请一名朗读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现象一下这是什么样的景象,是怎样汇成了花的海洋?
④口头练习:假如我来到德国,走在街上,看到 ,想到 。
⑤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花被别人欣赏,同时又能欣赏别人的花,心中不由会产生许多感受。这是多么美妙、多么值得人回味的情景啊!
我们称之为“耐人寻味”。
⑥我们同作者一道走在街上,欣赏着这奇丽的景色,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多美啊), 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赞美)?
出示⑶“我走在街上……奇特的民族!”
①读句,为什么用“又”?(联系前面第二小节)
②作者为什么说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③感情朗读这几句话。(学生读,说说为什么那样读)
【设计理念】
通过默读,了解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景色及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体会德国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及美好心灵。
四、作业。
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抄写生字,积累词语。抄写文中描写花的句子。
⒊思考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⒈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德国人的美好品质。
⒉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⒈听写生字。
⒉说说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景色。
【设计理念】
检查上堂课收获,自然过渡到本堂课的学习。
二、理解重点句。
㈠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体会人间真情,走进“耐人寻味”的境界。
⒈我们从上一课的学习中,知道德国人的确是一个爱花的民族。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呢?找出文中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句子, 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⒉学生读后,说理解,相机出示句子,。
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生活中你有没有这种感受?
⑴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默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⑵为什么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交流。
⒋感情朗读。(放慢速度,有回味无穷的感觉)
【设计理念】
德国人为什么要把花都栽在临街的窗户外,这一问题要引导学生回到文中,找到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走进“耐人寻味”的境界。
㈡理解“没有改变”,读懂“美丽没有改变”的含义。
⒈四五十年以前,作者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看到过的情景和以后又看到的景象,这时他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读读第四自然段,就明白了。
⒉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发现很多的东西变了; ,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 ,是的,德国人 始终没有变。”
⒊感情朗读,注意“美丽”后稍停顿,“没有改变”读出重音,肯定语气。
【设计理念】
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关键在于理解没有改变的是什么,进而悟得德国这爱花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真情是永恒的。
㈢理解“花的梦,思乡的梦”
⒈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海,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此时,作者心中产生了美好的梦境,读文中最后一句话。 “我做了一个花的梦……”
想想作者做了什么样的梦?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梦的呢?反复读,说理解。
⒉出示句子,根据内容联想,教师指点。(答案多元的)
想想“乡”“花”指什么?
“乡”指中国的家乡,文中哪里看出?(“如入山阴道上”)“花”由眼前的花联想到什么?
⒊反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想象作者会梦到些什么?
⒋感情朗读。
【设计理念】
这句话寄托了作者的情思,理解其中的内涵有利于更深入地感悟文章的内涵。
三、回读全文,升华情感。
⒈读全文,选择使自己感动的句子,练习感情朗读。(自读、互读、展示读)
⒉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自已背、互相背、指名背、评议)
【设计理念】
通过朗读、背诵的练习,旨在让学生读出情感。
四、联系实际,扩展延伸。
⒈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一些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⒉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走进德国,认识了一个爱花的民族,明白了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懂得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作业。
⒈写一写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⒉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设计理念】
先读学后感受,再说生活中的感受,把学习引向行动,鼓励学生真诚地去帮助别人。
作业体现积累,读后体验。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在屋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在街上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08-15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02-1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08-1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师教学设计01-12
关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02-26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03-03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范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