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1
课题研究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活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课后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读中质疑,读中感悟。
(2)联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母爱,学会感受爱,回报爱。
(2)培养学生锻炼自我,自立自强。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爱,感受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学完了本组的三篇课文,你对父母的爱有了怎样的 认识,能说出来吗?
2、学生谈感受
3、师:是呀,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子女。可有一位母亲在孩子生病时,却让孩子独自上医院去看病,她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0课〈学会看病〉(板书课题)
4、自由读课文
二、检查自学情况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往这样的课我们都是采用自学,老师课前留了导学提纲,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出示导学提纲)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分几部分来写的?概括出小标题。
2、汇报(师板书)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从看病前、看病中、看病后这三方面来写的,那课文到底是怎样具体写的呢?我们来看第二题
三、品读母亲语言和心理变化的语句,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师:面对生病的孩子,母亲是怎样做的?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语句,分析母亲的感情变化,并提炼出母亲感情变化的词。(要求: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提炼出的母亲心理变化的词,小组达成统一意见,然后一会请每小组到黑板上写出你们提炼出的词,并找同学汇报,老师不一定会叫到谁,如果回答好的,会给本小组加分。)
1、组内交流汇报。
2、派代表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3、选小组汇报自学情况(其他小组要注意倾听,你认为不够深刻、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来)
4、根据不同意见的探究,统一心理变化过程
师:你欣赏这位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吗?为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磨练 独立生活)
问:“为什么说这个过程也磨练母亲?”
小结:“学会看病”中母亲用特殊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而且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教育的方式千千万,但都源于一个字—— 爱。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四、积累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赞美母爱的好词佳句,同学们收集到了吗?请拿出积累本。
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收集到的关于母爱的好词好句
五、感悟
学习了这组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联系自己实际谈一谈。
六、作业
写一篇赞美父爱或母爱的文章,注意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和心理的方法进行描写。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深明事理、柔肠百转的母亲和有勇气接受磨练的儿子这两个形象。并通过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感受到母亲对儿子深沉、广阔的爱,并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
3.发现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表情、动作等描写间接揭示人物心理和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4.通过补白文本的方法,理解母亲虽经受内心煎熬,仍旧坚持锻炼儿子的良苦用心。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母爱,并树立独立面对生活的信心。
(二)教学流程:
一、直接入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学会看病》。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正音、释词(按图索骥)。
2.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
3.有没有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
预设:句子1:“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句子2:“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预设:孩子们提不出不懂的问题。那么我们先来读读母亲与儿子的对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细读人物对话,感受母亲的矛盾。
(出示对话):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
“正是。”
1.自读对话,把对话读通顺。
2.一次分角色读对话,评价:很通顺,也很准确。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儿子?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生1:依赖母亲的儿子。
师:从哪儿看出他特别依赖母亲的呢?
生:……
师:你又读出了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生2:严格的母亲/狠心的母亲/为儿子着想的母亲。
3.二次分角色读对话。
4.品悟内心活动感受其坚定。
师:儿子已经比我高了,但对我仍旧是这样依赖,此时,母亲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是呀,必须让儿子学会看病,一定要让他学会看病,让我们感受到母亲要锻炼儿子的坚定决心(板书:坚定)。你们真是读懂了母亲的内心。
5.齐读母亲对心活动的语句。
6.三次分角色读对话,读出儿子的依赖,母亲的坚定。
学生评价。
7.品读“……”,感受母亲内心的矛盾。
(1)这位同学读出了母亲的坚定,让我们感受到母亲要锻炼儿子的决心。但,美玉也会有瑕疵,我给你提一个小小的意见行吗?
(2)(出示句子):“假如……你找不到我呢?”“那我就……找我爸。”这两句好像没有注意到标点处的停顿。再请你读一读好不好?
(3)指名读句子:我们先来看第二句,如果把它改成“那我就找我爸。”好不好呢?为什么不好?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生:他在思考问题的答案。
(4)出示母亲的语言:“假如……你找不到我呢?”面对生病的儿子,此时母亲的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预设:不忍、心疼、动摇、矛盾……)
(5)快速浏览课文15-20自然段,文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也感受到这份不忍、心疼呢?
(喋喋不休、心软、咬着牙、生怕……)
(6)是呀,这份坚定的背后,尽透着母亲的不忍、动摇与心疼。师生分角色读对话。
a.师读母亲的话,生读孩子的话。
b.生生合作:男女生搭配。
c.生生合作:女生齐读母亲,男生齐读儿子。
五、品读人物内心,感受爱子深情。
1.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留下母亲一个人在家中等待。
(出示句子):“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1).读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
a.时间过得很慢:从哪个词感到时间很慢?(艰涩)
他从一个“艰涩”读懂了母亲感到时间过得很慢。你还能读出些什么?
b.沙漏、坠入、忐忑不安。
慢得像——沙漏中的沙子一点一点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堆积在心里,越积越多,让我的心越来越——沉重。
(2)再读句子。
(3)有什么疑问吗?(预设:母亲为什么会感觉时间很长?母亲的心里为什么会感到很沉重?)
(4)母亲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心里想了些什么呢?也许通过这个问题,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2.默读21——23自然段,试着找找答案,并将你的感受简单地写在句子旁。
3.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母亲会想些什么?你还画了哪些句子?
预设1:后悔:
(1)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2)能从这一段中找到一个词语表示母亲此时的感受吗?(板书:后悔)
预设2:自责:
(1)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
(2)你也提炼一个词是——自责。(板书:自责)
预设3:痛苦:
(1)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2)有感情读句子。(板书:痛苦)
4.母亲后悔、自责、痛苦些什么呢?
生快速浏览课文找答案,有感情读一读。
预设4:仅仅是后悔、痛苦、自责吗?母亲还可能会想些什么——(板书:……)
5.是呀,我们仿佛找到了答案,使母亲的内心越来越沉重的不仅仅是时间,而是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加剧、累积起来的——担心、后悔、自责、痛苦……呀!
这种种情感纠结在一起,使母亲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深深地谴责自己——读(“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复沓朗读:这一刻——,这一刻——,这一刻——。
6.谁又能说这复杂而矛盾的心路历程,对母亲来说不是一种磨炼呢?
六、想像儿子的内心活动,理解母爱。
1.终于,儿子平安回来了。并骄傲地向我宣布,已经学会了看病。儿子学会的只是如何看病吗?他还学会了——独立、生活。(板书:独立)共3页,当前第2页123
2.在这个过程中,儿子的内心又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就仿照着作者的写法,写写儿子的心里活动。
场景一:母亲要我一个人去医院看病,……
场景二:在医院里,我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听到病童的哭声不时从病房里传出来,我想……
场景三:我终于学会了看病,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回家的路,我想……
1.学生汇报。
七、拓展文中,升华母爱。
1.是呀,你们已经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文中的母亲在最后写到:配乐朗读。
2.有人问,母爱是什么?我告诉他,母爱是甜甜的吻,是慈祥的目光,是鼓励的话语。不,不完全是这样,母爱还是严厉的批评、是谨慎的责罚、是勇敢的放手。我相信,此时,你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父亲或是其它亲人,你们之间也一定发生过这样、那样的故事。让我们拿起笔,记录下那一刻的心路历程,再读给父母听一听。这就算是我给大家留的课外作业吧。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理解“打蔫儿、喋喋不休、按图索骥、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3. 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过程:
一、 背诗导入,质疑母爱
1、背诵《游子吟》同学们,你们会背很多诗歌,刚才我们已经展示了,还记得这一首吗?《游子吟》
2、千百年来,母亲的爱就像这贴身的衣服,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你摔倒了,母亲会---(生接答)你饿了,母亲会----( )你生病了,母亲会---()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板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由读文。
自读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把不熟悉的词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利。
②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打蔫儿 拖沓 喋喋不休 按图索骥
艰涩 忐忑不安 深深谴责 聊胜于无
① 指名读准词语 学会看病教案设计
头两个词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打蔫儿”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头抬不起来,)“拖沓”形容什么?(步子沉重……)这两个词正描写出儿子病时无力的模样。
② 师:儿子还没有成年,病中的他显得那么虚弱。此时此刻,他多么需要----(生接答)
③ 生活中如果你病了,你的妈妈会怎样做?(生自由回答)但文中的母亲却是怎样做的?
④ 概况全文大意。谁能把这两个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 潜心会文,读懂母爱
(一)创设情境,体会狠心
1、师:在你看来,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是怎样的母亲?谁来找到这句话,读一读。
2、出示“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板书“狠心”)
师:你从这句话哪个词读出了母亲的狠心?
生自由回答。(体会“雪上加霜”)“雪上加霜”指什么?(让儿子独自看病)
是呀,儿子不过十二三岁,还从未一个人去过医院,我却让他在生病发烧时去医院,所以------“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3、文中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母亲的狠心呢?生自由答。
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这句话里哪个词最能表现母亲的残忍?
(板书:逼问)怎样问才叫逼问?(步步紧追,问了再问)逼问谁?(逼问病中的儿子)
4、师生对读,体会狠心
①我来演母亲,谁来演我儿子?只读母子间的对话。
儿子烧的滚烫,我没有马上给他找药,却逼问他,要他同意独自上医院,这怎能不让人觉得——“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从这段对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什么样的母亲?
生:这是个——的母亲,这是个——的母亲(冷漠、残忍)
②分男女生对读,带着这种冷漠、残忍,女生来读母亲的话,男生读儿子的话,相机指导读出逼问的语气和儿子虚弱的语气。
小结:孩子都病得打蔫儿,一般的母亲想都不敢想让他独自去医院,文中的母亲却逼着儿子做出了如此大胆的决定。我怎能不想——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5、想像补白,情境写话
播放音乐,分组写话。儿子独自去看病,会遇见什么困难呢?想象一下,
①、在寒冷的大街旁,儿子拖沓着脚步,焦急地张望着,出租车怎么还没有来呢?想像儿子是怎样冒着严寒站在街边等车的,写一段话。
②、在拥挤的医院大厅里,儿子是怎样孤零零地排队挂号看病的?
③、在散发着浓浓药味的注射室里,耳边是病孩尖利的哭声,眼前是别人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儿子会怎样想,会怎样做?
6、交流写话,引读煽情:
学生读自己写的话,引导学生反复读: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在孩子生病时——
引读:是呀,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就是想锻炼他——相机理解“按图索骥”。师:第一次带着儿子去医院看病了,第二次儿子可以照着做,这就叫“按图索骥”。
(二)细细感悟,悟痛中爱
1、师:读到这里,我不禁要问,面对病中的儿子,母亲真忍心这样做吗?这到底是不是狠心的母亲吗?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理由来说说。(出示)再读课文,划记文中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自由回答。
①(出示:“时间艰涩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收缩成一团。”)
②了解沙漏。知道沙漏是什么吗?(古代一种计算时间的工具)看图,你觉得它的流速快吗?(慢)师:你从母亲把时间比做沙漏体会到了什么?(板;度日如年忐忑不安、担心)理解句子可以抓重点词语,你能从哪个词感受到母亲的(担心、度日如年)
③师:既然时间过得慢,把“艰涩”换成“缓缓”行不行?为什么?(体会母亲在一分一秒中的煎熬)
小结:时间过得越慢,母亲就越忐忑不安,母亲越忐忑不安,时间越(过得慢)。放慢语速,齐读这段话。
④师:你还抓到哪个词能表现母亲的担忧?(疼痛)
师:疼痛到什么程度?(心收缩成一团)
师:这是怎样的痛?(母子连心,揪心的痛)
小结:这种疼痛远远胜过病痛的十倍、二十倍……
(四)想象说话:这时候母亲最心痛什么?(一路上,他摇摇晃晃的走着,会不会有危险呢?在拥挤嘈杂的医院里,儿子排在长长的队伍中,他受得了吗?又要挂号、又要交钱,儿子知道怎样做吗?)如果你是母亲,这时你最想儿子说什么?
填空: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十分钟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收缩成一团 ;
二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母亲想( ),心疼痛的又收缩成一团 ;三十分钟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母亲( ),心疼痛的再次收缩成一团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狠心的母亲吗?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母亲?
小结:这哪里是狠心的母亲,这分明是一个疼爱孩子、很有责任心的母亲呀!
(四)悟悔中情
你还从哪些语句能感受母亲并不狠心?体会“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你体会到了母亲的什么?(犹豫、后悔)“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坚定信心)
四、 诗歌诵读,升华母爱
1、导语:同学们,你能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2、母亲逼着自己的孩子独自去看病,希望孩子能学会独立生活。表面是狠心、冷漠,内心却犹豫、忐忑不安,这些心理变化都源于对儿子深深的——生接“爱”(看板书画心形)这是一种怎样的爱?(生接)这是一种……的爱。
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这样写到:
我们把它稍微变换格式,它就成了一首短诗。让我们深情诵读,体会母亲超常的爱吧。
3、师朗读诗歌: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总有一天,
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
我预先能帮助你的,
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
它也许不那么准确,
但聊胜于无。
理解“聊胜于无”,生齐读。
3、联系生活谈母爱。现在的你,一定对母爱有了更深的理解。生活中,你的父母有没有像这位母亲一样对你狠心过?
五、拓展阅读,多元品味
1、小结:母亲的爱是多姿多彩的,母亲的爱是广袤深远的,包容是一种爱,狠心也是一种爱。关爱孩子是每个母亲都会做的,但能像这位母亲那样狠心地爱却很少见。你知道这位用心良苦的母亲是谁吗?出示作者照片:毕淑敏
简介作者。课外阅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写读后感。
2、场景补白,续写心理活动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写写儿子的心理活动:
妈妈决定我独自去医院看病,( );
我学会了看病,走在回家的路上,( );
板书:
学会看病
犹豫 后悔 自责
狠 忐忑不安 心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4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人:同学们,在你生病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还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医院呢?(学生回答)我想在坐的大部分同学都是由父母陪同去医院看病的,可是有这样的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的这个故事,一起来寻找答案。
2.揭示课题《学会看病》。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2)初步感知内容,回答:这位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为了让孩子学会看病,锻炼孩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
2、二读课文
(1)面对一个生病的小孩子,这位母亲真的能够狠下心来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难道她不担心?她到底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一下母亲当时的感情变化。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3、深入理解感悟: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母亲为什么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磨炼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4、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好好体会母爱的感情。
三、拓展交流,赞“母爱”
1.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四、总结升华,谢“母爱”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的;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5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学会看病》(小学语文五年级)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由于是乡村学生,虽然有四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但学生的构成不同,一半学生基础差,因为是合并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养成教育都比较差,总体来说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教学内容分析】
《学会看病》是一篇略读课文,从母亲的角度描写了一个母亲为磨练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鼓励儿子一个人去看病。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母亲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体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情深。文章很长,有些语句也较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妈妈的爱日常中哪些事让你体会到了妈妈对你的爱?
小结:母爱是人类最纯洁、最无私、最珍贵的情感,每一个孩子无不享受着母亲给予的幸福和快乐。
二、引出课题,介绍作者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位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写的一篇文章《学会看病》(出示课题》一起读课题。你们知道这位母亲是谁吗?是啊,她就是毕淑敏。
让我们一起走近毕淑敏,品味另一种不同寻常的母爱,好吗?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请你简单的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4、同桌对读妈妈说服儿子自己去看病的对话。谈谈儿子的感受。
5、小结: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感悟,体会母爱
1、“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这位母亲是怎样逼问的?和同桌之间配合着读一读。哪一组愿意给我们表演一下。(勇气可加,但你觉得残忍吗?)有更残忍的。多么残忍的逼问啊,可这并不是真正的狠心,因为这位母亲知道:(引读: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
2、其实,她一点儿也不放心儿子独自一人去医院。当儿子摇摇晃晃地走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了。
3、体会21-23自然段。在这几段里,母亲的心情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后悔 ——忐忑不安——深深地谴责)(板书)她后悔什么?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他,还给他雪上加霜。课文中雪上加霜具体只什么?你能用他说句话吗?母亲还后悔什么?(我就是……先有个印象)然后再让孩子凭着印象中的路线和看病的过程去做。这就叫(按图索骥)这样一来,孩子就不太会出错。更何况来日方长。但我却没有这么做,真后悔啊!谁能用后悔的语气读读这句话。注意把重点词语读好。(读得不错)可是,我越后悔,时间过得越慢,像( )。沙漏是(教师解释),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她在担心什么?特别是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还没有回来,她又会想些什么?是啊,担心得心都疼痛地收缩成了一团。最后还深深谴责自己……在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草船借箭教学反思金钱的魔力 教学设计体会愉悦感受——《我的“长生果”》片断赏析落花生教案《慈母情深》说课稿《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桥》练习题口语交际·习作七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结:出示最后一段。自由读这一段,想:这里的路线图,仅仅是指看病时的路线图吗?它还有可能会是?
总结:所以,母爱是多种形式的,关心、慈祥、温柔是爱,冷漠、狠心也是母爱的体现,甚至是更可贵的一种爱。老师最初概括的主要内容的确错了,得改成:
【课堂练习】
1.如果现在你是这位母亲的孩子,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写下来。
2.交流.
【作业安排】
作者毕淑敏在写完这篇文章后,还专门写了《生命也是生活》,谈了自己创作的过程和心理历程。同学们有时间不妨去读一读。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孩子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 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总之你已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在所有的苦
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所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殴打。我知道打人犯法,但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却臂系千钧。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都一次次地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会遭受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惟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自我问答】
1.如何理解母亲感情的变化?
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字,深入理解和感悟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决定让儿子独自看病──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让学生找到母亲在这一过程中相应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如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学完课文,我抛出“做为母亲的我也很想知道当你拿着我给你的路线图,摇摇晃晃地独自到医院里看病的时候,你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的问题,以儿子的角度来说说看病时的心理活动,目的是为了学习课文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类似经历,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
2.教学中,怎样运用“读”的手段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的?
体会母亲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是重要的手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穿插在学生交流感悟体验之中,这里我也注重了点拨、小结、激情,“推波助澜”,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和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母亲对儿子的爱。学习这篇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母亲的内心变化,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爱。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学生通过前面的几篇课文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本组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这篇课文的学习是前面学习方法的运用与巩固。
教学目标:
1、 学习11个生字,借助字典、其他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练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锻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里活动的描写表现母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磨练儿子的特殊母爱,及其心理活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尽管父母的爱不尽相同,但这种爱多是无私的,无微不至的,但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她的儿子发烧生病的时候,作为多年医生的她,不是在家中给儿子看病,却逼着儿子独自上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是怎么想的,是不是不爱他的孩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看病》(板书课题:学会看病 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
二、 自由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课件出示词语: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聊胜于无 按图索骥 ,让学生交流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按图索骥”,了解这个词语的故事,在课文里的意思,从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理解内容,体会母亲的爱。
5、勾画出描写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干亲的变化。
三、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课件出示归纳。
“既然我是母亲,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会改变了主意” ,“立刻心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这些语言和心里活动的描写,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既然……”“立刻”“毕竟、而且”体会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和真情包含期间,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很担心,后悔与自责。
2、“从他出门那一分钟起,我就担心,自责……”,“时间艰涩的流着,就像沙漏坠入我的心房……”“我的心疼痛的收缩成一团”
体会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抓住关键词“担心、自责、艰涩、坠疼痛、收缩”体会母亲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孩子学习给医生看病,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3、“时间艰涩的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我的心疼痛的收缩成一团”
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4、“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5、“孩子,不要埋怨我你在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会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线路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四、感情朗读课文,加深感受母爱
母爱是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里活动的句子)
五、联系实际赞母爱,写一写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得到的爱是不一样的。
1、读课文,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想要说的的话说出来(文中的母亲,文中的儿子,你的父母,自己的故事)
2、写一写。注意通过任务的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情感。
3、全班交流。
六、拓展延伸,谢母爱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进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同样是沉重的,“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独立生活的提高,也是对母爱最好的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报答母爱吧。
请把文中的母亲和自己的父母比较一下,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父母说?请写下来,拿回家给父母看看,然后也请父母写上几句。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7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二、重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三、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四、时间:1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谈话导人。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的这个故事。
二、揭示课题。交流成果,初步感知检查交流预习成果。a.用卡片认读11个生字。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b.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c.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四、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3全班讨论。a.你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读有关句子。)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4总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拓展: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故事吗?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的孩子吗?你读过类似这样的故事吗?延伸课外: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
七、教师小结: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
八、布置作业: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板书设计:
20、学会看病
人物语言心理活动
教学反思:
课文通过一次锻炼,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学生在谈感受的时候很多话说,都是家长不放心让他们去做一些很简单的小事,引导他们收集起来,正好作为习作的材料。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8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学会看病》,《学会看病》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儿子独自上医院学会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来叙述描写。结合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阅读提示,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 认识11个生字,学习新词。
2. 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的感情变化。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浓浓的爱子之情。
因为本课是以母亲的口吻写的,学生在理解上有一些差距,所以我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为: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的感情变化,体会浓浓的爱子之情。在这里我为什么没有用“理解”而用了“读好”这个词呢?(教参上是“理解”)怎么样才算是“读好”了呢?我认为读好不仅是指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出课文的味道,读出情感。所以我觉得“理解”是“读好”的目的,“读好”是“理解”的前提,“读好”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这样安排教学就利于学生在读中理解。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我希望能站在“生本”的角度,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使自己“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匆匆过客”,教学反思《《学会看病》教学反思》。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通过“读”与“说”,“读”与“悟” ,“读”与“写”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以对母亲和儿子的印象为线索贯穿其中,学生每读一次课文,就会对母亲和儿子印象有所改变,直至体会到母亲的感情变化是因为母亲有一颗爱子之心,层层深入,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后,我觉得课堂上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读”的训练仍不到位。
作为阅读教学,大家都知道“读书是第一要务”,这节课中,我安排了很多时间,也采用了不少形式让学生充分的去读,从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来看,读的效果有了,学生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但没有读好,学生的感情朗读没有到位,课堂上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好好去引导。
2.课堂的深度不够。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就是让学生把学完这课后的感悟写下来。说实在的,我很期待孩子们写出多角度的、个性化的感悟。因为这是情感的升华,是由课内到课外,由文本到生活的一个很好的连接,是课堂的点睛之笔。由于时间调控不好,孩子们刚要写的时候下课铃响了,我只好把这个练笔留作了课后练习,失去了一次倾听孩子心声,领略他们智慧火花的机会,也使得整节课只停留在读懂文本之中,练习书面表达没有到位。这也反映出了我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还不够。
3.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一定不能够吝惜自己表扬孩子的语言、动作,哪怕是一个微笑。这节课上,很多孩子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但我对他们的评价、激励不及时,或者是语言不够多样化,这一点我要向组里的各位优秀教师学习。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课题
1、出示三组以“母爱”为主题的课件,激趣导入。
2、再出示文中的一组词,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知文意
1、检查预习。出示本课的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回顾学法明要求
1、读阅读提示,划出自学要求,明确学习任务。
2、回顾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由此导出本课的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心理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情感。
四、自读课文悟情感
1、根据提示二的要求,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并在文中空白处作批注。
2、生默读,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读书体会。
在学生分享读书体会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悟以下几处:
(1)抓住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体会“残忍”。
出示对话,师生分角色读。引导学生交流从这段对话中读懂了什么?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儿子:依赖 母亲:坚定 犹豫)
(2)抓住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几句:
①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后悔,同时联系上下文,重点引导理解“雪上加霜”和“按图索骥”的意思。
②“时间艰涩地流……但我的心痛得缩成一团。”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忐忑不安”。重点抓住“艰涩,坠”等词理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③“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自责”,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出示句子:
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医院!
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医院呢?
指导学生读出母亲的两种矛盾心情。
④出示课件,“终于……倚在门上。”让学生齐读后,让学生想象母亲会对儿子说什么?生自由说各自的想法,教师相机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齐读。重点理解“路线图”的意思,感悟母爱的真谛。
(3)教师总结并梳理本文的线索,归纳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领悟写法巧练笔
1、小结语言和心理描写在表达人物感情方面的突出作用。
2、仿写:想象儿子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
六、拓展延伸促升华
课件出示作者,了解毕淑敏。同时推荐阅读毕淑敏的另两篇文章:《剥豆》和《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板书:
20*学会看病
母亲 儿子
坚定 依赖
埋怨
犹豫
后悔 语言 爱 心理
理解
忐忑
自责
放心 学会独立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3、培养学生锻炼自我,自立自强,能感受爱,回报爱。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沐浴着父母的爱长大,父亲是你的阳光,母亲是你的月亮,你是父母的希望;我们滋润着人间真情成长,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地泪花畅想未来。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请看大屏幕,一同欣赏一组画面。(播放课件)
师:欣赏了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请三名学生谈感受)
师:是啊,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妈妈的爱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妈妈的爱是最无私的、伟大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面对生病的儿子,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着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妈妈?(生谈看法)我们就一起走进20课《学会看病》去了解这位母亲。(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师:请看自读提示。(指名读提示)
(生按自读提示自读自划,师巡视,了解自读情况)
三、品悟母爱内心,感悟母爱真谛。
师:找到描写母亲心理句子的同学请举手,你找到什么句子,母亲当时的心情怎样?
四、拓展总结
师: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呢?(生逐一回答。)师:是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无论是“精彩极了”的鼓励表扬,还是“糟糕透了”的鞭策批评;无论是和风细雨的谆谆教导,还是言辞犀利的告诫警告,其实这都是对我们的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感谢这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她不仅磨练了孩子,也让我们学会理解父母的爱。这位母亲就是文中的作者——毕淑敏。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练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练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质疑母爱
千百年来,母亲的爱就像这贴身的衣服,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你摔倒了,母亲会?你饿了,母亲会?你生病了,母亲会?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板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由读文。
自读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把不熟悉的词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利。
②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③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
2、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打蔫儿、拖沓、喋喋不休、按图索骥;
艰涩、忐忑不安、深深谴责、聊胜于无。
①指名读准词语,头两个词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打蔫儿”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头抬不起来,)“拖沓”形容什么?(步子沉重?)这两个词正描写出儿子病时无力的模样。
②师:儿子还没有成年,病中的他显得那么虚弱。此时此刻,他多么需要?(生接答)
③生活中如果你病了,你的妈妈会怎样做?(生自由回答)但文中的母亲却是怎样做的?
④概况全文大意。谁能把这两个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潜心会文,读懂母爱。
小结:这哪里是狠心的母亲,这分明是一个疼爱孩子、很有责任心的母亲呀!
1、悟悔中情
你还从哪些语句能感受母亲并不狠心?体会“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你体会到了母亲的什么?(犹豫、后悔)“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坚定信心)
四、诗歌诵读,升华母爱
1、导语:同学们,你能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2、母亲逼着自己的孩子独自去看病,希望孩子能学会独立生活。表面是狠心、冷漠,内心却犹豫、忐忑不安,这些心理变化都源于对儿子深深的——生接“爱”(看板书画心形)这是一种怎样的爱?(生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这样写到:
我们把它稍微变换格式,它就成了一首短诗。让我们深情诵读,体会母亲超常的爱吧。
3、联系生活谈母爱。现在的你,一定对母爱有了更深的理解。生活中,你的父母有没有像这位母亲一样对你狠心过?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12
【教材内容】
《学会看病》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第20课(需1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去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学习本课,不但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而且要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重,难点】
自主阅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母亲感情变化,感受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队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
(献给母亲的歌。)
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⑴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⑵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⑴按要求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⑵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⑶深入理解感悟: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
(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礼物……
2、独自准备。
3、交流共享。
四、拓展延伸,谢“母爱”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五、作业超市
1、摘抄课文中的成语,其中有叠词的成语,再照样子写出三个成语。
2、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与其……不如……既然……就……即使……也……虽然……但是……
⑴()我是母亲,()应该及早地教会他看病。
⑵()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⑶()我们已经有效地控制了“流感”,()不能掉以轻心。
⑷()在这边死等着,()想办法自己趟过去。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通过略读,浏览等方法,理解“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按图索骥”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还原感受,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时的内心世界。
3、通过阅读,自主建构,认识到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到母亲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
一、导入
师: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都是讲父母对儿女的爱,这些浓浓的爱深深地感动了我,龙其是妈妈的爱,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你们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母亲?(残忍)
师板书:残忍
师:不过事实真的是如此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毕淑敏阿姨写的《学会看病》,来看个究竟。(师板书:《学会看病》)
二、初读课文
1、初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碰到有注音的生字词语发出声音拼一拼,把文章读通顺(2。)、读完后先借助课题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课件显示)
师:请同学们读齐朗读提示,(生读)师:开始读。
2、检查预习情况
师:好,都差不多了,头抬起来!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齐读,
4、我们再来看第二题,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师提示文中有一个词语“按图索骥”是什么意思?“骥”是什么意思?“图”是什么意思?“索”又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师:这个词在文中什么意思,快速浏览。)儿子按照母亲给他的路线去看病结果怎样?儿子学会了看病
师:很好。儿子生病了,母亲让他独自去看病,儿子看完病,骄傲地回来向母亲汇报。
师: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1、谈话:初步了解母亲的苦心。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还认为这位母亲是残忍的吗?生:不是。
师:好,用一个字来说。生:爱。(师板书;爱)
师:恩,爱,母亲是爱儿子的,是对儿子的一种磨练。(师板书:磨练)
2、品味母子的收获。师:请同学们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我自己。)师:儿子磨练到什么了?(学会自己一个人看病)师:以前儿子是什么样的?(依赖)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师:依赖性很强的儿子最终学会了看病,在次磨练中儿子学到了什么?(独立,不依赖父母。)
师:是啊!第一次独自走出家门,不依赖父母,自己独立把病看好。看来他真的是长大了很多。在这次磨练中得到了很多。师:再读这句话,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她为什么磨练了儿子也磨练自己?)
师:恩,问题提得很好。你真会读书!真会思考!是啊,老师也有这个疑问,为什么说磨练了儿子也磨练了自己呢?
师:咱们也不着急回答。看着默读提示,再次走进课文,你可以一目十行。 (默读要求: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在感触特别深的句子旁边写下批注。)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找出了这句话,自己再读读这句话,把它读通顺了。(出示句子: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师:谁站起来把它读一读。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们读出了什么?
(提示:有没有不懂的词语?注意沙漏,又称“沙钟”,是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沙子流的速度非常缓慢。
沙漏
沙漏也叫做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装置。西方沙漏由两个玻璃球和一个狭窄的连接管道组成的。通过充满了上面的玻璃球的沙子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一旦所有的沙子都已流到的底部玻璃球,该沙漏可以被颠倒以测量时间了,一般的沙漏有一个名义上的运行时间1小时。)
师:(从这句话我们可以读出时间过得??,像什么一样过得很慢?看病是件??)
(我从这句话中读出了时间像沙漏过的很慢、读出了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情。)
师:反复提到了时间。
师:时间像沙漏,就是觉得等待的时间很漫长。师: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从她的朗读中,你觉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时间过得很慢?(还没有,费时间,忐忑不安,坠入,艰涩。)师:艰涩,艰涩什么意思?生:艰难。
师:把艰难写在这个词旁边,你还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时间的漫长?时间像什么过得很慢?生:沙漏。
师:恩,很好,谁有感觉时间过得很慢的经历吗?(暑假快到的时候时间很慢,等计程车,很无聊的时候。)
师: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过这种经历。好,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体会时间过得缓慢。{指导朗读)
师:一起再读一遍。(学生齐读第22自然段)
师:一个人站起来读。(抽生读22自然段,教师指导点评)师:谁再来?
(抽生读22自然段,教师指导点评)师:自己再读一遍。(学生自由读)}
师:好,同学们读得很好,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说,母亲当时的心情。(度日如年,心急如焚,如坐针毡,焦急不安)
师:如果你是这位母亲,在家等待的过程中,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出示:30分钟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
;
一个小时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
;
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
;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
。)师:你得在后面写,母亲想或者母亲怎么做?
(提示:儿子可是几乎没有去过医院,他要自己打车、挂号、找内科、找分诊台、查体温等)
师:咱们请四个同学合作完成。
(老师边读,学生边填空。母亲想:不知道儿子是不是顺利地到达了医院;母亲想:儿子,你挂上号了吗?找到内科了吗?你一定要耐心地等一等啊!母亲想:儿子,你量好体温,拿好药了吗?应该准备回家了吧?母亲想:儿子应该回来了呀!怎么还没回来呢?会不会出了什么意外呢?我真不该让他一个人去看病。)
师:现在我们回头看看,母亲为什么说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也经受了担心与煎熬,所以说,母亲也磨炼了自己。)
师:那母亲又为什么要磨炼儿子,也磨炼自己呢?是因为母亲对儿子的??(爱)师:这种爱是对儿子的磨练,是为了让儿子??(学会独立)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师:这里母亲讲到了路线图,这里的路线图是不是文中所说的去医院的路线图呢?(不是,是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时种种应对的办法,指独立生存的能力。)有了母亲口授的“路线图”,相信儿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从容应对了。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磨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自己对自己“残忍”。这样,等到我们必须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时,就都能从容应对,而不用让母亲担心了。
师:文中还有很多对母亲的心理活动描写,同学们用刚才这种方法自己回去学习。四:拓展
师:每个母亲都是爱孩子的,虽然表面看来,这位母亲很残忍,可正是母亲的“残忍”才让儿子学会了独立,母亲的这种残忍,实际上是对儿子深深的爱。同学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或感受?寒冷的冬天,早上,你很早就要来学校上学,你多么希望父母能送送你,可父母却不送你,要你独自去上学,这时,你有什么想法呢?(觉得父母一点都不爱自己,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捡来的。)师:当你考试成绩不理想,母亲打你时,你会怎么想?(母亲是为我好)师:其实,天下的母亲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同。母亲的爱可以是一杯牛奶,也可以是一块面包,还可以是一个巴掌??我相信学习了这个单元后,同学们一定能体会到母亲对我们的爱,你也一定同样爱你的母亲,那下面,就让我们用一首小诗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吧!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14
教材分析
《学会看病》是义务搅匀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课文。这组课文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练了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很贴切,学生读后会有十分亲切的感觉。但现在的孩子在家里依赖父母已经成为习惯,他们能否读懂文中母亲的良苦用心呢?我想还是要在母亲的心里活动上下功夫,引导学生从母亲矛盾的心态中感受到那样一份浓浓的母爱,而且要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读中质疑,读中感悟。
(2)联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母爱,学会感受爱,回报爱。
(2)培养学生锻炼自我,自立自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爱,感受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学完本组的三篇课文,你对父母的爱有了怎样的认识,能说出来吗?
2.学生谈感受。
3.师:是啊,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子女。可有一位母亲在孩子生病时,让孩子独自上医院看病,她是不是不爱孩子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看病》。(板书课题)
二、提出自学要求,指导学生自学
1.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字义。
(2)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2.学生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正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读出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交流。
四、品读母亲语言和心里变化的语句,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1.学生边读边在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旁写上自己的体会。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再读体会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母亲的感情变化: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2)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①“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②“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③“我知道应该不断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也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的考验)
④“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生存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五、全课小结
“学会看病”母亲是独特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而且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教育的方式千千万万,但都源于一个字——爱。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六、作业
1.看课文中的插图写一段话。
2.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
面对( ) ( )地指教
改变( ) ( )地走了
留下( ) ( )地判定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会看病 (尽责的爱)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15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能力。
4、让每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母爱及自强自立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播放歌曲《母亲》,感受母爱。
大家的心情一定很不平静吧?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呢?(母爱伟大,无私……)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却非常的“狠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就在20课《学会看病》这篇课文里寻找答案吧。
2、提出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在书中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理解了"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
(二)学文悟情展示(全班)
1、我会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母亲的情感,感受写法。)
生1:“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体会到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生2:“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我体会到母亲深深责,足见爱子之切。
生3:“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从这里我感受到了母亲"度日如年"是因为母子情深。(指导朗读)
生4:从“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我感受到了母亲真正的爱。
生5:“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我感受到了这是种负责任的爱。(指导朗读)
生6:我知道这篇课文是通过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出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2、我会读
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是为了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自然段。
(多种方式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自然段,感受母爱。)
(三)创作性展示
“母爱”是永恒的主题,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请你用一首诗、一句格言、一支歌或几句话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吧。
1、展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感受。
2、展示收集或自创性诗歌和自立自强的名言警句。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成果展示结合)
谈谈对母亲这种做法的看法。
四、知识拓展延伸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01-25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01-27
《学会看病》小学教学设计01-05
《学会看病》课题教学设计03-04
有关《学会看病》教学设计03-03
关于《学会看病》教学设计03-03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范例03-03
《学会看病》优秀教学设计03-03
学会看病的教学设计03-04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素材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