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师教学设计集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教学设计集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教学设计集合1
一、目标:
1、正确对待自己心爱的玩具或日用品。
2、逐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二、准备:
1、挂图第1号。
2、故事磁带。
三、过程:
1、认识阿文。
(1)教师出示挂图。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是一只小老鼠,名字叫阿文。(2)阿文上幼儿园前,很喜欢一条小毯子,到哪儿都带着它。可是现在上幼儿园了,带着这么大的毯子行吗? 2、听听阿文的故事。
(1)教师结合挂图,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2)阿文常常带着毯子干什么?她喜欢这块毯子吗?(3)阿文上幼儿园抱着毯子方便吗?为什么?
(4)后来阿文放下毯子了吗? 3、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
(1)你们是不是像阿文一样也有一件最喜欢的东西?你们常常用它干什么?你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把它放在哪里?
(2)我们小朋友比阿文还能干!每天早上高高兴兴地和好朋友再见,到幼儿园学本领,和小朋友做游戏,晚上回到家再和好朋友一起玩,真不错!
教师教学设计集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
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
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X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确定SO2的物理性质呢?
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质。
教师学生共同活动: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设问:你对哪条性质还不了解?你能利用一个装满SO2的试管来设计实验说明吗?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SO2的溶解性。经过实验大家观察到,SO2是溶于水的。
学生归纳SO2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板书】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易溶于水
2、SO2的化学性质研究
【板书】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探究一:从分类的角度SO2属于哪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教师引导提问:下面我们从分类的角度想,既然SO2溶液显酸性,那么SO2属于哪类物质?想想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学生讨论回答:是酸性氧化物,(总结归纳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应,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和水反应等等。
教师活动:请两位同学来黑板上给大家展示一下SO2与CaO、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师生共同判断正误。
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师活动:农民伯伯夏天劳作的时候也是带“太阳帽”的,他们这个太阳帽是用草编的,相信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没关系,请看大屏幕,(展示新草帽、旧草帽图片),同学们看看两个草帽颜色有区别吗?说明SO2有什么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颜色不同,说明SO2有漂白性。
【板书】2、SO2的漂白性
教师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第90页关于SO2漂白性的原理和其不稳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质还有哪些?其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是不是相同?
学生阅读思考:上节课学过的氯气也有漂白性。氯气的漂白是因为它的氧化性。
教师提出问题: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考SO2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实验探究:上讲台将SO2通入到老师准备好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并对反应后溶液进行加热。
教师引导:大家观察分析下,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几价?说明什么呢?
学生回答:正四价,处在硫的中间价态,所以可以得出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板书】3、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学生讨论探究:由学生代表上讲台用教师提供的试剂(石蕊试液、SO2水溶液、品红溶液、双氧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仪器或用品,选择合适的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讲授:SO2的氧化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来理解,大家请看黑板(写出SO2与H2S反应化学方程式,带领大家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教师设问:我们刚才学习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说出了两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会不会应用呢,我们通过一道习题来巩固下:
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充分混合后,通入湿润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发生什么现象?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教师陈述: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其他同学认真听作补充。
学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肯定鼓励。
作业
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测定其pH。如果是酸雨,分头了解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的建议。
五、板书设计
教师教学设计集合3
目的:
1.根据带给的平衡台进行游戏,并且完成必须的任务。
2.发展幼儿自我保护潜力及群众的合作精神。
3.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准备:
平衡台、擦汗毛巾、各种辅助材料、球、
网球过程:
一、幼儿与教师一同做准备活动。
1.绕场跑(越过不同的障碍)。
2.自己选取平衡台做各种动作。
二、故事情节:
1、夏天到了,西瓜也成熟了,但是瓜地周围是一条小河,我们要想办法把西瓜运出来。
2、进行一些准备:站立传西瓜(引导幼儿多种方法)
3、摆木桩进行游戏,开始运西瓜。(讲一些要求)
4、加大难度运网球
四.游戏评价
1、表扬有突出表现的和能大胆尝试新方法的幼儿2.鼓励全体幼儿要主动学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2、鼓励全体幼儿要主动学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教师教学设计集合4
活动目标:
1、探索泡沫垫的多种玩法。
2、结合数字规律练单脚跳、双脚跳及跨跳等多种跳的潜力及动作的协调潜力。
3、努力听清教师指令,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泡沫垫,1-10的数字卡片2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这天天气真不错,我们一齐来玩玩吧!(幼儿随铃鼓的变化变大圆―-小圆―-蜗牛圆)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泡沫垫,你们明白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泡沫垫除了能够作为垫子,还能够和我们玩游戏呢?我们一齐来试试。此刻小朋友们分成2组游戏,能够自己玩,也能够和同组的小伙伴一齐玩。(幼儿四散游戏)师观察幼儿活动状况,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幼儿可将各自的泡沫垫连成两条长龙铺在地上,幼儿分成两组,以接龙竞赛形式从泡沫垫的一端爬到另一端。
幼儿可将泡沫垫每两块连接在一齐,然后,每隔一段距离就摆放一组,泡沫垫横向摆放,共摆五组,其间距要相等。幼儿做小兔跳的姿势跳过每块泡沫垫。
可将泡沫垫两块相靠竖向摆放,提高跳跃的难度,加大运动量。提醒幼儿在跳的过程中务必双脚并拢,不得分开。
2、讲评幼儿游戏状况,表扬玩法新颖,合作默契的幼儿。
3、出示袋鼠图片,问:这是谁?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这天我们来和小袋鼠学跳的本领,看看谁会是跳跃冠军。
4、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利用泡沫垫进行跳的练。教师用语言或简单的动作予以提示或帮忙。
泡沫垫平放,双脚并拢跳过。提醒幼儿逐步加强高度,看看自己最高能跳过几块泡沫垫。
将泡沫垫隔必须距离平放,幼儿有序进行连续跨跳(或单脚跳、双脚跳)。提醒幼儿观察并实践不同的跳法适宜的宽度是多少。
将泡沫垫两块相靠竖向摆放,连续摆放五处,进行跨跳练,提醒幼儿尽量不要碰倒泡沫垫,如果碰倒,要立即重新摆放。
5、将泡沫垫平放,幼儿围坐休息。可相互敲敲背、捏捏腿,做一做放松运动。
6、游戏《数字格子跳跳乐》。
出示数字卡片,请幼儿自由挑选一块,并贴在自己的泡沫垫上。将泡沫垫按数字大小摆成两条长龙,要求幼儿听清教师指令,进行跳跃活动。
单脚跳顺数(或倒数)。
双脚跳单数。提醒幼儿两排的单数都要跳。
左脚跳单数、右脚跳双数。提醒幼儿想好再跳。
变化摆放方法,继续游戏。
三、结束部分
游戏《叫号猜猜碰》。
幼儿听教师叫号,叫到的两个同号幼儿为一组,进行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后结束活动。
教师教学设计集合5
教学内容分析: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飞机、蝴蝶和_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剪好的树叶、大树、葫芦、爱心和小衣服等。学生:彩纸3张、剪刀1把,直尺1把,学习材料1份。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判断对称图形,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老师在眼镜店看到这样一副眼镜,请你检验一下它是否合格,为什么?(出示课件:不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师揭示”对称”,并板书。
2、请看这幅眼镜合格吗,为什么?(出示课件: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
3、这是一只美丽的蜻蜓,你看它对称吗?如果是哪里对称?
生回答。
4、在生活中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对称现象?
生回答。
5、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的对称现象,请你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配有音乐。)
6、它们美不美?这只蝴蝶美不美,美在哪里?
生回答。
7、蝴蝶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请你仔细观察:
(出示课件:对折之后两边完全重合)
8、你有什么发现?
生回答。师揭示“完全重合”,并板书。
9、你能用双手表示“完全重合”吗?你能用一张卡纸表示“完全重合”吗?生做,师评价。
二、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就是这张简单的纸,老师可以把它变成很多漂亮的对称图形,你信吗?请
看老师手中的作品。(展示已经准备好的大树、葫芦、小衣服等简单的对称图形。)
2、你们想做吗?小手背后向前看,竖起耳朵仔细听,我们一起做一个爱心。(课件演示,教师用纸演示过程)
第一步:将纸对折,做到完全重合。
第二步:在合适的位置画出爱心的一半。
第三步:沿着刚才的画痕剪下来。
第四步:打开便是爱心。
3、请同学们准备好你的学具剪一个爱心。
生操作,师巡视。
4、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黑板上。
5、你们真是了不起的艺术家,能剪出这么漂亮的作品。我们把这样的两边一
样的对称叫做对称图形。
6、你还能剪出其他的对称图形吗?
生操作,师巡视。
7、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贴在黑板上。
8、打开你手中的对称图形,请你仔细观察,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生:一条折痕。
师:揭示“对称轴”,并出示课件解释对称轴:它通常是一条直直的虚线,并能向两端延长。请画出你手中的对称轴。
9、仔细观察老师黑板的对称轴和你画出的对称轴,有什么区别吗?
生回答,师指导:当对称轴在真实物体上时是画不出延长部分的,只能再作品的本身画。而老师的作品是在纸上,所以能画出延长的部分。
10、像这样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并板书。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
生回答。
2、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对称的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课件出示)生拿出练习纸做题。
3、连线。
生回答。
四、回顾新知,总结提升
1、这节课的学习之旅即将结束,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首先观察了什么?生回答。
2、通过剪一剪的活动我们发现轴对称图形有个显著特点:对折后两边都能完全重合,并且能留下一条很明显的对称轴。
3、同学们感受到了生活中对称的美,在课堂上也剪出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此时你们的心情美不美?让我们带着这份美丽的心情来欣赏美丽的图片。(课件出示,并配有音乐。)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对折→完全重合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通过不对称的眼镜和对称的眼镜对比,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现象,再引入蜻蜓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发现对称轴,由此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本节课一开始,用生活中的眼镜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既熟悉又不熟悉的现象使孩子初步感知对称的美和价值。
二、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开展有序、有效的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我在课堂上展开了观察对称图形——发现特点——动手剪对称图形——欣赏与应用等一系列有序的学习活动。例如:活动一: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活动二:动手剪对称图形,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这一活动的开展,激起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乐趣。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因此根据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精心设计:大红的中国剪纸、美丽的蝴蝶、蜻蜓、中国的京剧脸谱、各种建筑等图片,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接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判断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是否是对称图形,从而感受身边的对称图形。
教师教学设计集合6
活动名称:线描画自行车
设计意图:结合现阶段我班开展的主题《我在马路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有了必须的积累,关注到的关于这一主题的资料也越来越高。可是,在这些孩子们的影响中,电瓶车、自行车、摩托车是他们最熟悉的,因为爸爸每一天早上送他们来园的交通工具就是这些,所以在早晨他们交流的最多的也是这些了。结合培养我们的孩子的绘画本事,用线描的形式来让幼儿进行尝试和巩固。
活动目标:尝试运用直、横、斜线的连接和紧密排列体会线描的美感。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知不一样线条的连接组合)
1、马路上滚来了两个轮子,会是什么车呢(摩托车、自行车)
2、看,许多线条宝宝都跑来了。哇,是一辆自行车。
小结:我们能够用许多细细的线条表现自行车的样貌。
二示范讨论(了解作画的要点)
1、车轮上的钢丝怎样安装呢
从轮胎到中间的轴一根根连接起来,像旋转起来的大风车。
2、我们怎样把车子组装起来呢
需要一个斜杠(我们用两根线条连接起来),我们还能够用两根线条画什么呢(车座底部)你觉得还需要什么呢(龙头车把,有几个呢)
3、一辆自行车装好了,你还想添加些什么呢(用横竖线条紧密组合成车篓,许多密密的横线条在一齐变成衣包架)
三幼儿作画
我们也来用线条宝宝设计一辆漂亮的自行车
观察要点
1、车轮钢丝斜线条的旋转绘画
2、线条画得深而不破
四交流讲评
你们觉得他的自行车什么地方漂亮,什么地方还需改善一下呢
教师教学设计集合7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第一课时(课本73-74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工作的机器,兴奋地交谈。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车的工作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知道平角、周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2、在观察、操作、验证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角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自觉运用角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教育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
教学难点:认识平角、周角并会画平角、周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直尺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1、师:(课件)仔细观察信息窗,你发现了什么?
(将发现集中到: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生1:画面上有4台挖掘机和一辆大卡车在工作。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辛苦。
生3:我发现挖掘机上有角。
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生5: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
2、师:谁能用手指指一指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来指出角来,大家看仔细,看看有哪些发现?
生到黑板上指角。
师:要指一个角,正确的方法是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边。(动作说明)
生再次指角。
(动作与语言相结合:从顶点出发,先指出一条边,再指出另一条边)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角,你们真了不起!
3、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的各种角分别是什么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下面我们运用我们制作的活动角研究一下。
师提要求:
(1)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2)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
(3)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得到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生:学生自主研究,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并随时指导。)
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转动的角?
生1:我通过转动得到了一个锐角
生2:我得到了一个钝角
生3:我得到了一个平平的角
……
2、,并且教师选择学生画的有代表性类型的角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
3、汇报交流、分类
看黑板上的角,认识它们的名称。(老师指,学生进行辨认)
生1:直角
生2:钝角
生3:锐角
生4:平角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学生动手操作)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生1我把直角分为一类
生2:我把锐角分为一类,
生3:我把钝角分为一类。
……
4、认识平角。
(1)质疑:
方案一:学生画出平角
师:刚才有位同学画出了这样一个图形(指着学生画的平角)这个角是谁画的?
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这个图形?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转动,转到两条边成一条直线。
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
生1: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是一条直线。
师: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请问同学们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1: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2: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
方案二(预设):学生作品中没有出现,教师演示,面向提出疑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释这个图形也是角
(2)画平角
师:那么平角怎么画呢?自己试着画一下
生动手试着画角。
(规范画法,示范平角的画法,学生跟着一块画)
师:先画顶点,再画一条边,然后再画另外一条边,这样就可以了吗?
生1:感觉像一条直线。
……
师:想一个办法,能使它看起来更像平角?(学生疑惑的表情告诉老师“他们没能相出办法”)
还记得刚才我们是用什么办法得到的平角吗?
生1:转动的办法
师:看来只有在图中把旋转表示出来,看起来才更像是平角。那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旋转呢?
生1:箭头
……
师:一般情况下,在角的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来表示旋转所成的角。你们修改一下吧!
生:动手修改。
5、认识周角。
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1)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2)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问: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我认为不是,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所以不是角。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一起用活动角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
画周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并提醒学生,用弧线表示旋转。)你能自己再画一个吗?
生自己画
6、小结(用课件):今天我们见到了以前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又认识了两种新的角——平角和周角。你都认识他们了吗?他们都有哪些特点?
生汇报:生1: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生2: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练习:课件出示课本77页自主练习1
(二)角的表示方法(把定义放前面小结,画法与前面重复)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生思考,创造符号(两生上台板演)
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师: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活动角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生1:我们发现:平角是直角的2倍
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
生3:周角还是平角的2倍
师:同意吗?(学生都点头同意,师板书)
三、回归生活
1.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课件播放,学生回答: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2、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比如在钟表中就有角的学问(出示课件,看钟表中分针和时针所成的夹角)
生汇报交流
3.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到过角?
生1:三角板上有锐角和直角
生2:我的直尺展开就是一个平角,中间是顶点
……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好,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着角。
请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画面:国旗、钟表、剪刀、房屋等等)
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生1:角有很多用处
生2:生活离不开角
生3:角的作用很大
……
四、回顾整理
师: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1:我认识了平角和周角
生2:我会画平角和周角了
……
师:同学说的真好!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书包里、教室里、家里、校园里、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丰富多彩,角的知识奥妙无穷,今后我们将会了解更多关于角的知识,今天的课上到这儿,下课!
教师教学设计集合8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语的意思。
3、运用前两课学到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略)
(二)、揭示课题:
板书:“燕子”
1、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信息?
2、燕子南来北往,会遇到那些困难?
板书:“过海”
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海?
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大海的?
出示:“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1、这一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海之大)
2、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说?(一望无边无边无际一望无涯……)
3、这种句式,我们那一课学过?
4、仿写句子:(略)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听课文录音,思考: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A、海之大
B、燕子飞
C、燕子落
D、爱燕子
(四)讲读第二节:划出写燕子飞的句子。
出示:“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燕子飞得辛苦)
2、从哪个词语看出燕子飞得辛苦?
理解“不分昼夜”“昼”是白天的意思。
3、从这一节中找出三对反义词:
北方---南方寒冷---温暖昼---夜
(五)自由朗读第三节,划出写“燕子落”的句子。
出示:“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1、说说“疲倦”的意思。----疲劳劳累
2、从那几个字中可以看出,燕子的确是“疲倦”了。
(太落伏)
3、“太疲倦了”还可以用什么来替换“太”?
(很挺好十分非常……)
4、词语比较:
“落”换成“飞”、“掉”可以吗?为什么?
“飞”---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掉”---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伏”换成“停”、“躺”好吗?为什么?
“停”---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躺”---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5、像“雨点一样”说明什么?----燕子迫不及待。
6、说说水手们是怎样对待燕子的?
出示“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理解“崇敬”一词。
为什么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对待那些燕子,“尊敬”它们的原因是什么?----佩服它们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那么,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水手们是怎样做的?说明了什么?
教师教学设计集合9
教学内容:
练习三第10~16题、思考题、动手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和容积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理清思路。
1、回顾复习。
教师谈话:用一句话介绍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关于圆柱的知识。
预设学生回答: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的特征;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各种情况。
2、理清思路。
同桌说说计算圆柱体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再算出圆柱的体积;
同桌说说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和侧面积,再算出圆柱的表面积;
3、揭示课题——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1、练习三第10题。
根据表中的已知分别计算每个圆柱的未知量。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1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注意分清3个小问题分别求什么问题。
3、练习三第12题。
引导思考:第1个问题求水池里最多能蓄水多少吨,要从体积入手;第2个问题要弄清楚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4、练习三第13题。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之后一人板演,全班齐练。评讲时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5、练习三第14题。
⑴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⑵讨论:塑料薄膜的面积相当于什么?
大棚内的空间相当于什么?
⑶分别怎么算?
引导理解:蔬菜大棚中求需要多少塑料薄膜和空间有多大,分别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一半。
6、练习三第15题。
分析:玲玲把一块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圆柱体虽然形状变了,但什么没变?(体积)
7、练习三第16题。
提问:要求水面高多少分米,要先求什么?(水杯的高)
三、拓展延伸,开阔思维。
1、第19页思考题。
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⑴把圆钢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你能想到什么?
⑵全部浸入,水面上升9厘米,你又能想到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钢的体积?
⑶这题还可以怎么想?
让学生明白:上升或下降的水的体积就是那一部分钢材的体积。
教师教学设计集合10
一、封面名目齐全
教案封面名目包括科目、学期(xx-xx学年度第学期)、学校名称、班级、教师姓名等项。各项开学时由教务处统一书写,字迹规范、布局合理,并在校名处加盖校印。
二、结构内容完备
教案在结构内容上包括“一表三计划”。
“一表”即教学进度表。表内涉及科目、班级、册数、上课日期、每周节数、总授课节数、周次及起止时间、预定进度及页数起止、实际进度及出入原因等栏目。教学进度表是科任教师对学期学科教育教学内容的统筹规划和具体时间安排,开课前由科任教师或学科组科学拟定,由教务处审批通过后执行。
“三计划”即学期教学计划、单元(章节)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1、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内在联系,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生发展及工作措施等的总体规划,一般包括五项内容:①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数及男女比例、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特长爱好、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发展优势和面临困难等);②教材分析(学段目标、编排意图、内容和特点、整合与重新建构等);③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确立(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④教育教学策略(为达成目标采取的方法措施);⑤时段安排。学期教学计划开课前也由科任教师或学科组科学拟定,由教务处审批通过后执行
2、单元(章节)教学计划。单元(章节)教学计划是单元(章节)教学的总体规划,写在单元(章节)课时计划的前面,由科任教师在实施单元(章节)教学前完成。一般包括五项内容:①单元名称,②教学目标,③教学重难点,④课时划分,⑤课的类型。
3、课时教学计划(教案)。课时教学计划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案,是教案编写的重点。课时教学计划在结构上包括十项内容:
(1)、教学内容(课题)
(2)、教学目标(或称教学要求、教学目的,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3)、教学重点、难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学生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4)、课型(新授课、自读课、复习课)
(5)、教法、学法(达成教学目标师生采取的方法措施)
(6)、教学具准备(师生课前要准备的教具、学具)
(7)、课时安排(说明用几课时完成)
(8)、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9)、作业设计(作业内容、作业提示、要求)
(10)、板书设计(简洁、直观、形象再现教学内容的图文)
(11)、教后反思(记录课堂的得失、原因分析、改进对策、努力方向)
在课时计划中,教学过程是最关键的部分,包括以下基本环节:
(一)导入新课(导入的方式和内容),要简洁明快,新颖别致,激情引趣。
(二)讲授新课(选择教法,设计活动,提出问题,点拨引导,安排步骤),要层次分明,环环紧扣,逐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主体。
(三)巩固练习(精选题目,巧用形式),要精巧,有层次、有梯度、有密度,灵活多样。
(四)归纳小结(小结的内容和方式),要精当,灵活,上下关联。
(五)作业安排(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要有拓展性、能力性、趣味性、多样性。
三、备写符合规定
1、中小学各门学科原则上都要备写教案。小学任语文、数学、英语其中两科以上并兼任综合类、技能类学科者,综合类、技能类学科教案可略写。
2、教案要在课前一周备写。
3、教案要在深研教材,整合资源,广泛借鉴,精心设计,内化自我的基础上手工书写,切忌照抄现有或从网上下载直接使用。
4、教案要文面整洁,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5、课时教案要按进度计划备写,不能短缺课时。要在每一课时教案的课时数后括号内注明累计课时数,右下角标明教案页码。
6、教案本要专用,切忌随意记写其它内容。
四、签审及时周详
1、教务处开课两天前下发教案本,并统一书写教案封面,加盖校印。
2、每学期开课前一天教务处要集中统一审批学科教学进度表和学期教学计划,签署意见,加盖校印。
3、每周开课前教研组长要签审本周各学科教案。
4、每一月教务处对各学科教案签审一次。
5、每学期学校集中组织两次全校教案检查评比活动,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并督促整改提高。
6、学校要统一使用教管中心下发的教案签审记录表,教研组要做好记录册,栏目填写完备详细规范,签审意见明确。
7、教管中心常规教研时不定期对教案进行抽查,每学期期末随教师业务考核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学期举行一次特色课时教案评选活动。
教师教学设计集合11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读5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母亲安慰家人的两句话。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
CAI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世界上有比金钱财富更珍贵的东西吗?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彩那天》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或采用一个简短生动的故事导入课文)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自学后还不能理解的词语。
2、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准备复述故事内容。
三、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思考: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来。
3、指名试读,评价、点拨。
五、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探究问题一:“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题?
探究问题二:父亲最后拨电话给库伯,让他把车子开走,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1、学生各自针对上述问题阅读思考,准备交流。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的想法,教师可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引导学生讨论,例如:
①课文说到库伯家里很有钱,完全有能力去买一辆汽车,而“我”家里很穷,父亲又那么渴望得到一辆汽车,是否可以去和库伯商量一下,把车留下。
②彩票上K字记号除了父亲,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不用打电话给库伯等等。
4、教师对各组的发言作点评。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读课文的开头与结尾。
1、体会开头与结尾之间的联系。
2、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理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小练笔”。
2、想象,把当时家里各人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方面写成一段话。
五、课外作业。
1、联系实际,写一则有关诚实、讲信用的日记。
2、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父亲、母亲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说一说,再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5中彩那天
诚实?信用?财富
中起因:(神情严肃)
彩经过:(道德难题)诚实守信
那结果:(特别高兴)
天结尾:受益匪浅
七、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捎()痕()忆()赠()
梢()狠()亿()增()
据()财()富()享()
剧()材()副()亨()
2、根据意思选词语。
拮据面黄肌瘦闷闷不乐梦寐以求教诲迷惑不解
(1)心事重重,烦闷不快的样子。()
(2)缺少钱。()
(3)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强烈、迫切。()
(4)教导。()
(5)辨不清是非,让人很难理解。()
(6)面色发黄,身体瘦弱,形容不健康的样子。()
3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词语。
()的技术()的工作()的汽车
()的人群()的生活()的神情
()的时刻()的体会
八、附件:
1、诚信就像是美丽、纯洁的花,在喜欢它的人的精心呵护下,灿烂地开放着。这里老师采撷了几朵,我们一起来好好欣赏:
(出示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配上音乐。)
言必信,行必果。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这话出自“我”的母亲之口。尽管家里经济拮据,但她人穷志不穷,追求精神上更可贵的东西。在她眼里,一个人要诚实、守信用,不贪图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她也经常这样教育家里人,让他们懂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
②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这句话讲“我”长大后对母亲教诲的深刻体会。父亲打电话通知对方,领走的是中奖的车子,但得到的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是金钱所买不来的。
(2)对词语的理解。
拮据:缺少钱,境况窘迫。
精湛:精深,课文指技术熟练、精通。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九、自我提问:
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根据学情恰当引导、启发,是如何设计的?
1、课前,可通过启发谈话导入课文,揭示课题,理解“中彩”的意思。
2、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默读全文,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然后理解词语,适当点拨。
3、复述训练时,要求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再浏览3
【教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师教学设计11-21
教师的教学设计05-04
灯光教师教学设计01-12
化学教师教学设计12-19
母鸡教师教学设计01-12
《出色的教师》教学设计04-02
画教师教学设计03-28
《露珠》教师教学设计03-28
假如教师教学设计03-28
《养花》教师教学设计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