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20 14:15:3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88页例1,课堂活动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合计”的含义,进一步体验对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认识简单的统计图(1 格代表1 个单位),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整理数据并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三只小猫相约一起去钓鱼,现在我们去看看他们的钓鱼情况吧。

  二、教学例1.

  请观察上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回答。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填写好下面的表格,教材88页

  请学生回答每只小猫钓鱼的条数,并说说怎么想的?

  点名学生回答这里的合计是什么意思吗?

  让学生比较文字记录和统计表记录更喜欢哪一种,并说说理由,总结出用语言记录虽然说的很清楚,但是需要的文字特别多,而表格也能表达清楚并且更简洁。

  介绍表的名称:小猫全天钓鱼数统计表。在数学上,除了用统计表来记录数据,有时还可以用统计图的形式来记录数据。

  怎样把三只小猫钓鱼的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来呈现呢?

  请同学们根据小猫钓全天钓鱼数统计表,试着涂色完成小猫全天钓鱼数统计图,教材88页,

  让学生展示汇报。

  老师总结:我们在涂色的时候是从下往上一格一格的图,小白猫钓了九条,所以我们就在小白猫对应的纸条上图,九个小格小灰猫钓了八条我们就在小灰猫对应的纸条上图,巴格小黄猫钓了七条,就在小黄猫对应的纸条上涂七格。像这样用一个个方块或直条的形式来表示出每只小猫掉鱼的条数,这样的图我们叫做他条形统计图。

  从图中你能看出谁钓的最多?谁钓的最少吗?生回答,老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生回答,因为小白猫图涂的直条最高,所以他钓的鱼就最多,小黄猫图的直条最矮,所以他钓的鱼最少。用条形图一眼就能看出谁钓的鱼最多,谁钓的鱼最少?根据条形图的高矮,就能判断出哪个数量最多,哪个数量最少,数量多的涂色就越高,数量少的涂色就越矮。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小猫全天钓鱼数统计图完成下面的填空,教材88页。生回答填空,现在请大家对照统计表和统计图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老师可以提示:统计表是用什么表示数量的呢?统计图又是用什么表示数量的呢?学生比较这两种表示方法,更喜欢哪一种呢?说说理由。

  三、课堂活动

  调查全班最喜欢的.少儿节目人数。

  刚才我们通过两种方式了解了三只小猫钓鱼的情况,现在我想了解一下你们最喜欢看的少儿节目的人数。先看这个统计表的名称是什么?生回答。介绍节目名称有:小猪佩奇、斗罗大陆、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海绵宝宝,如果你最喜欢的节目不在这几个当中,那就选择其他。现在应该怎样完成这个调查呢?请大家帮忙想一想吧。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一起讨论。讨论完后,老师请人回答。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可以预设一些学生的回答)当学生回答完后,老师评价,你的想法真不错。老师追问,还有其他想法吗?当学生回答完后,老师评价你的想真好。还有其他方法吗?老师评价你的想法,很独特,真了不起。

  在学生说得方法中选择一种完成统计,完成表格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四、练习(明确一下教材页数或制作详细的教学内容)作为资料保存

  1、考考考,请学生对照统计表和统计图完成空格部分。请学生回答并说说理由。

  2、统计小组同学的年龄

  小组里选一个代表负责统计。选一人汇报结果。

  3、观察统计图谈感想,让学生意识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能按照一定的标准整理数据并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79—81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数据地整理过程,通过自主性学习 ,学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分析条形统计图,能从中获得简单的信息;

  3、培养学生脱离老师的讲解、自主学习,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探索、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

  教学准备:自主性学习平台、课件、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统计表格、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一年中有哪些日子是你感到特别高兴的呢?

  生:————

  师:生日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谁来告诉老师你的生日在哪个季度?(学生举手发言)这么多同学都想告诉老师,可老师记不住,老师还想了解我们班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

  生:———— 师相机板书:统计

  二、 调查分析,探索新知

  师: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

  生:画“正”字、打“√”————

  师:方法很多,哪种方法最简便呢?

  生:————

  师:统计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

  师:现在请班长来帮助老师一起统计我们班同学生日的时间。

  (出示黑板上的统计表:第一季度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班长记录人数;第二季度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班长记录人数———。统计的时候不要忘了把班长自己也要统计在内。)制好表后再合计一下,看看总人数是不是等于全班人数。

  师:这就制成了一张五(4)班同学生日的时间统计表。现在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那整理出来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方块图,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统计表,(课件出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制成一张方块图。(课件出示)

  师: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呢?

  生:————(图中一个方块表示5人,第一季度12人,就画两个方块和一个表示2人的小方块,用方块来表示人数。)

  师:在生活中方块图很少用到,我们一般常用条形统计图。

  三、 制作条形统计图

  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

  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电脑老师来学习,想一想制作条形统计图可以分哪几步,应该注意什么,电脑老师会通过耳机悄悄地告诉你的。

  (学生操作电脑,课件演示制作的步骤)

  师:通过刚才和电脑老师的交流,你知道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呢?有哪些步骤?自己可以先轻声地说一说。

  生:———— (点2名学生自己说说)

  师:那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 (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直条的宽度要一样,间隔的大小也要一样;纵轴上每一小格的数据要恰当)

  重点:横轴,确定直条的宽度、间隔;纵轴,一小格表示的数量。一般把纵轴平均分成5—6份。

  师:看来,大家跟着电脑老师学得真不错,那同学们能否尝试着将黑板上的这张统计表也用统计图表示呢?画在老师发下来的那张练习纸上。

  (学生画图,画好后,选一名优秀学生的统计图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让他说说是怎样画的;再选两名学生的有缺点的作品也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一起分析有什么不足之处)

  四、 分析条形统计图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制作了条形统计图,那我们还要学会分析统计图。分析统计图时一般从上往下,先分析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义,然后思考从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下面请同学们看着电脑老师是怎样来分析这张条形统计图的。(介绍方法:只要你的鼠标点到那,就会出现这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学生操作电脑,分析统计图,可以一边分析一边讲讲)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可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问题)

  生:————(点名2位学生说说)

  (学生制作的统计图)

  师:下面老师就让大家来进行比赛,看哪组的同学说得又对又快。

  1、(投影学生画的统计图)师:我的手指到哪一部分,请你说出这部分表示的意义;(老师指,学生抢答)

  2、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能回答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吗?(师提:哪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是几人;哪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最少,是几人)

  3、师:那同学们觉得是从统计表中还是从条形统计图中更容易看出这些信息呢?(生答)

  师:老师还带来了很多的资料,请同学们看一下(课件出示资料),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呢?

  生:————

  师:(小结)运用条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直观、形象,便于分析和研究问题。 师相机板书:直观、形象

  师: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其它信息吗?

  生:————(学生讲比多少)

  (书后的练习)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张我国四大淡水湖面积的统计图,(课件出示)你能说说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义吗?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点二名学生上来说说)

  师:那从这张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呢?先自己说说,再“专题讨论”让学生输入得到的信息。

  生操作。

  五、 总结

  师:通过这堂课和电脑老师的交流,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生:————

  六、 课外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和分析条形统计图,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一些其他类型的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饼形统计图)如折线统计图、饼形

  统计图等,那么我们以后还会学到更多有关统计图的知识,最后请同学们到网上去查一些有关统计图的资料。

  七、 巩固练习(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思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这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并没有直接选用教材上的五(4)班统计表这个内容,而是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日着手,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统计我们班同学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活动这样一个情境,通过复习旧知识(小统计),力图从真实的生活中提出问题,感悟统计活动的目的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有必要去进行统计,很自然的进入了调查统计的环节,从而引入课题。因为这是一个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能吸引学生,将学生迅速的引入情境之中。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进行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使数学课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 运用电脑,自主探究

  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制作条形统计图,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不但因两者有不可分割的渊源,互为依存,而且这种整合也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自主性学习”平台,课件循环演示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并附有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脱离老师的讲解、自己尝试着学习制作,更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尝试着自己来制作条形统计图,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可以再仔细观察课件的演示过程,其中在制作过程当中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也采用多媒体技术加入录音,这是一般课堂所不能实现的。在学习完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后,就要来学习怎样分析,这部分的教学还是让学生跟着电脑自主学习,可以反复地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举一反三分析其它的条形统计图,学生将自己的见解通过键盘输入,发送到教师机,让全班学生都可以体会到。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载体。学生能学的教师绝对不讲。借助于“自主性学习”平台这一软件载体来学习统计图的制作、分析,通过信息技术的链接、转换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观察、比较、思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对知识深层面联系的感知。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的五种需要,最高层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虽然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目标不同,但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自身价值实现的愿望。从搜集统计图,到认识各种统计图的作用,再到制用统计图,评价优劣等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学生参与,在相互学习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上得到了不同的收获,在切磋中学会了用各种方法来学习,打开了学习的视野,既有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又不乏个性智慧的闪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加上信息技术所创设的广阔舞台,使学生各施其能。比如,对于计算机,有的学生擅长上网搜集,有的学生善于制作图表,有的学生热衷于分析统计图等等,其所表现程度有一定的开放性,很难有标准的答案,倒是随处可见闪光点。各个学习环节上各有所长又得到相互弥补。

  三、师生关系,重在交流

  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本堂课中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统计、交流,课堂上流露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不以权威者自居,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朋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敢说敢想,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通过教学形成了对该类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观察统计图表——自主探索制作过程——制作统计图——分析统计图——解决问题。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主要是:

  (1)在小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一些,发言面可以再广一些。在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时,除了现场统计的内容,还可以增加一些分散的数据,让学生通过挑选同一类型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这样对学生分析的能力又是一种提高。

  (2)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缺少生生之间的评价。如学生独立制成五(4)班同学生日时间统计图时,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如“她画的怎么样,你能评价一下吗?”“你认为哪位同学画得最好?”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及时激励学生。

  在今后,我将不断学习,以课改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反思教学行为,勇于改革和创新,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努力成为一个学生爱戴的好教师。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进一步加深对求平均数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熟练掌握解答方法。

  3、学会分析统计表中包括的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编制和检查一个统计表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本节课整理和复习平均数、统计表、统计图三项内容。通过学习掌握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题关键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统计表包括的内容及数量关系,掌握编制、填充、检查统计表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解答有关求平均数问题的应用题,编制和检查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简单的统计”】

  1、教师提问导入。

  同学们,记忆是智慧之母,你们谁的记忆最好呢?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在小学阶段都学了哪些统计知识?都是在哪册书上学的?

  2、学生汇报。

  在第十册的第一单元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数;

  在第十二册的第四单元学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

  二、归纳整理。

  (一)加深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学生讨论汇报。

  2、教师说明:统计知识在生产、工作、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要认真学好统计知识,提高统计能力。

  (二)整理复习求平均数。【继续演示课件“简单的统计”】

  例1、某初级中学七个班的学生人数如下:

  初中一年级:一班40人,二班38人;

  初中二年级:一班40人,二班40人;

  初中三年级:一班41人,二班38人,三班36人。

  1、学生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独立解答。

  3、教师提问: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必须先求出什么?

  例1的平均数是按什么平均?

  如果已知七个班的平均人数,求这七个班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

  4、启发思考:求平均数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先求出一组数的总数量,再知道平均分成几份。用总数量除以要分的总份数就等于平均数。

  5、练习。

  在一堆小麦中取样五次,每次测得小麦的千粒重是:32克、34克、36克、35克、38克。这五次测得的小麦千粒重平均数是多少?

  6、学生独立解答例2、

  振华小学六年级学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67个;二班50人,共做292个;三班47人,每人做6个。六年级学生平均每人做多少个?

  7、思考:结合两道例题的解答过程,能试着概括出一个关系式吗?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三)整理和复习统计表。

  1、指导看书。

  2、教师提问:统计表中横向有几栏,纵向有几栏,分别表示什么?

  制作一个统计表,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3、分析统计表中各数据之间的关系,根据已填的数据,把空缺的数据填满。

  4、教师说明:统计表的内容是根据统计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在编制和分析统计表时关键要弄清各栏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5、练习。

  (1)下面记录的是某班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测验的成绩(单位:次)

  25 33 31 28 13 36 30 29 32 21

  32 29 25 30 19 27 31 35 26 28

  根据上面的成绩填写下表,再算出这班女生测验的平均次数。

  参加测验人数: 总次数: 平均次数:

  (2)下面是育新小学六年级两个班学生上学期体育成绩统计表。

  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②两个班各有多少人?(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

  (四)整理和复习统计图。

  1、指导看书。

  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反映了某市电子仪器一厂、二厂两个方面的情况,请你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的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人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你认为哪个厂的生产搞得好?为什么?

  2、比较【继续演示课件“简单的统计”】

  3、练习。下面是某班上学期美术成绩统计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哪些内容?解答求平均数问题和编制统计图表的关键是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口述解答求平均数问题的关键和方法。

  2、口述统计表包括的内容,检验统计表的方法。

  3、口述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五、布置作业。

  1、甲乙两港相距140千米。一艘轮船从甲港驶往乙港用了4、5小时,返回时因为逆水比去时多用了1小时,求这艘轮船往返的平均速度。

  2、李小春、王芳、张强三个人的平均体重是43千克。其中李小春重44千克,王芳重40千克,张强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一41页例1、练一练,

  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日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第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学生分为4-6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想一想,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呢?

  谈话:同学们:为了清楚地弄清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数据,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数据的分段整理)

  2:谈话:我们以前学过的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呢?请发表意见。(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3: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张丽华同学用画“正”字记录的记录表:

  谈话:除了可以用画“正”字的记录表进行记录?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板书:制作统计表)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1)引导:这里第一幅是简单的统计表,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

  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什么、注明什么时候统计的,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2)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3)表示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

  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3)交流统计表数据。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呈现学生的统计表交流、检查,注意统计日期)

  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说明:统计表除了每个项目要根据整理出的数据正确填写,一般还要计算合计数,它表示各项目的数据相加一共有多少。这里合计数46人,是统计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全班总人数。

  过渡:如果更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多少,还可以制成什么?(条形统计图)

  出示:条形统计图

  (1)引导:现在我们来观察条形统计图,大家讨论一下: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

  提问: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都分组成,怎样表示数据的?

  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

  (2)说明:完整的条形统计图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这里标题是“某班向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2)一般在统计图的横向底线和纵向左边线上分别表示出项目和数量,这里沿横向底线表示项目,沿纵向左边线是表示数量的刻度,这里每格高度表示2人;(3)用直条表示数据是多少,直条长度要根据左面数量的刻度确定。

  【设计意图:本节课学生初次接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根据手机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首先需要了解简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表达数据的方式,否则会影响学生在统计表里和统计图上正确地表达数据。因此教学设计展示统计表和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一张统计表和一副统计图要“有哪些要求”“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怎样表示数据的”,了解其结构好数据表达,使接下来自己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具有知识基础。】

  2、指导学生完成条形统针图。

  引导;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吗?那请大家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学生描图,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统计图数据。

  交流: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呈现学生的统计图交流、检查)

  追问: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

  (3)小结方法。

  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指出:在统计表里表示数据,一要注意正确填写每个项目的数量,二要注意正确计算合计数。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数据,一要看清各类项目的位置。在对应的位置上表示相应的数据:二要根据每格表示几确定条形画多高,准确表示数据;三要在直条的上部标出表示的数量、不管是统计表还是统计图,都要注明统计的日期。

  3、简单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人数最多的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说明:从统计表和统计图里,除了可以知道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各有多少人,还能知道最喜欢哪几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比较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少,喜欢不同类节目的人数相并多少等。所以统计可以知道许多想知道的信息,不同的统计又可以知道不同方面的信息。在学习、生活里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想要了解哪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收集数据,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5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2.教材分析:

  本节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认识统计表,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

  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结合具体的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评价设计

  1、自由发言说一说数据收集的方法,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以举手的形式收集数据并将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完成对目标2的评价。

  3、小组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完成对目标3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怎样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对,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色人数96158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简单的统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统计》教学设计(通用16篇)11-12

小学人教版统计教学设计03-10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04-19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04-30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06-05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04-25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06-21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01-01

《扇形统计图》数学教学设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