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3 08:59: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村四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前两首古诗词,并尝试背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并尝试自学田园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描绘生动的画面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玩个游戏怎么样?老师带来几幅画,看谁能够一看到画,就想到一句古诗,当然,越多越好!想挑战么?好吧!(出示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评价古诗的:(出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读,这是田园诗最大的特点。好了,我们上课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并初步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一、上课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田园诗,感受一下田园生活,请看板书(1)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读”

  过渡:你看,这些都离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田园诗(打开课本)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总结提炼出“读”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指导方法]

  二、学习《乡村四月》

  过渡:那么如何读才能体会田园诗的美呢?

  1、趣读,体会音韵美

  (1)要你来读,你怎么读?

  第一种可能,当生拍手读出节奏时:a.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啊?b.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引导:是啊,大家都觉得这样很有趣呢!原来读诗还可以通过击掌打出节奏其实击掌还有很多种,不止他这一种可以自己击掌,也可以和别人合作击掌打出很多节奏!你会吗?对对,就是这样读!还可以同桌相互击掌读!(示范)除了这种形式,其实还可以标上音乐的符号来读呢!(示范)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其实读诗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第二种可能,当生读出223的节奏停顿时:你读出了七言诗最常见的223的节奏再想想,还能不能读得更有趣一些?

  引导:(预设:若仍然223的节奏,)看来你们都习惯于223的节奏读法,你们听,老师还可以这样读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知道吗?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节奏呢!想听吗?你能给它配上动作打出节拍吗?比如,轻叩桌子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读,你会吗?(示范:自拍、同桌拍)

  (2)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呢!只要想办法,读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选择刚才你喜欢的方法练一练,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办法读这首诗,尽量要读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组,练习一下待会老师看看哪组读得最有趣!

  a自由练习趣读,师巡视指导b展示汇报:

  谁愿意展示一下?(预设:读得怎么样?他们都喜欢你这种方式!大家也来试一试)或者你觉得谁读得有趣,推荐一下(预设:你读得真动听!)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着你一起读了!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我来推荐他一起来!

  c欣赏古诗新唱:古诗不但能够读,还能唱出来呢!(出示古诗新唱)喜欢么?也来唱一唱你还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换成这个词唱出来

  小结:不同节奏、不同形式读古诗,多有趣啊!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诵读从诗人角度出发,而趣读则立足于孩子的心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贴近孩子的天性最终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出示:听读,想象画面美)前面我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

  (1)听读想象画面:

  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你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配乐)(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榕树,桃树,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站立在绿绒毯上,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满满的,映着天空,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那处杨树林,漫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远远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啊!”

  (3)感悟方法:

  a.听了老师的描述,你会有怎样的评价?(对老师想象的'画面进行评价,对老师描述的语言进行评价等)

  b.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的脑海中出现了画面吗?

  c.知道老师是怎么把简练的诗句变成优美的语言的吗?方法引导:读第一句的时候,老师想到了绿绿的山坡和田野,想到了白亮亮的稻田和小河,还想象到了桉树、榕树、桃树,草地,杨花为了让同学也能感受到你的画面美,于是我就使用优美的语言,比如说,可以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把句子说生动些听起来才这么美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描述优美的画面吗?

  (4)再听读,强化画面:

  请闭上眼睛,再来听一遍(配乐范读)想象画面(5)组内交流:

  请睁开眼睛接下来像老师那样,选择一句,和同桌一起说一说,比比看,谁描述的更美,也许古诗旁边的注释对你的理解和想象有帮助哦!师相机指导

  (6)汇报展示:

  a.指名描述: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出示图:白满川)还有谁也想描述这句诗?

  b.体会忙碌,拓展想象: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播放视频:也许你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气、蝴蝶蜜蜂采蜜,牛儿等待耕种…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赞美景人)

  c.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需要创设情境,感受诗情画意本教学环节把诗句中的景物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视频渲染气氛,深化理解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背读,感悟情感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美的诗,你们愿不愿意背下来啊?自己练习一下谁愿意来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这就是背读,感悟情感美)(配乐)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趣读体会了诗歌的音韵美,听读想象了画面美,背读感悟了情感美所以,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里,了解文本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最终熟读成诵,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三、作业

  1、课后积累更多的田园诗

  2、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学《渔歌子》

  总结:美丽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自古至今吟诵的诗人举不胜数,请同学们课后多积累田园诗感受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总结田园诗的特点,注重课外积累田园诗,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迁移运用]

  教学设计自我评析:

  田园诗歌淡雅、恬静、清新、自然,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画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方法上,我把“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趣读、”“听读”、“背读”带领学生从音韵、画面、情感三方面去体会诗歌的内在美。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2

  【教学理念】

  追求随课堂的有效性,让随堂课在真实中见精彩,平实中现智慧,朴实中含韵味,踏实中求质量。

  【学习目标】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学习重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步乡村四月。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读通诗句,书写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3、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写吗?(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来,自己抄写一遍。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刚才我们学写了生字,读通了诗句:

  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 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谁能借助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

  ⑵ 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男女指读、齐读第二句诗)

  第一句过渡: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雨如烟:

  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吗?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

  ⑵ 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读。(齐读)

  ⑶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⑷ 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⑸ 引导:

  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这一串排着的话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感受细腻了!)

  ⑹ 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⑺ 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感觉一定不一样!(自读、轮读相机指导)

  ⑼ 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6、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齐背、抽背)

  四、默写古诗

  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

  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面,《田园四时杂兴》又写的什么时候田园生活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板书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优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 赞美

  才了蚕桑又插田。 勤劳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熟读《乡村四月》,读读注释,想想每句话大概意思。

  3、学生用三句话整理资料介绍诗人。

  4、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一、旧诗导入,弄懂诗题,知作者(课件1)

  1、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咱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 宋朝人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2名左右)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课件2)

  二、听录音感悟,集中评价,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播放课文朗读)

  师:

  1、你觉得这位老师读得怎么样啊?

  2、其实,你们说的这些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也是这样读的。现在就请你们翻开书本108页,自己这样读一读吧。

  3、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琅琅的读诗声,都快被陶醉了,现在就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4、咱们同学善于倾听别人朗读,你听出了什么?(好?哪里好? 不好?那你来读读)

  5、诗中有一处“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蚕桑)(课件4)

  6、诗中有几处多音字,在哪?

  是了。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liao)。(课件5)

  7、请1、2组的同学熟练地把最后一句读一读。(老师听出你读得好,请你读吧。全班齐读整首诗吧)

  8、读了整首古诗,你的眼前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

  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了。

  三、小组交流感悟

  1、小组内轮流读古诗,推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讨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线画下来,并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2、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哪一小组愿意这样读。还有哪组愿意这样读。

  3、他们读得好吗?为什么?

  4、大家一起读吧!相信投入地读你们一定能把文字变成画面。

  5、亲爱的同学们,此刻,老师已经被陶醉了,就让我们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两句诗吧!

  四、品诗

  1、(谁来读?)你们听听前两句的'描写,让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答相机板书。这些景物你们看到了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想说哪个就说哪个吧?

  3、相机解:绿遍山原

  白满川 用“川”组个成语,说说“川流不息”中的“川”是什么意思?这边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满川”具体是描写哪里的景物?《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秦兵马俑》教学设计5尊严说课稿《七月的天山》考点练兵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飞向蓝天的恐龙》的第一自然段教学实录及反思《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关于《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困惑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翁卷还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再读前两句诗吧!

  解:子规 雨如烟

  这样的景色,给你们的感受是?(用一个词说)

  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

  4、感谢同学们是你们把老师带入这样的美景,请你们用语言把眼前的美景说说吧!

  5、把你们的理解送进去,再读前句诗吧!

  过渡:此时,连子规也不闲着,听(播放叫声)它在声声地啼叫,它在说些什么呢?

  说得好呀!它在催我们干农活了。到底该干哪些农活呢?自己读后两句吧!

  1、你读到了什么?

  2、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相机板书: 才 又 )

  3、怪不得诗人写道:乡村四月?(板书:闲人少)

  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请你读。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村民的忙碌。

  5、全班齐读

  想像:忙碌的村民一边忙一边会想些什么呢?(指名答)

  虽然忙但忙中有乐啊!把你们的感悟再加进去,读。

  五、回归整体 感情升华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吧!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景 人)勤劳也是一种美啊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见,他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3、同学们啊,此情此景,你们也都看到了。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

  4、是啊!咱们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现在就把自己当成翁卷,读出来吧!

  5、初夏,我来到了乡村,举目望去,(绿遍山原……)

  6、谁愿意自己诵读。

  7、配上音乐:一起诵读吧!

  8、亲爱的同学们,此刻我学得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言之不足,故咏歌之”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乡村四月吧!(音乐课件)

  六、小练笔

  古有翁卷写诗,今有四年级的同学写文,请你们拿出笔以“乡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像到的写下来,写一篇短文。(作业布置)

  附: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山原 白满川 景美

  子规 雨如烟

  闲人少

  才…… 又 …… 人勤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勾勒出乡村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突出了“乡村四月” 劳动的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本设计体现了单元主题与文本细读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诵读、想像、描绘、吟咏等方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诗中之画、诗中之乐、诗中之味道、诗中之人,感悟诗文中所蕴涵的画面之美、音乐之美、味道之美、生活之美,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教学目标】

  1.会认写生字。

  2.通过诵读、想像、描绘、吟咏等方式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品悟乡村风光、田园生活之美,激发对乡村风光、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意象铺展,走近田园

  1.诵读词语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杨柳依依 清风徐徐

  鸡鸣犬吠 袅袅炊烟 瓜果飘香 牛羊成群

  2.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诗人笔下的乡村又是怎样的?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齐读课题。

  3.出示诗人简介:翁卷,字灵舒,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四人合称 “永嘉四灵”。

  二、读通诗句,勾勒田园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由地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字音,相机纠正。

  3.学习生字:蚕、桑;了解多音字“了”。

  指导“蚕”的书写;(蚕,天虫也。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4.再读诗句,读准节奏。

  三、感悟赏析,走进田园

  画面之秀美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读着读着,你眼前会出现画面。

  (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嫩绿的、深绿的、淡绿的……)

  2.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边想像边读诗。

  教师引导:村庄的周围,满是树……;村子前面,是一口池塘,那池水……水上有一群白鹅……;池塘旁边,有一大片草地……;极目远望,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山……

  3.师: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这美的画面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吧。

  4.除了满世界的绿,你还看到了什么?(白满川)

  5.(出示图片)师:现在的稻田是白亮亮的,插上稻秧呢,到了秋天呢?

  (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这乡村四月真是绝美的山水画。从翁卷的诗中,你除了看到山水风光,还能看到什么?

  师:来到村后的桑树园,你会看到采桑的人们……;村子前面是一望无际的水田,你看,农民伯伯在田间是多么忙碌……。

  7.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走进这四月的乡村,就如同走进了一幅连续不断的画卷。读全诗。

  音乐之优美

  师:诗中有画,诗中还有什么?(音乐)(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子规声里雨如烟”,读了这一句,你仿佛听见了什么?

  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都笼罩在无边的烟雨之中。闭上眼,你能感受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布谷鸟那熟悉的歌声……,歌声是那样清脆响亮,是那样悦耳动听,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

  2.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出示: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宋·杨万里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宋·赵师秀

  斜光照墟(xū)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 唐·王维

  (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师:风景如画的桑树园里,男女老少正忙着采桑,你听……;无垠的'田野上,插秧苗的农民们正忙得热火朝天,你听……

  4.多么美妙的音符,共同汇成了江南四月的乡村歌谣。

  5.吟诵全诗。

  师:这,就是乡村四月——(吟整首诗)

  味道之醇美

  1.师: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诗中还有什么?(味:花朵的芬芳;泥土的清新;农家饭菜的清香……)

  2.读全诗。

  生活之甜美

  1.师:同学们,江南乡村的景色如此迷人,此时,我们仿佛已经置身其中,清晨,烟雨蒙蒙,我们从桑树上采下一片片绿色的希望;中午,布谷声声,我们在稻田里插下一排排美丽的诗行;傍晚,清风徐徐,我们向天空中放飞天真的梦想;入夜,繁星点点,我们在睡梦中伴随着青蛙无眠的歌唱。如果能过上这样的田园生活,你最想说什么?

  2.读全诗。

  ……

  四、拓展延伸,丰富田园

  1.出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

  2.师:这是这是一幅幅绝妙田园山水画!翁卷一首《乡村四月》,更是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为我们铺开了一幅江南乡村的画卷。背诵全诗。

  五、情感抒发,热爱田园

  读了这些诗句,请把自己对乡村、对田园的感受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5

  教学思考:古诗的本色——“以言造像,立象尽意”如何显现?也就是古诗的文字理解、诗情、诗境如何来处理呢?

  教材分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4、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5、感悟这首诗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诗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

  2、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诗题

  1、了解诗人

  在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乡村,领略了乡村风景的美,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乐与趣。其实很多诗人也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我们先简单地了解了解他。

  翁卷 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2、揭示诗题

  3、理解诗题

  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农历四月,夏初;地点:江南的乡村。)

  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去感受江南乡村初夏的气息!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到清爽、顺口了为止。

  2、指名读,正音。

  3、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再读读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三、品读感受诗情

  (一)景美

  1、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诗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逐个交流

  山原:读到“绿遍山原”时,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补充:“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

  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绿”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这美的画面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吧。

  白满川:那平地上白茫茫的是什么呀?(图片助解)

  一道道河渠纵横交错,是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那一口口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池塘也是白茫茫的。

  镶嵌在绿色的山原上,真是美极了。

  雨如烟: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在如烟似雾的雨中,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那是怎样的雨吗?

  子归声:在这如画般的美景中,使人听到的是怎样的鸟叫声啊?

  3、听着布谷鸟清脆的鸣声,淋浴着袅袅的雨雾,让我们深深地吸一口气,你呼吸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4、谁愿意听着动听的鸟叫声,看着那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再读读这两句诗。

  5、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为大家描述一番吗?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雨雾之中。不时,传来布谷鸟悦耳婉转的鸣叫声,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6、感情朗读

  7、小结: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二)人勤

  1、要说前面写的是景,那这两句写的是什么?(人忙、勤)

  2、你从哪里读出农民忙、勤?(蚕桑、插田、闲人少、才了 又)

  3、理解:闲人少。人们可能还在忙些什么?结合拓展《清平乐 村居》、《四时田园杂兴》。

  4、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却要写闲人少呢?

  (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更加妙不可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5、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着诗人作诗:才了……又……夸夸人们的勤劳。

  6、“才了喂鸡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诗句,诗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为什么选择了“才了蚕桑又插田”呢?

  7、感情朗读

  四、美读,升华感情

  1、补充: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引读古诗

  3、熟读成诵

  4、再读诗题

  五、拓展,走出文本

  欣赏田园风光图片说诗句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所做的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诗之韵

  1、谈话导入。

  (1)板书“乡村”,谈话:我们都是乡村的孩子,在你的印象中,乡村是怎样的?

  (2)板书“四月”,谈话:四月的乡村,有哪些吸引你的景物呢?

  师:今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四月的气息吧。

  2、简介作者: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3、初读古诗。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2分钟)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

  (二)品味景之美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子规烟雨

  3.朗读中感悟:

  (1)品味“山原”

  预设一: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预设二: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品味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你还能怎样形容此时的雨呢?(蒙蒙细雨……)

  迁移:乡村四月的细雨,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也出现在其他诗人的诗句里: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你听到了什么:

  4.回到整体。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人)

  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图不要太多,四张就可以了)。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三)体悟人之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是啊,乡村四月忙人多,他们都在辛勤劳作,你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

  仿写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又。

  5.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小结: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乡村的四月这是——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四)升华情之切

  1.刚才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陆续续读到的几首诗,让我们一起对比读一读

  韦应物《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3.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这成就了无数的诗人,成就了无数“乡村田园诗”。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7

  问题提出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了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目的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其中学习重点是:读懂诗意,熟读成诵;学习难点是: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过程设计

  老师在学生读通诗句的基础上引领孩子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初步领悟诗歌

  师: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师: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师: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不理解蚕桑。

  师:哦,他不理解蚕桑,有谁了解?能帮他解答一下吗?

  生:蚕子、桑叶、蚕桑树…。。

  师: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

  师点拨: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

  2、进一步感悟诗句

  师: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

  生:清闲、悠闲、空闲、休闲、闲暇……

  师: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

  生:清闲的意思是没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这儿最合适

  空闲的意思是人们没有事情做,很无聊……

  师: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齐读第二句诗。

  3、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生:雨如烟是什么意思?

  师:刚才我们知道子规的意思是杜鹃鸟,读读第二行诗,你知道杜鹃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吗?

  生:杜鹃鸟在雨中鸣叫

  师:雨下得怎么样?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拟人手法说说吗?

  生: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

  蒙蒙细雨一直下着,让天空蒙蒙胧胧,像童话中的仙境。

  那雨丝很细,细得像牛毛、花针、银丝,我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层轻纱。

  雨丝轻得像烟雾在我眼前萦绕……

  4、从画面中,体会情感

  师: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师:在第一行诗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绿遍山原的“遍”

  师引导:绿遍山原就像什么?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

  师: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谁还能用上比喻的手法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此刻的山原已经变成了绿色的海洋,像绿墨水打翻了似的;

  这绿色仿佛是山原的绿衣裳,让山原充满生机;

  山原绿得仿佛是被绿油漆染过似的……

  师: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绿色?

  生:到处都是绿色,深绿浅绿,耀眼的绿,灰暗的绿;或浓或淡的新绿……

  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

  师: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

  (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

  师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5、说出感受

  师: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

  生:他们很快乐。师:为什么快乐?

  生:为秋天的丰收,为过上好日子而快乐。

  师:对,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春天,他们不仅播下的是种子,还有希望!他们春天播种希望,秋天丰收硕果,累,但快乐地享受生活。

  6、师: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在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中,本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重点与难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学习资源

  挂图、网络资源等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达到会背诵。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和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3、领悟作者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主动地进行语言的品味和体会,感悟诗歌所表达的美。

  教学过程

  一、文字激趣导入,生字学习。

  1、书写“ ”,同学们看到这个符号你会联想到什么?它特别像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学生自后发挥)

  2、书写“ ”,再来看这个符号,你又想到了什么?它像哪个字?本意就是河流,古代的人在发明字的时候,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某些事物的大致轮廓,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像刚才我们看到的“木” 和“川”。

  3、汉字神奇的地方不仅如此,再来看老师在木字上添加,书写出“桑”,看到这个字,想起了上期我们学过的一首《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书写“天”和“虫”,看这两个字能组合成什么字——蚕,为什么会用这两个字组成小小的“蚕”字呢?(大胆联想,结合蚕的.神奇。)

  4、继续添加书写“木—— 村”,看到这个“村”你想到了哪些词?(尽可能的组词,培养组词能力)

  引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来自乡村的诗人,他生于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他一生不曾做官,他把他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他所喜爱的诗歌创作,是一位真正的布衣诗人。他用他的诗歌描绘着建乡那别致的水乡景色。每当人们提到他,就马上就会想到这首诗。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二、趣味练读。

  1、首先自己读一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完之后用你的行动告诉我)

  2、同学们这首诗变成我们琅琅上口的童谣吧!(小手准备起来)

  3、当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来让我们也踏起来吧,踏出诗的节奏。

  (练读中让学生基本达到会背)

  三、品悟诗情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把诗读成琅琅上口的童谣,踏出诗的节奏,好药会从诗中读出画儿来,从画儿中体会诗的意蕴。

  1、出示“绿遍山原”,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儿呢?

  山岭和原野都绿了。(具体一些,想象的再丰富一些)

  山陵是绿色的,原野是绿色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绿的世界。

  你想起了哪些词:草木茂盛、郁郁葱葱

  2、出示“白满川”

  你从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可以先结合注释理解)

  江南有水乡之称,河流弯弯从稻田流过,从小村庄里流过,此时,天色和水色相互辉映,河面上一片亮白。(通过想象和观赏来帮助学生理解)

  水面图1:波光粼粼

  水面图2:白茫茫,雾气弥漫

  3、同学们已经从诗中看出了画儿来了,出示图3,把你的诗送进这个画面中去吧!

  绿遍山野绿满川(读出味儿道来)

  4、你觉得在这一句诗中诗人的哪个字用得最好,先自己品一品,然后用笔画出来,给大家谈谈你的感受。(品字词,培养语感)

  重点“绿 白” “遍 满”

  5、听:那空中传来什么啼叫的声音,你从诗人的诗中听到了什么?(子规声声)

  6、可是子规声声唤来了这诗中的雨,诗人说的这是什么样的雨呢?如烟的雨,还可以说成什么?(蒙蒙细雨、烟雨蒙蒙、缥缈、如轻纱,似薄雾。)

  7、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吧!“子规声里雨如烟”。两句练读: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读的真美呀,我们此时已经仿佛跟随着诗人进入了那烟雨蒙蒙、如诗如画、清新质朴的江南水乡。来,给我们的这幅画儿起个名字吧,补充:乡间四月 图

  8、在诗人的眼里,不仅仅只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在我们这迷人的田园风光中,作者还看到了一种更亲切的画面,那是谁?(家乡的人们)他们在做什么呢?从后句诗中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人们的忙碌、繁忙)

  9、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呢?“才……有……”“闲人少”试读感悟人们的繁忙,紧张。

  10、回到题目总结:乡村四月美景图

  这首诗不仅为我们描写了田园风光的美,而且也通过诗人赞美了勤劳的人们。

  出示画面,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些诗人的乡村四月美景图吧。读整首诗,音乐开始了。吟诵。

  四、延伸

  1、江南乡村生活令我们充满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上自己想象的翅膀,再去感受乡村生活的另一个画面吧!

  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引导想象画面:在小草发芽、生长、,黄莺飞舞的春天里,那拂堤上的杨柳刚刚透出黄嫩的枝芽儿,顽皮的孩子们呀,正在趁着春风放飞一只又一只五彩的风筝。

  同样有美景呀,小草、黄莺、杨柳。

  同样的人呀,是那些顽皮、可爱、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读一读(让我们吟诵出这首诗吧)

  2、原来,我们眼中的乡村生活便是一首首令人回味的诗,一副美妙的画儿,那画中的一草一木,那画中熟悉的人既让我们感到亲切,又让我们留恋。

  可曾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诗的影子,看(出示画面),那诗歌就在它顽强而又柔嫩的细芽之中。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看,那诗的身影可在风中摇摆,飞上了柳梢。

  《垂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美景 图

  宋:翁卷

  景美 葱葱 粼粼 声声 蒙蒙

  人美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9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

  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

  二、阅读诗歌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

  1、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子规:杜鹃鸟。

  了:结束。

  整首诗的大意: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五、小结

  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如:

  过故人庄书湖阴先生壁游山西村

  唐·孟浩然宋·王安石宋·陆游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茅檐长扫静无苔,莫笑农家腊酒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花木成畦手自栽。丰年留客足鸡豚。

  工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水护田将绿绕,山重水复疑无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两山排闼送青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作业

  1、写生字“蚕”“桑”,并至少组两个词。

  2、抄写诗歌并能默写。

  3、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至少一首。

  知识技能目标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们会闻到花草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我们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原上,我们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走进乡村,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一幅自然、清新、和谐的生活景象。那么在古代诗人的眼中乡村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词中的乡村生活。(板书课题:23古诗词三首)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对我们来说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课件出示翁卷生平)。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板书:乡村四月)

  请学生朗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乡村是地点(江南一带)四月是时间(初夏时期)

  听老师读诗题,从老师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听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乡村四月。可能大家还没有我这种感觉,因为你们没读进乡村四月。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3师范读。

  4学生在小组内读。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想一想理解古诗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

  6.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7.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现在就让我们欣赏一下这四月的景色。(课件播放乡村景色))

  三、品读美景。

  1.多美的`景色啊!与这样的景色相比刚才同学们说的就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了。那么请同学们再朗读全诗,然后看看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

  子规烟雨

  3.引导分析:

  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样的山原啊?

  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师导:(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启发想象: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翠绿翠绿的山原它与银光闪闪的水田相互衬托这不也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呢,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蒙蒙细雨……)

  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

  那是怎样的鸟叫声啊?(学生回答如歌的鸟叫,悦耳的鸟叫、、、、)

  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隐约中还传来了杜鹃鸟如歌的鸣叫,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吗?

  4.回到整体。

  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你们很不简单,这两行诗句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美读前两句并播放课件展示美景)

  板书:景美

  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四、品读人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齐读后两句

  1.再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学生回答)

  5.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6.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让我们怀着对村民的崇敬之情再读后两句。

  板书:人勤

  五、悟读升华

  1.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配乐诵读)。

  2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四月(读出赞美之情)

  3.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学生练习背诵)

  4.指名汇报背诵古诗,齐背诵古诗。

  六、谈谈收获

  学了这首古诗,你有话要说吗?

  七.拓展阅读。

  象翁卷这样写田园诗的诗人还有:孟浩然、王维、陶渊明等等,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首(课件出示)

  像这样描写田园的古诗还有很多,课后我希望同学们能的找出一些这样的田园诗读一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

  23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山原白川采桑养蚕

  〉景美〉人勤

  子规烟雨插秧种田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这首诗中的生字、词语;

  2、指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乡村四月浓浓春意和优美景色,人们忙于农事而心情愉快的境界。

  教学方法

  1、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诗意;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3、 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4、 朗读、背诵与默写相结合。

  教学准备

  1、 电教版:教学课件、教学录音带

  2、 普通版: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古诗《乡村四月》的学习,原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分钟):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啊?谁来背一背。同学们知道的很多,背的也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它是宋代翁卷写的“乡村四月”,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诗题:乡村四月)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展示原文。指名朗读古诗。让同学评一评读的好不好,有没有错误。(3分钟)

  2、指名说说这首诗的节奏、语气,读诗应把握的感情。(5分钟)

  节奏:223

  语气:轻松愉快

  感情:读出古诗的.优美、轻快、明朗

  3、学习生字(2分钟):

  了:读 liǎo ,结束的意思。

  蚕:读 cán ,上下结构,由“天”“虫”两字合成。

  蚕是蚕蛾的幼虫,能吐丝。

  4、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个别词语可作补充解释(5分钟):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补充:“白”在诗中指的是水。人们习惯上把透明物体叫“白”,比如“白酒”、“白开水”等。“川”在诗中指灌满水准备插秧的稻田。)

  子规:杜鹃鸟。(补充:也就是布谷鸟,大通农村所叫的“长高虫”。)

  才了:才,刚刚。了,结束。

  蚕桑:给蚕喂了桑叶。这里把名词当作动词来用。

  5、 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5分钟)

  6、 体会这首诗的意境(8分钟)

  提问: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生答:绿、山原、水、稻田、子规声、雨如烟)

  提问:诗人用这些景物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现了什么? (生答:描写了“绿遍山原,水满平川;子规声声,雨丝如烟”的景色,表现了乡村四月浓浓的春意和优美的景色。)

  提问:后两句写了什么事情?表现了什么?

  (生答:忙于农事的事情。表现人们积极务农的劳动热情。)

  师小结:说的很好。乡村四月人们很忙,但忙得有目标—“才了蚕桑又插田”;忙得有乐趣—乐在务农,人们都在田里,说说笑笑,干活有劲。这就是这首诗意境的高妙之处。

  7、 指导背诵和默写(8分钟)

  指导背诵: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事。先记写景,后记写事。 指导默写:指一名上黑板写,其余学生在下面写。写完后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2分钟):

  搜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景色:绿遍山原,水满平川;

  子规声声,雨丝如烟。

  景象:闲人少,(忙人多);

  才了蚕桑,又去插田。

  教后反馈: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讨论、朗读、交流中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在诵读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生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田园,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地方: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诗情画意。“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乡村孩子在田野里尽情奔跑、玩耍的写照!“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是乡村独特的风景。多少诗人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写下了一首首赞美农村景色的诗篇。宋代翁卷.就是其中一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这首古诗,跟随诗人到乡村去走一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回忆古诗的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作者简介:教参28页。

  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想知道什么?(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三月,春天将结束,四月,夏天刚来到,称初夏)

  引导学生看23页四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诗人用一首什么样的诗来描绘这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的呢?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提出不懂的问题。

  认读生字。

  3、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绿遍山原: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苗,满眼皆是绿色。

  看图,全是绿的吗?河流,稻田里的.水泛着白光,(白满川)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哇,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吗?真的是满目是绿啊!稻田里的水在阳光的映射下,泛着白光,波光粼粼,这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

  读一读。扮演诗人吟诵。

  作者还看到了什么?看第二幅图(雨如烟)

  这雨如烟,是怎样的雨?(蒙蒙细雨)除了像烟,还像什么?(像纱、像一层薄薄的雾)

  对啊,同学们,你们看,把这山原笼罩的,不是烟,不是雾,是那春雨啊,飞烟卷雾弄清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写的就是这春雨啊!

  雨是如烟的,应该读得轻些。

  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杜鹃的叫声)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如画的美景勾勒出来了。让我们用美的声音把这种美读出来吧!

  在这诗一般的画卷里,农民又在干什么呢?请你再赶快读读看。(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了”是什么意思?是忙完了采桑才去种田吗?是仅仅就做这两件事吗?是哪些词告诉你们的?

  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他们虽然忙碌,心却是快乐的。读出快乐。

  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得了,却要写闲人少呢?

  (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哪个更妙?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刚才我们说前两句诗写得很美,现在我觉得学完三四句,这首诗更美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诗一般的画卷和人们劳动的欢乐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得乡村的四月变得更美了。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请一名学生读诗,想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其他同学闭眼倾听,在倾听中想象你看到的景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在这样的景象中,你有什么感受?

  (德育渗透: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快乐的)

  让我们再一次在朗读中体会乡村的美丽,感受劳动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总结写法。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给你感受最深是哪句诗?能用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写人以闲少做反衬,突出农民的辛劳与繁忙)

  五、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

  二、识记生字。看看已经记住了哪些字,还没有记住了字,自己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它?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三、指导书写。

  注意插的笔顺。

  四、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描写田园生活的诗。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

  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

  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读写“蚕”、“桑”两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能默写出来。

  3、体会诗的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朗读和默写这首古诗,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诵读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复习《咏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齐读。

  2、同学们学过哪些诗,诗中出现了时间的词语?

  3、今天,就让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认识一下四月的乡村是怎样的?(板书课题:乡村四月)

  4、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一)读准字音。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学生字词,多音字。

  (1)指名学生读古诗,正音。

  (2)指导写字。

  ①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蚕、桑”。

  ②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③学生在生字本上写,每个生字写一遍,教师巡视。

  3、齐读生字。

  4、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二)读准节奏

  教师:读古诗,除了读准字音,还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来。同学们,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谁能试着读出节奏来?

  1、指名学生朗读古诗,读完,说说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二二三)

  2、介绍七言律诗的朗读节奏。(教师在黑板上划分节奏,学生在书本划分节奏)

  3、开火车朗读。(注意朗读时注意音断气连)

  4、师生对读。(教师上句,学生下句)

  三、再读古诗,悟诗意。

  过渡:你们读得真好,赛过了老师,让老师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美,真棒!读诗是不是读出节奏就够了呢?对,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读懂它的意思,读出它的情感来。

  1、自读、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自读古诗。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来读这首诗。

  (2)参照注释,小组理解诗意。

  读完之后,结合注释来理解诗意,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汇报

  教师:你读懂了哪一句?是通过什么方式读懂的?(参考注释,请教他人,联系上下文······)

  2、教师总结,简单介绍诗人。

  3、分组朗读。

  四、品读古诗,悟诗情。

  1、自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划出你看到的和听到的?

  (1)“绿遍山原白满川”

  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绿色的'山原,白色的平川。

  ①品读“绿遍”,绿色的山原,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绿啊?(生想象)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描写绿的词语、短语。

  ②品读“白满”,远处,绿遍山原,近处,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远远望去白茫茫的一片,这就是“白满川”。

  ③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学生反复读两遍)

  过:在这一片翠绿翠绿的山原,田野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呢?

  (2)“子规声里雨如烟”

  生2:我听到了雨声和子规的叫声。

  ①教师:是啊,这绿原、白川都笼罩在雨里,谁能说说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学生:蒙蒙细雨,如烟似雾的雨。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教师引导:眼前出现了如烟似雾般的雨,绿原、白川都静静地笼罩在这场轻盈的烟雨中,这时,(播放子规鸟叫声)子规鸟的叫声划破了这宁静的、如诗般的画面,此时此刻,诗人吟出了“子规声里雨如烟”。(学生跟读)

  ③绿绿的山原,白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这样一种美妙的境界,诗人只用十四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齐读前两句。(读完,教师板书:景美)。

  ④(出示子规鸟图片),这就是子规鸟,因为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所以古人认为子规鸟的叫声是凄凉哀怨的,这么美丽的景色,诗人为什么在诗中用到子规鸟这个意象呢?诗中哪里让你感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⑤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村民的艰辛,品读后两句诗。

  生3:因为村民很忙,很辛苦。

  (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①齐读这两句诗。

  ②从哪里读出了村民的忙?

  生1:“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_____人多?(忙)

  生2:才了····又···

  ③理解“才了····又···”,指名回答:这三个字写出了什么?

  ④简单的三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村民只是在忙插田采桑吗?想象他们还会忙些什么呢?

  学生:喂鸡、放牛、除草、犁田……(教师板书)

  ⑤质疑:诗人为什么不写“忙人多”而写“闲人少”

  教师:诗人用三个字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

  ⑥自由朗读这两句诗,学生交流:

  出示:从这两句诗,我看到了________的村民;我读出了诗人对村民的________。(教师板书:人勤)

  ⑦男女赛读这两句诗,读出对村民的赞美、同情。

  ⑧鼓励学生仿写诗。

  教师:我们也来学诗人做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里的“忙”写进去。

  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___(指两三名学生说)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_____又____。

  校园六月闲人少,才了_____又_____.

  教师:你们真棒,都成小诗人了,可见,诗意来源于生活的热爱,作诗并不难。

  (4)探讨

  ①自由朗读这首诗,思考问题:

  问题一: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喜爱自然,赞美、同情村民)

  问题二:为什么诗人那么多的农活不写,他偏写“才了蚕桑又插田”呢?

  学生汇报:

  A这是最主要的生活;

  B因为与第二句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照应,这就是诗的魅力。

  C齐读第二、第四句。

  ②齐读整首诗。

  五、诵读

  1、配乐引读

  多动听的诗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了,诗意正浓,于是,你吟出了一首《乡村四月》,读______(指黑板,读全诗)

  2、学生自由背诵。

  六、拓展,布置作业

  (1)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2)把这首诗描绘的情境写成一段话;

  (3)收集并阅读更多有关“乡村、田园风光”的古诗,如《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等。

  根据兴趣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这节课我们走进田园诗的世界,感受到田园诗的魅力,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情趣!愿大家今后的生活诗情画意!

  七、板书:

  23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景美——热爱自然)

  乡村十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人美——赞美人民)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4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

  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老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随作者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

  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务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

  1、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2、阅读诗文:

  ⑴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⑶ 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汇报交流:

  ⑴ 指名读诗文,纠正字音。

  ⑵ 理解诗词的意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子规:杜鹃鸟。

  句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种田。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

  (播放音乐带,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展示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

  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

  1、作者简介:

  范大成:苏州吴县人(今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

  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宁四大家”。他的诗忧国忧民,多有佳作,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这里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学习,了解诗意。

  3、汇报交流,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句意:夏季农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间锄地,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⑵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

  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懂的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5、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的感受:(配乐朗读)

  诗文描绘了乡村大人耕织,孩子也学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

  勤劳,是一副具有浓浓生活气息的农家耕织的图画。

  五、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1、把诗句补完整:

  ⑴ 绿遍山原( ),⑵ 童孙未解( )

  子规声里( )。 也傍桑阴( )

  2、请你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我会背其他描写田园的古诗词。

  【教学目标】

  1、学习《渔歌子》理解词意,想象画面,体会词人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并默写。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张志和的生平资料。

  2、准备优美轻柔的曲带。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两位宋代诗人为我们展现的田园风光,使我们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谁能想象画面,再来背诵一下这两首诗。

  二、回顾词的特点

  1、谁还记的我们第一节课学的一首词,你们还能背诵吗?《忆江南》 2、词有什么特点:

  词有词牌名,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忆江南》《渔歌子》但后人写的《渔歌子》《忆江南》就与词牌无关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故又称长短句。

  三、学习第三首词《渔歌子》

  作者简介。张志和,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被贬官后,不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

  1、自读

  课文:

  ⑴ 轻声读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对照注释,结合画面,了解诗意。

  ⑶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情。

  2、汇报交流:

  ⑴ 指名读词《渔歌子》纠正字音。

  ⑵ 说诗句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句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句意: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悠闲自得,溢于其中)

  3、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谈谈你的感受:

  ⑴ 配乐朗读。

  ⑵ 谈谈你的感受:

  作者将山前高飞的白鹭、岸边盛开的桃花,溪中肥美的鳜鱼及斜风细雨中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充满情趣的渔翁垂钓图。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也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4、练习背诵。

  四、总结拓展

  1、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后,你对乡村生活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背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23、古诗词三首

  渔歌子

  张志和(唐)

  山鹭

  花水鱼 悠然自然

  斜风细雨情趣盎然

  渔翁不归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古诗词三首》的一首古诗。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设计理念】

  1、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蚕桑,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强化学法,自学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热身】

  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文化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的诗作浩如烟海,相信你们平时积累不少古诗。能背背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吗?

  [设计意图:在悦耳的古筝声中,让学生走进诗的国度,感受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为走进文本,走进江南乡村春末初夏时节之景,做好情感的铺垫。]

  【教学过程】

  一、意象铺展,切入正题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诗人笔下的乡村又是怎样的?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齐读课题。

  1、四月是什么季节?那,你心中的乡村四月是怎样的?

  那是小桥流水人家,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带着乡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导入环节从单元主题出发,回想现代文描绘的乡村,让学生抒发对乡村已有的感受,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学得自然,学得轻松,更为用古诗形式感受乡村的美作铺垫。]

  二、 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出示全诗)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

  2、请自由读古诗,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明白吗?

  3、谁想读?读准没有?

  4、检查生字蚕桑,相机纠正。

  指导蚕的书写;(蚕,天虫也。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5、(配乐)读出诗的节奏。(方法:多诵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对字词的学习应贯穿小学语文学习的始末,而且四年级学生应逐步培养自能识字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过渡: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人的韵律已经缓缓流出。

  1、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说出诗意思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

  2、汇报:(点拨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写:人)

  3、这诗意明白了吗?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组内说说,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借助注释,通过交流增进对古诗的理解和整体感悟。]

  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

  (一)品味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一、二句)

  1、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板书: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2、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如果请你给这首诗的1、2句配上一幅画,你准备用上那些色彩画?并说说你的理由。

  如:我准备用( )画,因为

  3、指导品读:遍、满(方法:抓诗眼)

  ?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嫩绿的、深绿的、淡绿的)

  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边想像边读诗。(方法:想画面)

  教师引导:村庄的周围,满是树;村子前面,是一口池塘,那池水水上有一群白鹅;池塘旁边,有一大片草地;极目远望,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山

  师: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这美的.画面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吧。

  4.除了满世界的绿,你还看到了什么?(白满川)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淡雅的田园诗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前面我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榕树,桃树,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站立在绿绒毯上,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满满的,映着天空,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那处杨树林,漫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远远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

  5、这画面让我想起哪些诗句?(联系有关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这是绝妙山水画!我们以读代品吧!

  7、乡村四月,还是童话的故乡,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交响曲,镜头再转换,你能听到那些声音? 子规是怎样啼叫的?(古诗介入)

  如:我仿佛听到的声音是:

  8、这雨如烟什么感觉?看图片

  1)把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读出来。

  2)这雨让你又想起了哪些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吹面不寒杨柳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我们面前了!读出动静的美感

  10、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都笼罩在无边的烟雨之中。闭上眼,你能感受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布谷鸟那熟悉的歌声,歌声是那样清脆响亮,是那样悦耳动听,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

  此时此景,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让我们一起吟诵这两句诗吧。

  11、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凭着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调动视觉、听觉,联系诗句)想画面的法宝就走进青山绿水、杜鹃烟雨图。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披文入情必须创设情境,以意象为中介想象意境。本教学环节把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巧妙串联,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二)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过渡:这乡村四月真是绝美的山水画。从翁卷的诗中,你除了看到山水风光,还能看到什么?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

  1、诗人们,请选用一样或几样法宝,品其中的诗与画。先小组内切磋切磋。

  2、汇报。

  3、小结:农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勤劳。才了。。。。。又。。。。。(板书:人勤)

  4、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播放视频:也许你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气、蝴蝶蜜蜂采蜜,牛儿等待耕种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赞美 景 人)

  师:来到村后的桑树园,你会看到采桑的人们;村子前面是一望无际的水田,你看,农民伯伯在田间是多么忙碌。

  想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人们怎会不开心?你读;

  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怎会不高兴?你读;

  想到那将是沉甸甸的收获,人们怎会不兴奋?齐读。

  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走进这四月的乡村,就如同走进了一幅连续不断的画卷。读全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体现扶到放的过程,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也体会到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五、理解诗人,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

  1、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在诗人的笔下,乡村四月变得妙不可言。诗人这样写,他此时的心情会这样吗?他主要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可见,诗人翁卷是一个怎样的人?

  2、(配乐)那能把诗印在心间吗?

  3、还能把诗留在笔尖吗?请默写。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读出诗境美、诗情美。熟读成诵,落实默写,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六、拓展延伸,诗心画意满心间。

  (一)古今对照

  1、请拿出练习纸。(播放课件音乐)此时,你走在乡间小路上,这如画的四月,你会听到了想到了请把你感受到的,用现代文写下来。

  出示:走在乡间小路上,-----------------------------

  2、汇报。

  [设计意图:音乐的熏染,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古今表达的对照,再次使学生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语文学科本位的回归。]

  (二)课外拓展

  1、(课件出示)古往今来,田园是诗人们的宠儿,老师想到了许多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陶渊明等。他们留下不少珍贵的诗篇。走进去读读、体会体会吧!

  课件: 村夜 (唐)白居易

  田园乐 (唐)王维

  2、读了这些田园诗句,老师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

  课件出示:巍巍青山、暧暧村落,乡村是恬静的;啾啾鸟鸣、声声犬吠,乡村是灵动的;

  袅袅炊烟、霏霏细雨,乡村是朦胧的;唰唰采桑、簌簌蚕食,乡村是忙碌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课外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师:同学们,江南乡村的景色如此迷人,此时,我们仿佛已经置身其中,清晨,烟雨蒙蒙,我们从桑树上采下一片片绿色的希望;中午,布谷声声,我们在稻田里插下一排排美丽的诗行;傍晚,清风徐徐,我们向天空中放飞天真的梦想;入夜,繁星点点,我们在睡梦中伴随着青蛙无眠的歌唱。如果能过上这样的田园生活,一生无憾。

  3、作业:

  1) 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2)把这首诗描绘的情境写成一段话; 3)收集并阅读更多有关乡村、田园风光的古诗,如《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等。 根据兴趣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这节课我们走进诗的国度,感受到诗的魅力,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情趣!愿大家今后的生活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个性化作业,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乡村四月诗意赏析09-16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11-14

你是人间四月天教学设计11-21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8-02

蝉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设计04-05

ai教学设计 ai的教学设计05-29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鸟岛》教学设计小岛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11-11

怎样教学生构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及教学思路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