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时间:2024-06-11 14:24:3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范文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6个生字: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屹、鼎、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景象,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1、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图片或录像。

  2、搜集、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潮起潮落吗?在哪儿见过?

  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共同感受江潮那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不会读的字词标出来。学习本课生字词。教师指导字音、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思考:

  (1)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2)看看有没有自己不懂的或认为重要的、需要提请大家深入理解的问题。

  (3)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请学生起来读1、2自然段,思考:潮来前钱塘江是什么样子的?前来观潮的人们是什么表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二、深入理解,学习第3、4、5自然段。

  1、齐读第3、4自然段,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把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仔细体会。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尝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这是本课的重点,应从钱塘江大潮的“声音”和“形态”两方面着手,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仔细品味,反复赏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鼓励学生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4、请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潮头过后江面是什么样子的?

  三、理清顺序,注意学习方法,尝试背诵。

  1、作者通过描绘潮来时的声音和样子,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钱塘江大潮不愧是祖国山河中值得骄傲的天下奇观。同学们能不能再看看课文,抓住关键词,把潮来时的形态、声音及人们的反应用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设计一份板书。(鼓励学生采用多样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写在黑板上。)

  2、看看你们设计的板书,仔细思考,发现了什么?(可发现作者的观察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可发现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可发现作者观察的另一特点,即:观察抓住变化。甚至学生也可以说他发现了潮刚刚出现时作者写了人们的反应,可潮来到人们近前,最壮观之时,却未写人们的反应等等。)

  3、反复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再根据自己设计的板书,尝试背诵。

  四、作业:创设情境,写一写。

  假如你是电视台小记者,请以课文为蓝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解说词,练习观潮“现场直播”。(讲解、报道可按江面平静——潮水涌动——潮头西去的顺序;也可按人群昂首东望——人群沸腾起来——人群欣赏余波的顺序;还可只讲解其中的一个片断。但都要突出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的特点。)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范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理清文章顺序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4、学习作者抓特点、按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积累语言。

  2、重点理解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三、教学准备:

  课件、教案、视频图片。

  四、教材分析

  教材特点:

  文章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紧紧围绕着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这一特点,按时间顺序写出了江潮来前、来时及退去后的壮观情景。

  文章在表达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课文按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叙述。

  2、写“潮来时”由远及近的表达顺序。

  3、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语言优美,用词生动,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文章选编的目的:

  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点拨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形式,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分组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问:你知道什么是潮吗?

  (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2、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板书“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观潮》。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问课文中“潮”指的是哪的潮?

  钱塘江大潮。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钱塘江潮以其汹涌的浪潮和陡立的水墙闻名于世,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潮。

  知识扩展

  出示钱塘江出海口图片,结合图片介绍钱塘江潮的情况。

  师: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的出海口所处杭州湾是喇叭状,越往里越窄,涨潮时,大量的海水从宽达百公里的江口涌入,受越来越窄的河岸约束,形成涌潮。涨潮时带进的泥沙常年累月的淤积在江底形成沙坎,潮水又受到进一步阻拦,后浪推前浪,波涛汹涌。加上春秋之交,海风推波助澜,因此,钱塘江出海口激起巨大的波涛,形成高高的水墙,潮位最高达9米多,这就是有名的钱塘江大潮。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范文3

  学习目标:

  1、学习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宽阔、薄雾、笼罩、沸腾”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段落。

  3、有边读这想象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祖国山河之美,热爱自然景观。

  学习重点:

  背诵第3、4段,想象潮来时的景象,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积累词句。

  学习难点:

  抓住重点句想象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

  学习准备:

  1、板书生字词、填空题

  2、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钱塘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习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有好几千里。如果说我国的长城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呢?“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通过解释课题,让学生可以温故知新,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用教材学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读准字、读通顺,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自读课文)

  (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2、(出示本课生字词)各种形式认读

  3、联系课前收信的资料,引起学习兴趣。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我们一起来看同学们在课前收集的一些图片。(或课文插图)你看到什么了?

  师:为什么钱塘江大潮会有这样壮观的景象呢?联系资料袋我们来了解了解。

  (生读后再说说)

  三、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1、师:刚才图片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描写,在哪儿呀?(课文3、4自然段。)?

  2、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学生自由读)

  (1)引导感悟下面句子: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心情越来越来激动)?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两丈有多高?教师亲自示范朗读,读出壮观的感觉)?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让学生自己尝试,在小组内互相对比读,读出雄伟的气势)?

  (2)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请你们边听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壮观画面。请学生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

  (3)齐读两个自然段。

  四、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1、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2、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生:(在练习纸上填写)(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学生汇报自己听到的词。

  3、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4、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师生齐读这段话)?

  5、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五、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1、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

  风和浪都很平静。(风平浪静)

  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水天相接)

  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齐头并进)

  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山崩地裂。

  形容气势很大。(浩浩荡荡)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2、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声鼎沸),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这些词语用得真有水平。

  师: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语句也能用了!

  六、谈话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复习昨天的题解,测试学生复习程度,以便进行后续教学)

  2、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

  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

  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近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次上这课了,因此我在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用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范文4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

  教师讲解: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二、背景简介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廷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句,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1)读准字音:

  雷霆(tínɡ)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 chōnɡ)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一舸无迹(ɡě)善泅(qiú)僦赁(jiù lìn)

  罗绮(qǐ)鲸波(jīnɡ)

  (2)辨明词义:

  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则玉城雪岭(城墙)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

  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

  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可酌情给予指导。

  4、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5、多媒体显示第三段译文,学生共同评点。

  译文如下:

  吴中地区有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一个个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逆流而上,出没在万仞高的巨浪之中,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而旗尾一点也不沾湿,以此来显示他们的技艺。

  学生评点:“吴儿善泅者数百”应翻译为“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旗尾略不沾湿”应译为“旗尾一点也不被水沾湿”。

  教师提示: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

  【第二课时】

  一、理清文章思路,赏析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1、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齐读课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之盛。

  2、根据文章内容,展开想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一、二段,赏析其精彩的场面描写。

  选两位同学描述,其余同学补充。

  学生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教师点拨: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多媒体显示:

  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画面的壮阔。

  学生明确: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如同山崩塌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教师点拨:这个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在于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最后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动静相衬,起势浩荡,转瞬即逝,令人回味无穷。

  学生齐读第二段,感受水军演习场面的壮观。

  3、赏析文章精巧的结构安排。

  提问: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宏大,观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学生讨论,明确: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而且以前三幅为主,正面描写,第四幅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精巧的结构安排。

  二、课堂小结

  我们领略了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的雄奇壮美,感受了自然的非凡魅力。最近又获喜讯,海宁市已于2002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及联合国《世界遗产》博览会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申请报告,如果申报成功,这将是浙江省第一个“世界遗产”。到那时候,与钱塘江潮有关的一切艺术作品将会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遗产”。江山如此多娇。生活在这样的国度中是自豪的。让我们继往开来,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发努力吧。

【观潮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05-30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优秀01-09

观潮教学设计08-03

《观潮》教学设计05-05

观潮 教学设计11-10

观潮教学设计04-06

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02-12

人教版观潮教学设计02-12

《观潮》教学设计集锦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