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时间:2021-06-19 11:51:4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精品」

  法不可违是七年级思想政治下册的重要一课,通过实际教学,我深深体会到,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下很多功夫,要在教学设计课堂引导以及方式方法上大胆创新。以下是一份精品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精品」

  一、教材分析

  第二框:“法不可违”。由“谁都不能违法”“犯罪必受惩罚”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违法、犯罪、刑罚等内容。

  第一目:“谁都不能违法”。主要介绍什么是违法。首先通过小勤的事例说明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我们不能违反法律。其次通过三个违法情景并填写表格说明了违法的含义及类别。

  第二目:“犯罪必受惩罚”。主要介绍了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两部分内容。关于犯罪行为,首先说明了刑事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其次简介了刑法及其性质;最后说明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这三个特征共同构成了罪与非罪的标准。关于刑事处罚,介绍了刑罚的含义以及我国刑罚的种类。最后,设计了一个乘飞机开玩笑的讨论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时期,言行还不太规范,逆反心理比较强,易冲动,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和以后走上社会是十分有益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刑法的含义、犯罪的特征及刑罚的种类。

  2.能力目标:

  (1)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不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由于七年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较少,自控能力、逆反心理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使得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难点:由于学生对一些法律概念、常识是初次接触,认识还不到位,不能很好的分辨自己的行为是那一类型的违法行为,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

  1.学生学习方法:案例分析、辨析、归纳法。

  2.教师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在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通过典型事例进行情感的升华。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流程

  违法-----违法的种类-----犯罪----刑罚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复习法律特征、请同学们听材料

  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检察院立案查处的隆德县委原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淑玲贪污、挪用公款一案,于2010年1月25日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法院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数罪并罚,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一年,贪污的32万余元收缴国库,挪用的5万元发还原单位。问:王犯罪入狱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法律的那一特征?)

  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不可违。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过程

  一、谁都不能违法

  活动一:想一想

  教师:教师改编课本p91事例,逐一提出新的问题由学生回答.

  思考:(1) 小乐懂事吗?他是故意犯法的吗?

  (2)如果小乐不是故意的,你是法官的话会不会追究小乐的责任?

  (3)小乐为什么还是被送到派出所?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

  学生:自由发言,并阐述谁都不能违法的道理,违法了就要承担相应责任

  教师总结: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就可以避免上述事情的发生;

  法律是惩恶扬善的利器,但掌握运用这一武器需要我们学法、知法、懂法。

  活动二:讲一讲,练一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分析教材91至92页中的三个情境。

  问题:三个情境中的主人公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轻重,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所谓违法行为就是……

  1、违法行为的定义(板书)

  这里所讲的法律,主要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我们可以把违法行为大致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种类(板书)

  教师:多媒体展示表格,请学生回答

  情景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

  一

  二

  三

  备选答案:

  a、行政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制裁 e、民事责任 f、刑事处罚 g、行政违法 h、民事违法 i、刑事违法 j、较轻 k、较重 l、严重

  学生:总结违法的种类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受行政处罚。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法,受刑罚处罚。

  教师总结:通过填写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民法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我们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称刑事违法行为为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

  链接与拓展:学生列举搜集的案例,分析案例中的违法行为是哪种违法行为。

  二、犯罪必受惩罚(板书)

  犯了罪应受那一部法律的惩罚?那么什么是犯罪呢?

  1、犯罪的定义(板书)

  活动三:案例分析(特大杀人案)大家说

  张某,男,16 岁,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并罚500元由监护人承担。张某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从工厂里偷偷往家里拿些东西,还常常把张某叫到工厂,把一些东西悄悄装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带回家。慢慢地,受父亲的影响,张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经常把别人的东西“拣”回家。父母总是夸奖他有本事,“顾家”。上初中以后,张某迷上了网吧,为了有钱进网吧,张某把“拣”到的东西拿去卖,后来又伙同网友去盗窃,把盗窃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喝、进高档舞厅。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仅两年时间,就和同伙作案二十多次,盗窃过的东西有钱包、手机、自行车和摩托车,价值二万七千多元,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

  教师引导提问:(1)张某的行为违反了那部法律?所属违法行为的类别是哪一种?

  (2)他的犯罪行为受到了什么处罚?

  (3)他受到了那几种刑事处罚?(请学生以教材p95为依据回答)即:明白主刑和附加刑。

  学生:结合以上三个问题,试给犯罪下定义

  教师总结:触犯刑法,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称为犯罪

  链接与拓展:让学生列举搜集的案例,并用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分析一个具体的犯罪行为。

  2、犯罪的特征及刑罚(板书)

  学生:结合犯罪的定义,阅读教材概括犯罪的特征,

  即:严重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 法律标志 刑事当罚性--必然后果

  活动四:辩一辩

  教师提问:犯罪具有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三个特性,什么是刑法?刑罚就是刑法吗?我国的刑罚具体有那些?请大家辩一辩。

  九、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弄清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事实说明,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一定的联系,有些人走向犯罪的深渊都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俗话说:“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终究会酿成大错”,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做学法、知法、守法,的合格的公民。

  十、板书设计

  十一、课堂练习:

  材料:诈骗犯黄某,小时侯就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经多次批教育仍不改正,后来发展到冒充国家干部行骗,先后被公安机关收容6次,劳动教养3年。2009年,他利用从劳改农场保外就医之机,继续行骗作案79次,骗得公私财物价值4百多万元。黄某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触犯了刑法,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

  2 .王某最终受到的处罚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的处罚?这种处罚分为哪几类?请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3.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十二、教学反思

  我在上这节课时,首先认真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发现学生的相关法律常识欠缺,于是确定了以讲练为主,知识应用于案例为辅的教学模式。从总体上看,我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充分的落实,下面我对教学的成功和不足及原因进行分析,并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教学的成功之处及原因。

  ? 三维目标落实全面,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处理教材,运用案例判断、大量事实列举的方法和学生的课前预习使得教学效果良好。

  ? 情感价值态度观的落实方法较好,在导入新课和小结两个环节中落实。

  ? 教学过程中安排了“联系生活,以案说法”、“课外拓展,学法践行”等活动体现了课程的实用价值。

  2.教学中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 教师讲述的容量较多,学生合作、探究相对较少。原因是课程容量大,概念多,教师尽力控制学生,防止拖堂。

  ? 教学中个别教学事例列举不太准确。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征时,教师举例:某人在政府楼上身绑炸弹,声称要炸楼,反映了犯罪的那一特征?学生虽然把问题回答对了,但留下新个问题,即某人的行为犯罪了吗?这要视情况论,虽然教师当堂作了简要解释,但有争议的问题是不能当作教学事例列举的,主要原因是这些问题属于个人的临场发挥,以后需注意.

  3.提高教学实效的想法。

  (1)课前扎实备课,深刻领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多观察学生周边的一些教学案例,达到学以致用。

  (3)教师自身要敢于挑战自我,锻炼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教学技能。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02-08

初二思想品德下册《法不可违》教学设计04-08

第四单元 第七课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03-17

《借贷记账法》教学设计05-03

部首查字法教学设计01-09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02-07

薛法根燕子教学设计02-26

《列举法求概率》的教学设计及反思12-23

“交流学习法”的教学设计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