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题报告14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研究课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研究课题报告1
导读:《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我校《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研究》课题,是云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背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过程中,网络凭借其信息储存的容量大,国内外对专题学习网站的建立与应用的研究可谓是方兴未艾,深入开展专题学习网站的研究,选择“信息技术”作为专题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我校《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研究》课题,是云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背景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过程中,网络凭借其信息储存的容量大,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高度共享性与扩展性以及交流的实时性和便利性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打破了学生仅以教科书作为知识来源的唯一渠道的局限,为改变长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为各类教育资源的多层次开放和建设创立了有利的条件。而专题学习网站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完备的系统的知识,而且还能创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几年,国内外对专题学习网站的建立与应用的研究可谓是方兴未艾。各种专题的学习网站有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但在其建设与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深入开展专题学习网站的研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另外,选择“信息技术”作为专题也适合我校的实际。而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资源可以为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提供完整而丰富的知识体系与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将成为我们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手段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良好载体。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1、教育信息化理论
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学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实现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工作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学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三、研究目标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对我校中青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从内容和手段的校本化进行实践研究。
四、课题实施可行性分析:
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泰州市教育局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我校即将建立局域网,利用现有各班的教学平台组成教育网络,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五、研究内容
1、我校中青年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
理论部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知识和方法。
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等信息技术能力;将计算机等教育技术有效、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的教学能力。
2、我校青年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手段
教育技术集中培训: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经验,采用任务探究的方式,结合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践进行教育技术的共同学习和研究。
结合:通过培训任务的完成,体验教学新方法、新理念,对之展开研究,进行创新。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由我校领导及教师以高中学生为主要对象,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的信息技术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应用性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为研究法和统计研究方法。
七、研究步骤和内容
第一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申报开题
前期,我们结合“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的要求,开展了调查研究,收集反映教师教学现状能力和信息技术使用水平的问卷资料,组织相关人员,酝酿课题、说明立案的理由及研究的可行性,为课题的研究目标打好基础。
十二月底,我们召集各年级语、数学科的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听取意见,组织学习新课标等理论材料,让教师初步认识到:“一位现代化的教师,除了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反思能力、学习能力等素质外,还应具备基于信息素养、技术素养的教学预见能力、教学传导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这种新的诉求,应该是传统教学中所必需的教师能力的拓
展和延伸,而不应该是一种摈弃和替代。”要求他们抽出时间学习思考:“1、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什么样的优势与缺点?
2、现在,我校中青年教师对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使用,停留在什么样的层面上?
3、中青年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通过这个过程的调查与研究,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对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有了更进一步了解,都积极投入到研究行列。
第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课题实施
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是老生常谈,但就我校目前的情况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我们先从理论上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再在技术上提高教师的驾驭能力,最后培训他们具体运用技术,整合多方面知识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可以方便的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和接受远程培训,可以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与别人进行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交流,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所以在校本培训中我们不断地加强信息技术培训。
第三阶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总结提升 成果展示阶段 我校教导处根据培训计划,每月开展一次培训活动。通过三年以来的培训,我校从青年教师“目前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情况”及“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效果”对青年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培训教师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高质量。 2、研究报告 3、论文 4、学生作品
研究课题报告2
一、开题会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后,在县教研室、学校聂校长及各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由李xx老师负责召开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开题会。通过开题会议使课题小组成员明确了课题提出的意义,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明确了通过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从教师教的角度以XX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基准,通过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研究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物理课堂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具体方式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从课程的角度来说,通过课题研究丰富校本教材。
通过开题会议,确定了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进一步促使教师观念的变化,提高对物理实验重要性的认识;2.改变目前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3.形成初中物理实验有效开展的策略。
明确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并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1.课题研究负责人:李xx
2.理论研究负责人:苏xx、孟xx
3.实践研究负责人:李xx
4.课题实验管理负责人:陈xx
二、研究过程
(一)时间规划:本课题总体时间约为1年(XX年9月~XX年7月)
(二)研究步骤和措施
1.课题研究的准备(XX年9月~XX年10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强了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3)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并由负责理论研究的老师苏xx和孟xx进行撰写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实验(XX年11月~XX年4月)
(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2)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功夫。
(3)由负责实验研究的李xx老师对个案进行分析、整理,以教案设计的形式形成实验教学的有效模式。
3.汇报成果阶段(XX年5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论文、材料、数据等。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反思,并由陈盈利和李红锐老师进行课题研究过程是的创新实验资料进行整理,以丰富我校的校本教材。
4.修改完善阶段(XX年6月)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并由课题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
5.上交专家评审(XX年6月)
6.进行课题结题报告。(XX年7月)
三、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结合情况
我们的课题研究程序:理论研究确定实验教学的策略→通过同伴互助,由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进行具体实验教学方法研讨→课堂实践→进行教学评价,发现问题→研讨、反思,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
利用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在创设物理情景,提高感知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养成良好习惯等方面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而且通过探究的过程,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而且培养了他们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得到较快的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
由三率和的变化不难看出,尽管我们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经历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观念的变化过程),但还是能肯定地说明通过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成员的专业成长情况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了“xx县东韩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博客,通过定期的研讨交流、定期的成果交流与总结并撰写材料,促进了研究成员养成了爱阅读、善思考、勤写作的学习习惯;研究成员自觉运用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创建网班“xxxx”,也提高了课题组成员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能力,推动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研究成员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机构举办的教研活动和科研成果评比活动,形成了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研究课题报告3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集体意识。
3、高年级: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监督能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学校总课题方案。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总结阶段:
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1、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20xx年9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1—5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指导专家:(安师院教育系教授)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长:
课题组成员:
2、根据实际,实验研究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全面普及,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心理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与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使全校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对个人学习、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极大地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二)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
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开展以下活动。
①建立个案库。学校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了少数有较重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年级组辅导教师一月一次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辅导个案库成员有20余人。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教育,大多数学生能正常地学习,正常与同学交往,处事能力大有增强。
个案一:五(3)班吴某,大脑有疾患,精神经常兴奋,失控。一年来在年级组教师跟踪教育辅导下,现在能正常随班就读。学生评价:他上课能静心下来听课,下课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随便攻击别人。
个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动,学习不能专心,课堂上行为随意经常无故攻击人。如今学生评价:上课能安静上课,作业能及时完成,鲁莽行为有所改善。
个案三:四(2)班徐某,表现为不与同学交往,平时不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封闭自我。现在学生评价:如下课与同学玩耍,上课也能发言,集体活动表现也较积极。
个案四:四(1)班韦某,表现为个性偏激主观,遇事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与爷爷发生冲突,因而举起斧头砍爷爷被及时制止。现在家长评价:与人相处时较友善,学会怎样文明理智去解决问题,能够尊敬家长,遇事愿意与家长沟通。
研究课题报告4
我校《学生自主管理实践研究》课题,是东平县“十二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DJK125G036)。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自主管理教育作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顺应社会需求而必然诞生的教育理论体系,是弘扬、培养受教育者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精神,给予受教育者以人文关怀,促进其身心俱健的全面教育,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促进受教育者主动发展的终生教育。
学生自主管理体现生本教育理论,体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管理中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学生拥有更大的空间来展示他们的才华。为此,学校成立班级值周和学生值周制度,让学生全员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来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管理中,倡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坚持在实践中育人,在实践中摸索,初步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工作特色。
本课题主要应用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目的性原理。同时,应用大教学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综合应用这些理论,使课题成果的推广体现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
二、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目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民主化”是目前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教育民主化包括民主的教育和教育的民主两个侧面。民主的教育是教育内涵的加深,即把专制的、不充分的民主教育改造成为民主的教育;教育的民主是民主的外延扩大,即把政治的民主扩展到教育领域,使受教育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早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就呼吁:“我们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同样学生也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当前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班主任根据学生能力指定班委干部,从而实现对班级的管理。这种传统模式,虽然也能稳定班级,但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不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民主意识受到压抑;其次,在班级中容易产生学生“优者强”,造成以强欺弱的现象。第二种是通过学生竞选产生班委干部。这是当前比较流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它的优点是民主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也是它的致命弱点,就是锻炼了少部分优秀学生,而忽略了对全体学生的培养,违背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原则。
本课题从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入手,更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让学校在学生自主管理中发展,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从实入手,见到实效”,这也是本课题的亮点。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通过建立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班级管理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班级人际环境,形成个体、小组自动自发、自主成长、富有个性的和谐班集体。班内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在学会管理别人的同时也学会约束自己,让自己在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锻炼,逐步向着班级奋斗目标前进。
通过研究促使班主任老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形成一整套有质量的班级管理制度,把班主任老师从繁重的班级工作中解放出来。培养中学生在班级管理和学习管理中的自主参与意识、组织管理能力,从而不断完善和发展其自身的素质。
通过班级值周等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管理过程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立学生在其学习与生活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自主教育中提高民主意识和自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断探索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学生自主管理程序与机制,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
四、研究内容和目标
1、东平县州城街道第二中学班级管理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2、东平县州城街道第二中学现有状况对同学们学习的不良影响的个案研究。
3、改善这种状况的必要性研究。
4、如何让学生参与班级和学校的管理,真正做到自主管理。
5、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握促进学生自主管理的切实方法,并寻找培养其他良好习惯的途径。
6、培养中学生在班级管理和学习管理中的自主参与意识、组织管理能力,从而不断完善和发展其自身的素质。
7、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校活动当中、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
在制定学生自主管理的探索性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目标过程中,我们逐渐对学生自主管理为理念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这就是:学生自主管理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民主意识,提高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能力(包括自主选择能力、自主决策能力、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校教育与管理活动。学生自主管理体现为:在学校教育与管理过程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立学生在其学习与生活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自主教育中提高民主意识和自理能力,逐步形成现代公民应有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与持续发展;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咨询与服务下,有权利和义务参与管理与自己成长和发展有关的事务,并在其过程中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在管理过程中,在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下,学生都能自觉地认识到自己是成长与发展中的主人,有主动参与管理的热情,能积极地投入管理活动之中,并能在管理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设计
启动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组建课题小组,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学习教育理论、召开开题论证会议、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步骤、设计并完善课题方案。
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继续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积累研究素材,整理有关总结,及时提升成果。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总结、推广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运用经验总结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展示课题成果。重点进行研究资料的最后整理和结题报告的撰写,阶段成果为总结论文,申报科研成果评选并申请课题鉴定。
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主要成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有多年的学校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经验,能带动所在学校的青年教师参与研究。他们不仅思想先进,思维活跃,而且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课题研究和操作实施。
2.本次课题由市、县教育局教科室和学校教科室作为支撑和依托,由他们牵头组织课题攻关,能够提供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课题组设专人负责日常工作的管理、资料建设、信息沟通;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开辟教师专业化论坛专栏,研讨交流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进展、成果和经验,发布课题重要信息等。
3.全校建立了评价和督查制度,创造了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
4.学校为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保证。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学校将投入专款用于教育科研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订购专门的指导教材,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研究课题报告5
一、确定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新一轮课程改革归根到底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上
课堂教学评价无疑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重中之重,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最重要的热点之一。
这是我们课题组将《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课题研究方向最终定位为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的原因。
1、建立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
2、重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师生互动的评价内容。
3、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多元的评价模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科学管理。
二、确定研究的步骤及采用的方法
1、准备阶段制订课题实验方案,设计各种实验表格,制订业务等级标准,成立课题组,明确责任分工。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学习。制定评价方案。
2、实验阶段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按“学习实践—诊断—反馈—反思—措施—再学习再实践”的模式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实践操作,使被评价者逐步实现发展目标,同时积累研究资料,完善实验方案。
3、总结阶段进行课题研究的全面总结。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及各种评价工具,使之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完成课题总结报告和各种鉴定文档;请我区科研室对有关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召开结题会,向省规划办提请课题鉴定。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和自然实验法进行。
三、本课题研究的结论完成了有关论文和评价方案的制定。
教师对发展性评价有了充分的认识,克服了传统的单纯以奖惩为目的教师评价制度的弊端,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实施发展性评价,是社会转型的呼唤,是素质教育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学校管理与教师评价体系发展的需要。
2、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学校管理方式的民主化、科学化。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科研水平,深化了学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特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抽查,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一个档次才是最重要的,相信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在不断的前进与发展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已经被看得很重,希望我们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研究课题报告6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技能训练,努力使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应用能力。而在听、说、读、写中,说和写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集中表现。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初中英语课程目标之一。而在听、说、读、写中,说和写尤其对于写是师生们感到相当棘手的事。它既是反映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体现,也是中考失分较多的因素之一。本课题研究立足于我县初级中学七、八、九年级学生,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对书面表达训练有畏难情绪,多数学生畏于老师的任务和要求,勉为其难,勉强完成写作。完成的写作多半错误百出,漏洞比比皆是,看到满是修改红笔的写作,老师总是无言以对,信心全无。看到班上10%的长期空白写作,却也无能为力。如何培养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这是广大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课题的理论意义:《新课程应用标准》对英语教学目标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初中英语课程目标之一。即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语言操作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能就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努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语言知识能力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能将所学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学习。
课题的实践意义:
培养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是将学生的主体学习,合作探究放在第一位,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通过引导,操练等手段来培养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对语言重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功底训练和基本写作技能训练等措施,努力培养学生对词、句、篇的表达能力。在三个年级的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词汇、语法、句型操练,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零散到系统的训练语句表达能力。利用分阶段训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的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进行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练习,为语言作文写作进行扎实的基础功底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培养写作能力。力求在七、八、九年级不同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各种方法指导下,分层次地进行分类作文的系统训练,使写作有不同层次的提高,进而形成书面表达能力。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培养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是指初级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培养,即英语书面写作能力培养。也就是说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的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大小写和标点符号,进行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练习,达到书面表达的能力。在各阶段的文本课文教学中,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展开写作方法指导,如写词造句、连词成句等途径培养学生造句的能力。再如,在开辟的作文课上用说写结合,自写自改,互相说改,互评等方法来规范表达句式。多题材,多形式进行书面表达训练,加强学生意念功能培养,旨在培养初中学生在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XX年3月-XX年5月)选择课题,申请立项,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负责人:彭荣梅)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1月中旬)
1.研究初期(XX年5月-XX年6月)完成当前本校英语教师英语书面表达写作的现状调查(座谈、问卷调查;屈绳慧、屈绳燕、束嵘、华小琴、张世忠老师负责),优秀书面表达文章观摩,写作课堂教学课件,学习好的班级书面表达的经验交流(制作课件、座谈交流;彭荣梅负责),运用分阶段训练培养写作能力设计案例交流(屈绳燕、束嵘老师负责七年级教学案例设计,屈绳慧、张世忠老师负责八年级教学案例设计,彭荣梅、华小琴老师负责九年级教学案例设计)。
2.研究中期(XX年7月-9月)搞好作文能力培养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开展一节兴趣指导课:主题“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如何调动学生写作兴趣,目的——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如何在各个教学环节如何体现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的。自己在作文评定时是否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是否采用发现亮点的鼓励式,或仅用冷酷分数式)
(2)实际基本功训练(a、b阶段):
a、参与研究教师抓好知识储备:词汇量(单词和短语句式)的积累,简单5种基本句型(s+v;s+v+o;s+v+o+o;s+v+p;s+v+o+c)讲解及操练。
b、以说促写:(参与研究教师利用作文课抓好说的训练,写的前提是会说,会说才会写,必要时教师指导好句式及模式框架)
(3)写作方法指导促进表达能力形成(c、d阶段)专门写作课完成
c、写作方法训练(短句短篇分类作文训练)
d、写作4步训练(材料作文训练)(参与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按规定步骤完成读题,破题,立题,解题,完善的过程)集中训练。1看材料写提纲(开头—中间---结尾);2列出写作要点;3打草稿连词成句,连句成篇;4校订修改完稿。研究教师做好问题及解决方案记录
(4)“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培养”课堂实施探究。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书面表达能力培养”课堂实施过程,写出课后反思和小论文。
(5)中期汇报。准备汇报材料(前段研究工作记录资料以及汇报ppt课件;彭荣梅负责)
3、研究后期(XX年10月-XX年11月)参与研究教师撰写论文,参与研究教师汇报课。(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XX年12月上旬)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结题报告。(彭荣梅负责)
四、课题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对比研究法(实验教师分三个年级各承担一个班的教学工作,教学中始终围绕培养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展开课堂教学,其它非实验班用其它的教学模式教学),问卷调查法。
五、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预计包含以下内容:分年级段的教学设计,课件,研究教师的课后反思,小论文,课堂教学实录,成绩对比分析,活动记录等。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彭荣梅成员:屈绳燕、屈绳慧、束嵘、华小琴、张世忠
分工:屈绳燕、束嵘负责七年级实验班教学组织、操作和资料收集。
屈绳慧、张世忠负责八年级实验班教学组织、操作和资料收集。
彭荣梅、华小琴负责九年级实验班教学组织、操作和资料收集。
七、保障机制
1、学校拥有33个教学班,各班均配有电子交互式白板,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从硬件上保障了课题研究的实施。学校英语组有高级、一级、初级教师18人,年龄搭配上具有老中青的结合。课题负责人和成员具有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2、积极与学生交流反馈教学信息,以便即时改进。
3、即时与指导专家联系,寻求专家的帮助和指导。
4、邀请本学科教师对课题实验课进行评价和指导。
5、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外校教师进行交流。
研究课题报告7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在课堂教学中 最优化应用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明确了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呢?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哪些辅助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如何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以此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的教育相比,有明显的特色:
(1)设备先进。包括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微机、液晶投影。
(2)表现形式多样。现代媒体可用图像、声音、色彩、空间等有形有声地表现教学内容。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逐步掌握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情感的熏陶。总之,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教师可以在课堂这一有限的时空内,巧妙、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多种感官充分运用,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量,既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又受到情感和品德的熏陶。因此,将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运用到素质教育之中,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去探索现代媒体和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运用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本课题实验研究要探讨的问题。
研究课题报告8
一、实验背景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同学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同学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方面的能力素质。作文教学虽然在中高年级是重点,但是,假如作文从中高年级再抓起,在实际工作中老师的压力很大;一是同学不知道该写什么;二是同学不知道怎么去写。所以,每次习作,同学无从下手,不能准确表达自身的情感。对于低年级来说,最重要的是识字教学,培养同学的识字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阅读教学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小朋友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假如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同学的习作意识,那么同学进入中高年级后,他们的习作意识、习作习惯、习作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现在,我们从一年级开始着手培养同学的习作意识,并结合实际教他们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已初见效果。相信,这样日积月累,小朋友到了中高年级,作文对他们来说已经能够得心应手了。这样做,他们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也能达到我们的最终目标——培养提高同学的良好语文素养。
二、实验目标
1、培养同学习作的意识。
让同学将发生在身边的,自身亲身经历的,自身心里看后、听后的感想用文字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同学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表达生活的良好习惯。
2、多角度的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
同学在习作中写自身的感受、写对人和事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
3、推进教学评价的改革。
新课程规范倡议对同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通过与大家分享交流,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这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评价改革形式。
4、促进同学学习方式的革新。
同学在习作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同学在习作中自主表达自身的情感,与大家分享交流自身的习作效果,为同学达到真正的自主学习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通过实验让同学具有初步的习作意识。
通过课外阅读开道,依口头表达练就,从而达到能恰当、自觉地将自身要表达的意思很得体地转化为书面文字。
三、实验的实施
1、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以和20xx——20xx第一学期,在一二年级全面开展课外阅读、课前三分钟说话和每周一篇小作文活动。
2.具体要求:
(1)每天读一篇或是一段课外阅读。要求课堂知识消化于课堂,课下基本不安排书写作业,留下空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每周写1到3篇读书笔记。要求笔记内容书写工整,可以摘抄优美词句,可以写出自身读后的感受和收获,只要内容精即可。
(3)每节课前说话三分钟。上课前三分钟留给同学让同学说自身愿说想说的话,要求话语完整,表意准确,语句流畅。
(4)每周写一篇小作文。这些小作文选材来自同学亲自参与的课外实践活动、校内集体活动,或是班级举行的队会,或是自身在社会、家庭的见闻感受。字数不做强调,但内容必需完整,能围绕一个中心来写,语句流畅,表意清楚,书写规范。
(5)建立自身的博客。通过校信通建立自身的博客,将自身的读书笔记和小作文和时发到网上。这个需要家长的支持参与。
3、每周进行课外阅读、习作讲评。老师将小朋友们写的读书笔记和小作文在班级进行讲评,老师从中指导笔记和作文的写法。并将每周优秀习作投到各大报社。
4、老师在进行实验中要对自身的实验进行反思。以便总结经验改正缺乏,同时达到与其他同事交流的效果,从而更加推进自身的实验。
四、实验效果与收获
1、一年来,我们低年级同学每人阅读量达四五万字,写读书笔记达XX0多篇。笔记形式有摘抄式的,有记录感受式的,有发挥想象式的。(见和件一:《同学习作效果(一)》)
2、一年来,我们低年级同学依据学校所搞的多次有意义的活动(见和件二:《同学活动照片和总结》)每人每周末写一篇小作文和活动作文达50余篇。(见和件一:《同学习作效果(一)》)
3、一年来,低年级博客开通达260多人,博文达一万多篇。(见和件三:《同学习作效果(二)》)
4、一年来,《大河报》、《东方今报》、《郑州日报》、《河南商报》已发表我们低年级同学作为达三四十篇。(见和件四:《同学习作效果(三)》)
5、一年来,《郑州日报》小记者网已给我们低年级寄来XX多个采用通知单。(见和件五:《同学习作效果(四)》)
6、一年来,我们低年级已有四个班被河南省校信通博客大赛评为“河南省书香班级”。(见和件五:《同学习作效果(四)》)
7、一年来,我们低年级同学参与各类征文竞赛获多个一、二等奖,老师获辅导奖。(见和件五:《同学习作效果(四)》)
8、一年来,我们老师在网上发表40余篇有关我们实验课题的教育论文、反思和教学设计。(见和件六:《教师指导生习作效果》)
五、实验小结
实验前后同学习作意识问卷分析统计表(见和件七和八:家长和同学问卷调查表)
数据
调查方式
养成习惯读书从书中积累语言的
口头说话提高自身表达能力的
想将自身的观察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的
实验前
个别问话
15%
20%
XX%
实验后
问卷
80.4%
74.5%
79.18%
非实验班
问卷
40.3%
50.1%
35.25%
实验班
问卷
80.4%
74.5%
79.18%
通过实验前后和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调查结果相比,可以看出,通过我们一年来的努力培养和研究,小朋友更乐于读书,从书中积累丰富的语言,获得文化知识,更愿意通过自身的口头说话来表达自身的意愿,更愿意将自身的所思所见所想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同学的读和说提高了同学的习作意识和能力.
研究课题报告9
本课题于20xx年三月立项,经过两年的实施,取得了必须的效果。学生改正作业的进取性提高了,学生作业质量明显提高了,各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现就课题做出总结。
一、如何培养学生订正作业的习惯
(一)研究现状
此刻很多教师都比较注重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学生及学生家长都重视听课和完成作业,往往都容易忽视订正作业这一环节。订正作业其实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查漏补缺,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小学数学组以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为研究课题,开展小课题研究。经过前阶段的研究,我校教师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1、更改了现有的作业评价体系:2、更改了作业布置模式;3、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加强课后反思。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经过教学,教会学生知识,大多数教师把着眼点放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方法上。我们认为,如果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让学生对自我的学习结果负职责,养成对作业中所产生的错误及时订正的好习惯,会到达对当前教学效果增值的目的。从长远来说,好习惯养成了,会让他们的后续发展更为顺利。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已逐渐由只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的思维本事和创新本事等课题上,我认为我们忽略了对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研究:订正作业。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往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在学校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自主互助新教学模式下,我们小学数学组结合实际情景进行“如何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的研究。及时订正作业是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预防和矫治学生“学习误差”积累的必要手段。及时订正作业是课外作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景,并且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订正作业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情景,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培养这些习惯,从而为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和发展学生心理供给良好的条件。
学生在校内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了多少,能应用多少,往往是经过作业来反馈、衡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教学结果的检验、巩固,也是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数学作业情景来看,一方面作业的资料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练习的综合性、开放性更强。另一方面学生作业中错误的现象也增多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每一天订正的作业也多了。仔细审视当前学生数学作业的订正情景,及时订正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指当天订正当天清。第二层指及时有效地订正,区别于那种“为了订正而订正”、“不及时订正”、“反复订正”的现象。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道练习题,学生在平时练习做过了,批改后教师也讲评过了,做错的同学也订正过了,但当类似的练习再次出现时,许多学生仍会出现与第一次练习时一模一样的错误。分析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与学生作业订正效果不佳相关。
二、概念的界定
作业订正是学生在教师作业批改后,对自我所做作业中的错题进行改正,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影响学生课余生活的时空,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查漏补缺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效率是指对时间的利用率,学习效率高的人不会让每一分钟闲过,不会总犹犹豫豫,这道题该不该做?这个难点该不该问?这个知识讲过没有?仅有效率高,才能在有限的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要想效率高必须做到:
1、要精神高度集中,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学习的时候就应当全神贯注,心无杂念,把精力集中在本子上、笔上,全身心投入进去。
2、就是有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才能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作业订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减少错误累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及时订正:一是从时间上来说,得到批改后的作业,在他的第一时间改错,就叫及时订正。第二从学生本事来说,只要他把经过努力能订正的订正了,就叫及时订正。第三从学习态度的角度来说,如果他发现自我不懂的知识,能想各种办法主动去解决的,那更是叫及时订正作业。
习惯:人的行为倾向,一种稳定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心理学上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
三、研究的依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订正,在关注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在作业订正中所折射出来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消极的容器,要使学生把人类知识转化为自我的财富和技能,必须自我学会学习,学会评价,学会反思。作业订正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培养学生本事及作业订正的有效性放在重要地位。
1、有效性理论
有效性是一种价值属性,不论“效”的大小如何,“效”之代价多少,均须以该活动结果,作为客体是否贴合活动主题需要的依据。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性必须研究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收益可看做学习的结果,安全可看做学习体验,能够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衡量学生有效性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2、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我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其核心是对人知的认知。元认知实质上是描述了人类自我意识在认识调解上的一种功能,活动对象是认知过程。所以说他核心意义是人知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有三点十分关键:第一,元认知是一种认知活动或者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包括两个成分,1、认识、了解、理解、分析等,2、这是一种监控活动,管理性活动。第二、这种活动的对象是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而不是知识本身,第三、认识的对象不是别人的学习活动,而是自我的。不是一般的学习活动,而是特殊的具体的学习活动。我们能够通俗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结果的再认识,是对原先构成的认知结构的认知体验,进行元认知调控、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并不断重复这种认知活动的一种认知活动。
3、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二胎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到达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能独一的完成任务,但在人的帮忙下,在团体活动中,经过模仿却能完成这些任务。能加速学生的发展。最近发展区主要是智力而言,其实在学生心理发展各个方面都存在最近发展区。教师应围绕“最近发展区”大做文章,经过联系薄、周记、作业本、期末鉴定等。让学生看到成功的期望,明确努力目标,获得动力。不断完善自我。加速自我的发展。
四、研究的目标,资料,方法,对象
研究的目标:
1.经过本项目的实施,探索行之有效、便于操作的、促使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本事,增强学生的自觉纠错本事,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辨析本事,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显著的变化,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到达“不犯同样的错误”的目的,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
2、经过本项目的实施,减少或避免重复机械的练习,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本事。
研究的资料:
1、分析学生的订正作业现状与不及时订正作业的各种原因。
2、讨论并制定出及时订正作业的要求。
3、寻找各种提高学生数学作业订正有效性的措施,培养过程中分层进行,持续观察各类型学生的行为,并做好记录。
研究方法:
1、运用代币制原理,进行正面强化。
2、分年级段研究,1-2年级为低段年级,三四年级为中段年级,五六年级为高段年级。
3、自然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行为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研究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
五、实施研究措施
(1)进行课题申请、论证,
(2)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研究学生订正作业的习惯,做好前测工作。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实验尾声,进行实验后测,检验实验成果。
六、研究结果
在实施培养学生订正作业习惯的小课题中,给教师的执教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先说教师行为的一些变化。原先教师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及时返还给学生,学生能否改错全凭学生自愿。学生能主动改错,教师心里当然很高兴。不能改错或不去改错也不会去深究。此刻教师会给孩子提出明确的改错要求,会检查学生的改错结果。对于没有能按时完成改错的学生,会找寻原因,然后针对性地供给帮忙。在每次批改作业时,会有意识地查看前次作业的完成情景。这样在教师的坚持下,学生订正作业错题的行为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再说学生行为的一些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部分的学生有了自觉改错的习惯。他们养成了得到作业本后,先看教师的批改意见,发现有错及时改正。学习成绩本身比较差得学生改错困难极大,偶尔不能完成改错是自然的事。适当降低对他们的改错要求,只要能把力所能及的那部分题完成了就算过关,不要给这部分学生太大的心里压力。
最终说说教学效果的变化。因为教师和学生每一天都注重检查自我的教和学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要小看这样每一天改正一两道错题,久而久之,每一天都尽量地没有存留问题,所以带来了教学效果的可喜变化。上期我校数学组的期末考试成绩,在我们片区的五校联考中,各个年级基本是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绩。这不能不说是课题研究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成绩。
值得说明的一点是,不要以为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订正错题的习惯,就能够一劳永逸。事实证明,如果过一段时间,教师不在这方面提要求,学生的这个习惯会慢慢弱化的。所以小课题实验虽然告一段落,但对学生订正错题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结束,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七、研究结论
如何培养学生及时订正的习惯呢?
首先,要分析学生不及时订正的原因:
1、不会订正,知识点不懂;
2、忘记订正,或没时间;
3、不想订正,反正教师未作要求,不检查。
然后,要耐心细致抓实学生的订正,促使其养成习惯。我谈几点自我的做法:
其次,强调及时订正的重要性,讲清订正的意义和具体要求,每次学生作业前,提醒他们先订正再做。必要时,能够采取强制手段,或者小惩罚一下,让孩子们明白,作业错了必须要订正,否则就无法过关。
最终,在作业或试卷讲评过程中,一般要求学生用醒目的颜色笔如红笔进行订正,色彩比较鲜明,便于查对,也便于日后的复习。
重视订正作业的批改,批改作业时先检查前一次的作业,如有未订正的,暂时不改,叫来学生当面补完订正再批改。我常问:“你是愿意认真订正呢,还是要教师罚你重新做一遍?”百分百,他们会选择前者。
定期自查互查作业订正情景,一般我每隔两三周布置一次,能够让优秀生与学困生结对互查,或组成四人小组合作互查,避免不订正作业越积越多的现象。
这样做,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比较麻烦,需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久而久之,学生就渐渐养成了及时订正的习惯。
八、问题与反思
1、存在的问题,以后注意订正作业要因人而异,分层要求,个别辅导要尊重个别差异。
2、研究工作应进一步深入,应落实到提高教学成绩上来。
九、参考资料
姚玲芳新课程下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的研究《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年03期
李志自动作业“当堂订正法”《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4年12期
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王先姣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订正质量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学参考》20xx年26期
胡扬红小班化教育中学生订正作业习惯的养成之我见《江苏省教育学会20xx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20xx年
郑福芬论如何批改与订正小学数学作业《新课程(小学版)》20xx年7期。
研究课题报告10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英语词汇是我们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牛津教材的普遍使用,词汇教学更是困难重重。牛津初中英语词汇量大,其中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下册约450个,八年级上册约450个,下册约400个,九年级全册约500个,合计2500个。牛津教材的生词量大,呈现则不拘一格,大多都隐藏在课文中,学生不易察觉。因此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学生,特别是小学英语学习没过关的学生来说,词汇学习成了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自然这些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预备年级时,区抽测结果有一半多的学生不及格,有些甚至只有十几分,两极分化严重,学生觉得难学,老师也觉得难教。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英语词汇学习,从而获得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一)检查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具有良好的群体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三)通过让学生参与英语学习,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树立起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中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xx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Wilkins,1976)。”有研究表明:词汇水平对英语写作有直接影响,高水平的英语写作者都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越少,理解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杨梅珍,1997)。
词汇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是一个终身的认知过程,没有人能掌握英语或汉语的全部词汇(戴曼纯,20xx);但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因此,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语言词汇量是永无止境的。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研究的内容
①平时加强阅读,尤其是要保证一定量的英语阅读,在吸收各方面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英语词汇的感性认识;
②勤于思考,学会构思,心中有谱;经常做“脑部体操”,即我们平时常说的“头脑风暴”。
③做日常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
2、研究预期目标:
词汇是基础中的基础,不论是传统的还是显示流行的词汇教学手段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扩大词汇量。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有效的词汇学习,语言知识的掌握便无从谈起,实际能力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英语教学也就无效益可言。因此,词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它们,并教学生如何将词汇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研究措施及方法:
1.形音结合
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语音规则及运用读音规则记忆单词的拼法。“多数单词的拼写都是符合读音规则的……只要把单词读准了,根据读音规则就可以把单词拼正确”(程世禄等,1996:93)。因此,能准确拼读单词,往往就可以记住单词的拼写形式,即做到发言正确,以形发音,以音记形。这样就能比较牢固地记住单词的拼写形式。
2.运用记忆规则减少遗忘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则:遗忘进程并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一定的时间,几乎不再遗忘”(朱纯,1994:210)。因此,对刚学过的词汇应及时不断重现,不断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进一步理解,并在运用中强化记忆,而不应等到已经遗忘后再来追忆或重新学习。
3.列表记忆
列表这个形式可用来对单词进行分类记忆,不一定画表格。分类可按主题内容把单词分成若干类,如:卧室用具、起居室、亲戚名称、人体部位名称、文具名称、交通工具名称、动物名称等等。这些词有些有某种联系,由一个会联想到另一个。
4.加大阅读量,提高单词重现率
单词必须经过多次重现,才能记住。阅读是最有效的语言输入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能在具体的语篇环境中接触更多的词汇,增大输入量,重新与学过的词汇见面,再一次加深记忆,同时,这也是对词汇的一种运用过程。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用语言做事的能力,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语境推测掌握词的真正含义。
5.以旧带新
这是一种广泛的联想,在已有知识上建立新的知识。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多,有可能利用构词法分析讲解新词的意义。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自然地理解词义,借助构词法知识记忆单词,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分析语言的能力。例如,由已认识的单词组成的复合词,利用词根、词缀组成的新词等。在记单词过程中,“以旧带新”起很大作用,它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旧的越多,新的越容易建立起来。
六、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综述:
《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要求是,“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因此可见,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可见,要学好英语,就应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相当数量的词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说,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就是记单词,单词容易忘记。显然,词汇量的限制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因此,如何突破英语词汇学习的难关便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寻求一个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英语单词以扩大词汇量的方法,一直是英语教师研究的课题。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完成课题研究设计方案,确定实验班级,做好实验前期的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现状的调查工作,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界定研究范围。
(1)运用实地观察法、学生座谈法、家访调查法、测试问卷法等,了解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的现状,并做好实验前的调查小结。
(2)确定实验班级:八年级
(3)确定研究从学生的“词汇学习”方面的现状入手,由校内研究逐步过渡到校外,从相同的年龄段过渡到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变化,逐步形成结论,完成研究工作。
2、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9月)
①实施研究方案,根据活动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并及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与总结。
②20xx年9月对实施结果进行阶段性总结,写出经验与不足,为下一阶段活动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
3、调整阶段(20xx年10月)
在完成第一轮实验的基础上调整方案,修改方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实施第二轮研究方案。完成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案例(或教育故事,或随笔等),并上传。
4、总结阶段(20xx年11月-12月)
分析、处理各种实验数据,结题报告或论文。完成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案例(或教育故事,或随笔等),并上传。同时,提交结题申请。
八、课题研究的注意事项
1、要经常走进学生实际,关注研究中学生的反应,及时做好实施方案的调整,写好阶段性报告或论文或教学案例或随笔或教育故事等。
2、要认真、按时精读理论著作,吃透理论精神,来指导自己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及时写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并上传。
4、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教学内容,可适当自编教材进行实践操作。发掘利用好校外教育资源,要争取家长、社会有关方面的理解、参与和支持,为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九、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经验总结、课题论文、读书笔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
十、课题研究的收获
1、开展了课题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课堂上,学生会有不同的掌握词汇的方法,他们的思维活跃了,发言积极了,表演、辩论、演讲等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2、课题研究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本人自身的专业成长。通过开展个人课题研究,促进了我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发展,使我迅速成长,能够确立科学的育人观、教育观、质量观,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身心活动,使英语学科的实际应用性得以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又学会了课题研究的方法,揭开了课题研究的神秘面纱,对课题研究不再畏缩,提高了本人的科研水平。
研究课题报告11
选题依据:
化学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化学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化学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化学、从生活到化学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研究意义:
探究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优化自身的学科素养,转变教师的传统的接受性机械训练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师进一步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而且还有利于强化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经验,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选题研究现状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这种教育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但就中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究其原因虽然是有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化学新课程着力改变简单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它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乐于探究,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关于化学探究性教学的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
本文从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出发,诠释科学探究的含义及特征,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明确这些理论基础之后,本研究就开始探讨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实施策略又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课前准备策略、课堂实施策略及课后评价策略。最后本文也对化学探究性教学的评价和反思做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总之,本研究提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课堂探究性教学,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应用,发展的全过程。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并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教学实践,针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探究?创造?评价”三维一体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论文提纲(含论文选题、论文主体框架)
选题:中学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主体框架:
1.引言
2.解读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
3.探究性教学的含义和特征
4.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4.1课前准备策略
4.2课堂实施策略
4.3课后评价策略
5.化学探究性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6.结束语
研究课题报告12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现状。
2、了解初中教师文言文教学现状。
3、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寻找方法并为我们的小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二、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的xx县xx初级中学90名学生以及10名语文教师,共收回学生问卷90份,教师问卷10分。
三、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样,课题组将90份学生问卷和10份教师问卷,印发给xx县xx初级中学七年级30份、八年级30份、九年级30份,教师10份,现收回有效学生问卷90份、教师问卷10份。利用周一下午班会时间统一进行(20xx年11月5日),相关数据由人工进行统计整理,数据结果供课题组所有老师和学生参考。
四、调查内容说明:
本次调查问卷共分为学生卷和教师卷两大部分,其中学生卷16个选择题,教师卷18个选择题。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调查问卷情况:
1、81%的同学喜欢文言文,12.2%的同学无所谓喜欢也无所谓不喜欢,6.8%的同学不喜欢文言文。
2、不喜欢文言文的主要因为它难以理解,也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它读起来拗口,还有的同学是因为背诵任务繁重。
3、85%的同学喜欢文言文的原因是它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70%的同学认为它可以陶冶性情,10%的同学是因为它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8%的同学认为它可以让我们把话说得简练些,只有3%的同学喜欢它的原因是可以应付考试。
4、92%的同学喜欢和同学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0%的同学喜欢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进行自学,15%的同学喜欢朗读和背诵的学习方式,绝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
5、90%学生的老师平时采用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70%的教师采用反复诵读的学习方式。
6、10%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语文老师上文言文很有趣,83.6%的学生认为语文老师上文言文有趣,只有6.4%的同学认为语文老师上的文言文无趣。
7、60%的语文老师上文言文时会向外拓展,36.7%的语文老师有时会向外拓展,只有3.3%的语文老师从来也不向课外拓展。
8、71.2%的同学认为文言文的学习经常会给自己带来思想启发,28%的同学认为有时会给自己带来启发,但仍有0.8%的同学认为从来没有给自己带来思想启发。
9、28.2%的学生在平时写作中经常引用古诗文,71.8%的学生平时写作中有时会引用古诗词。
10、78%的学生喜欢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插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图像资料,11.2%的学生对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插入与课文有关的音频、视频、图像资料等持一般态度,仍有0.8%的学生不喜欢。
11、大部分学生的教师给他们布置文言文作业的形式是背诵课文、抄写课文、注释及译文,很少有教师给他们布置课后题。
12、绝大部分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翻译,少部分同学直接抄教辅。
13、80.3%的同学上文言文时经常记笔记,19.3%的同学上课时偶尔记笔记,但仍有0.6%的同学上文言文时从不记笔记。
14、40%的家长经常检查自己孩子的文言文背诵情况,20%的同学家长偶尔会检查,仍有40%同学的家长从不检查孩子文言文的背诵情况。
15、86.3%的学生认为学习课内文言文对自己的考试帮助很大,13.7%的学生认为有一点帮助。
16、95.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文言文底子一般,4.4%的同学认为自己文言文底子差,没有一个同学认为自己文言文底子好。
(二)教师调查问卷情况
1、85.8%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带学生文言文基础较差。
2、95.8%的教师认为目前教材文言文的课下注释对课文理解帮助较大。
3、78.3%的教师所带学生在作文中从不用文言文素材,只有10.3%的学生偶尔会用。
4、在学校的公开课活动中很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
5、45.2%的教师认为学生仅借助课文注释能读懂教材中文言文。6、68.3%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对促进文言文教学作用较大,但仍有20.1%的教师认为有点作用,但仍有教师认为没有作用。
7、85.3%的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大部分教师认为文言文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用较大。
9、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学习文言文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陶冶性情,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0、89.5%教师认为学生会背诵课文,会翻译课文,掌握名句名段,掌握考点就算是学好了文言文。
11、文言文作业布置方面:98.2%的教师常给学生布置课后习题,98.6%的教师常让学生背诵抄写课文,20.8%的教师会让学生写读后感,38.5%的教师会让学生改写课文,90.8%的教师会让学生写积累笔记,还有97.6%的教师会让学生做课外资料。
12、35.4%的教师认为自己学生在做课外文言文习题时存在的主要困难是不认识生僻字,96.5%的教师认为自己学生存在的最大困难是文言词语积累不够,不能够了解文章大意,理解不了文章主旨。
13、93.4%的教师认为文言文教学重点是作者及背景介绍,了解大意,积累名句,分析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色,89.8%的教师认为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14、97.5%的教师认为把所学文言文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途径是用白话文讲故事,在写作中引用文言文素材,78.8%的教师认为是用课内所学知识技能来阅读课外文言文。
15、98.7%的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常用的工具书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教师用书。
16、87.6%的教师上课用电子白板、展台、电视、投影仪、电脑等上课。
17、92.3%的教师认为自己学生考试中文言文失分最多的是句子翻译。
18、98.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教辅资料对文言文学习帮助较大。
(三)问卷小结
从学生卷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没有自信,认为自己的底子一般,但他们大多数仍喜欢学习文言文,为它可以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陶冶性情,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它可以传承中华文化,还能让自己把话说简练些,极少数同学是因为它可以应付考试。一小部分同学不喜欢文言文,他们不喜欢文言文主要是因为它难以理解,也有一小部分同学认为它读起来拗口、背诵任务繁重,现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强,他们喜欢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学习文言文,或是运用工具书自学,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文老师上文言文很有趣,也很喜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资源,能够向课外拓展,学习文言文可以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启发,对自己的写作也有一定地帮助,许多同学在平时的写作中会引用古诗文,增加文章的美感和厚度,
从教师卷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所带学生的文言文底子较差,自己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虽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但有些流于形式,学生文言文教学还是过多依赖于教师,作业布置多样性也不够,不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很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能力。
研究课题报告13
一、数学课堂进行游戏教学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数学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学习。游戏的趣味性不但激励学生去探索,去了解其中的规律,而且在探索、了解的过程中,使学生尝到积极思维的无穷乐趣,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了发展。融入数和运算规律的游戏是激发学生探索的动力和途径之一。
二、数学课堂实施游戏教学的具体过程
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法,要求教师的身份必须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应该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
借某校三年级上了一堂数学课,班级共有27人,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好。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掷一掷。在教学前,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探索规律。2.运用探索的规律,了解游戏的运行原理。3.运用游戏方法和规律,探索“可能性的大小”。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游戏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取出两颗骰子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掷一掷,看看得到的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并把他们记下来。
学生操作,然后思考得到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不可能有和13。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激发兴趣。教师的引导也使学生对游戏的秘密进行思考,提高了思考的效度。
2.激发动机、研究规律,提高学习兴趣。
老师和学生比一比,如果是5、6、7、8、9就算老师赢,如果是另外的6个就算你们赢。
学生操作,记录结果,看谁能赢。
结果肯定是老师赢,学生很好奇很想知道原因。
对规律的探索和游戏秘密的揭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寻找规律,探索未知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和亲切,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猜想的提出、验证,方法的得出,都是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结果。虽然整个过程一帆风顺,但教师适当地制造“碰壁”,反而会推动学生走向成功,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相继诱导。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运用规律、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发表格和骰子,两人一组轮流掷。和是几,就在几上面涂一格,涂满其中一列,游戏结束。
小组交流,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哪些小?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5可以分成几和几,6可以分成几和几,7可以分成几和几。
应用学生发现的规律和方法这是对学生最好的一种肯定,通过填表的练习,让学生感到自己探索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对《标准》教学观念的体现。引导学生联想,消除学生依赖的心理,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拓展思维空间。遇到问题就马上联想到与之有联系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和巩固创新思维能力。
三、数学课堂实施游戏教学的成效与反思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表象、直观阶段。有着天真、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任何新颖有创意的活动都怀有“好玩”的思想倾向。游戏教学刚好迎合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以观察、操作为主的教学,让学生在摆、拼、画、折、量的实际操作中,手脑并用,以动促思,培养了学生游戏的兴趣。
综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要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观念,将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探索和交流。虽然学生的语言有时不够规范,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这样的课堂真正做到了:我们的课堂我做主,课堂也在学生和老师的游戏中灵动。
研究课题报告14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我国目前的小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大面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然遇到的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难看到,大部分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
1、教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2、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而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凿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因此如何使我们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关于“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相关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有很多。而我们提出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旨在使学校教学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揭示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追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经验。
二、研究目标:
①通过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影响小学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树立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树立课堂教学反馈矫正意识,树立课堂教学的情感意识。
②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优化学习心理,优化学习习惯。
③通过课题的研究,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评估标准,努力使评估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重教”转向“重学”,从“形式”转向“效果”;努力使评估手段客观、准确、科学,真正成为促
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有效方法。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导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以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为重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经验: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构思与单因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证,不断积累创新,保证了本研究的有序、有效开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前期工作:
1、选定研究课题,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全组的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摸清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
2、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并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3、修改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请学校领导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了实施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具体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召开全组成员,召开了开题报告,并进一步论证、完善了课题的研究方案,提出课堂实施初步策略。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讨论法及行动研究法。
第二阶段:
1、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展开活动,并对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效果进行互动点评和反思,对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2、如开全组会议,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最后大组整体探研。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第三阶段:
课题组成员为全镇教师作了示范课,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心得,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成果总结阶段:
召开课题组会议,商讨结题工作。课题组全体成员着手整理资料。
总结经验:
(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开端引趣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导入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着眼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超潜能的发挥,怪不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中公认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学应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我们数学教学无可推卸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由新课导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巧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2)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
(3)故事激趣导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4)运用猜想导入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路,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2、参与竞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
3、刻意求新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
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使教学有新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尊重,带着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蔼、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对话,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喜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
(2)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课堂改革中,必须建立和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力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具体地我们要从教材、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主体性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人的发展水平高低的根本尺度,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给学生制定合适的规矩,使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有规可循,让学生知道规矩意味着什么。
(2)在目标、要求明确的情况下,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来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3)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专心学习或集中精力做事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心情才会自然平静下来,自觉主动配合教师完成一次活动。
(4)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不断调整要求,分类提一些明确统一的规则。
(5)提供经过认真设计的挑战,鼓励学生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成功而庆贺。
(6)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努力和学习的过程上,而非成绩上。
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就能轻松地、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和善于提问题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做:
首先,是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让学生敢问;教学必须实行民主化的原则,对学生的回答不要一锤定音,只要有合理的一面,就应该肯定;对有主见的敢于跟教师争辩的同学更要大力表扬,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时发问。教师一旦放下架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浓的民主气氛,学生就一定会活跃起来,敢于质疑课本和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会有力地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善问。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并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乱问,而是要讲究实效。让学生在质疑提问过程中更深入理解各方面内容,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不迷信权威,努力探索真理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多疑多问,让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这是学生的强烈愿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效果分析
1、形成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有效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低年级有效创设教学情景的课堂教学模式等。
2、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目前我校有吉林省级骨干教师1名,地区级骨干教师8名。一批朝气蓬勃、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课改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自20xx年之009年12月,我校课题组成员获奖或发表的区级以上文章达16篇,其中获桦甸市一等奖以上和《教师阅刊》上发表文章达68篇。我们从中老金厂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文集》
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杨延杰老师的数学课简约而丰实,学习氛围热烈。她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获得了片教导主任评优课一等奖。宋丽凤老师追求语文教学的“语文味”、“人情味”,课堂教学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她多次承担区片级公开课,且每次都有创新的设计。商德梅老师,原来是一名较普通的老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可以说每堂研讨课都十分出色,课堂教学十分贴近学生,精巧而富有美感。督导组的有关专家听了她执教的六年级语文课《穷人》,赞不绝口。王红芳、汪兆霞、于萍、徐全民马德明汪兆丽等年轻教师,均在课题研究中脱颖而出。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张试卷定升学的今天,如何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观念与做法,如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阶段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功能,形成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是一个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3、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强师资培训,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跟踪指导,把握课改的脉搏,进一步推陈出新,为构建更好的教学策略教育而努力工作。
【研究课题报告】相关文章:
研究课题报告01-10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01-04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06-28
医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02-06
学生消费研究课题开题报告01-06
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写作范例02-16
教学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02-18
美术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01-10
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