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老年人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08 18:38:32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老年人调查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年人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年人调查报告

老年人调查报告1

  第一部分: 调研背景

  社会背景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以此标准,20xx年第五次全国普查时,我国的老龄化比例为7.0%,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基本进入老龄化社会,到 20xx年第六次全国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xx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xx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由,此可看出我国人口龄化的速度极剧加快。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增长如此之快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目最多的国家。因此,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成为国家的当务之急,20世纪末,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和推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最终到20xx年出生率下降至“严重少子化”程度。而中年人口数不变,且依然在衰老,相对而言,我国的老龄化阶段逐渐到来。

  其二是随着社会的进度以及科技的发达,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识加强,医疗水平提高,公民的平均寿命延长,导致老龄人口数目上升。

  二者共同作用,导致我国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如劳动力相对变少,劳动生产创造的财富要更多的分配给老年人,老年人的养老费用剧烈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养老问题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提到“应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那么城市和农村的家庭赡养情况是什么样的呢,这些要求是否贯彻落实了呢

  一、城市老年人家庭赡养状况: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城市的老年人赡养问题相对于农村并不严重。这不仅因为城市受教育程度总体水平比农村高,还因为城市的老年人保障机制比农村更为健全,实施更加到位。

  中国的养老,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目前主要还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无论商品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无论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家庭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华民族传统

  的伦理道德仍然是维系人们正常生活的基本准则。因为,在家庭中,由于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融洽的亲情关系,是任何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替代的。

  家庭养老是以家庭为载体的,老人们在家庭中所遇到的养老问题可归结于以下方面:

  一、生活方面

  城市的公民工作较忙,一方面要不耽误工作,另一方面要照顾孩子,最后还要照顾老人,生活节奏较快,生活压力大,因此日常生活照料就会出现照顾不周的现象。

  二、医疗保健:

  城市生活条件整体水平比农村高,医疗保健制度较为健全,老人们生活较为富裕,因此,医疗保健就成为老人们忽视的一个方面。

  三、心理保健: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理素质逐渐弱化,表现出进取心差、风险承受能力弱、害怕估计、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心理症状。这些症状比寂寞更折磨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派遣和慰藉,会导致老年人痴呆等一系列精神和生理疾病。

  四、文化娱乐

  城市的健身器材和设施相对农村较齐全,老人们健身运动的机会相对农村老人较多。另外城市的经济较发达,老人们在物质生活充裕的情况下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参与文化娱乐活动。

  五、参与社会:

  城市老人一般是上世纪老一代的知识分子,掌握着熟练的知识技能,是年轻一代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劳力去学习的东西,他们渴望发挥余热,因此还希望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中去,因此老人们并不缺少精神上的补充。

  六、权益保护:

  城市老年人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自身的权益有更高的认识,因此,老人们的权益保护更容易落实到位。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虽然有效地控制和解决了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和矛盾,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家庭中“上有四个老人,中间有一对夫妻,下有一个子女”的家庭结构,给未来老年人和独生子女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和众多压力。

  二、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状况

  近年来随着工业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急剧增加。由于体制和生活中的诸多原因,使得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面临诸多问题:

  家庭状况

  (一)健康问题:

  由于生理因素的影响,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技能随之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目前我国老年人中有70%以上患有各种老年疾病,其中15%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

  (二)缺乏精神慰藉:

  子女工作忙,没时间陪伴照顾老人。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长期导致亲情上的疏离和心灵上的煎熬。

  (三)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弱化:

  古代的“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已经极度弱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家庭赡养老人的意识薄弱,甚至逐渐淡化。

  其他状况:

  一、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农村的经济比较落后,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像城市那样顺利地完成。另外农村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出现严重不足的现象。

  二、劳动经济负担大:

  农村不仅要管理田地还要通过其他劳动来维持家庭的经济,劳动量大,导致生活上照顾老人不足;经济负担重,导致不能完全满足老人生活和医疗等其它方面的经济需要;两种因素综合起来间接地导致老人的生活幸福感不足。

  三、老人自身的难题:

  老人的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和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还有些农村老人存在封建的家庭观念,老人必须有儿子抚养,且不愿接受社会的帮助,一旦儿子经济不足或赡养意识薄弱,老人的生活将陷入困境。

  四、缺少社会的帮助:

  农村老人存在的困难多,老人人口数量大,需要的社会帮助尤其多。

  五、隔代教育心理负担重:

  子女们外出打工,留下正在成长的子女陪伴老人,老人们就担负起教育抚养孙子孙女的责任和义务。由于祖孙间年龄相差较大,心理差异也很大,导致老年人照顾和教育孩子不到位,心理产生担忧和焦虑。

老年人调查报告2

  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困难问题怎样解决?XX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区青年汇同xx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本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

  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

  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

  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

  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围。

老年人调查报告3

  为认真的贯彻中消协“消费与民生”年主题,深入了解老年人消费维权的现状,进一步提高老年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根据省消协《关于开展“老年人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督调查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XX市消费者协会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联合XX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老年人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调查问卷”活动。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调查背景及基本情况

  当前随着老年人生活条件的稳步提高,广大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但老年消费者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相对于其他消费者或商品经营者,老年人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由于受意识、知识、信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其合法权益更易受到侵害。此次调查问卷主要了解老年消费者的主要消费需求、消费行为习惯、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消费者权益受损状况以及维权支持体系等情况。本次共有29名老年人参与问卷调查,其中男性占31% ;女性占 69%;60岁以下老人占 38%;60岁-69岁老人占48.3%;70岁-79岁占 10.3% ;80岁以上占3.4%;从文化结构来看高中、中专占 51.7%;大专占27.6%;本科占3.4% ;初中及以下占17.3%。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9份,回收29份,回收率100%。

  二、调查反映的老年人消费维权情况及分析

  (一)基本消费、消费意愿及消费习惯情况

  1、日常消费比较集中,与往常无太大变化。调查结果显示,在29份调查问卷中,在被问到“你用于自身的日常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那些方面”时限选三项,被调查者在十三项选择中前三项分别是食品占89.6%、医疗占51.7%、服装占44.8%。在被问到“你近一年内用于自身的一次性支出较大消费项目有哪些”时限选三项,被调查者在十三项选择中前三项分别是食品占82.7%、医疗占51.7%、服装占37.9%。这表明我市老年人日常消费和近一年内用于自身的一次性支出较大的消费项目主要集中在食品、医疗、和服装。

  2、食品、医疗仍是关注热点,对商业宣传信任度较低。在被问到“你平常比较关注哪些方面的消费信息”时限选三项,被调查者在十三项选择中前三项分别是食品占82.7%、医疗占51.7%、营养保健占34.4%。在调查“你对商业广告的信任度如何”时,不信任占51.7%、一般占41.3%、非常不信任占6.8%。非常信任和信任为0。调查你是否知道应当有“国药准字”时,结果显示有86.3%表示知道,13.7%表示不知道。调查结果充分反映了老年消费者平常关注度最高的仍是食品、医疗、药品,同时也反映出个别商家的商业广告存在的虚假宣传问题已经产生不良影响,老年消费者对商业宣传信任度比较低。这同时也警示商家及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在规范商家广告宣传行为方面仍须规范和加强监管。

  3、对旅游产品、保健品和上门推销产品持抵制态度,比以往警惕性有所提高。从调查结果显示看老年消费者对“旅游中购买商品后的感觉”,44.8%表示没买或很少买、34.5%的老年消费者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只有3.4%的老年消费者表示感觉还可以。在被问道“保健品能否治病时”,65.5%的老年消费者表示不能,认为可以辅助治疗的有31%,而认为能的只有3.4%。在受访的`老年消费者中75.8%的人表示遇到过上门推销的情况但没有买产品,17.2%的老年消费者表示遇到过买了但是感觉受骗了,东西并不好用,而且比外面的贵。有3.4%的老年人表示没遇到过,而遇到过买了感觉推销的产品还行的也只有3.4%。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旅游产品、保健品和上门推销产品这些在平时投诉就高居不下的新生行业。虽然大部分老年人对此持强烈抵制态度,警惕性和自我保护能力比以往也有所提高,但仍有17.2%的老年消费者购买了并感觉上当受骗了。这也说明我们老年消费者自我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仍有待加强,并应引起社会的重视。

  (二)维权情况及维权建议

  1、近八成老年人遇到过消费权益损害。调查结果显示,在29份有效问卷中,有23位老年消费者在近两年遇到过消费权益受损,占被调查者的 79.3%,仅有6位老年消费者在调查中表示在近两年未遇到过消费权益受损,占被调查者的20.7%。可见,老年人在消费过程中权益受侵害的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在被问到“你对维权结果是否满意”时,65.5%的老年消费者表示一般、不满意的占13.7%、比较满意的占6.89%、非常不满意的占 3.4%。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老年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权益受侵害的情况不仅普遍而且非常严重,而另一方面65.5%的老年消费者对维权的结果表示一般、不满意的占13.7%。这充分说明在老年消费者维权方面的矛盾所在,我们仍需做深、做细消费维权工作。

  2、政府部门需在多方面加强保护老年人消费权益方面的工作。在回答“在保护老年人消费权益方面,你认为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哪些方面”时,被调查者占93.1%的老年人回答“加大惩治不法商家的力度”。86.2%的老年消费者表示要“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82.7%的老年消费者表示要“加强宣传,提高老年人辨别防范能力”,有79.3%的老年消费者回答“要严格审查违法、违规广告”。调查结果说明不法商家的违法行为已引起老年消费者的强烈不满,同时也警示政府部门对不法商家的惩治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由于年龄、生活、环境等种种原因导致其辨别和防范能力相对较弱,也就给不法商家和违法广告提供了可乘之机,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消费者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对政府部门提出了加大宣传和打击的力度的要求。

  三、老年人消费维权的措施及建议

  针对本次调查反映的问题及成因,结合被调查者反映的老年人消费维权意见和建议,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增强老年人防范意识和维权能力

  由于老年人年龄大、行动不便、导致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加上同情心强、渴求健康等原因很容易轻信虚假宣传,听信一些口头承诺而掉入消费陷阱。因此,首先应当加强老年人安全防范知识和基本消费知识的宣传,多对老年人进行消费产品真假鉴别的技巧培训,杜绝欺诈老年消费者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明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维权意识。最后,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开设老年人专栏节目等形式,进行保障老年人消费合法权益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谴责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严格监管,净化消费市场环境

  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实施全方位、动态监管,严格审查违法违规广告,加大惩治不法经营者的力度,使违法行为无机可乘。一是严格市场准入,杜绝无照经营、无资质经营者进入市场;对商品服务中出现的夸大宣传、虚假承诺、强制服务、以次充好等不良经营行为要予以严肃查处。二是实行全方位动态监管制度,对老年人消费的主要市场食品及日用品从生产、进货、销售、售后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检查,有关执法部门应组织专门的稽查队伍,经常对商场的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进行巡查。三是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信用等级差的企业加强监管;文化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电视广播广告宣传,严厉打击不实广告,特别是药品、保健品的广告必须经其批准才可以刊登。

  (三)健全法律,规范对老年消费群体的特殊保护制度

  老年人作为社会成员中的特殊群体,可以说是弱势群体,法律对其合法权益的保障必须要有特殊的规定,当老年人遇到消费纠纷时应受到法律的重点保护。据了解,当前的消费纠纷中,一般都是消费者对经营者的侵权行为进行举证,但老年人受到年龄、健康、知识面等各方面的限制,在举证上显得十分困难,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老年人即使被蒙骗也很难举出有效证据指出经营者的过错。对此建议,有关法律法规应当明确规定,老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与经营者产生纠纷,应当由经营者进行举证,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使老年人遭遇消费侵权时难以就经营者的过错进行有效举证问题。当前除了现行的《老年人权益保护障法》之外,应建立相应的保护老年人消费权益的绿色通道。如设立老年人消费维权专用电话,或者设立专门的老年人消费维权投诉点。再是与法律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利用法律援助制度,无偿为符合条件的老年消费者提供法律帮助,XX市消费者协会已于20xx年成立XX市消费者法律援助联络站,主要是针对弱势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社会反映良好。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快速老龄化,老年人消费群体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关注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维护老年人的消费权益,正确引导老年人科学、合理消费,是提升消费维权工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此次通过开展老年消费者消费维权问卷调查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营造安全、放心、和谐的消费环境,推动依法保护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断向纵深发展。

老年人调查报告4

  一、调研的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生活质量问题。

  日本《追求》双周刊20xx年6月24日文章称,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个步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超级大国,加之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家庭,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国际上将65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人,而我国界定60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老年人,面对着自己的生活,他们有着怎样的看法与意见。能与自己的子孙们生活在一起是最好的。但是,迫于生活与社会的压力,子孙们又有着自己的事情需要去做,而不能常陪伴左右。所以大部分老年人只能独自在家生活。而更有一部分老年人,被送往了养老院,因为他们的子女因为自己太忙,不放心老年人独自在家。到老年人院生活虽然能有人照顾,有更多的老年人能陪着聊天、说话、解闷。但是,很多的养老院的服务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老年人们在养老院感受更多还是孤独与痛苦。古人云:“养儿防老。”可是,他们的子女

  却因为工作太忙难以抽身而不能照顾到自己,而自己又不能要求子女能够放下工作,陪伴自己,因为都还要赚钱生活,并且,自己的这份痛苦又不能向外人倾诉,因为这对自己的子女的名声不好,会让外人觉得子女们不孝,毕竟这是家丑,又怎能外扬。所以老年人们基本上把自己的痛苦都一个人默默地承受。这也成为了当今社会老年人生活的严峻问题。

  老龄化不仅是社会问题,也影响经济政治的发展。在经济上,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压力越来越大,为老年人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等。所以,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调研是切实可行的。

  (二)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主要针对一下几个方面:老年人的经济生活、老年人的生活条件、老年人的生活满参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照料、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老年人对政府的期望等。通过到老年人院走访调研,到居民小区调查以及采访在校大学生等的活动形式,就此展开,调研老年人对自己养老的希望及看法以及在他人眼中的老年人生活是否幸福,对待老年人的态度等。

  通过此次活动,让社会更多的人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理解老年人们的不易,让他们加入到帮助老年人的行列中。

  通过此次活动,得到老年人的生活方面的'一些信息,在以后帮助老年人活动中,能够吸取一些经验,能更多、更好地给老年人提供帮助。

  通过此次活动,走进老年人的生活,让老年人得到更多的帮助,体会到社会的温暖,生活的温暖。

  通过此次活动,希望看到一些社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真正做到帮助老年人。

  通过此次活动,做一些切实可行的事,帮助老年人,回报社会。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了解我国社会老龄化的状况,有助于研究社会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调研活动的开展情况

  1.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第11周-13周

  经过讨论选定主题后,首先由队长赵宇带领其它组员商量出活动的具体安排。

  2.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第14周-15周

  由赵宇和谭金洪根据主题及需要,做好问卷调查(共三份:针对养老院、大学生和小区老年人)。

  3.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第2周-4周

  由赵宇负责与老年人院取得联系,胡驰负责与小区工作人员做好沟通。

老年人调查报告5

  为了解掌握城区老年人生活状况,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近期县民政局(项目办)负责,兴州街道办参与,对城区10个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式方法

  1.调查对象:城区10个社区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

  2.调查方式方法:分为入户访谈和电话问卷调查2种形式。

  二、调查内容

  1.基本情况。此次共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8056人,占社区常住总人口数的19.42%(高于全国18.7%、全省19.2%的平均值,仅次于全市平均值),其中:男4185人,女3871人;60-69岁4344人,70-79岁2520人,80-89岁1056人,90-99岁136人,100岁及以上0人。

  2.文化程度。文盲279人,小学2294人,初中3058人,高中1844人,中专477人,大学及以上学历104人。

  3.身体状况。身体健康2363人,一般4270人,常年生病1309人,卧床不起114人。

  4.月收入水平。300-500元875人,600-1000元563人,1000元以上6618人。

  5.配偶及子女情况。有配偶有子女6312人(其中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1029人),有配偶无子女27人,无配偶有子女1687人,无配偶无子女30人。

  6.医疗保障情况。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602人,职工医疗保险5454人,无医疗保险0人。

  7.调查对象构成。退休干部1374人,退休职工5031人,无业1651人。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部分老年人身体健康问题不容乐观。调查发现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占比仅为29.33%;身体一般占比为53%;常年生病占比为16.24%;卧床不起占比为1.41%。建议:一是定期为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做到早预防早治疗,避免久拖成疾,影响身体健康;二是卫健部门在县城内医院专设窗口,为患病老年人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就诊便利服务;三是动员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服务队对患病卧床不起的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提供卫生打扫、心理咨询等基本需求;四是积极筹建民办养老机构,解决生活不能自理、患病卧床不起老年人医养问题。

  2.部分老年人生活比较困难。调查发现月收入300元-500元的老年人占比达10.86%;600元-1000元占比为6.98%;1000元以上占比为82.14%。建议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投入,提高保障性收入。

  3.老年家庭空巢化问题日趋严重。调查发现儿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占比为12.77%;有配偶无子女占比为0.33%;无配偶无子女占比为0.37%。建议:一是社区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辖区居民微信群等载体,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动员子女常回家看看;二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除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外,要广泛开展活动使老年人融入到大家庭中来,发挥自身余热,认识自身价值;三是积极探索邻里互助养老模式,以3-5户老年人为一个单元开展邻里互相帮助、互相照顾的微型站所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略阳县民政局

  20xx年3月1日

老年人调查报告6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XX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老年人调查报告7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群体是我国最大的人口群体,而农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国最大的老年人群体。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大,近年来,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因此,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笔者于XX年8月对山西省平遥县南政乡所辖的西堡村、贾家庄、王家庄、南政村、西游驾、蒋家堡、刘家堡、北长寿等村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以访谈形式为主,并辅之以问卷。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7份,回收率为95%。

  二、现状描述

  南政乡位于山西省平遥县的东南部,属平原地形,经济处于全县中等水平,以农业为主要产业。近年来,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涌现出龙海集团、西堡康宝鲜奶厂等一批骨干乡镇企业。全乡有22个行政村,总人口为38976人,60岁以上人口为4107人,60岁以上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10.5%。按照目前运用的10%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作为划分老年型社会的标准,南政乡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为了能准确而全面反映南政乡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笔者根据各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不同类型的村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老年人口的思想政治状况

  这里所指的思想政治状况包括老年人的社会主义信念、对党的态度与评价、对改革理解与认同程度等三方面。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时代的原因和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农村老年人能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因而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相信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信任党的领导,拥护党的领导,赞成党在农村的改革政策。当然,也有部分老年人对目前社会上的贫富分化、腐败现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忧虑。

  (二)农村老年人的住房状况

  本文主要从农村老年人有没有自己的住房,若有自己的房子,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是否满意;若没有自己的房子,那自己的住房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以及自己对目前的住房状况是否满意等角度展开调查和分析。

  根据笔者的访谈,我们可以看到:有七成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有自己的房子,他们中大多数人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很满意或满意。他们的房子大多是改革开放后由自己或自己跟儿女们一起修的。

  有近三成的农村老年人没有自己的房子,跟儿女或其他亲戚住在一起,主要是跟儿子住在一起。他们中有一半略多的人常年住在一个儿子家中。调查中发现,只有一个儿子且跟自己儿子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即使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对自己的住房状况感到很满意或满意,对"是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持无所谓或不想的态度。而有两个以上儿子,且没有自己的住房,常年住在一个儿子家中的农村老年人,他们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过因住房问题而挨媳妇骂或看媳妇脸色的经历。他们中大多数人很想或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不很满意或不满意。

  有四分之一没有自己的房子的老年人,在几个儿子家轮流住。他们多则在一个儿子家住一年、半年,少则三个月、一个月。住多长时间由家庭会议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决定。此种老年人大多数很想或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不很满意或不满意。交谈中往往表现出对被拆的老房子的强烈怀念。

  因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比较晚。所以,现在的农村老年人家里多子女的现象比较普遍。子女们因老年人住房问题闹纠纷的事例比较多。此种现象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有约10%的没有自己的房子的农村老年人靠村委会解决住房问题。他们大多数是村里的五保户。对自己的住房状况普遍感到比较满意。但也有人反映自己的房子存在年久失修等问题。

  (三)农村老年人的医疗状况

  本文主要从农村老年人得病后的反应(立即找医生还是采取拖、扛的办法)、老年人平时的看病处所、老年人对自己村里的医疗条件的满意程度、老年人得了大病所花的钱由谁出、老年人每年的医疗花费和山西省乡村卫技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开展调查和分析。

  根据笔者的访谈,我们可以看到:有近七成的农村老年人在感到身体不舒服时,会立即找医生。这说明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健康意识增强,但也有三成多的农村老年人在感到身体不舒服时,选择扛不过去时再找医生。他们中除一小部分是自信自己身体很好,头痛感冒扛一下就过去了,不用找医生外,大多数人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现在医药费用高,看不起病。 有近80%的农村老年人平时是找村里的医生看病,有15.8%的农村老年人平时在乡卫生院看病。可见,村里的医生和乡卫生院担负着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平时看病就医的重任。但有近30%的农村老年人认为他们村的医疗条件比较差或很差,村里医生少,好医生更少。大量无学历甚至未经过培训的人员充斥着乡村卫生人员队伍,农村老年人所接受的医疗服务质量不容乐观。

  从表十一可以看出,村里老年人得了大病所花的钱,有80%以上的老年人是自己出一小部分,儿女们出大部分或完全由儿女们出。可见农村老年人在医疗上能够花多少钱,主要取决于儿女们的经济状况。他们自己没有积蓄或积蓄很少,但也有10%略多的农村老年人得了大病所花的钱是他们自己的积蓄或他们自己出大部分儿女门出一小部分,这些老年人主要是离退休职工或干部,也有少数是个体户或乡镇企业主。

  从表十二可以看出七成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每年花在医疗上的费用在350元以下。可见,农村老年人整体医疗消费水平还很低。

  (四)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况

  本文主要从农村老年人是否投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商业保险及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了解情况等方面来展开调查和分析。

  根据笔者的访谈我们可以看到:有100%的被调查南政乡老年人没有投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只有14%的老年人比较了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有80.7%的老年人则根本不了解二者的区别。只有3.5%的农村老年人投过人寿或其它方面的商业保险。

  可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南政乡还是空白。为了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农民的养老问题,我国政府从1986年开始探索,到1991年,民政部在国内调查的基础上出台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同年在上东牟平县组织试点,随后在全国逐渐推广,已经有十多年了,但仅有14.0%的农村老年人比较了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他们中大多数人是通过听收音机而得知的。可见,平遥县政府并没有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位副乡长则认为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会增加农民的负担。同时,农村老年人参保投保意识淡薄,在投保问题上思想顾虑重重,怕政策不稳。

  (五)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文主要从农村老年人的文体活动、村委会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所起作用、老年人对老年生活是否感到孤独、寂寞以及农村老年人与下一代关系等角度展开调查和分析。

  根据笔者的访谈,我们可以看到:有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说明农村老年人的健身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在增强。只有不到20%的农村老年人经常读书看报,这主要是因为:由于经济原因,很少有农村老年人订报刊杂志,而村里订的报刊杂志主要是给干部们看的;在目前的农村老年人群体中识的并不多;有部分老年人是因为年纪大了,眼睛老化,看不清楚书上的。

  经常打牌下棋的农村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并不大,而他们打牌下棋的场所主要是附近某户人家的大门低下。

  经常或偶尔养花或其它植物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达到60%以上,这说明农村老年人的审美情趣在增加,养花成为受农村老年人普遍欢迎的活动。

  几乎没有农村老年人参加过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村里也几乎没有组织过老年人的文化活动。访谈中有部分农村老年人向笔者反映,鲜有村干部上门慰问他们。大部分村没有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设施。而从表十八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将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寂寞。可见,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很薄弱,村委会在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还有许多事要做。

  有将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觉得他们与下一代的关系和睦融洽或和睦,有35.1%的人觉得一般,感到两代人之间关系不和睦的只占7%。可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老年人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天伦之乐。

  (六)农村老年人的再婚问题

  本文主要从农村失去老伴的老年人是否想再找个老伴,他们的再婚状况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阻碍因素等角度展开调查和分析。

  有将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在失去老伴后还是想再找个老伴的。一位姓李的贾家堡老人说"人老了正是需要老伴的时候,儿女们跟自己亲,但人家不能总在自己身边。"

  从访谈中笔者发现,很少有失去老伴的农村老年人能再找到老伴。众多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怕经济上负担不起。农村人一生中办的两件大事,一是盖房,二是给儿子娶媳妇,到自己年老时,自己手中已没有积蓄或积蓄很少。其次,是怕儿女们不养活自己了。中国农村实行的主要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家庭养老方式。儿女们在负担一个老人都觉得吃力的情况下,他们一般是不会允许自己的老人再娶老伴的。再次,是怕别人说三道四。农村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失去老伴的老年人再娶老伴是老不正经。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上文的现状描述和原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至少应从下面六个方面着手: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目前农村老年人所遇到的养老、医疗等各种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一部分,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解决农村老年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应紧紧地围绕"三农"问题来进行。不论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还是再婚问题都需要经济的支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战略性产业,但目前农业面临着总体收益低,谷贱伤农的现状。因此,要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积极地探索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收益中的贡献率。努力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事实证明,乡镇企业发达的地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也比较高,如苏南地区。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切实维护农村老年人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各项合法权益。

  第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继续稳定和强化家庭养老方式的前提下,农村养老保险必须由家庭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方式过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强烈冲击。家庭规模和家庭收入是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深入,家庭逐渐小型化、核心化,我国农村不少地区出现了"4-2-1"家庭结构。由于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相应的家庭收入减少,赡养的能力降低,现行的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已难以承担农村养老保障的负荷。劳动就业制度的变革,自主用工使得就业竞争激烈,要求子女在事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养老功能。

  针对上述状况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来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1、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制建设,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与健全社会保险制度,是世界各国开展社会保险工作的通行做法。应当从法律上明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健康发展。

  2、稳定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建立个人帐户将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属个人所有,实行向农民养老保险倾斜的政策。条件成熟后,我国也可借鉴外国经验,开征和形成社会保障税,实现社会保障金筹措方式的转变。

  3、尽快建立基金分级管理体制,加强基金监管力度,建立开放式的监督机制,完善审计、检察、财政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外部监督制度,以保证基金安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农民的养命钱,它的安全与否,能否保值增值,不仅关系到参保农民的切身利益,而切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4、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重要性及社会保险意识宣传的力度。要使各级领导和群众接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大张旗鼓地宣传。要向各级领导和群众讲清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及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克服目前有关领导不重视,组织不力,农民思想顾虑过重的弊端。

  第三,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完善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的医疗服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按照自愿量力、因地制宜、民办公助的原则,继续完善与发展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提倡以县(市)为单位实行大病统筹,帮助农村老年人抵御个人和家庭难以承担的风险。

  要加大力度巩固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要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农村医疗市场中的"龙头"作用,积极指导乡政卫生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加强对乡镇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乡镇卫生院发挥在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中的枢纽作用,加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大力加强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迅速提高村医的整体技术素质。

  国家应加大对乡村卫技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加大卫校培养乡村卫技人员的规模,提高乡村卫技人员素质。克服目前农村医生缺,好医生更缺的状况。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条件。

  第四,村委会在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1、在村民委员会中应专门设立能代表老年人利益并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专门组织。该组织领导不由村长任命,而由全体村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跟村长等一起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以更好地保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2、村委会妇女主任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应经常组织妇女们开展关于赡养老人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并建立相应的激励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在多子女尤其是儿子多的家庭,在赡养老人方面,媳妇的人品、素质很重要。由于媳妇与自己的公公婆婆并无血缘关系,在嫁给自己的丈夫之前,该姑娘与自己未来的公公婆婆可能并不认识,即使认识也并无抚养关系。因此,在关于老人的赡养问题上,很多媳妇偏向于考虑自己小家庭的利益,而往往忽略了自己公婆的合理利益。而农村长期的风俗习惯是"两家的喜事一家办",即两家办喜事所花的钱都由男方家出钱。因此,娶一个媳妇对男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经济负担。一旦与自己的妻子离婚,多数男方很难再有经济力量娶老婆,而且多数农家里的家庭收入是由媳妇掌握。因此,在因老人赡养问题发生矛盾时,男方及其父母多数忍让于媳妇。中国农村主要实行的是家庭养老方式,老年人在自己年轻时省吃俭用,把攒下的钱给自己的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到自己年老时,已没有积蓄或积蓄很少,有的老年人还背上了一身的债。当他们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时,当他们需要自己的儿女赡养自己时,遇到的是因老人赡养问题而起的复杂的家庭矛盾。在农村,在多子女尤其是儿子多的家庭,此种情况并不是少数。

  第五,需要国家和社会的积极支持。

  1、建立新型的五保体制加快集中给养步伐。目前,在南政乡除北长寿村建立了养老院,对村里五保老人实行集中给养外,其余各村实行的仍是分散给养方式。实行分散给养的村,村里的五保户反映自己得不到好的照顾,特别是在生病的时候,希望村里建立养老院。受村里经济状况的制约,北长寿村的养老院规模小、设施差,给养率和给养标准低,"医疗难"问题突出。村里实行税费改革后景况将更加严重。因此,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立与农村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的五保体制加快集中给养步伐将显得日益迫切。

  2、国家应出台有关政策,根据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当地农村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线。对生活低于此线的当地特困家庭的农村老年人,国家和社会应给予一定的救济。

  第六,在改变农村不良风俗、推行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和建立有效的社会激励监督机制上下功夫。

  1、移风易俗。改变农民互相攀比,大办丧事的陋习。提倡简办丧事,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于农业生产、子女教育等。据笔者了解,农村中大办丧事之风盛行,一次丧事多则花七、八千元,少则花三、四千元。有农民向笔者反映,有的老年人活着的时候,儿女们也没在老人身上花过那么多钱。

  2、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教育。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访谈中,有许多老人反映,农村社会道德下降,有好多年轻人认为老人老了没用了,不孝敬老人。对公民敬老爱幼的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但据笔者的调查,南政乡多数小学并没有开设思想品德课。学期开始,学生们从学校领取思想品德、图画、音乐等课的课本后就带回家里仍在一边不管了。有的小学即使开设了这些被称为"副课"的课,也是随便找个老师带一下,并不把这些课列入考核学生的范围。有位老师无奈地说:"人家考什么,我们教什么,成绩上不去不行啊!"

  3、全社会应建立有效的敬老爱老的激励监督机制,加强对子女赡养老人方面的教育与监督。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农村老年人也应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老年人调查报告8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已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而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多,维权护老俨然成为了新世纪的一个广泛性的社会问题。

  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在庞大的老年群体中,农村人口约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80%。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比城镇老人更为艰难。

  (一)调查缘由

  我国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美德的社会主义国家,历来以抚养子女赡养老人互相帮助等为民族传统。其中的赡养,是指子女对父母的供养,即在物质上、经济上和精神上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

  当今社会,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义务,它更是一种法律上规定的强制性义务,无论是儿子或是女儿,都有同等的赡养老人的义务,否则不仅要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而且还会受到法律上的制裁。

  山东省苍山县人民法院曾经对1990年以来的102起赡养纠纷案件进行过调查分析,发现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已经不容乐观,尤其是关于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条件的改善更是寸步难行。

  鉴于我国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了更充分地认识我国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的现状,调研者特做本次社会调查。

  (二)调查目的

  从本次调查的地点和调查的对象上看,出于目前对本次社会调查的认知和理解,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状况;

  2、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

  3、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现状;

  4、农村老年人与家人子女间的关系情况;

  5、农村老年人对我国目前在老年人生活保障措施方面的了解。

  (三)调查经过

  本次社会调查主要是在7月20—7月21日进行。7月20日主要是对本次调查课题在乡里以知识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7月21日主要是对乡里的群众以问答的方式进行调查,其间也有问卷调查。

  (四)调查方式

  采用问询群众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整理各种信息,得出研究结论。

  (五)参与调查人员

  郝宇甲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专业:法学专业09-1班

  学号:310912010120。

  二、实践概况及调查结果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最多的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群即为老年人,联合国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依此标准,20xx年全国人口普查时,中国已经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20xx年老龄化比例为7.0%,20xx年达到7.69%(老龄人口为10055万),虽然20xx人口普查中关于人口的年龄比例还没有具体确定,但是根据前几次的结果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民政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95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在国家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如何赡养老龄人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95亿左右,老龄人口增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成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是,也给经济社会带来许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导致家庭、社会矛盾,对改革、发展、稳定产生不良作用。老有所养解决的尚好的,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部队离退休老年人,企业退休职工的供养依据经济效益而定,有些企业较好,而有些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医疗费也保证不了。

  至于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许多农村集体经济也给予老年人适当的生活补助,有些地方还建有敬老院和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这些地方的老年人多能欢度晚年,但是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农村毕竟只是少数,很多农村老年人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走访了一些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参观了村里的一些老年人的活动,并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况作了一些粗略调查。我国在这1.95亿老年人中,就有近亿老年人生活在农村,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老龄工作,促进各方面关注贫困老年人,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全乡农村老年人的赡养状况,笔者对卓水乡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抽样调查对象主要对50户人口进行调查。

  以下即是本次社会调查的结果:

  (一)调查人口情况

  1、调查人口年龄:

  20岁以下2人

  20-30岁8人

  31-40岁10人

  41-50岁15人

  51-60岁10人

  60岁以上5人

  2、家中是否有老人:

  80%左右家里有老人,只有不到20%家中没有老人或者老人已经过世。

  (二)老年人家庭赡养情况

  1、与老人是否一起居住:

  90%表示一起居住,10%则不在一起。

  2、是否乐意与老人居住:

  乐意的有45人,出于义务的有2人,怕麻烦的有3人。

  3、是否吵架:

  40人表示和睦相处,5人表示偶尔吵架,经常因小事吵架有2人,无感情只是履行义务的有3人。

  (三)老年人生活现状

  1、物质生活状况:

  80%的人表示生活非常好(A、B),20%表示一般。

  2、精神生活状况:

  100%的人表示衣食无忧;100%的人表示有娱乐活动,但是大多数只局限于家人聚会或与邻居老人的聊天;没有人为老人买保险;100%的人表示与家中老人间有情感交流;其他情况则没有。

  (四)农村对我国老年人家庭赡养措施的现状了解

  1、只有5名老人领取退休金;

  2、20%的人对我国的老年人赡养政策了解一些,但会死仅仅局限于老年基础运动设施方面,对养老院等只听过没有见过,剩下的80%的人对此根本不关注;

  3、17人认为我国的老年人赡养措施一般,20人认为不实际,13人认为不好。

  以上就是本次社会调查从调查问卷上得来的基础信息。

  调查数据的显示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我不得不对此表示怀疑。通过对街坊邻里的调查得知,这50户家庭中有5户家中老人独自生活,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更不用提什么衣食无忧了,所以,参照此次调查数据,又通过网上的各种信息,我得出了自己的关于我国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的观点与看法。

  三、成果与建议

  虽然仅仅是针对广大农村群体进行了一次小额的抽样,但是通过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再加上网上信息的各种汇总,还是可以看出很多问题,不仅仅是局部不发达地区的农村现状,这在全社会的农村都是普遍存在的。下面将主要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很多老人的晚年呈现出不同于城镇老年人的生活特点。

  1、生活条件较差,生活方式单调

  农村老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有四种,即三世同堂型、不分不离型、分担赡养型、独自生活型。三世同堂型即老人与子孙共同生活,生产生活中的事物主要由子女、儿媳决定,老人除干点家务活帮助照看孩子外,别无其他生活,生活比较单调;不分不离型是指老人与子女虽没有分家,但是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生活费用由子女供应,这种类型的老人在子女少的家庭中占有着相当大的比例;分担赡养型主要集中在多子女的老人家庭中,子女按比例分担老人生活所必需的粮食及日用品,老人也不与子女一起生活;独自生活型是指单身老人或老年夫妇单独生活,生活费用由自己承担,责任田里的重体力活由亲朋好友或子女帮助,这种类型的老人既有孤寡老人也有多子女或单子女的老人。许多不分离型、分担赡养型、独自生活型的老人大多居住在村庄周围低矮破旧的房子里,在有的地方,村庄周围甚至出现了老年人聚居的“老年村”,其生活条件普遍较差。

  2、老人生活要求低,渴望但不苛求精神赡养

  与城镇老人呼吁精神赡养不同,农村老人虽然也希望儿女精神赡养,但相当一部分老人是只要生活有保障,不致挨饿受冻就很满足了,而不太注重营养保健、参加娱乐活动等。

  3、生活来源单一,完全依赖子女

  农村老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极少,他们中很多人因年老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后,生活只能依赖子女,没有其他出路,这是农村老人与城镇老人的一个显著区别。

  (二)造成农村老人生活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子女间非正常攀比,使老人生活无着落

  从调查的情况和网上查询的一些资料看,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的纠纷案件占全部赡养纠纷案的80%以上。

  2、农村社会养老体制不健全,养老方式单一落后

  绝大部分老人至今仍靠子女扶养,他们年轻时扶养子女,为子女上学、结婚耗尽了全部积蓄,有的老人甚至把住房也全部让给了子女。由于农村养老保险体制不健全,老人大多没有经济来源,到年老时在经济上便完全受制于子女,致使有的子女特别是个别儿媳视老人为负担,老人在家里经常受气。

  3、部分子女道德伦丧,只知向老人索取,却不愿回报老人

  有的儿媳视娘家人为自己人,公公、婆婆为外人,“内外”差别大,不赡养甚至虐待公婆,有的儿子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使父母饱受委屈。

  (三)农村养老问题严重干扰了农村的正常生活秩序,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因此必须正视这一问题:

  1、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参加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从长远的观点看,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使老人安度晚年,将是解决农村养老的一个重要途径。

  2、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全社会提倡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建立团结和谐的农村家庭关系。当前甚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农村,子女仍将是养老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必须将敬老爱老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渗透到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依法养老。目前,关于保护老年人权益的立法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婚姻法、刑法、民法通则等法规中都有专门的条款,国家还专门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不尽赡养义务的人可以视情况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从而为农村老人依法养老打下了法制基础。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让全社会了解保护老年人权益的重要性。

  4、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老龄工作。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财富,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中作出过巨大贡献,是历史的功臣。农村老年人既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又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物质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关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决定》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敬老、养老、助老以及代际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指出要“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5、坚持家庭赡养为主,积极办好敬老院。尊敬和赡养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我们要从农村老年人众多、经济不够发达的国情出发,实行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者共同赡养,并以家庭赡养为主的办法,使老年人继续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住所和环境里,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同时要积极创建和办好敬老院、托老所,对老年人做到经济上赡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6、加快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建设,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缺医少药问题。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对落后,老年人看病难,就连吃药、打针和患病护理都有困难。我们要加快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建设,积极创建和办好医疗、保健室,努力做到良好的预防、医疗、康复,这是保证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基本条件。

  7、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办好老年活动中心。农村老年人既需要物质方面的赡养照顾,又需要精神方面的关怀安慰。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到活动中心,走走跳跳,说说唱唱,看看书报,讲讲故事,既交流了思想,又丰富生活,还能强身健体。

  8、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依法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农村老年人在社会中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合法权益比较容易受到侵害,加之许多老年人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我们要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对于笔者本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仅是在学习方面的社会经验的累加,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国家发展现状,这对于大学生尤其是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老年人调查报告9

  摘要:本文是关于就当前社会,老年人对自身常见疾病的不自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以解决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为目的的健康知识宣讲活动,普及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的运动方式、营养知识,如耳鸣、眼花、膝关节疼痛等。

  关键词:老年人常见疾病:耳鸣,眼花知识宣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饿需求也越来越多,再加之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中老年人问题备受关注。我们团队为积极响应关注民生的号召,开展了以解决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为目的的`健康知识宣讲活动,普及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的运动方式、营养知识,如耳鸣、眼花、膝关节疼痛等,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增强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就医频率,并且这次实践我们想通过去社区及疗养院用宣讲与表演的形式,在让老年人接受我们的健康知识的同时,带去欢乐,我们在笑语中带去健康。

  一、健康知识宣讲

  (一)以知识结合舞台表演形式进行演讲

  以往都是专业人士(教师、教授、医生等)开展健康讲座,这次事由学生团队宣讲,充满活力,热情洋溢,可以传递更多积极的正能量;

  1、中老年人常见疾病

  (1)耳鸣

  (2)眼花

  (3)膝关节疼痛

  (4)颈椎病

  以往的健康宣讲都是以“讲”为主,形式比较单调,我们的宣讲则是演讲与表演、实操结合,通俗易懂;

  1、经典歌曲演绎

  (1)红歌串烧:《闪闪的红星》、《映山红》

  (2)经典电视剧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

  2、游戏互动环节

  (1)、你画我猜,送奖品游戏互动

  二、探访社区

  (一)与老年人艺术团文艺互动

  赴临安文昌阁社区与文昌阁老年文艺团的成员们进行了一次文艺表演的互动交流。

  1、文艺互动节目

  (1)学生跳唱类节目《幸福拍手歌》

  (2)老年人艺术团经典越剧演绎

  (二)社区志愿者活动

  帮助文昌阁社区绘制一份心愿树的海报和4块黑板报。

  2、活动主题

  (1)心愿树主题:写下老年人的微小心愿,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的心愿变成现实。

  (2)黑板报主题:军旅题材以及防火防灾。

老年人调查报告10

  一、调查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情况,让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对老年事业有所关注,使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健康医疗等方面得到充分保障,我们对连云港市老年人进行了整体生活状况的抽样调查分析。

  二、调查背景

  1、调查对象

  连云港市老年人(包括各个街道、小区、路边、敬老院等)

  2、调查方法

  大多数情况,我们调查小组自设问卷,但考虑到多数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有限,无法动手完成问卷调查,因此,在随机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对能清楚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老年人做一对一的谈心调查,即访谈式调查,我们以和老人聊天的方式将问卷中所涉及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问及,调查员同时记录下谈话的大体内容,回到学校后进行整理归纳。对于那些不能清除表达思想观点的老人,我们则采取询问其监护人的方法,例如在走访敬老院时,我们主要是对敬老院的负责人(院长)询问,从其口中了解敬老院每位老年人的整体生活状况。

  3、调查样本分布

  此次调查样本总量35份,汇总显示:被调查样本涉及各个阶层、各个文化水平老年人,年龄段介于60岁至90岁,其中老爷爷占62.9%,老奶奶占37.1%,

  三、发现问题

  在老人饮食生活方面,院长告诉我们,工作人员会经常变动饭菜类型,会给老人买水果或其他休闲类食品。过年过节都会做相应的饭菜和他们一起过节,而且平时自己也和老人生活在一起。今年物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饮食方面自然会有所下降,但总体还是保持的很好。

  关于老人生活费问题,大部分老人是有儿女供给的,还有部分是靠自己的退休或者离休工资,还有孤寡老人是靠政府补贴和自己的资助来生活的。

  其他方面:从院长那我们了解到在这儿的老人凡是有儿女的,儿女都算是孝顺的,拥有不同文化水平的老人给人的总体感觉也是不同的,老人们随人都老了,但有很多时候他们还是在意自己的一些比如形象、生活环境、饮食等方面的东西。老人彼此之间有相互照顾的,也有彼此看不顺眼的,就像大家说的像小孩,有时候会很固执的坚持一个想法。

  四、原因分析

  对于敬老院里的.老人,他们大多数在自己生活上不能自理,而家里人又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而且现在生活条件好的家里都装修的很精致,怕有老人在家麻烦;另外还有历史造成的原因,比如来自台湾的那位老人;最后可能真的犹豫本身已是孤寡老人,只能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但住在这家敬老院的老人大多身体或者心智在存在问题,所以他们的业余生活相对而言也比较枯燥无味。

  对于住在小区里的老人们,他们的公共娱乐场所就比较多,适合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也不少,这些老年人因为生活很富足,空余时间较多,所以他们平时的业余生活也比较丰富,生活很满足。

  最后,对于那些还在劳作的的老人们,他们的子女固然孝顺的居多,大多尽了赡养义务,却仅仅满足于维持老人生活的温饱水平,老人们在精神上缺少慰藉,没有什么心思玩乐,令可在劳作中充实自己。

  五、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敬老院,我想我们可以呼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个老年群体,引起全社会的关心,使得老龄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从而进一步了解和改善敬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况,对养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出建议,进一步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出相应管理办法及改革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使得敬老院的老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对于那些生活条件相对而言较好的老人群体,我们仍然需要呼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温暖,不会觉得孤独.

  对于那些生活在底层的老人们,我们则更需要时时刻刻都关爱他们,在每一个瞬间,在每一个路口,每一个拐角处,哪怕是报以一个微笑.让他们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关爱他们的人无处不在。

  六、结论

  通过此次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查,从整体上说,我们的收获还是有的,我们看到,连云港市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还是比较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老有所终,而且连云港市养老保障能力,医疗保障能力,老年活动场所、设施建设,社区老年服务建设等均有比较大的改善,然而,当中仍就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老年人整体文化程度不算最高,健康状况偏差,老年人社会参与热情以及愿意给他人提供帮助方面表现相对较差。大部分老年人都替子女着想,在家庭关系、自我权益方面,老年人家庭都比较和睦,子女孝顺。在护理照料方面,都以家庭成员提供照料为主。总之,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优势和劣势,让连云港市的老年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老年人调查报告11

  一、关于社区的各类概况

  (1)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老年人大多数愿意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有部分老人有退休金,有部分老人依靠子女,还有的老人还在外工作,部分老年人生活靠养老金不够,多数老年人认为医疗保障方面不够完善,不过大家基本都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持有满意态度。

  2)社区居住条件方面

  我们调查了几个小区,科教新村小区则属于比较老的建筑,范围比较小,阳光100则是比较高档,并且设施建筑都比较新,建筑范围较大,桃花坪小区则是普通化小区,况且我们组成员认为个小区内垃圾站点设置不够多,因为老年人走路比较费力,所以应该多建些垃圾点,我们调查的三个社区能够更明显的反映出给类问题。

  (3)老年人社区的设施方面

  从所调查的社区来看,科教新村的基础设施基本没有,而阳光100社区基础设施完备,桃花坪校区基础设施基本还行,基本可以满足老人的需要,我组成员认为老年人社区应当设有室内基础设施,设些能够让老年人在下雨天也能的到锻炼,最好室内的地面设置防滑地面,以免防止老人摔跤,还有社区内部设置休息的地方太少,因为老年人有时候走累了需要休息,并且社区在规划时应当多设些锻炼器材,这样能够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得到锻炼。

  (4)社区绿化方面

  从所调查的社区看,科教新村的绿化太少,几乎没有,阳光100绿化比较晚上,也很符合那里老年人对空气清新度的需求,桃花坪社区基本还行,老年人也持满意态度,不过我组成员认为绿化是一个社区规划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使社区看起来美观,而且能够给老年人晨炼时带来清新的空气,让老年人的身体更加健康。

  (5)社区交通体系方面

  从所调查的社区看,周围各类交通体系较好,都比较符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去各个地方,比如医疗点,超市购物,需要乘坐的公交都比较方便能够乘到,但有些道路比较拥挤,这样很容易挤到老人导致摔倒,所以建议规划时尽量路宽些,但对此老年人都较满意。

  (6)社区周围建筑类型

  从所调查的小区看,每个小区周围环境过于吵闹,经常半夜还有鞭炮声,这样就很影响老人的睡眠质量,建筑类型多样,桃花坪校区周围则有学校,而科教新村比较靠近闹市区。

  建立分析图表如下

  二、社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1)从我们调查的小区来看,各个小区缺乏生活配套设施,老年人也需要有娱乐场所,室内娱乐健身设施缺乏,使老年人身体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2)路面防滑设施不够,在基础设施旁应该更多的铺设防滑路面,这样能使下雨天老人也不用担心出门会摔跤。

  (3)从我们调查的小区看,科教新村房子较老,由于建房年代较久远,房子的朝向不太好,朝阳性较差,并且周围建筑楼房过高挡住阳光,这样有害老年人身体健康。

  (4)卫生方面,新建后,垃圾桶减少了,我们认为有必要增加垃圾桶的数量,这样能使老人更加方便的丢垃圾,而不用走太远,因为老年人身体虚弱,行动缓慢。

  (5)绿化方面,各个小区应加大对各种花草的种植,使绿化更加明显,而且颜色搭配上需要让人看着舒服,这样有更多的绿化能够让老人感受到浓郁的气息生活。

  三、老年人的需求

  (1)有些老人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而且需要更加的完善,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

  (2)有些老人需要更多的`绿化,这样能够让他们呼吸新鲜的空气,使得身心更加健康。

  (3)有些老人需要小区内的路线能够多些,能够让车和人走不同的路线,这样能够使他们出行更加安全,便利。

  (4)有些老年人需要社区内设有他们自己活动的场所,以便于他们互相交友,并且能够在晚上也能活动,使得一天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加大对老年人照看的步伐,给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在居住方面给他们更好的环境,关爱老年人,从他们生活的社区着手进行改善,应该更多的为老年人着想,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居住条件,在社区各类基础设施规划上尽量做到让老年人能更好的得到身体锻炼,让老年人能安享晚年。

老年人调查报告12

  为了真实地掌握全区老年人在基本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方式、社会活动、文体娱乐、家庭亲情等方面的需求情况,以便为政府更加关注与改善老年民生,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区老龄办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开展了河口区老年人生活需求问卷调查活动,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调查工作基本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活动自20xx年10月20日起组织筹备,具体制定工作方案、印制调查问卷、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11月15日进入调查实施阶段,调查人员发放问卷开始调查工作;截止12月20日基本调查与问卷回收工作全面结束;12月25日起实施整理、统计、分析、汇总、总结等工作。此次问卷调查的范围,包括新户、义和、孤岛、仙河、河口、六合等6个镇(街),辖区内胜利河口采油厂、河口社区管理中心、渤海钻井总公司及济军生产基地等单位。问卷共设置问题30个、选项142项,调查了解的主要内容体现在老年人基本养老保障、医疗保险、中意的养老方式与养老机构、社会活动、家庭亲情需求等方面。问卷调查的重点人群为80岁以下的老年人。这次活动共发放调查问卷1300份,收回1210份,收回率93%.

  此次问卷调查活动,采取了入户调查与到公共场所集中调查、召开座谈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方法,调查工作始终坚持严细认真、实事求是、真实客观、科学合理的原则,防止调查工作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浪费人力物力。设置问卷问题与选项以及安排调查工作时,充分考虑问卷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原从事职业、居住地、是否空巢或独居等综合因素,力争做到调查结果客观翔实、科学合理,能够真实反映广大老年人的需求,尤其是日常生活、养老服务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开展老年人需求调查,使我们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老年人,今后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更能够立足于老年人所急所盼,着眼于老年人所想所需,进而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主要调查情况分析

  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问卷调查对象中,80岁以下的老年人占91.5%;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2%,小学文化程度与文盲及半文盲的占58%;原职业为农民的占40%,城镇非离退休人员占10%,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占48.2%,其他人员为1.8%;只有1个子女的占14.5%,2个以上子女的占84.5%;需赡养1个老人的占29.2%,赡养2个老人的占23.8%,赡养3个以上老人占12.2%,只有34.8%的问卷调查对象无赡养义务。通过分析日常生活需求及愿望情况,可以看出广大老年人对现实生活状况以及政府制定出台的老年人优待政策比较满意,切实感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实惠和好处,但同时对今后和未来仍充满着期待,热切关注某些社会热点问题,思想上存有较大的担心和疑虑。

  (一)赞成政府惠老政策,满意目前生活状况。调查情况与数据显示,94.1%的老年人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仅满意的就达总人数的61.8%,只有6%的不满意或不好说;对政府制定出台的老年人优待政策感到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90.8%,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只占9.2%,不满意的仅占总人数的1.5%.能有这样高比率的老年人对当前生活状况满意,对政府的惠老政策充分认可和肯定,绝非偶然,而是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广大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的缘故。近几年来,国家、省、市、区不断制定出台惠老为老政策,老龄事业投入逐步加大,老年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成绩有目共睹。()对于那些历经过交公粮、出工程、"三提五统"困扰,饱尝过经济落后、物质贫乏、生活难以为继滋味,甚至是旧社会苦难的老年人来说,那些经过和记忆刻骨铭心,而对现在生活的幸福、经济的繁荣、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他们体会的更深,感受的更透。就河口而言,不仅国家、省、市一系列惠老政策都得到了认真的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还从本区实际出发,制定出台了加快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扶持民营养老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办法,将切实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来抓,把关注和改善老年民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老年人保障和救助不断"提标扩面",为民为老实事看得见、摸得着、感受真。全区老年人合作医疗、基本养老、生活救助等方面的保障水平列全市全省前茅,"银铃安康"工程、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头。

  (二)选择养老服务怀有较重政府情结。这次问卷调查专门设置了养老服务需求和愿望调查题目,着重突出了"举办养老机构是政府责任吗"、"您乐意入住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还是民营养老机构"、"您对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和民营养老机构的印象如何"、"政府在社区举办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托老所是不是您最中意的养老方式"等选题及选项。据统计,调查中认为举办养老机构是政府责任的老年人比率为83.1%;有90.5%的老年人选择乐意入住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对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整体印象较好的老年人比率为34.8%,整体印象较差的比率为3.2%,不了解的为25.8%;对民营养老机构整体印象较好的比率为22.1%,整体印象较差的比率为13.3%,不了解的为38.3%;对"政府在社区举办的居家养老机构是不是您中意的养老方式"选项中选择"是"的为885人次(此题为多选题),选择"不是"的为325人次;在"为什么选择入住养老机构"选项中,选择"自己身体多病或不能完全自理时入住养老机构"的人明显多于其他选项的人。通过这几组数据的比对,不难得出在养老服务需求和愿望选择上,老年人有着较重的政府情结。这一情形可以说明,老年人对于养老寄厚望于政府,政府在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上,还有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和使命。当然,正确引导和鼓励个人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大力促进和发展民营养老服务业,也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从客观上讲,政府举办的各类养老机构不可能完全满足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民营养老机构可作为公办养老机构的有益补充,承担起部分社会养老任务,有效地解决社会需求问题。

  (三)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模式具有推广前景。调查统计显示,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选择在自己有病或不能完全自理时入住养老机构,这样选择明显多于因其他原因才入住养老机构的人,这一情况在前面已有分析。再如,一选题为"您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入住养老机构",选项分别为"高龄适"、"生活不能自理后"、"只有自己一人时"、"子女无法照顾时"、"什么时候都不去",选择生活不能自理时入住养老机构的占29.4%,选择其他的依次为22%、15.6%、21%、12%.在"您最看中养老机构的哪些方面"选题中,27.7%的调查问卷对象选择了最看中养老机构"医疗"这一选项,选择率明显高于其他选项。由此看来,不少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对其是否具备医疗条件还有一定的考量,同时也说明医养结合是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医养结合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医养结合有着一定的市场。

  (四)老有所乐是老年人社会活动的重要选择。广大老年人尤其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朋友,如何愉快地度过幸福的老年生活时光,这既是老年人自身关心的一件大事,又是子女、家庭和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做好这方面的调查了解,较为准确地了解把握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精神生活氛围和环境,是我们的重要责任。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您参与的社会活动类别是什么"一题,其结果是,44.5%的人选择了"文体娱乐";29.8%的人选择了"社会公益活动"、10.7%的人选择了"科技服务"、10.5%的人选择了"关怀教育"、4.5%的人选择了"参政议政".在"您平时最主要的业余生活是什么"的选题中,选择最多的是"体育锻炼"选项,比率为36%,远高于选择比率相对较高的"养动植物"、"读书看报"等选项。调查统计说明,人到老年,自以前的劳动工作中解脱出来,衣食无忧、清闲惬意,特别是现在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多数老年朋友的生活需求也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他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和满足的同时,将进一步丰富精神生活摆上了重要位置,通过积极参加参与文化娱乐、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关心教育下一代等系列活动,愉悦身心、健康快乐、颐养天年,已成为当今多数老年人的重要追求。

  (五)在生活上既有期待也有忧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为老惠老政策的相继出台,老年民生不断改善,老年人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尽管如此,但关注关心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不容忽视,反而要切实抓好。搞好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是做好这方面工作的重要前提。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发现,老年人在家庭亲情、身体健康、老年产品、老龄事业投入、尊老敬老等日常生活需求方面仍有不少期待,同时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有着忧虑和担心。如,针对"最希望子女怎样孝敬您"、"您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的问题时,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与交流、希望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分别是41.4%、51.9%,远远高于希望子女经济上帮助、生活上照料、自己收入增加、老有所为等选项的比率。调查显示,老年人在社会对其关注及政府的老龄事业投入上仍有较高希望与期待,81.6%的问卷调查对象认为政府还应增加老龄资金投入,老年民生进一步改善,生活更加美好;29.9%、22.1%、12.7%和18%的问卷调查对象认为,最急需的老年产品分别是老年书报等文化产品、老年食品、老年旅游产品和其它。老年人期待政府增加老龄资金投入的人数多、比率高、愿望强烈,而对老年产品的需求除书报文化产品外分布较为均衡。在回答"您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时,29.1%的老年人选择了"生病时没钱医治"、27.5%的选择了"物价上涨"、22.7%的选择了"需要时没人照料"、12.3%的选择了"社会不安定"、8.4%的选择了"没有生活来源".由此看出,仍有不少的老年人在面对医疗、物价上涨、生活照料、社会治安等社会热点问题时表现出了担心和忧虑。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通过综合分析问卷调查情况,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主要意见和建议。

  (一)未雨绸缪,切实做好养老机构建设规划。截止20xx年底,我区社会老龄化程度一达18.5% %,高于全市水平,养老的紧迫性、重要性越发凸显,应对任务更加重大和艰巨。目前,全区共有公办养老机构1家(区中心幸福敬老院)、民营的2家,总床位不足300张,距发展规划的要求相差甚远。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加之人们养老和选择养老方式观念上的转变,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会逐步增加,因此对养老床位的需求也会不断扩大。如果养老机构的规划建设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的话,届时供需矛盾将十分突出。基于此,我们应及早规划,合理布局,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二)加大财政投入,促进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从目前我区实际来看,不但现有养老服务机构难以满足老年人未来养老需求,并且文化娱乐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历史欠账较多,与广大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从实际出发,使为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为老服务"油、地、军"融合机制,整合资源共享共用,为广大老年人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和环境。

  (三)加大政策扶持,促进民营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尽管公办养老服务业尤其养老机构更受老年人青睐,但民营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中仍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有益补充功能应对得到政府及社会的重视。当前民营养老机构的建设发展还受不少因素的制约,归纳起来主要瓶颈在于用地、融资、从业人员短缺等几个方面,除此,自身推介欠缺、舆论宣传不够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只要正确引导,加强政策推动,切实帮助扶持,民营养老机构及服务业必定有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前景。

  (四)重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随着养老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各类服务需求会趋于旺盛,服务人员会大量增加,甚至能形成一个颇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观念认识、社会偏见、服务报酬等多方面的原因,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从事养老服务业,而导致从业人员短缺,需求矛盾突出,对整个养老服务业带来不利影响。这种局面如若得不到改观甚至持续下去,今后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将更加短缺,矛盾更加突出,养老服务业面对的问题和困难更加严重。为及早做好应对,有效防止以上问题的发生,保障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把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养培训纳入全区职业培训计划,作好人才储备,将来让更多的人通过职业培训走上养老服务岗位。

  (五)着力解决老年人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调查发现,为数不少的老年人对医疗、社会稳定、物价上涨、尊老敬老风气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比较关注。为了减少老年人的担忧和困惑,让广大老年人生活的更踏实、更安心、更幸福,各级政府及部门要从解决看病贵看病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采取有效措施平抑物价、大力倡树尊老敬老之风等工作入手,着力解决老年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老年人调查报告13

  为了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增强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也为了解老年朋友在医疗、养老、健康、生活、休闲等方面的需求,近日,《老年健康报》联合健康中国新媒体、新华网客户端《新华直通车》共同发起了针对60岁以上老年群体的“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群体对于健康信息、社区服务以及就医服务等,有非常急迫的需求。而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成为老年群体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老年人中,男性为43.06%,女性为56.94%,女性比男性参与积极性稍高一些。其中60岁-69岁的老年人居多,为59.55%;其次是70岁-79岁的老年人,为27.84%;8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12.61%。此调查数据说明年轻的老年人更善于掌握新技术,参与线上调查的积极性也更高。

  健康服务需求多

  关于老年人想要了解的健康信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心理卫生等知识类为61.49%,饮食营养、生活消费、休闲娱乐等生活类为58.2%,养老、照护、医保等政策类为57.46%,求医问药、养老机构、居家照护等服务类为51.19%。这些数据表明,老年群体对于各类健康相关信息的需求比较均衡,涉及的类别范围较广,无论是医养保险政策类、求医养老服务类、健康科普知识类,还是消费休闲生活类,都有半数左右的老年人想要了解。

  在老年人需要的社区服务项目调查中,57.84%选择健身、棋牌、观影、举办各种兴趣培训班等文化休闲活动,51.87%选择保健康复、床旁护理、上门医疗、心理咨询、陪同就医等健康护理类,47.04%选择建立绿色急救通道等紧急救援类,42.54%选择日间照料、整理家务、送餐送药、代买生活必需品等生活辅助类,还有11.2%选择其他。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社区能够提供的老年文化休闲活动还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老年人对于医药照护等相关的服务也非常需要。

  看病就诊有困难

  调查显示,当感觉身体不适时,59.4%的老年人会自己在家里吃些常备药,46.42%的老年人独自去医院就诊,36.34%的老年人由他人陪同就诊,11.57%的老年人有人帮忙购药,还有9.7%的老年人选择其他方式解决。

  在看病就医的过程中,老年人面临多项困难,68.66%的老年人认为看病等待时间长,选择不会使用医院自助设备、不会网上挂号和预约就医、不知该挂哪科的号的老年人,分别占比43.96%、42.69%、41.94%,对看病流程不了解的老年人为31.87%,还有11.19%的老年人选择其他。可见,当老年人需要就医时,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而能够由他人陪同就诊的老年人比例并不高。老年患者成为特别需要帮助的就医群体。

  家居生活盼亲情

  在老年人居住方式的'调查中,居家独自一人或与老伴居住的比例最大,为62.82%;居家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为32.54%;而白天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晚上回家,以及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则寥寥无几。当问及与晚辈的交流状况时,57.31%的老年人表示交流情况一般,37.46%表示交流顺畅,还有5.22%表示很难交流。

  从这两项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他们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健康护理还是以老伴和子女为主。但现实中,老年人与晚辈的交流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而幸福的晚年生活需要亲情,需要家人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布平台新华直通车是新华网客户端推出特色互动平台,可提供主题征集、网络调查等、投诉建议等功能。新华网客户端未来将持续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老年人调查报告14

  七月份,我们按照省老龄办的工作部署,采取开会座谈、基层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全市优待老年人和老有所为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优待老年人情况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在致力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把做好老年人优待工作、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当成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1998年1月,市政府出台了《市优待老年人若干规定》(以下简称《优待规定》),并根据省优待规定,分别于2001年9月和2005年6月,两次对《优待规定》进行了修订完善,逐步扩大优待范围,提高优待标准。同时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财政按辖区内每位老年人1元的标准设立老年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发展老年事业;将老年人优待工作作为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确保落实到位,监督到位。在此基础上,各级老龄部门和涉老优待职能部门相继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加强管理,规范服务。为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老年人优待工作的积极性,我们一方面借助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优待规定》,通过电台节目“桑榆茶馆”、晚报专版“夕阳红”等大力宣扬优待老年人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与市慈善总会办公室、电视台配合制作了一期关爱老年人的公益广告;另一方面深入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老年法下乡”、“老年文艺汇演”等形式以及开展敬老模范村居、模范家庭,敬老好儿女、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关爱优待老年人和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主要做法

  1.发展养老事业,不断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一是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劳动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征缴力度,切实保障离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共7478个,参保职工32.5万人,参保率达90%以上,其中,退休职工4.7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共1713个,参保职工7.7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18万人,全部按时足额领取养老保险金。农村养老保险从1991年开始实行,2005年全市共收农村养老保险费4100万元,比2004年增长10.2%,共支出547万元,增长33.7%。二是在全市农村坚持开展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活动。目前,签订率已达到86%以上,兑现率达到95%以上,家庭养老的主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另外,全市80%以上的村(居)将敬老养老纳入了村规民约,制定了具体的敬老措施和赡养老人的标准,规范了村民的敬老养老行为。三是实行了农民退休和养老补贴制度。全市共有900多个行政村实行了此项制度,少的每人每年100元,多的达5000元,近两年共为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1000多万元。各级还大力支持发展农村养老基地,把一些荒山、荒滩和荒地无偿交给老年人开发经营,集体给予一定形式的帮助,收入归老年人所有。乳山市南黄镇南黄村2000年建成养老基地,老年人自愿参加“老头队”,经营50多亩土地和150多亩速生林及育苗基地,每位老人年收入3000元左右。目前,全市已建农村养老基地320多处,有近万名老年人受益。四是建立了以市、县、镇三级财政供养为主的农村五保供养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五保供养经费筹集难题。今年全市共有五保对象9736人,需五保供养经费1507.4万元,已全部纳入三级财政预算。五是大力发展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从2002年开始,全市大力实施“星光计划”,投资1亿多元完成“星光老年之家”项目65个,总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从2005年开始,市政府加大了敬老院建设力度,市级投资1500万元,各市区配套1000万元,对64处敬老院全部进行改、扩、新建,目前已有29处完工,新增床位5000张,预计11月底前将全部完成改扩建,基本满足五保对象愿进全进的需求。从2005年7月开始,我市开展了市属单位联系农村敬老院工作,64个市属单位分别联系1处敬老院。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联系基层、服务社会、关爱老人、改进作风的大事来抓,一年来共走访慰问敬老院260余次,到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义务劳动100多次,为敬老院提供帮扶资金约70万元,各种慰问品折款约4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敬老院的发展。另外,市级财政为100周岁以上、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长寿补贴金,乳山市在此基础上每人每月加发50元。荣成市、文登市等市区还为100周岁以下的高龄老年人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优待和补助。

  2.实施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制度,努力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负担。2005年,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企业共6668个,参保职工40.7万人,其中退休职工5.4万人。从2003年6月起,我市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又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把参保标准由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50元,比国家、省标准均高出10元,目前全市农村参保人数共122万人,参保率达94.56%,全省最高,其中有21万农村老年人参保,全市9700多名五保对象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此外,各市区还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大病救助制度,将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和城乡贫困老年人纳入其中,进一步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文登市2005年为城乡老年人补助大病医疗费用30多万元;环翠区将391名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并为36人提供了大病医疗救助。另外,全市镇以上医院还普遍设立了老年门诊和老年人家庭病床,县以上医院对前来就医的老年人普遍免收挂号费,对彩超、B超、CT、脑电图、心电图、化验等检查项目以及住院费、诊疗费、治疗费均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减免。各级卫生部门还组织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每年提供一次免费体检。

  3.狠抓优待规定贯彻落实,倡导全社会关爱优待老年人。省、市优待规定出台后,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主动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和各市区、开发区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实各项优待内容。在候车(船、飞机)室设置老年人专用座椅;老年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优先进站、检票、上下车(船、飞机);65周岁至69周岁的老年人,半价乘坐公共汽车,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汽车;65周岁至69周岁的老年人,独立居住的,有线电视初装费享受半价优惠;老年人免费使用收费公厕等。乳山市对持老年证乘坐出租车的老年人实行优惠: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半价,70周岁以上老年人2公里基本里程以内免费。全市所有收费公园对老年人免费开放,收费的体育健身场所以及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和文化宫、图书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公共场所一律对老年人实行半价优惠,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同时,我们还鼓励支持全市各类服务行业根据行业特点,对老年人给予优待和照顾。从去年3月份开始,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商家关爱优待老年人活动,倡导商家对老年人实行优惠或免费服务,今年又为每个参与商家统一制作了“关爱老年人定点优惠服务单位”牌子,截至目前,参与此项活动的商家已超过百家,行业涉及钟表、眼镜、服装、干洗、布艺、摄影、理发、医疗、法律服务等各个方面,使全市老年人更多、更好地享受到了关爱和照顾。

  4.做好老年维权工作,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001年以来,市和各市区人大、政协先后两次对老年法规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视察。各级司法部门把《老年法》和《条例》列入普法计划,普遍建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老年法律咨询服务站、维护老年人权益小组、涉老纠纷调解小组等老年法律服务组织。我们与司法部门联合为部分老年人发放了“法律援助卡”。各级法院(庭)对涉老案件都坚持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和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原则,有效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几年来,我市涉老案件和赡养纠纷结案及调处率均达到96%以上。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老龄问题和老龄工作尚未得到全社会应有的关注。有的单位和基层领导对老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关爱优待老年人的自觉性不高。二是落实优待老年人规定存有死角。一些公益窗口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执行优待规定打折扣,如老年人进入旅游景点应减免门票费用的待遇在有的地方还没有完全得到落实,个别公厕不执行有关老年人免费入厕的规定,一些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在水电暖等方面还没有或没有完全享受到优惠政策。

  建议:一是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尊老敬老宣传教育活动,用法制和道德的力量营造贯彻落实优待老年人规定的良好环境。继续把贯彻落实老年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宣传计划,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教育纳入党校教育、中小学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公民道德建设之中;结合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扬敬老爱老先进典型;在报纸、电台、电视和刊物上办好老年人节目和老龄工作宣传栏目,做到刊物上有文章,电视上有形象,广播上有声音。二是建立健全党政主导、老龄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定期召开有关涉老优待职能部门的联席会议,强化行政的、社会的和舆论的监督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不断加强管理,规范服务,确保各优待服务场所、设施和窗口按照《优待规定》的要求,设置优待标识,落实优待内容。三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老年事业投入机制,可以通过政府划拨一部分、福利彩票或其它方式资助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的方式逐步增加对老年人优待工作的经费支持,大力开展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

  二、老有所为情况

  (一)基本情况

  在我市41万老年人口中,约有70%都是低龄健康老人。随着全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观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中许多人有知识、有经验、有潜力、有热情,也有很好的劳动习惯,不愿意赋闲在家,渴望发挥余热,多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老有所为”已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需要。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珍惜老年人“壮心不已”的精神,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坚持“党政主导,老龄牵头,社会参与,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鼓励各市区从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本企业、本居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新形式,充实新内容,为老年人创造宽松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把老年人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时空优势和年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调研情况看,我市目前共有老年知识分子1.2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9%;有各类老年人才组织和团体216个;老年人常年参加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科技开发、教育、医疗、社会服务、公益事业等方面的人数约27500人。这些老年人通过自发成立老年群众性组织、接受原单位和社会的聘用或者在涉老部门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不仅使晚年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提高了社会对老年人重要作用的认知度,而且推动了老龄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主要做法

  (1)发挥老年人政治优势,引导参与中心工作。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的需要,真正体现党政领导“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精神,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和改进“老有所为”工作,各级老龄组织和涉老职能部门都把“老有所为”纳入日常工作范畴,组织和动员广大老年人,在关心下一代、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治安、宣传政策法规、技术经验传帮带等方面发挥作用。市委、市政府为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英模的政治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从2002年开始,对市区、乡镇领导班子进行年终考核时,在每个考核组里都配备了一位退休或退居二线的担任过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老同志,赋予他们充足的权力,鼓励老同志参政督查、建言献策,取得了良好效果。2005年进行《市优待老年人若干规定》的第二次修订时,市政府通过基层老龄组织在近4万老年人中开展了大型征求意见活动,使修订后的优待规定范围进一步扩大,标准进一步提高,更好地维护了广大老年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权益。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们充分发挥基层老党员的政治优势,在社区分别选派有文化、威信高、肯负责、有能力的老党员担任支部成员,参与社区工作,并定期组织辖区居民召开组织生活会、思想工作汇报会、民主评议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万多名老党员参与了村(居)组织的学习教育、发展党员、民意收集、卫生监督、社区服务、再就业、参政议政等活动,成为影响和带动村(居)服务工作发展的中坚力量。

  (2)鼓励老年人投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我们在大力提倡尊老、敬老、爱老,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同时,坚持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上为老年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支持鼓励有专长、有技能、有热情的老年人,退而不休,接受原工作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聘任,为企业充当顾问,提供咨询服务,让老经验服务于新发展。部分市区的工商部门为鼓励老年人自我创业,专门制定优惠政策,为持老年证创办、领办经济实体的老年人免去当年的工商管理费,大大增强了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的自觉意识。2005年,我们发动全市企业和商家在老年人中开展了“四个一”活动,鼓励老年人争做政策宣传员、决策参议员、致富信息员、民情联络员,为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提供一条有价值的民情信息,挖掘一条争资立项的线索,引荐一个外地投资意向。一年中,来自各行各业的退休老人共引进外地投资意向28个,提供合理化建议500多条,其中有80%已进行了成果转化,直接或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宝贵财富。不少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还自发组成宣讲团,采取入户座谈、文艺说唱等形式,走村入户宣传党的政策、科技知识和致富经验。

  (3)支持老年人服务公益事业,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在各市区、各镇(办)以及青少年较多的村(居)老龄工作部门普遍成立了关工委组织,定期组织老年人为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普知识培训、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我们还与市老干部局、老年体协、老年大学等涉老部门积极配合,大力加强“五老”骨干队伍建设,组织老科技工作者、老医学专家、老教育工作者、老艺术家们开展科技下乡、健康义诊、助学助教、文化下乡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和谐社区和新农村建设。今年,我市按照全国、省老龄办关于开展“银龄行动”的工作意见,在全市首次启动了“银龄行动”,坚持就近、方便、可行、实效、自愿的原则,广泛动员老年知识分子在关心下一代、净化社会风气、技术经验传帮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着手筹建老年人才数据库,为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银龄行动”储备和集中人才。此外,还有不少老年人自发成立群众性组织,发挥优势和专长,分别成立了老年治安巡逻队、老年劝导队、老年便民服务中心、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各种老年组织约280多个,活跃在车站、码头、旅游景点、医疗机构、居民社区等地方,为城市建设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乳山市老年志愿者队伍,2005年5月成立以来,参与人数已迅速增至800人,他们通过开展维护社区治安、倡导公民遵守社会道德、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活动,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4)建立“老有所为”激励机制,扩大宣传和影响。为充分调动广大老年人发挥余热,关注城市建设,奉献公益事业,积极建言献策,我们在工作中注重发现、培育、宣传典型,并通过每年举行一次全市模范老人评选活动,大力表彰一批在“老有所为”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充分发挥好他们在“老有所为”活动中的示范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去年我们同市委宣传部等六部门联合表彰了100名模范老人,今年计划再评选表彰“十大模范老人”。同时我们定期组织召开全市“老有所为经验交流会”,借助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去年老人节期间,我们与市人事局、市人才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一次离退休人才专场交流会,为离退休人才和社会企事业单位搭建一个人才供需的信息平台,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良好愿望与缺乏参与平台的矛盾比较突出。调研显示,我市80%以上的离退休老干部渴望晚年发挥余热,但付诸实践的不足30%。二是城乡差别大。城市老年人的“老有所为”活动无论是在参与积极性、参与机会方面还是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效果上都明显好于农村。三是老年人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比如医疗、卫生、法律等行业的退休者、工厂的退休技术工人以及政府部门的退休干部由于知识水平较高,专业技能较强,社会关系较广,老有所为的机会明显大于其他老年人。社区中不少热情的“大爷”、“大妈”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理论功底薄弱、工作经验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有所为作用的完全发挥。

  几点建议:“老有所为”是六个老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必须常抓不懈。一是要大力宣扬“老有所为”的重要意义,创造老年人参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增强社会开发老年资源和老年人自我开发的意识。根据社会需要和自愿量力的原则,为老年人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积极争取当地财政的支持和帮助,将“老有所为”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鼓励和引导老年人从事教育传授、社会公益事业、社区服务和自我服务等活动。二是要以城市社区和农村村镇为重点,把“老有所为”落实到基层。基层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要把“老有所为”作为基层老龄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使其成为基层老龄工作的一个新亮点。城市社区要建立老年人才档案,为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农村基层要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鼓励低龄、健康老人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积极参加“三个文明”建设。三是要将“老有所为”和“老有所学”有机结合,以老年学校、老年学习班、老年活动基地等为载体,组织老年人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并定期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促使老年人老有所学,学有所为。

老年人调查报告15

  实践目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由于有些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老人,有的是子女常年出门在外,很少回家,老人们孤独寂寞,行动不便,又无人照顾,即使住进了敬老院,内心也感受不到很多温暖,他们渴望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更多的关怀。因此,通过实践,希望可以呼吁社会关注这群被遗忘的人,关爱这些老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声问候,一个笑脸,一份爱心,让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温暖老人们的心窝,使他们爱的天空不再是灰色,而是充满了欢言笑语。开展献爱心活动,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实践过程:

  1、送出爱的礼,走进爱的心

  一大早,阳光明媚,我和几个同学就一起带着爱心礼物来到了敬老院,我们把小小的礼物送到他们手里,却把大大的温暖送到了他们心里。老人们都很感动,和蔼可亲的,有的还和我们谈起心来!

  穿着大红棉袄的李奶奶非常健谈,她曾经是一名英语教师,爱好唱歌跳舞,她饶有兴趣地跟我们探讨着英语的语法,时不时从嘴里蹦出几句怀旧版的英语对白,那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全然忘记了她是一位老人。

  刘爷爷是位退伍军人,老伴很早就过世了,他告诉我们,他的儿女常年在外,自己一个人很孤独,所以来敬老院找找朋友,找点安慰,让自己不再那么寂寞!老人和我们谈起了他参军的情况时,很是感动,慷慨激昂,仿佛又回到了部队,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兴奋与不舍,但可以看出其中夹杂着这么多年来的辛酸泪,一个人的寂寞生活让他的面容更显憔悴了!

  2、拉着爱的手,唱着爱的歌

  让人难以忘怀的是80高龄的陈奶奶,老奶奶常年坐在轮椅上,尽管行动不便,但她每个星期都会坚持写写字,听听老歌!她还教我们唱起了《五字“不老”歌》,人老心不老,勤动手足脑;人老神不老,乐观精神好;人老气不老,烦愁被吓跑;人老志不老,奉献不能少;人老情不老,相伴乐陶陶;人老不服老,生活有目标;人老不摆老,学习永不骄;人老不怕老,困难吓不倒……伴着动人的歌声,手着拉手,老奶奶露出了久违的笑,我们也笑了,笑得有点心疼,那一刻,真的很快乐。

  3、将爱付出行动

  和老人们谈谈心之后,我们开始帮他们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把爱付诸了实际行动,大家都热火朝天地动手干了起来。每个人都带着关爱的心,做着关爱的事,如给老人们晾衣服,晒被子,倒垃圾……有的给老人轻轻按摩,有的还帮老人剪指甲,看着小手拉大手,心中有说不出的温暖。到了午饭时间,我们主动给一些老人喂起饭来,一口,两口……此刻的他们就像婴儿般渴望得到捧在手心里关怀,那幸福的笑脸,感动的泪水,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丰富老人们的娱乐生活,我们还带来了一些欢笑。有讲笑话的,有跳舞的,有吹笛子的,每个人都希望给小小的院子,带来大大的温暖。身体硬朗的张爷爷干脆还给我们伴起奏来,他拿出了搁置很久了的二胡。拉着二胡,哼着小调,别有一番风味,老人们的脸上都露出的久违的笑,很甜很美。

  4、进行深入调查

  最后,我们找到了敬老院的`院长赵伯伯,聊起了敬老院的近况。他告诉我们:“院里的老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还是有保障,也还算丰富,但精神生活就太贫乏了。老人们的内心其实也和孩子们一样,他们更加害怕孤独,更加渴望得到温暖!有的老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开朗,但他们内心的那扇门却把自己关了起来,最痛苦的是,当想到亲人时,只能自己独自一人在黑夜里默默流泪。”

  正如,有的老人拉着你的手,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坎坷的经历和家事,情到深处时,泪如雨下。落寞惆怅衰飒,似乎充斥着他们的整个生命。连容纳幸福快乐的空间都挤不进去,鹿鸣思长草,愁人思故乡。我想他们一定很思恋那个自己曾经住过大半辈子的家,因为在这里,幸福快乐并不是会蔓延到每一个角落,也并不惠及每一位老人。走出大门时,我看出了大家的依依不舍,也看到了有的人在偷偷擦眼泪。

  实践结果: 通过这次的关爱老人活动,可以看出老人们其实很怕孤独,一点点的关爱都可以让他们冰封的心融化,感受到人间的温情,要多陪他们聊聊天,多关爱他们。当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老人们最需要的是一份温暖的关怀和问候。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老年人的调查报告03-08

老年人的调查报告15篇03-08

2017广州老年人消费调查报告01-27

乡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03-04

2016年关于老年人的调查报告02-09

农村老年人健康情况调查报告02-06

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调查报告02-17

关于老年人生活的社会调查报告02-06

老年人养老需求情况的调查报告(通用7篇)08-25

老年人结婚对联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