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东野圭吾小说读后感

时间:2024-07-16 18:22:17 雪桃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东野圭吾小说读后感(精选10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东野圭吾小说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东野圭吾小说读后感(精选10篇)

  东野圭吾小说读后感 1

  我们只能走夜路,即便四周像白昼一样明亮,那也只是虚拟的白昼,对此我们只能认命。

  东野圭吾在《幻夜》的故事里,试图诉说这样一种可能:如果欲望可以抛弃掉一切的羁绊,如果一个女人把欲望简化成一个坚定执着的座右铭:我要活下去。那么,会怎样?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耀眼的女人,她的魅力让男人为之神魂颠倒,只要看上她一眼,任何男人都会被她深深吸引,不能自拔。她处事冷静,聪明,果断,残忍,而在你怀中却柔媚万千。她带你在黑暗里行走,总是给你描述美好光明的属于你们的共同的未来,却一点点将你拖入看不见的深渊,最终将你弃若敝履。

  东野圭吾用如同利刀一般的笔触,精确地刻画了这样一个女人的形态,丝丝入扣地讲述了一个高潮迭起、充满悬念的故事。给读者一层又一层喘不过气的绝望。故事里的女人,没有爱,没有道德,没有情理纲常的亏欠;只有一个又一个追逐的目标,以及为追逐目标而一一扫去的'如蝼蚁般的羁绊。东野清晰地展现了一种奇特的魔性在男人身上的作用,却没有解释是什么样的过去,造就了这个女人的魔性。于是才有了《幻夜》是《白夜行》姊妹篇的种种猜测,因为人们太需要一个关于这个女人的解释。

  纵观全书,我唾弃美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情雅也始终被美冬利用。当得知美冬假冒身份后,而且有可能美冬就是雪穗时,我却又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看待这个女人。

  幻夜最终也没能交代美冬的过去,一切全凭自己的想象与猜测。

  有人把白夜行和幻夜称为绝望之书。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一段话,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了给人看。

  而我觉得这两本绝望之书就是把悲伤的东西打的稀碎给人看…

  但是,人活着,最重要的不就是珍惜拥有的每一天吗?我喜欢用手指触碰风雨阳光,一点暖,喜欢一个人慢悠悠地戴着耳机散步,没有目的没有方向,也不计较时间;喜欢躺在草坪上,看书也好什么都不做也罢——喜欢生活中的平凡安谧。

  “Tomorrow is another day”,不论发生什么,太阳都会照常升起,又迎来崭新的一天……

  东野圭吾小说读后感 2

  本书是东野圭吾的一本偏向于犯罪手法的悬疑小说。与他的其他作品不同,这本书中的作案手法都涉及了理工科一般的科学原理。警探草薙和物理学家汤川学的完美配合,在书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案子。

  也许是因为自己就是学理科的关系,《燃烧》、《爆裂》这两篇,我差不多是从文中的警察一开始调查,就知道犯案手法是什么了。另外三个,虽然因不太熟悉没猜出来,但原理的理解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五个小故事,每个都隐藏着刁钻的科学诡计。如果不是理工科的话,这些诡计,算是很有意思了。

  不得不说,书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汤川学每次看到了那些科学线索以后,胸有成竹却又不肯告诉草薙和读者时的那副神态。在草薙和读者都在莫名其妙之时,汤川学又华丽地讲解出那些背后神奇的科学原理,仿佛福尔摩斯对真相早已了然于心却还在折磨华生一般,到最后只会留下读者们对汤川学的谨慎逻辑和科学理性的钦佩。

  在人物性格方面副教授与警察迥然不同。汤川热情幽默,每次喜欢用特别的“烟火”来欢迎草薙的.来访,用那从未洗干净过的马克杯请草薙喝速溶咖啡,虽然在实验室里无所不能,但却是个对小孩子过敏的怪胎。而草薙严肃古板,一本正经,工作认真细致,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会信口开河,几乎是无条件地相信汤川,正好衬托出一个风趣活泼的科学奇才加“神探”形象。

  除去那些神奇的犯罪手法外,唯一的看头便是草薙和汤川学之间满满默(jī)契(qíng)了吧!

  或许是因为读过了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对这种套路熟悉,也因此减弱了这本书的新鲜感。不过,当做几个新鲜有趣的小故事来读,还是可以的。只是,不要把它跟东野圭吾大名鼎鼎的几部作品比较,就不会失望了。

  东野圭吾小说读后感 3

  东野圭吾的小说目前读了快十本了,这本在我看来阅读体验是最差的。就我看过的几本来说,从阅读体验方面,排名是白夜行、嫌疑人、恶意、放学后、圣女的救济、幻夜、单恋、盛夏方程式,还看过几本中短篇,暂不放在排名之列。什么本格啦,社会派啦,我也不太懂,作为普通读者,还是更在乎情节的流畅性、人物的塑造等,比如和盛夏方程式同时购买的恶意,我是分两天看完的,情节的流动会让你忍不住一直看下去,但这本我用了两周,分了十多次才勉强看完,实在看不下去啊,里面出现好多警察的名字啊,可是真的有用么...这篇行文也太拖沓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如果情节紧凑些用一半篇幅就可以讲完吧,感觉很多人物的设置并不是那么的必不可少吧,反而增添了读者的负担。很多关于海洋保护,汤川和恭平的对话,对于我这样更多关注案情本身的读者来说,显得有些冗长拖沓,可能是作者对自己写作的试验和提升吧,不满足于只写案件本身,要投入更多笔墨反映社会问题什么的...案情设计嘛,还是关于守护与救赎的`,由于过于拖沓冗长,看到后面早就忘了前面的清节了,作者在前面设置的伏笔,什么成实在会场遇到向她微笑的人啊,恭平姑父手拿湿的硬纸板啊,读到后面早就忘了啦。作者如果再精心安排一下,完全可以再把清节设计的更精巧紧凑一下,人物再精简一些,什么西口对成实有好感这些情节,完全没有意义啊。

  看了一下,这个小说好像拍成电影了,可能一些情节和人物的安排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影视化吧,总之作为小说,感觉不是一部精雕细琢的用心之作,比较敷衍,不太推荐。

  东野圭吾小说读后感 4

  《恶意》是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96年首次出版。

  《恶意》讲述的是作家在出国前一晚被杀,警方很快锁定了凶手,但事情的真相绝非如此。其主体部分表现为第一人称不定内聚焦型叙述,并充分体现了内聚焦叙述的特点。故事在结尾戛然而止,使得读者不能迅速从叙事语篇的指示中心中抽离出来,这种抽离的缺失往往会更加引人深思,更能体会小说的主题,即人性的恶意。

  小说开始以野野口修第一人称的口吻叙事,由邻居家的猫之死开篇,讲述畅销书作家日高在移居加拿大前一天被人杀死在家中的故事。负责侦破此案的加贺恭一郎很快就根据现场发现的烟头以及同为作家的死者好友野野口修的口供确定野野口修就是凶手,然而加贺发现野野口修的'口供有几处故意疏漏的地方而且野野口修始终不肯透露作案动机,只求速死。通过野野口修留下的细微线索,加贺发现原来野野口修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日高发现好友与妻子初美有暧昧关系并以此为要挟强迫野野口修成为自己的影子写手,从而成为畅销书作家。而此时野野口修身患不治之症,他忍辱负重为了维护已经过世的初美的名誉隐瞒了杀害日高的动机。可事情绝没有那么简单。

  《恶意》这本书也断断续续看完了,或许正如作者所说,人心的恶意永远让人难测。东野圭吾的许多小说都写了最亲密的朋友往往最后反目成仇。正如《毕业》、《放学后》、《嫌疑人X的献身》等。喜欢东野圭吾这样的小说风格,也恰恰说明了因为喜爱所以喜欢。

  东野圭吾小说读后感 5

  东野圭吾《湖畔》探讨的是社会里的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在我们周围同样存在。

  大概介绍一下,小说围绕着4个家庭:并木、藤间、关谷、坂崎(电影版只有3个,少了坂崎一家),还有津久见老师,在姬神湖旁藤间家的别墅里度假聚会时发生的一起杀人事件。

  被杀的是并木俊介(简称“俊介”)律师事务所的情人高阶英里子,而凶手一开始是并木美菜子(简称“美菜子”)自己承认的,但是俊介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推理排除了自己妻子是凶手的嫌疑。小说经过多次翻转,最后的真凶也没有揭开是谁,但是锁定在了4个家庭各自的小孩之中。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以短篇较多,4-5个小时就可以读完。这部小说的开头是很简单的家常聊天,同时描绘出了4个家庭的背景。但惊喜的是家长里短之后的事件进展。东野圭吾的小说《白夜行》、《恶意》在读者读完后是很清晰的知道凶手是谁,但因为有帮手帮忙抹去痕迹,所以警察无法依法逮捕,只能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而这部小说的凶手虽然把范围缩小在孩子们的身上,但是因为其未成年的特殊性,作为家长都在想方设法帮忙掩盖罪行,其结局也是开放性的。

  《湖畔》的封面标注的是继《白夜行》后的又一力作,反映了对当代社会与家庭最严厉的拷问。这部小说最直观反映了目前社会中教育存在的阴暗面。俊介的儿子是继子,亲生母亲美菜子为了让儿子能进入条件优越的私立中学计划奉献自己的肉体,其他3个家庭的母亲已然做了牺牲。从中看出,在教育观念上,东亚国家是如此的雷同。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都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所有城市的学区房都是城市里的价格高杆,并且供不应求——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重点中学,花重金买学区房以求就近入学的便利。

  在孩子上小学期间就开始报名上各种兴趣班,仿佛要把各自的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舞蹈家、艺术家,但一到初中、高中就立马要求孩子放下所有兴趣,专攻学习。小说里上重点中学前除了面试孩子,还要面试家长的背景。小说类似的情节也出现在我们身边的重点小学入学前,如果超出名额就要摇号,堪比中奖现场。

  我们从小到大倡导的素质教育并不能缓解家长进入重点学校的焦虑。也许确实有部分家长认为无所谓重点不重点,但大部分的家长还是认为能够进入重点中学是为孩子的未来加码。个人认为,重点学校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氛围,还有就是和优秀的学生待在一起会被激励上进,激发竞争的斗志,而且以后的眼界也会有所不同。当然,如果孩子本身不具备竞争能力,而且不能很好地适应有压力的氛围,那么,最好随遇而安,毕竟身心健康最重要。

  《湖畔》这部小说以杀人故事衬托出一个社会性问题。书内没有描写任何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只通过俊介的观察和描述每个人的细微动作,让读者自己揣测、推理。如果有类似经历的人会比较共情,从而产生共鸣。东野圭吾的小说就是如此的让人着迷。

  东野圭吾小说读后感 6

  殊不知,亲情这东西牵绊着一生,如若沾染一丝淤泥,即便是“莲花”也不能自洁。没能认清现实,即便是现实给予太大的打击,血缘关系摆在那里,熟不知,一味的逃避换回来的是内心更深处的抨击。一面承受着世俗非人的见解,一面承受着血亲带来的牵连,一面承受自身徘徊不定的想法,一面还要承受家人带给的希冀。

  围墙外,是弟弟所遭受的.痛苦无处排解,面对哥哥带给他的书信,信中内容描述的是何以的安乐,而自己身处嘈杂的环境,时刻承受着别人异样的眼光,自始至终脱离他的感情束缚的想法更加强烈。围墙内,是哥哥所承受的自责难以安放,书中虽是未曾很细节的描述哥哥的生活,但可想而知,面对着高高的围墙,一成不变的生活没击垮哥哥承受巨大压力的身体,还能平心谈论自己生活的哥哥来说,想必也是一种煎熬。束缚也好,煎熬也好,随着时光的流逝,能看见的始终是亘古不变的善良,永恒的永远是那肉眼看不见的亲情,带来的至始至终是美好的祝愿。

  很庆幸自己最后能看到弟弟下决心去千叶监狱看望小时不管如何也要穷极一生去守护弟弟的哥哥,想必看到那一抹瘦小的蜷缩在角落却没了对生活抱多大希望的身影,弟弟心中不再承认哥哥的想法会彻底改变吧!

  东野圭吾小说读后感 7

  之前很早之前就看过深田恭子版的《幻夜》并没有看完整的原因是因为深田恭子演恶女功力还不够。我一直对日本的恶女文化很感兴趣。也许是众多男人对于身边温驯可人的妻子不够满足吧,不论是动漫或影视小说里,总能看见恶女的身影。这些女人儿童时往往受到了及其严重的打击或虐待,导致其性格极其的扭曲。内心十分黑暗,没有道德底线,而且长得往往是极美,散发着魔性的光辉。

  深田恭子的漂亮本来就是一种很温和的感觉,不适合演这种角色。我觉得演恶女演得最好的还是《怨屋本铺》里怨屋的饰演者木下亚由美,因为她有一张非常好看的猫脸。个人认为无论是《白夜行》还是《幻夜》拍成电视剧的时候都不自觉的降低了恶女邪恶的程度。这可能是估计到电视剧的观看人群更广的原因。

  东野圭吾把自己最犀利的笔法全都献给了唐泽雪穗和新海美冬(这两人是同一人的几率很高)这两位极世恶女。在《白夜行》里还有这对凄惨爱情的描述,《幻夜》里完全就是新海美冬对于身边所有人的欺诈和利用。唐泽雪穗对亮司是真情实感的,虽然没有对二人的任何互动的'描述。而新海美冬,我完全感不到她到底在追求的是什么,并不像她说的对于美的追求,而像是本能,本能的伤害别人欺诈利用。即使是她口口声声对水原说着爱的盟誓,但这无法与美穗对亮司的无声盟誓想比。

  东野圭吾小说读后感 8

  夜,是虚无缥缈的幻夜,亦是令人心寒的白夜。东京,这个曾经以经济让西方胆颤的城市,在东野圭吾笔下,又添了一份寒,一份人性之寒。

  九十年代的东京,繁华在一朝之间破灭。埋藏在人内心深处的恶,已经压抑太久了,一朝浮华褪去,即是爆发之时。《幻夜》如此,《白夜行》亦是如此。

  主人公,不知为何都是原本十分脆弱的日本女性,然而作者却赋予她们恶魔般的心性。美貌如唐泽雪穗,却为了金钱与地位谋杀自己的母亲、指挥他人侵犯自己的密友;优雅如新海美冬,却为了变得更“完美”而盗用他人身份,消灭每一个知情者。东野圭吾笔下的两名女性,优雅却又残酷,理性却又险恶。在纷纷攘攘的世界中行走,如一位邪恶的假面剑客,执剑屹立于旷野,无人能识。耐心等待,直至猎物现身,翩然而至,杀伐凌厉。待猎物醒悟,早已中剑倒地,回首望去,那刺客已默然离去,似乎一切并未发生。只有那无言的衣摆,还未来得及落下。

  不同的文明体系相遇、碰撞、融合,正如板 块之间的对抗,有消逝毁灭的事物,又有从地底升起的事物。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国度,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她都处在板块边缘。当西方文明体系以极高的势能出现时,日本,第一个在文明的角度上离开了东方。逝去的是杏坛下的“和”。升起的,是塔塔洛斯的“魔”。这“魔”,带着理性而丢失了人性;带着理想而丢失了希望。

  如若作者将这“魔”寄寓男性身上,恐怕也不会给人带来绝望。数千年的尔虞我诈,总是以男性为主角,多一个无所谓,少一个又何妨,无非使人感叹世事艰险罢了。然而将它寄寓在女性身上,带来的便是无尽的寒。这“魔”驱使着两位拥有天使般外表的女性去陷害、去欺骗、去杀害一个又一个渴望拥有平凡生活的人,手段之残忍,目的之险恶,让人无法遏制心中的怒气,但看着一个个试图反击的人被无情的消灭,却又不敢怒,不敢言。一个个无辜的人,受到她们的蛊惑,心甘情愿的为她们做残忍甚至反人类的事,到头来,得到的`不是期盼的美好,反而是被利用殆尽,丢弃在社会与人性的暗角。然而这些人在生命最后发出绝望而又不甘的呐喊之日,却正是她们光彩照人之时。

  美貌与优雅的背后,更是无尽的深渊,在里面,不知埋藏了多少人的灵魂。东野圭吾写下的,可能只是一行行浅浅的字迹,但字迹之间,却是对人性无尽的探索。面对席 卷而来的西方文明,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到底失去了什么。金钱至上的今天,人性到底在何处,是否还存在?东方文明所推崇的精神世界又在何处,又是否还存在于这无尽的幻夜?看似浅薄的悬疑小说,却包含了庞大文明体系碰撞之下一个人的探索与挣扎。何处是归程!作者发出了自己绝望的呐喊,这也是每一个处在东西方文明碰撞下的人所发出的呐喊。

  “我们只能走在幻夜的路上,即使四周明亮如白昼,那也仅是假象。就算与你共度的每个夜晚都是幻夜,我也愿为你化身为影,至死不渝。”白夜,虽光鲜华丽,却隐藏着无尽的黑暗。幻夜,虽充斥着虚假与谎言,却又是那样真实,令人绝望的真实。虚实之间,孰是孰非,无所适从;明暗相隐,何去何从,又怎得分辨……

  东野圭吾小说读后感 9

  昨天把《信》这本书看完了

  整体感觉挺压抑的,里面的故事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又那么的不自然。

  自然在于倘若我遇到犯罪人的家属,我也会下意识离这个人远一些,会带上有色眼镜。不自然在于明明犯罪人的家属是没有错的,为什么依然会下意识的区别对待?

  书中直贵为了好好生活+亲情,一直在痛苦中挣扎,最后的解决方式是不再和哥哥联系,(假装)忘记有这个人。从而生活变得好了起来……说实话,我觉得挺讽刺的……要通过消灭一个所谓犯罪人的痕迹,才能好好的生活,相当于完全否定了这个人的社会价值……

  不过读完的好处在于,也许之后当我真的遇到这样的`人,倘若这个人想,那我会尽可能的“不区别”对待。

  毕竟如果按赛斯的话来说,这个人创造了犯罪人家属的身份,那么这个身份所带来的结果也是他想要的。

  东野圭吾小说读后感 10

  “你心里藏着对他的恶意,这仇恨深不见底,深的连你自己都无法解释。正是它导致了这场案件”

  ——题记

  书中主要描述了侦探加贺恭一郎调查野野口修杀害他的好朋友日高邦彦的故事。日高邦彦是野野口修的国小、国中同学,长大后二人同为作家,但是日高很显然比野野口更有才华,成为了畅销作家,但日高并没有看不起野野口而是给他找了一家儿童读物的作者工作。于此来看日高对野野口修应该是有知遇之恩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可以称作是野野口的恩人的人,却被野野口修用钝器砸后勒死了。一个伪善的,可怕的,丑陋的,甚至有些变态的日高形象浮现出来。他将野野口的作品据为己有,借此成为了一个畅销作家。他拍下野野口想要刺杀自己的录像,收藏好留有野野口指纹的凶刀,野野口与日高邦彦的妻子初美产生了暧昧的关系,这一切都成为日高邦彦要挟野野口做自己的影子写手的条件,为了维护初美,野野口接受了这一切,但最后,初美却因为车祸而死,野野口并不认为这是一场纯粹的意外,因为那个雨夜,货车司机说,初美是忽然出现在路上的。也许,是被人推出人行道的!

  为了给心爱的女子报仇,为了自己应该享有的尊重和荣誉,野野口策划了这起谋杀。他之所以不愿意提及自己的杀人动机,完全是为了那位他曾经深爱的,已经离世的女子。而野野口却不幸的患上了癌症,于此,野野口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杀人犯。

  但事实真就如此吗?

  敏感的加贺警官却发现,这个案件似乎另有玄机;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虚伪的面具被一层层地揭开,野野口内心的肮脏被加贺发现,发现这一切都是阴谋,没有婚外情,没有代笔,没有威胁,只有野野口一年多的精心策划和实施,这样的费尽心机,结果日高的性命只是一个开始,野野口真正想要的是谋杀他的一生!

  拍好录像带,藏好刀具,收好初美的照片,抄好日高写过的每一本书,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去设计和完善这个案件。他甚至提前毒死了日高隔壁邻居的猫,只为了让大家相信,日高本就是一个视生命如草芥,残忍暴戾的人。如此呕心沥血,周密而又令人毛骨悚然的过程,让我不经好奇,到底是什么让野野口不惜赌上自己的生命前程,也要毁掉别人的一生。

  但是当真像摆在我面前,我却感到无比的凉意袭来。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彦住在同一个街区,上了同一所国小和国中,野野口被校园暴力不想出门的时候,日高天天找他结伴去上学。日高有原则,有正义感,有勇气,面对校园暴力绝不屈服。而野野口,内向,胆小,为了逃避被暴力,主动去做了恶人的跟班,参与欺负日高的行动。

  即便如此,在日高成为畅销小说作家之后,不计前嫌提携想成为作家的野野口,甚至在得到了野野口参与校园暴力的证据之后,还帮助他隐瞒事实。如此看来,日高完全就是野野口的救世主。野野口的母亲自视清高,她看不起这个破烂的街区,更看不起这个街区的人。

  而这一切在幼小的野野口心中也烙下了深深的痕迹,从家庭来说,他是看不起日高的,但是,与日高在一起的日子,是野野口的内心最无力的日子,日高善良正义,就像阳光耀眼,但是野野口自私懦弱,就像躲在角落里见不得人的老鼠,日高本来是照亮他的存在,日高对他好,给予他关照,保护他。

  但是日高对他所做的一切让他产生了极度的自卑和痛恨,痛恨自己,可软弱的野野口修却将痛恨转移到无辜的日高身上,也就是在此,嫉妒扭曲的恶意在心中种下:

  明明是一个破烂街区中的小孩,凭什么获得大家的喜欢?

  凭什么他能成为畅销作家,而我只能做儿童读物的作者?

  凭什么得癌症的'人是我,而不是他?

  凭什么?凭什么?

  这种自负与自卑的结合在野野口的心中产生了强大的扭力,不甘与嫉妒让他的心理最终变得畸形,恨意便如同生长在野野口身体里的癌细胞一样,最终让他迷失了自己。我认为,与其说野野口杀了日高,不如说野野口杀掉了自己,杀掉了那个本来应该生活在阳光之下、坐在书房里写小说、心存善意的野野口。

  而如今苟活于世的,是一个丑陋的、自私的、疯狂的、泯灭人性的野野口。他亲手将自己推下了无底的深渊,却还在将自己的懦弱自卑归咎于日高的光芒。更可怕的是,对于野野口来说,在他忙于恨一个人的时候,在他忙于拼尽全力毁掉日高的一切的时候,满腔的恶意填满了他,以至于他已经无暇去寻找那恶意的源头。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可能更甚于此。毫无来由地讨厌一个人,也许仅仅是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甚至只是他们出现的时间。便会引发内心的厌恶。上天从来没有赋予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权利,上天也没有给予我们任何优于其他人的特质。虽然我们总是在标榜着平等和平,可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就像是一道鸿沟,恶意的存在我们无法避免,这是人性的缺点,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理由,恶意无法消除,但我们有权利去相信善意的存在,也应该去追求真善美的意义和价值。

【东野圭吾小说读后感】相关文章:

恶意东野圭吾简介03-10

东野圭吾的语录49句08-31

东野圭吾的语录48句01-25

东野圭吾的语录38条12-06

东野圭吾的语录49条11-07

东野圭吾的语录35条09-14

东野圭吾的语录38句08-15

东野圭吾的语录36条12-07

东野圭吾的语录45条02-11

东野圭吾的语录汇编56句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