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十二岁的旅程》有感

时间:2021-04-30 16:11: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十二岁的旅程》有感2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十二岁的旅程》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十二岁的旅程》有感1

  寻找自己的根,那是每一个人喜怒哀乐的大舞台。寻找祖辈们的爱情,那里有儿孙们幸福的港湾。——题记

  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轻轻地合上《十二岁的旅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书中小女孩跨越大洋不远千里回到故乡,在半生不熟的语言、迥异的文化和行事诡异的大人间寻找自己心灵的故土……

  “啪嗒”,一滴雨珠敲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勾回了我沉浸在故事中的思绪。小水滴不也是如此吗?水蒸汽离开河流的怀抱来到天上,在云彩中孕育长大成为水珠,然后从万米高空落下,争相返回河流母亲的怀抱。尽管有的像这样落在了窗台屋顶,但顺着窗沿屋檐,它们克服千难、历经万险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处。

  是呢,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记得有人说过: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

  我家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住在一幢小小的房子里。我总是第一个回到家里。每天放学我都会回到那个小房子里,在客厅摊开作业,这时候妈妈会拎着菜回来,然后直奔厨房。等到作业写完,厨房传来菜香,锁孔转动的声音也总是准时响起——爸爸回来了。又一次我问爸爸:“你为什么总是能在饭做好的时候出现呢?”“因为我看到家里飘出的饭香了呀。”“可是香味不是闻出来的吗,你怎么说看见?”爸爸只是呵呵地笑着,我也就哈哈地跟着笑了。那时候我只知道家里是上完学上完班后休息的地方,那里有美味佳肴,有欢声笑语。

  奶奶家

  从我记事起每个周日爸爸都会开车带我们去奶奶家。奶奶家在乡下,听哥哥说他小时候周围还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后来电线杆立起来了、公路造起来了,小区式的房屋在公路的对面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尽管如此,奶奶家依然是我的周末度假胜地。那里有我的表哥和表姐。他俩从小在奶奶家长大,表哥更是对那片村子和绿色了如指掌。从田埂下面小洞里的螃蟹、玉米秆上的.蚱蜢到大叶子底下地里的番薯,每次他都能让我捧腹大笑或者哇哇大叫。后来姐姐一家也搬去了萧山,奶奶家只剩下哥哥一个小孩了。我问哥哥:“哥,奶奶家没有空调你晚上睡觉不热吗?”“不会啊,打开窗户风吹进来还有青草的香气呢!”“青草的香气?”“就是奶奶家的味道呀!”后来,每个周末我们都依然会回来,另外还多了一个“拜访者”——姐姐。

  国家

  稍大一点后,爸妈开始趁着寒暑假带我出国玩。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都是些美丽的地方。但我却总觉得这些地方少了点什么。妈妈曾半开玩笑地问我,我们在这里买个房子住下好不好,我毫不犹豫地摇着头。虽然白天玩得很开心,但一到晚上躺在宾馆的床上,我就会想起那个温馨的小窝和那个在中国某个角落的有个神奇哥哥的奇妙乡间田园,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有着我深深地思念。

  阿梅的奶奶说: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乡间的小雨已经停歇,凉风习习,但我却感受到了温暖还有风中夹带的青草的香味。哥哥告诉我,那是归属感。

读《十二岁的旅程》有感2

  前几天,我读完了一本叫《十二岁的旅程》的书,作者是——赖清河一位儿童作家。

  这本书是我和妈妈在寒假里买的。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十二岁的旅程》,十二岁会有怎样的旅程呢?开心,幸福,悲伤,强烈的好奇心使我买下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名叫米娅。

  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她,从没去过自己的故乡。十二岁这年的暑假,她本想和朋友一起在海边度过,不料却要遵从爸爸妈妈的意见,陪奶奶回故乡,寻找多年来爷爷的秘密。一开始,米娅并不喜欢自己的故乡,也不习惯故乡的生活。随着越来越多的了解和接触,慢慢地,米娅不讨厌故乡了,而且还交了一个新朋友——阿雯,这个古灵精怪、喜欢研究青蛙的女孩,总能给米娅带来惊喜和欢笑。大人平时忙的焦头烂额,米娅只能靠自己。终于,调查有了进展,一切线索都指向了一封带不走的信。也正是因为这封信,让米娅深深的感受到了爱。

  读完书中的米娅,再看看现在的我,今年也十二岁,和米娅一样大。但我对生活还处在一个懵懂无知的阶段,而米娅却已学会独立、感恩和爱,相比米娅,我做的完全不够。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还像爸爸妈妈要这要那。我应该向米娅学习,学习独立和勇敢。

【读《十二岁的旅程》有感2篇】相关文章:

读《自信》有感04-07

读《鲁滨逊》有感04-06

读《鲸》有感04-03

读《冬天》有感04-01

读赞美有感03-29

读《爱》有感03-28

读《金翅雀》有感03-27

读中庸有感03-27

读高贵的施舍有感04-09

读《强烈的对比》有感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