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集合10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1
曾经,我学过一篇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讲述了鲁迅先生因不同的事件对长妈妈产生的看法。
翻开文章的第一页,课文的内容中的“阿长”便吸引了我的眼球,一个个问号在我的脑海里时隐时现:为什么鲁迅先生称“阿长”?为什么不称“长妈妈”?即使她是鲁迅先生的佣人,那也不应该直呼她的名字吧!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我耐心的读下去,便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是长妈妈谋害了鲁迅先生的小隐鼠。但为什么后来鲁迅又开始敬佩长妈妈了呢?原来是一个不识字的阿长从集市上给鲁迅带来了他最喜爱的《山海经》。
读到这里,我的心不由得一震:为什么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情感变化的这么快?我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心里不由得起了一种惭愧,我想起了我自己,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之后,还一味地否认同学,同时也没有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想一想。平时,不爱上哪个老师的课,在课上就老是走神,老师给自己提出的种种建议,换来的是仇恨的眼神,感觉他说什么都是错的,读完这篇课文之后,我才明白了很多。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包括人,动物。在与同学交往时,我不能只抓住同学的缺点不放,来给他的人格下定义,有时人的性格不是这么简单就可以随便形容的,有些时候必须往深处去挖掘。难道你觉得这个让你特别反感或得罪过人的人处处都让你反感吗?难道你觉得这个人没有优点值得你去欣赏吗?这些问题在我的脑海中时隐时现,给我增加了更多的惭愧感。
我觉得人与人交往不可以只抓住他的小辫子不放,如果他有帮助过你或关心过你的话,还是要把心放宽,忘记曾经的矛盾,还是多想想对方的好处吧!
毕竟人与人交往交得是一颗心!
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2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为怀念阿长而写的一篇小说。鲁迅先生的文笔犀利,讽刺现实的黑暗现象,在他的笔下一篇篇人生百态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同样,阿长的平凡与不平凡也一样展现在我们眼前
阿长是封建社会一个普通的妇女,她和大多数人一样都受封建习俗的压迫,但阿长不会怨天尤人,她安于现在的生活,她善良,热情,乐于助人同样她也有点儿迷信封建。生活,那样的社会谁都或多或多有一点小封建,何况在信息技术以及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封建文化依然存在,更不要说那时。
阿长是鲁迅先生的女工,说的阔气一点就是保姆。谁都不喜欢有人限制自己的生活即使那人是为了你好,所以一开始鲁迅先生是不太喜欢阿长的,叫我我也不喜欢,尤其是当鲁迅知道是阿长杀死了隐鼠后就更不待见她了。但是后来一件使鲁迅改变了对阿长的看法——阿长给鲁迅买了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因为《山海经》的缘故鲁迅读阿长的态度有了极大的改变,鲁迅开始对这个保姆刮眼相看。他认为阿长很有本事,其他人办不到的阿长办到了。
阿长教鲁迅先生许多规矩,例如正月初一早上醒来第一句话要说恭喜恭喜,还要吃福橘。阿长也有些缺点,喜欢背后说人家坏话,喜欢叨叨切切。
作者用儿童的角度去观察了解阿长,阿长很照顾鲁迅很爱他,所以阿长得到了鲁迅的尊重。仁厚黑暗的地母啊,远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鲁迅先生或许从来就没有真正恨过阿长吧,只不过调皮吧。
阿长与山海经,山海经是阿长做的最让鲁迅开心的一件事了吧,现在都我们提起阿长就会想起山海经,真是因为你沾光了呢。
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3
鲁迅的父亲得了肺病,医师给了不对的药方,耽误了医疗的时间。之后,鲁迅去日本学医,想学好医术,救病治人。不过他发现群众精神麻木,比身体上生病严重多了。从而他放弃了医学,用笔来觉醒当时民众的精神。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了鲁迅很多文章,全是唤醒民众的文章。
鲁迅先生写的《药》让我印象深刻。华小栓得了肺病,他的父亲华老栓十分爱他,打听了一个偏方:“吃人血馒头”,想让他不会死去。要知道这种肺病在当时是绝症呀!得知这个消息后,华老栓喜出望外。正巧在这这时,夏家有人闹了革命,政府杀他,华老栓就惦记着买华家人的沾血馒头救儿子。真是愚昧无知!夏家的人闹革命是为了挽救自己的祖国和民众,但是被杀后,老百姓不但蜂拥而至地观望,而且还买人血馒头。华小栓最后还是死去了,这个药是无效的。看似是华家、夏家的悲哀,其实是华夏民族的悲哀。
而阿长与《山海经》选登的《藤野先生》,写的却是鲁迅先生从医时期的事。藤野先生对孩子们教育的炙热和宽容,对鲁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要鲁迅抄讲义,希望他的成绩更好一点。鲁迅抄的血管部分移了位置,藤野先生细致地圈出来,并且和蔼地对他说:“这样一移虽然美观一些,但是血管是血管,它不可能因为这个,而改变本来的位置”。藤野先生对于鲁迅热心的希望,无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鲁迅就这样,很认真地学医术。直到有一天,还没下课,就上完了课,老师给鲁迅等学员看了一些短片:是日本人战胜俄国人的情景,中间总夹杂着一些中国人,因为中国人时常做俄国人的勘察兵。最终做勘察兵的中国人要被枪毙,围观看着的,也是一群中国人,他们都拍掌欢呼:万岁!万岁!在我们的耳中,是不是听了感觉十分刺耳?呜呼,我无法想象!于是鲁迅弃医从文,决心来挽救这些麻木的中国人精神,而不是救治人民的肉体。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藤野先生黑廋的面貌,似乎正想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鲁迅突然增加了勇气,继续写这些战斗文字。
读到这里,我知道了只要有了一颗精神富足的心,哪怕曾经你多么弱小,你还是会发展起来,成为强者。鲁迅就怀着这样的心,用笔当武器来唤醒每一位青年的心。每一篇鲁迅的文章,都是治疗精神的灵药,让我们读着受益匪浅。每一次读它,都让让我深深震撼。
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4
长妈妈,是一个带着作者长大的女工。《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用一个孩子的心理去描写阿长,记录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形。
长妈妈生的黄而且胖,睡觉时她又伸开两只手和两只脚,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形状,挤得作者没有办法翻身。但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例如在辞岁后初一的清晨起床后要说“恭喜”,要吃所谓的“福橘”来代表收完了元旦辟头的磨难。长妈妈交给做这些许多繁琐至极非常麻烦的事情。“长毛”不但要掳走小孩子和漂亮的姑娘们,而且还要掳走像阿长一样的人。当城外有来兵进攻时,“长毛”叫她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的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放就炸了。作者一向认为她满肚子的是麻烦的.礼节罢了,没想到她还有这样子伟大的神力啊,从此作者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是深不可测啊,由此看来夜里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也是值得原谅的,自己理应退让啊。
然而这种敬意却随着长妈妈谋害银鼠后变得淡泊起来。当作者在哀悼银鼠渴望给它复仇的时候,又在渴望《山海经》了,那是作者的远房叔祖,他是一个孤寡老人,平常喜欢与孩子们一起玩耍,并亲切地称他们为“小友”,从他那里得知一本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人。闲暇时阿长问怎么回事,在阿长告假回家的四五天后,他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拿出了作者梦寐以求的“三哼经”,作者似乎与了一个霹雳,打开了书,见到了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人。
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一个人。
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5
它文字简洁、结构严谨;它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它博大精深、无所不容;它包罗万象、荒诞不经;它是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著作,它就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本上古时期的旷世奇书,介绍了中华大地的山川宝藏、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让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再加上质朴的没有任何修饰的文字,给人一种走进了洪荒、走进了原始时代的神秘而又敬畏的感觉。
而我,最喜爱山海经里的神话部分,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为一体,让我们看见了一个个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的神话人物。大刀阔斧、改天换地的盘古告诉我们,顶天立地、造化万物的人最美;神通广大、炼石补天的女娲告诉我们,正义善良、无私奉献的人最美;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卫告诉我们,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的人最美;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刑天告诉我们,顽强不屈、奋斗不懈的人最美;力大神勇、为民除害的后羿告诉我们,碧血丹心、虚怀若谷的人最美…这些神话故事让我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当年,“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已深得品读《山海经》的乐趣,而今天的我们亦能在愉悦中,通过这本书丰富想象、增长见闻、扩展视野、获取知识、启迪心灵。
我喜爱这寓意深远、历久弥新的神话故事,但是我更喜爱这沧海桑田、灿烂辉煌的先秦古籍《山海经》。
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6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是《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
文章一开始,鲁迅先生就用不小的篇幅向我们描述了保姆阿长的形象:黄胖而矮,睡觉时摆成“大”字形状,“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作者自己都说“不太佩服她”,而且最讨厌她教规矩,让他觉得非常的麻烦。
这些叙述让我觉得鲁迅先生有可能不是很喜欢她,甚至还有些讨厌她,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我看阿长就不自觉戴上了有色眼镜。
但接下来的一件事,却出乎了我的意料。
作者听远房的叔祖提起绘图的《山海经》,里面画着各种各样的怪物,这让作者非常渴慕。作者对绘图的《山海经》念念不忘,连阿长都知道了。趁着回家休息的机会,她把带着画的《山海经》给作者买来了。但她不说《山海经》,而是称之为“三哼经”,这让作者,甚至我这个数十年之后小小读者都感到非常震惊,就像文中写的:“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一开始阅读文章时,我认为阿长就只是一个迷信的、没有文化的劳动妇女。但是买《山海经》这件事,让我看到了她内心深处的善。读到这里,我开始感到愧疚了,我根本就不应该对阿长存有偏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她。
其实,生活中也不少像阿长那样热心的人,比如我身边的同学小A。刚开学的时候,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多嘴多舌,透着傻劲,所以大家都不太喜欢他。而他,却像没事儿似的。
天气炎热,班里的水喝完了,大家都不愿去搬水——水桶又大又重,而且还要扛着它走一层楼梯,天气这么热,谁愿意去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啊。大家就这么把活儿推来推去。小A看不下去了,便主动接下了这份“苦差”。大家都以为他只是在逞能,可没想到,不到两分钟,小A就扛着一桶纯净水上来了。大家都惊讶极了,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其实,大家是为此感到愧疚、自责,怪自己不该这样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
关于《山海经》,鲁迅先生也许只是因为多方找寻不着而随口念叨吧,但没想到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竟“听者有意”,用自己的钱买了《山海经》。阿长虽然只是一位劳动妇女,但她身上却有着不可多得的宝贵品质,她淳朴善良,令人深感敬佩。所以,也请珍惜你身边的“阿长”,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人。
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7
往事如烟,飘然而逝。成长过程中发生过很多事,一件件就像天空中数以万计的星星,他们永远存在却被淡忘,而令你印象深刻的只会是那突然划破天空的流星,给予你珍贵的启示,而我的流星又是什么呢?
依稀记得那是一个清晨。望着大街,凌晨刚下过雨,空气中还弥漫着一点雾气。街上也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人。
我手上拎着喝了一半的豆浆袋,路过地铁站的垃圾桶正准备将豆浆丢掉。正要扔时,一位老人家快步走过来,皱着眉头,望着我:“小姑娘啊!这……这都没喝完,你给我成吗?我喉咙不好,而且也很久没喝水了。”看着老人家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的样子。我不由得心头一颤,现在还有人吃不饱,喝不好,而我却在这里浪费粮食。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我本想给老人家一些钱,至少让他饱腹。他却挥了挥手,解释道:“我并不是乞丐,不需要你的钱。”我赶忙领着他进了一家早餐店,想为他买些吃的,他也婉拒了。我灵机一动,买了些包子,借着自己吃不下,但又不能扔了的理由给了老人家。
正准备离开时,老人家猛地拉住我的胳膊,从口袋中掏出了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一个小手帕,很是干净。老人家缓缓打开,只见里面装了一只簪子。老人家娓娓道来,那是他自己用木头做的,他无法回报什么等价品,只能将这个送给我,以表谢意。
见此举动,我二话不说,撒开腿便跑了,溜得无影无踪,毕竟不能要老人家的东西啊!可谁又料到,在下午回去的时候我再一次遇见了那位老人。他见我过来,笑盈盈地对我说:“哎呀,上午的时候你怎么离开了呢,你莫要嫌弃我呀。我没有什么钱,只有这件小物品。虽然并不是很值钱,但这也是我的一份心意啊!希望你能接受……”
听了这番话,我也实在不好意思再逃跑,含蓄地接过老人家的东西。但我心里过意不去,将自己买的一些饭团给他,互相道谢后便匆匆离开了。
那位老人家正同阿长一般,朴实而又善良,像一位下凡天使,给人带来温暖。即使自己很贫穷,也不会白白接受他人的物品,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回报,尽自己微薄的心意与感激……
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8
《山海经》这本书我最初是从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那里知道的,之后我就请求爸爸在淘宝网上买了一本。因为这本书的插图很多,再加上《山海经》里有趣的内容,使我喜欢上了这本书。不过有一点遗憾——作者在一些太过奇特的动物下面都会写上这是那时人们的错误理解,是人扮的等等,让我觉得很扫兴。
《山海经》里面记录了40个方国、55座山、300条水道、100余个人物和400余种怪兽。传说是禹、伯益、夷坚,现在被老百姓们口口相传,可是作者至今不知。
《山海经》里记载了许多奇特的怪兽,如天狗、酸与、狰、芘鱼等。但许多怪兽在学者的分析下,似乎已经变得“不怪”了。比如芘鱼,《山海经》里说它“一首十身”,可仔细推敲后会发现古汉语中没有“触手”这个词,所以“身”可能就是“触手”的代替。所以这种鱼可能就是章鱼、乌贼或水母……还有一种动物“虫身而长喙,鸟翼而豹脚。”你要是想想就会明白——这是蚊子。
有些人认为古人编《山海经》是在胡说八道,完全没有用。可我认为这是古人对世界的真实感觉,只是后来人不理解,不然他们怎么能没有根据地写出如此多的事物呢?
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9
《山海经》,乃古之先人之作也,难为之读。介数不胜之物、人。吾早已有慕,遂鬻之且读。
其引人甚,令余一鼓之气读也。是书厚甚。数六百余足。是书涵以天下之地理、人国。国百有余、兽四千有余、植二千有余,最甚吾感为夸父逐日也。
其曰:古有一族,名曰夸父族,其左操青蛇,右执黄蛇,其一人善跑,为祈人之光明始存,欲捉日待空。遂与日逐走,其之神动余也。后之迈股而奔,入日之时渴,无法,辄寻求水而饮,而其巨也,故河谓之水皆饮而未解之,辄之远之大泽求也。而令余伤时,其渴不耐,未至之,亡。余为之不借命而为人之感。而夸父之死,遽弃其杖,化为邓林也,以益行路而渴者,至今犹存。
余深撼于夸父乎。其无时不利人之精神为良德,反观吾曹,逢难遂退,无其一毫之气力也,譬此假,吾奇于魔器,初试之,无功而碌,遂不愿复学矣。母见之,知吾辄诲:"子之为不比古之夸父矣,何谈大事乎?此为本性之惰耳。"吾闻之而赧深愧于母,真可谓"观于夸父,愧可知已"也。后吾谨守母诲言,实地记诵之法。此方感母之苦心,皆为吾也!若无母之淳诲,余安得其之成效乎?曰:非然。
反观夸父,虽为人之幻想,而不古人之解,旧时未及今,生活无比于今,夸父正为其之为今者而盼矣!是复诉吾等,勿弃憧憬。奋走而向之标也!
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10
一切都源于无边的黑暗与虚无,混沌终不能让那隐约又连绵的感觉消逝。仿佛存在,仿佛牵引,于是迎来了他的苏醒。他破暗而出,撑起暧昧不清的界限,开天辟地,顶天立地。一日九变,日高一丈,天也随之旷达高远,地也随之厚重深沉,他在一切都安然的时候筋疲力尽、轰然倒地。可是,他眼成日月,气作风云,声音变为雷鸣,发须化为星辰,四肢化作大地四极、丘陵高山,血液化作冰川湖海、江河溪流。天地不再寂静,山海成了他的呼吸。
以山为盟,西北东南山川相连,星罗棋布,相映成列。那些峰峦你熟悉又陌生,那些陡峭的壁崖,让你向往又畏惧。它的险要,它的壮美,让你心驰。当微黄的书页上让你新奇的文字映入眼帘,你更是按耐不住的欢欣,本是旧识、却又焕然一新。你登上招摇山,采撷开着青花的祝余,便不知饥饿;与狌狌相遇,便与它畅聊古事,知天地之悠悠,得怆然而涕下;寂寥之时,天边的光彩载出载入,南山神盘旋四方;祷过山下,犀牛怅然望月,若有所失。登上丹穴,金块玉石俯身即拾;一声长啸,满载与天地毫不逊色的光华,凤舞九天,天下祥和……遍览群山,开山辟海。
以海为誓,五湖四海血脉相通,你欲乘风游遍天下,领略万般风情。远瞻昆仑,看木禾遍生天门,鸾鸟徘徊,王母西居,羲和生日,常羲生月,精卫填海,刑天断首……就是这样的景致,成为天地间一切誓言的期限,到山川无棱,江水为竭。
山海的传奇,不仅是浩如烟海中的浓墨重彩,更像一颗参天古榕,枝叶繁茂,根系深远。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被她的魅力所折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却为她留诗十三首,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鲁迅赋文,郭璞作画,都倾于她,动人芳华。
她又像一汪清泉,给予中国文化源源不绝的灵感。《列子?汤问》有愚公移山似演化自夸父逐日,《庄子》有鲲鹏展翅似化自风神禺强,《庄子》中藐姑射山的绰约神女,源自姑瑶山瑶草,而后化作《高唐赋》里巫山神女,《仙录书》西王母之女瑶姬,最终化作《红楼梦》里绛珠仙草林黛玉。屈原的《天问》、《招魂》、《离骚》、《九歌》都有着《山海经》神话的缩影。《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镜花缘》、《搜神记》都与《山海经》中的传说一脉相承……
世间的美好最畏惧终结,可数千年来她依旧存在,她风情万种,顾盼生姿,你总能触摸到她的存在,河流奔涌,山峦如聚,她终是首唱不完情感的歌、品不尽韵醇的酒。
【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集合10篇)】相关文章:
《阿长与山海经》阅读答案11-30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12-0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15篇09-15
《阿长与山海经》读书笔记15篇11-29
读《长腿叔叔》有感通用15篇03-31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9篇)03-31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9篇03-31
读《流浪汉与时光老人》有感集合15篇03-27
读《灯光》有感集合15篇04-01
读《将心比心》有感集合15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