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时间:2022-05-31 20:54: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题记

  一开始,《月亮与六便士》这个名字就吸引住我。我以为会是浪漫又风情的故事,没想到是一个人对梦想的追逐。月亮是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思特里克兰德有一个富裕又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有点爱慕虚荣,两个孩子健康快乐。这种生活是当今多少人向往且奋斗的方向。可他不屑于这种庸俗且平静的生活,抛弃了在外人看来很好的家庭和事业,去到与世隔绝的地方,开始画画。

  我惊讶于他的勇气,明明拥有了大多数人所梦想的东西,怎么就忍心放弃?我很惊讶,更多的是不解。在旁人看来,他的生活仿佛从天上跌入谷底,他却不在乎这些。在巴黎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他不在乎环境如何,无视饥寒交迫,只要有绘画工具就行。逃离了那个喧嚣的世界,抛弃了功名富贵这些无用的身外之物,反而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中,更容易成功。恍然之间,我似乎体会到他内心的所想。

  在如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多少人为了追求名利、金钱,早已丢失了本性?只是为了安家立业,结婚生子而在前行。当然,也不否定,这种生活也是大部分人所想要的平淡生活。可是,我们的人生仅此一次,你最初的梦想实现了吗?你是不是也在现实面前低头了?有的人不得不屈服于这个世界,随波逐流。金钱、功名那都是物质上的,究竟这些意义在于什么?直到现在,我还在思考。

  人总归是有梦想的,何不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抛去世俗的眼光,保持一个平静的内心,不要浮躁,不被杂念所影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境界。

  现实与理想只隔一步,那便是执着的追求。茫茫人生,找到自己心中所执着的追求实属难得。大多数人只用表面忙碌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空虚,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或许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深思。当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追求,我们便会不自觉地抛除一切杂念,义无反顾。

  这本书没有太多华丽的点缀,它只是很真实,纯朴地反映了人性。或许在五六年后,当我步入社会时,我还会再来品读这本书,那时应该会有更多感悟!

  愿我们都能到达最初的理想!一起奋进吧!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2

  首先,我要给出阅读这本书的一个建议。这本书的前两章非常艰涩难懂,你或许会迷惑这究竟是一本小说还是对于艺术流派品评鉴赏的书。但是请相信我,一定要坚持读下去,来到第三章,当故事徐徐展开,一个个人物粉墨登场,你会迎来一个非常有意思而且耐人寻味的故事。而看完整本书,再回过去看第一二章,所有的文字就将不再艰涩难懂,其中所蕴含的智慧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这是一个情节非常简单的故事,讲述了伦敦一个四十多岁的证券经纪人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离家出走,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用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余生追求绘画梦想的故事。

  大家都不忘对“月亮”和“六便士”所代表的意思做一番注解。最官方的解释如下: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

  如果用现代通俗的话来说,那就是“眼前的苟且”和“诗和远方”。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更倾向于作品中的“我”对思特里克兰德的解读:“他是被魔鬼揪住了!攫住思特里克兰德的,是一种创造美的激情,这让他一刻也不得安宁。让他四处奔走。他是一个永远跋涉的朝圣者,被一种神圣的怀乡之情所困扰,他体内的魔鬼对他冷酷无情。有些人追求真理,坚定不移,为了实现它,不惜将他们自己的世界完全推翻。思特里克兰德也是这样,他所追求的美,等同于真理。像他这样的人,我只能深表同情。”

  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思特里克兰德的结局并不让人沮丧,他终于达成了他的理想,也摆脱了恶魔对他的折磨。“思特里克兰德也知道,这是一幅杰作,他已经得到了他所追求的东西。他无怨无悔。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也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之后,带着傲慢和不屑,又将它完全毁掉了。”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普通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选择,而是一个天才燃烧自己,把自己所理解的一切、所洞悉的一切,倾毕生之力,表达得淋漓尽致。他是带有使命而来的,他所遭受的贫困、病痛、世人的鄙夷都不会对他造成伤害。“随着作品的完成,他远离凡俗的、备受折磨的灵魂终于得到安息。他甘愿赴死,因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已经达到了。”

  在读完整本小说之后,可以说是回味无穷,竟对思特里克兰德的画作也感兴趣起来。连同传说中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型高更的一生也饶有兴趣地琢磨一番。所以,我认为这真是一本给人以启示、引人思考的好书。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3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六便士是当时英国通用货币的最小单位,朋友跟作者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忽略了脚下的六便士。作者觉得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书名于是就叫做《月亮和六便士》,一句玩笑成就了这本经典之作。月亮代表美好的理想,六便士则代表目前的现实。

  毛姆高明地运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相互转换,把读者与他笔下的人物营造成一种旁观的距离,再运用简单的笔触进行描写,使我们徘徊在热情与冷静中不断重复回味情节。

  可望而不可及的月亮,赖以生存的六便士,描述的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两者并不对立,甚至可以通过努力,相互拥有支配。小说毕竟只是小说,主人公作为家中顶梁柱,说走就走,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也背负了不负责任。其违背人伦的行为,也许只是为了配合那句“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的道德绑架,唯有统统失去,才是通向自由之途。”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之中,只能依靠一些符号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给别人,但是他人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赖心却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读完之后,眼中应当有月亮。如果没有,应是乌云暂时遮住了双眼。再读一次吧,直到你读出月光为止!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4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

  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后悔却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世界,而六便士则象征现实的世俗世界,月亮与六便士则是两个世界的角逐。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另一个是理想世界。大多数人还是向往走进理想世界,但是,却都情不自禁地,一生扎入现实世界,一往而深,不能自拔。

  每个人在踏入社会,承担一些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之前,都在向往着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例如说我们小时候常说,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老师,我要当医生……诸如此类,又有多少人实现了呢!

  随着我们不断长大,我们考虑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慢慢地开始不再只是抬头看天上的月亮,我们开始低头,去寻找地上的便士。我们开始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责任,不断奔波不断改变自己,开始放弃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但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想到曾经那个单纯的自己,怀念那段无忧无虑追逐梦想的时光。

  记得腾讯视频今年出了一档《一本好书》的节目,这档节目的第一期就是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节目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示了这本书,虽然只是选取了其中部分角色和场景,但是却让我们对斯特里、德克、毛姆等人的形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们常问,追求理想到底是什么?斯特里告诉我们,追求理想就是意味着放弃稳定和舒适,接受风险、未知甚至是贫穷。就像毛姆在书中说的一样,“我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平庸的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妄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所以,斯特里放弃了舒适的生活,过上了只想画画的他自认为快乐的生活。

  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只是反复强调:我必须画画。

  当你仰望月亮的时候,你无法照顾家人。当你养家的时候,你要低头捡起六便士。现实世界充满名利、诱惑、丰裕、舒适,理想世界则充满自由、孤独、卑微,甚至绝望。不管选择是什么,我想说的是,便士很重要,但是在追逐便士的路上只要不忘初心就好,每个人都在月亮与便士中间挣扎,只要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就好。

  就像书里的主人公一样,放弃了便士去追逐心中的月光,虽然生活很拮据,但是精神上非常富有。如果两者注定无法兼得,那么就顺从自己的内心吧!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5

  最近刚刚读完一本书,是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故事很好,总让我有所明白。

  首先,我对毛姆,有了很大的好感,因为我是真正喜欢了这本书。除开其他,我最喜欢的,就是主人公对艺术的奉献。艺术是无价的,对于现实,我们都屈于安稳。有多少人,在热爱艺术的道路上,最终败给了现实。那些熠熠生辉的人们,有多少人在最初面临生存和坚持艺术中,选择了生存。艺术好像离我们遥远,似乎是有钱人的娱乐。

  有多少人,儿时有着一个充满期望的艺术梦啊。我在学素描的时候,经常感到累觉不爱。记得有一次,在画的时候,旁边看剧的姐姐,随手拿走一张纸,慢慢的画起来。她画得很好,也是素描,对于我来说,级别也是老师级的了。可是姐姐是一名护士。中学时期,想过走艺术生,因为爸妈的不支持,和自己的一种不确信,放弃了这条路。其实艺术生,也不是那么好走的,竞争力也很大,也不算一条完美的捷径。

  而姐姐有时候会觉得,如果当时自己坚持内心所想要的,会不会以后都会少一点遗憾?

  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我们都会面临这一个问题——“如果当初”。可事实是,没有如果,也回不到当初。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在眼前看似美满家庭和稳定的工作中,最终选择了艺术。这个疯狂的举动,无论小说,当时或是现在,都让觉得不可思议。所以,如果你是为艺术而生,你真的热爱艺术,请别放弃,我们都需要这种勇气。

  如果觉得为艺术献身是一件无悔的事情,做一件无悔的事情,为什么要有所犹豫呢?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6

  月亮与六便士,我一直对这个名字是分困惑,直到我读完后才明白,原来月亮是指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是指大约六毛钱人民币,深陷泥中,也就是世俗的生活。让我们译后后记所说的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毛姆笔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就不断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深黑的夜中不断挥舞着手臂,想摘下那皎洁的明月,果断放弃了六便士。但……月亮是那么好摘的吗?

  斯特里克兰原市委收入不低的股票经纪人,可他为了心中的理想抛弃了妻儿,放弃了舒适的生活,离开伦敦,去了巴黎,这种行为简直疯狂,可他却毫不在乎,住在简陋的小屋里,整个房子乱糟糟,人也脏兮兮的模样。他一点愧疚感也没有,也不求舒服,仿佛这才是他想要的。她也不全无魅力吸引朋友的妻子,最后他自杀了,因为斯特里克兰并不爱她,这也可看出他一直坚定为追求艺术而放弃世俗功名,儿女情长。

  后来他去了塔希提岛还结了婚,真没想到,我想是因为阿诺心甘情愿和他生活在大山里吧。而并非其他什么,他一个人总会孤单,总会希望有一个人陪伴,但斯特里克兰还是觉得他依旧可以尽情创作吧。不过后来他命不久矣。

  所以夜以继日地创作,终于在临死前完成了这幅巨画。当库特拉斯医生又一次来时,情不自禁地感叹着这幅画的绝美,不得不承认,斯特里克兰真是个天才。没想到的是他死前嘱咐阿塔将它烧毁。尽管库特拉斯医生劝过阿诺,但他还是烧了他这幅伟大的作品,倾刻间消失无踪,真是一大遗憾。

  斯特里克兰从开始一个没脑子放弃舒适的人,一个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的人,一个不被理解接受的人,变成了如今伟大有名的画家,他的画价格不菲,这与她的不断努力与追求艺术之心是分不开的,或许你身边的某个人看似无用,不务正业的人。到头来会有一番大作为,一定会惊掉下巴的,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天生我才必有用,所以不要瞧不起任何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像斯特里克兰一样的人,关键在于你如何掌握。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勇敢地追逐梦想,用行动来证实自己,让那些嘲笑你的人不敢相信。但也要有恒心和毅力,一往无前。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7

  这本书我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去看完,不过我在前两个月加三星期都在划水,在最后一个星期的时候才静下心把这书看完。不得不承认自己在阅读前期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也许是因为自己真的不懂什么英国幽默又或者自己思维层次还不够深,无法将书里面两种甚至多种的价值观有很好的区分,导致前期后期出现了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不过在知乎里面也有看很多人对于这本书的分析,勉勉强强也能梳理一点东西。

  一、 爱情

  关于爱情,我就不提斯特克里兰这个无情的人了,即使他在我下面文字中会有些许描述,但是在语言镜头中,下面的主角不是他。斯特克利兰一生大概有三位女子,三段情,而在我看来前两位爱的并不是斯特克里兰这一个人,她们爱的更多是自己。特别是第一任,爱的就是她的幻想,一旦轨道偏移,就想着去改变真人,这是一件特别可笑的事情。爱一个人更多的是包容,不仅能包容好的也能包容坏的,像是爱塔一样,不去过多打扰,给足了彼此空间,让爱的那个人活得更像他自己。在看知乎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觉得特别有道理:

  感情易在日久生情,难在小心经营。

  有感觉无感情,最终不过是,开始时,适逢其会,分开时,天各一方。(第一任)

  有感情无感觉,最终不过是,在一起时心意难平,分开时又决议难定。(第二任)

  这也是为什么斯特克里兰在面对爱塔恳求——留下在他身边照顾,他会心软。文中这样描述:

  “如果别人选择离开,让他们走好了,可是我不会离开你的,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如果你离开了我,我会吊死在屋后的那棵大树上,我对上帝发誓,我说到做到。”

  她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有种不屈不饶的倔强劲。她已经不是那个驯服、软弱的土著小姑娘,而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女人,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无论你去哪,我都跟着你。”

  片刻之间,斯特克里兰的铁石心肠被动摇和软化,眼睛里含着泪,慢慢地顺着脸颊流下……

  二、 梦想无高低贵贱

  有的人想一生顺顺遂遂,偏安一隅而知足常乐;有的人想突破自我,渴望直面生活的崎岖。两种生活,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是两种不同的选择,无好无坏。做自己想做的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无人能去评判是非。

  生活有许许多多的意难平,如果自己能在20岁前、(30岁40岁都没有问题)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要过怎么样的生活,想要成为怎么样的人,能像斯特克里兰那样洒脱其实真的就够了。与其碌碌终身,不如活着像他一样明明白白。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他,这也是他的伟大之处。

  他的勇气,“包含着对自己一直道德体系的抛弃,包含对他们责任的否定,包含对别人伤害的不屑(这是我不喜欢他的一点),这种内心的纠结,远远大于了物质的贫瘠。”

  三、 对于梦想的态度

  之前在打辩论赛的时候,因为没有对梦想进行深入解刨而输掉了比赛。师兄说的很对,梦想是可以让自己舍弃生命去追求的一个渴望,穷极一生都要去弄懂的,去实现的东西。像斯特克里兰在画画这个“魔鬼”的驱动下,舍弃手中的六便士,逃离英国,去巴黎追寻他的白月光。没错在追寻的过程中,是痛苦的,因为我们的努力无法可视化,我们无法得知我们已经走到了哪一步,所以我们才会说要放弃。但是我们忽视了一点,我们是因为热爱所以才要追逐它,当我们投入这件事的时候,已经得到了最大的报酬,能否被认可,收入是否同努力成正比都已经不重要了。

  这读书笔记还真是草草收笔,只能说自己真的很弱,无法将心里面想要表达的说出来。其实这本书是我打完辩论后看完的,最后一场我是替别人上的,只有两天时间准备,关于梦想的。现在就挺后悔当初没有提早看完这本书吧,始终意难平,不过现在也挺好继续加油吧。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8

  背景: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为什么不喜欢他?

  主要原因有二:

  一、我无法接受他的三观,就抢朋友妻子这件事来谈,虽然朋友跟妻子之间并没有爱情,虽然是妻子自愿,虽然各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但为何单单选择直接住在一起这样最粗鲁的方式,给彼此保留一些颜面不好吗?毕竟朋友是巴心巴肠对他。最可怕的是,利用过后果断抛弃。

  二、没有责任感,过于随心所欲。既为人夫,既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就应该承担起责任,什么不辞而别,看似潇洒,实则愚蠢,所配之花叫奇葩。

  关于敬佩:我不喜欢他的原因体现着一些世俗,而此书全篇仿佛就是在与这样的世俗抗争。这样不惧世俗,追求梦想的他,该是值得敬佩。我越觉得他不堪,越对他崇拜。身边这样的人几乎不存在,即便是有,也少决绝。

  大部分人都在按部就班的过着自己的人生,这并不可悲,但终会可能会有些遗憾。

  月亮与六便士: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他想用半生纯粹追求月亮,可文中的他那没有六便士支撑的追求月亮之路极其难走,且终究他向六便士低了头(与爱塔幸福的生活)。

  此书,带给我的冲击并非让我觉得我的人生有什么不可,而是让我知道了以六便士为根基,多抬头看看月亮,二者多多平衡。这是深刻的,深远的。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9

  “有些人,一出生就好像被抛到了一个本不属于他的地方。或者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或者与家庭观念相冲突,甚至对自己当下的身份缺乏认同,似乎某个远方才是冥冥之中的家乡。”偶然间看到这句话吸引我读完了这本《月亮与六便士》。

  它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从名字直白的理解,也许月亮代表着崇高的理想,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则代表了现实与卑微。小说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一位事业有成的证券经纪人,他的相貌很平凡,只不过是一个忠厚老实、索然无味的普通人,一个恪尽职责的丈夫和父亲,而他的家庭也如同世间无数对夫妻一样感情十分融洽,让人心生艳羡之感。作者写道,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掩映,直到最后泻入烟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却总是那么平静,总是沉默无言、声色不动,你会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突然有一天,一切常规都被他打破,他离开了原本创造的一切生活,离开妻子孩子,独自一人逃到巴黎开始画画。读到这里时我一边觉得疑惑,为何他能果断抛弃如此幸福稳定的生活,一边却被他的一意孤行坚持自我所打动,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辗转流离的他最终选择抛弃文明世界,远遁到南太平洋与世隔绝的一个岛屿,在那里找到了灵魂的归处,创造出了一幅幅令世人震惊的艺术作品。

  书中的部分情节让我对这位画家一度感到不满,从丈夫和父亲的角度来说,他一定是不合格的。抛家弃子、伤害危难时期帮助自己的朋友,视伦理为无物,藐视时间道德价值,无情而冷漠,用疯子来形容他不以为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同时又是个天才,中年时期没有任何基础,即使生活拮据到快要死去,他丝毫没有动摇,手中的画笔似乎是他生活的全部。他从不在意任何人的评价,燃尽一生去追求纯粹的艺术。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只看到了月亮。每个人都有其复杂性,不同的选择使我们的人生角色在做一道道加法,而文中他却丢弃了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努力挣脱束缚只为了遵从他内心的声音——追求艺术。每个人面临问题的选择不同,正是在不断的选择中造就了各色各样鲜活的人。如同书中的施略夫特是最早发现主人公才能的人,在危难时伸出援手却被背叛时依然出于内心对天才的爱惜选择默默离开,妻子在得知丈夫离开时强大的报复心以及丈夫成名后的虚荣心与她原本温柔可爱的形象大相径庭。也许我永远无法真正理解,更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任何人,但我无法否认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原来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一位叫阿伯拉罕的医生。学生时期的他对于外科手术是个天才,没有人不承认他的才华过人。然而面对人人艳羡的最佳选择,他坚持留在了亚历山大港做一名检疫员。书中是这么描写的:“他从甲板上看着这座阳光照耀下的白色城市,看着码头上的人群。突然间感到一阵狂喜,有一种取得无限自由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老家,他当时当地就打定主意,今后的日子都要在亚历山大度过了。”一个人因为看到另一种生活方式更有重大的意义,只经过半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生的事业前途,这需要很强的个性。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磅,就是成功吗?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于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可以看出这两个角色有着相同的特质。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模糊却认同的东西。主人公在临死前都不知道自己是个天才,他只是离家后笨拙的开始学画,坚持内心,在无人问津的小岛上心满意足的度过了一生。而阿伯拉罕医生同样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成功,选择了一个小城市胸怀坦荡的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的选择,都注定会不被理解。同样是天才,一位选择了纯粹的理想,人们认为他是个疯子,另一位选择了平凡的快乐,人们认为他是个傻子,但二者都乐在其中。既然免不了被评判,我们为何不无视这些外界的评价坚持自我呢。主人公最终是创造出了惊世骇俗的艺术作品,而天才只是万分之一,现实中多是碌碌无为的平凡人。这本书给了我一个答案,无论外在因素是怎样,无论我们是不是天才,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一生为之努力的东西的自由,当我们敢于无视外界评价,努力坚持自己的时候,我们本身就已经处于自由之中了。不管是主人公、阿伯拉罕还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无非是不辜负来这世界一遭,能够心满意足的度过快乐顺遂的一生。很多事情纵然拼命也没能够达到终点,是否我们就应该后悔当初的选择呢。我想内心的富足正是在我们每一次鼓起勇气踏出第一步的时候积攒下来的,一切经历都是探险,在未知中探索自我,找到自己愿意为之坚持一生的东西。如同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说到,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自己的路。我试着描述出想要的生活却始终无法得到清晰的答案,但我想只要还有学习新知识时的激动,品尝美食时的快乐,与亲人朋友相处时的真实,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张薇)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0

  电影《怦然心动》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而《月亮与六便士》正是这样一本“遇上方知有”的书。

  一书一世界,字字皆匠心。《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这位大文豪最负盛名的一本小说。从流动的故事中观人性的枷锁,以主人公查尔斯之口语问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我听到故事后不禁地问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月亮是他饱含浪漫色彩的高尚理想,而六便士是无法逃避的现实。在毛姆的精神世界里,查尔斯带着自己的“月亮”随大火逝去,而月光却永远的洒向了人间。短短十几万字将这个传奇人物描绘的淋漓尽致。

  抬头便是月亮,满眼皆是星光。即将毕业的我们,正处于最好的年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时的我们自然是能看见头顶的月亮,可若干年后呢?是否会被物欲横流所吞噬,风尘仆仆,紧紧攥着六便士呢?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在博士答辩中写道:几十年的求学经历、读书就是他的月亮。年过半百,历经沧桑,仍初心不改,归来还是少年。王振义一生呕心沥血研制特效药,却分毫不取,牡丹花开两袖清,“大爱”就是他的月亮。湖南女孩钟芳蓉高分“屈就”历史系,对古籍文物的热爱就是她的月亮。无论何时,不论何处,是前辈还是同你我一样的青年,都有人始终抬头仰望月亮,满眼皆是星光。查尔斯是毛姆内心的展现。也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侧影。

  你望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你亦如是。心中有月亮的人才能真正的被月光所照到。翻开《月亮与六便士》,你从中看见一个为理想而坚持的查尔斯映射的就是一个不甘堕落的自己。五月是草长莺飞,是夏花萌动,而未来是万丈青山,星辰大海。愿这个夏天我们都能站在月亮升起的地方。

  抬头便是月亮,满眼都是星光。我想这是对即将毕业的我们最好的寄语。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1

  这是一本很古老的书籍,是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本书中“月亮”是远大理想的象征,而“六便士”则是蝇头小利的象征。一个人是抬头望月,志存高远,还是低头看地,追逐小利,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大多数人既喜欢月亮,也喜欢六便士,所以成不了艺术家,也成不了佛,偶尔疯魔片刻,平日里昏昏然沉溺于俗世,为了六便士摸爬滚打,读了这篇书评,方才开悟,果然,月亮和六便士都是既伟大又平凡,谁也不比谁高贵。

  斯特里克兰最后,也没有为了当初抛弃妻儿而内疚,勾引朋友的妻子而后悔,伤害了所有人,最后成就了自己。未免太自私了太无情了,但内心也是孤单的,可能这就是人性的本能吧,只是世人用事物所装饰。不被自我和别人所察觉,我们只是比野兽多了更多的思考,人类得到了很好的进化吧。一个人可以既高贵又低俗,既是月亮又是六便士,在不同的人面前,做着不同的人,可能这大概就是人性!人生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查尔斯就是那个终其一生追逐星辰的人。

  在我们周围满地都是六便士,所以偶尔要抬头看看月亮!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2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句话是有人评价毛姆的另一本小说《人性的枷锁》中主人菲利普时说的,说他像很多青年人一样,终日仰慕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毛姆很喜欢这个说法,所以就用《月亮与六便士》作为下一本小说的书名了。

  看完书后我其实又看了很多书评,大多是鼓励人们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理想很伟大,可我并不喜欢这本书,因为书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我想如果我的周围有这样的人,我不会觉得他是个为了理想不懈追求的人,他只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但是不可否认,这本书将理想捧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月亮,是远在天边的理想,是美好高尚的。六便士,是平凡的现实生活,是约束不自由的。看完这本书后,我想每个人可能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月亮与六便士究竟哪一个更重要?有人说,月亮很美好,但六便士是前提和基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也有人说,就因为大多数人选择了六便士,月亮才显得更加珍贵。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如果可以,我希望能等我攒够了六便士后,再去感受下洒满肩膀的白月光。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3

  这篇文章是来源于《左书向上》读书群里的书友分享和书友们的讨论,觉得很有价值,所以整理成篇,分享给各位广大的爱读书的书友们。

  一位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突然有一天给妻子写了一封告别信,抛弃了妻子和家庭,他的妻子觉得他爱上了别的女人,然而他是去巴黎画画,他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然后他又勾引朋友的妻子,还害得她自杀,他不觉得是他的原因。他对关心他的朋友,爱他的人,世俗的一切表现的冷嘲热讽,但却对艺术有着独特的追求。

  最后他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座美丽的小岛,娶到了他心爱的阿塔(因为她不打扰他,不占有他,照顾他,这也许就是他爱她的原因),生了孩子,也创作了伟大的作品。

  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这就是这本书所要表达的,斯特里克兰放弃六便士,追求月亮,代表了他对理想和艺术的追求,这也让我们现在的人深刻反思,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选择。

  内容叙述过程写了主人公的一生,写了很多人对主人公的看法,我觉得这就代表了,当你做出选择后,旁人对你的看法和意见,同时也包含一些鼓励与嘲讽,此时,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这很重要,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这本书很出名,书名看着就很有意境,书名是内容的象征。理想和现实对许多人来说,是矛盾体,要如何面对生活不易。为了理想不顾现实的人,周围的人会评价自私,但生活是自己的,别人都无法为你负责。

  真正可以为了理想去放弃一切的人,还是很难的,因为会有爱,会有牵挂,所以就出现了矛盾,而主人公在里面所作所为,在读的过程中,真是对其恨的咬牙切齿。

  但是我想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上班族,站在他的立场去决定的话,有可能我也会努力追求理想。

  其实,大部分普通人更像是作者或者那个收藏家,可能主人公如此感性以及对理想的热爱追求,让他的作品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但行为方式很极端,可以说是因为他追求热爱的是艺术,所以人们还能够比较宽松的看待,因为最终结果也是造就了美好的事物,创造了艺术,如果主人公追求的是金钱或者权利,那他的行为方式就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了。

  对于我们每个人,要是能找到自己的月亮就好了,如果很明确自己的月亮是什么,相信很大部分人应该都有勇气去追求,只是大多数人的月亮不那么突出,不那么明显罢了,月亮就是自己本身的天赋,这本书的主角是幸运的,他追到自己的月亮了,对于没有追到自己月亮的人,结局会很悲催的。

  听说读完这本书的人,都辞职了。对于“当我们在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这一思维观点,其实,现实生活中N多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人,是很容易被身边的事、人、环境所影响的,然后,就会有情绪,情绪产生之后,近而会影响自己的判断。所以,凡是追求自己理想的人,都是很能去屏蔽掉TA人带给自己的情绪左右,理性去分析对待。追求理想,并不仅仅是感性地去追求,而更应该是理性去追求。

  中国人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管别人”,但是,这些人其实没搞明白一点,别人的决定,之后产生的后果,只有当事人自己承担,而那些“管别人”的人却不承担任何风险,这不是很有问题么。所以,只要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好好思考一下就能想明白了的。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一部分人为了“月亮”放弃“便士”,一部分为了“便士”而选择放弃“月亮”,而没有那么坚定的人,就会揣着“便士”望着“月亮”。

  不论怎样,只要你能遵循自己的内心而活,那么,也是一种活法。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4

  人这一生到底该怎么过?好像一路走过来都是选择,不管选哪个都是后悔。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我们都是在现实中挣扎奔跑的人,而他眼中只看到了理想。通往理想的路从来都不好走,可是只有精神在,毅力在,就会改变现状。

  妈妈说确实如此,一路走来,小时候小学毕业面临选择,同学们各奔东西,但是十几年之后大家的选择就会各有不同,等三年初中又开始选择,大家奋斗三年之后又面临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未来,尽管我们小时候都是在一个小学学习一样的知识,但是十几年过去,我们经历的不同,人生的路不同。所以妈妈才会为我焦虑,而我并没有感到恐慌,生活很美好有什么可顾虑。

  最近在看奥运比赛,都是佼佼者,有年轻人有中年人还有老年人,都在参加着这个全世界的比赛,感觉真是新奇,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进入到这个圈子里来的呢?看了他们的简历,有选择,有机缘才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表面上看他们轻而易举的拿到了世界冠军的奖牌,但是背后他们付出的汗水是我们不能想象的。但是不管怎样,如果我们不想被生活所选择,就不如从现在开始,去做那个主动选择生活的人。扭转一下乾坤。

  生活就是顾此失彼,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小说的主人公从小喜欢画画,相当一个画家,可是他的父亲并不同意认为画画没前途,坚持让他做生意,他的梦想就搁置了,想着总有一天一切顺利就可以重操旧业拾起画笔,但是现实生活并不给你喘息的机会,他在伦敦一家证券工作,结婚生子,日复一日,生活的压力压抑着他对画画的渴望,他不能这样一直过下去,没有人生目标的日子,他决定拿起画笔去巴黎寻梦,他留下一封信就去闯荡巴黎了,留下妻儿。

  每一种自由都是有成本的,每一种生活,都是有遗憾的,每一种选择都会让你后悔,但是你能做到的就是认清自己想走的路,承担起相应的后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己的选择自己受着。也许虽然以后会后悔,但是当下是欣慰的。小说的主人公为了画画,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努力学习画画,但是画作并不被人赏识,无法赚钱,无法生活,日子越来越难熬,他越来越瘦,最后奄奄一息,还好有朋友及时发现并解救了他。就算这样他也放弃他之前的安稳生活,在巴黎卖苦力,做推销,搬运工,他之前的职业为什么不能在巴黎帮助他呢?不明白那个时代的生活。他的执着在于画画,对于物质生活享受都不看重,这也许才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灵魂吧,我看好多艺术家都是饥寒交迫的过日子,等过个几十年几百年他们的作品开始有名了。

  小说的主人公明知道前路荆棘依然选择,这就是他觉得幸福的生活吧。他的日子过得并不舒服,他的晚年是在一个小岛上度过,但是他一直和病魔斗争,尽管这样他一直醉心于画画,哪怕他双目已经失明,所剩时光不多,他都要画画。小说的主人公其实有一个原型,他就是印象派画家高更。在外人看来看不透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原来人生路上真有这么一种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存在着。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15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了带着镣铐跳舞,以至于忘记了自由本身是什么样子。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既定的规则之中、标准之下,生命的价值如何,也是来自一个普世的标准来判断。也因此,职业有了优劣之分,人的生命也有了轻重之别。

  站在城市的最高处,看着沉沉的夜幕徐徐落下,璀璨的灯火冉冉升起,熙熙攘攘的人群,抬眼望去,好像羊群。

  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灵魂,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埋藏了一丝原始的野性。独特的灵魂,让我们活成了自己;原始的野性,让我们学会了反抗;然而,当社会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才是人生,当职业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才是生活的时候,我们与过去的自己相比,恐怕早已面目全非。正如北岛的诗所写的那样“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月亮与六便士,我们大多数人是捡起地上的六便士,为数不多的人在捡那六便士的时候看看月亮,极少数的人能够一直驻足把所有都给天上的月亮。

  即便是作者自己,估计也是那捡六便士时,抬头看看月亮的人。所以他把思特里克兰德最后的归宿安排在了孤岛之上,因为只有在孤岛上才允许思特里克兰德这样的人的存在。

  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艺术,辞掉了体面的工作,离开了美满的家庭,抛弃了对他忠实的朋友。

  在常人的眼里,他无疑是怪物般的存在,是对所谓人性与责任的背叛。但是在他的世界里,绘画即使他的全部,世上任何东西与之相比,皆为枉然。他的思想仿佛回到了人类最初、最原始的一个状态,没有既定的规则,只有对自我的探寻与追求。

  在那个孤岛之上,他把他的天才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最后在他双目失明,疾病缠身,弥留之际,他嘱托他岛上的妻子把他创造的一切都全部烧掉。

  思特里克兰德致死都在叛逆着整个世界。

  在浩渺的宇宙中,总有一片自由的天空属于艺术家。在那个世界里,他们即是世界,他们用他们的精神勾勒出了一幅不同的巨制。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思特里克兰德夫人的泪水,先后两次,第一次估计是对自己“命运不幸”的自艾,第二次则是对思特里克兰德离去的“伤心”。与其说是感情的流露,不如说是普世标准下,虚荣的表达。作者如此安排,估计也是对这个世界最辛辣的讽刺。

  记得朴树在《平凡之路》中写到“我曾经毁掉我的一切,只想永远的离开。”《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则是真的毁掉了他的一切,选择了永远的离开。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4-01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篇04-01

别样传记《月亮和六便士》09-26

读老人与海有感05-12

读《老人与海》有感05-10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05-24

【热门】读《老人与海》有感05-19

读《老人与海》有感【热】05-19

读《老人与海》有感【荐】05-19

【推荐】读《老人与海》有感05-19